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製棉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大豐製棉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光芹寫的 吹哨人:小蝦米對抗國家機器的平民戰役 和津端修一津端英子的 明日也是小春日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 和太雅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豐製棉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吹哨人:小蝦米對抗國家機器的平民戰役

為了解決大豐製棉廠的問題,作者黃光芹 這樣論述:

即使爆出真相的代價巨大, 吹哨者們還是要站在浪頭幹一場!   11個台灣無畏性命受脅的吹哨者,為正義挺身而出卻遭秋後算帳, 還躺在立院的草案何時才能通過,讓正義勇者的身家性命受到保障?     保密、保護、保障,為何在台灣要對吹哨人做到這「三保」如此之難?     吹哨人,為了維護正義與公益,向外界或相關主管機關、司法機關採取檢舉或告發,其所服務的政府部門、企業之違法或不當行為。他們不畏權勢、勇於揭弊,實為高道德的指標之表現。     然而吹哨人揭弊之後,往往成為殺雞儆猴被報復的對象,甚至可能遭受法律追訴的風險。面對權勢的威脅,致使人們為保住工作而不敢舉發弊端,形成寒蟬效應。     「窩裡反

」,是揭弊成功與否的關鍵力量,本書以11個台灣吹哨人的故事,揭開他們揭發弊端的過程與決心。即使必須冒著與國家機器對抗的霸凌,甚至遭遇生命危險,吹哨者仍以強大的心理素質熬過漫漫長夜。     唯有「巷仔內」從內部吹哨,才能給腐敗的當權者致命一擊,企業內部更需要職員的道德良知作為防腐劑。吹哨人不但像啄木鳥可以抓出害蟲、嚴懲弊端;更是平民力量的展現,證明小老百姓絕對不是旁觀者。     近年來,許多先進國家對於吹哨人均有積極的立法措施,台灣雖有許多立法與行政革新,唯獨對吹哨人的相關措施始終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本書的出版,力促我國的吹哨人法制能儘速完備,還給過去的吹哨者應有的公道,更保護未來每一位願意

為公益挺身而出的吹哨者,能確實受到身份的保密、工作的保障、人身安全的保護,令吹哨制度順利運行,社會公平正義得以無所畏懼被伸張。   誠摯推薦     黃天牧(金管會主委)   林永頌(司改會董事長、律師)   黃國昌(前立法委員、執業律師、台灣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理事長)   林志潔(交大科法所教授、吹哨者保護法草案起草人)   姚惠珍(獨立記者、名嘴、作家)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作者簡介   黃光芹     1965年生,外省第二代,政治評論員、作家。     1988年進入新聞界,曾任職於:台灣新生報、自由時報、新新聞周刊、TVBS電視台、衛視中文台、三立電視台、時報周刊;曾擔

任記者、資深記者、總策畫、節目組長、撰述委員、採訪組副主任、政治組召集人、副總主筆。     曾擔任《中晚人物版》、《時報副刊》、《時報周刊》、《工商時報》、《民眾日報》專欄作家。     曾主持電視節目:東森電視台《芋仔番薯碰》、《華視新聞廣場》;廣播節目:ETFM廣播電台《東森麻辣午餐》、Pop Radio《Pop搶先爆》。     曾製作:《選舉萬歲》、《麻辣新聞網》、《晚安,總統》、《Taiwan Tonight》、《名人三溫暖》。     出版品包括:《與總統夫人喝下午茶》、《官夫人俱樂部》、《隨緣—陳履安家族的恩怨情仇》、《蔣家的女人們》、《百險歸來—彭百顯前傳》、《我的爸爸是總統

》、《貝比來了》、《跟著月亮走》、《你還不知道的韓國瑜》、《戰疫》。 推薦序   黃天牧(金管會主委) 林永頌(司改會董事長、律師) 黃國昌(前立法委員、執業律師、台灣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理事長) 林志潔(交大科法所教授、吹哨者保護法草案起草人) 姚惠珍(獨立記者、名嘴、作家)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導讀 搏命──屏東老農搜出餿水油 破貪──小蝦米田志文扳倒大鯨魚 代價──公務員戴立紳的搏鬥 鳴笛──來自台鐵員工黃德輝與李景村的聲音 打火──消防員徐國堯的抗爭之路 防詐──郵局行員陳惠澤的進擊 挖掘──環保鬥士黃煥彰與里長李新進的環保事件簿 去腐──副研究員吳佩蓉促進東廠轉型正義 對

