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南區台中路146巷2之6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長榮大學 台灣研究所 莊惠惇所指導 郭芳純的 一條溪的死與生--茄萣舢筏協會與二仁溪的整治與再生 (2016),提出台中市南區台中路146巷2之6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仁溪、茄萣舢筏協會。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 王秋原所指導 林郁欽的 台北都會區加油站設置對生活環境影響之環境識覺 (2004),提出因為有 台北都會區、加油站設置、生活環境、環境識覺、鄰避效果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市南區台中路146巷2之6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市南區台中路146巷2之6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條溪的死與生--茄萣舢筏協會與二仁溪的整治與再生

為了解決台中市南區台中路146巷2之6號的問題,作者郭芳純 這樣論述:

本論文最主要是從茄萣舢筏協會,探討成立的背景及過程所遭遇的問題,及其後與二仁溪的整治與復育的緊密關聯。茄萣舢筏協會是白砂崙小漁村的組織,最初由一群靠河維生的漁民所成立,協會緊鄰高度污染的二仁溪。人是汙染源,而人也是河川整治的動力。然而,在這三十年間台灣社會經歷巨大轉變,環保意識、社區意識逐漸抬頭,茄萣舢筏協會雖然誕生於這樣的時代環境,其本身又反映出甚麼樣的在地環保文化和社會運動呢? 這引發下面一連串的謎團:1. 茄萣舢筏協會為何成立,如何組織?他與漁民組織有何關係,又為什麼河川整治工程會落在這群人身上?2. 這又是什麼樣的力量或信念讓他們不放棄,不畏艱難、希望持續著走、持續的做,難道就是

只為了一個理想嗎?一小撮人做很孤單,而且做久了也會累,從哪裡找人來?如何集結力量並產生更大影響力?3. 當地人為什麼參與,若不參與,那又為何不參與? 論文將分析目前協會人員組成結構,探討內部組成形式以及互動。4. 協會成員與當地文化、政治的連結、組織互動、及政治運作,可以了解協會的政治文化和外面有什麼不同,以及當地的經濟支柱來源型態和影響。5. 若當地是傳統台灣漁村,廟宇具有龐大的集會結社的功能,是否影響協會的組成,或者協會可利用宗教聚會來動員?6. 學界力量大力的幫忙會如何影響協會的發表,兩者間如何互動? 譬如長榮大學長期投入二仁溪的河川保護、實際執行的規劃和活動以及如何和協會合作互

助。參與事後如何去做提升進展﹖是否也遇到什麼困境,那又如何跨越?上述提到的問題意識將在論文中不斷自我反思,互為文本,做論述分析。茄萣舢筏協會在二仁溪的整治復育過程所有的付出和心血,以及努力和積極的態度得到許多人的讚賞和肯定,但同時仍看到可以加強的部分,本論文結論對舢筏協會和政府提出建議參考。關鍵字:茄萣舢筏協會、二仁溪

台北都會區加油站設置對生活環境影響之環境識覺

為了解決台中市南區台中路146巷2之6號的問題,作者林郁欽 這樣論述:

七十年代以來,由於台灣地區民眾的環境意識和社區意識的覺醒以及環境正義的行動,使得過去為改善生活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反而成為社會許多抗爭的焦點。加油站設置區位具有加油便利的「迎臂效果」(YIMBY Effect)和公共危險的「鄰避效果」(NIMBY Effect)。加油站屬於高度鄰避效果使得都市地區居民反對加油站設置時有所聞,台北市政府於2002年8月27日修正「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規定往後住宅區不准設置加油(氣)站以避免對生活環境造成衝擊,使得都市地區加油站設置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本研究目的從環境識覺的角度,探討居民對於加油站設置影響生活環境的認知及其環境態度與行為;並且提出降

低鄰避效果的措施,藉以減緩環境衝擊改善生活環境品質,同時提出解釋或預測環境行為與環境態度之環境識覺模式。本研究透過設計問卷,進行抽樣訪談,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徑路分析進行探討與驗證。研究發現民眾的環境意象以「擔心安全」認知影響最大,如何降低居民的恐懼感是避免鄰避的重要議題。都市地區加油站附近仍然住宅林立,主要原因在於「面向大馬路且緊鄰加油站」的居民受其環境態度的支配以及「位於巷道內且緊鄰加油站」的居民受都市發展與經濟環境實質的影響。影響生活環境品質的共同因子最重要是由車流引起的環境衝擊及便利性因子組成。外顯環境與內顯環境因子皆會影響生活環境認知差異、環境態度與行為,而且

在各都市階層有其不同的影響因子。引起鄰避現象主要為油氣污染所致,緊鄰是主因,可以藉設置防火牆、污染監測系統及限制營業時間之修法以及加油站加強安檢、火災演練、周邊植樹美化環境等敦親睦鄰工作以及提高環境正義的能見度來降低鄰避效果。環境識覺模式的因子組成呈現鄰避與遷移行為的結構,本研究提出的環境識覺模式可以解釋或預測環境行為與環境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