三洋電冰箱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所) 羅彩雲所指導 吳燕慧的 家用電冰箱設計發展與造型比例分析 (2013),提出三洋電冰箱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用電冰箱、家電產業、冰箱造型、比例分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傅大為、吳泉源所指導 秦先玉的 「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2010),提出因為有 家電(業)範疇、電鍋技術、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洋電冰箱價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洋電冰箱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家用電冰箱設計發展與造型比例分析

為了解決三洋電冰箱價格的問題,作者吳燕慧 這樣論述:

家用電冰箱產品隨著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大容量的機種,同時具備省電、保鮮等功能,已成為產品訴求的重點,由於目前都市人平日工作忙碌,多數家庭大都一次購足多日所需的生鮮食物,致使大容量、強冷、多功能的冰箱成為市場需求趨勢。因此電冰箱與現代人日常生活可稱得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普及率亦較其他家電製品為高,然而國內廠商大多以內銷為主,市場規模小,在競爭壓力下導致國內廠商紛紛移至海外生產以降低成本,而家電之主要通路係以傳統經銷商及連鎖量販為主,價格成為競爭主要手段之一,既無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也難以與國外廠商相抗衡。  然而國內針對家用電冰箱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卻不多,為累積相關之研究成果以供業界參考,因此本研

究採用「史學方法」及「民具學研究法」為基礎,針對目前市場現況進行調查,以各品牌家用電冰箱做為調查依據,闡述其發展歷史。並以台系、日系、韓系產品做為樣本,以形態學之概念針對家用電冰箱進行造型比例之分析。  本研究採用二種比例分析方法:整體比例和正面分割比例,做為彙整分析之手法,藉以了解整體家用電冰箱大小的比例及人體工學的相關性及顯示其功能性與造型的關係,依據統計分析的結果歸納國內產業發展的方向,找出各廠牌的特性,做為產業設計參考依據,協助廠商尋找適切的方向,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其研究成果如下:1)台系品牌冰箱著重在價格的優勢,日系品牌強調多功能的取向,韓系品牌以對開的大容量冰箱為訴求。2

)不論國產或進口品牌在寬度與高度的比例上,皆為1:2.2~1:2.8之間。3)就各類機種之分割比例而言,冷藏室佔的比例最大,其次為冷凍室與蔬果室的空間。台系品牌之比例為冷藏在下,冷凍室在上方;而日系品牌之冷藏室部分機種會置於上方;韓系主要以對開冰箱為主。

「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為了解決三洋電冰箱價格的問題,作者秦先玉 這樣論述:

摘要 本論文主題是1945-70年代的廚房電氣化發展。1960-70年代台灣的家庭與廚房生活正經歷著一場物質革命,過程中,廚房電器日漸主導家庭生活節奏。經由分析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演變、電鍋四階段發展史、以及諦造家用電器消費社會的技術,本論文嘗試釐清國家、技術、性別文化,如何相互交織出現代化家庭的面貌之一,同時,論文也嘗試分析這個過程對於家庭與社會的影響。 透過本論文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一)首先是日治到1960年代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的轉變:概念上,當代慣稱的「家用電器業」、「家用電器」,從日治到1950年代末期仍未成為一產業分類、或是大量使用的指稱;產業上,戰後電工業發展則以國防軍需、電

力建設等為主,民生日用電器仍未成為重點。1960年代初期,電工業者從建構家用電氣器具/業論說,到成立家電部門組織等,逐步全面性轉換了日常生活電器與電氣器具產業意涵,使之承載著性別與家庭意涵。(二)間熱式電鍋,既是電工業者推動廚房電氣化的試金石,同時,它的誕生過程,更是具體呈現上述戰後電工業發展方向。依據政府協助民營工業方式,呈現出國家並未計畫式發展廚房電器。技術轉移方面,雖然大同電鍋TAC-6與日本東芝ER-4自動電器釜「類似」,但是,兩者誕生的炊煮文化、產業技術與社會脈絡不同,台灣電工業者勢必需要針對轉移的技術進行調整。加工技術、電力政策與飲食文化等因素,共同形塑了電鍋的在地化發展,這些在地

化技術並呈現出技術後進國工程師、黑手、女工、女性職員、同仁眷屬、以及女性家政專家的變更、改進等技術能力。另一方面,男性主導的工程師職場文化、美援家政學課程規畫以及科學廚房意識形態,這些因素既侷限女性家政專家參與廚房測試的程度,又間接強化廚房科技朝向適合家戶使用方向發展。(三) 論文重現1960年代電氣與氣體炊煮系統競爭過程,並以之為背景,解釋當時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持續更新、電爐「失敗」等現象。使用上,鄉村地區農戶與城市地區非農戶不同的電力設備、經濟能力、家庭結構與飲食文化,造成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與實際使用情形各行其事。依據職業與族群因素,城市外省中上階層軍公教家庭是第一波電鍋使用者之一;從「工

作過程」概念分析1960年代煮飯、電鍋料理家務,上述核心家庭主婦仍須扮演總籌者角色。對比之下,直到1969年鄉村地區農戶家庭的電鍋使用延緩現象,則與家庭型態、飲食文化與炊煮家務性別分工相關,最後,廚房電鍋化的影響也表現在貶抑婦女的炊煮技術。(四)廚房電氣化推動過程,電工業者面對種種不利實況,包括國民所得不高、有限內銷市場、工業發展為重的電力政策、工業發展優先的節約消費主張、以及不熟悉家用電器的使用者等,電工業者首先從意識形態著手,將日常生活電器「奢侈品」形象除魅,繼之,採用「第一次生產力運動」期間,自美、日轉移的廣義市場行銷技術,電工業者大量「製造」了一套性別化的「廣義技術」,諦造了家電器具消

費社會,以利廚房電氣化推動。關鍵字:家電(業)範疇、電鍋、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