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的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似的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蔵本貴文寫的 速查!數學大百科事典:127 個公式、定理、法則 和伊恩‧莫蒂默的 漫遊中古英格蘭:城堡與騎士、修院與僧侶,豪奢貴族與貧困農民的浮誇對比,最能代表中古時期的十四世紀英格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旗標 和時報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尤惠貞所指導 陳羿璇的 完形心理治療與天台教觀思想的對比研究-以非行非坐三昧為例 (2012),提出似的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完形心理治療、一念三千、非行非坐三昧、覺意三昧。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哲學系 譚家哲所指導 蔡專安的 莊子與斯賓諾莎(Spinoza)對「人的極致」之看法及比較 (2003),提出因為有 莊子、斯賓諾莎、人的極致、情感、自由、逍遙的重點而找出了 似的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似的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速查!數學大百科事典:127 個公式、定理、法則

為了解決似的意思的問題,作者蔵本貴文 這樣論述:

  [節省時間的數學公式定理速查手冊]     AI 機器學習、自動駕駛、機器人、量子電腦等等都是現在經常聽到的詞彙,許多人紛紛投入這些深具未來性的當紅領域。從業者不僅僅是工程師,包括行銷或業務人員也都需要懂,至少數學邏輯觀念一定要足夠才行。     不過,當一般人打算重拾數學時,由於教科書的內容過於冗長,在學習上需要花不少時間,因此本書著重在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則,讓讀者有效率的查閱,將以前學過以及職場上需要用到的數學快速複習。而且小編也會適時補充幫助理解。     此外,本書也適合高中生複習數學之用,省略冗長的推導過程,直接將公式定理等列出,並提醒重要觀念以及各數學主題之間的相關性。作

者在各單元也會納入一些商業、工程、影像處理、3D 動畫、AI 機器學習......等範例,讓讀者瞭解學習數學不是只會解題而已,還要知道如何應用。     本書亦考慮到讀者閱讀的舒適性,採用 17公分x23公分尺寸製作,版面要比坊間類似書籍為了節省成本用的 15公分x21公分來得大,文字易讀性自然提高許多,是本書貼心之處。     [各單元的架構]     本書將中學數學的各個主題獨立成單元來介紹。一開始會先對「通識學習」「工作應用」「升學考試」的重要姓分別給定 1~5 顆星的建議,星數越多就越重要。在 Point 框框內的內容是本單元快速查閱的重點整理,包括公式、定理、法則的說明,並於其後有較

詳細的解說。另外在 Business 區塊是本單元主題的應用領域舉例,可以幫助理解這些公式、定理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本書特色     ● 讓需要查閱數學公式的讀者能夠快速找到,並能有效率的複習。   ● 穿插數學在 AI 機器學習、工程與商業上的應用,讓讀者瞭解數學能如何用。   ● 依「通識學習」「工作應用」「升學考試」的重要性給定 1~5 星等級建議。 

似的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Footseen內有性感主播 美腿/裸足/絲襪/動漫。 下載連結:
https://www.footseen.com/b/download.html?icid=ftsBMHG
-------------------------------------------------------------------------------------------------
先說,這部是之前那個7月底的特殊活動錄的,由於一直都有其他影片要先發,所以這部就不斷的一直延後延後延後... 拖到了現在才發不好意思。
至於也有不少觀眾在問,我最近怎麼都不更新遊戲王了,說實在我這四年來製作的1300以上的遊戲王影片,其實期間當中,很多次都想放棄了,觀看少就罷了...連免費的讚都特少...(平均4千觀看 30~50讚),且真的很難養活自己...時常開台肝整天的,幾乎製作的每一部影影片的背後成本,也都是4~12小時的,然而耗費大量時間的結果... 幾乎完全沒什麼人斗內。 (相比之,我最近幾天的原神實況就收到了上千元的斗內QQ)

