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處多於好處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壞處多於好處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艾爾・卡瓦德羅寫的 街頭徒手健身聖經:極限伸展 和達賴喇嘛的 開心:達賴喇嘛的快樂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麼是混合雲?- 混合雲的優點與優勢 - NetApp也說明:混合雲是指混合了運算、儲存與服務的環境,此環境由內部部署基礎架構、私有雲服務,以及如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或Microsoft Azure 等跨多平台協調功能的公有雲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林新沛所指導 賴玫儒的 影響高雄市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之因素探討 (2013),提出壞處多於好處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陽能熱水器、節能減碳、消費行為、計畫行為理論、環境行為。

最後網站SSD固態硬碟的優點與缺點分別是什麼? - 凌威科技則補充:固態硬碟,英文全名為Solid-state drive/disk ,縮寫即是我們時常耳聞的⌈ SSD ⌋。 在不斷講求效率的時代,相較於傳統的機械式硬碟(HDD),SSD固態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壞處多於好處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街頭徒手健身聖經:極限伸展

為了解決壞處多於好處英文的問題,作者艾爾・卡瓦德羅 這樣論述:

~街頭徒手健身精華三部曲~ 追求健壯,絕非無謂之舉,你得具備控制力量的真功夫, 除了握力、速度、平衡、協調,更需超人的膽量與紀律。 你的身材,正是人生的縮影。   凡有生命者,都不斷地在超越自己——尼采   《街頭徒手健身聖經》為美國紐約最成功的個人教練艾爾・卡瓦德羅系列作,   他真正引人矚目的絕非一身酷斃的刺青,而是獨到的健身禪學與哲學:   .「你不需要成為健身房會員或任何花哨的設備,   就可以練出超越極限的精神與肉體。」   .「有健身沒有終點,這是個持續、漫長的旅程,   你必須懷抱謙遜和開放的心態才得以走近。」   .「人們覺得最新的就代表是最好的。   有時候是如此,但

是說到運動,我更相信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   健身是一條漫長的心智修行之路,   唯有堅忍之人,才能戰勝精神、體力等各種層面的阻礙,   喚醒體內潛藏能量。   艾爾・卡瓦德羅將健身步驟化繁為簡,   以幽默的文字駕馭所學,   《極限伸展》為街頭徒手健身聖經系列終極著作,   全書只有一個宗旨:鍛鍊身心極致柔軟的力量。   只要聚精會神地伸展你的肌群,你會發現世界突然靜了下來,   只剩下你的心與身體合而為一。   這樣的現象在太極、瑜珈甚至宗教等不同專業領域有不同稱呼,   像是靜心、觀想、心流等,但不論如何稱呼,它都代表著進入一種美好的境界。   僵硬的身體就像是你的敵人,唯有

暢通體內交流的管道,才能找回身體的自主權。   伸展對靈活度與身體力量的抬升,作用不容小覷,   非但如此,它能幫我們整合知覺,覺察身體的聲音,打造能釋放肌肉壓力、深度呼吸的身體,   但在訓練過程中,你會發現在心靈情感層面上的收穫,可能遠遠超越體能上的獲益。   《極限伸展》乍聽之下比《極限單槓》、《極限肌力》舒適得多,   但真正做起來同樣需要強大的專注力、耐心以及毅力。   值得慶幸的是,與前兩作相同,只要腳下有塊地板,你就能進行訓練。   當難以找到適合練習的地點、時間,記住,唯一可能限制你的其實是創意。   翻開本書前請謹記:成功的意義毋須刻意追尋,只須在每個細節處用心體會。  

 畢竟力量不只來自身體,更源自大腦;   「只有願意挑戰極限的人,才能發現自己的極限。」   無論我們現下處於何處、什麼程度,隨時會有新的挑戰等待突破。   而本書,街頭徒手健身聖經最終曲,正是開啟你健身心智的契機。 本書特色   ◎    美國健身書籍權威.龍門出版社+紐約首席健身教練艾爾・卡瓦德羅+終極健身訓練發明者,艾略特・浩斯背書,第三部街頭徒手健身系列作。   ◎    一塊空地+你自己,免費、安全、隨時實踐的健身技法。   ◎    致力於提倡安全訓練技巧的重要性。   ◎    提倡漸進訓練、自訂計畫、以及創意、創意和創意。 名人推薦   台灣極限街頭健身運動協會——強勢

