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鋼折疊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塑鋼折疊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深澤直人寫的 深澤直人:具象 和(加)凱文·巴扎納的 十指魅影:鋼琴怪傑古爾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楨勇塑鋼椅/塑鋼折疊椅/折疊椅 - PChome商店街也說明:楨勇塑鋼椅/塑鋼折疊椅/摺疊椅. ... 楨勇塑鋼椅/塑鋼折疊椅/折疊椅. W47*D50*H83 CM. 一次付清特價750 元. 信用卡紅利折抵刷卡金( 接受17家銀行, 紅利折抵辦法 )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浙江人民 和上海人民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所指導 陳柏榮的 木構造節點與關節設計之數位構築 (2021),提出塑鋼折疊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參數化模型、機器人建造、木構造節點、木構造關節、構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林漢裕所指導 曾銘智的 鈦金屬材料於產品設計的應用契機 (2019),提出因為有 鈦金屬、耐蝕性能、機械性能、輕金屬的重點而找出了 塑鋼折疊椅的解答。

最後網站好!折!凳!極輕鋁合金摺疊收納椅 - YouTube則補充:好!折!凳! 折凳身為中國七大武器之首不只可以藏於民間而不被人察覺在用了鋁合金摺疊結構之後他還能藏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塑鋼折疊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深澤直人:具象

為了解決塑鋼折疊椅的問題,作者(日)深澤直人 這樣論述:

完美體現了日本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對人、空間和物體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觀點,將設計師的作品置於當代設計世界的語境中,為其設計理念提供第一手資料。   “具象”指人們對世界的體驗是如何被他們接觸到的物體和居住環境的微妙特性所影響的。深澤直人一直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非常著迷,尤其是人們在幾乎無意識的情況下,與物體和環境交互時憑直覺做事的方式。這本書集結了深澤直人100多件新設計作品,它們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他對“具象”概念的思 考。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 以“簡約美學”為全球多家知名領先品牌提供設計服務,同時擔任多家日本企業的顧問及設計工作。作品涉及領域極

其廣泛,包括精密電子產品、傢俱、空間設計。曾斬獲無數國際設計獎項,2018年獲野口勇獎(Isamu Noguchi Award)。 自2012年起擔任日本民藝館館長。作品獲得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以及丹麥設計博物館的**收藏。 曾出版《設計的輪廓》(An Outline of Design)、《設計的生態學:新設計教科書》(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Design)、《設計的原形》(Optimum),個人作品輯《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等著作。2008年,他與攝影師藤井保合作舉辦“The Outlin

e:看不見的輪廓”展,並合著書籍《輪廓:看不見的輪廓》(The Outline:The Unseen Outline of Things)。   6 前言 珍·富爾頓·蘇瑞 12 具象 深澤直人 作品 16 HIROSHIMA扶手椅,MARUNI,日本,2008年 22 GRANDE PAPILIO扶手椅,B&B ITALIA,義大利,2009年 24 GRANDE PAPILIO扶手椅與MINI PAPILIO扶手椅,B&B ITALIA,義大利,2009年 26 GRANDE PAPILIO扶手椅的制模機器,B&B ITALIA,義大利,2009年 28 HARBOR

扶手椅,B&B ITALIA,義大利,2017年 34 CANTAX 射燈,ERCO,德國,2008年 38 DEMETRA 桌燈,ARTEMIDE,義大利,2012年 40 ATHENA落地燈,ARTEMIDE,義大利,2015年 42 圓桌和椅子,MARUNI,日本,2011年 44 圓沙發和椅子,MARUNI,日本,2011年 46 HIROSHIMA折疊椅,MARUNI,日本,2013年 48 MALTA 餐桌,MARUNI,日本,2013年 50 HIROSHIMA椅,MARUNI,日本,2010年 51 MALTA 鋼制桌腿,MARUNI,日本,2015年 52 HIROSHIMA

沙發和邊桌,MARUNI,日本,2009年 54 可疊放的HIROSHIMA扶手椅,MARUNI,日本,2016年 56 ASIAN BENCH,MARUNI,日本,2014年 58 TITIKAKA 長椅,B&B ITALIA,義大利,2009年 60 SIENA,B&B ITALIA,義大利,2007年 62 MINI PAPILIO扶手椅,B&B ITALIA,義大利,2009年 64 PAPILIO 貝殼椅,B&B ITALIA,義大利,2015年 66 PAPILIO AND AWA 床和小桌,B&B ITALIA,義大利,2013年,2009年 68 SAIBA,客椅和桌子,GEI

GER,赫爾曼·米勒收藏品,美國,2016年 69 SAIBA,椅子,GEIGER,赫爾曼·米勒收藏品,美國,2015年 70 SAIBA,安樂椅、擱腳凳和桌子 , GEIGER,赫爾曼·米勒收藏品,美國,2016年 72 DEJA-VU桌 ,MAGIS,義大利,2007年 74 SOHO 椅,MAGIS,義大利,2008年 76 SUBSTANCE 椅,MAGIS,義大利,2016年 78 SUBSTANCE 椅,MAGIS,義大利,2017年 80 比薩桌,MAGIS,義大利,2012年 82 DEJA-VU,鏡子,MAGIS,義大利,2010年 84 130椅和1130桌,THONET,