決──最強吹哨人張晉源的逆襲 吶喊──藝人隋棠吹響暗夜哭聲 戰疫──他們都是李文亮   附錄一 世界各國著名吹哨人案例 附錄二 《公益揭密者保護法》草案 《吹哨人》導讀   就是要站在浪頭幹一場!     二○一六年晚上七點四十五分,當「巴拿馬文件」在《南德日報》官網全面公開之前,流亡莫斯科的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突然現身,一起參與「資料新聞史」上最大的一場解密行動;沒多久,《維基解密(Wikileaks)》也在推特上共襄盛舉。一時之間如同交響樂大奏,氣勢之磅礡,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真正的樂隊指揮是化名「無名氏(John Doe)」的吹哨人,根據他所提供來自

「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的內部訊息;以及全球八十幾個國家、四百多名記者(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一年多的調查採訪,總計解構一千一百五十萬份機密文件,迫使藏錢海外的各國政要、軍頭、首富、財團、名人、毒梟、黑手黨、特務無所遁形,太陽照進出隱匿在境外「信箱公司」的金額,達數十億元美金之多。     爆料過程,無名氏的內心其實相當恐懼,他知道稍有不慎,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然而,憑著一股「想要逮住罪犯」的心理,他最後成功寫下歷史。     美國陸軍情報分析員布萊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g)供給《維基解密》超過七十萬筆資料,揭發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濫殺平民、在「關塔那摩美軍監獄」虐囚

,並將二十六萬份美國外交電文曝光之後,付出的代價是──被關押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寬帝柯(Quantico)監獄長達七年;獲減刑出獄後,又因為保護《維基解密》,兩度拒絕出庭作證,再度回籠,在二○二○年三月企圖輕生,後被無罪開釋,才終於重獲新生。     美國前國安局雇員史諾登踢爆美國濫權監聽案,人生起了翻天覆的改變。那一年,他二十九歲,毅然決然放棄高薪、房產,揮別家人與女友,開始過著逃亡的生活,他付出的代價是一輩子。同樣是信念,支撐他義無反顧。他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衡量一個人,不是聽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所謂『信念』,如果只說不做,就不是真的!」他不指望社會因他而改變,只想要給社會大眾一

個自行決定是否改變的機會。(史諾登實錄,《今周刊》)     曼寧區隔吹哨人與間諜最大的差別在於:間諜不會把手上的東西交出來,而他如果是壞人,或許會把文件賣給俄國或中國人,但是他沒有,因為所有資料屬於公眾。     曼寧走上不歸路時,只有二十二歲,在他之前不乏先驅,丹尼爾.艾斯伯(Daniel Ellsberg)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出席《維基解密》的倫敦記者會,當再從時光隧道裡走出來,已是白髮蒼蒼、戴著助聽器的八十歲老人。一九七一年他任職於蘭德公司時,將四十七冊、七千頁、近二百五十萬字的「越戰報告書(又名「五角大廈文件」)」影印給《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十九家媒體刊登

,就此戳破甘迺迪、詹森總統介入越戰的正當性。當他聆聽完有關「伊拉克戰爭文件」的報告後,忍不住起身向曼寧致敬,同時盛讚《維基解密》是揭露真相的未來之星。祖孫兩代吹哨人聚首,象徵著刺耳的哨音將一路響下去。     艾斯伯揭發越戰真相,令美國政府受挫,時任總統的尼克森為了危機處理,下令白宮成立的「水管小組」,偷取艾斯伯的精神病歷、竊聽他的電話、還一度打算找人把他做掉。     尼克森後來栽在吹哨人的手中,「水門案」終結他的總統生涯,直到三十三年後,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費特(Mark Felt)才承認,他就是《華盛頓郵報》的「深喉嚨」。     吹哨人的故事,往往被拍成好萊塢電影。「希克伍事件」記

