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叫鳳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趙林所指導 吳宜婷的 海峽兩岸當代創作兒歌研究(1945--2000) (2005),提出咕咕叫鳳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歌、創作兒歌、臺灣兒歌、臺灣創作兒歌、大陸兒歌、大陸創作兒歌、海峽兩岸、兒童詩歌、童謠。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咕咕叫鳳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峽兩岸當代創作兒歌研究(1945--2000)

為了解決咕咕叫鳳山的問題,作者吳宜婷 這樣論述:

海峽兩岸的創作兒歌發展,已近六十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兩岸使用相同的語言與文字,創作同一種藝術作品。然受限於政治因素,無緣切磋,直至1987年之後,才得以交流互動。本論文以同一語言的兩地兒歌為素材,期能呈現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內容與風格特色。 本論文從作家研究、內容、形式、發展、出版情況等各種現象,利用文學研究的方法和其他相關學科,如教育學、社會學、美學等不同的觀點輔助研究,期待通過此一分析比較,可以了解兒歌文學在同一時代、不同地域,所表現的特色。對於海峽兩岸兒歌提出審美判斷,分析作品背後隱藏的意涵,以及這些作品所呈現的價值。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

究範圍、研究方法與名詞釋義。第二章為臺灣的創作兒歌,將其發展分為四期,並以十二位作家的作品,反映臺灣創作兒歌的特色。第三章為大陸的創作兒歌,將其發展分為四期,並探討十五位作家的作品,以展現該地創作兒歌的特色。第四章為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內容分析,介紹兩岸兒歌的類別、特徵、價值。第五章為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形式分析,介紹句式、押韻、描摹技巧。第六章為結論,希望能夠維護兩岸創作兒歌資產,更希望下一代能夠在吟誦兒歌的同時,體會兒歌之美、語言之美。 本文探討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現況,並與傳統兒歌兩相對照,呈現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變遷情況。多年來,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在理論發展、社會變遷…等諸多因

素上,多少影響創作兒歌的表現形式與表現內容。創作兒歌集的創作與出版,也與整體社會發展相關,並可詮釋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趨勢,呈現創作兒歌的豐富性。希冀本論文的探討與論述,能夠呈現海峽兩岸創作兒歌的發展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