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娶泰國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台灣人娶泰國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朴景恩鄭煥昇寫的 你所不知道的泰國:從歷史、社會、風俗與信仰透視泰國文化的美麗與哀愁 和JoelBrinkley的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張錦華、林照真所指導 陳浩寧的 從搖籃到社會:像新二代這樣的臺灣人 (2016),提出台灣人娶泰國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移民、新二代、東南亞、新南向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呂玫鍰所指導 覃培清的 臺泰跨國婚姻文化適應現象:以南桃園客家庄泰籍妻子為例 (2011),提出因為有 泰籍妻子、生活調適、跨國婚姻、婚姻坡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人娶泰國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人娶泰國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所不知道的泰國:從歷史、社會、風俗與信仰透視泰國文化的美麗與哀愁

為了解決台灣人娶泰國人的問題,作者朴景恩鄭煥昇 這樣論述:

佳評推薦「這本書寫作筆法不僅考證詳實,也生動有趣,讓人翻閱後不禁一口氣讀完,就算是哈日世代能哈泰也知韓,好讀值得推薦。」--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系主任‧王雅萍「相較其他泰國相關書籍,這本《你所不知道的泰國》,不那麼獵奇狗仔,也不至於逼人正襟危坐,提供了想認識泰國的讀者一個兼顧知識性和娛樂性的材料。」--Brilliant Time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張正其他好評推薦@人氣youtuber‧超強系列@曼谷達人「非常曼谷」版主‧尼克2014年5月,泰國人民走上街頭,黃衫軍與紅衫軍的勢力鬥爭白熱化,一瞬間讓以好脾氣、樂觀聞名世界的微笑國度,變得生人勿進,充滿了壓迫與緊張的氣氛。2016年

蒲美蓬國王駕崩的消息仿若炸彈一般震驚國際,泰王「不能言說」的神聖地位與繼承話題引起世人關注,而對於東南亞局勢有著關鍵影響的泰國政局亦成為國際焦點。我們對於泰國的了解來源,從新聞報章、旅遊介紹到人云亦云的種種傳說,這些真的拼湊出了泰國真實的樣貌嗎?是否多年來旅遊商的廣告介紹與裘馬聲色的旅遊行程,蒙蔽了大多數人的眼睛,甚至連社會觀點和新聞,也只聚焦在泰國人妖與色情行業的祕辛。泰國,被塑造成享樂天堂。泰國人,成為了服務觀光客媚俗而膚淺的窮人。但真的是這樣嗎?泰國鬼片緊追日本在市場上異軍突起,泰國廣告獲獎無數獲得全球的肯定,還有泰國設計、流行音樂和連續劇陸續攻占了亞洲市場。在泰國經濟體不斷擴大的情況下

,學泰語和研究泰國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從來就不了解泰國。本書由兩位泰語碩博士學者長久深入泰國做學術研究與近距離考察,以鉅細靡遺又生動地筆觸,從千年神話與歷史考據來解析泰國文化與信仰,發掘泰國人的價值觀並破解你以為奇怪卻只是少見多怪的趣聞。這樣深刻的文化觀察可能連泰國人自己都沒有這樣研究過,看完這本書將完全顛覆你對泰國的想像!‧彎而不折的民族泰國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是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他的「竹子外交」體現了柔軟的民族性和外交智慧。泰國有一句俗諺叫做「邦麥參 難麥昆(บัวไม่ช้ำา น้ำาไม่ขุ่น) 」,意思是「不傷蓮花,不弄濁水」,從中可以看出泰國人

