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得利工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宜得利工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孟潔寫的 EMBA沒教的形象打理術:穿出職場力的40堂課 和張靖媛,陳慧如,樊語婕,楊麗雯,鍾文萍,林靜宜,余淑惠,游惠玲的 第一份工作就上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宜得利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打工工讀、兼職機會 - 1111人力銀行也說明:宜得利 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打工工讀的兼職機會來了!1111打工專區集結全台灣、海外、各地區打工、工讀、兼差、兼職外包等多項知名企業優質職缺,找理想宜得利家居股份有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日報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余致力所指導 陳思妤的 台灣大學生貪腐認知:Q方法論的探索性研究 (2017),提出宜得利工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Q方法論、貪腐、廉政、貪腐容忍度、認知類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李國光所指導 張哲偉的 大學學習生涯歷程管理系統建置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就業力、生涯管理、學習歷程檔案、案例推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宜得利工讀的解答。

最後網站佩文韻府 - 第 12 卷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之詩詩會陸歎 1 新始道三擦子世皆世之州展高見館酒員|送葬宗日| 20 十士真展敬說著說恐後也釋日工讀醒守使啓超覆於今年法君冥神王王盜賢展名此原書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得利工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EMBA沒教的形象打理術:穿出職場力的40堂課

為了解決宜得利工讀的問題,作者吳孟潔 這樣論述:

  是否有過這種經驗?當你費盡唇舌想討好對方,他卻毫不領情、漸行漸遠,而你甚至無法理解到底哪裡得罪他了?   其實原因可能很簡單,就是你在談話時,踩到對方的地雷禁區了!   受人歡迎與口才好壞無絕對關連,而與心思是否細膩有關。就像不擅言詞的人知道自己的短處,只好多傾聽,因此更能察言觀色、謹言慎行。   譬如:女人都怕老,更怕被叫老。當客戶尚未對你產生信任感時,倘若一味裝熟,討好的胡亂稱呼,只會讓人莫名其妙、感到不悅。無論是被看起來比自己年輕或年長的人叫姐姐,都有被奉承的感覺,或帶著諷刺的意味。   在職場上與人交往,須提高你的掃雷系統;當別人對你提出的問題表現出面有難色、迴避眼神時,請止

步。可別自恃武功高強,硬是踏進那紅色警戒線裡,小心你的人際關係因此引爆、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本書作者吳孟潔長期擔任形象顧問,至今從事教學講座與培訓開課已超過500場次,積極培育出數十位國際形象顧問,可說是台灣形象美學事業的最大推手。她相信一個人在充實內在之餘建立好形象,將更有助於幸運之神的眷顧!本書40堂課粹取多年研究和教學經驗,以身邊常見的數十個職場故事為例,吳孟潔告訴讀者形象的重要,教導讀者如何塑造自己的好形象的訣竅,在面試、職場、商場上為自己加分!   形象ABC   你是誰?希望別人怎麼看你?在別人心目中留下的印象,稱為個人形象。你知道一個人的形象分為A、B、C三大範疇嗎?。

  「守、破、離」三字訣   想在你人生各階段面臨改變時有所體現嗎?依據每階段的成長該有的穿衣態度又該如何?如何將「守、破、離」三字訣運用在職場生涯上,讓你輕鬆穿出好形象?   55、38、7定律   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個人時,「55、38、7定律」決定第一印象,據研究,「一次負面的印象,需要至少八次正面形象才能反正。」但是多數人在第一印象時犯了錯,就連第二次展現正面形象的機會都沒有,更何況八次機會呢! 本書特色   ★ 形象大師吳孟潔教你如何讓人2秒欣賞你,穿衣、形象、禮儀、溝通一次學:這本書涵蓋她多年來教學及服務客戶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全方位建立職場形象,提升魅力、受到尊重、開創好人緣;

藉由本書的方法與技巧,讓自己更容易遇到獨具慧眼的伯樂,獲得大展身手的機會!   ★ 本書洩露了老闆秘而不宣的用人潛規則:形象美學在國外行之有年,幫助政商界及職場人士邁向自我成長與成功之路;作者以身邊常見的數十個職場故事為例,告訴讀者形象的重要,並教讀者如何塑造自己的好形象,在面試,職場,商場上,都能為自己加分!   ★ 內附衣Q測驗評量檢測表:你的衣Q合格嗎?20題立刻檢測自己的形象分數。   ★ 超值回饋:隨書附贈價值1萬元課程抵用券。讓國際形象大師教你服裝儀容、儀態風範、溝通表達,全面提升職場魅力形象!   ★ 名人激賞推薦: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 何啟聖、PNG卓越領航集團CEO 時台

