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速率常數k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反應速率常數k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定加,黃玲媛,黃玲惠 寫的 物理化學Ⅱ(量子力學篇) 和廖輝偉,杜懷明(主編)的 高等學校「十三五」規劃教材:化工原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東海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 李學霖所指導 劉羽瑄的 探討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NTOU1行胞外電子轉移機制特徵及於還原氧化石墨烯之應用 (2021),提出反應速率常數k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NTOU1、拉曼光譜、細胞色素、核黃素、石墨烯、氧化石墨烯。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 賴威博所指導 田家勛的 紫外光結合過氧乙酸程序降解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 降解動力學、機制及中間產物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紫外光結合過氧乙酸、抗癌藥物、機制、中間產物、毒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反應速率常數k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反應速率常數k,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化學Ⅱ(量子力學篇)

為了解決反應速率常數k的問題,作者黃定加,黃玲媛,黃玲惠  這樣論述:

  本書中之論述力求簡明扼要、循序漸進,且於書中多舉例題以提昇學習的效果,並於各章的後面均附習題,以備讀者自行研習解答,增進對於有關理論的瞭解。本書中之專有名詞的後面,均附其對照的英文名詞。本書的內容適合作為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之化學、化學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技、生化科技與醫藥學系及相關研究所之物理化學及相關課程的教材,亦可作為從事上述各領域之研究及工作人員的參考書。本書所包括的內容較多、範圍較廣且較深入,教師可配合系所之發展重點及需要,自行選擇適合的章節內容講授。   本書特色     1.本書中之論述力求簡明扼要、循序漸進,且於書中多舉例題以提昇學習的效果,並於各章的後面均附習題,以備

讀者自行研習解答,增進對於有關理論的瞭解。     2.本書的內容適合作為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之化學、化學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技、生化科技與醫藥學系及相關研究所之物理化學及相關課程的教材,亦可作為從事上述各領域之研究及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3.本書所包括的內容較多、範圍較廣且較深入,教師可配合系所之發展重點及需要,自行選擇適合的章節內容講授。

探討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NTOU1行胞外電子轉移機制特徵及於還原氧化石墨烯之應用

為了解決反應速率常數k的問題,作者劉羽瑄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了瞭解Shewanella 菌種胞外電子轉移的不同機制,分別以下列方式對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NTOU1做前培養:使用Lysogeny broth(LB)液體培養基或平板培養基,和乳酸液體培養基,將培養所得之細胞,以螢光顯微鏡觀測活體細胞特徵物質,可發現使用LB液體培養基會產生較多類似菌體奈米線的胞外衍生物。分別以兩種拉曼光譜法做檢測,於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訊號表徵結果顯示,其菌體細胞表面上存在物質包含大部分生化反應的嘌呤代謝分子(例如:720 cm-1),以及少部分核黃素(例如:1464 cm-1)的特徵波段;使用共振拉曼光譜表徵下,也可以觀測到典型

的c型細胞色素訊號(例如:750、1100-1700 cm-1表示血紅素中的吡咯結構和卟啉環的拉伸振動)。  除此之外,本研究還探討了胞外電子轉移運用於微生物還原氧化石墨烯的綠色生產方式,以改良式Hummers方法製備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為反應系統中唯一的固態電子接受者,探討在不同控制變因條件下生成還原GO(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特性。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和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影像可以看出,反應前後GO明顯由光滑轉為褶皺的型態,還能看見完整菌體被rGO薄膜所包裹,且有類似於菌體奈米導線或鞭毛的特徵物質存在。另外,透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可