的個性、智慧和優雅。‧皇室與黃衫、紅衫軍1932年泰國王室曾名聲掃地,是19歲就登基的蒲美蓬國王力挽狂瀾,鞏固了關照民生的慈父形象,成為泰國人民最信賴而懷念的國王。但在泰王逝世後,親塔克辛(紅衫軍)與反塔克辛(黃衫軍)勢力衝突再現焦著,是留給繼承的哇集拉隆功國王一件棘手的難題。‧星期占星信仰從前在泰國只要看到街上人們穿的衣服顏色,就可以知道那天是星期幾,因為印度教的影響,相信星期的每一天都有特定的神和其代表的顏色。但因為「黃」衫軍與「紅」衫軍的鬥爭,這種衣著現象消失了。現在如果你在特定勢力的地區穿錯衣服還可能會招來誤會和禍端。‧虔誠的佛教國家也與鬼神共同生活泰國95%的人民都信仰佛教;泰國的男

性幾乎都要出家,不然不能娶媳婦;僧侶崇高的地位連泰王都要靠邊站!但這樣的國度也有同樣興盛的鬼神信仰,從鬼妻、梯子鬼、搗米鬼…到杯仙〈類似碟仙〉無奇不有。‧不哭不代表不哀傷泰國人在葬禮時不哭泣,而且不只在葬禮上,在公共場合放聲大哭、大笑或高聲談天等,都被泰國人視為無禮的舉動。泰國人常說的「摘燕燕(ใจเย็น ๆ )」,「鎮定、冷靜」之意,並不是抱著永無止盡的樂天主義,悠哉地慢慢下決定,反而更近似合理的勸告,勸人抽離問題點一步,冷靜透徹地分析。不知不覺間變得更加親近的泰國!透過這本書,我們能解開對於泰國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度,長久增長累積的好奇心與困惑,更加了解泰國人充滿餘裕與微笑的生活及文化,建

構出你心中更貼近真實的泰國印象!本書特點1. 第一本全方位了解泰國當地的專書。2. 涵跨歷史、文化、社會、民俗、語言到飲食的全方位研究。3. 兩位碩博士學者從在地生活經驗到專業研究角度的綜合客觀分析。4. 遊泰國不踩地雷、破解大眾對泰國的誤會與迷思,帶你深度了解泰國的方方面面。 作者簡介朴景恩박경은韓國外國語大學泰文系學士,於泰國國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取得泰語碩士,並於泰國國立法政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曾於泰國曼谷的泰國農業大學及法政大學等教授韓語,擁有各種翻譯與口譯經驗。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泰語系教授,關注泰語的認知語言學分析及文化語言學,著

有“To Understand by “Entering the Mind”: Conceptualization of /chai/ in Thai in Comparison to Korean Counterpart”等多篇論文,與《FLEX泰文(合著)》、《世界的身姿,身姿的世界(合著)》、《韓泰動詞語法學習聖經(合著)》、《泰語初步》等著作。鄭煥昇정환승1987年畢業於韓國外國語大學泰語系,1995年於泰國宋卡拉大學取得泰語系碩士學位。2000年取得韓國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泰語通翻譯學系教授。主要關注領域為泰國的語言及文化,著有「韓國與泰國的語言文化及其背景之

考察」等論文,並著有《為泰國人寫的韓語入門》、《現代泰語文法論》、《韓文泰文語彙學習聖經》、《FLEX泰文(合著)》、《為韓國人寫的泰語句型辭典(合著)》、《韓泰動詞語法學習聖經(合著)》等書。譯者簡介高毓婷政大韓文系畢業,現任自由譯者。譯有《Scandinavian Tableware:北歐經典器皿學》、《咖啡職人究極技法圖典》、《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不知不覺掉入的101種慣性思考陷阱》、《我是動物靈氣治療師:讓我用雙手來為你創造愛的奇蹟!》、《精品咖啡創業學》、《一直畫畫到世界末日吧!:一個插畫家的日常大小事》等書。 Ⅰ泰國人的國民性與價值觀1. 彎而不折的民