也幾乎沒什麼能接的業配,導致我這些年來,其實常常吃泡麵+顆蛋 都可能是個小奢侈享受了._.
可能不熟的觀眾會說: 啊你遊戲王不是課很多? 沒有,那些全都是某位課長的帳號而已,我完全就是在玩他的帳號罷了。

所以這些年間,甚至也有和同行的"阿慶"聊過幾次,關於各自YouTube的未來走向,畢竟光靠這華語地區的遊戲王影片,收入可能連一般的上班族的薪水的三分之一都沒有。
(也可以看到阿慶過去,嘗試不少次拍其他的遊戲,甚至還承諾過每天更新那新遊戲的,然而還是因為觀看太少了 也棄了)
所以我雖然也有一直想試著走出其他的出路,但是觀看幾乎都慘少,(且也是沒遇到真正喜歡的遊戲) 除了遊戲王影片,我幾乎沒有什麼選擇出口可言,所以雖然錢特少(全職 一個月也就5000~12000左右),還是一路堅持的更新下來... 說用愛發電也不為過了吧。

而我從去年接觸到原神這款遊戲,這款遊戲的風格就特對我胃口,雖然那幾個月嘗試過幾次實況,而如預料之內的,觀看極少以外,還會被噴。

好在最近這幾個月,,隨著時間的過去,原神以它那過硬般的實力,讓不少黑轉白。
此外 我也托了那兩位日本人的光芒,讓我在原神這圈,逐漸有了些曝光率出來,終於有了可以漸漸轉向的破口...

也奇蹟似的接到了一些業配 (My card / CODASHOR / AweSun遠端桌面 / Footseen) 還有其他一些業配,讓我終於可以吃得好一點了。

除了翻譯那兩位日本人和官方的影片外,也開始多次嘗試實況原神,希望能真的喜歡我原神的觀眾慢慢增加...

Discord粉絲群組,也終於從 "創了一年也就三千人" 到了"這一周的重創",就新入近萬人加入。
(LINE群也是 創了一年多了 人數一直都在500那,而原神不到一周就要破千人了)

總之也因此,我頻道已經決定要慢慢走向原神了,至於遊戲王的影片... 9月底會有靈擺的大更新,這點官方廠商那有找到我,所以有可能到時還會玩一下吧?
除此之外,"可能"就不再怎麼更新了吧... (畢竟以"養活自己來說" 真的『吃力不討好』)。

總之很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遊戲王的粉絲們,未來我可能還是會更新遊戲王的影片的,但那數量可能就很稀少了。

Discord粉絲交流群 (裡面的18禁老司機群 請記得未成年不要閱覽) ( ͡° ͜ʖ ͡°)
https://discord.gg/TDjHPG68cS


合作提案 歡迎寄信件至: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夢幻光O 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7cAD9spVq_8uAi3YEFasw/join

#夢幻光

完形心理治療與天台教觀思想的對比研究-以非行非坐三昧為例

為了解決似的意思的問題,作者陳羿璇 這樣論述:

  「觀」於天台教觀思想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認。而「觀」在西方文化的語言中近似的意思是「反省」或「反思自身」,而這種觀念在心理治療中運用的方式,最為相近的就是「覺察」。因此本研究嘗試對比最先提出「覺察」的完形心理治療與天台教法之「觀心」法門,並將天台教觀思想範圍局限於可以「意起即修」的非行非坐三昧行法,研究二者是否能相互激盪,幫助初修習之行者漸入天台圓觀不可思議之觀法。   完形心理治療的基本前提是,如果人要達到成熟,就必須察覺他們此時此刻正體驗什麼及自己做些什麼,透過「覺察」自我了解,尋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應負起的責任。完形治療的理論主要是「完形循環圈」,也是「圖像」與「背景」轉換的過

