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本興寫的 臺灣野鳥圖鑑[水鳥篇]增訂版 和江志緯,曾志明,凃昭安的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野生動物保育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也說明:四、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係指各地特有或族群量稀少之野生動物。 五、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係指族群量雖未達稀有程度,但其生存已面臨危機之野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印斐納禔國際精品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楊懿如所指導 余明善的 我的溪流我的家- 花蓮淡水魚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之行動研究 (2021),提出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教育、行動研究、淡水魚。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李麗雪所指導 余冠呈的 都市公園鳥類棲地影響因子及營造手法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eBird、大數據、綠化因子、土地使用、都市鳥類、公園設計手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解答。

最後網站裸子植物則補充:在這林林總總的植物種類中, 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 是其中一群物種數量較 ... 史上新生世第三紀變動後的孑遺殘存種, 是台灣特有種, 也是珍貴稀有的國寶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野鳥圖鑑[水鳥篇]增訂版

為了解決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問題,作者廖本興 這樣論述:

  本書是2012年出版《臺灣野鳥圖鑑-水鳥篇》的增訂版   臺灣是候鳥南來北返必經的驛站,每年秋冬季節,可欣賞到許多鷸鴴科、雁鴨科、鷺科等水鳥來臺度冬的景象,由於水鳥的羽色會隨著季節變化,因此增加了辨識的困難度。作者為了讓更多人快速學得辨識水鳥的祕訣,特地分享多年的觀察心得,希望藉由鉅細靡遺的敘述,引導讀者盡享深度賞鳥之旅。   近幾年來因臺灣鳥類現況已有很大變化,除鳥種數從出版當初的593種增加到696種外,圖鑑所依循的Clements世界鳥類名錄及鳥種分科有很大異動,且分類地位變動因而增加許多鳥種,因此新版本中做了大幅度增訂。   為了讓圖鑑更完善,作者竭盡所能

補充更多更好的圖片,對於鳥種的特徵描述及辨識也做了加強及修正,相信對初學者或進階使用者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特色   ◎收錄臺灣247種水鳥,搭配1500餘幅清晰生態照   完整收錄臺、澎、金、馬記錄過的247種生活於水域、溼地、湖泊、海域的鳥類,內容除了詳細描述各類鳥種的形態特徵、生態、生息狀況、出現紀錄等資料外,並收錄了各鳥種的雌、雄、成、幼、冬、夏等羽色,讓您清楚掌握各種鳥類的辨識重點。   ◎提供各鳥種之中文相異名   本圖鑑依循Clements世界鳥類名錄2019年版、2020年臺灣鳥類名錄,並依據臺灣鳥類誌,針對中文名不同之鳥種,採中文名前後分列方式,方便讀者對照使用。

  ◎提供「辨識比較一覽表」,讓您清楚掌握辨識重點   針對辨識不易、容易混淆的相似鳥種,做了詳細的比較一覽表,讓讀者可以輕易辨別相似鳥種的特徵與差異。

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宜蘭的林美村。林美村原本地名稱為「林尾」,意指礁溪庄最後開墾之山林部落。林美村位處雪山山脈 ,山地就佔了百分之八十六以上。但林美山山勢平緩,海拔皆在四百公尺以內,除了有翠綠的樹林,還有多處湖泊、瀑布、溪流,亦可鳥瞰整個蘭陽平原。是個無論生態還是地理環境都擁有絕佳優勢的寶地。

1.短腹幽蟌:短腹幽蟌是台灣的特有種。牠們最大的特點在於後翅有一個大型的黑褐色斑紋,佔據翅面約2/3的面積,翅斑上並有藍紫色的光澤。短腹幽蟌廣泛分布於低、中海拔的溪流或溝渠,是台灣最常見的溪流型豆娘。每年3~12月均可發現牠們。繁殖季時,會棲在水邊的石頭上,佔據周圍一小塊領域,當成自己的繁殖水域。

2.皮竹節蟲:皮竹節蟲的成蟲主要出現於夏、秋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的草叢之中。為夜行性昆蟲,習慣於夜晚覓食活動,是屬於植物性昆蟲。體長70~100 mm,體色公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母蟲則是褐色、深褐色或綠色。辨別公母的方式是,公蟲觸角略長於前腳。但無論公蟲、母蟲,台灣皮竹節蟲都沒有翅膀。

3.繡眼畫眉:繡眼畫眉外觀上有明顯的白色眼環圍繞著黑眼珠為其辨識特徵,也因而得名「繡眼」。是台灣特有種鳥類。廣泛分布在中低海拔,是海拔2000公尺以下森林中數量最多的鳥類。有成群活動的習慣,也會其他小型畫眉鳥混群。繁殖季常出現在中、低海拔闊葉林下層的灌叢中。覓食時會上到森林中、上層,以漿果、昆蟲、種子、嫩芽、花蜜、花粉為食。