推薦   在本書中,艾爾將帶領你進一步認識傳統靜態伸展技法。靜態伸展常被小看、汙名化,十年以來,人們對它抱有許多疑問及錯誤認知,而艾爾都會在本書中一一解答。請讓艾爾一步步實際帶領你學會靜態伸展,改善你的動作、體態以及呼吸,助你擁抱美好人生。透過本書,你會深深感受到艾爾對人體瞭若指掌,並且熱愛鍛鍊。謝謝艾爾,這本書將幫助更多人體認到體格鍛鍊的重要性。——艾略特・浩斯,終極健身訓練的發明者   本書繼艾爾的《極限單槓》跟《極限肌力》兩本著作之後,將健身訓練詮釋得更加完整精采。書中技巧簡單好操作,艾爾融合傳統的伸展,加上他自創的獨特技巧,讓此書成為愛好健身者的必備工具。尤其他詮釋每個伸展動作如何

能為訓練加分,更是一絕。這本書充滿艾爾的個人特質,堅毅且充滿喜悅。——麥可・費區,簡易徒手訓練的發明者   《極限伸展》一書內容豐富,幫助你伸展關節、增強肌肉力量、鍛鍊體格。艾爾對於肢體表現的熱情充分體現在本書優美的架構裡,不管你是新手或老手,看完本書,你的柔軟度和肢體表現都會更上層樓。——喬德・瓦特貝瑞,《Huge in a Hurry》一書作者   艾爾又再一次做到了!艾爾創造出那些令人激賞的伸展動作,真希望我二十年前就能想到。奉勸各位讀者,碰上真正能幫助你增強肌力的教學資源,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別再找了,快把這本書帶回家吧!——喬森・福祿加,健身教練   地表終極的徒手伸展訓練專書

就在此!艾爾・卡瓦德羅前兩本由龍門出版的《極限單槓》跟《極限肌力》,是世上最珍貴的徒手健身訓練手冊,但光有力量,缺少靈活度及柔軟度的肌肉鍛鍊,也是徒然。艾爾這次將他多年訓練及上課的心得,融合瑜伽、武術、復健治療等各派別,著成一本全方位的徒手訓練指南。《極限伸展》一書絕對是熱衷健身的你書架上必備的工具書。——保羅・韋德,《囚徒健身》系列作者

影響高雄市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之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壞處多於好處英文的問題,作者賴玫儒 這樣論述:

各國政府為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衝擊,多數採取開發再生能源的方式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太陽能熱水器是再生能源設備中最貼近一般消費者在家庭生活中所使用的一項的產品。高雄的日射量及氣候條件十分適合安裝太陽能源設備,但是根據歷年補助計畫的統計,普及率仍未達預期目標。目前多數研究以政府的補助政策、相關能源價格、民眾的環保意識等作為變數探,討影響民眾的安裝意願,除了環保意識以外,皆忽略民眾對環境行為的其他影響變數,因此,本研究參考計畫行為理論(TPB)再加入產品特性、價格以及知識,欲瞭解民眾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認識程度,以及在閱讀相關資訊以後,對產品特性的同意程度和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兩項心理變數是否會影響

安裝的行為意向。 本研究在高雄市楠梓區、苓雅區、前鎮區、鳳山區共發放600份問卷於透天住家,回收問卷中有106位為未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民眾,79位為已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民眾,共計185位,回收率31%。研究結果顯示越認同產品特性,則民眾安裝的行為態度越佳(即越認為安裝是好處多於壞處)。而無論是提升民眾對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行為態度,或讓他們相信家人是贊成安裝,均可增進他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行為意向;若能提高民眾對太陽能熱水器整體安裝價格的認同,也可以增進此一意向。