程,它可以運用在個體與這世界產生連結的關係,也是個體「覺察」的過程。如果這個完形循環圈被干擾,就無法完整的經歷循環,因此在完形流動的過程中能量會被阻礙,造成「未竟事務」,影響人格發展。這是一種人類經驗循環的自然法則。   智顗大師所提之「一念三千」即「心具一切世間諸法」,即一念心具足的無限可能性,而天台之實修法門則是「諦觀現前一念心」。四種三昧行法中,非行非坐行法不侷限身體行儀上的行住坐臥,而涵攝一切事物,於一切時、一切事上隨意起觀,念起即覺、意起即修三昧,是隨「意」之生起即修禪定的特質。由剎那心念中透過一心三觀成三智照三諦,看似簡單卻最難成就,但通於行住坐臥而含攝一切法的特性,卻又恰好符合現

代的修行實踐。   透過二者不同理論與特質的疏理,於實際修持上,完形心理治療或可作為實踐非行非坐三昧的前行輔助。完形「覺察」的技巧可運用於觀當下一念心的練習過程,而完形強調身心的體驗與覺察,也可以令行者於意起即觀時,藉由檢視身體能量的流動,幫助行者解決一些重複出現的念頭及煩惱,如此,對於進行非行非坐三昧的實修,或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漫遊中古英格蘭:城堡與騎士、修院與僧侶,豪奢貴族與貧困農民的浮誇對比,最能代表中古時期的十四世紀英格蘭

為了解決似的意思的問題,作者伊恩‧莫蒂默 這樣論述:

栩栩如生,超乎想像 景觀│民眾│日常生活│服裝│旅遊│居住│飲食│風俗│娛樂     十四世紀的中古英格蘭究竟是什麼模樣?   ‧工作九天,只賺到一瓶果醬?甘苦人窮到連盤子都吃?而貴族的餐桌上,竟然出現活畫眉鳥……   ‧新年從什麼時候開始呢?一月一日?三月二十五日?還是九月二十九日?   ‧鸚鵡螺髮型、羽毛帽、曲線畢露的緊身「宮廷褂」、飾品垂到地板的長袖管。令人大開眼界的浮誇時尚。   ‧適婚男女如果拒婚,不但要被罰款,還有可能被關?而兩名男士當眾接吻,並不具有任何性意味?   ‧聖地亞哥、羅馬、科隆、耶路薩冷。六百年前,朝聖之旅已經是人人嚮往的熱門旅行。     如果想了解身處的這個世紀,

最好的方法,便是到其他世紀去看看。     十四世紀的英格蘭,是最接近大眾認知的「中古」概念,騎士、馬上比武、規矩禮節、藝術與建築等等;這個時期甚至被看作是整個中古時期的縮影:英格蘭內戰、對抗鄰國蘇格蘭與法蘭西的戰爭、修院隱修制度、教堂建築、教會修士的傳道、苦修教徒、饑荒、十字軍東征、農民叛亂,以及最重要的黑死病,十四世紀是了解中古英格蘭最豐富的時期。     本書以擬真的筆法來書寫歷史,參考大量史料,年鑑、信件、家庭帳冊、詩集、公告以及大英圖書館提供的珍貴歷史繪畫,還原出六百年前的時空場景,景觀與文物、風俗與民情,栩栩如生,歷歷在目。開啟書頁,策馬踏上時空之旅,漫遊十四世紀的英格蘭巷弄,正是

了解中古世紀最佳的臨場體驗。     *珍貴歷史繪畫圖集   名人推薦     秦曼儀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謝金魚 歷史作家   一致好評     「莫蒂默獨創的書寫風格,是我們這個時代卓越的中古史作品。」──《泰晤士報》(The Times)   「充滿驚喜!會讓你讀不捨手!」──《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本書讓你領悟不同時代人的心靈。」──《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感人的成就!莫蒂默引領讀者清晰見識六百年前的生活。」──《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繼《坎特伯里故事集》之後,最有趣的中