明、伊林娛樂總經理 陳婉若、國際彩妝藝術家 連士良、學學文創志業執行長 鄭章鉅、奇想創造執行長 謝榮雅。 作者簡介 吳孟潔   早年自東京研修設計後,轉赴紐約設計界著名學府F.I.T.研讀室內設計系,畢業後曾擔任LV等著名品牌的專櫃設計師。後來負笈前進美國、日本,學習形象顧問專業知識與技能,成為台灣第一位進階攻取多項國際專業認證的「台灣第一國際形象顧問」,也是全亞洲第一位獲得3項最高國際認證的國際形象顧問,美國AICI更指定吳孟潔台灣、泰國、印尼形象大使。吳孟潔首創「彩虹衣櫃美學」,是「衣mba美學志業」顧問總監。   經歷  * 美國AICI國際形象顧問協會∕ AICI CIP高級國際形象顧

問認證  * 日本個人色彩顧問協會∕「個人色彩顧問檢定」講師級認證  * 日本教育部「AFT色彩檢定協會」最高級1級認證  * 日本個人色彩顧問協會「個人色彩檢定指導講師」  * 日本色彩學會「正會員」  * 日本個人色彩顧問協會「正會員」  * 日本個人色彩研究會「正會員」  * 在台考AICI FLC初級國際形象顧問證照指名指導老師  * 在台考日本國際色彩證照指名指導老師   專長  * 個人整體形象塑造專家  * 企業人才形象培訓專家  * 國際形象顧問培訓專家   網址:衣mba(www.imagemba.com.tw)、fb(www.facebook.com/imagemba)

台灣大學生貪腐認知:Q方法論的探索性研究

為了解決宜得利工讀的問題,作者陳思妤 這樣論述:

長期以來在人類社會中,貪腐一直是一個嚴重的犯罪問題,各國政府、跨國組織、與社會科學家都致力從不同面向切入研究,試圖將貪腐加以定義、並思考如何解決貪腐問題。但是由於各地區的社會文化、風俗習慣、法律規範的差異導致存在不同的貪腐認知,即便在同個文化圈或者國家中,仍可能因為人們的社會價值、專業學識、個人網絡等因素,對於貪腐有不同的容忍接受度。究竟人們判斷貪腐的標準是什麼?不同的貪腐認知又能夠被區分出哪些類別?這是本研究進行深度思考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台灣青年學子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顛覆了傳統上青年政治冷感的現象,進而誘發本研究進一步思考,這個世代的大學生對於貪腐概念有什麼樣的認知?基於操作上的研究限制,

本研究挑選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企業管理學系、法律學系、新聞學系的大學四年級生,每系各9人,總共36人進行邀訪。引用余致力、方凱弘2016年度的科技部研究「何謂貪腐?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未回答的問題」建構完成的60句貪腐情境語句,本研究結合「問卷調查法」與「Q方法論」進行兩階段的貪腐認知研究,並以軟體SPSS與PQ Method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發現兩種研究方法的操作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結合使用將有助於對貪腐認知的理解。從本研究所獲資料可以看到,台灣大學生對於白色貪腐(較不嚴重的貪腐)的認知較有共識,主要的差異在於黑色貪腐(較為嚴重的貪腐)部分,有「共犯結構,不當得利」、「投機取巧,便宜行事」、

「隱匿資訊」、「特權關說」四種認知類型。

第一份工作就上癮

為了解決宜得利工讀的問題,作者張靖媛,陳慧如,樊語婕,楊麗雯,鍾文萍,林靜宜,余淑惠,游惠玲 這樣論述:

享受在工作中上癮的快樂   2005年,麥當勞50周年慶大會,在美國芝加哥市的麥當勞旗艦餐廳洋洋展開,忽然間,全球總裁Jim Skinner竟說:「我即將要和上帝通話。」與會人士一陣錯愕,以為總裁在開玩笑,沒想到,螢幕上視訊傳來衛星畫面,一位身在太空工作站的太空人,笑瞇瞇地向地球上的人們打招呼,並說:「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麥當勞。」   這句話讓所有人印象深刻,包括在場的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發言的太空人,正是第一位實現太空漫步的華裔美籍太空人焦立中(Leroy Chiao),他在16 歲那年,曾於加州的麥當勞工作過,他說學習了團隊紀律、工作熱忱及領導風範,這些早年的養成使他能夠成為太空探

索小組的領導者。   事實上,不只是太空人焦立中,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Jay Leno,和金球獎影后Andie MacDowell 的第一份工作,都是麥當勞。 許多人的第一次 從麥當勞開始   對許多人來說,麥當勞不只是一個外食連鎖餐廳品牌,更代表了,第一次完成一個別人交付的使命,第一次領到靠自己能力賺取的酬勞,第一次被激勵,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成就感。   在台灣,麥當勞25 歲了。這25 年來,平均每年雇用1 萬名員工,截至今年為止,至少培育出20~25 萬的麥當勞人。台灣2 千3 百萬人口,幾乎每1 百個人之中,就有1 個人在麥當勞工作過,他們或者還在金黃拱門下,或者走出拱門外,在各領域發

光發熱。為了特別的周年紀念,麥當勞決定發起同學會,邀請25 位在職生與畢業生,回來分享各自在麥當勞學到的第一堂課。   麥當勞也是李明元的第一份工作,他是1984 年麥當勞在台成立之初,招募的第一批員工之一。而且,在全球麥當勞最高階的50 位主管中(包括現任全球總裁),其中20位的第一份工作,都是麥當勞。麥當勞在台灣草創初期,像李明元這樣最基層的員工,平均每天工作18 個小時,煎漢堡肉、炸薯條、掃地、洗廁所、收垃圾,每一樣都要學,每一樣都要做。麥當勞,是如何讓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身段放到最低,並且付出這麼長的時間投入其中? 競爭又合作的星光大道舞台   「我們很像大學社團,大家就是想要凝聚在一

起工作,接受挑戰。」工作明明不輕鬆,他們卻能把工作當活動來「玩」。比方說,一台奶昔機每天要拆開來洗,早上開店前要立即裝機,顧客上門才有現打的奶昔可以喝,為了達到效率,大家甚至把裝奶昔機,當成軍隊組槍來練習,眼睛蒙上黑布,比賽誰裝得快。「我們真的很瘋狂。」李明元笑著說。   麥當勞,就像是這群「同學」們的星光大道舞台,在這裡,大家維持著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台表演,有機會幫助別人,也有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好。舞台上上下下,培養出一種深厚的革命情感,許多畢業生離開後,仍然念念不忘。   李明元坦言,在麥當勞,這種表演是會讓人上癮的。他記得,有次在籌備未開張的台北昆明餐廳,卡車才把設備

卸下,大家就搶著要讀原文的使用手冊,比賽誰讀得快,讀得懂,就可以來教其他人怎麼用。「像番茄醬(打在漢堡上)的打醬箱,裝得不對,一下子番茄醬就用完了,所以人家比賽K 書,我們比賽K 手冊。」原本繁瑣、枯燥的工作,在夥伴們的互相激勵下,反倒成了表演和競賽,大家樂在其中,還越玩越上癮。   能夠讓大家像社團同學,打成一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舞台是公開競爭,機會是人人平等。 挑出DNA 相近的夥伴   每一個在麥當勞工作過的人都同意,社會上闖江湖需要的學歷、人脈、背景,在這裡通通不需要。然而門檻低,不代表機會多,要進金黃拱門,通常要經過6 關以上的考試,還得經歷「OJE」(On Job E

valuation,在職觀察期),也就是3 天在餐廳實際工作的測試,點餐服務,清潔門市,一項都不能少。   「我們是為了挑出一個,DNA 跟我們很相近的人。」李明元強調,這3 天的門市操作測試非常重要,他說。如果一個人在餐廳工作會覺得不舒服,他就很難體會麥當勞提供的價值核心。挑對人,加上完整的訓練,麥當勞就能讓每個不同的人,提供有紀律且一致的服務給顧客。李明元曾自嘲,自己的血液裡流著番茄醬,或許,這種把工作當表演,把吃苦當吃補的性格,正是麥當勞人最自豪的DNA。   李明元說, 25 年以來,麥當勞以人為本的核心精神從沒有改變過,即使經歷不少挫折,餐廳的員工永遠是他最重視的資產。 歷經M型起伏