錄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新月鎮核能燃料棒「科爾─麥吉公司」的女工卡琳.希克伍(Karen Silkwood),在工會擔任執委期間,調查發現工廠回收含有大量放射性鈽同位素的廢水和鈾燃料棒,進行提煉精化後,製成MOX燃料。為了應付訂單需求,公司更竄改「射線探傷(利用射線穿透進行檢測)」結果,使存在嚴重問題的鈽燃料,流向市場。     一九七四年她向美國原能會(AEC)檢舉,但聽證會後公司並未遭到裁罰,她反而被調離職務。同年十一月,她發現自己身上帶有超過四百倍劑量的鈽含量,經過追蹤調查,懷疑公司可能對她投毒,凶器就是十一月五日她從公司帶回公寓採集尿液和糞便的採樣用具。她帶著兩大袋資料,與《紐約時報》記者會

合途中,意外車禍身亡。     二○一九年上映的《瞞天機密》(OFFICIAL SECRETS),係根據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翻譯凱薩琳.甘恩(Katharine Gun)的真實故事改編。為了阻止伊拉克戰爭爆發,她向《觀察家報》透露「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支持美軍攻打伊拉克,因此被扣上違反「官方機密法」,進而遭到逮捕。英國政府為了平息百萬人上街抗議,政府未經授權非法出兵,免除她的罪刑。     「吹哨人」一詞最早的來源,是在一八八三年。當時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座小鎮發生騷亂,警察吹響哨子,向居民示警。事後,當地的報紙稱這名警察為吹哨人。     吹哨人前仆後繼挺身而出,代表「平民力量

」得以展現,給人一種「原來小人物從來都不是旁觀者」的感覺;就像阿桑傑所說:「來!製造一些小麻煩吧!」     台灣幾位指標性的吹哨者,在發動「平民戰役」後,都為自己惹來大麻煩。其中在二○一三年揭發郭烈成餿水油廠的屏東老農,差一點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警方在保護老農期間,在一輛可疑轎車中搜出槍械,遏阻了一場可能的綁架案,老農因此迅速搬離屏東,從此成為落入都市的異鄉人。     外界關心老農到底拿多少獎金?依照衛福部「檢舉違反食品衛生案件獎勵辦法」,檢舉人至少可以領取罰鍰實收金額的兩成;也就是說,郭烈成罰鍰四千百萬元,老農至少應領取九百六十萬元,但因為郭烈成脫產,所以他一毛錢都沒領到;只領到行政院和

屏東縣政府頒給他的兩百萬與四十萬元「獎勵金」,還不如檢舉「力勤農產公司」販售過期肉品的陳姓員工來得高。他獲得前台中市長林佳龍頒發的三百五十萬元「吹哨者獎金」;另一位檢舉「雄勳公司」竄改標籤效期的內部員工,則是大豐收,總共領取食安和吹哨者獎金,共計五百六十萬元。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在二○一四年向廉政署具名檢舉前營建署長葉世文涉嫌貪瀆,事後接受《今周刊》專訪,大方承認:「沒錯,就是我幹的!」一點都不擔心,有人敢動他一根汗毛。     同是天涯吹哨人,戴立紳的下場就與尹衍樑截然不同。他在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擔任技士五年多,政風室突然找他偕同辦案,辦著、辦著,他驚覺自己站在懸崖邊。「這就是貪汙!

」政風科長斬釘截鐵說,嚇得他說不出話來。回家後,他與太太商量:要不要跳懸崖,最後他決定跳了!     他先就手上正在辦理的一宗採購案進行蒐證,並聽信政風科長的建議出面自首,協助檢方偵破「家畜所」行之有年的集體貪瀆案。     可是接下來,他的厄運一樁接著一樁。在案件尚在司法偵辦期間,他遭到嚴重的職場霸凌──跟監、偷拍、道士作法,噴符水、灑香灰和電話恐嚇。最糟的狀況是,被新竹縣政府推落懸崖,免職永不任用,如同判了職場死刑。     他原本寄望行政救濟能夠還他公道,但最後卻換來絕望。眼見貪汙犯繼續升官,而他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他簡直痛不欲生。     幾乎所有吹哨者,事後都遭到秋後算帳。如果沒有強健