古英格蘭生活記述。」──《衛報》(The Guardian)   「以文學之筆,生動描繪中古英格蘭眾生相。」──《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迷人的作品!」──《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作者簡介   伊恩‧莫蒂默(Ian Mortimer)     埃克塞特大學文學博士、倫敦大學學院檔案學碩士。一九九一年到二○○三年,任職於多所檔案和研究機構,包括德文郡檔案室、雷丁大學、皇家歷史手稿委員會和埃克塞特大學。一九九八年,獲選為英國皇家歷史學會資深會員,他的醫學社會史作品獲得由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頒發的亞歷山大獎(二○○四年)。他的博士論文《垂死和醫生: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醫學革命》於二○○九年由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出版。他也是兩本近代早期手稿出版品的作者,其多篇十四世紀至二十世紀相關主題的學術文章散見於各大學術報刊。   譯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著有《三國和你想的不一樣》、《蔣氏家族生活祕史》、《個人旅行:西雅圖》、《時代之子:康熙》、《一本就懂中國史》、《決勝看八年:抗戰史新視界》等書,與白先勇合著《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漫遊中古英格蘭》、《OK正

傳》、《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等書。 緒論   第一章  景觀 歡迎來到這個地方,這個充滿驕傲、財富、權威、犯罪、正義、高尚藝術、惡臭與赤貧之地。   第二章  民眾 中古時期的男童,七歲就被期待有工作能力,他們因為犯竊盜罪判絞刑、上吊刑台的年齡,同樣也是七歲。   第三章  中古時期的特色 當你開始明白人們內心的矛盾時,才算是真正開始了解中古時期的人心。   第四章  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 如果有人很熱烈的拍你的背,然後對著你大喊:「你的屁股還有你的卵蛋還真有福啊!」可不要誤會了,

這其實是一種讚美。   第五章  服裝穿著 十四世紀人們注目女性的焦點不在她的臀部和胸部,也不在手和腿,而是集中在她的臉和髮型。   第六章  旅遊 每一場暴風雨來襲,你都會見到船上的男男女女,在黑暗與恐懼之下,將他們的腸胃與靈魂徹底掏空。   第七章  何處棲身 這款馬桶由鐵製成,座位部分鋪上羽絨坐墊,而下方放有可抽取的銅盆。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有成堆的毛料或布巾,供你「擦拭下面那裡」。   第八章  飲食吃喝 在這個時代,你每天只能吃兩餐。除了極少數身分地位高、不知節制的人以外,人們通常不吃早餐。   第九章  健康與衛生 你在十四世紀被發現昏倒在地,沒有人會測量你的脈搏,確定你是否還活著,

而是會拿一隻裝滿水的大碗公擺在你的胸口,觀察你是否還有呼吸。   第十章    審判與法律 在中古英格蘭,人民自發執行的私刑正義,並沒有比皇家法官和絞刑吊索寬容到哪裡去。   第十一章  休閒娛樂 這個世紀毫無疑問,是個災禍連年的時代,可是人們卻能安之若素,妥善應對。   尾聲 謝辭 圖片說明 緒論   中古虛擬旅人     提到「中古時期」(medieval)這個詞,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來?騎士與城堡?僧侶和修女?森林裡蔑視律法之徒居住的廣大地帶?上述這些印象,或許相當通行普遍,但是當時大多數的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它們卻所言甚少。想像一下:假設你可以穿梭時空旅行;如果回到西元十四世紀,

你會發現什麼?想像你自己在某個清晨,身處塵土飛揚的倫敦街頭。一位僕役打開樓上的窗扉,開始撢打一條毛毯。一條看守旅客馱馬的狗開始吠叫。附近的攤商在他們的攤位前叫賣,有兩個女人站在攤位前聊天,一個手搭涼棚遮擋刺眼陽光,另一個手裡拎著籃子。房屋的木樑突出伸到街上來。門上塗寫的標語展示下方這家商店裡,有哪些物品正在折扣。突然,在攤商附近,有個竊賊摸走一個商人的皮夾,受害人在後面追趕捉賊。所有人都轉過頭去看。而你,身處在其中的你,今天晚上打算在哪裡過夜?你穿著什麼樣的服裝?打算要吃些什麼?     一旦你開始去思索,過去「正在發生什麼事情」(這和把過去看成「已經發生」正好相反),就可能出現一種新的歷史書