開心:達賴喇嘛的快樂學

為了解決壞處多於好處英文的問題,作者達賴喇嘛 這樣論述:

放下偏見,運用理智分辨事物真相,且勤練心識轉化的技巧,你將遠離煩惱,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完全的自由。   年終歲暮,人們最容易回顧和展望,檢視自己的生活與生命。生活中必定有些煩惱、不滿足或甚至痛苦,太多人需要心靈的撫慰與出路,本書可成為成千上萬疲憊心靈的避風港。   ※隨書附贈「跟著達賴喇嘛用心思考」隨身書,首刷限量贈送達賴開心書籤組(共5張)   徜若人可以享受外在的繁榮和內心的良善,  也就是所謂的內外財富,就能擁有舒適的人生。 ─達賴喇嘛   快樂需要學習和修練   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是每一個人的本能,也是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但真正能離苦得樂的人少之又少。有些快樂很短暫,有些快樂伴隨著巨大的痛

苦或嚴重的後果。究竟,有沒有一種「終極的」快樂,一旦獲得,沒有任何負擔?   有。達賴喇嘛說,那就是開悟,開悟就開心。   為了治癒痛苦,達賴喇嘛推薦一帖可以幫助你平息煩惱、得到真正快樂的修行藥方。但他說,這帖「覺悟」的心靈藥物,一定得要親自服用才行!先要有「無偏袒之心」、「聰明才智」和「抱負志向」,接著運用理智檢視內容與實踐方法,然後一步步執行。   達賴喇嘛用簡潔的語言、分析思辨的方式指出,如果能發揮所有人性正面良善潛能,按部就班修練心智,成就完美的覺悟,就能進入完全自由的快樂境界。   真正深遠的快樂並非垂手可得。心智的覺悟需要練習,本書附贈「跟著達賴喇嘛用心思考」隨身書,收錄最簡明扼要

的開心祕方,讓您轉化自我心性,開心快樂。 作者簡介 達賴喇嘛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藏傳佛教精神領袖,海外西藏人的政治領袖,一九八九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本名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一九三五年生於西藏東西部的安多(Amdo),兩歲時經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一九五九年,達賴喇嘛被迫展開流亡生涯,並於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ala)成立流亡政府至今。他致力提升慈悲、寬恕、包容、知足及自律等價值,促進世界主要宗教傳統間的和諧及相互了解,並扮演西藏人民爭取公義的代言人。 譯者簡介 藏文英譯譯者傑佛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 PhD)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西藏學及佛學研究榮譽教授,擔任達賴喇嘛英語口譯長達十年,著作與譯作超過三十五部。專長西藏研究、佛教哲學、藏文,曾在維吉尼亞大學創設西方世界最大藏傳佛法學術研究單位,目前定居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茲維爾(Charlottesville)。 英文中譯譯者翁仕杰   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佛學研究所博士班,專攻西藏佛學八年。專長西藏佛學、當代西藏研究、宗教社會學。曾任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祕書長、達賴喇嘛二○○九年訪台演講中文翻譯,現專事翻譯佛教典籍及教授藏傳佛法。著有《台灣民變的轉型》,譯有《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己》、《在工作中悟道》、《挖到空》等。 導 讀 你真的可以開悟! 

翁仕杰 前 言 簡單修行,完整成佛 傑佛瑞.霍普金斯 第一篇遠離煩惱之道 第1章 什麼讓我們不高興? 第2章 適合你的宗教就是最好的宗教 第3章 心智覺悟的技術 第4章 二十四小時都修行 第5章優點多於缺點的上師第6章來自印度,來自西藏 第二篇初階修行第7章 珍惜生得人身第8章 終有一死啊!第9章 死後,來世第10章 我該向誰尋求皈依庇護?第11章 沒有任何一件事不要緊 第三篇中階修行第12章 從輪迴中解脫第13章 存在的一開始就不斷變易 第四篇高階修行第14章 利他心第15章 大悲心第16章 自他交換第17章 洞見真實和幻影第18章 空性禪修的分析理路第19章 覺悟,完全自由的境界 隨身書

