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豐門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喬豐門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韓鶴子寫的 拭去人類的淚水 和平之母 韓鶴子自傳 和湯瑪斯‧吉洛維奇的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大數據時代,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廣告] 可配合桶身色的百葉,鄉村風造型門 - Mo PTT 鄉公所也說明:一般門市使用的造型門板不外乎都是喬豐的熱壓門板但缺點是無法配合桶身顏色,而且不耐用百葉門更是只能木工訂製實木或是噴漆本公司特別研發各種造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言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和先覺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劉時泳所指導 邱淑珍的 漆作藝術應用於生活環境的創作研究 (2019),提出喬豐門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漆作藝術、仿飾畫、瀝粉畫、生態藝術、環保4R。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黃進興所指導 林易澄的 「中國經濟」的誕生:經濟治理、知識生產與公共想像(1906-1992) (2017),提出因為有 中國經濟、治理型態、國家建構、社會科學、知識生產、理性規劃、公共知識、梁啟超、張公權、何廉、孫冶方、陶希聖、費孝通的重點而找出了 喬豐門板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壓成型門板價格 :: 台灣彩券分店資訊則補充:台灣彩券分店資訊,高壓成型門板缺點,鄉村風門板價格,品皇成型門片,喬豐門板顏色,古典門板,鄉村風門板缺點,美式門片,喬豐成型門板.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喬豐門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拭去人類的淚水 和平之母 韓鶴子自傳

為了解決喬豐門板的問題,作者韓鶴子 這樣論述:

  本書記載了韓總裁所走過的人生片段,首次將自身經歷如實地呈現在各位面前。由於篇幅有限,仍有未盡之言。作者韓鶴子總裁自幼即過著篤實的信仰生活,在上天的預備與保護中成長。自1960年與文鮮明總裁聖婚以來,為了實現神所盼望的和平理想世界,不論是窮偏僻壤還是偏遠的小島村落,她跨越國境不知繞行了地球多少次,將異國他鄉的人民視為子女,將到訪之地當作自己的家,在世界各地持續奔走著。     2012年9月,即使面對丈夫聖和離世,依然未曾停下腳步。通過設立鮮鶴和平獎,為將來的和平運動立下里程碑,並在世界各地培育眾多人才。行走如此艱辛道路,六十年如一日;為了終止戰爭、暴力與衝突,韓鶴子總裁決意獻上餘生

,必定要實現一個和平與充滿愛的世界。     中文版出版緣由     韓鶴子總裁與夫婿文鮮明總裁畢生推動各項世界和平的組織與計畫,其願景為實現「天下一家」的理想,以「愛天、愛人、愛國」之精神,致力於建立一個「共生、共榮、共義」的人間淨土、世界大同。藉由本書作者的勵志人生,你將擁有全新的視野,以著嶄新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在看似混亂失序的世界中找到希望,見證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     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韓鶴子總裁,以及他所經歷的心歷路程,並藉由本書內容,讓更多華人與女性同胞,更加認識這位為世界和平所行走的女性領導者。   各國領導者推薦     從北韓的

孩提時期,在南韓的成長過程,隨後到美國的這一切經歷與使命,韓鶴子總裁總是致力於爲全體人民帶來和平和團結。當讀完其人生故事後,韓總裁作為和平之母著實當之無愧。——美國聖職者協議會共同主席馬克·阿伯納西博士     韓鶴子總裁是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深厚的愛以及深刻謙卑的女性。因爲她奉獻自己,致力於開創一個更和平美好的世界,其高瞻遠矚的遠見與風範,已在歷史上奠定了不朽的領導地位。 ——馬格麗特·貝斯特 / 加拿大安大略省議員(2007-2013)     描述韓鶴子總裁最恰當的形容詞是「世界珍寶」。她深愛世人,關懷弱勢。——克拉薩·查納旺斯博士 / 克里克大學校長, 泰國曼谷

亞洲災難準備中心主席。     我深信本書,通過描述韓鶴子總裁她那前所未有的生活故事,將為當代讀者提供豐富且深刻的人生智慧。——遠藤哲也 / 前日本駐維也納和紐西蘭國際組織大使     韓鶴子總裁努力不懈地追求和平,是我們追隨的榜樣。特別是爲了維護傳統家庭價值,教導孩子道德和靈性價值,並致力於將上帝、愛與和平作為我們生活的核心而持續不斷地努力。——瑪麗亞·費爾南達·弗洛雷斯 / 尼加拉瓜第一夫人(1999-2002)     韓總裁的自傳,是一部全心全意爲上帝和人類犧牲奉獻的生命故事。正當這四分五裂的世界,迫切需要一個面對世界和平的全面性觀點時,這成為所有倡

導世界和平的人必讀的好書。——古德勒克·喬納森 / 奈及利亞總統(2009-2015)     韓鶴子總裁的一生和成就,贏得眾人極大的敬重和尊崇。她所經歷的試煉與磨難,遠超乎人的想像。即便如此,她依然保有善良與真誠之心,渴望使世界更好的心志從未改變。——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 烏克蘭第一任總統(1991-1994)     要完整記錄韓鶴子總裁感動千萬人的生命內容,似乎是不可能的。這本書僅是道出如此傑出的世界領袖她是怎樣的人物。——易卜拉欣·曼圖博士 / 奈及利亞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     多年來,韓鶴子博士以著深刻的心情,展現出寬大而不可思議的胸襟氣

