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nathanD.Spence寫的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 和JonathanD.Spence的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博客來獨家簽名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時間瀏覽:臺南市立圖書館館藏日文舊籍 - 臺灣記憶也說明:國家圖書館蒐集典藏了相當豐富的臺灣文獻史料,如日治時期臺灣明信片、各地老照片、舊籍、地方志、古書契、家譜、碑碣拓片等。為妥善保存臺灣歷史記憶,配合數位化發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左岸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林修澈所指導 周士煌的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2021),提出台南市圖書館館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族學、台灣民族學、台灣學、台灣國學、學術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陳玉女所指導 黃浩庭的 十七世紀東亞瓷器紋樣流通研究—以景德鎮和有田瓷器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有田瓷器、中國視覺風格、日本視覺風格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解答。

最後網站館藏(61)則補充:條碼號, 典藏館, 目前所在館, 索書號, 館藏狀態, 資料類型, 附件, 預約人數, 備註, 預約. CK0084562, 七股兒童書區, 新營文化中心圖書館3F浮動館藏區, J 861.59 8347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市圖書館館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

為了解決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問題,作者JonathanD.Spence 這樣論述:

著名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首度合作撰書 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後,中文版首度面世   「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而引人入勝的巨著。書中的文字自有脈絡,而且前後連貫,為照片提供了良好的說明。」──前中央研究院院士余國藩   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是世界舞台上最大的疑問號。今日的中國已不再是沉睡的巨人,但也不是西方世界可靠的盟邦。從經濟上來說,中國是一個新興強權;從政治上來看,它在經濟自由市場與軍事獨裁之間維持著一個不穩定的均勢局面。從實際地理上的距離及未來可能的走向來看,了解中國的歷史,現在正是時候。   《世紀中國》精選了三百張以上珍貴而富故事性

的照片,述說1894-1996中國百年歷史。這些照片選自中國、台灣與西方的檔案館、圖書館和私人收藏,許多是之前從未見過的。這些歷史照片像是時光機,帶領我們「親眼」見證許多在此之前只存在於史書字裡行間的歷史事件:從晚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鄉間農民與權勢階層菁英的生活、西方殖民強權在華設立「租界」的富麗堂皇與骯髒汙穢──這些「租界」是專供歐洲人在華居住的城市。透過書中珍貴罕見的照片,我們見證了庚子義和拳亂、南京大屠殺、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另外還有一些古怪的歷史鏡頭,像是二次大戰期間在華美軍士兵使用筷子食用他們的「K口糧」軍用罐頭,以及悠哉地在江水裡游泳後、身上沾滿淤泥的毛澤東私人生活照片。   

與這些珍貴照片搭配的,是令人驚嘆的歷史敘事書寫,作者是在西方漢學界備受尊崇的史景遷,這是他頭一次與妻子金安平合作撰述。本書的文字追尋近代中國在內戰、世界大戰與共產革命當中四分五裂的經過,及其緩慢崛起成為軍事與經濟超級強權的始末。本書既著眼於平民百姓的生活,也重視像蔣介石、毛澤東這樣的高層人物,而編織出一段錯綜複雜又引人入勝的社會、政治與軍事史。 名人推薦   余國藩∣前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暨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長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劉

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依姓氏筆劃) 各界好評   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而引人入勝的巨著。書中的文字自有脈絡,而且前後連貫,為照片提供了良好的說明。——余國藩(Anthony C. Yu),《紐約時報.書評專刊》(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身為聞名全球的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負責人,我極力推薦這本結合珍貴照片史料與文字敘述的重要著作。任何想瞭解百年來中國歷史發展之士,都可從本書得到一個清楚的概念。——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暨胡

佛檔案館東亞館長   史景遷與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三人並稱為北美漢學三傑。史景遷長於敘述,對於歷史課題敏銳度極高,因此多年來的專書獲得大眾極高的評價,《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是其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序列之一,雖非近年來的新作,然能翻譯出版,可以彌補讀者的遺憾。該書討論的課題跨越一世紀,以時間為軸線,分別探討三個政權的變動,一是清廷的崩解,一是民國政府失去大陸的統治,一是共產新中國的成立與挑戰。這樣的課題擺在學術的框架中是無法用一本書完成的艱難任務,但作者卻善用圖片,用故事點出歷史發展的脈絡,作者將碎