德國,2010年,2009年 86 MARBELOUS,MARSOTTO EDIZONI,義大利,2010年 87 KING POODLE和POODLE,MARSOTTO EDIZONI,義大利,2012年,2011年 88 TOMO 沙發,DE PADOVA,義大利,2010年 90 SO 單椅,DE PADOVA,義大利,2017年 92 BLOCCO 椅和扶手椅,PLANK,義大利,2012年 94 BLOCCO 凳,PLANK,義大利,2013年   96 CORK BENCH,AMORIM,葡萄牙,2013年 98 KAMUY 椅,CONDE HOUSE,日本,2015年 100 A

OYAMA,ACTUS,日本,2014年 102 CANTEEN 椅,OKAMURA,日本,2014年 104 COMMON 沙發,VICCARBE,西班牙,2013年 106 DRAWN 桌,GLAS ITALIA,義大利,2011年 108 曲面玻璃長凳和茶几,GLAS ITALIA,義大利,2012年 110 SABBIA浴缸,BOFFI,義大利,2008年 112 LOTUS 盥洗池,BOFFI,義大利,2014年 114 ARK 浴缸,BOFFI,義大利,2015年 116 AF/21 龍頭,ABOUTWATER,義大利,2013年 118 N310 筆記型電腦,三星,韓國,2009

年 120 MULTI XPRESS7 智能數碼複合機,三星,韓國,2015年 122 CLX-4195 彩色鐳射多功能一體機,三星,韓國,2012年 124 MULTISYNC EX231W 顯示器,NEC,日本,2010年 126 INFOBAR A01 手機,KDDI,日本,2011年 128 NOTO 圓珠筆,淩美,德國,2007年 130 TWELVE 手錶,三宅一生, 精工表,日本,2012年,2015年 132 GO 手錶,三宅一生, 精工表,日本,2013年 134 TRAPEZOID 手錶,三宅一生, 精工表,日本,2013年 136 腕表,±0,日本,2009年 138 I

NFOBAR A03 手機,KDDI,日本,2015年 140 MILANO COLLECTION 公事包,NAVA,義大利,2013-2017年 142 ON THE BEACH品牌系列,MED WINDS,西班牙,2013年 146 硬殼拉杆箱,無印良品,日本,2011年 148 軟殼拉杆箱,無印良品,日本,2015年 150 SIWA 系列,ONAO,日本,2008年至今 152 布穀鳥掛鐘,MORE TREES,日本,2015年 154 TEMPO 掛鐘,MAGIS,義大利,2011年 156 METEO,MAGIS,義大利,2013年 158 MODIFY:球狀燈、穹頂燈和桶狀燈,松

下,日本,2009年 160 MODIFY:球狀燈,松下,日本,2009年 162 ITKA 檯燈,DANESE MILANO,義大利,2008年 163 ITKA 底座,DANESE MILANO,義大利,2013年 164 KOI 系列燈具,BELUX,瑞士,2010年 166 Real Furniture,無印良品,日本,2012年 168 支架燈和實木桌,無印良品,日本,2016年,2007年 170 檯燈,無印良品,日本,2015年 172 CHA:茶壺、乳酪分離器和糖罐,ALESSI,義大利,2014年,2015年 174 SHIBA 鍋具,ALESSI,義大利,2011年 176

NOMU 真空保溫杯,ALESSI,義大利,2017年 178 NOMU 保溫壺,ALESSI,義大利,2017年 180 烤麵包機和荷蘭鍋,無印良品,日本,2014年,2012年 182 電熱水壺,無印良品,日本,2014年 184 彈出式烤麵包機,無印良品,日本,2014年 186 電飯煲,無印良品,日本,2014年 188 咖啡機,無印良品,日本,2017年 190 BLENDIA 手持攪拌機,KAI,日本,2008年 192 飯碗、漆碗、筷子、長柄勺、煎鏟、燉鍋和煎鍋,±0,日本,2010年 194 湯鍋和燉鍋,±0,日本,2010年 196 杯碟、盤子,±0,日本,2010年 19

8 鐵絲菜籃和雞蛋盒,±0,日本,2010年 200 砧板,MORE TREES,日本,2014年 202 LIVING STATION,松下,日本,2008年 204 HF-1電梯,日立,日本,2015年 208 自動扶梯原型,日立,日本,2018年 210 CONE和CUP 花盆,SERRALUNGA,義大利,2013年,2012年 212 三宅一生子品牌“HOMME PLISSÉ”代官山店,日本,2017年 214 三宅一生子品牌“ME”青山店,日本,2016年 216 三宅一生銀座店,日本,2017年 217 CLOUD 沙發,B&B ITALIA,義大利,2006年 220 冰箱原型

,海爾,中國,2018年 222 OMOCHI和BANRI滑梯,JAKUETSU,日本,2011年,2012年 224 “SUPER NORMAL”展覽,由賈斯珀·莫里森和深澤直人策劃,軸心畫廊,日本,2006年 226 FOUND MUJI,日本,2003年至今 228 FOUND MUJI 青山店,日本,2011年 230 MING傢俱,FOUND MUJI,日本,2014年 232 青白瓷,FOUND MUJI,日本,2016年 234 鋁架,無印良品,日本,2014年 236 LCC航站樓,沙發凳,無印良品,日本,2015年 238 HUT,無印良品,日本,2017年 240 日本清酒