度,爲和平與人類福祉傾注無比的時間和精力。她有一份獨特的能力,在關懷他人的同時,也帶給他人安慰,從而建立起一個充滿愛和團結一心的共同體。——麥基·薩爾 / 塞內加爾總統     雖然我有幸能與許多知名女性領袖交流,但韓鶴子總裁最令我印象深刻。每一次與她的會面都深深刻印在我腦海裡。她像母親一樣,人們自然而然地被她的真誠、靈性和良善所吸引,不自覺地想與她親近。——伊莉娜·舒什基維奇博士 / 白俄羅斯第一夫人(1991-1994) 作者簡介   韓鶴子     韓鶴子總裁出生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日,農曆一月六日的凌晨,在平安南道安州邑誕生,當時正值日本殖民統治末期,韓總裁

故鄉安州,本是忠心愛國之魂生生不息之地,從小就接受基督教的薰陶。連續三代獨生女的她在外祖母與母親的基督教信仰背景中長大。     1960年4月11日(陰曆3月16日)與文鮮明總裁結為夫妻,生育14名子女,一生形影不離,只為了傳播神的旨意而活,畢生推動各項世界和平的組織與計畫,為了終止戰爭、暴力與衝突,六十年如一日。     1993年,韓總裁巡迴世界43個國家及美國50州舉辦演講。1993 年 7 月28日,韓鶴子總裁在美國國會舉行演講,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國會議員們受到該演講的啟發,提案將1994年7月28日訂為父母節(Parents’Day),柯林頓總統核准此案,從此,每年

七月的第四個星期日,美國各地以表彰模範父母等活動,慶祝這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數十個州及城市甚至宣佈韓總裁於該地演講之日為「全國父母之日」、「婦女和平節」或「文韓鶴子之日」。     韓總裁獲頒許多國際性的榮譽與獎章。因著所從事的人道志業與其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她已獲得阿根廷拉不拉塔天主教大學及美國康乃迪克州橋港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巴西教育部也頒發巴西勳章予此卓越的女性。2000年6月23日(韓戰50週年紀念日)在韓國漢城樂天世界民俗博物館舉行的【世界兒童和平美術大典】,獲得IAEWP(世界和平教育者國際聯合)世界總裁查理 Melshaica博士頒授Grand Prix和平獎。韓總

裁成為世界第一位獲獎之女性,也是第一位獲獎的韓國人,因此深受國內外的矚目,頒獎典禮上的特別貴賓有阿爾及利亞大使等各國大使館的代表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Coffy Annan)也送來祝賀信。      韓鶴子總裁曾八次拜訪台灣,早在1972年就首次訪台,1993年12月4日受邀在立法院以及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大會堂發表演說,並與李登輝總統會面。1995年陪同文總裁於12月4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發表「真實的家庭與我」的主題演說,全場座無虛席。1999年韓總裁進行35國80個城市的世界巡迴演講,4月22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發表「人生必經之路」的主題演說,並獲頒文化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文

總裁伉儷40國世界巡迴演講會的最後一站,於11月30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發表演說,呂秀蓮副總統為大會致歡迎詞。2006年6月5日韓總裁世界巡迴演講來到台灣,發表「真愛家庭的典範與和平世界」演說。同年9月24日與其家庭成員蒞臨台灣,同時間在12個縣市發表真愛與和平的信息演說。2019年11月22日參加在萬豪酒店舉行的2019「全球和平華人聯合會世界大會」,隔日更在南港展覽館主禮一場7000對夫婦參加的「孝情文化真愛家庭祝福慶典」,為台灣帶來祝福與天運。     「每個人都能過真愛的生活,和平就能夠實現。真愛就是為他人而活,為全體目的、為更高的善而活。不斷地給予對方,然後忘掉,繼續再給予。為

了自私的目的就不是真愛。以真愛為基礎,每個人都成為真愛的父母、真愛的老師和真愛的主人,才能建立一個真實、善良與和諧的社會。」 韓總裁為了建立愛與和平的幸福世界,不僅擁有遠大理想和願景,至今仍不停地以真誠奉獻的心,身體力行,貢獻和平志業。 第一章 我的生平所願 那一天,一位婦人高喊 「大韓獨立萬歲」22 「媽媽,謝謝您,接下來就拜託您了」26 在山間小徑與微笑的野花邂逅31 成為這險惡世間的橋梁34 「海洋」是座大寶庫,第一屆鮮鶴和平獎 37 被連根拔起而流離失所的人們40 為非洲拭去淚水的那一日43 第二章 神的獨生女降臨世上 樹大根深不被風所撼動 48 猶如在母親懷抱中的溫馨故鄉52 撻

來江傳說,孕育著天的攝理55 神是你的父親59 在黑暗時代中,為迎接主所做的抉擇63 選民之國,獨生女降生的民族68 基督徒為迎接獨生女所獻的精誠72 三八線,穿梭生與死的邊界81 奪去無數人性命的藍色閃光88 經過漫長的苦行,終尋獲旨意之路93 第三章 「羔羊的婚筵」是拯救世界的明燈 將「犧牲」的真諦銘刻於心102 神將隨即來到我身邊104 天與地的鳳凰相會109 天的新婦唯有我113 聖婚── 羔羊的婚筵終於在地上舉行121 小小帆船迎風破浪 126 沒有忍耐就沒有勝利 132 第四章 穿越荊棘之路,成為人類的一盞明燈 迎著冰冷的風雨,行走飛躍之路138 在地上最後一刻即將來到145

充滿思慕與淚水的世界巡迴153 扣人心弦的「You are My Sunshine」161 夏雨灑落青草地166 勝利之歌響徹但伯利172 誰能擁抱孤兒們185 第五章 心情文化是天國永遠的象徵 最美的韓國之花── 小天使192 帶來心與心相連的小天使合唱196 藝天美地,用天上的藝術美化人間200 成為時代燈塔的媒體203 含淚為正義而戰,面對不義絕不寬貸207 財富是神所賜予的禮物210 科學是實現人類夢想的基石213 第六章 越過冰天雪地遍訪世界 打造一個和平地球村218 勇敢無畏地邁出打破鐵幕的步伐222 以性命做賭注而前往230 為和平與統一的聯合國第五辦事處238 愛超越國境2