族 2. ผู้ใหญ่(phù-yâi) 長輩,監護人觀念 3. 泰國人的尊頭思想 4. 泰國人的體面意識 5. 哭泣、美德與無德的雙面性6. 詞彙中呈現出的泰國人價值觀Ⅱ 泰國的宗教、信仰與王室1. 泰國人的出家與修道生活 2. 留存在佛教國家泰國中的民間信仰 3. 與鬼神一起生活的人們4. 蒲美蓬國王與泰國王室5. 星期幾的顏色,黃 vs 紅 6. 泰國人的禁忌 Ⅲ 泰族、泰語、泰國文字1. 泰族與泰語 2. 泰語與鄰近國家的語言3. 泰國文字4. 泰國內的中國人 5. 在泰文裡,「你」就是「我們」 6. 透過聲音觀看世界 Ⅳ 泰國的飲食文化1. 不知飢餓為何物的人們2. 先請人吃

豬,人才會送雞給你吃 3. 飯與魚,漁場文化4. 泰國人的飲料文化5. 泰國人的飲食習慣6. 從鴉片到咖啡Ⅴ 泰國人的日常生活1. 泰國gay很多? 2. 孕育強勁泰國人的傳統武術:泰拳3. 宣告正午的大砲聲 4. 像水牛一樣愚笨? 5. 泰國人與大象 6. 泰國人對服裝的意識7. 與水共存的人們 哈泰也知韓:從東北亞韓國觀點回望東南亞的泰國語言文化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系主任王雅萍 泰國應該是東南亞國家中,台灣人比較熟悉且覺得親切的國家,但國人對於泰國的了解卻是一知半解。鑑於台灣人對於東南亞的探知興趣越來越深,但出版社也發現市面上對於介紹泰國的書,大多是旅遊攻略。

過去台灣對於日本與韓國的文化比較著迷,了解也比較深入,最近國人學習泰文與喜歡泰國流行文化(廣告、音樂、電視劇) 也越來越多。出版社很有創意翻譯這本介紹泰國文化的韓文書來出版。幾年前曾經帶領政大通識課學生一起進行東南亞飛行教室的研修旅行,先後拜訪過越南、印尼亞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其中泰國的語言文化和食物對學生們最有吸引力,返國後,參與飛行教室的學生繼續選讀泰文,選擇到泰國交換或工作的學生最多,因此國人可以透過東北亞連結回望東南亞,相信會有一種身在台灣,這個地處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和世界最大的海洋的文化十字路口的國人,更有種與亞洲同在的文化與尊重差異的同理心。 雖然這是

一本韓國人書寫的介紹泰國文化的書,但是兩位作者很有系統的介紹泰國這個國家,朴景恩、鄭煥昇都是韓國外國語學院泰語學系的教授,都曾到泰國進行蹲點田野調查,並有直接進行語言文化學習與雙語教學的經驗,文章中對泰國語言文化的詮釋很到味,透過泰語的意義解釋,和作者本身韓國文化的比較,讓人更能了解泰國的文化意涵。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作者介紹泰語是聲調語,語順大約為SVO型,也就是主詞-動詞-目的語的構造,且在音節構造上,為(C)CV(V)(C)的 型態。全書作者擅長以淺顯易懂的運用語言學跨國比較,書中舉介在摩托車與計程車中間的一種代步工具:「嘟嘟」車為例,作者介紹「嘟嘟」車這是個擬聲詞就跟韓語擬聲

