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聖鴿會成績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久聖鴿會成績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忻穎寫的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和(秘)里卡多·帕爾馬的 秘魯傳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久聖鴿會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也說明:久聖 聯誼會(台中). 會長:朱益森. 電話:04-2527-8477. 地址:台中市豐原區... 比賽成績查詢:http://25278477.com 即時返鴿網站http://webfun.benzing.com.tw ...202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四川人民所出版 。

最後網站微博北美站則補充:导体板块拉升走强,易天股份涨超10%,捷捷微电涨逾8%,圣邦股份、国科微涨逾6%,韦 ... #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今天,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久聖鴿會成績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為了解決久聖鴿會成績查詢的問題,作者吳忻穎 這樣論述:

檢察官依法行事,竟會成為罪人? 我們的社會,究竟生了什麼病?   這是一本寫來改變社會的書,因為一切再不改變,也許就來不及了   披露檢察官、警察、媒體最真實的面貌   ★是什麼樣的體系,讓一個懷抱熱血的檢察官,選擇出走?   ★是什麼樣的問題,讓警察疲於追求績效,不惜違法?   ★是什麼樣的問題,讓媒體成為官方與個人形象的宣傳管道?   說到檢察官,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是「奶嘴檢察官」、「恐龍法官」、「司法不公」,還是判決總是「脫離現實」、不符民意,老是引來輿論撻伐?   然而在群情激憤、擁護眾人認定的「正義」之前,我們該深思的,是以片面資訊做出判斷真的好嗎?我們對這些

問題的了解,真的足夠嗎?   檢察官的工作貫穿偵查、公訴到執行的整體刑事訴訟程序。他們因執掌職務的複雜、多面相而不容易為外人了解,總是顯得神祕。   有部分人以為檢察官是一群不問世事,成天坐在辦公桌前用筆辦案的文書柯南,但真實的檢察官要做得遠遠不只如此,他們要寫起訴書、要判斷證據是否可信、擬定偵查計畫、指揮警察辦案、檢視屍體、上法庭……他們是所有案件的守門員,是在司法程序中,最了解前因後果、參與最深的一群人。透過他們,我們得以了解一個案件的始末;透過他們,我們得以看到司法實務最晦暗、迫切的結構性問題。   《扭曲的正義》作者吳忻穎,是一位前檢察官。在本該實現刑事正義的檢察體系中磨滅了希望

,最後失望出走。她回望過去任檢察官的實際經驗與觀察,深刻剖析了檢察體系、警察體系、媒體的重大問題,有系統地暴露三方之間如何往來、影響視聽。   她大膽寫出了司法與警察體系內、外亂象,暴露我們的社會其實正面臨極其嚴重的法治問題,而這影響了每一個人。全書內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 搖搖欲墜的檢察體系   對外,檢察官要面對濫用司法、癱瘓地檢署的民眾;對內,則要忍受資源長期不足、過勞,以及畸形的升官文化。為了增加結案數、往上爬、上新聞曝光,竟有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記者取得偵查不公開資料、容忍警察違法情事,且覺得這一切都是為了維持「良好關係」,很正常。   我們的檢察體系,竟是如此搖搖欲墜

。   •第二部 崩潰中的警察體系   高層為鞏固民意、做形象、做政績,設立諸多額外要達到的績效標準,壓迫著基層員警,使得多數人疲於奔命,部分人則為了交出漂亮的數字、達標、要功 獎而選擇性辦案,甚至無中生有「製造」假案件、向檢察官騙取拘票與搜索票。     犧牲合法程序與警察尊嚴,換取治安「良好」的統計數字和一支支嘉獎、超標的達成率,這一切,值得嗎?   •第三部 媒體幻象   細說媒體如何為了點閱率、為求獨家,犧牲「第四權」的自尊,不惜報導錯誤、偏頗,在案情未明朗前繪聲繪影指涉真相,煽動輿論錯誤判斷,甚至為了維護與檢警的關係,成為檢警官方或特定個人事業鋪路的宣傳管道。   在資訊速食、