4.紫青銅天牛:紫青銅天牛為台灣特有種。外型與紫豔大白星天牛相似,但全身呈現深藍或是紫色、綠色的金屬光澤。紫青銅天牛最大能長到三公分左右,以花蜜為主食。每年的7月到10月在低中海拔山區的闊葉林中,有機會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5.野桐:野桐又名「白葉仔」、「白匏仔」。是台灣的原生植物,屬於半落葉小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普遍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地原野至中海拔山地約 10~1,800 公尺處,是極為常見的植物。野桐有分公樹、母樹,公樹所開的花只提供花粉,不會結果。此外,野桐葉片基部有兩個會分泌蜜糖的腺體,免費提供螞蟻取食,而螞蟻則為野桐驅除蟲害,而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

6.黃盾背椿:黃盾背椿具有發達的臭腺,遇到危險時刻就會釋出臭味來驅敵。此外黃盾背椿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生活在平地、低海拔山區,幾乎全年可見。雌蟲於在野桐、血桐、白匏子等大戟科的植物的葉背上產卵。雌蟲有護卵、護幼的行為。黃盾背椿剛產的卵是白色,快孵化的卵呈橘紅色。而若蟲剛孵化後會聚集在一起,過一段時間才各自覓食。

7.白高腰蝸牛:白高腰蝸牛為台灣特有種蝸牛。為特殊的樹棲型蝸牛,分布在台灣低海拔山區,棲息在森林內之樹林或矮灌叢中層,會在樹枝間活動,多出現於樹枝或葉背。辨識特徵為牠的殼為中小型、右旋的,螺塔稍高,殼呈淡黃、白色。

8.光蠟樹:又稱神仙樹、獨角仙樹。因為獨角仙的成蟲喜歡吸食它的樹汁,會用觭角挖破樹皮,加速樹汁流出供其吸食,而得名。又因其木材色具有油蠟色澤,材質堅軔優良,很類似雞油,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白雞油」。高可達18公尺,樹皮灰白色,幹上留有雲片狀剝落痕跡。每年4~5月開花,花色為黃白色,有香味。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我的溪流我的家- 花蓮淡水魚環境教育課程規劃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問題,作者余明善 這樣論述:

婆娑美麗的臺灣,這片孕育我們的美麗寶島,擁有孑然於世的生態與豐富的地貌。雖為蕞爾之島,卻有131條水系。更因地理隔離的緣故, 64種原生種淡水魚。其中更演化出30餘種特有種淡水魚。如此豐富的淡水魚生態,使我們傲然。而在臺灣追求經濟發展的年代,肆意的取用自然,破壞這片哺育我們的大地。我們忘了祖先取用天地萬物的原則,更忘了對於這片大地的敬畏。臺灣珍貴的原生種淡水魚,正因人類的破壞與貪婪的取用,造成有滅絕之虞。再不喚起人們的重視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只能透過圖鑑去認識,曾經悠遊在臺灣溪流中的魚兒了。本研究利用行動研究之方法,結合研究與實務,透過實際教學及反思批判。以文獻收集開始,規劃出一份教學簡案

。經過七場試教,全程錄影方式後。透過專家訪談、偕同教學教師訪談、同儕訪談等,給予課程內容意見。綜合訪談意見及研究者課程反思與學員反饋進行修正教案。教案共分「花蓮溪流裡的魚兒」、「花蓮溪流水生植物」、「溪流的環境問題」、「守護我們的溪流」四大部分。從認識花蓮原生的淡水魚類與水生植物開始,到溪流環境問題及如何守護溪流。讓學員能在課程結束後,萌發保護溪流的行動。祈願這份教案,能讓這片土地上的孩子知道,原來我們家鄉有怎麼多美麗的溪流生態,需要我們去珍惜與保護。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

為了解決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問題,作者江志緯,曾志明,凃昭安 這樣論述:

  ◎完整收錄台灣46種蜥蜴(包含外來種)   ◎超過800張照片,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蜥蜴   ◎透過作者10餘年觀察蜥蜴的小故事,與讀者分享野外寶貴經驗     「留點遺憾,下次再來」這應該是喜歡跑野外者最常聽見的一句話。本書內容是作者10多年來,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從平地到海邊、高山所累積的珍貴野外觀察經驗,對於自然生態的熱愛、熱情與熱血,一次沒看到,沒關係,還有下一次,只要活著就還有機會,多跑幾次總是會遇到!本書透過作者們的鏡頭,用大量的照片完整呈現各種蜥蜴的外部特徵,捕食、繁殖或有趣的行為,且用輕鬆詼諧的小故事,讓您認識蜥蜴的生活習性。近年來,戶外活動較為熱絡,大家接觸野外的機會

增加,遇到這類動物的機率也相對提高,對於較陌生的爬蟲類動物,更需要這類書籍帶大家關心、認識周遭的環境與生物,書末附贈精美小海報,喜愛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都市公園鳥類棲地影響因子及營造手法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特有種植物數量的問題,作者余冠呈 這樣論述:

都市化影響且壓縮鳥類生存空間,都市環境成為某些鳥類的棲息地,都市公園具有提供鳥類食物來源、築巢、休息、安全躲藏,及遷徙中繼站等功能,因此了解都市公園影響鳥類棲息環境因子及棲地營造手法,有助於為都市中生活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及庇護所。公園綠覆情形、植栽組成型式、設計手法及周邊土地利用類別及面積等因素會影響公園的鳥種類數及數量,對於這些因子的探討,有助於公園規劃及設計手法的擬定,期使都市公園成為鳥類生存的友善空間。現在大數據資料已廣被應用於都市生態調查的相關研究,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也提供許多實質環境資料可供利用;eBird是盛行全球的公民科學參與平台,將之利用於研究的學者指出eBird資料有一定

的可靠性。因此本研究公園環境資訊皆取自於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鳥類資料則取自於eBird。經由文獻回顧整理影響鳥類數量及種類數的公園實質環境因子,最後保留可從「台中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取得的公園綠化因子七項、周邊土地利用類別三種(影響程度高、中、低),及eBird資料庫鳥類資訊,並據以選定71座台中市都市公園做為本研究操作基地,共得鳥類資訊1278筆,36科、76種。研究結果顯示鳥種類數及總數量較多的公園為台中公園、鰲峰山公園及九二一震災紀念公園,相較於其它公園,三個公園的面積都是較大的。公園面積較小但綠化面積高的舊社公園也可以觀察到較多的鳥種類數及總數量。麻雀、斯氏繡眼及白頭翁是出現總數量最多,

且可被觀察到公園座數也是最多。公園觀察到的特有種鳥類以白頭翁、洋燕及小雨燕等常見鳥類為主,且廣泛分佈於各公園。在鰲峰山公園可觀察到保育類及IUCN鳥種,可能因為公園面積大,較不受人為干擾所致。都市人口密集區域的公園可以觀察到較多的小型鳥類,鳳頭蒼鷹、領角鴞及遊隼等猛禽類會捕食小型鳥類,所以在這些公園也同時可以觀察到它們。八哥及棕背伯勞可能會捕食農地當中的昆蟲,因此在農業區旁的公園可以觀察到。將71座公園的鳥種類數及總數量分別與7項公園綠化因子及3種周邊土地利用種類的面積進行相關性檢定。檢定結果顯示:鳥種類數與公園面積(r=0.483,p=0.000)、綠化面積(r=0.442,p=0.000)

、喬灌木面積(r=0.521,p=0.000)、植栽總數量(r=0.452,p=0.000)及植栽種類數(r=0.522,p=0.000)等綠化因子呈現中度正相關。鳥種類數與公園半徑500公尺範圍內土地使用類別面積方面,是與第三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r=0.330,p=0.006)呈現中度正相關,與第二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r=-0.319,p=0.008)呈現中度負相關。鳥總數量與公園面積(r=0.283,p=0.017)、綠化面積(r=0.250,p=0.036)及植栽總數量(r=0.285,p=0.016)等綠化因子為正相關,但相關程度偏低;與喬灌木面積(r=0.322,p=0.006)及植

栽種類數(r=0.435,p=0.000)呈現中度正相關。鳥總數量與第一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r=0.241,p=0.046)呈現低度正相關。公園半徑500公尺範圍內第一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的面積與鳥總數量為正相關,推測可能是因為人為垃圾食物較多所致。有研究指出人類食物對鳥類健康可能有危害,因此應提升公園棲地環境品質,使公園成為更適合鳥類生活的空間。第二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的面積與鳥種類數為負相關,推測可能是與住宅區行道樹、綠化空間高度維護管理有關;有研究指出公園設置時間、及植栽維護管理會影響鳥類棲息。第三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的面積與鳥種類數呈現正相關,推測應與綠地的群眾效應有關,因此對都市公園周邊的

綠地或行道樹應提昇品質,若可行應減少維護管理頻率,使其在吸引鳥類棲息上可與公園相輔相成。研究中對鳥種類數及總數量有正向影響的因子在做公園棲地設計時都應納入考量。調查資料顯示公園面積在1公頃以上才較有可能會有鳥類棲息,且其喬灌木面積應不少於20%,植栽種類數以多於10種以上為宜。當公園面積大於3公頃時,綠化面積若能達60%,且喬灌木面積大於50%,植栽種類多於30種,在本研究中這類型的都市公園所能觀察到的鳥種類數可能多於20種。71座公園中公園面積大於6公頃者,根據台中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等相關規範規定,公園綠化面積都可達80%以上,且其中種植的喬灌木面積多可達80%,植栽種類普遍多於50種,

在本研究中這類型的都市公園所能觀察到的鳥種類數可能達到30種。都市公園的鳥易受人為活動干擾,棲地周圍適當的緩衝區,有利減緩休閒遊憩活動的干擾。本研究研提緩衝區設計方案,可運用水體、植栽及地形進行阻隔,並依據緩衝區寬度及遊客賞鳥者的位置設置不同賞鳥設施。以平視的方式賞鳥時,當緩衝區距離小於10公尺可以設置賞鳥小屋;緩衝區距離介於10至1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牆;緩衝區距離大於1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平台。以仰視的方式觀賞鳥類活動時,當緩衝區距離小於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小屋;當緩衝區距離大於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涼亭。以俯視的方式觀賞鳥類活動時,當緩衝區距離小於10公尺可以設置賞鳥涼亭;當緩衝區距離大於10公尺

可以設置賞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