寫方式。這個到中古時代進行旅行的想法,讓我們可以用更寬闊的視野,來考量過去發生的事——去探索更多當時的英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他們在生活裡所找到的樂趣,而他們又有什麼樣的喜好。一本旅遊導覽手冊,當它帶有歷史傳記性質的時候,就可以讓我們以一種有同理心的方式,來看待當時的居民:它不只是好幾張麥田麥穗波浪般擺動的圖片,或者是家庭經濟收入,而是一項對生活在不同時代感受的調查。你能夠開始得到一些蛛絲馬跡,關於人們為什麼這麼或那樣做,甚至是為什麼他們會相信一些今天我們覺得完全不可思議的事情。你能夠得到如此深刻的理解,是因為你知道這些人和你一樣,都是人類;而你也知道,他們的若干反應是相當自然的。到中世紀去旅

行的想法,使你不僅能透過史料來理解這些人們,更能體會他們的人性,他們的希望與恐懼,以及他們人生的這場戲。雖然作家們在習慣上往往會採用歷史小說的形式,來達成上述的這些目的,可是沒有理由不讓作家使用直接而帶有同情的態度,將筆下的材料呈現出來。將事實用現在時態寫下來,而不是過去式,並不會讓它們失真。     從某些意義上來說,這種想法並不是新近才發明的。幾十年乃至百年以來,建築史學者早就在重新繪製城堡和修道院的圖像,恢復它們在全盛時期的樣貌。無獨有偶的,博物館的館員重新搭建昔日的房屋和內裝,在裡面擺上過去時代的家具。一些由個人所組成的團體,組織實境扮演的社團:他們穿著古時候的衣服,用大鍋生火烹煮食物

,或著穿著厚重的盔甲,然後試著揮舞復刻版的寶劍;透過這樣大膽而務實的體驗,他們想要探索在不同的時代生活,會是什麼情景。上述他們的種種作為,提醒了我們:歷史遠不只是具有教育意義的過程而已。了解過去不但是獲得經驗和知識,更是和我們的先人在精神上、情感上、詩意上、戲劇與直覺上建立聯繫的努力。我們個人的反應,與生活在之前的世紀與早期的文化所帶來挑戰的回應有關,我們也藉此了解,什麼事物使得一個世紀和其他世紀有所不同。     最近的歷史學者,已經開始直接使用「如果」之類的命題,或者是以「虛擬歷史」來思考過去。從這裡,歷史學者開始去想,如果事情的結果不是這樣,那麼會發生什麼事?比方說,要是一九四○年,希特

勒真的入侵英國,那會發生什麼後果?如果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是戰勝的那一方,歷史會怎麼樣呢?即使這樣的推想,會引來顯著的批評,因為這些事情並沒有發生過(還帶有一種暗示,認為這樣的思考根本沒有意義),它們卻具有很大的功效,使讀者能直接回到當下那個時刻,並且把事件呈現出來,像是還在發生那樣。它能帶來一種敘事上的真實即時性(immediacy)。想想在滑鐵盧(Waterloo)戰場上的威靈頓公爵,或者是特拉法特(Trafalgar)海戰時的納爾遜將軍,打敗仗會有什麼後果,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了。他們在英格蘭後方的主子們也同樣明白。他們確實考慮過可能的後果,而這些情節在歷史上從來沒

發生過;因此,去重建「歷史的另一種可能」,可以讓我們更貼近領導人在決策時刻的思緒。讀者只要去想:假使一三九九年,亨利四世沒有回到英格蘭,推翻理查二世(Richard II)的統治,我們可能就要在理查二世的暴虐統治底下再過上好幾年——或許還會導致蘭開司特(Lancastrian)王朝的崩解,與所有它的支持者的毀滅。在一三九九年那個春季,人民的生計是關鍵的政治議題,也是為什麼亨利四世日後確實歸來的原因之一。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支持他,這也是其中一項主要的因素。按照這個道理,將歷史看作是正在進行中的事件,對於理解過往很明顯的至關緊要,即使這些事件的結果,在當時和現在一樣,純屬推論和臆測,也沒有關係。