語對照。再舉「雞」為例如「勾勾得勾勾(꼬꼬댁꼬꼬)」是模仿雞的叫聲,同樣的雞叫聲,在英文中是「cockadoodledoo」,在法文中是「cocorico」,在德文中是 「kikeriki」,在日文中是「kokkekokko」,泰文則是以「欸噫欸欸 (เอ้กอีเอ้กเอ้ก)」來表現。作者觀察泰語後發現,泰語跟西歐語言相比,其聽覺語言的性質強烈,因此擬聲語、擬態語較發達,透過擬聲語,讓人看到泰國人如何透過聲音看這個世界。 這本書寫作筆法不僅考證詳實,也生動有趣,讓人翻閱後不禁一口氣讀完,就算是哈日世代能哈泰也知韓,好讀值得推薦。這次,先從韓國的角度看泰國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正  我在2005年底去越南學越文。班上12個同學,6個韓國人,有退休的大叔、有韓商的家眷、有放下學業出國開眼界的韓國年輕人。兩年之後,妻子廖雲章也去越南學越文,班上韓國人更多了!一班12個同學,10個韓國人。大約同一時期,聽說其他國家的語言班裡,韓國人也占了過半的比例。 我很困惑,韓國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呀?怎麼四海都是韓國人?  收到這份書稿時,我剛剛從泰緬邊境的美索鎮回台灣。一看,韓國人寫的。其實有點懊惱,甚至惱羞成怒。台灣的哈泰族這麼多,怎麼,我們自己沒能出一本從文化談泰國的書呢?放眼台灣書市裡與泰國相關的書籍,十本有九本是旅遊札記、美食攻略、購物指南,是那種看完即可回收的雜誌型

書籍。而少數嚴肅一點的書,又往往以教科書的莊嚴法相現身,讓人敬而遠之。  相較之下,這本《你所不知道的泰國:從歷史、社會、風俗與信仰透視泰國文化的美麗與哀愁》,不那麼獵奇狗仔,也不至於逼人正襟危坐,提供了想認識泰國的讀者一個兼顧知識性和娛樂性的材料。不過,本書兩位作者雖然通曉泰文、長居泰國,但畢竟仍是外國人,難免站在自身文化的角度,對某些見聞過度詮釋。例如書中提到泰國的「尊頭思想」,寫到:「……在泰國搭乘空鐵或地下鐵時,有些地方與韓國的地下鐵不一樣,那就是座位上方沒有行李架,因為在頭上遞放東西被泰國人視為禁忌」。看到這兒,我趕緊上網請教常跑泰國的朋友,是不是真的這樣?朋友們紛紛舉出泰國公共運輸

有座位上方行李架的實例和照片。結論是,泰國地下鐵的座位上方沒有行李架,理由應該和台北捷運的座位上方沒有行李架相同,不是因為「尊頭」,而是因為不需要吧!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軟性的泰國文化入門教材。沒提到泰國與緬甸邊境連綿不斷的難民營,沒提泰國南部想獨立的穆斯林,沒提泰國東北的不被泰國主流接納、大量出國打工。至於泰北,也只描述了毒品的現象,未提及牽扯國共內戰甚至冷戰格局的泰北歷史。當然,就像很難用一本書寫完台灣,人口將近是台灣三倍、土地面積是十四個台灣有餘的泰國,即使是兩位曾經在泰國念過書的韓國學者,也難以在一本三百頁的書裡面面俱到地寫盡泰國。  但可以感受到,這是一本誠懇的書。兩位作者謙遜地揉

合了親身見聞,條理清楚地講解了泰國文化的多個面向,也不時舉例比較韓國與泰國文化的異同。然而作為台灣人,看著書裡反覆出現泰國文化與韓國文化的比較,讀起來難免隔靴搔癢。但是又能怎麼辦?人家寫了,我們沒寫。本書兩位作者都畢業於韓國外國語大學泰文系,反觀台灣四處林立的大學,竟沒有一間泰文系所!台灣輸得不冤枉。  在此之前,還是先看這本《你所不知道的泰國》,也期待一本從台灣觀點切入泰國文化的書。 泰國gay很多?「為什麼泰國有這麼多gay?」在演講泰國文化時,最常被提問的問題之一,就是與Gay相關的問題。泰國為什麼Gay特別多呢?事實上,筆者為了修讀碩、博士學位而在泰國住了10年,在10年間與泰國人