的心理素質支撐,是很難熬過漫漫長夜。     鐵工之子徐國堯從小就好打抱不平。二專畢業後,通過警察人員特考,當上消防員。他原本熱情滿滿,但做著、做著,對於消防員長期處於高工時、人力不足、裝備不齊、赴災難現場必須銜命搶救感到憂心。他先在內部上書申訴,考績立刻被打丙等,還被調往離家有五十公里車程的高雄山區杉林分隊。他不願意妥協,走上街頭,又迎來一連串更激烈的整肅──短短兩個月被懲處十次、記申誡四十二支,最後遭到免職,還有十幾個官司跟著他。     台鐵技術助理黃德輝從小就不是「乖乖牌」,從國中開始閱讀黨外雜誌;當兵時台灣尚未解嚴,他悍然拒絕加入國民黨。退伍後,大學時期,舉凡野百合學運、總統直選、廢

除刑法一百條、反核、年金改革等街頭運動,他無役不與。四十五歲那年,他考進台鐵,首開罷工先例,記過、被告,令他越挫越勇,「反正我早就黑了、不怕!」     永豐金吹哨人張晉源是桃園的眷村子弟,骨子裡有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硬氣。當他發現何家人對利害關係人違法放貸,想都沒想,就派員向金管會通報,就此引爆與永豐金之間的一場大戰。     丟出「東廠事件」爆炸錄音檔的前促轉會副研究員吳佩蓉,從小在「美麗島事件」發源地長大,父親是施明德、黃信介演講場上的常客;從小家裡訂閱《民眾日報》,小時候他到黑名單被遞解出境、「萬年國會」提尿袋的場景,都比同年齡小孩有多一層省思。     把立法院秘書長林錫山扳倒的

田志文,是台中東勢人的客家人,打死不退的「硬頸精神」,讓他到現在為止,都還在捍衛清廉價值。     康軒文教集團女主管被懷疑是檢舉董事長李萬吉在居家檢疫期間四處趴趴走的吹哨者,雖然她矢口否認,卻仍遭無預警解職。同仁在電梯口貼出兩張黑函──「公司待我們不薄,誰向媒體爆料出賣公司?」、「出賣公司,還有臉進公司?若妳懂得做人的道理,請自重!」令她精神崩潰。     英國一九九八年訂定「公益通報法」,針對公、私部門建立完整吹哨者制度;日本的「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新加坡的「證人保護法」,也對吹哨人提出保護、獎勵。德國是公認對吹哨人嚴重歧視的國家,從德文中連「吹哨人」三個字都付諸卻如,即可見一斑。相反地,

他們用「出賣朋友的人」、「暗中破壞的人」或「玷汙門楣的人」,來醜化吹哨者。     美國一九八九年制定「吹哨者保護法」(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WPA),堪稱是對吹哨人保護最為周全的國家;然而,當揭發「烏克蘭門」的吹哨者,和幾位出面作證的官員,在二○一九年底榮膺《時代》雜誌「年度守護者」殊榮時,回顧幾個月來遭網路霸凌、被川普怒斥為「叛徒」和「人渣」,動不動就恐嚇他們將處以極刑,忍不住激動落淚。     辦教育的李萬吉、需要轉型的「促轉會」,或許才該被定義為「暗中破壞」和「玷汙門楣」的人。吹哨人挺身而出,遭集體霸凌,是社會集體的悲哀。     吹哨者與告密者不同

,前者具有公義精神。根據「全球舞弊調查者協會」統計,舞弊案之所以浮出檯面,超過四成是因為有人舉報,其中五成一來自內部員工。台灣應有更多的有志之士,作為組織體系中的防腐劑。     英國BBC曾經爆發主持人薩維爾利用高知名度,在一九五九到二○○六年、長達四十七年間,性侵七十二人的重大傷害事件,其中八人被強暴、一人強暴未遂,年齡最小的受害者,只有十歲。雖然幾十年間,持續有內部員工吹哨,但礙於BBC的「敬畏文化」員工不敢吭聲,使得BBC管理階層,成為製造更多受害者的幫兇。     「窩裡反」,是揭弊成功與否的關鍵力量,除了本書介紹的幾位吹哨人之外,辜仲諒的前妹婿陳俊哲,以及在逃亡前丟出「國安密帳」的