:跟著達賴喇嘛用心思考 導讀你真的可以開悟文 / 翁仕杰   對於佛教是什麼,大家應該多少有些觀念。也許你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但如果你對心靈領域有興趣,曾經看過達賴喇嘛的書或聽過他演講,你很難不同意他的看法,心裡自然而然會想:「他講得沒錯。」雖然你不確定一定可以按照他的教導去做,但至少會覺得他說的道理真的很有道理。   達賴喇嘛一直在說,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目標。其實,這是不證自明的,我們無法反對。但由於每個人所認定的快樂內容及追求手段不同,有些人實現了快樂的目標,遠離了痛苦,有些人則還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有些人則因為太多的挫折失敗,甚至放棄了努力。這些苦樂人生

不同的遭遇使我們必須深思,是哪裡出了問題?是我們設定的目標有問題?還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方法有問題?   對於如何離苦得樂的問題,達賴喇嘛毫不諱言地說:「如果經由物質的進步和財富的累積,就可以免除不想要痛苦的話,那麼有錢人應該就不會再有痛苦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達賴喇嘛指出,相反的,一旦人擁有金錢和權力,很快就變得驕傲,嫉妒和貪婪之心自然會增強,更容易傷害別人,會愈來愈令人擔心害怕。達賴喇嘛問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向下沈淪?為何我們會變得那麼容易不快樂?那是由於我們的心被毀滅的情緒所影響,不只不把為這些負面心態視為是可怕的,還看重其價值,並且珍藏在心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一直落入痛苦難過中的原因。

  痛苦的克服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要面對的問題,不會因為物質文明的進步,痛苦就不見了。追根究柢,真正的痛苦其實來自於內心的不平靜不滿足,也就是所謂具有毀滅性質與後果的「煩惱」所致,尤其在科技進步的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如果我們真心想尋找解決煩惱痛苦的辦法,就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已罹患煩惱重病的病人,去看可以治療這些疾病的醫生,服用可以治病的藥物。   為了治癒痛苦,達賴喇嘛推薦一帖可以幫助你平息煩惱的佛教修行藥方。但他說這帖心靈藥物一定得要親自服用才行!你若想要把病治好,光是去買藥或只知道藥效如何是不夠的,一定要親自把藥吃下去才會有用。他直指人心開示,在了解這些教法後,我們必須依據自己現有的能力努力

實修,才能從生死輪迴中得到解脫,永久出離痛苦的牢籠。   為了讓大家了解離苦得樂的修行不是一蹴可幾、垂手可得的便利商品,需要具備一定的先決條件才能著手修行,達賴喇嘛呼籲修行者要擁有以下三種品質:沒有偏袒之心、聰明才智和抱負志向。他說,修行者如果有了偏見,就會看不到事物的究竟真相;如果缺乏分辨是非的聰明才智,就無法進行分析探討;倘或沒有堅定的志向抱負,就不會想付諸實行。因此,當我們放下一己的偏見後,就要運用理智檢視教義的內容和修行方式,之後就要立志實踐。達賴喇嘛警告我們:如果一開始修習佛法,就抱持「佛教是最好的」這種先入為主觀念,就不容易深入佛法的核心。他主張我們必須依據對事實的正確認識而採取行

動,如同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那般的確定,才不會盲修瞎練而事倍功半。 內在意願加上努力   達賴喇嘛自己解釋把本書取名為《開心》的理由,是因為本書教導發揮所有人性正面良善潛能的修行過程,成就心智的完美覺悟,這種覺悟的過程與結果並不是佛教徒所特有的專利而已,而為一切具有情識的生命所共有共享,是普遍有效的真理。覺悟究竟真實,可以說是生命所能企求的最高境地,人身所應完成的最後目標,心靈所欲成就的最終結果。   佛教把達成心智覺悟之方法技術稱為「修行道」。佛教的修行道由基、道、果三項內容組成,即修行的基礎狀態、修行的進境和修行的效果。這是說如果我們以正確的知見認識作為修行的基礎,逐漸修習實踐這些教法,就會

