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蝶孤獨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周夢蝶孤獨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夢蝶寫的 孤獨國 和的 現代新詩讀本(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孤獨國】與台灣土地息息相繫的音樂現代詩 - LINE TODAY也說明:旅居荷蘭多年的音樂才子方斯由,在2018年的開始,推出了他的個人創作專輯:【孤獨國】,以他最鍾愛的詩人周夢蝶第一本詩集命名,引哲思禪意入音樂...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文訊雜誌社 和揚智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班 陳俊榮所指導 林纓的 一九五○─一九六○年代創世紀詩人的黑暗美學 (2021),提出周夢蝶孤獨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創世紀、美學、黑暗美學、哲學、心理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曾進豐所指導 蕭雅澤的 周夢蝶晚期詩研究:以《十三朵白菊花》、《約會》、《有一種鳥或人》為考察範疇 (2020),提出因為有 周夢蝶、現代詩、色彩學、宗教情懷、人間情味的重點而找出了 周夢蝶孤獨國的解答。

最後網站周梦蝶《孤独国》-哔哩哔哩 - BiliBili則補充:〈剎那〉- 周夢蝶 先生自誦 · 〈還魂草〉- 周夢蝶 先生自誦 · 周梦蝶 《寻》 · 周梦蝶 《九行》 · 周梦蝶 《还魂草》 · 周梦蝶 《索》 · “也许修禅的不是佛陀,是一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周夢蝶孤獨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孤獨國

為了解決周夢蝶孤獨國的問題,作者周夢蝶 這樣論述:

  而這裏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   我是「現代」的臣僕,也是帝皇。   ─〈孤獨國〉     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奈都夫人   ※文訊書系──經典復刻,絕版詩集復刻重出。   ※一甲子前化城再來,周夢蝶孤獨國再版出來!   詩人余光中說:「周夢蝶充滿了矛盾,充滿了嚮往,充滿了不滿足,這些都可以在詩的世界裡得到補償。他是個在現實世界很拘謹很不自由的人,在想像世界裡,是逍遙遊,是孤獨國。」   「孤獨國」之名或取自佛典《金剛經》,有慈善向佛之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毫無愧對詩僧之名,正如他高尚

的品性、豐富的涵養、沉著的氣質,超然物外的節操,贏得詩壇文友的一致推崇與愛戴。在他的「孤獨國」其實並不孤獨,他所要述說的是孤獨的精神,代表內心永恆的存在,\逐一去檢視自己與外界的關係。莊嚴、神聖、冷肅、幻滅,時間的變形和死亡的如影隨行,在在都凝鑄成《孤獨國》到周夢蝶未來的創作風格。   本書為周夢蝶第一本詩集,全書收錄〈讓〉、〈索〉、〈禱〉、〈霧〉、〈烏鴉〉、〈晚虹〉、〈錯失〉、〈孤獨國〉、〈在路上〉、〈行者日記〉等57首。   六十年後,文訊復刻裝禎詩作。封面採取高級香氣紙五色印刷,採用高厚環保紙印製內頁,原汁原味重現往日雋永詩句。 本書特色   文訊全新書系:經典復刻,將佚失斷版的

書籍從歷史長河中一一展現。《孤獨國》為周夢蝶的第一本詩集,原版復刻印製,以簡潔具設計感的書衣包覆,既能保留經典永存的概念,同時又涵蓋現代的時尚感,極具收藏價值。 名人推薦   陳芳明‧陳義芝‧楊澤‧傅月庵 聯名推薦  

周夢蝶孤獨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詩人讀詩📖】

〈上邪〉◎崎雲

多次走向河
看腕上的黑曜綻虹光
直照所有的病穴
隨風襲樹影,放下呼吸
感到有一絲熱情
在冷,在荒山白鷺
迷茫於河邊半傾的水車
前緣、後續,明瞭彼此所在的
愛與不及
皆是不值得信任的生機
若此刻你穿越茫茫的蘆葦叢
輕聲喚我,我仍會答應
直至心識渺小
而神明,天尊流淚
會晤無言
廟宇半崩毀

❖❖❖
       人何以活著?
一個擁有穿越人間地獄的剔透靈魂視角的詩人。
 
    使我所見皆慈悲,所聞皆愛
     淨我醜陋的結痂與戒疤
      使我成為最好的人
 
▎《諸天的眼淚》#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作品 ▎
 
「詩人若無思想不能求其深刻,若無才情不能求其創新,《諸天的眼淚》兼備二者,堪稱是一部向周夢蝶致敬的詩集。」──陳義芝
 
 
離去或許會有送行的車聲
或許沒有,但定有孤獨
會喊著陽光的名字
會有明亮的草色在眼前閃
 
有溫暖的指尖順著棺木的紋
前來理解我。有時是風
留下我未盡的話語,有時
是堅韌的傘面在極冷的時刻
會為你們接住一些雪,或難堪,記得
 
是明燦的月光披覆在身,是人們
從世間得到的愛,寧靜的年輪
被按上指紋,許諾為諸天的眼淚
──節錄〈諸天的眼淚〉
 
 
詩人藉宗教之手,卻潛入每一個人心裡或淺或深或還在不斷陷落的窟窿裡,那些滿是敗壞、扭曲、傷殘,無人聞問的窟窿。
他不悲苦抑鬱呢喃,也不仇憤填膺嘶喊,只是深邃斂靜地將我們頻頻負隅頑抗的雙手給溫柔拾起。
當我們在美好與罪惡、生死與記憶、愛與背叛、命運與無常之間,千瘡百孔卻又尋覓不到出口,觸目皆是駭人髏骨時,他的溫柔拾起,是最巨大的同情與悲憫。
我們何以活著?為何活著?在每一個舉白旗的當口,是詩人一次次願意以詩為我們粉身碎骨。
 