不問查核與事實,人人都彷彿鍵盤法官的年代裡,我們看到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嗎?   在檢察體系、警察體系、媒體三方的相互運作中,不知不覺中,我們支持、叫好的,也許已經成了「魔鬼」。   檢警、媒體的混亂,反映的是整個社會對正義的扭曲想像。身在其中的我們,可曾注意?當中的錯誤與誤解,又有多深? 各界推薦   •許伯崧(媒體工作者)   她的意志勝過一切,沒有對正義的信念,就沒有對正義的發現。   •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   ……忻穎寫出了體制內的盤根錯節,寫出了法律人投身實務工作下的萬般無奈……寧可鳴而死,不要選擇默而生,大概是我讀忻穎這本書最大的感觸。   •朱淑卿(北一女中公

民科教師)   每一屆的小綠綠(北一女中學生),總有人期許自己未來能任司法人員,可以懲奸除惡、成為正義的化身……在三年九個月的檢察官生涯中,她認真地依法做事與執行國家賦予的責任與義務。她,無欲則剛。   •江佳蓮(基隆地檢署法醫師)   有興趣的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不妨搭配書中提及的事件查詢相關案例,重新審視那些具有帶風向意味的新聞報導,當能明白作者為何狗吠火車、聲嘶力竭地再三提醒程序正義的重要性。本書為民眾提升自己法律知識水準及鍵盤功力的優良讀物。   •姜長志(新北地檢察署檢察官、劍青檢改成員)   忻穎這本書,談的正是人與制度的糾葛,一次揭露一位基層檢察官在這座腐味已沉的牢籠裡,如何挑

戰威權、堅持信念,是一本能讓外界清楚理解檢察體系困境的好書,也是給包括我在內、仍在前線奮戰的檢察官同僚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今夕為何而戰的機會。   •施家榮(雲林地檢署檢察官、劍青檢改成員)   追求正義、期待司法能夠正確且高效率運作,是許多國人對司法改革的共同期待,而這些要求並不是依靠「在少數個案中塑造英雄、神探」或者「用績效要求來製作假數據」就能解決的,我們需要一些能夠普遍適用於大多數案件,讓辦案環境及司法風氣都能提升的對策。   •陳宗元(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劍青檢改成員)   一向神祕的檢察體系存在著以升官圖控制基層檢察官、司法資源嚴重不足而無法精緻偵查的問題。警察方面存在著以績效壓

迫基層員警鋌而走險,以不法手段來取得績效的問題。媒體方面則有為了點閱率,而以標題殺人、曲解判決以激起民憤的方式來取得人們目光的問題……看似與你我無關,但倒楣時,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那冤錯假案的受害人。   •劉潤謙(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醫師)   這樣一個勇於挑戰且改善體制的人,終究無法從體制內進行改革,選擇了離開。雖然她常常說:「辭職治百病!」但我相信,她絕不會放棄改革我們國家的司法體制,而是用另一種方法往她的理想前進。   •蕭仁豪(臺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理事)   這本書寫的,也是對臺灣社會「包青天文化」的不同意見書,揭露的是在「司法正義」光輝的背面,不被見的政策的歪斜、資源的匱

乏、檢與警在扭曲制度中相互埋怨卻又唇齒相依的面貌……身在其中,我們雖然號稱「正義使者」,卻也可能逐漸成為不再探問「何謂正義」的作業員……轉身正面問題,然後向人群探求吧、向內心的真意探求吧,道路或許就在此方。   方君竹(公視特約記者、「記者真心話」主持人)   吳曉樂(作家)   邱顯智(人權律師、立法委員)   柯雁心(編劇)   陳永峰(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   陳慈幸(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蔡崇隆(《島國殺人紀事》系列紀錄片導演)   顏擇雅(出版人)   ──

無畏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秘魯傳說

為了解決久聖鴿會成績查詢的問題,作者(秘)里卡多·帕爾馬 這樣論述:

本書是秘魯作家裡卡多·帕爾馬的代表作品,“傳說”是裡卡多·帕爾馬創造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一種把歷史紀事、逸聞傳奇和風俗故事融為一體的秘魯式文學。書中講述的故事自印卡時期始,到共和國時期結束,通過豐富的想像、巧妙的藝術創作,將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鮮活地凸現出來,生動地再現了三百年間秘魯的歷史風貌。 關於“傳說”的創作,它的出發點或藉口,可以是一個歷史事件,一個則未被證實的傳聞,一則珍聞掌故,一件人物傳奇,一句諺語或俏皮話,一個成語……題材確定後,以這個事件或人物(或擬人化的東西)為核心,運用想像力進行藝術加工,結構情節,編織對話,描寫人物,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裡卡多·帕

爾馬(Ricardo Palma,1833—1919),秘魯作家、學者,著有《秘魯傳說》《和聲——一個流亡者的書》《西番蓮》等。帕爾馬生活在秘魯的動盪年代,曾參與過反抗殖民統治的戰鬥,也曾在政府中擔任公職。1883年南美太平洋戰爭之後,受任秘魯國立圖書館館長,查詢搜集大量的秘魯圖書檔案,使毀於戰火的國立圖書館重獲新生,並從塵封已久的圖書、史籍和檔案中發掘出大量題材,運用豐富的藝術想像,創造了“傳說”這一文學體裁。 前  言 印卡和征服時期(……—1533) 帕利亞— 瓦爾庫納(印卡時期) 佩德羅·德坎迪亞(1531) 精于棋道的印卡王(1532—1533) 殖民地時期(15

33—1820) 奧斯特利亞王朝統治時期(1533—1700) 替罪羊(1533) 一吻殉節(1534) 一場擊柱比賽(1535) 我也許願意,也許不願意(1535) 斗篷騎士(1541) 大力士堂阿隆索(1542) 聖主聖地牙哥的馬(1542) 叛徒洛佩·德阿吉雷(1544) 法官的三條理由(1544) “別給了你黑麵包,還想要甜餡餅”(1544) 已經犯的和將要犯的過錯(1544) 聖安東尼奧的愛情表示(1544) 死後的一個嘴巴(1544—1546) 修士們的口頭禪!(1546) 庫斯科的皇家行刑官(1547) “駱駝鼻子”(1547) 魔鬼的紅寶石(1547) “偷雞不著蝕把米”(15

50) 別人圍牆裡的果子(1551) 一心做媒的總督(1556—1561) 薩帕塔上尉(1558) 魔鬼附身的女人(1561) 裙— 袍的鬧事(1561) 死人復活(1561) 偷盜頭骨(1565) 我叫教會!(1575) 羅莎的玫瑰園(1581) 聖羅莎的蚊子(1581) 美人中的美人(1583) 騎在了驢身上,就不怕鞭子抽(1591) 秘魯的政府(1600) 該詛咒的人(1601) 女人與老虎(1601) 紅斗篷、白坐騎和“嘟隆—咚—咚”鼓(1603) 奇跡總督(1604—1606) 一件違背誓言案(1607) 人類的始祖亞當長沒長肚臍?(1607) 方濟各會會士與耶穌會會士(1615)

借一還百(1616) 兩隻性情溫和的小鴿子(1616) 聖母的騎士(1617) 詩人總督歷險記(1618) 聽其言觀其人(1618) 理髮匠真有福!(1620) 善人和罪人(1625) “走吧,毛驢!生就的窮命成不了闊佬!”(1630) 伯爵夫人藥粉(1631) 利馬的聖徒弗賴馬丁·德波雷斯為什麼不再創造奇跡了?(1639) 名譽要以生命來抵償(1640) 修女與卡爾特會僧侶(1640) 卡塔麗娜·萬卡的秘密寶藏(1642) “聖徒聖女間,築牆要當先”(1646) 蒙面幽靈(1651) 異端總督與刁鑽的敲鐘人(1656) 快刀斬亂麻(1664) 喝吧,神父,這樣你就痛快了……!(1668) 操