得到進步的效果,實現終極的目標。為了清楚解說修行的順序,達賴喇嘛採用有次第階段的修行步驟來架構本書,一項一項逐步教導解說所有的修行內容,從入道新手所應做之事,到最完美究竟的成就全都包含在本書之中。   所謂修行道就是心識轉化的過程。那麼心識的轉化是如何達成的?達賴喇嘛回答,只能靠內在的意願加上熱心的努力才可能。使用外在的力量雖可以暫時控制身體和語言的行為,然而,持久的改變只能從內心的興趣產生。我們若想以內在的力量鼓勵自己,一定要先看到改變的價值和不改變的壞處。也是說我們必須了解,如果被不安份煩燥之心影響,我們馬上會覺得不愉快,長久下來真的會痛苦不斷。如果我們被柔和良善之心引領,不只當下覺得快樂

,而且未來還將受益無窮,既能利己也能利他。由於看到粗暴之心的壞處,才會儘量避免;由於看到良善之心的好處,才會自願採用。這是經由分析思考後所做的理性選擇。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不斷強調,分析思辨的態度在修行的開始、中期、甚至結束時都很重要。因為目標是要得到成佛時完全成熟的智慧,所以在修行一開始時,就需要熱切探究事物的本質,而且在修行的過程中,這種態度要愈來愈增強才對。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核心修行是緣起性空的「甚深見」與慈悲心的「廣大行」。甚深見的修行立基於對事物真實情況的認知,此見解不能只從現象表層的了解而得,必須洞察其自身存有的狀態。當你不滿意只從表象的顯現看待真實,經由深入研究與分析,探尋事物的

內在本質,就會發現其真正本質並非是獨立的或本有的存在。另外廣大行的許多修行層次,也需要我們以分析抉擇過的正確知見,調伏轉化自身所有的身語意行動才能完成,慈悲心是經由了解在這世界中我們自己和別人相互依存的關係而產生的。   在佛教思想傳統中,特別從印度大寺院所衍生發展的西藏佛教宗派,強調對佛法的信心要建立在依據分析思辨所得的正知正見上。無常的智慧也是經由觀察分析緣起的經驗事實而得到的,無我的智慧也是運用空性正理所建立的證悟。就像這樣,正確思辨的能力在修行證悟的進展上,具有最關鍵的地位。善用你所有的智力,才能探究很多的破壞性情緒的來源,並且加以對治。修行者依據正確推理了解事物的本質,而非只把心識專

注於一處,要一直進行思辨抉擇,才能得到正確有效的認知。經由這種理性的力量,才能慢慢揭露出錯誤的認識與心態。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光只有聞思還不夠,還要在具有深度自我知覺的完整禪修中進行心識的轉化,才算真正修行的完成。   達賴喇嘛說,如此你就能了解佛法能帶給人們什麼利益:整個佛教的教法是為了幫助眾生成就暫時目標與究竟目標。暫時目標是指在輪迴中得到有利於修行的好生活,而究竟目標就是要永遠從輪迴中解脫,以及獲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一切相智。經由了解戒律的內涵,你會知道在日常行為中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不造惡業而累積善業,煩惱就能慢慢平息。接著透過禪定的修習,可以避免讓心陷入太鬆弛或太緊張的問題,去除昏沈掉

舉的毛病干擾,就能把心專注於一處,不會再分心散亂。然後,藉由定力引生分析事物本質的思維,就可以透徹了解無我的意義。經由禪觀無我,產生空性的智慧,就能去除對人與事物有自性之根深柢固的誤解,亦即佛教所謂落入輪迴的根本無明,進而得到痛苦的徹底解脫。 人人皆有「佛性」   在《開心》這本書中,達賴喇嘛廣泛引用宗喀巴大師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及《菩提道次第略論》兩本書中的架構與內容。宗喀巴大師位居西藏佛教中最偉大的學者與修行者之前茅,是達賴喇嘛所屬格魯派的創始祖師,他發揚推展印度大師阿底峽傳給西藏人的偉大教法──菩提道次第而備受尊崇。在菩提道次第的修行傳統中,有三種可持續增強的修行能力,用來達成上述暫時