接觸磨合,但這依舊是得不出答案的問題之一。泰國的大學生穿制服上學,其中經常看到穿著女學生制服上學的男學生。有人開玩笑說,人文科系裡,不管是學生還是教授,十個裡面有九個是Gay。在路上、在餐廳、在電視裡也很容易看到Gay。對於泰國Gay很多的原因有各種謠傳,有人說「泰國陰氣重,所以語言也很女性化,男子們也變得很女性化」,也有人說「食材『帕企(ผักชี, 香菜)』有讓人精力衰退的效果,所以男生才會變得很女性化」。但是,這全都是根據不足的歪理。有很多男生即使吃了一堆香菜,也依舊是雄赳赳的大男人,也有很多人是身為女生,但是打扮得像男生一樣的「T(Tomboy)」。此外,也有因為戰爭頻仍,父母為了不讓

兒子被送上戰場,因此讓他穿女裝,或是因為戰爭持續太久,使女裝男子「尬推(กะเทย)」增加等說法。泰語有音域柔和、有聲調、發音中混有鼻音等特性,在說話時,抑揚頓挫自然比較溫柔,所以也有因為這種特性,使泰國男性變得女性化的說法。然而長期與泰國打仗的緬甸,在語言上也與泰國聲調相同,但Gay卻不像泰國那麼多。剩下看起來較具妥當性的說法,是因為佛教思想具有寬容精神,以及避諱互相干涉的國民特性。但為什麼唯獨泰國Gay這麼多呢?雖然不像韓國一樣艱困,但要正式統計泰國的同性戀者,也絕非一件易事。2012年泰國的保健福利部統計,在泰國男性約3200萬人中,與男性發生性關係者約有60萬人。雖然沒有女同性戀的相關

內容,但總之男性中只有不到2%的數據,與我們總是想到「泰國是Gay天堂」的形象相比,是個低上太多的數字。有個有趣的調查結果。2014年,有一項調查亞洲國家中在臉書上「出櫃(Coming out)」者的人數,也就是公開宣布自己是同性戀者,並發表了統計結果。第1名是印度,臉書總使用者約1億人,其中有300萬人(約3%)為同性戀者。雖然使用者人數本身就多,但從比例上來看也是個很高的數值。

從搖籃到社會:像新二代這樣的臺灣人

為了解決台灣人娶泰國人的問題,作者陳浩寧 這樣論述:

目前台灣的新移民第二代,人數已經超過35萬人。現在這群人被簡稱為「新二代」。其中,社會觀感差異最大的莫過於東南亞的新二代。在本深度報導論文中,受訪的東南亞新二代多數超過18歲。透過他們的成長回憶,可以感受到兒時與現在的社會觀感,有很大的差別。早期有關東南亞新二代的報導,總是聚焦在他們的中文差、遲緩兒或是清寒苦讀的形象,無形中讓新二代貼上弱勢的標籤。近年來隨著新二代進入學校、社會的人數增加,再加上東南亞熱潮的興起,鎂光燈又再度轉向新二代。不同的是,這回他們成為搶手的雙語優勢人才。除了新二代成長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外,本報導也探討了他們在自我認同上的轉變與追尋,以及在南向熱潮後,新二代的處境轉變。東

南亞新二代一路走來,都曾感受到偏見與歧視。有些人選擇隱藏身份;有些人則正面回應。時至今日,多數的新二代們多認為社會環境已更加多元、友善,他們最終仍希望能去除標籤,成為一個不一樣、也一樣的普通人。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為了解決台灣人娶泰國人的問題,作者JoelBrinkley 這樣論述: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布林克里震撼人心力作 繼北韓之後,另一個你應該認識、卻從未深入了解的國家   吳哥窟,充滿神祕的文化韻味,迷人而富有情調   事實上,柬埔寨像是被施了魔咒的苦難國度   上千萬人民困在永無止盡的惡夢裡,早已失去掙扎的氣力……   1970年代,赤柬統治柬埔寨,屠殺200萬人民,等同四分之一人口   1990年代,聯合國接管柬埔寨,各國捐贈巨款,卻進了政府官員口袋   喬‧布林克里的《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點明了柬埔寨的真實面貌,以及導致今日困境的深厚歷史根源。   閱讀這本書,我們得以了解一個國家何以走上歧途,成為現在的樣貌;   歷史又是如何埋下遠因與近果,使其人