44 獻上我所有一切 248 第七章 青春的傷痛是明日的太陽 朝著激昂的夢想獻出青春252 青春的熱忱是不滅的火炬255 蔚藍的大海蘊藏著未來的凌雲壯志258 愛天、愛人、愛國262 開天闢地鮮文學堂,用教育改變世界266 青年學生聯合會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270 第八章 家庭是最珍貴的寶石 家庭之愛是可以自我犧牲的愛276 獻上一束犧牲之花279 一根肋骨所代表的意義284 女性是映照時代現況的明鏡286 撫慰病痛的母親之手289 在沙漠中尋覓一根細小的針293 第九章 神的國與我們同在 何謂最好的教育300 真愛是無我的愛304 以對天的孝情,成為世上的光308 母親的時間,食物就是愛

315 攝理的春天,與我同行的時光是人生的黃金期319 母親的車輪,新生命與寬恕324 唯有真父母才是人生的羅盤328 第十章 面向神世界的偉大挑戰 最令人悲痛也最美麗的大地332 黑珍珠之淚,投入神的懷抱335 成為蔚藍玄界灘上的墊腳石340 播撒在南美的愛與侍奉之種子344 原始生態的大自然最美麗347 凝聚全世界國會議員的大長征352 尋找義人,站在神世界的好望角358 聖多美普林西比成為第一個國家復歸的典範365 歐洲的活力與樂觀之國368 第十一章 為天一國安著而行走的天宙性迦南四十日路程 願化死地為生地,讓生地成為神地372 開啟孝情文化的太平洋文明圈376 誰也不曾走過的路,

和平之母擁抱穆斯林380 浸潤非洲的暴雨,是上天喜悅的淚水385 神統一世界的開始,在大洋洲升起勝利的旗幟391 神中南美洲的偉大前進,綻放希望之花朵395 以無盡淚水行走神國家、神大陸、神統一世界之路398 珍藏心中的一張照片,為尋求祖國光復404 中文版出版緣由412 韓鶴子總裁生涯路程照片集錦 自序     此行出訪位在非洲大陸赤道上的聖多美普林西比(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這個國家,在那裡天父母預備了總統與人民,一起領受婚姻祝福,同時青年學生們也舉辦了國家級的慶典,總算完成了「神國家祝福」這個長久以來的盼望。之後,為了稍做休息,就去到一個叫做塞席爾(R

epublic of Seychelles) 的小島國。泛著祖母綠光芒的蔚藍大海,彷彿專程趕來致意似的,「嘩啦嘩啦,唰——,唰——」,將一波波潔白如雪的浪花送到岸上。我迎向它們,在海邊漫步行走。細軟的白沙從腳趾縫間鑽了出來,感覺到一股溫柔的暖意。眼前晴空萬里,不時吹來舒爽的海風,陽光也柔和地照著我的背,令我感到無比的祥和。這裡沒有人為的汙染,一切保持著原始風貌。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神,是祂,將這樣的祝福無償地賜給了我們。     神對創造為自己子女的人類無所欲求,反而將這自然萬物交在人類手中,只希望能夠與人和樂融融地共享天倫。也可以說,神的願望只有一個,那就是能成為我們的父母。可是,因著

人類始祖墮落,神痛失了最愛的子女,也失去所有萬物。     因為這隱情,一直以來,我投入所有一切,希望能為神恢復本然的位格,重新展露天父母的原貌。為了那些有耳不聽、有眼不見的人們,從東走到西,由南走到北,走遍地球各個角落,致力於傳揚上天攝理的真實相。我的心情是那樣急迫、那樣懇切,一遍又一遍地傳講上天攝理的原貌。那份心情,就如同置身在沙塵暴吹襲的沙漠中,卻必須在漫天風沙裡,尋找一根細小的針。我將那些因不了解而非難我的孩子們摟在懷中,瘋狂似地四處奔走,一次次地擁抱這個世界。因為我心中有真愛,所以非難、逼迫、反對和蔑視,都不曾在我心中留下任何傷痕。     去年繞地球飛行達數十圈之多

,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哪怕是高山深谷,我也一樣說走就走。我無法休息,即使口腔潰爛、雙腿腫痛,甚至連站都成問題,我也必須勇往直前。因為,我要遵守與神立下的約定,一旦踏上這條路,無論實踐過程會面臨什麼困難,也必須在我這一代,為如此不幸的人類歷史徹底劃下休止符。就這樣,無論多麼落後或偏僻的地區,我瘋狂地遍訪世上每一個角落。慢慢的,人們開始尊稱我為「和平之母」,越來越多的國家元首和教派領袖超越國家與教派,也開始尊稱我為「和平之母」並追隨我。     本書記載了我所走過的人生片段,謹以坦誠之心,回顧以「獨生女」之名侍奉神為父母而走過的一生,首次將自身經歷如實地呈現在各位面前。由於篇幅有限,仍有未盡

之言,期待下次再與大家分享。在本書即將完稿之際,我是無比思念著一個人,那就是我摯愛的丈夫 -- 文鮮明總裁。自從我們結為夫妻後,一生形影不離,只為了傳播神的旨意而活,直到八年前,他聖和離世去到天國。假如他能看到本書問世,一定會比任何人都高興;而他那充滿笑意的眼神,此刻正在我心中迴盪,真希望這本書能讓世人看到我們與神的旨意同行的真實一生。最後,衷心感謝一心一意為本書的出版而努力的金永社高世奎社長,以及出版社所有同仁。還有天正宮世界本部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他們為了這本書奔波勞苦,勞心勞力,在此一併致上謝忱。 第一章 那一天,一位婦人高喊「大韓獨立萬歲」 三月的第一天,雖然已進入初春,但黎明時分,