縱選舉的總督(1669) 普諾女人,會召羊皮口袋的女人(1672) 啼哭的聖嬰(1675) 以此為戒(1675) 別拿火藥當兒戲(1679) 被傳訊的女人(1688) 銀手臂(1689—1705) 一件控告上帝案(1695) 母 愛(1696) 聖約瑟的罩袍(1696) 聖阿古斯丁教堂的幽魂遊行(1697) 波旁王朝統治時期(1700—1824) 捕鼠陷阱(1715) 活著的死人(1716) 一位任性的利馬婦女(1727) 她的髮辮(1734) 浪子回頭(1746) 懲罰叛徒(1749) 利馬城裡的四個P(1750) 宗教法庭的一名罪犯(1751) “佩里喬利”的乖戾言行(1762) 拿撒勒人

(1763) “出風頭的是我卡斯特利亞諾斯!”(1768) 西裡洛判案(阿馬特總督時代) 一位利馬婦人的尊嚴(1780) 廷塔州郡守(1780) 行刑手潘喬·薩萊斯(1795) 命中註定(1801) 一出隱秘的戲劇(1801) 女扮男裝(1803) 一隻鞋露了馬腳(1805) 阿瓦斯卡爾的妙計(1805) 聖星期五的受雇哭喪婆(1807) 比卡耶哈還壞(1815)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1816) 兩個塞瓦斯蒂安(1817) 獨立時期(1821—1830) 因諾森特·“雀鷹”(19世紀20年代) 時間—土鍋—我們必勝(1821) 關於國歌的傳說(1821) 勳章的暴亂(1823) 玻利瓦爾省的公

正懲罰(1824) 麵包、乳酪和糖渣(1824) 解放者與獨裁者的書信往來(1825) 懺悔的秘密(1825) “聖西蒙·加拉巴蒂略”節(1826) “緩 流”(1826) 二百萬(1826) 玻利瓦爾省的最後一句話(1830) 共和國時期(1833—18××) “命瑤利州敲鐘!”(1834) 死摳字眼(1835) 神父復仇記(1843) 一隻微型炮的故事(1849) 一盒香煙(1880) 一名遊擊隊員(1883) 其他傳說 利馬諺語數則(無年代) 瑣事兩件(無年代) 關於聖馬丁紀念碑   附錄:裡卡多·帕爾馬年表(1833—1919)   廣袤富饒的拉丁美洲具有悠久的歷史

和燦爛的文化,反映這片大陸多姿多彩社會生活的文學具有獨特的風格和不朽的魅力。隨著“文學爆炸”的轟動,拉美優秀文學作品的譯介和評論工作,在我國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聲勢。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巴勃羅·聶魯達、加西亞·瑪律克斯、奧克塔維奧·帕斯幾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一大批聲名卓著的作家的作品,已經譯介到我國,引起廣大讀者的濃厚興趣,並為許多作家所借鑒。 在我們介紹和研究諸多現、當代作家以及他們那轟動世界的作品時,我們也沒有忘記,拉丁美洲出現過許多在世界上稱譽一時、具有不衰的藝術價值、名垂世界文學歷史的作家和作品,秘魯作家裡卡多·帕爾馬的《秘魯傳說》就是這樣一部古典精品。 裡卡多·帕爾馬生活在秘魯

歷史上的動盪年代(生平詳見“附錄:裡卡多·帕爾馬年表”)。當時,國家雖已獲得獨立,但軍人考迪羅爭權奪利,內戰頻仍,民不聊生。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痛感國家政治混亂,人民困苦,自然接受自由主義思想,參加政治鬥爭。他更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當西班牙軍隊捲土重來,企圖恢復在秘魯的殖民統治時,他拿起槍桿,參加保衛卡亞俄的戰鬥;南美太平洋戰爭中,智利軍隊的炮火焚毀了他在米拉弗洛雷斯區的房屋,他又投身保衛利馬的戰役,為祖國的命運浴血奮戰。 里卡多·帕爾馬對袓國的一大貢獻,是他在擔任圖書館館長期間做出的艱巨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他自一八八三年至一九一二年傾注將近三十年的心血,以國家主人和文人的高度責任感,請求美