杯,黑龍酒造株式會社,日本,2016年 241 GEOMETRIC珠寶,阿卡朵,日本,2015年 242 平底玻璃杯,台玻集團,中國臺灣,2018年 244 平底玻璃杯,台玻集團,中國臺灣,2018年 245 疊杯,台玻集團,中國臺灣,2018年 246 水瓶和平底玻璃杯,台玻集團,中國臺灣,2018年 248 UMBRELLA FOR LIFE,WALLPAPER* HANDMADE手作設計展,OMBRELLI MAGLIA,2013年 250 衣架,GALERIE KREO,法國,2008年 251 DRILLING桌,GALERIE KREO,法國,2009年 252 CHAOS項鍊,G

ALERIE KREO,法國,2011年 254 UNVEIL裝置,2016米蘭設計周,GEOLUXE,泰國 256 唐獎,獎章,中國臺灣,2014年 258 “巧克力”展覽,21_21 DESIGN SIGHT,日本,2007年 260 “輪廓:看不見的輪廓”展覽,21_21 DESIGN SIGHT,日本,2009-2010年 262 “TEMA HIMA”展覽,21_21 DESIGN SIGHT,日本,2012年 264 線的雕塑,武藏野美術大學二年級學生,形態學理論作業,日本,2008年 266 1999-2007年作品 書架,B&B ITALIA,義大利,2006年 267 X書架

,B&B ITALIA,義大利,2005年 268 椅子,VITRA EDITION 2007,德國 270 加濕器,±0,日本,2003年 271 壁掛式CD播放機,無印良品,日本,1999年 272 INFOBAR 手機,KDDI,日本,2003年 273 果汁皮膚,“HAPTIC”展,TAKEO PAPER SHOW 2004,日本 274 DEJA-VU,MAGIS,義大利,2007年 275 DEJA-VU,MAGIS,義大利,2005年 276 彈出式烤麵包機,±0,日本,2007年 277 電子計算器,±0,日本,2006年 278 深澤直人在包豪斯和德紹大師之家的作品 279

包豪斯建築,德紹,建築師格羅皮烏斯,門廳/DEJA-VU椅子;加濕器,±0,2003年 280 包豪斯大師之家,德紹,建築師格羅皮烏斯,KLEE/KANDINSKY DUPLEX,STAIRCASE,HOUSE KLEE/BINCAN,DANESE MILANO,2004年 281 包豪斯建築,德紹,建築師格羅皮烏斯,上層樓面/MUKU椅,DRIADE,2005年 282 HUT 284 致謝 286 生平 287 展覽  

塑鋼折疊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溫暖的守候總在天空閃耀,搭上大熊座的懷抱,遼闊畫面無限延伸!推行、拖拉、乘坐、載物多功能合一,單手即可收折,節省收納空間。360 度培林前輪轉向更順暢,12 吋一踩即煞加大後輪推行平穩更輕鬆。折疊式抗 UV 遮陽罩隨天氣變化展開,側邊拉鍊開口快速變身歇腳椅。分別通過嬰童手推車及玩具安全檢驗標準,兩側附五點式安全帶,可調整肩高,孩子乘坐更安心。漫遊城市的行動堡壘,換個方向,為生活創造更多可能!

- 推行 / 拖拉 / 乘坐 / 載物多功能合一
- 單手收摺 / 展開,方便收納和攜帶
- 360 度培林前輪轉向更順暢
- 12 吋加大後輪推行平穩更輕鬆
- 一踩即煞後輪煞車
- 可伸縮防傾倒拖車把手操控更便利
- 推車把手高度可三段調整
- 兩側五點式安全帶,孩子乘坐更安心
- 可收納抗 UV 遮陽罩
- 拉鍊開口輕鬆變身歇腳椅
- 前附兩組置杯架
- 後附單格寬口置物袋
- 易清潔 DuraClean™ 織物面料
- 分別通過嬰童手推車及玩具安全檢驗標準



適用年齡:1 歲以上
載重:54.4 公斤以下
車重:14 公斤
主要材質:鋼、塑膠
組裝尺寸:約 L 120 x W 63 x H 104 / 71 公分
車廂尺寸:約 L 80 x W48 x H 22 公分 ( 不含遮陽罩 )
收折尺寸:約 L 73.7 x W 63 x H 75 公分
拖車把手長度:56 / 81 公分
推車把手長度:41 公分
車體深度:22 公分
組裝時間:約 30 分鐘

木構造節點與關節設計之數位構築

為了解決塑鋼折疊椅的問題,作者陳柏榮 這樣論述:

構築(Tectonic)是近年來建築討論重要的概念,其緣由可追朔至Kenneth Frampton於1995年所著的,該書的出版將建築的討論帶回到建築的主體以及對於建築構造問題的關注上。伴隨著隨著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CNC)等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對於建築的構造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參數化建模(Parametric Modeling)的發展、結構分析、與遺傳演算法等技術,也讓建築構造設計產生了了更多的可能性。近年來永續環境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建築業是碳排放量非常高的一個產業,成為永續環境所關注減碳的目標。木材因其優異的固碳能力,質地輕、可重複利用的特性,在