前國安局出納組長劉冠軍,也足以帶一筆。唯有「巷仔內」從內部吹哨,才能給腐敗的當權者致命一擊。     企業內部更需要道德良知作為防腐劑,揭發美國「安隆案」的副總裁夏倫.華金斯(Sherron Watkins)、讓何壽川戴上手銬的張晉源,都是代表人物。     二○一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下午四點五十分,台鐵普悠瑪列車翻覆,造成十八死、一百八十七傷。行政調查或「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報告,均將肇事原因指向司機超速;台鐵更以車輛老舊、人力結構失衡為由,推諉塞責、避重就輕。     十八位罹難者中,台東董家佔了八位。董家長女婿范銘浚原本在中國經商,因為不相信政府的調查,自己扮起福爾摩斯,誓言為家屬討公道。  

  他前後花了一年多時間,研讀報告、調閱公文、比對畫面、現場模擬;最重要的是,他獲得來自台鐵技術助理黃德輝從內部吹哨,連前副總工程師李景村也出面,提供專業見解,完全顛覆官方的說法。     范銘浚指出,第一,經他反覆計算,普悠瑪翻車曲線半徑並非行政調查揭示的306公尺、而是470公尺。第二,他懷疑「行車紀錄器」被動過手腳,因此翻車時速究竟多少,根本無法下定論。     再者,《民視》記者曾經訪問第五節和第八節車廂乘客(死傷發生在六、七節車廂),當事人均稱,在列車翻覆前,曾聽到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     軌道鋼筋插進第六節車體,形成U字形,非得有極大的力道,否則不足以為之。     因此范銘

浚懷疑,原因是否為「空氣彈簧」爆掉、剎車系統自動啟動,才釀成悲劇?     普悠瑪的安全疑慮一天未除,人民就無生命保障。這正是波音系統工程師Curtis Ewbank一再吹哨的原因。     吹哨者就像啄木鳥、也像防腐劑,可以抓出害蟲、嚴懲弊端。三重女藥師在口罩箱中,發現一包標示中國安徽省產製的口罩,立刻向食藥署吹哨,進而令政府加強查緝,揪出隱身在「口罩國家隊」中的壞份子。     台南里長李新進向檢、調單位檢舉學甲爐廢渣、藝人隋棠通報孩童遭受侵犯,都是平民力量的展現,證明小老百姓絕對不是旁觀者。     《良知危機:欺詐時代吹哨何為》一書的作者穆勒(Tom Mueller),花了七年時間、採

訪兩百多人,勾勒出吹哨人的群像。我不敢與穆勒相比,但願透過此書的發行,喚醒躺在國會的《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能夠完成立法。 搏命 ──屏東老農搜出餿水油 彰化縣是台灣的「油之鄉」,一九七九年四月曾經發生「多氯聯苯中毒事件」;三十四年後再度爆發「大統黑心油事件」,是一位吹哨人,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這名檢舉人有一股「永不妥協」的蠻勁,一次檢舉不成,再檢舉一次。從二○一二年十月打第一通電話給彰化縣衛生局,此後就一路緊盯,不時追問:「查到了沒有?」、「真的有鬼!」連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都接過他的電話。 地方政府並未輕忽他的檢舉,只是檢驗報告只能呈現「脂肪酸組成」百分比;就算彰化縣衛生局第三度前往抽驗,

對大統刻意調整脂肪酸數據起疑,並且根據經銷資料也高度懷疑有混油嫌疑,就是無法判定大統有攙偽或偽標的行為,查緝工作因此陷入瓶頸。 吹哨人鍥而不捨,於隔年八月寫信到衛福部長邱文達的信箱,終於引起中央的重視。彰化地檢署一個月後也展開偵查,終於使案情露出曙光。 檢方搜索大統公司,十分鐘就搜出關鍵證物。董事長高振利的抽屜中,有一份親筆寫的配方,分別以「橄」、「葵」、「芥」、「葡」等簡稱,記錄一百多種油品調配比例。「橄」是指橄欖油,雖然標示為「100%特級橄欖油」,但橄欖油成分不高,而是以沙拉油、葵花油、棉籽油、銅葉綠素等混攙而成。最普及的沙拉油,也有一、兩成的棉籽油。「大統香油」應該用白芝麻壓榨而成,卻