洲作家和新朋舊友捐贈圖書;他用螞蟻一樣的勤勞和耐心,查詢和收集大量的秘魯圖書檔案,使毀於戰火的國立圖書館獲得新生,為保存和發展民族文化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里卡多·帕爾馬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多學科學者,在本國歷史和語言學方面都有建樹。作為作家,裡卡多·帕爾馬的創作道路是曲折的。最初,他同十九世紀中葉後的許多拉美作家一樣,政治上受到獨立時期愛國主義思想的激勵,文學上接受統治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在創作上模仿他們的歐洲老師。《詩集》《和聲—一個流亡者的書》和《西番蓮》幾部詩作都屬於這類風格。此外,他還著有詩集《民間歌謠和金銀細工》,文學和版本論文集《垃圾》及歷史劇《羅迪爾》等作品。 但是,里卡

多·帕爾馬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沒有在浪漫主義運動裡故步自封,而是逐步擺脫浪漫主義的束縛,在本國豐富的歷史中發掘題材,專門描寫本鄉本土的風尚和生活,走上自己的創作道路,實現了從模仿到獨創的飛躍。他在擔任圖書館館長後,從塵封已久的圖書、史籍和檔案中發掘出大量題材,運用豐富的藝術想像,獨闢蹊徑地創作了別具一格的《秘魯傳說》,奠定了自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所謂“傳說”,是里卡多·帕爾馬創造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種把歷史紀事、逸聞傳奇和風俗故事融為一體的秘魯式文學。關於“傳說”的特點,智利文學評論家、文學教授阿圖羅·托雷斯—裡奧塞科說,它“是一種短篇速寫,既不是歷史,也不是軼事或者諷

刺小品,而是三者之中抽出的精華”。更明確地說,“傳說”“不同於短篇小說,不同於民間故事,不同於諷刺小品,也不同於歷史逸事;它是介乎這四者之間的東西”。這兩段話概括了“傳說”內容和藝術上的特徵,因此可以說,它是根據歷史逸事和民間故事創作的一種諷刺性的短篇速寫。 “傳說”的創作非常簡單,它的出發點或藉口,可以是一個歷史事件,一個並非確切的事件,一則珍聞掌故,一件人物傳奇,一句俏皮話,一個成語……題材確定後,以這個事件或人物(或擬人化的東西)為核心,運用想像力進行藝術加工,結構情節,編織對話,描寫人物,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傳說”的結構大體相似,其發展線索幾乎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篇首多有幾句開場白,

用戲謔、巧妙的語言說明作者怎樣獲得靈感要寫這篇“傳說”。然後是“傳說”的主要部分,敘述主要事件和故事衝突,同時插入不少題外話,通過場面變換、人物言行和情節突變交代出一個完整故事。最後,在故事當中或結束以後,用或機智、或幽默、或玩笑、或諷刺的筆調,明確或含蓄地講出故事在生活哲學方面的寓意。 《秘魯傳說》共計十卷,包括從印卡時期到共和國時期的傳說共四百五十三篇,其中殖民地時期三百三十九篇。《秘魯傳說》不是一部有頭有尾、以主要事件或人物貫穿始終的鴻篇巨制,而是由各自獨立的一篇篇“傳說”結集而成,但就是這些零散的“傳說”,猶如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連綴在一起,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從印卡帝國到十九世紀三十年

代三百年間的歷史風貌。印卡人的美麗傳說、皮薩羅殺害印卡王阿塔瓦爾帕、征服者之間的血腥爭鬥、西班牙人的殘酷統治、印第安人的武裝暴動、波瀾壯闊的獨立戰爭、軍閥之間的連年血戰、南美太平洋戰爭中秘魯軍民的愛國壯舉,等等,都在帕爾馬的筆下再現出來。但帕爾馬更感興趣的是殖民地時期,描寫這個時期的“傳說”占了絕大部分—三百三十九篇。這些“傳說”表現了統治者的巧取豪奪、草菅人命,他們之間的鉤心鬥角;歷史名人的趣聞軼事;下層民眾的機智幽默;利馬社會的生活圖景和風俗時尚……構成一部本國社會生活的歷史。 帕爾馬不是乾巴巴地講述歷史,而是通過豐富的想像,進行巧妙的藝術創造,使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鮮活地凸現出來。在這樣