冷冽的空氣幾乎可以凝霜,令人感到十分寒冷。這一天,平安道安州的上空大清早就籠罩著一層薄霧,春風夾帶著冰涼寒意,悄然無息地鑽入衣襟中。一位婦人早早起身,進廚房準備早飯。只見她燒起柴火,煮著米飯,然後擦了擦手,從櫥櫃最深處,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包袱。一束晨光從廚房門板的縫隙中穿透進來。解開包袱,眼前呈現帶有紅藍兩色圓形圖案的白布,攤開來,那圖案就是睡夢中也無法忘懷的太極旗。瞬間,一股澎湃激昂夾雜著悲愴淒涼的情緒湧上心頭。婦人看了好一會兒,重新把旗幟仔細捲好,放進櫥櫃。丈夫忙完晨間農務,回到家中,婦人腿上坐著五歲的女兒,三人一起共用早餐。飯後,她將廚房、屋內和庭院,全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晌午剛過,她平靜

地走出家門,將女兒背在身後,太極旗則放在胸懷裡,緊貼胸口。從這裡前往安州市場,要經過一條蜿蜒窄小的石子路,而石子路走到盡頭,就是一條大路。此刻,路上行人絡繹不絕,有牽牛的農夫,背著小貨架的伙計,也有頂著包裹的婦女……;有的在前,有的在後,都朝市場的方向走去婦人走到市場中央賣菜的鋪子前停了下來,這裡是市場的樞紐地帶,也是人群最容易聚集之處。背上的女兒剛好從睡眠中矇矓醒來,婦人轉過頭,深情地凝視著可愛的女兒,露出親切的笑容。在女兒眼裡,那是世上最美的笑靨。這時,突然響起一聲高喊:「大韓獨立萬歲!」不待呼聲落下,婦人隨即從懷中掏出了太極旗,高振雙臂,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呼喊:「大韓獨立萬歲!」

漆作藝術應用於生活環境的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喬豐門板的問題,作者邱淑珍 這樣論述:

生活環境在大自然界的點綴之下,充滿五顏六色生氣盎然,藝術家以繪畫、雕塑或攝影等各種技術,試圖留住眼前最美好的記憶,也將各種仿生彩繪帶入生活空間,讓生活環境增添色彩。提醒大眾自然生態的美好,應該珍惜與愛護,才能真正讓生活環境更趨良善適合居住。自北歐風的家居系統連鎖店進駐台灣,帶動國人以簡易裝潢加上軟裝設計的觀念,注重色彩搭配及個性化的商品點化空間美感,已經漸漸讓大家接受,比起動則數十萬百萬的裝潢工程,在經濟負擔上,也較受年輕人接受與支持。加上時常更新的商品目錄以及賣場搭配範例的設計空間,讓消費者很容易依循案例規劃自己的居家天地,一方面減少配色的失敗,也降抵很多裝修費用。但相對的風格也較易淪為相

似模仿,缺少獨特性之慮。若能善用漆作藝術手法,簡單製作一些生活物件,或搭配一片專為居住者客製設計的牆面,既呼應居住者個性又能提升視覺美感,就會大大改變整體氛圍,很適合喜歡獨特品味與眾不同,但預算有限的客戶群。故本研究提出三點創作目的:1. 歸納分類及整理漆作藝術的材料、工具並分析各種施作技法與流程。2. 透過文獻整理及創作案例解說,讓使用者輕鬆學習,可自行DIY完成作品。達到美化生活環境的目的。3. 藉由生活環境上回收再利用的案例分析,落實環保4R概念,提升大眾對綠化愛地球與自然生態友善共生的思維。本研究第二章文獻探討,將為漆作藝術的歷史作一回顧整理,並且將常用的材料及工具歸納分析,以了解各種

施作流程、技法及工具的運用。第三章案例分享,透過實際案例瞭解漆作藝術在生活環境中的各種應用,及落實在環保議題上4R之再利用的案例分析。第四章以個人在生活環境中的創作及參加達人盃競賽之創作為例,傳達維護自然生態理念,倡導大自然的生態美學,最後提升大眾對愛護地球與自然生態友善共生的思考,創造地球最佳的生活環境。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大數據時代,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

為了解決喬豐門板的問題,作者湯瑪斯‧吉洛維奇 這樣論述:

◎長銷25年,心理學家、經濟學家、投資理財專家必推的思考經典 ◎作者與《快思慢想》康納曼並列美國社會心理學頂尖學者   「一本關於人類理性偏見最重要的著作!」   警告:一無所知的麻煩不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   小心!理性犯的錯,最可怕!   你確定看到的證據就是全部的真相?   你做決定時,自認理性又客觀?   研究顯示,錯誤認知並非因為愚蠢或無知,而是有過多的腦補與不完整的資訊!   本書教你如何避免自以為是的思考陷阱,從個人投資到企業戰略,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人類生性厭惡空白,往往樂於在隨機事件中發現規律,只注意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六

大謬誤,你犯了幾件?   謬誤1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解讀   常出事情的交通路段,辦了法會果然就沒事?真的有「這次得獎、下次就無緣」的魔咒?球員手感好、棒子燙,所以一直得分?別讓隨機資訊給騙了。   謬誤2 過度推論:不完整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油價變便宜,電動車類的股價「照理」該跟著跌,為何反而大漲?何時是進場好時機?千萬不能用常識來判斷!   謬誤3 預設立場:模糊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穿黑色球衣的球員,比較容易犯規?星座解析準到你的心坎裡?還是你一廂情願的對號入號?   謬誤4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考試成績好,就認為考題有鑑別度,考砸就認為考題出太爛?  