民沉默迎向苦難,喊不出求救的聲音。   柬埔寨在盜賊統治之下,官富民窮、貪汙腐敗,黑暗勢力籠罩全國,   半數人民患有創傷後症候群,出現極端暴力行為,並直接影響下一代,   潑酸、強暴、毆妻、虐殺等駭人案件,每天在社會各個角落例行上演。   在這裡,金錢比人命重要,只要有利可圖,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   上學、考試、看病、打官司、運送貨物等,全都要支付賄金,   沒有錢,一律免談;付了錢,一切合法。   政府砍伐林木、販賣人口、侵占醫療資源、強奪土地,人民生計飽受威脅;   40%的兒童嚴重營養不良、80%的人民過著與千年前無異的原始生活,   這個看不到希望的國家,百姓卻也無力發出怒吼…

…   微笑的吳哥窟眾神   與   受苦的柬埔寨人民   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   天堂與地獄,原來在這個地方,沒有差別!   血淚交織 真實存在的悲慘世界   不可思議 令人震撼、憤怒又心碎……   吳哥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湧入數十萬各國觀光客;然而吳哥窟所在的國度柬埔寨,卻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貪汙政府與貧窮人民。離開觀光景點,全國大多數土地低度開發,鄉間居民生活水準低落,無法享有道路、自來水、電力、學校、醫院等現代國家最底線的基礎設施。   在一片貧瘠景象的同時,柬埔寨卻年年接受數億美金外援,大大小小非政府組織都在首都金邊設有辦公室。有了這些錢、這些援助人員的努力,為什麼柬埔寨人的

日常生活還是不見重大改善?答案是政治與金錢掛勾,掌權者以常人想像不到的方式,拿走原應屬於全國人民的大部分資源──是大部分,而不是一小部分。   作者布林克里曾赴柬埔寨撰寫赤柬下台後的報導,30年後,他回到柬埔寨,發現柬埔寨人民依舊是世界上最飽受摧殘、虐待的一群人。政府貪贓腐敗,人們身陷其中深深受苦,不賄賂政府,甚至連最基本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都無法享有。多數柬埔寨人生活落後,與千年前無異;而政府官員轉手塞入自己口袋的公款,金額高到難以置信。同時,經歷赤柬時代得以倖存者中,半數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至今仍受折磨──且這份苦痛已傳到下一代,使整個國家偏向黑暗的負面人格。   布林克里以《紐約

時報》資深記者經驗,訪談多方決策要角,包括柬埔寨政治人物和企業家、美國大使和參議員、非政府組織派駐當地工作者,以及身處苦難現場的柬埔寨人民,並爬梳大量新聞報導和調查報告資料,寫就20萬字著作,分別以17章詳述柬埔寨經濟掛勾、政治操弄、土地掠奪與開發、非法砍伐森林、醫療與教育貧乏收賄等各個面向。本書筆法引人入勝,描寫出柬埔寨領導人存心造成的國家管理不善;作者運用豐富且深入的報導,勾勒出柬埔寨的真實面貌。包括生存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人民,以及導致今日困境的深厚歷史根源。 得獎紀錄   布林克里(Joel Brinkley),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國際報導獎得主   入圍亞洲

協會伯納德‧施瓦茨圖書獎(Bernard Schwartz Award)決選名單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資深記者 陳柔縉/專文推薦   深具批判力與解析力,並充滿了如小說般的片段。哀傷處,更加活生生;驚悚處,更加血淋淋。 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柬埔寨名列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至少30%的柬埔寨人只靠不到一美元度過一日,約40%的兒童因為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除了證實人民蒙受苦難的數據以外,《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徹底讓讀者認識到富裕國家在這場災難中扮演的角色。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閱讀本書令你憤怒,也令你黯然神傷。布林克里提出強而有力的資料佐證