以發現1 mg mL-1的GO經24 h還原成rGO後,C/O由1.41提升至2.97,rGO的含氧基團有明顯的減少,同樣地,傅利葉紅外光光譜也證實了這項特點。儘管隨著還原反應的進行,計數S. decolorationis NTOU1菌落生成量由1.65×108遞減至1.03×106 CFU mL-1,表明GO或rGO對菌體存有毒性,此與先前的相關報導相符合。特別的是,於有機酸分析結果中,發現隨GO添加量(0.5-5.0 mg mL-1)越高,乳酸代謝和醋酸生成一階反應速率常數(k值)皆隨之遞增;在低於10 mM乳酸添加下,其醋酸生成k值會隨添加濃度越高而遞增,反而乳酸代謝k值變化則無顯著趨勢

。通過添加不同電子傳遞酶的測試結果表明,核黃素和鐵氫化鉀對於生成rGO反應是有效的,2,6-二甲氧基苯醌化合物則無效,甚至會有抑制菌體代謝基質的作用。本研究證實以S. decolorationis NTOU1作為氧化石墨烯的還原劑,得以為低成本效益和大規模生產石墨烯開闢一個有效的途徑。

高等學校「十三五」規劃教材:化工原理

為了解決反應速率常數k的問題,作者廖輝偉,杜懷明(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圍繞動量、熱量和品質三大傳遞過程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與應用,以傳遞過程的速率(速度)為重點,從過程衡算、速率和平衡三個方面闡述了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計算方法及典型設備,內容包括:流體流動、流體輸送機械、非均相物系的分離和固體流態化、熱量傳遞、蒸餾、氣體吸收、蒸發和乾燥。 本書各章均編有例題和不同類型的習題,同時對主要設備及原理配置了大量的動畫與視頻演示,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為便於教學,本書還配備了電子教學課件和習題解答,亦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及相關專業(如石油、能源化工、製藥、生物工程、材料、環境、食品等專業)少課時(70~100學時)化工原理課程

的教材;教材中納入了大量的設計參數、設備設計規範與標準,也可作為科研、設計、過程開發及生產企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籍。 緒論1 0.1“化工原理”課程性質與目標1 0.1.1課程的性質1 0.1.2課程學習的目標1 0.2“化工原理”課程研究物件與特點2 0.2.1研究物件——單元操作2 0.2.2單元操作的分類2 0.2.3單元操作的特點2 0.3物理量單位制與量綱2 0.3.1單位制2 0.3.2物理量的量綱3 0.4“化工原理”課程研究的手段與方法4 0.4.1研究手段4 0.4.2學習與處理問題的方法6 第1章流體流動8 1.1流體靜力學8 1.1.1密度8 1.1.

2流體的靜壓強10 1.1.3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11 1.2流體動力學16 1.2.1流量與流速16 1.2.2連續性方程17 1.2.3柏努利方程18 1.3流體流動現象28 1.3.1流體的黏度28 1.3.2流體的流動類型與雷諾數30 1.3.3流體在圓管內的速度分佈31 1.3.4邊界層33 1.4流體流動阻力34 1.4.1流體在直管中的流動阻力34 1.4.2局部阻力40 1.4.3流體在管路中的總能量損失43 1.5管路計算44 1.5.1簡單管路44 1.5.2複雜管路47 1.6流速與流量測量49 1.6.1皮托測速計50 1.6.2文丘裡流量計51 1.6.3孔板流量計5

2 1.6.4轉子流量計52 習題54 第2章流體輸送機械60 2.1概述60 2.2離心泵61 2.2.1離心泵的基本結構61 2.2.2離心泵的工作原理63 2.2.3離心泵的主要性能參數64 2.2.4離心泵的特性曲線65 2.2.5離心泵的管路特性曲線與工作點67 2.2.6離心泵的安裝高度71 2.2.7離心泵的類型和選用及安裝操作74 2.3其他類型液體輸送機械76 2.3.1往復泵76 2.3.2計量泵78 2.3.3隔膜泵80 2.3.4齒輪泵81 2.3.5螺杆泵82 2.4氣體輸送機械84 2.4.1真空泵84 2.4.2壓縮機86 習題88 第3章非均相物系的分離和固