建築業界受到重視,未來木構造建築的發展方興未艾。 本研究著重在定義木構築在數位時代的角色,如何透過結構分析與遺傳演算法的幫助,讓木材料在節點接合處的設計與製造更為多元,並使得木構造構築過程有了更多的新技術之導入。本研究分成為四個部分:一、透過文獻回顧建立數位製造與機器手臂製造的相關知識,並研究木材料相關的加工方式,以及力學分析與遺傳演算法的相關技術。二、利用條狀木材料進行木橋樑的設計與製造,透過CAD軟體繪製搭配遺傳演算法與力學分析進行形態找尋,並使用機器人離線編成與機器人製造進行加工程序的設計與實際橋樑模型的製造。三、利用板狀木材料進行塔狀木構築的設計與製造,進行板狀木頭卡榫的試驗,透

過參數化軟體繪製不同的板狀卡榫,並利用CNC技術及機器人離線編程技術進行製造,再以力學分析及遺傳演算進行塔狀構築的設計與製造。、設計完成橋樑構築的設計與數位製造。 過去在面對較複雜的木構造系統,需要極為精湛的工藝技術,同時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與經費,在效益上不高。而過去缺乏電腦輔助設計的協助,在發展新形態構造的力學分析上需要花費許多的時間進行嘗試或是仰賴直覺的經驗。本研究利用力學分析搭配遺傳演算法技術,進行多樣化的形態找尋以確保結構的合理性,並透過CNC及機器人離線編程技術及機器人製造的方式進行由節點到完成整體的構築。希望本研究對於力學分析、遺傳演算、機器人離線編程、與數位製造的嘗試,所

整合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後續研究者參考,在未來面對構築時可以有更多的可行的工作方式。

十指魅影:鋼琴怪傑古爾德

為了解決塑鋼折疊椅的問題,作者(加)凱文·巴扎納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關於當代最富盛名的鋼琴家葛籣·古爾德的傑出的傳記作品。作者取得古爾德私人檔的無限調閱權,實際採訪了古爾德的友人與同事,探討了古爾德的家族歷史、音樂、思想的發,怪癖的行徑、風格品味與美學理念、隱密的情感關係與性生活、慮病的精神狀態、加拿大式的幽默感等等。   最後,作者敘述了晚年折磨古爾德的詭異手疾、家庭問題、新的創作領域,如電影配樂,以及音樂家過世後二十多年來仍享有的無上榮耀。配以為數可觀的罕見照片與珍貴手稿,可以說,這是一本瞭解當代最受追憶、造詣最高的音樂家葛籣·古爾德的理想之書。 凱文·巴扎納(Kevin Bazzana),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音樂史與文學

博士。自1995年起,擔任《格倫·古爾德》國際雜誌編輯,著有《格倫·古爾德:作品的演繹者》 (Genn Gould:The Performer in the Work),研究古爾德的鋼琴演奏與詮釋。 終曲(以序曲格式) 一個死後輝煌的生命1   第一部 湖濱區男孩17 天才,1932—1947   第二部 國寶93 少年職業演奏家,1947—1954   第三部 雜耍丑角163 巡迴中,1955—1964   第四部 文藝復興人257 一個更高的召喚,1964—1975   第五部 音樂家肖像351   第六部 最後的清教徒447   一個死後輝煌的生命

不可思議的驚奇終曲一個死後輝煌的生命不可思議的驚奇終曲一個死後輝煌的生命他走了,是的,就在1984年10月4日、他五十歲生日過後不久,歷史上很少有古典音樂演奏家在死後這麼久仍然維持這麼高的知名度。同年10月15日那一個酷寒的下午,在多倫多最大的教堂聖保羅教堂(St.Pauls Anglican)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追悼會。顯然,古爾德突然而意外的去世震驚各界,人們對古爾德的愛與不舍隨之擴散開來。他曾說過,真想參加自己的葬禮,看看到底是誰——如果真的有人會來的話——出席葬禮。事實是來自世界各國的三千名人士出席了這場追悼會:包括古爾德的親人、朋友、同事、政界人士、樂迷等等。古爾德最終真的參加了自己

的葬禮,並如以往般擔任壓軸的部分:因為在儀式終了時,當時古爾德死前剛錄製完成的新版《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被播出、以作為葬禮終場的詠歎調。於是古爾德演奏了自己的安魂曲。 他的死,重新引起市場上對古爾德專輯的熱烈需求,當時正巧是CD唱盤開始廣泛流行的時候。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90年易手為索尼古典音樂)立刻開始整理舊作、重新發行古爾德的專輯,格萊美獎(Grammy Awards)更把獎項頒給這位死後才第一次以鋼琴家身份拿獎的“熱門人物”。20世紀90年代,索尼古典音樂陸續發行了古爾德完整的錄音作品,外加許多演奏會實況、廣播珍藏版、電視與電影的演出專輯。過去多年

來,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和其他許多唱片業(包括盜版商)通通一起加入搶錢的行列,古爾德專輯的發行量一張比一張大,賣得比他生前還要好。死前,古爾德的專輯總共賣出約125萬張;但在接近千禧年時,單單是他那張新版的《哥德堡變奏曲》就已賣出超過200萬張。2002年,當業者推出數不清是第幾次重新包裝上市的《哥德堡變奏曲》新舊合一版,並以《古爾德哥德堡變奏曲全記錄:驚奇》為題發行時,該專輯成為那一年最暢銷的古典音樂專輯之一。“死亡,”一位索尼主管開玩笑表示,“是古爾德專業生涯上的一個大躍進。” 偏偏在他去世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除了表演外、古爾德留贈後世的資產其範疇有多廣。為了推廣他的想法,古爾