以麻油和沙拉油代替;而且沙拉油的比重,竟然佔了八成。 只有棕櫚油是純油,其餘二十一種橄欖油都是調和油,混入葡萄籽油、葵花油、芥花油或棉籽油,橄欖油比重,連一成都不到。 橄欖油又分「特橄」和「橄」兩種,分裝在藍色和紅色的桶子中。藍桶「特橄」由少量原裝進口的冷壓橄欖油製成;紅桶「橄欖粕油」混進劣質的橄欖油渣,六年半下來,總計有二千六百多噸殘渣油,吃進消費者的肚子裡。 二十一種橄欖油,只佔大統所有油品的兩成,其他五十多種,諸如:橄欖油、葡萄籽油、葵花油、沙拉油、香油、胡麻油等,都明顯攙偽,花生油裡沒有花生、辣椒油裡沒有辣椒、紅花籽油裡沒有紅花籽,都是用沙拉油攙入調色劑和香精提味而成。 國營事業台糖遭

受波及,其所販售七年的葡萄籽油,委由大統代工;國軍和部分國中生也是受害者,營養午餐都使用大統黑心油。

明日也是小春日和

為了解決大豐製棉廠的問題,作者津端修一津端英子 這樣論述:

  好了,開始吧!83歲和86歲的菜園生活。   在《積存時間的生活》誕生之前,   有幾位年輕人和津端夫婦合力完成這本書,   本書彷彿春天精靈般地,以年輕的、俏皮的、生動的眼光,   記錄津端爺爺和英子奶奶的生活。   我們發現,別有一番風味,甚至放進更多細節和情感。   農田中,一間沒有玄關只有一個大房間的木屋,   種植蔬菜,在廚房裡做好保存食品,分送給親友,   跟著春夏秋冬轉變,過著簡樸卻優雅的細緻生活。   慢慢的,少少的,不斷地重複每一件小事情。因為生活本來就是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   本書重點   《積存時間的生活》作者津端修一與津端英子,在退休前搬至高藏寺新

城定居,從調配菜園的泥土開始,一點一滴建造出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菜園。   負責家庭紀錄、環境整理的修一先生,用十足「理科」性格做得絲毫不差;掌握家庭中心的英子女士,在沒有新式料理機器的小小廚房中,用菜園裡當季的蔬果變化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分送親友、招待訪客。家中沒有太多便利的物品,只有耐用的家具和餐具,連電話也是老式的轉盤撥號。「我喜歡要花費時間和勞力,而且不怎麼方便的生活。」修一先生說。有種從容不迫的淡雅,回歸到好好生活的初心,這就是津端家的風格。   隨著四季的推移循環,用五感體驗季節的生活方式:春日裡的播種、夏季的自製麥茶、秋季開始準備保存食品、冬天為農田鋪上落葉以躲避冷冽。雖然沒什麼

錢,津端夫妻卻仍舊懷著怦怦然的心情面對未來。   【結縭五十年的夫妻之道】   結婚五十多年,縱使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卻會按照自己的方式為對方著想。個性有點粗枝大葉的英子女士,說話往往過於直白,有時會讓細膩感性的修一先生覺得強硬,因此,修一先生設計出留言板來提醒彼此重要事情,免得太嘮叨會把關係弄僵,也讓夫妻之間可以留下空隙。   英子女士一直都心胸寬大地支持修一先生的帆船航行夢,如同母親守護調皮搗蛋的兒子。相對的,對於英子女士的事情,修一先生也不會出言干涉。英子女士說想要購買什麼東西或想要做什麼事,他都會回答:「很好啊。」   他們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勉