    上面所說的這種虛擬歷史,只在了解政治事件時有用處;對於社會史,它的價值就相對的小了。我們無法從「如果黑死病沒有襲擊歐洲」這樣的推論裡得到什麼好處,因為它不屬於決策型的事務。但是,關於生活在另一個不同的時代,會是什麼模樣,隨著重建一棟典型中古房屋的過程,虛擬時間旅行讓我們能得到一個更清楚、更完整的圖像。尤其,虛擬時間旅行引發了許多疑問,這些問題從前或許我們不會想起,也不必須有簡單容易的答案。在中古時代,人們是怎麼互相打招呼的?他們的幽默感是什麼樣子?一個人從家鄉出發,能旅行多遠?從我們自己的好奇所構成的觀點出發而書寫的歷史,迫使我們去思考大量這些從前傳統史書所傾向忽略的問題。     

對於歷史時空旅人來說,中古英格蘭本質上是個浩瀚廣闊的目的地。在諾曼人入侵與印刷術到來的四個世紀之間,可以看到社會上的各種巨大變化。「中古時代」確實就是由一連串的時代構成的,而一位諾曼騎士在準備一場十四世紀末的戰爭時,會感覺自己格格不入——就好像十八世紀的首相大人,發現自己竟然跑到當代競選連任,是同樣的感覺。基於這個原因,這本導覽手冊預備討論的範圍只有一個世紀:十四世紀。這個時期最接近大眾對於什麼是「中古」的概念的認知,這種認知還要加上騎士、馬上比武、禮節規矩、藝術與建築等等。這個時期甚至還會被看作是整個中古時期的縮影,因為它包含了英格蘭的內戰、對抗鄰國如蘇格蘭、法蘭西的戰爭、圍城、違法犯紀者、

修院隱修制度、教堂建築、教會修士的傳道、自鞭自笞派苦修教徒(Flagellants)、饑荒、最後的十字軍東征、農民叛亂以及(最重要的)黑死病等事件。     既然強調這本書的焦點是擺在十四世紀的英格蘭,有幾項說明要在這裡先提出來。單靠十四世紀的英格蘭史料作基礎,想要還原這個時期的每一樣細節是不可能的;有的時候,當時的記錄殘缺不全,令人感到挫折。同樣我們也沒辦法肯定,一三二○年時做某件事的習慣方式,到了一三九○年代是不是還一定能適用有效。在某些案例裡,我們可以確定,事情起了劇烈的變化:英格蘭戰爭的本質在這段時期裡整個的改變了;疾病造成的景象,隨著一三四八年的瘟疫災難性的降臨時,也同樣有如此效果。

所以,在若干必須之處,要使用十五世紀的細節來和十四世紀後半葉的敘述相參照;而十三世紀的史實則要用來判別十四世紀前期的情況。這些混淆時間界限的情況,只有在處理某些特別困難的問題時才派得上用場。比如,想要了解十四世紀的儀態與禮節,我們所能掌握的資料比較少,而我們在早期十五世紀卻有幾個很不錯的例子。既然良好的舉止儀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發展出來,那麼時間稍後的史料就可以被當作我們所能獲得最充分、最準確的記錄。     這本書的寫作,用上許多種不同類型的資料。不用多說,當時的原始資料最具有重要性。這些史料包括了已經出版和未出版的年鑑、信件、家庭帳冊、詩集和公告文本。手繪的圖本顯示了一些在文字敘述裡不總