❖❖❖
 
羅智成(詩人,作家)
崔舜華(詩人)
鄒佑昇(詩人)
——撰文推薦
 
唐捐(詩人,台大中文系教授)
陳育虹
陳義芝(詩人,臺師大國文所兼任教授)
——傾心推薦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崎雲《諸天的眼淚》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作品
 
●1月7日全台網路、實體書店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2QJq7LQ
金石堂:https://bit.ly/35fHdX3
誠品:https://bit.ly/2SONqqC
讀冊:https://bit.ly/2FhPL57
momo:https://bit.ly/39BBVZd

一九五○─一九六○年代創世紀詩人的黑暗美學

為了解決周夢蝶孤獨國的問題,作者林纓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明確定義黑暗美學,並以一九五○─一九六○年代創世紀詩人為例,分別從構成美學的三大學門:哲學、心理學及美學,三種角度分析「黑暗」於「美學」上的體現。黑暗美學中「黑暗」一詞的運用本就出自於描述某些與「光明」、普世正向價值對立的負向價值,意即「黑暗」美學是指形式上具有「光明以外」的那些具負面價值或聯想的美學。這種「黑暗」在文學、藝術領域常表現為:哲學、道德上的負向意象「惡」,心理上的負向情緒意象「痛」,審美上的負向形式意象「醜」。哲學、心理學本就屬於美學的分支,因而本文以哲學對應「惡」、心理學對應「痛」、美學對應「醜」,進行以三學門為三種切入角度的黑暗美學分析;並以一九五○─一九六○年代創

世紀詩人為例,將其詩作意象分為「惡美」、「痛美」、「醜美」,同時以「美的神性」、「美的愉悅」、「美的距離」進行黑暗美學的探源。

現代新詩讀本(第二版)

為了解決周夢蝶孤獨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作為新詩的讀本和選集,本書的涵蓋面極為整全,兼顧新詩初起的源頭──包括民初以來的中國與日據時期的台灣,以及當代台灣的發展。在分類上,本書捨一般讀本或選集以詩人紀傳體的排列方式,而改採編年兼紀傳體編排,即先依不同年代區分出各個階段:國府遷台(一九四九年)及日據時期各為一個時期,之後再以每十年紀年分為五個時期(編年體);復於各個時期內再依通例以詩人生年依序編排(紀傳體)。如此的分類不僅出於教學上的需要,更旨在讓一般的讀者藉此能梳理出新詩的歷史演變與發展,以致讀了本書就等於梭巡了一遍台灣新詩發展的歷史,重要的詩人及代表性詩作盡納於內,是一部最佳的新詩讀本。

周夢蝶晚期詩研究:以《十三朵白菊花》、《約會》、《有一種鳥或人》為考察範疇

為了解決周夢蝶孤獨國的問題,作者蕭雅澤 這樣論述:

  周夢蝶早期因其生長背景、經歷,始終在心境上自苦而不得解脫,也因此《孤獨國》、《還魂草》中總有一層陰影揮之不去。  《十三朵白菊花》時期開始,周詩的風格逐漸清新明朗,詩中的日常景物、與人交往,足以證明周夢蝶走出自己的孤獨國,來到了紅塵人間。本文以《十三朵白菊花》、《約會》、《有一種鳥或人》為研究範疇,以文本精讀為主,首先從人情與物情、靜寂與頓悟、純真與欲望、存在與再來四大面向,發現詩人不再抵拒萬物,在物我相忘下體悟法喜充滿,以此解消心中長期壓抑之欲,遂能瀟灑任真面對生死並期待再來。其次從修辭學切入,探究複沓之內在情感,以色彩學,定義顏色的心理暗示,由詩空間之取景,解析詩人的內心活動。最後,

輔以年表做歷史考察,分析周夢蝶詩風,以情感、文字、意境、宗教四大面向論述,三本詩集縱向相承,可見得情味越釀越真、文字越來越淺、意境越寫越遠、宗教越藏越深。以佛學體悟生活入詩,詩中日常物象多具佛性,微物中見深意,成就周夢蝶詩中獨特的「人間性」。晚期詩中不再滿是孤獨,詩人從早期的聚焦自我,轉移至胸懷萬物,自此眼界始寬,詩境遂在平淡中見悠遠。    本文預期確立周夢蝶晚期詩之風格特色,釐清詩心與詩風之錯綜關係,拓展晚期詩研究之不足,以完整並深化周夢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