 謬誤5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五成離婚率=每兩對就有一對離婚?統計數字怎麼來?嚴格檢視想用數據說服你的新聞!   謬誤6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程度的過度高估   排越長隊伍的餐廳,越好吃?大家跟你想的都一樣?   在碎片資訊充斥的大數據時代,統計+數學的思維訓練已不夠用,你需要更強大的思考邏輯力!本書從簡單的生活例子,由認知、動機和社會三方面探討了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幫助你繞開理性陷阱、排除雜訊,抵禦錯誤與可疑觀念,讓你從一片資訊迷霧中,撥雲見日!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充滿真正智慧的著作。——喬納‧萊勒 《連線》雜誌特約作者   內容充實豐沛,敘事嚴謹,寫法引人人勝

。為什麼我總認為別人都是認同自己觀點的?為什麼即便在事態危急、急需援手的緊要關頭,我還是不願意與名人或權貴交換生活?現在,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了。——埃利奧特‧阿倫森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一本精闢、豐富、準確、睿智、清晰的傑作。——馬丁‧葛登能 《啊哈!有趣的推理》作者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著作。——邁克爾‧齊默曼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哲學教授、人類學與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這部非凡的著作詮釋了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糟糕至極的推理,並從認知與社會心理學家已經發現的思維謬誤中找到了其產生的根源。——理查‧尼茲彼 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 作者簡介 湯瑪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   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擔任該校行為經濟學與決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在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享有盛名,被稱為「完美學者」。   他與行為經濟學鼻祖阿莫斯‧特沃斯基以及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長期合作,研究了「熱手效應」「偏見盲點」「群聚錯覺」「自我設限」「焦點效應」「錨定效應」「後悔心理」「自我中心主義」等認知現象。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大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曾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各類新知,探索文學與人生。譯有《信心密碼》《同理心優勢》(先覺出版)等。 前言 

   理性犯的錯     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無知,而是根據我們自身經驗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並非不理性,而是源自理性的漏洞。 第一部    不實認知的決定因子 第一章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知覺與錯誤解讀     人類生來渴望意義,喜歡預測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卻因此扭曲判斷,導致我們相信根本不存在的現象。 第二章    過度推論: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我們往往樂於仰賴不完整或不具代表性的資訊,而且太過關注正面例子,有時還會「發現」根本不存在的關連,比如我們總認為「一旦丟掉某件東西,很容易之後就要用它」,卻忽略「其實不丟也不會用到

」的事實更常發生。 第三章    預設立場:模糊與矛盾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如果懷有預設立場,往往只看到自己喜歡的事證,做出自己偏好的判斷,而且不僅是單純忽視反面資料,反而絞盡腦汁設法批評,設法自圓其說。 第二部    不實認知的動機要素與社會要素 第四章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靠著詢問可能支持自己的對象,獲得想聽的見解。在衡量自己偏好與厭惡的主張時,自然會有不同的假設問題,所需例證也就不同,也因此總得到自己偏好的見解,並自認握有客觀佐證。 第五章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我們往往為了說出一個動人的好故事,而扭曲重要二手資

訊,造成嚴重錯誤認知。有一個概略標準可以調整自己對訊息的相信程度:轉述越多次的資訊,我們就越要保持審慎態度。 第六章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程度的過度高估     我們常高估別人跟自己想法一致的程度,過度認為別人跟我們有志一同,拿他們替自己背書。此外,我們也多半不肯直言異議,也就無法妥善檢驗其他說法,反而認為大家看法一致,變得堅持己見,即使違背邏輯或經驗仍往往執迷不悟。 第三部    不實與錯誤認知的實例 第七章    對「另類」療法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願意相信另類療法?這類療法與各種疾病到底有何特性?其實在我們尋求醫療的疾病中,有五○%無須服藥治療,因此並非療法有效,而是

靠身體自癒。 第八章  對人際策略的不實認知     我們有不少交際策略,用來抬高自己身價或達成其他目的。比方說,我們先提出自己面臨的不利狀況,彷彿失敗是應該,成功則是自己的本事,藉此左右別人的看法。這種現象稱為:自我設障。 第九章    對超感官知覺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相信第六感的存在?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不可思議的「巧合」經驗,日常生活與科學實驗的佐證俯拾即是。然而,我們必須明白,這些或許就是所謂的劣等研究,再多的佐證也毫無用處,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狀況。 第四部    我們的下一步 第十章    挑戰不實認知:社會科學的角色     最重要的思維習慣是避免根據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驟下結

論,明白日常經驗往往帶有偏頗成分。真正理性客觀的人,一大關鍵在於懂得如何解讀世事,如何適時質疑,如何徹底驗證想法,而最能幫助建立這些觀念的,正是社會科學。 序 理性犯的錯   「一無所知的麻煩不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阿特彌斯.伍德(Artemus Ward)   一般普遍認為不孕的夫妻要是領養小孩,日後懷孕的機率會高於未領養小孩的夫妻。這個奇特現象的常見解釋是壓力減少。領養小孩以後,對不孕不再耿耿於懷,比較平心靜氣,成功受孕的機率因而提高。   可是經過仔細探討以後,有待探討的特殊現象顯然不是領養有助受孕:臨床研究指出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該探討的其實是為何許多人有這個錯誤認知。