是出現的日常生活:比如說,女子在騎馬時,是否使用了側坐的女鞍?現存的十四世紀英格蘭建築,房屋與城堡,教堂與修院——有大量的建築史料可以取得,還有關於這段時期,不斷在發展的文學,甚至還提供了更多資訊。在一些案例裡,我們擁有完整建築記錄的檔案:例如工程的帳目與測量。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考古調查報告:從挖掘出土的工具、鞋子與衣物,到在中世紀茅坑裡發現的果核,還有古水池進水口裡的魚骨頭。我們也有數量過於豐沛、更普遍的考古出土人工製品,像是硬幣、陶器和鐵器。一座優秀的博物館裡的收藏品,可以讓你對中世紀的人如何過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讓好奇心與想像力盡情馳騁。     不過,特別需要在這裡指出來的是,對於在十

四世紀生活模樣的最好證明,是一種對於在任何時代生活情形的理解,這當中也包括了在今天的生活。對於所有可能蒐集到的歷史資料,我們所能夠理解它們的憑藉,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比起從前,我們或許吃的東西不一樣,個頭更高,活的歲數更長,而且我們可能認為騎在馬上比武有說不出的危險,根本就不算是一項運動;可是,我們曉得什麼心情叫做哀傷,也知道愛、恐懼、痛苦、野心、貪婪與飢餓又是什麼模樣。我們應該要記住的是,這些我們和過去共同擁有的事情,它們真實、重要、不可或缺的程度,就與那些使我們和過去不同的事物一樣要緊。想像在七百年以後,有一群歷史學者,嘗試著對他們那個時代的人們解釋,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早期會是什麼情況。

也許他們會有一些書籍可以做為憑藉,一些照片、或許有些數位影片,我們居住房屋的遺址,以及市鎮垃圾掩埋殘留物可以展示,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還是會專注在「當時人是什麼模樣」這個題目上面。詩人奧登(W. H. Auden)有次曾經這麼建議:你必須至少在兩個外國住過,才能了解自己的國家。這句話搬到歷史時期上來說,或許有類似的意思:想要了解你所生存的這個世紀,你得至少到兩個其他的世紀去看看才行。了解某項過去事物的關鍵,也許是一處遺跡,也許是一宗檔案,但我們之所以能知道它意義何在的憑藉,永遠是我們自身的生活經驗。 第八章 飲食吃喝 很多現在人們喜愛的食物,在當時無法取得。當時沒有馬鈴薯或番茄,它們的原產地

在這個時候還沒有被發現。基於同樣的原因,這時候也沒有火雞肉可吃,那麼耶誕節你的餐盤上會放著什麼食物呢?如果你負擔得起,餐盤上擺的可能是天鵝、鵝肉、牛肉、火腿或培根。 整座市場也沒辦法買到胡蘿蔔,因為當時的蘿蔔屬於不適合食用的野生紫色品種,能吃的種類都還沒有栽培出來。米飯只有小規模的進口,而通常在義大利、西西里等地製造的通心粉,此刻還沒有在英格蘭亮相。和所有真實的旅人一樣,你別無選擇,只能吃在地的食物。在許多情況下,你會發現除此之外惟一的選擇就是挨餓。如果一成不變的水煮培根肉、黑麥麵包和青豆菜單讓你 倒胃口,那麼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待在一間食物霉壞的屋子裡:培根已經酸腐發臭、麵粉被老鼠飽餐,而青

豆則變得潮濕霉爛。 進食的時刻規律 現代人每天吃三頓豐盛大餐,但在中古時期的英格蘭不適用。在這個時代,你每天只能吃兩餐。除了極少數身分地位高、不知節制的人以外,人們通常不吃早餐。一名屋主可能會拿麵包和起司當午餐,特別是如果他預備騎馬走遠路,或是要迎接勞碌的一天時,更會如此;不過大致上,他到午餐以前是不會進食的。午餐是一天當中主要的一餐,通常是在早晨十點到十一點之間用膳,時間早晚視季節而定。接下來是晚餐,這就更加簡單了,大約在下午到傍晚的時候,也就是四到五點鐘的時間用飯。雖然中古時代的日常飲食和今天我們的健康用餐觀念並不一致(比方說:他們將捲心菜反覆燉煮,直到裡面的維生素C都被破壞殆盡為止),不