片的圖片及散落的場景編織成美麗而完整的主軸,最難能可貴的是敘述不失學術的價值。——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這本書是耶大歷史系金安平教授以傳記《合肥四姐妹》成名以前的力作,除了是與夫婿史景遷合作之外,在主題、論述焦點等各方面也都與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的二、三部「革命與戰爭」、「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相呼應,但以更多的精彩圖片鮮活呈現出清末以來中國所歷經的戰爭動盪與庶民生活,值得推薦。──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這裡是達官顯貴的人生,也是販夫走卒的生活。鏡頭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笑容與憂傷,更見證了上個世紀中國的起伏跌宕。史景遷以生花妙筆享譽國

際歷史學界,在這本書中,他與夫人金安平依舊言語精湛,將百年歷史娓娓道來。但有時,一張圖片所蘊涵的意涵,真要勝過千言萬語。——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一位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和他的妻子合力為這部大部頭的巨著編寫了豐富而翔實的文字:從世界各地檔案館、個人收藏中蒐羅而來的珍貴照片(其中有多張是西方讀者之前從未見過的),罕見地帶領讀者瀏覽過去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動盪」一詞最適切用來描述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讀者可以在本書中概覽這段動盪歷史的每個面向,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上個世紀末的天朝末日、孫中山領導的共和革命、到毛澤東發動的共產主義暴亂、以及1930年代後期造成浩劫的

日本侵略、到最後終於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一直講述到1990年代,論述包括人口增長與台灣獨立在內當前的中國議題。任何對這個複雜國家的近代歷史感到興趣及想要有大致了解的人,都要讀這本巨著。——布萊德.胡伯(Brad Hooper),美國《書訊雜誌》(Library Journal)   著名的中國史學家、耶魯大學歷史系史景遷教授,和他在耶魯大學開授知識份子歷史及文化史課程的妻子金安平教授,合力編寫了這部令人激動、氣魄恢弘的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與社會史,誠然是了解當代中國不可或缺的著作。本書蒐羅數百張珍貴照片(許多照片是此前西方世界讀者從未見過),並搭配深入淺出的文字,追尋近代中國,從原本主要由地

方傳統與民間信仰主導的農村社會,轉變為部分採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但仍受政府嚴格管制的共產主義國度。作者認為,日本在1930年代的入侵中國,再加上毛澤東率領的共產主義勢力暴亂,使得孫中山所開創的國民革命運動在這雙重打擊之下,無法完成其預備以教育、自律及強有力的社會控制而達成的民族復興大業。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審視當代中國,並指出要求實行民主的呼聲日漸增長、環境危機以及難以遏制的人口成長,將成為當前所遭遇的嚴重問題。本書中那些處決、梟首示眾、嚴酷懲罰的照片令人怵目驚心,但書中關於日常生活與歷史事件難以抹滅形象的珍貴照片,足以沖淡這一切。——《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書評   

這本圖文集以蘭登書屋(Random House)「有新意且讓人驚豔」的《俄羅斯世紀百年》(The Russian Century)為榜樣,出版後引起各界極大關注,作者是傑出的中國史學家史景遷。——美國《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短評   這些驚人的黑白圖像(超過三百張,大都是西方讀者之前從未見過的)提供了自晚清以至當代有如萬花鏡般錯綜複雜的中國樣貌。在這些講述一個國家進行暴力轉型的照片裡,沒有多少詩歌;它們講述了一個不斷發動暴動起義、革命和整肅的故事,甚至連已經相當西化的北京日常生活照片中,都帶有政治衝突與鴉片成癮的寓意。耶魯大學中國史學家史景遷(《上帝的中國之子:洪秀全

的太平天國》作者,1996)與妻子、也是耶魯大學教授的金安平,在伴隨圖像的文字中,詳細地描述過去百年的中國歷史。——《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知名的中國史學家史景遷與他的妻子金安平都是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兩人合作編寫《世紀中國》這部精彩的歷史圖文集,書中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了近代中國整個世紀的歷史。這本書既收錄私人的照片,也有大批人群聚集的鏡頭;既有例行日常生活的畫面,也有戲劇性的歷史事件;既有知名歷史人物,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公民。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是一段戲劇化的故事:由衰弱的大清帝國開始,經歷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時期,再到共產革命、最終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以及之後因為意識形