,不帶過度詮釋,多有犀利辛辣的軼聞。他嚴格監督,不對誰手下留情。柬埔寨官員從貪汙腐敗、邪惡到病態的人都有;局外人和捐贈團體要不是漠不關心,就是天真過頭或淪為共謀──有一種是漫無目標、未善盡責任,另一種則是心照不宣。貪汙官員繼承赤柬惡行,為了利益虐殺人民。柬埔寨人困在永無止盡的惡夢裡,被動消極且逆來順受,幾乎要被世人所遺忘。布林克里以發自內心深處的同情與憤怒,再一次給了我們見證。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暨外交關係理事會主席,洛德(Winston Lord)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一書歷經多個月的田野調查以及數百次訪談,沉著剖析今日柬埔寨權位和貪汙的運作方式,令人聞之心傷。布林克里從未忘

記要站在受害者的角度,這本書尖銳深刻、發自真誠且具有說服力。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榮譽教授,錢德勒(David Chandler)   發人深省……布林克里1980年採訪柬埔寨難民的報導,贏得了普立茲新聞獎。他訪問握有權勢的國家要角與外交人員,談及政治、法庭審判、醫療、土地開發、森林與學校教育,剖開柬埔寨的底層,將細節一一梳理成扣人心弦的論證。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布林克里裁剪出清晰脈絡,描述這個名列世界上最為殘酷貧窮、亟待外界伸出援手的國家,其領導人自私自利、令人困惑的政治,以及充滿暴力的社會生活。

  ──《外交期刊》(Foreign Affairs)   引人入勝……一個關於欺騙與貪汙,發人深省的故事,文句敘述別具動人風采。   ──《美國利益雜誌》(The American Interest)   布林克里以新進年輕記者之姿,在1980年憑著柬埔寨難民危機的報導贏得一座普立茲新聞獎。三十年後重返舊地,如今身為史丹佛大學新聞學教授的布林克里,慎選鑽研主題……極佳地展現洪森行政體系已釀成許多柬埔寨人的災難。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一本精采且富有文學性的報導文學作品。   ──《出版人週報》(Publisher’s Week

ly)   關於柬埔寨的絕佳敘述,描寫其根源於歷史的貧窮,因越戰更加惡化,至今顯然如故。   ──《柯克斯書評》(Kirkus)   令人心碎卻至關緊要的現況報導,此地人民理應獲得更好的生活。   ──《書單》(Booklist)

臺泰跨國婚姻文化適應現象:以南桃園客家庄泰籍妻子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人娶泰國人的問題,作者覃培清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南桃園客家庄內的泰籍妻子為研究對象,採用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的方式來了解泰籍妻子婚後在臺灣的文化適應狀況,所得結果如下:一、泰籍妻子的家庭背景非常重要,因為跨國婚姻的泰籍女性的社會階層背景,往往影響到他們來到台灣的各種生活適應問題,同時也可以呈現出臺泰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筆者將報導人分為兩大類:華裔與非華裔。華裔報導人的家庭經濟優良,生活品質很好,屬於中產階級,在都市的華裔報導人多從事貿易或為企業家,鄉下華裔報導人擁有大量的土地,因此經濟地位比當地非華裔的農業家庭高。有些非華裔報導人的娘家父母親為公家機關的雇員,她們的教育程度比農業家庭高,她們經濟地位也比來自農業家庭的報導人高。來自農

業家庭的報導者,為了提升自己與家庭的經濟地位,大多數在高中畢業以後就遷移到大都市工作。這些原生家庭背景與婚前的教育程度、工作經驗等,均形成泰籍女性選擇締結跨國婚姻的條件基礎。 二、不同於其他研究臺灣與東南亞的跨國婚姻具有商品化的現象,本研究的臺泰跨國婚姻的締結方式都是自由選擇的婚姻,雙方的婚姻建立在自由戀愛與有感情的基礎上,而非藉由仲介公司的介紹而結婚。這一點為本研究報導人的特色,特別是鮮少研究探討因自由戀愛而締結的臺灣與東南亞之跨國婚姻。在婚姻條件建立在全球化之人口流動的情況下,無論是女方遷移、男方遷移、或雙方都遷移的情況下,這些均是促成本研究報導人有機會認識結婚對象的主要因素,當他們互相

