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能源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王鴻博所指導 劉育芳的 單構太陽能驅動雙氧水燃料電池併同有機廢水處理 (2020),提出太陽光電能源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分解、雙氧水、四環素、雙氧水燃料電池、三電極模組、光燃料電池、鉍碘氧化物、銅鉍氧化物。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陽光電能源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構太陽能驅動雙氧水燃料電池併同有機廢水處理

為了解決太陽光電能源ptt的問題,作者劉育芳 這樣論述:

在化石能源枯竭及極端氣候之壓力下,綠色能源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太陽能可產生電力與動力屬再生能源,不僅含無盡能量,亦能降低地理條件的限制,有高度適應性,此種綠色能源具廣泛商業應用潛力。利用仿光合作用之光電催化(photoelectrocatalysis)技術,可將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與電力,尤其,工業快速發展,導致水污染日趨嚴重,有機廢水大多採生物處理與高級氧化處理程序(AOP),若能以太陽能驅動還原H2O生成H2O2應用於AOP,則可大幅降低二次污染,以取代傳統蒽醌法生產H2O2,伴隨之工業安全及二次污染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之重點是開發光驅動雙氧水燃料電池,將有機廢水視為化學燃料,透過雙PEC

降解有機物質併同產電,關鍵技術含:(1)合成磷化鎳或磷化鈷參雜異質結構(NiP or CoP on g-C3N4/BiOI composites)光驅動分解H2O生成H2O2;(2)合成平面硫化鉬及銅鉍氧化物(MoS2/CuBi2O4)應用於可見光分解新興汙染物四環素(不適生物處理,易成抗藥性基因傳播與轉移的溫床);及(3)技術整合,開發單構光驅動燃料電池,應用雙光電極同時氧化有機污染物(四環素)及產電。合成磷化鎳及磷化鈷參雜的異質結構(NiP或CoP on g-C3N4/BiOI composites)能提升約八倍的光驅動分解H2O生成H2O2效率,藉由調控異質結構的能隙及參雜磷化鎳及磷化鈷

以增加電子-電洞對的利用,屬可逆反應,生成及分解動力參數分析結果指出NiP/g-C3N4/BiOI具相對較佳之反應速率。另外,為處理新興有機污染物例如:四環素,合成平面硫化鉬及銅鉍氧化物(MoS2/CuBi2O4)應用於可見光分解四環素,藉超氧自由基及電洞的氧化作用,使四環素分解為其他低碳的羥基醛類衍生物,可在 2 h 內達到 85% 之去除效率。再者,透過技術整合設計之三電極雙氧水燃料電池模組,利用光驅動水分解生產H2O2作為燃料,經由雙光電極產電,可有效產生1300 A光電流,且在 1 h 的可見光驅動下,可去除80%的四環素(10 ppm),併產出700 A光電流。此新開發之單構光驅

動燃料電池組,具有可攜性及簡易安裝的特性,期能提供一種兼具能源自主之新穎廢水處理方法與設備,以供產業提升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