態而掀起巨大的動盪。本書精選的珍貴照片述說了這段歷史的一部分,而由作者為這些照片提供精彩的文字說明。——「亞馬遜網站」書評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為了解決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問題,作者周士煌 這樣論述:

民族學ethnology研究「民族ethnos,及附著於其身的文化」,台灣的民族學,研究對象是台灣諸民族/民族集團:原住民族、客家、Lán-lâng/Holo、外省人。其中,學科傳統領域研究的首為台灣原住民族,在政策的支持下,客家研究亦開始展現成果。原住民族研究和客家研究,已有整體性「知識體系」的建構。台灣其餘民族的學問,則以民俗學或地方學來表達,其體系尚待發展。作為近代學術的民族學,在台灣有其特別的歷史發展過程。由日本治理台灣時,為了施政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與稍後的學術研究開始,累積成果。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以誌書的編寫及審查圈錮地方知識份子,確立「以本土為地方」,以台灣為學科的練習場,並橫

殖入文獻學研究的中國邊疆民族史。民主化之後,台灣主體性漸漸展現,本土研究開始興盛,教育系統與學術系統對台灣的觀點也開始正常化。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興趣,則以「地方學」的樣態出現。台灣為一多民族的國家,清楚了解諸民族及其文化,為「屬族」的學問,以國家的文化主體性為學問的對象,可以稱為「台灣學」。台灣學為「屬國」的學問,為台灣的國學,其核心應該為台灣的民族學。台灣學或國學的發展,尚待觀察,但並非空想。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博客來獨家簽名版)

為了解決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問題,作者JonathanD.Spence 這樣論述:

著名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首度合作撰書 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後,中文版首度面世   「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而引人入勝的巨著。書中的文字自有脈絡,而且前後連貫,為照片提供了良好的說明。」──前中央研究院院士余國藩   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是世界舞台上最大的疑問號。今日的中國已不再是沉睡的巨人,但也不是西方世界可靠的盟邦。從經濟上來說,中國是一個新興強權;從政治上來看,它在經濟自由市場與軍事獨裁之間維持著一個不穩定的均勢局面。從實際地理上的距離及未來可能的走向來看,了解中國的歷史,現在正是時候。   《世紀中國》精選了三百張以上珍貴而富故

事性的照片,述說1894-1996中國百年歷史。這些照片選自中國、台灣與西方的檔案館、圖書館和私人收藏,許多是之前從未見過的。這些歷史照片像是時光機,帶領我們「親眼」見證許多在此之前只存在於史書字裡行間的歷史事件:從晚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鄉間農民與權勢階層菁英的生活、西方殖民強權在華設立「租界」的富麗堂皇與骯髒汙穢──這些「租界」是專供歐洲人在華居住的城市。透過書中珍貴罕見的照片,我們見證了庚子義和拳亂、南京大屠殺、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另外還有一些古怪的歷史鏡頭,像是二次大戰期間在華美軍士兵使用筷子食用他們的「K口糧」軍用罐頭,以及悠哉地在江水裡游泳後、身上沾滿淤泥的毛澤東私人生活照片。

  與這些珍貴照片搭配的,是令人驚嘆的歷史敘事書寫,作者是在西方漢學界備受尊崇的史景遷,這是他頭一次與妻子金安平合作撰述。本書的文字追尋近代中國在內戰、世界大戰與共產革命當中四分五裂的經過,及其緩慢崛起成為軍事與經濟超級強權的始末。本書既著眼於平民百姓的生活,也重視像蔣介石、毛澤東這樣的高層人物,而編織出一段錯綜複雜又引人入勝的社會、政治與軍事史。 名人推薦   余國藩∣前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暨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長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依姓氏筆劃) 各界好評   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而引人入勝的巨著。書中的文字自有脈絡,而且前後連貫,為照片提供了良好的說明。——余國藩(Anthony C. Yu),《紐約時報.書評專刊》(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身為聞名全球的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負責人,我極力推薦這本結合珍貴照片史料與文字敘述的重要著作。任何想瞭解百年來中國歷史發展之士,都可從本書得到一個清楚的概念。——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暨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長   史景遷與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三人並稱為北美漢學三傑。史景遷長於敘述,對於歷史課題敏銳度極高,因此多年來的專書獲得大眾極高的評價,《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是其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序列之一,雖非近年來的新作,然能翻譯出版,可以彌補讀者的遺憾。該書討論的課題跨越一世紀,以時間為軸線,分別探討三個政權的變動,一是清廷的崩解,一是民國政府失去大陸的統治,一是共產新中國的成立與挑戰。這樣的課題擺在學術的框架中是無法用一本書完成的艱難任務,但作者卻善用圖片,用故事點出歷史發展的脈絡,作者