德所做過的電影、電視節目、還有他為加拿大廣播公司研發製作的廣播紀錄片,都在國際間廣受矚目。1984年一份名為《古爾德文摘》(Glenn Gould Reader)的刊物創刊,隨後他生前的寫作:包括文章、腳本、信件、訪談也都被整理出來、迴響熱烈。在《古爾德文摘》問世前一年,法國那邊已經率先發行一本古爾德文選,這本書隨後被譯成各國語言,在德國、荷蘭、義大利、日本、俄羅斯、西班牙和瑞典火熱開賣。他寥寥可數的作曲、即便只是青少年時寫的鋼琴小品,都在世界各國被廣為演奏,甚至由德國音樂界的出版權威秀特(Schott)以限量專業版收錄出版、奉為極品,這款待遇是許多遠比他更有成就的作曲家夢寐以求的。 從他過

世以來,有關古爾德的文獻探討是以倍數在增長;今天,古爾德的文獻數量直逼幾位永垂不朽的經典演奏家例如卡拉斯(Callas)或托斯卡尼尼(Toscanini),甚至逼近幾位歷史上公認的重要作曲家。他是世界各國浩繁的期刊文獻、論述專著中一再被討論的主題,除了上述各國之外,還包括丹麥、波蘭、芬蘭、中國,也都有相當數量的古爾德文獻(光是他死後暢銷的現象本身就已經引發不少文獻探討)。“加拿大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產生英雄的地方。”諾梭·弗萊(Northrop Frye)曾這麼寫道;然而當古爾德在家鄉成為國寶之際,他儼然已成為英雄——一位備受尊崇、廣被研究、深具影響力的人物。即便在非英語系國家亦是如此。在1980

年的一個場合裡,古爾德談起專輯銷售量最高的國家其實一直都是在日本,緊接著是德語區的國家;今天,他在法國、義大利、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美洲、以色列、澳洲、巴西等地更獲得為數龐大的樂迷衷心擁護。“古爾德症候群”還不止於此,第一個發起“古爾德協會”的地方竟然是在荷蘭的格羅寧根市(Groningen),還有那個1955年在多倫多市成立的“古爾德之友會”竟然有辦法吸引到四十多個不同國家的會員加入。 有半個世紀之久,古爾德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對加拿大所知有限的人物之一。著名的俄羅斯舞蹈家米凱·巴厘斯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坦承,當他在1974年流亡抵達多倫多市時,腦海裡對加拿大的印

象僅止於三件事:一是加拿大的冰上曲棍球隊很厲害;二是這個國家種了許多麥子;第三,這是古爾德的家鄉。1991年,有一次我碰巧遇到一位元加拿大音樂學家、她剛從維也納回來,她拿出一張她拍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中是一家維也納最大的唱片行,這家唱片行只有兩個永久展示櫥窗、各在門的兩側:“這個櫥窗,記好囉,是莫札特兩百周年冥誕的廣告;來,看另一個櫥窗,你看!竟然留給古爾德!” 在非英語系的地區,有時候古爾德被搞得太嚴肅了。加拿大廣播電臺1998年發表的紀錄片《古爾德:狂喜》(Glenn Gould:Extasis)就是魁北克省對待古爾德的一個典型範例:又是談靈魂、又是哲學中的絕對、精神,還扯到什麼發散性光芒

跟音樂在自身表像中遁形之類的內容(最常見的引述就是:“那靈魂已被帶走,直到進入上帝的極致喜悅之中。”)。一位法國作家蜜雪兒·施奈德(Michel Schneider)在《古爾德鋼琴獨奏》(Glenn Gould piano solo)一書中寫出“對他而言,音樂已是寂靜的另一種狀態;光亮,正是驚悚黑暗的一個啟示”這類華麗矯情的冗論。我還曾在一個講座上,聽到巴黎來的學者試圖將古爾德在鍵盤上誇張炫耀的肢體動態分類整理、解析探討,他自稱為了更能理解古爾德的彈奏、大家應該從這個研究脈絡去發展,巴黎學者一臉嚴肅、提出古爾德眉毛運動類型論…… 大部分的文獻是不至於這麼華而不實。過去出版過的古爾德傳主要分成

三種:青少年勵志文學、有圖沒料的咖啡書、或是“我所認識的古爾德”這類的。 1983年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館藏的古爾德目錄中、包括音樂目錄與期刊著作,不管是古爾德作品研究、特定的古爾德專題、或者學者寫成的古爾德專著,在質與量上都相當驚人,他生前的各個方面:私生活、性情、專業、思想通通被置於放大鏡下被審視,連他那喜歡邊彈邊唱的可怕習慣都被拿來大做文章。 其中一位傳記作者、心理學家彼得·奧斯華爾德(Peter Oswald)在書中一方面堅稱古爾德的性格無法被歸屬於任何心理學或醫學上的傳統分類,一方面又在注釋中說古爾德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的某

些行為類似“艾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這是自閉症的輕度變型,其症狀包括社交技能的缺乏、對例行常規的過度耽溺、對於知覺刺激的異常敏感,以及偶爾伴隨在特定領域的非凡天賦。這個主題接著受到提摩西·馬龍尼(Timothy Maloney)的追蹤,馬龍尼跟我分享了他整個詳細的研究,雖然他的研究發現目前尚未正式發表,不過光是自閉症這麼“有看頭”的研究角度,想必各大報早已引頸翹盼、預約刊載。截至目前,我仍未被這個思路說服,我不認為這類診斷書式的看法真的符合古爾德的生平事實,理解古爾德不是非此不可。 倒是死後暢銷這個現象的確延伸到大小不等的事件活動上:影展、演講、座談、巡迴