體流態化92 3.1概述92 3.2顆粒及顆粒床層的特性92 3.2.1單個顆粒的性質92 3.2.2混合顆粒的特性93 3.2.3顆粒床層的特性94 3.2.4流體通過床層流動的壓降95 3.3沉降96 3.3.1重力沉降96 3.3.2重力沉降設備101 3.3.3離心沉降104 3.3.4離心沉降設備105 3.4過濾112 3.4.1過濾的基本概念112 3.4.2過濾過程的物料衡算113 3.4.3過濾基本方程式114 3.4.4恒壓過濾117 3.4.5恒速過濾與先恒速後恒壓過濾119 3.4.6過濾常數的測定121 3.4.7濾餅的洗滌122 3.4.8過濾機及其生產能力122

3.5離心過濾129 3.5.1基本概念129 3.5.2離心過濾計算130 3.5.3離心過濾設備130 3.6固體流態化132 3.6.1床層的流態化過程132 3.6.2流化床類似液體的特性133 3.6.3流體通過流化床的阻力133 3.6.4流化床的流化類型與不正常現象134 3.6.5流化床的操作範圍135 3.6.6流化床的高度與直徑137 3.6.7氣力輸送的一般概念138 3.6.8氣力輸送的類型138 習題140 第4章熱量傳遞145 4.1概述145 4.1.1傳熱的三種基本方式145 4.1.2傳熱過程中冷、熱流體的接觸方式146 4.1.3熱源、冷源及其選擇147

4.1.4間壁式換熱器的傳熱過程148 4.2熱傳導149 4.2.1有關熱傳導的基本概念149 4.2.2傅裡葉定律150 4.2.3熱導率150 4.2.4平壁的熱傳導151 4.2.5圓筒壁的定態熱傳導153 4.3對流傳熱155 4.3.1對流傳熱過程分析156 4.3.2對流傳熱速率方程156 4.3.3影響對流傳熱係數的因素157 4.3.4對流傳熱係數關聯式的建立158 4.3.5無相變時的對流傳熱係數159 4.3.6冷凝時的對流傳熱係數162 4.3.7沸騰時的對流傳熱係數164 4.4傳熱過程的計算165 4.4.1熱量衡算165 4.4.2總傳熱速率方程與熱阻166 4.

4.3平均溫差的計算169 4.4.4傳熱面積的計算175 4.5熱輻射180 4.5.1基本概念180 4.5.2輻射能力和輻射基本定律181 4.5.3兩固體間的相互輻射182 4.6換熱器185 4.6.1蓄熱式換熱器185 4.6.2間壁式換熱器186 4.6.3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和選用192 4.6.4傳熱過程的強化措施194 習題195 第5章蒸餾201 5.1概述201 5.1.1蒸餾分離的依據201 5.1.2蒸餾操作的分類202 5.2雙組分溶液的氣、液兩相平衡203 5.2.1相平衡條件和物系的自由度203 5.2.2拉烏爾(Raoult)定律204 5.2.3氣、液兩相

平衡關係表達形式205 5.3簡單蒸餾與平衡蒸餾207 5.3.1簡單蒸餾207 5.3.2平衡蒸餾208 5.4精餾210 5.4.1精餾流程與原理210 5.4.2理論板假設和板效率211 5.4.3恒摩爾流假設212 5.4.4加料板與加料熱狀況213 5.5雙組分連續精餾塔的計算214 5.5.1物料衡算與操作線方程214 5.5.2雙組分精餾塔的設計型計算218 5.5.3雙組分精餾塔的操作型分析與計算226 5.5.4精餾塔的溫度分佈與靈敏板230 5.6其他類型的連續精餾和精餾塔230 5.6.1直接蒸汽加熱的精餾塔230 5.6.2回收塔231 5.6.3多股加料的精餾塔232