  知名大學、研究所或頂尖企業訓練的面試人員多半認為,簡短面試有助判斷錄取人選。可是他們錯了。研究人員檢視單靠客觀資料所做的錄取決定,再跟參雜主觀面試印象所做的決定互相比對,發覺兩者不相上下。那麼為何大家相信面試的效果?   婦產科護士認為滿月期間有較多嬰兒出生,但這也是誤解。老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他們會有「錯誤認知」?    本書將解答這些問題,探討各種錯誤認知形成,還有持續流傳的原因。誠如以上例子所示,有些廣泛流傳的錯誤認知亟需解釋。時至今日,相信超感官知覺(俗稱第六感)的人仍多過相信進化論的人,美國的占星家人數比天文學家高出二十倍,無論正式民調或日常對話都指出許多人相信靈魂出竅、通

靈,以及水晶對精神與靈魂的影響。   本書深究這類錯誤認知,廣泛探討人類判斷過程所牽涉的諸多議題。   許多事情從一開始就顯而易見。首先,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無知,無論經驗豐富的專家或不甚了解的門外漢其實都同受其害。比方說,面試人員與婦產科護士學有專精,時常接觸實際情形,理應「較懂狀況」,但他們依然抱持誤解。    錯誤認知也不是純粹來自愚昧與輕信。人類已演化出高度智能,得以迅速準確的處理大量資訊,但原本強大有效的思考策略若遭濫用則容易導致謬誤,這是錯誤認知的一大成因。儘管我們具備不凡的知覺能力,依然會受錯覺蒙蔽,甚至高度知覺能力本身正是造成錯覺的罪魁禍首。同理,我們許多的認知缺陷「跟我

們的最大優勢息息相關,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代價」。(譯注:引述自社會心理學家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t)與羅斯(Lee Rose)合著的《推論漫談:社會判斷的策略與缺陷》)此外,正如錯覺研究有助我們了解人類的知覺,精神病理學研究有助我們探究人類的性格,研究錯誤認知也有助我們更明白人類的推理判斷模式,因此本書刻意著重各種錯誤認知,但可別忘記我們也有許多正確認知。   誠如先前所言,許多不實與錯誤認知在認知層面其來有自,若往下深究,會涉及我們在處理資訊與推導結論過程的缺陷。換言之,我們的許多認知不盡正確,但這些錯誤認知不是用來滿足某些重要心理需求,而是依據手邊資訊做出的合理推論。社會學

家莫頓(Robert Merton)認為,一般人抱持錯誤認知的原因在於「這是根據他們自身經驗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並非源自不理性,而是源自理性的漏洞。   因此,我們誤以為不孕夫妻在領養小孩以後比較容易受孕。我們特別留意哪些夫妻在領養小孩以後受孕,卻沒注意哪些夫妻在領養以後並未受孕,或者並未領養但依然受孕,結果許多人抱持的明明是錯誤認知,卻以為是根據日常經驗得來的「事實」。這種誤解不是情感層面偏好的結果,而是從眼前資訊推導出來的最合理結論。   在理想狀況下,許多認知與推理缺陷不會浮上檯面(就像錯覺背後往往有特定負面條件),但現實世界並不理想,我們獲得的各種資訊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反倒殘

缺不全、沒頭沒尾、不清不楚、雜亂無章、模糊隨機、違反預期、間接二手。我們想準確解讀資訊,卻往往弄巧成拙,暴露判斷缺陷,深陷錯誤認知。    回頭看不孕的例子也就一目瞭然。在領養以後受孕的夫妻備受關注,獲得媒體報導,引起親友討論,在我們心中留下印象,至於領養後未受孕及未領養卻受孕的夫妻則否。由此觀之,即使撇開認知與推論的局限不提,種種認知所依據的資訊也牽涉固有偏見,如果我們想有正確判斷與真知灼見,就必須找出偏見加以克服。   過去數年,許多社會與認知心理學家致力於探究人類在處理資訊時的局限,而我追尋他們的腳步,鑽研「不實與錯誤認知」這個主題。本書的第一部分「錯誤認知的決定因子」包含三個章節,

分析我們在處理現實世界的混亂資料時有哪些認知缺陷。第一章剖析隨機資料,指出我們常從無序資料中看見秩序與規律。第二章討論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說明我們常遭受蒙蔽,難以修正謬誤。第三章探討預設立場如何影響我們對模糊與矛盾資料的判斷。   錯誤認知包羅萬象,光從上述認知層面探討仍不夠全面,其他因素也應納入討論,因此本書的第二部分包括三個章節,探討「不實認知的動機要素與社會要素」。第四章探討期盼眼光與自利扭曲造成的錯誤認知,從修正主義的角度切入,檢視動機如何影響認知過程並導致自利謬誤。第五章提出二手資訊的漏洞,說明大眾媒體等「敘述者」如何為了傳達資訊與趣味而扭曲訊息。第六章提及心理學上的老生常談:「

我們認為別人怎麼想,自己也往往會這麼想。」然而,我把這個說法改為:「我們自己怎麼想,就認為別人也是這麼想。」本章檢視許多認知程序、社會程序與動機程序,指出我們常高估別人跟自身想法的一致程度,進而對固有想法更加深信不移。   本書的第三部分採取個案探討方式,結合前二個部分談到的種種機制,分析許多廣泛流傳的錯誤認知,既指出錯誤認知的來源,也闡明歷久不衰的原因,探討對象包括對「另類」療法的不實認知(見第七章),對人際策略的不實認知(見第八章),還有對超感官知覺的不實認知(見第九章)。這三章的抨擊力道有時必然較弱,畢竟某些認知難以證明是否錯誤,但至少所有案例都涉及認知與例證之間的落差,而這才是探討重