講述歷史的過程中,帕爾馬寫了秘魯三百年間上至最高統治者、下至市井小民的各色人等:總督、主教、法官、神父、貴族、富商、征服者、殖民官員、起義領袖、律師、下級官吏、修士修女、小手藝人、小工匠乃至奴隸、家僕,等等。這些人物有的于史有據,有的來自多年前的故紙堆,有的來自民間口頭傳說,但經過帕爾馬的天才之手,往往寥寥數筆,幾個簡單的動作表情,不多的言談話語,就成了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呼之欲出的藝術形象。特別應該指出,帕爾馬寫得最好的是利馬婦女,在許多作品中描寫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把她們優雅俏皮、機智大膽、多情又信教的特點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總之,《秘魯傳說》就是通過這樣的故事和人物,再現了既悲慘又

優美、既莊嚴又滑稽、既等級森嚴又無偏見的利馬社會,把秘魯的歷史生活繪成一幅多姿多彩、令人賞心悅目的廣闊畫卷。 帕爾馬不僅是研究語言的學者,也是駕馭語言的大師。他在《秘魯傳說》中的敘述簡潔明快,曉暢生動,富有藝術魅力。他使用的語言以當時標準的西班牙語為主,同時採用了大量“西班牙美洲”特別是秘魯語彙,還借用了一些印第安語,使作品讀來更為親切自然。再者,當情節發展、人物描寫需要,或者作者情不自禁、有感而發時,經常插上一段多含諷刺、詼諧意味的短詩或民謠,或信手拈來言簡意賅的西班牙成語,不僅給故事和人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閃耀出帕爾馬睿智、幽默的火花。 裡卡多·帕爾馬歷經幾十年創作的十卷《秘魯傳說

》,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少人起而模仿,但均為“東施效顰”,沒有一部能與之媲美。《秘魯傳說》是秘魯文學遺產中一顆光彩奪目的寶石,是帕爾馬對拉美文學的偉大貢獻。“裡卡多·帕爾馬的作品可能是秘魯文學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很少的西班牙美洲作家獲得像《秘魯傳說》作者這麼高和這麼當之無愧的聲望。……在秘魯,他被尊為‘文學鼻祖’。”然而帕爾馬作品的意義還不止於此,它是逐步脫離西班牙的文學規範,走向發現本土藝術才能的第一步。因此有人說,他“通過漫長、卓有成果的作家生涯樹立了自己的豐碑。全世界都推崇他的文學創作,讚揚他是美洲文化當之無愧的代表”。 《秘魯傳說》出版後,立即引起秘魯、拉美以及歐洲

的強烈反響,不同版本已經“周遊了世界”,其文學地位歷久不衰。我國讀者對《秘魯傳說》也不陌生。早在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出版了白嬰先生的譯本,選入二十七篇。現在這個譯本以安德列斯·科塞洛選編的兩卷本(哈瓦那:颶風出版社,1971年)為藍本,同時從阿根廷科德克斯出版社和秘魯出版總公司一九五八年四卷集版本中選譯了數篇。所用古巴版本有兩大優點:一是篇目經過編者篩選,在目前我們無力出版全集的情況下,不失為一條“捷徑”;二是選入的篇目依故事發生的年代排列,在篇題後面明確標出,並且分別歸入秘魯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這在見到的其他版本中是沒有的(阿、秘的四卷本收得全面,包括前九集的所有篇目,以發表先後排列

)。我覺得,這種編排方法正好體現了《秘魯傳說》藝術地再現秘魯三百年歷史的意義,使讀者明確地知道故事發生的年代,更好地理解篇目的內容,瞭解當時的時代風貌,所以選譯時以此為基礎。 這個版本選譯《秘魯傳說》一百一十五篇(包括1959年白嬰譯本七篇),雖然較前譯本增加許多,也僅及原作篇目的四分之一。選譯的標準一是故事有趣,二是內容有代表性,三是注意各歷史時期比重平衡,總之,試圖部分地再現原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如果讀者能從“傳說”中得到一點歷史知識,從故事內容中得到一點感悟和啟發,從作者詼諧幽默的文筆中得到一點愉悅甚至報以會心的微笑,那將是對譯者的最大褒獎。     白鳳森 一九九六年二月於北京團

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