認識之後,在交往的期間也會開始考量對方是否為自己的理想婚姻對象。本研究的泰籍妻子大部分考慮嫁給台灣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泰國一般對台灣具有正面的刻板印象,她們有些來自泰國一夫多妻的家庭,因此大多希望自己未來的家是一夫一妻的理想家庭。三、若以全球化的角度來探討,婚姻市場內女性選擇比自己社會地位階級高的男性,稱為婚姻坡度理論中的上嫁,很多台灣男性無法娶到台灣女性,因此透過媒介公司締結娶得來自鄉下落後地區的東南亞女性為妻子,因此一般台灣人對東南亞女性跨國婚姻的看待是有經濟提升的觀念。但是本研究的發現未有任何報導人認為自己有經濟提升,因為夫妻之間的經濟背景或職業性質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在工廠工作的非華

裔報導人,丈夫也同樣是工廠人員。反而有些泰籍華裔報導人的教育程度和娘家背景比丈夫優良。四、有些台灣人對於泰籍妻子保持有負面的印象,來自於媒體建構的負面廣播資訊包含:商品化、娘家貧窮、教育程度低、弱勢群體等錯誤的刻板印象。另外,南桃園為工業區,泰籍勞工人數多,少數泰籍勞工假日到酒店喝酒,酒後鬧事的行為,造成台灣當地人持有不安全及不信任的觀感,進而認為所有泰國人都是髒亂且不文明的,泰籍妻子卻因此被誤解而無辜背負著負面的刻板印象,並影響她們在台灣的生活調適。五、本研究泰籍妻子婚後在臺灣的生活調適狀況,華裔與非華裔的文化適應有很大的差別:華裔報導人由於娘家還保留一些華人文化,因此剛開始遷移到臺灣的生活

調適狀況很好,可以在日常溝通使用流利的華語,也較容易找到薪資優良的工作,對夫家的宗教與祭拜方式,也不需要重新學習。但是華裔報導人對臺灣的族群歧視很敏感。因為她們認為自己的祖先和臺灣人同樣是華人,在泰國被認定為華裔,她們期望被接納為臺灣華人的一份子,因此,當她們被一般臺灣人排斥在外,並稱呼她們為「泰籍新娘」的時候,她們深深感受到在臺華人與東南亞華人的差別,也影響到她們對臺灣的認同與文化適應。非華裔報導人在語言適應方面是個很大的問題,雖然有些報導人先以勞工身分居留臺灣,但在工作期間是透過翻譯人員跟主管溝通,而婚後進入夫家,除了要懂中文之外,也要學會使用閩南或客家話溝通。在宗教信仰方面,由於非華裔報

導人與華人的祭拜方式不同,她們也需要重新適應夫家的信仰及調適自己的祭拜方式。不過族群歧視方面比較不會影響非華裔泰籍妻子的生活調適,因為她們認為自己的祖先跟臺灣人不同,她們在臺灣交到的朋友也都是同鄉或其他東南亞配偶,因此非華裔報導人在族群歧視方面比較不在乎。 六、臺灣社會存在族群多元化現象,筆者研究的南桃園為客家區域,本研究的泰籍妻子嫁入客家家庭的比例也最高。嫁入客家家庭的報導人,在夫家受到傳統男尊女卑之性別角色的影響,她們除了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以配合夫家的需求,同時也要調整自己在夫家所扮演的女性角色(妻子、媳婦、與母親等)。在來自農業家庭的非華裔報導者的例子裡,有些可以接受客家婦女的角色期

望與角色表現,因此客家文化可以幫助她們適應台灣社會。相較於生活品質較高的華裔報導者,部分例子無法適應客家婦女角色,而阻礙了她們對婚姻生活的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