強對方。」偶而鬥鬥嘴,卻不會吵架或爭執,「畢竟爭吵過後會很不舒服,我喜歡小春日和的溫暖。」英子女士說。   【順應四季的生活節奏】   修一先生在屋子西側種了一百八十棵樹,形成一片漂亮的雜樹林。春天有新綠,秋天有紅葉。夏天會擋太陽,涼快得不需要冷氣機,而到了冬天,雜樹林會送來落葉和溫暖的西曬,柔和地護衛津端家的生活。   與自然同步的津端家,在春日下播種,入夏之後,連家中的陳設也會換成夏季專用的,方便通風。紙窗換成蘆葦窗,餐具廚裡的陶瓷器換成玻璃器皿,寢具也從棉質變成麻料。「很奇怪,連房間的空氣都會變得很清涼。」   秋天時,英子會把庭院前面的大量柿子、柚子、斐濟果等秋天的味道裝箱打包

,寄給每年都在引頸盼望的親朋好友。冬天會把年底採收的香菇曬乾冷凍保存,並鋪上落葉為植物保暖。   津端家的生活打開各種感官,全面感覺到四季的轉變,扎實緩慢,一點一滴地累積出細緻的質感。   【英子女士的味覺傳承】   從小累積的味覺,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是英子女士切身的體會。所以從孫女花子小姐出生,英子女士就一心想要將同樣的味覺傳授給她。因為擔心居住在東京的女兒因為工作忙碌而偷懶,英子女士常常宅配從菜園採收的「真正的蔬菜味」,或是親手做的「奶奶的味道」。從孫女花子小姐念幼稚園時開始,寄送歷史已經超過十八年了。   「無論男女,只要有工作在身,就會有很多事情要忙,我知道那是無可奈何的。但

是過了六十歲退休了,大可以嘗試很多事情。不要只顧著玩,也必須想一想至少傳點什麼東西給下一代,讓他們過上豐富的日子。」英子女士睿智地分享著。   【津端家之味】   英子女士習慣以菜園採收的當令蔬菜為主,並向熟悉的商家購買牛豬雞肉或魚肉,再花心思料理。無論男女老少,無不大力稱道,吸引很多人造訪,英子女士說:「因為有機會招待客人,生活才會產生張力,反而使我們有生命賴以維繫的感覺。」   修一先生的手工培根也是大受歡迎的招牌菜,在自行搭建的磚造爐子中,用從庭院中摘取的櫻桃木片或月桂葉慢慢燻香。   津端家的生活支柱和核心是英子女士的廚房。肉派、烤牛肉、無花果醬、甜煮梅子、醃蕗蕎、醃木瓜等,每

道菜餚都是要花點時間製作,卻可以從中吃到當季的真滋味以及烹調者的細心照料。書中公開製作流程,但卻沒有調味的比例,希望大家可以多依賴味蕾,做出屬於自己的家庭料理。 作者簡介 津端修一   1925年生,自由評論家。東京大學畢業後,於安東尼‧雷蒙和板倉準三建築師的事務所任職後,進入日本住宅公團。也曾擔任廣島大學教授、名城大學教授、三重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津端英子   1925年生於愛知縣半田市,老家是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釀酒廠。目前以菜園農夫的身分實行根植於大地的細緻生活。 譯者簡介 李毓昭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專事翻譯。譯著有《積存時間的生活》、《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今日

公休:90歲書店老闆的生命情書》、《日嚐清新:鄉居生活的翻轉魅力》、《以愛之名說再見》、《健康氣象學入門》、《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世界貓咪圖鑑》、《發現教堂的藝術》等書。 出版人序—— 幾位年輕人眼中的津端爺爺和英子奶奶菜園生活 ◆歡迎來到津端家! 有七十種蔬菜、五十種果實的菜園 只有一個大房間的小木屋 英子女士的果菜汁 來喝三點的下午茶吧! ◆積存時間的生活 起初只是一塊遍地石頭的土地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沒有自來熱水的廚房 紀錄生活的片段就是家庭歷史 積存時間的菜園不會停止 ◆春天新綠探頭 播種 春季的收穫 五月下旬,櫻桃大豐收 今天是手工培根的日子 今天要精神抖擻地搗麻糬 草