過仍然是有項好處:它為接下來的早晨提供最大的能量補給,因為人們還有一整天的工作勞動,以消耗掉卡路里。

莊子與斯賓諾莎(Spinoza)對「人的極致」之看法及比較

為了解決似的意思的問題,作者蔡專安 這樣論述:

「人的極致」在本文是指人的最高修養,而修養的意思是主動的、努力在外在藝能或內在思想的提升,換句話說,人的極致是人做得到的最高能力的整體實踐活動。因此人的極致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思、行之最高模範,或吾人思、行應當努力的最高目標。 目前為止並未有專書就莊子與斯賓諾莎的哲學進行比較,我們以為因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認為莊子和斯賓諾莎除了本體論(尤指泛自然主義方面的主張)有某些相似的觀點外,其餘的觀點差異極大──例如有人說莊子的反智主義與斯賓諾莎的理性主義正好相反,或者就莊子順隨自然法則的消極自由(強調不努力)與斯賓諾莎掌握自然法則的積極自由(強調努力)根本難以比較──更何況本體論中莊

子所謂的「道」之不可見性與斯賓諾莎的「實體」至少就擴延屬性是可見性的,兩者又有明顯不一致。其實他們沒有發現可以拿「人的極致」當作兩個哲學體系間交通的橋樑:因為,第一、人的極致之主張(例如「真人」與「自由人」)都佔兩人哲學體系的關鍵位置。第二、雖說人的極致是一種整體提昇的實踐活動,但他們卻都著重於提昇精神方面的探討,因為精神不像肉體要面對外界而可以只面對自身的阻力而超越之。而且對斯賓諾莎而言精神的提昇就等於身體的提昇(身心平行論),對莊子也有類似的意思(如〈大宗師〉:「古之真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因此若將人的極致放在精神方面的探討,那麼道、實體(神)可見與否的差

異就不那麼重要了。第三、人的極致的精神層次就是直觀層次(或精神上達到與自然法則同一),這也就是莊子所謂「徇[使]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人間世〉)或斯賓諾莎的「心靈的力量或本性或心靈的最高努力即在於依據第三種知識[即直觀知識]來理解事物」(Ⅴ Prop.25,Proof)之所指。因此若我們討論到他們的知識論或真理觀,直觀為他們皆認同且是超越他們理性與非理性主張差異的地方,就人的極致而言我們可以避免掉知識論上的差異而取較一致的直觀說法作比較。第四、人的極致的精神提昇避免不了要面對情感困擾的阻礙,他們都認為人可以克制情感,並且因此而有自由。我們不必在意他們採取方式與目標的消極或積極(即所採取的順隨

或掌握自然法則主張的差異),比較的重點放在克制方法的可行性與驗證效果之上是更有價值的。據上述,本文的討論將聚焦於兩家克制情感方法的闡述與驗證上。 如果我們把克制情感視為人的極致修養的第一步的話,我們的修養可以從理智著手,也可以從「志在不志」(「無情」)著手,從任何一條路線努力去做,都可以達到人的極致(直觀的層次)。但斯賓諾莎在人我的克制情感運用上有所轉折:其運用理智的作法較適用於個人修養,而對指引眾人的自由上他則不再堅持使用(仍算一致而無損於其理論的完整與實用性,只是對自我與群眾的運用上有所彈性調整)。不過也因為那個轉折,我們知道莊子「順物自然」的主張的一致性有可以使之參

考的地方。 我們可以看到斯賓諾莎與莊子雖然在情感的身心關係、作用力、克制方法、與如何利用上的想法有所不同,並運用在對自身與人群上其理論各有勝負,但對克制它以去除修養人的極致(對個人而言)的障礙是一致的,而對眾人的事務或自由也有同樣的關懷(斯賓諾莎所謂共同的─幸福的生活與莊子主張的「使物自喜」),所以在克制情感之對於人我運用上我們可以各取所長,如此人我自由的生活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