展,而且是各個國家的不同城市都有。過去舉辦過的其中五場最大型的學術研討會中,該有的包裝形式一樣也沒少:學術探討、公佈證據、開幕閉幕、“聖徒古爾德的一生”。在加拿大廣播公司,古爾德是廣播電臺、電視公司、紀錄片等等專題報導的主角,關於他的電臺作品、俄羅斯之行、還有他和日本有關事物的密切關係,都常常是專題中的描述內容;位於多倫多市中心、隸屬於加拿大廣播公司的廣播月臺裡有一個小小的演奏廳,如今被命名為“古爾德錄音室”(Glenn Gould Studio)。國際公共電臺(NPR)、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廣播公司(NHK)以及所有歐洲重要頻道都曾播出古爾德的相關節目,當年他“對位式廣播”(cont

rapuntal radio)的詭譎風格如今也已導引出許多模仿者。美籍作家艾德蒙·莫瑞斯〔Edmund Morris,美國雷根總統頗具爭議性的傳記《雷根回憶錄》(Dutch)一書作者〕1999年曾經透露古爾德的“對位式廣播”是導致他在該書中使用虛構第二人稱(alteregos)的靈感來源。此外,古爾德也很能引起年輕人與科技擁護者的興趣,他在網路上是一號響叮噹的人物,是粉絲網站、討論區、資料庫的主角;一些互動媒體以他為主角,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還知道有一些大學裡開了以古爾德為專題的課程。 一個古爾德基金會在古爾德死後一周年即告成立,每三年他們頒發“古爾德音樂與廣電獎”(Glenn Goul

d Prize in Music and Communication)給音樂與傳播領域的傑出人士〔計已有莫瑞·夏弗(R.Murray Schafer)、葉胡狄·曼紐因(Yehudi Menuhin)、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武滿徹(Toru Takemitsu)、馬友友(YoYo Ma)、皮耶·布烈茲(Peirre Boulez)等人獲獎〕。古爾德生前住過的公寓附近現在有一座“古爾德公園”,多倫多市也已將古爾德童年成長所住的房子劃入市內遺址景點。多倫多大學以古爾德之名設置獎學金,皇家音樂學校(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裡有“古爾德高級學院

”(Glenn Gould Professional School)。1985年,他的名字更直接被附加在多倫多市所舉辦的國際巴赫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Bach Piano Competition in Toronto)的全名中——即便眾所周知古爾德生前最不屑任何形式的音樂比賽。加拿大郵局(Canada Post)在1999年發行了一枚古爾德郵票錦上添花,甚至隨後加拿大政府發行的新版紙鈔中考慮以古爾德為人物肖像,雖然最終並沒有通過,原因是當時民意調查結果認為他太詭異了:“簡直有被害妄想的神經質!” 許多作曲家對古爾德公開輸誠;他的名字還是筆好生意:阿蕾西娜·路易(Alexina

 Louie)的那本《偉哉之謎:追憶古爾德》(O Magnum Mysterium: In Memoriam Glenn Gould)始終都是她最暢銷的書之一。古爾德錄製的《哥德堡變奏曲》啟發許多音樂家重新重視、編制這首作品,例如克理多·哈奇(Christos Hatzis)便錄製了他重新編曲的《哥德堡變奏曲》。古爾德啟發許多畫家、雕塑家,包括1987年在紐約開幕的《北方印象》(The Idea of North)整個特展。舞蹈家也根據古爾德的形象與作品(多半還是以《哥德堡變奏曲》居多)創作了許多舞蹈,還有詩集《北方樂章:古爾德之靈啟》(Northern Music: Poems About 

and Inspired by Glenn Gould)也在2001年問世。小說家也動古爾德的腦筋:喬伊·威廉斯(Joy Williams)、莉蒂亞·大衛斯(Lydia Davis)、喬伊絲·卡蘿·奧堤(Joyce Carol Oates)等人把古爾德寫進他們的短篇小說裡;另有作者把古爾德寫入他們的長篇小說:例如湯瑪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的德語作品《溺斃的人》(Der Untergeber)〔在英語地區該書以《失敗者》(The Loser)為書名發行〕、理查·波爾斯(Richard Power)的《金色狂熱變奏曲》(The Gold Bug Variations)、喬·

費奧理多(Joe Fiorito)的《冰底下的歌》(The Song Beneath the Ice)、湯瑪斯·哈裡斯(Thomas Harris)的名作《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古爾德在裡面被當成精神病殺人魔翰尼鮑·李克特(Hannibal Lecter)的角色原型〕。此外古爾德還啟發了提姆·韋恩鐘斯(Tim WynneJones)的少年勵志小說《經典大師》(The Maestro)、安·綺斯萊特(Anne Chislett)的兒童劇作《有那麼點不一樣》(Not Quite the Same)。大衛·揚(David Young)在1992年於多倫