5.6.4側線采出的精餾塔234 5.7間歇精餾過程234 5.7.1餾出液組成保持恒定的間歇精餾235 5.7.2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間歇精餾237 5.8特殊精餾240 5.8.1萃取精餾240 5.8.2共沸精餾242 5.8.3反應精餾244 5.9板式塔246 5.9.1板式塔的類型247 5.9.2板式塔的流體力學性能250 5.9.3篩板塔的設計259 5.9.4板效率263 習題265 第6章氣體吸收272 6.1吸收基本概念273 6.1.1相組成標記法273 6.1.2氣體吸收的分類275 6.1.3吸收劑的選擇原則276 6.2氣、液相平衡關係與亨利定律276 6.2.1

氣、液相平衡關係277 6.2.2亨利定律278 6.2.3相平衡關係在吸收過程中的應用280 6.3單相傳質281 6.3.1分子擴散281 6.3.2分子擴散係數285 6.3.3單相對流傳質機理287 6.4相際對流傳質及總傳質速率方程288 6.4.1相際間的對流傳質過程288 6.4.2吸收過程的總傳質速率方程290 6.5吸收塔的計算295 6.5.1物料衡算和操作線方程296 6.5.2吸收劑用量與最小液氣比297 6.5.3吸收塔塔徑的計算299 6.5.4吸收塔填料層高度的計算300 6.5.5吸收塔的設計型計算306 6.5.6強化吸收過程的措施307 6.6填料塔309

6.6.1填料與類型310 6.6.2填料塔的流體力學性能與操作特性314 6.6.3填料塔的內件317 習題319 第7章蒸發325 7.1概述325 7.1.1蒸發操作及其在工業中的應用325 7.1.2蒸發操作的特點326 7.1.3蒸發操作的分類326 7.2單效蒸發與真空蒸發327 7.2.1單效蒸發設計計算327 7.2.2蒸發器的生產能力與生產強度331 7.3多效蒸發332 7.3.1多效蒸發流程332 7.3.2多效蒸發的計算333 7.3.3蒸汽的經濟性與效數選擇338 7.4蒸發器339 7.4.1迴圈型蒸發器339 7.4.2單程型蒸發器342 7.4.3蒸發器的選型

與附件345 7.4.4蒸發過程的強化347 習題348 第8章乾燥351 8.1概述351 8.1.1物料的去濕方法351 8.1.2乾燥過程的分類351 8.1.3對流乾燥352 8.2濕空氣的性質與濕度圖352 8.2.1濕空氣的性質352 8.2.2濕空氣的濕度圖及其應用358 8.3乾燥過程的物料衡算與熱量衡算359 8.3.1濕物料中的含水量359 8.3.2乾燥過程的物料衡算360 8.3.3乾燥系統熱量衡算與熱效率361 8.4乾燥速率與乾燥時間362 8.4.1恒定乾燥條件下的乾燥速率363 8.4.2恒定乾燥條件下乾燥時間τ365 8.5乾燥器367 8.5.1乾燥器的基

本要求367 8.5.2乾燥器的分類368 8.5.3常用的對流式乾燥器369 習題376 附錄380 附錄1常見物理量的單位和量綱380 附錄2某些氣體的重要物理性質383 附錄3某些液體的重要物理性質384 附錄4幹空氣的物理性質(101.3MPa)385 附錄5水的物理性質385 附錄6飽和水蒸氣表386 附錄7某些液體的熱導率388 附錄8某些固體材料的熱導率389 附錄9常用固體材料的密度和比熱容390 附錄10壁面污垢熱阻(污垢係數)390 附錄11液體與氣體黏度共線圖391 附錄12氣體熱導率共線圖(101.3kPa)394 附錄13液體比熱容共線圖394 附錄14離心泵規格(