點。   第四部分為本書結尾,指出我們該如何準確衡量日常生活的各種例證,避免錯誤認知。   ◎何苦擔心錯誤認知?   犀牛是一種相當壯碩的物種,卻竟然面臨存亡之秋,人類該當引以為恥。由於人類文明步步進逼,犀牛的數量在二十世紀前半葉逐漸減少,如今更面臨惡意獵殺,在一九七六至一九九一這十五年間非洲高達九○%的犀牛遭屠殺盜獵,犀牛角流入黑市,在遠東地區尤其可以賣得高價,磨成粉末以後用來減緩發燒與頭痛,偶爾用為壯陽藥。由於無知的獵殺行為,如今非洲只剩數千頭黑犀牛,亞州與印尼的犀牛數量更是屈指可數。   遺憾的是,面臨困境的不只是犀牛而已。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一這三年之間,美國大煙山山區共有六百隻黑

熊遭獵殺,熊膽進口到韓國,因為韓國人相信熊膽有助減輕消化不良(他們認為黑熊是雜食動物,而且很少生病)。根據估計,大煙山山區的黑熊總數一向維持在六百頭左右,上述獵殺數目極高,情況可謂相當嚴重。警方最近在舊金山某棟黑市倉庫查獲四萬根海豹鞭,原本應會當作壯陽藥販售。綠毛龜因濫捕而瀕臨絕種,部分原因是有人認為綠毛龜能治療癌症。由於人類迷信而遭殺害的物種不勝枚舉。   我藉這些例子從另類角度回答:「何苦擔心不實認知的問題?」還有:「有點迷信又有何妨?」無知的獵殺反映出迷信會造成實際且嚴重的代價,不只自己深受其害,他人也無法倖免—連其他物種同樣遭殃。我們對壯陽與癌症的錯誤認知導致許多生物瀕臨絕種,可見我

們該改正做法,追求正確認知。「有點迷信」的後果只怕我們承受不起,該當避免。   當然還有其他常見方式可以說明為何需要擔心不實認知、焦點擺在誤解者本身得付出的代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三不五時聽說有人放棄明顯有效的療法,反倒聽信江湖郎中的偏方,結果一命嗚呼。現在回想七歲小女孩蘇林斯的例子,她父親曾任美國自然衛生協會會長,該協會提倡以「自然療法」(例如斷食或喝果菜汁)取代吃藥等傳統醫療。蘇林斯生病時,她父親讓她採取斷食療法,前十八天只喝水,接下來十七天則只喝果汁,最後她死於營養不良。我相信讀者也讀過類似案例。有人因為錯誤認知喪命豈不是非常可悲?蘇林斯等例子清楚指出正確理解世界大有好處,姑息誤解則

得賠上慘重代價。   姑息誤解與迷信還有另外一個比較間接的代價,涉及連鎖反應:我們該如何防止偶爾出現的錯誤認知影響到更廣泛的思維習慣?雖然我們很難正確理解世界,但理解能力十分可貴,應細心加以培養。如果我們無法正確思考,容易抱持諸多誤解,難以看清世界。此外,如果我們不建立良好判斷能力,容易遭有心人士誤導。生物學家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所言甚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培養判斷能力,只是隨意輕信,就形同種下被操弄擺布的種子。」無論身為個人或社會的一分子,我們都不該輕易容忍迷信與草率思維,而應建立正確「思維習慣」,力求準確解讀世事。 第一章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知覺與錯誤解

讀 「人類往往假定自然界的種種現象乃是有條有理,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現象獨一無二且漫無規則,人類偏偏想從中找出通例,覓得關連,這無非緣木求魚。」——培根,《新工具》 哲學家斯賓諾莎在一六七七年有句描述物理現象的名言:「自然界憎惡真空。」三百年過去,這句話似乎也能解釋人的天性。人類生性厭惡空白,想建立各種模式,從中尋覓規律、發現意義,結果時常徒勞無功,混亂處處可見,意義無處可尋。我們生來渴望意義,想預測事物的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 我們凝望毫無規律可言的天體,從月球表面找出一張人臉,從火星表面看見各種紋路。父母倒著聽十來歲子女的音樂,堅稱從混亂噪音中聽見撒

旦的訊息。某位男子替重病纏身的兒子祈禱以後,望向病房的木門,從此堅稱他在門板上看見耶穌的臉,如今每年仍有數百人造訪那間病房,對此神蹟嘖嘖稱奇。賭徒聲稱在擲骰子之際會感到熱流或冷顫,據此改變押注目標。 斯賓諾莎的那句話十分吻合人類天性。自然界並不「憎惡」真空,不會有「憎恨厭惡」之情,也沒有根深柢固的喜好。人類的天性大致也是如此。我們往往沒來由的尋求秩序,雖然並不「想要」從月球表面看見人臉,這種錯覺毫無好處,但我們就是看見了。 我們傾向替模糊事物硬找規律,只是因為我們用來理解世界的認知機制正是如此。這也許是演化的結果,有助人類適應環境:規律事物容易加以運用,隨機事物則否。我們傾向於尋找模式與關連,

從而發展與進步,但問題在於這種傾向太過強烈,近乎直覺反射,導致我們有時會看見壓根不存在的規律。 這牽涉本書會反覆提起的一個主題。許多扭曲判斷的機制其實源自基本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有助我們準確感受並理解世界。確實發現規律的正面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婦產科醫師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發現罹患產褥熱的孕婦常是由剛替他人開完刀的醫師接生,生物學家達爾文觀察出加拉巴哥群島不同雀鳥的分布規律,提出物競天擇與進化論。

「中國經濟」的誕生:經濟治理、知識生產與公共想像(1906-1992)

為了解決喬豐門板的問題,作者林易澄 這樣論述:

「呈現出整個中國經濟的知識」意味著什麼?這一知識過去未曾出現,卻在20世紀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心。從這裡出發,這本論文將探討近代中國治理型態的重要變化:政府對民間經濟活動的直接治理。透過當時的經濟知識生產,第一線工作的人們留下的困惑、思考與可能性,本文將考察這一治理型態的轉變過程與其歷史意義。在其中,「中國經濟」並非早已既存的實體,而是清末以來,隨著政府與民間經濟活動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雙方互動中,逐漸浮現與建構出來的一個空間。圍繞著這個空間,開啟了一套知識生產,一系列制度安排,與一連串伴隨著新的國家想像的政治工程。 在晚期中華帝國,政府並不直接掌控民間經濟活動,透過各種非正式組織與中間人

如士紳、專賣商人、胥吏、牙官,與之間接連結。這套體制使得政府能以精簡的官僚隊伍統治一個龐大的帝國,面對16世紀以來商業發展引起的社會變動,能夠因地制宜地處理,維持秩序的平衡。到了19世紀,由於內外的危機,各種非正式組織職能與其財政要求越發膨脹。從清末到民國,中國政府與民間經濟活動的連結越來越密切。這套間接治理體制的灰色地帶也隨之擴張,走向失控。來自西方的主權國家-世界貿易體系的衝擊,加重了帝國內部行政體制缺陷的惡化,在兩者的交會處,浮現出一種新的治理型態。此後,量入為出的財政,轉向量出為入的財政,無為的除弊節制,轉向有為的建設政治,傳統分層而間接的統治,將轉向一個全面而直接的治理。從政府到民間

,這個過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也造成巨大的混亂,捲入了所有的人們。 這使得中國國內的經濟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開始被思考。為了掌握這個充滿能量與混亂的對象,一套新的關於經濟的整體知識、相伴的制度安排與權力關係,在摸索中逐漸開展。在裡面,並存著兩種相反而相依的傾向:由上而下全面榨取的行政控管,與透過知識調查、按照經濟領域自身的法則來治理。這個空間,吸引了各個位置與立場的人們投入其中,尋求著事實的捕捉與解釋,尋求著自身的利益,也尋求著公共性的藍圖。 民國時期中國政府行政能力不足,民間經濟活動又鬆散而缺乏組織,處在兩者之間,帶給財經官員與社會科學工作者巨大的困惑。他們發現在中國沒有西方意義上的

「經濟」,以應用他們學到的新知識。但這也使他們跨出移植的近代西歐知識,思考「中國經濟」的本質。從清末的財政清理開始,身處第一線的人們,既感到民間經濟組織之混亂、政府介入之必要,又察覺政府專斷管制的失效與危險。「什麼樣的治理才是有效的?」帶著這個困惑,在專制與無序之間,他們試圖生產一套貼近經濟活動本身的知識,以劃定介入與放任的界線,並從中建立一套制度安排,將政府與民間共同納入其中,使公權力與民間的經濟活動互相支持,也互相制約。 將這個未定型的政治-經濟空間化為有效知識的努力,在1920年代後半到1940年代達到高峰。面對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與繼之而來的戰爭,在合理化中國經濟組織的目標下,

從自由主義到馬克思主義,從實地田野調查到總體經濟分析,來自西歐歷史經驗的經濟理論與知識工具被一一改造,以認識並回應中國的現實。在其中,他們打造出經濟的事物,也發現到種種非經濟的事物,並逐漸察覺到經濟知識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以及社會科學工作的政治性本質。 在1940年代的尾聲,政府與民間經濟在內戰與通膨下越發靠近。國家建構的強化,意圖加深對經濟活動的控管,卻反過來導致經濟失序的惡化。這一方面將整個中國推向思想激進化的浪潮,另一方面也促成整體性知識的嘗試,以回答現實。交錯著政治、經濟以至於倫理秩序的混亂與不安,面對這個領域,當專制與失序的兩難日益加劇,他們提出了一種新的人文科學設想,從總體經濟

知識的公共討論出發,詢問什麼樣的干預是合適的,並就此思考國家的可能樣貌。 另一批研究者,更進一步走向「跨出經濟領域的經濟治理」的思考。透過對帝國體制的重訪,他們採取了整體論的視角,試圖重建眼前失序中國的有機連結。他們將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放在歷史脈絡中,察覺構成了經濟領域的種種組織與制度並不只是經濟自身邏輯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文化實踐的結果。過去無數中間人的協調工作,並非單靠政府的行政管理可以取代,也非市場的運作會自行填補。有效的經濟重建,將需要一個由所有經濟活動者共同參與生產的公共知識,需要讓作為客體的他們,也成為這個空間的主體。 1949年後,這個空間為黨國的單一聲音所回答,整體知

識的生產與其公共想像的構築戛然中止。然而,這並不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的遙遠故事。當建立近代以來最強大的行政官僚機器,中共當局卻也發現,在表面上一目了然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始終有著各種看不見的經濟要素無法掌握。政府規劃與民間經濟運作的落差,並不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所想,將被革命解答。當經濟知識生產被全面控制,失去公共討論,政府將發現自己不得不面對各種在經濟要素之外的人的問題,必須在計算社會主義經濟的內在合理性時,去思考「國家」與「經濟」究竟是什麼。 這些問題,最終在1980年代以建立市場經濟制度作為答覆,但是那些在國家與經濟建構產生的巨大知識中未能被納入的事物,卻並不因此消失。在中國的政府能力與

經濟組織都更加強大,「中國經濟」彷彿已經成為實體的今天,它們依舊在暗處徘徊,對之提出質疑,等待著回答。像是說著,那被稱之為「中國經濟」的,仍然尚未完成,而1940年代經濟知識生產與公共討論構想的回聲,仍然飄盪在我們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