多首演的舞臺劇《葛籣》(Glenn),劇中涵蓋古爾德一生四個不同的時期與不同的性格面向,該劇在1999年參加斯特拉特福德戲劇節(Stratford Festival)的演出。1993年法藍可·吉哈德(Franois Girard)發表了長片《古爾德的三十二個短篇》(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1],片中除了採訪認識古爾德的人、也放了一些誇張的小花絮。這麼一個爛漫多於洞見、未經檢視且了無新意的輕鬆小品,竟也贏得舉世的讚美,整片的體裁實在太附庸風雅了。該片的廣告上聲稱“關於一位藝術家、哲學家、狂人與天才”,吉哈德硬裝高深的姿態真叫人不堪入目

。 古爾德的遺物也產生一些交易。半個世紀前,古爾德題贈他《絃樂四重奏》的一頁手稿送給樂評家埃裡克·麥克萊恩(Eric McLean):“容我把這頁特別破舊的修訂版樂譜、第二二六至二四一小節這一頁題贈給您。我相信它必將獲得妥善的維護與應有的尊重,以免後世為了古爾德真跡的隻字片語喧鬧不休。”當時古爾德是說著玩的,但現在這些真跡可是貨真價實的銀彈。在美國,一封信(即便是打字的)已經喊價到3000美元以上,一張親筆簽名的照片價格更高;最近被找到的一份古爾德十幾歲時的譜曲手稿,專家預估價為1.5萬美元,很有可能會賣個更好的價錢。 此外還有“古爾德觀光潮”這個現象。從他去世以來,觀光客以驚人的數量湧入

多倫多市、完成所謂的“朝聖之旅”,參觀市內任何與古爾德扯上一點關係的諸多景點,舉凡他童年的舊家、念過書的學校、他演出過的教堂與音樂廳、過世時的寓所、他在裡面租有工作室的旅館、生前常去的小餐館——現在全都變成觀光聖地,其中甚至有遊客反復“朝聖”、樂此不疲。在多倫多郊區的皮萊森山丘墓園(Mount Pleasant Cemetery),有許多加拿大響叮噹的人物安葬於此,而其中憑弔人次最高的就是古爾德的墓碑;據報導指稱,這甚至是全加拿大參觀人次最高的墓碑。“古爾德套裝路線”也讓樂迷蜂擁而至,從席寇湖(Lake Simcoe)一路沿著塞琵瑞湖(Lake Superior)的北岸、直到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

檔案館;遊客通常想去“看”跟“摸”古爾德手稿的興致遠高於去閱讀它。有些人造訪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是希望去玩一下古爾德的鋼琴、試試他那張出了名的折疊琴椅;不過現在全置放在玻璃屏風之後,因為物件實在太珍貴(負責看守這組物件的館員其實一直以來壓力都很大,因為這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事實上猶如古爾德博物館)。1998年渥太華一份報紙報導指出,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鎮館之寶——古爾德手稿,由於過度使用,正面臨物件毀損的危機當中;從那之後,古爾德手稿改以微卷膠片供外界調閱。 古爾德掀起了大眾對某種人格特質的狂熱崇拜,某種繼李斯特(Liszt)與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時代之後,在古典音樂

界鮮少再出現過的類型,這與當代影視領域中的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和貓王(Elvis Presley)這類人物所造就的傳奇是等量齊觀的。他有鐵杆的樂迷、通常是女性,從他早期還出席音樂會時就開始。許多女樂迷把他當作老朋友一樣地寫信給他,她們自認為從古爾德的彈奏中聽見了對她們訴說的某些東西。一般而言這都沒什麼危害,例如有位女士來信提到因獲獎而拿到古爾德的針織照片和專輯封面有多麼開心,有些女性則是來信要求碰面、甚至結婚,也有人自己幻想正在跟古爾德交往,如果古爾德沒回信、下一封就變得抑鬱不歡。有個被回絕的樂迷來信威脅說“已將全案移送加拿大皇家騎警隊(RCMP)處理”。另外一位女性自稱和他的

專輯封面有著“深度對話”,這一位元在古爾德最後幾年的時間裡頻繁寫信,跟他分享她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因為,她這麼說,“我……沒有其他人可以寫信”。這些女人裡面有些真的跟蹤古爾德、跟到他快要發狂,而且古爾德父親也回憶說有一次必須拿著水管、把一位瘋狂樂迷從他們家的度假別墅裡趕出去。 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的葬禮上,那種學童列隊致哀的炫示我從來沒見識過,而且我懷疑後來還有機會再看到;未料在古爾德的喪禮上,學童排場再現,從那之後我就再也不會對古爾德所能激起的各式諂媚感到驚訝。有一次英格蘭一位元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寄了一疊她的照片給我,都是她的背部特寫,她把古爾德《絃樂四重奏

》的主旋律刺青就刺在自己背上,還有一次研究聖經密碼的人向我保證古爾德的名字確實被譯藏在密碼裡面。古爾德甚至已經悄悄跨入流行文化——例如,還有多少其他過世的古典音樂家曾被美國卡通影集《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編入劇情?在一期加拿大《麥可連》(Maclean)新聞週刊公佈的《史上最重要加拿大人百大名人榜》(100 Most Important Canadians in History)上,古爾德名列藝術家類榜首、領先加拿大藝術團體《七人組》(Group of Seven),並在總排名上位居第五、緊跟在魁北克建置者山謬·狄·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之後。197