摘錄)396 附錄154-72型離心通風機規格(摘錄)399 附錄16管殼式換熱器總傳熱係數K的推薦值400 參考文獻402 電子教學課件和習題解答獲取方式402 主要設備及原理素材資源(建議在wifi環境下掃碼觀看) 柏努利方程的推導及物理意義18 各種閥門工作原理示意(1)42 各種閥門工作原理示意(2)42 測速計工作原理50 文丘裡流量計工作原理51 孔板流量計工作原理52 轉子流量計53 轉子流量計工作原理53 離心泵結構與部件61 葉輪樣式與結構62 離心泵工作原理63 汽蝕和氣縛現象71 多級離心泵工作原理74 單動往復泵工作原理76 雙動及三動往復泵工作原理與流量曲線76 隔

膜泵工作原理80 齒輪泵工作原理81 螺杆泵工作原理82 水環式真空泵工作原理85 蒸汽噴射泵工作原理86 降塵室工作原理101 旋風分離器工作原理106 濾板和濾框123 板框壓濾機工作狀態123 葉濾機的構造126 回轉真空過濾機127 三足式離心機結構131 臥式刮刀卸料離心機原理131 真空吸引式稀相輸送139 低壓壓送式稀相輸送139 蓄熱室原理146 套管式換熱器147 列管式換熱器147 逆流傳熱的溫度變化曲線170 並流傳熱的溫度變化曲線170 夾套式換熱器186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188 具有補償圈的換熱器188 浮頭式換熱器189 U形管換熱器189 螺旋板式換熱器190 簡

單蒸餾202 平衡蒸餾202 萃取精餾流程實例241 共沸精餾流程實例242 板式精餾塔247 板式精餾塔工作原理247 篩板結構249 吸收與解吸流程273 填料塔310 典型填料311 單效真空蒸發流程325 並流加料蒸發流程332 逆流加料蒸發流程333 平流加料蒸發流程333 中央迴圈管式蒸發器340 外加熱式蒸發器341 強制迴圈式蒸發器342 升膜蒸發器343 降膜蒸發器344 氣流乾燥器369 噴霧器結構371 噴霧乾燥器371 流化床乾燥器373 單滾筒乾燥機374 雙滾筒乾燥機374 “化工原理”課程是為化工類專業及相近專業的本科生開設的一門緊密結合工程實

際的專業基礎課。課程主要介紹化工生產過程中以物理變化為主的單元操作過程及單元設備的基本原理、參數分析和工程計算。 本教材圍繞動量、熱量和品質三大傳遞過程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與應用,以傳遞過程的速率(速度)為重點,從過程衡算、速率和平衡三個方面來闡述單元操作過程及設備。教材內容在遵循先進性、通用性和實用性原則基礎上,滿足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品質國家標準》,注重加強理論基礎與工程實際結合,兼顧學科發展,努力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化工過程複雜問題的專業基礎知識、工程素養和創新意識。為此,全書安排緒論、流體流動、流體輸送機械、非均相物系的分離和固體流態化、熱量傳遞、

蒸餾、氣體吸收、蒸發與乾燥等九個章節的學習內容。 在教材的編寫中,力求語言精練、表達準確、圖表清晰。為了方便教學,使學生能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單元操作過程的機理與單元設備的工作原理,本教材配置了大量的動畫視頻,學生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進入觀看,實現線上學習。為便於教學,本教材還配備了電子教學課件和習題解答,可掃描書後二維碼,登錄化學工業出版社微信公眾號獲取。 本教材可供化工類專業及相關專業(如石油、應用化學、能源化工、製藥、生物工程、材料、環境、食品等專業)學生作為工程專業基礎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教材中納入了大量的設計參數、設備設計規範與標準,也可作為從事科研、設計、過程開發人員及生產

企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籍。 本教材的編寫得到了川渝地區西南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等11所高校領導及“化工原理”授課教師的鼎力支持,吸收了多位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成果,使內容安排、闡述方式方法更趨合理,方便學生理解;也得到了北京東方模擬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及浙江中控科教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的積極配合,並提供了部分素材,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貼近工程實際。在此向以上單位及人員表示由衷感謝! 本教材由西南科技大學廖輝偉、四川輕化工大學杜懷明擔任主編,西南石油大學劉瑾、宜賓學院徐慧遠、攀枝花學院朱學軍、綿陽師範學院李華蘭擔任副主編。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看待問題、理解問題的角度等因素,