將碎片的圖片及散落的場景編織成美麗而完整的主軸,最難能可貴的是敘述不失學術的價值。——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這本書是耶大歷史系金安平教授以傳記《合肥四姐妹》成名以前的力作,除了是與夫婿史景遷合作之外,在主題、論述焦點等各方面也都與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的二、三部「革命與戰爭」、「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相呼應,但以更多的精彩圖片鮮活呈現出清末以來中國所歷經的戰爭動盪與庶民生活,值得推薦。──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這裡是達官顯貴的人生,也是販夫走卒的生活。鏡頭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笑容與憂傷,更見證了上個世紀中國的起伏跌宕。史景遷以生花妙筆享

譽國際歷史學界,在這本書中,他與夫人金安平依舊言語精湛,將百年歷史娓娓道來。但有時,一張圖片所蘊涵的意涵,真要勝過千言萬語。——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一位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和他的妻子合力為這部大部頭的巨著編寫了豐富而翔實的文字:從世界各地檔案館、個人收藏中蒐羅而來的珍貴照片(其中有多張是西方讀者之前從未見過的),罕見地帶領讀者瀏覽過去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動盪」一詞最適切用來描述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讀者可以在本書中概覽這段動盪歷史的每個面向,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上個世紀末的天朝末日、孫中山領導的共和革命、到毛澤東發動的共產主義暴亂、以及1930年代後期造成浩

劫的日本侵略、到最後終於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一直講述到1990年代,論述包括人口增長與台灣獨立在內當前的中國議題。任何對這個複雜國家的近代歷史感到興趣及想要有大致了解的人,都要讀這本巨著。——布萊德.胡伯(Brad Hooper),美國《書訊雜誌》(Library Journal)   著名的中國史學家、耶魯大學歷史系史景遷教授,和他在耶魯大學開授知識份子歷史及文化史課程的妻子金安平教授,合力編寫了這部令人激動、氣魄恢弘的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與社會史,誠然是了解當代中國不可或缺的著作。本書蒐羅數百張珍貴照片(許多照片是此前西方世界讀者從未見過),並搭配深入淺出的文字,追尋近代中國,從原本主要

由地方傳統與民間信仰主導的農村社會,轉變為部分採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但仍受政府嚴格管制的共產主義國度。作者認為,日本在1930年代的入侵中國,再加上毛澤東率領的共產主義勢力暴亂,使得孫中山所開創的國民革命運動在這雙重打擊之下,無法完成其預備以教育、自律及強有力的社會控制而達成的民族復興大業。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審視當代中國,並指出要求實行民主的呼聲日漸增長、環境危機以及難以遏制的人口成長,將成為當前所遭遇的嚴重問題。本書中那些處決、梟首示眾、嚴酷懲罰的照片令人怵目驚心,但書中關於日常生活與歷史事件難以抹滅形象的珍貴照片,足以沖淡這一切。——《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書評

  這本圖文集以蘭登書屋(Random House)「有新意且讓人驚豔」的《俄羅斯世紀百年》(The Russian Century)為榜樣,出版後引起各界極大關注,作者是傑出的中國史學家史景遷。——美國《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短評   這些驚人的黑白圖像(超過三百張,大都是西方讀者之前從未見過的)提供了自晚清以至當代有如萬花鏡般錯綜複雜的中國樣貌。在這些講述一個國家進行暴力轉型的照片裡,沒有多少詩歌;它們講述了一個不斷發動暴動起義、革命和整肅的故事,甚至連已經相當西化的北京日常生活照片中,都帶有政治衝突與鴉片成癮的寓意。耶魯大學中國史學家史景遷(《上帝的中國之子:洪