莓的多種吃法 春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春日的款待 ◆小春日和的生活智慧 活用留言板溝通 各自負責擅長的事 不強求對方 ◆夏天午覺的必要 完全自製的「麥茶」 夏天的醃漬物 酸梅乾 夏季的收穫 度過夏天的準備 英子女士的餐具 宴客日的早餐 夏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夏日的款待 ◆在生活中過日子 味覺的傳承 慢慢的,少少的 喜歡耐久的物品 ◆秋天打包味覺的包裹 柚子的採收 散散步也很愉快 明年「麥茶」的希望種子 打包秋季的滋味 栗子餅 清理冰箱做果醬 準備過冬 秋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秋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整頓術 活用數字標示 形狀一致,排列整齊 善用標識,清楚明瞭 以圖

畫添加趣味 房間也要依季節更換擺設 從帆船學到的事 ◆冬天如落葉般地飄落的自然恩賜 陽光與乾燥的空氣 柚餅子 冬季的收穫 不動一動就會冷 英子女士的「圍裙」 修一先生的最愛 冬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冬日的款待 ◆英子女士的「細緻生活」 無法呆坐不動的個性 料理的空檔 冷凍保存菜園裡的食材 ◆津端家的滋味 修一先生的培根 梅子醬油、昆布佃煮、醬油煮款冬 醃蕗蕎、醃木瓜 無花果醬、甜煮梅子 梅子蜂蜜、栗子餅、帶皮柚子醬 肉派、烤牛肉 烤牛肉的醬汁 ◆津端家的菜園和雜樹林 春 夏 秋 冬 結語——就像孩子般的童心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起初兩個女兒也住在這裡,但她們一結婚就搬走了,家裡

只剩下夫妻兩人。安靜平穩的生活重心就是招待訪客。 女兒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就不用提了,打從夫妻倆進入六旬年紀,來採訪的人就越來越多,無不想要知道他們如何照顧菜園,以及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現在每個月都有兩、三天要接待訪客,許多人前來的目的是為了品嘗英子女士自豪的家常菜或修一先生的手工培根。 「我會依訪客上次吃了什麼來決定準備的東西。客人喜歡,我就會很高興,覺得受到鼓勵。」英子女士如是說。 英子女士的菜肴是以菜園採收的當令蔬菜為主,並向熟悉的商家購買牛豬雞肉或魚肉,再花心思料理。無論男女老少,無不大力稱道。口碑傳開來,又吸引更多人造訪,英子女士就更為款待客人下工夫。有時候不僅是做菜而已,她還會贈送手織

的圍巾或襪子,給客人當紀念。 「經常有人問我,招待那麼多客人,應該很辛苦吧?其實不會。我本來就喜歡做廚房的事情,不管是煮飯還是收拾餐盤,我從來都不排斥,也不覺得麻煩。」 英子女士繼續說:「每次和年輕人聊天,或是聽到他們表示感謝,都會讓我得到源源不絕的精力。因為有機會招待客人,生活才會產生張力,反而使我們有生命賴以維繫的感覺。」 沒有自來熱水的廚房 津端家的生活支柱和核心是英子女士的廚房。 本來蓋這間房子是要給英子女士和女兒當成機織工作坊的,原先以為只要可以煮水泡茶就夠了,因此對熱愛料理的人來說,空間相當狹小。 說起來很失禮,這裡根本看不出是為訪客烹煮大餐的地方。既沒有熱水器,也沒有換氣扇,當然

也沒有最新式的料理機器,在裡面坐鎮的只有據說是「女兒淘汰不用的」舊式兩口瓦斯爐和舊烤箱。 英子女士極為滿意似地說:「這裡是我唯一的聖地,只有這裡我可以完全自由。其他地方修一都會插手(笑)。」 空間小,無論做什麼都不需要走動,這也是方便好用的因素。開放式的架子,讓所有東西一目了然,也是修一先生裝設的。 英子女士只在這裡存放順手好用,而且經過嚴格汰選的器具。鍋子有大、中、小三個砂鍋,外加一個德製不鏽鋼鍋。另外,還有經常使用的茶具組合和她很喜歡的竹籃等物品。這些東西都沒有放在高處,全在嬌小的英子女士伸手可及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