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海涵並不吝賜教,在此深表感謝! 編者 2019年4月

紫外光結合過氧乙酸程序降解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 降解動力學、機制及中間產物探討

為了解決反應速率常數k的問題,作者田家勛 這樣論述:

全球罹癌人口增加導致抗癌藥物用量逐年攀升;抗癌藥物透過病患不完全代謝及傳統污水處理程序無法有效去除以致於廣泛殘留於各樣環境水體(濃度介於ng/L-µg/L)並對水生生物、人類健康及環境具有潛在風險。紫外光結合過氧乙酸程序(UV/peracetic acid process, UV/PAA)為一新型高級氧化程序,其能產生高氧化力之氫氧自由基(OH·)及含碳自由基(R–C·);本研究利用UV/PAA程序降解兩種廣泛使用之抗癌藥物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並透過探討反應動力學、降解機制、降解途徑、中間產物鑑定、礦化程度及毒性變化,完整明瞭UV/PAA程序對於目標藥物之降解潛力及應用性。本研究指出UV

/PAA程序能於20分鐘內有效降解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其擬一階反應速率常數(k值)分別為0.197 min-1及0.135 min-1 (實驗條件:目標藥物濃度為10 mg/L、PAA濃度為10 mg/L、pH值為7)。PAA初始濃度增加(2.5-20 mg/L)能加速目標藥物降解速率,且PAA濃度與k值皆呈線性關係(R2=0.9972及0.9954)。目標藥物初始濃度從5 mg/L增加至30 mg/L則使得目標藥物降解速率降低。此外,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降解速率會隨著系統內pH值提升(3-11)而下降。透過水中離子實驗得知,當UV/PAA系統內存在不同濃度 Cl-(0-10 mM)對於

5-氟尿嘧啶降解速率無太大影響;然而低濃度(1 mM)之Cl-能促進環磷醯胺的降解,原因可能是因為R–C·透過一系列轉化進而生成OH·。5-氟尿嘧啶降解速率會隨著HCO3-濃度增加(0-10 mM)而提高,因CO3-·可能亦會促進5-氟尿嘧啶降解;較高濃度HCO3-(10 mM)則會抑制環磷醯胺的降解。NO3-濃度增加(0-2 mM)對於5-氟尿嘧啶降解速率並無影響,但環磷醯胺反應速率隨著NO3-濃度增加而降低。當系統內磺酸濃度增加(0-10 mg/L)時,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反應速率皆呈現抑制趨勢。添加過量叔丁醇(10 mM及50 mM)之抑制劑實驗得知UV/PAA系統降解5-氟尿嘧啶各途

徑貢獻為-直接光解(31.9%)、OH· (59.4%)及R–C·(8.7%);而主導環磷醯胺降解的自由基為OH·。UV/PAA降解環磷醯胺共鑑定出8種中間產物(TP1-8),環磷醯胺經由脫氯乙基化、酮化、P–N鍵斷裂、開環反應及脫氯反應以及其他反應等降解途徑分別生成TP1 ([M+H]+=199.0410)、TP2 ([M+H]+=275.0151)、TP3 ([M+H]+=138.0334)、TP4 ([M+H]+=249.0196)、TP5 ([M+H]+=221.0259)及TP6-8 ([M+H]+=299.0104、313.0272及331.0368)。透過費氏弧菌發光抑制分析結果

,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降解之毒性變化皆呈現先上升後下降之趨勢(0-30 分鐘毒性逐漸上升;30-120 分鐘毒性逐漸下降),其毒性變化趨勢可能為降解副產物生成以及副產物後續降解轉化所造成。此外,UV/PAA程序降解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的總有機碳去除率分別為11%及18%,5-氟尿嘧啶及環磷醯胺經UV/PAA系統處理後不完全礦化可能以中間產物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