與究竟的兩個目標:首先是初階的修行──能力較小的下士道,接著是中階的修行──能力中等的中士道,最後是高階的修行──能力最好的上士道。初階修行者想求得生於人道和天道等輪迴中的高位,以避免轉世到地獄、餓鬼和畜牲三惡道之中,遭受身心痛苦。中階修行者要從六道不同的生命形態中解脫,超越由煩惱所驅使的輪迴生命之苦。高階修行者則必須克服煩惱所留下的習氣問題,這些障礙性的習氣使他們無法成就完美的利他正等正覺,因而限制了服務幫助他人的能力。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一再說明三士道的區別與其相互關連性。上士道的教法主要是生起利他慈悲心。然而,為了培養大悲心,就必須先確認他人所受的根本痛苦是遍行苦。在日常生活的經驗中,

遍行苦無所不在,但要將之指認出來並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在培養大悲心之前,自己必須先生起想要出離痛苦的輪迴之意願。自己企求從六道中得到解脫,努力不落入各種輪迴的生命形式中,被歸類為中士道的修行,超越初學者只想得到輪迴快樂轉世的目標。但要這樣修之前,我們得先要破除對今世表象的過度愛執,學習如何不再貪求享樂的方法,這些技巧被視為為下士道的內容。   這三種修行道都是想要成就釋迦牟尼佛所有完美智慧必須具備的條件。這些修行中的每一項都是培養下一項修行的墊腳石。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何不把全部的修行放入成就上士道的修行就好了?達賴喇嘛提醒我們,如果這樣做,修行者也許會驕傲地認為,他們一開始時就已經

在很高的層次修行。若以三種修行道的階段來做區分,修行者會務實地知道自己當下的程度在何處。除此之外,對於那些還未進入高層次修行的人而言,也可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修行內容。因為在道次第的教法中,每一種修行的層次都是以要完成的目標及其理由和所需的技巧等方式而呈現的。   達賴喇嘛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今生確實很有福報,因為我們修行佛法的條件一項也沒少。如果我們生在佛未出世的黑暗時代,就遇不到佛陀的教法了。如果我們身心有缺陷,縱使有心想修行,也會很困難。但我們並沒有生成那樣,現在我們具備修行所需的一切能力,這實在是很幸運。達賴喇嘛還說:「如果你正在閱讀這些話,就可以假定你對宗教有興趣。若有人能擁有這種處境

,那真是太棒了!」   經由引用上述達賴喇嘛自己的說法,我們就知道要了解佛教的教義和進行實修,分析性的思辨反省是不可或缺的。還好我們人類擁有強大的智能,透過理性思考和感性同情的雙重精鍊,可以生起無量的利他菩提心,融合慈悲智慧為一體,達到生命最完美永恆的境界,這就是佛教認為開悟是可能的理由。經由了解所有眾生的心識都是無自性的,從而得知眾生的本性具有開悟的能力,也就是大家都擁有的所謂「佛性」。於是,你就會了解,當你把無我大悲的證悟擴展到一切眾生身上時,最終你自己能開悟成佛,他們也能開悟成佛。   當代佛教最高聖者達賴喇嘛用最平實易懂的語言,從自己最嚴格最完整的修行所累積的智慧中,特別為現代人量身訂

製了這套最新版的開悟方程式。他親切幽默娓娓道出獨有的人生體驗,毫無保留跟你分享他原創的菩提道次第詮釋內涵。你只要依循本書的教法,按部就班去了解及修行,就能逐步開悟。你就可以如達賴喇嘛一樣,親身體證覺悟的真實與效用,實現離苦得樂的目標。所以,你真的可以開悟! (作者為前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