7年發射的“航行者號”(Voyager)太空船,艙內有一個內建的純金唱片,裡頭只收錄二十七首示範音樂,其中古爾德演奏巴赫的一首前奏曲及賦格、跟當年紅極一時的樂團“鄰家女孩”(Pygmy girls)的一首歌、還有搖滾經典《Johnny B. Goode》一起被收錄在裡面;對一些樂迷來說這可是佐證了古爾德“紅到外太空”。 生前死後的古爾德都打破了古典音樂家難以閉門造車而依然大紅大紫的慣例(當年古爾德自己也覺得不可能,在一次訪談中古爾德自己招了,他坦承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與世隔絕並保持收入)。對絕大多數的古典音樂家而言,出唱片、電臺演出、電影音樂的製作參與,這些都是附屬在舞臺演奏的前提下;即便是大

牌音樂家,一旦他沒有再繼續維持高曝光率,那麼很快地他的聲勢、專輯銷售、合作邀約都會急遽地冷下來。然而古爾德在三十一歲的盛年宣告退出音樂會舞臺,大半的專業生涯中他都處在鮮為人知的工作狀態,他的刻意低調反而引人側目、惹來大眾的惦念。幾代以來,聽眾們都只能從電子媒體去認識他,以致他過世時根本不會造成一個“物理實體意義下的古爾德”的消失。那麼,過世這麼多年來他是所有演奏家中依舊熱烈暢銷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正因如此,他死後騰達的生命本身遂成為他殷切理念的最佳例證,那個理念就是,藝術家借助電子媒體或可實現作品永續存在的願望。 當然古爾德的性格對死後暢銷的現象絕對有推波助瀾之效。他的怪癖導致他迷人、他的孤

立顯得神秘、他的羞怯讓他可愛、甚至他的無性生活也意外地在女(也有男的)樂迷之間掀起話題,這都引起大家揣測他的私生活。(1998年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場研討會上,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士沉著地聽完一個探討古爾德電影的講座,末了她站起來提問:“他是同性戀嗎?”)他的親戚、朋友、同事、連一些跟他不熟的或只不過寫過一點點關於古爾德的人,都被樂迷大眾追著詢問此事。 毋庸置疑,在他那個時代所有最富天分的音樂家當中,他也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這總能確保某些擁護與支持。此外,他還是一位富於魅力的廣播人,他極為親昵的風格,有時是嚇人的、具破壞性的,但他總能留下一個令人嘆服又捧腹的注腳,用極佳的說服力讓大家接受。他獨樹一幟

的演奏或許也讓他的專輯聽起來永遠這麼新鮮、別于傳統,並持續地吸引新樂迷。就算今天古爾德已經不可能再像生前那樣激起那麼多公憤,但當年那些讓他精彩迷人、卻也是眾矢之的的諸多爭議並未隨時間淡化。生前始終伴隨著古爾德的那些嚴厲批判並未阻止新一代樂迷的加入,隨著時光遷移,古爾德在“鋼琴大師神殿”上的地位似乎愈見鞏固。  

鈦金屬材料於產品設計的應用契機

為了解決塑鋼折疊椅的問題,作者曾銘智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鈦金屬在實用金屬含量占第四位,是科學、乾淨且珍貴的金屬,其比強度高、重量輕、優異的耐蝕性、適度的機械性能、塑性加工佳、最佳生物親合性。表面特有的淺灰銀色質感,呈現細緻無色差的顏色,及表面可經陽極處理或控制熱變化及氧含量後呈現豐富多彩的色澤沒有掉色的疑慮,也是最具環保材料可以100%回收再生。隨著各種鈦金屬不斷被開發出與加工製程進展,鈦金屬已廣泛應用航太、軍事產業、車輛產業、化工能源工業、海生資源及鹽霧腐蝕嚴苛的物件、體育休閒產業其中又以高爾夫球頭為最大宗,現擴展到美學造型設計的文創商品如殼件、炊餐具民生日常用品等。鈦型材具有眾多優異特性,使用在建築外表呈現銀白光澤不炫目,因低光澤度不

會造成都市光害,使建築物成為具有動感活力的藝術品,最適合展現在現代設計。台灣應用鈦的進展有三大關鍵,首先是1995年產能世界第一的高爾夫球頭導入鈦合金成為主流,中程是石化工業用管槽及電廠熱交換器部件採用鈦合金,最重要是2010年中鋼投入鈦生產事業自行開發鈦金屬,從行銷產品中資訊得以擴散。但因鈦金屬價昂、加工成本及專業技術高、台灣不鏽鋼使用普及密度世界第一、民眾對鈦知識不足,目前金屬使用者不應該用不銹鋼思維來看待鈦,只有少數被用在生活用品。台灣中小企業如何掌握鈦合金特性,抓住有潛力市場應用時機,從隱藏商機中創造附加價值產品是本研究探討目的。本論文先探討鈦金屬的種類、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延伸鈦金屬

的加工技術及市面成熟應用商品,再以中小企業規模、文創「新材料」取代「舊材料」的角度,從武王6/4鈦鏍旋管高級自行車延伸,討論分析12件運用鈦金屬特質的應用商品,對未來鈦產品設計提出方向與契機。本研究認為在文化創意產業上鈦材質應用商品的優勢有(1)加工性與不銹鋼接近,表現工藝美學的優值媒材。(2)高質感及豐富多變的色彩,提昇文創商品的價值。(3)傳遞文創意涵並展現材料應用科技現代技術。(4)比強度高、輕量、安全、耐蝕、環保維持人文資產永續留存。(5)充滿神話、夢幻、未來感,增加商品行銷故事。「聲、光、電、磁」獨特物理特性將是鈦金屬應用發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