秀全的太平天國》作者,1996)與妻子、也是耶魯大學教授的金安平,在伴隨圖像的文字中,詳細地描述過去百年的中國歷史。——《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知名的中國史學家史景遷與他的妻子金安平都是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兩人合作編寫《世紀中國》這部精彩的歷史圖文集,書中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了近代中國整個世紀的歷史。這本書既收錄私人的照片,也有大批人群聚集的鏡頭;既有例行日常生活的畫面,也有戲劇性的歷史事件;既有知名歷史人物,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公民。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是一段戲劇化的故事:由衰弱的大清帝國開始,經歷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時期,再到共產革命、最終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以及之後因為意

識形態而掀起巨大的動盪。本書精選的珍貴照片述說了這段歷史的一部分,而由作者為這些照片提供精彩的文字說明。——「亞馬遜網站」書評

十七世紀東亞瓷器紋樣流通研究—以景德鎮和有田瓷器為例—

為了解決台南市圖書館館藏的問題,作者黃浩庭 這樣論述:

過去陶瓷史學者大多將焦點關注在景德鎮窯和有田窯外銷瓷的發展狀態,咸少討論十七世紀中日兩國瓷器紋樣如何受到自身國內消費市場影響,進而形成紋樣風格的差異。中日瓷器消費者審美觀差異極大,紋樣發展的模式也極為不同,本論文以景德鎮瓷器和有田瓷器為研究對象,聚焦於紋樣這一特殊的圖繪材料,運用風格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較十七世紀中國和日本各自面對內銷市場時所建構的視覺文化,提出「景德鎮模式」和「有田模式」兩種瓷器紋樣發展的途徑。一方面兼顧兩地文化主體性,而非片面的影響論,將有助於反省中日文化交流的互動關係;一方面放在東亞海洋貿易的背景下,思考異文化相互碰撞之際,如何回應各自政治經濟條件,從而形塑出具有在地色彩

的紋樣風格。日用瓷器不同於以賞鑒為主要趣味的藝術品,還身兼日常生活所需實用器具的功能,因此分析紋樣風格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使用者的器用習慣。明代御器廠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輟燒後,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才又開始派遣官員「駐廠監督」,使得十七世紀景德鎮窯業以民間窯場為主體,並因應消費客群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紋樣風格。然而,十七世紀的中國卻極少有關消費者如何選用瓷器紋樣的文字史料,只有一部分景德鎮瓷器上書寫的款識和供養款,成為理解紋樣背後消費者身份和器用需求的重要依據。本論文第二、三章從兩種圖繪路徑探討景德鎮瓷器紋樣所形塑的視覺文化,一是延續代表官窯傳統青花瓷風格的供養款供奉瓷紋樣;二是深

受江南商品市場中的藝術品定式圖繪所影響的轉變期瓷器(Transitional period)紋樣。此兩種風格的發展,並不受明清鼎革戰亂的影響,皆有其相承的傳統,但是整體時代風格,仍以轉變期瓷器樣式為主流。景德鎮瓷器不僅是中國國內重要的瓷器商品,同時也因應十七世紀前期的日本消費者需求,製作大量符合日本市場所喜愛的輸日瓷樣式,因此其紋樣題材和圖繪樣式往往被轉換成一種文化符號,長期在中日兩國之間流通與衍變。本論文第四、五章以日本有田窯為例,其創立期(1610-1650)階段受景德鎮影響,採用朝鮮製瓷技術,藉以摹繪畫景德鎮輸日瓷樣式,生產具備「和樣中的唐樣」風格的內銷瓷商品。當景德鎮受到明末戰亂及清初

嚴格的海禁政策影響,外銷產量銳減之際,促使有田窯再進入發展期(1650-1670)和完成期(1670-1690)階段,獲得了獨立發展的契機。將過去流行於日本市場的景德鎮輸日瓷樣式轉化成在地樣式,同時因應日本消費者的審美意識,形塑出以日本視覺文化為主體的和樣風格。比較景德鎮與有田兩地瓷器紋樣風格的發展模式,有助於擺脫常見的「中國風格影響日本」的片面影響論,這往往忽略了有田瓷器紋樣發展過程中的文化主動權。在面對十七世紀中日文化交流時,必須正視日本文化主體性的選擇權,才有可能理解有田瓷器與景德鎮瓷器紋樣中截然不同的視覺風格,從而觀照更多元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