 嘗試錯誤再精進   金黃拱門在台灣,曾歷經M 型般的起起伏伏,1994年孫氏家族退出經營,1995~2000 年全台麥當勞急速擴張,卻遇上九二一集集大地震;2001 年的業績下滑,2003年的SARS 風暴,和2004 年起開始轉型,推出McCaf?優質咖啡、餐廳24 小時營業和「歡樂送」外送服務,逐漸穩定成長至今。   「麥當勞並不是一路往上發展,一路順遂的。」從年資和台灣麥當勞同齡的總裁口中聽到這句話,初感意外,但深究其義,便體會到這是非常「麥當勞味」的風格—正視自己的錯誤與失敗,從中記取教訓,然後鼓起勇氣,再度嘗試。   1996 年,李明元以不到40 歲之年當上總裁,在外商經理人眼裡

,這個來自台東鄉下,英文不怎麼樣,又沒拿過MBA,從服務員鑽上來的人,竟能接任一個跨國超級品牌的最高階主管,簡直是「不可思議」。那時麥當勞才引進台灣10 年,還很新鮮,很受歡迎,這位年輕總裁,也衝的很快,從105 間店拓展到300 間,然而,大舉擴店的策略卻讓麥當勞從金黃拱門的頂端,溜到了谷底。   2000 年,九二一地震加上國際股市大跌,麥當勞結束了全球100 多間分店的營業,包括台灣的15 間。李明元檢討,擴店雖然讓台灣麥當勞大幅成長,卻忽略關切供需之間的關係,也沒有相對應地推出新服務和新商品。 跨國企業 擁有全球視野   2002 年,李明元離開台灣麥當勞18 個月,旅行各國考察、學習

、受訓。這段經歷,他自己是當作「留校察看」。他到了阿根廷,到了巴西,看到當地環境之惡劣,出門要有持槍保鏢守衛,銀行因通貨膨脹過度而乾脆關門一週,即使是這樣,麥當勞還是天天營業。「我有什麼好抱怨的?」李明元提醒自己,即使業績下滑,台灣麥當勞卻始終位居全球118 個市場中的頂尖20 名內,是系統內的模範生。2003 年9 月,他在全球品牌新訊息「i’m lovin’ it」(我就喜歡)推出前夕回到台灣,再一次,他站上這個熟悉的舞台。   「在麥當勞,失敗比成功更重要。這是一個容許你犯錯的系統,系統和員工之間,必須互相學習,面對錯誤,很殘酷,但很務實。」麥當勞訓練人,也珍惜人的價值,這裡是一個舞台,

在上頭你可以盡情發揮熱情與創意,累了,你也可以下來休息。 投入、付出、學習的服務觀   近5 年來,李明元幾乎不留員工,「夥伴想要離開去外面闖,我會很誠懇的,替他們感到高興。」他只留一種人,「還沒學好的人」。如果還沒有學好,學得還不夠多,李明元會勸他留下,繼續做,至少做到副理以上。具備了麥當勞副理的資格和訓練,李明元認為,即使在外遇到挫折或困難,大致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麥當勞畢業生走出金黃拱門,把他們在學校得到的知識,像蒲公英的種子般,一顆一顆地播散出去。如同1997年成立的「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信念,「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社會培育人才,把所得回饋給社會,是近年台灣麥當勞

致力的目標。   台灣麥當勞在全球麥當勞的118 個市場中,排名始終在頂尖20 名之內。去過其他市場麥當勞的人大概都有體會,台灣麥當勞的環境特別乾淨,服務特別周到。2005 年的全球年會,台灣甚至是唯一被指名,在會上現做獨家商品「板烤米香堡」的地區,會場內大排長龍,各國的麥當勞人都很好奇,這米食之國的招牌漢堡,到底是什麼樣的味道?後來,「板烤米香堡」甚至外銷到香港與新加坡,作為短期促銷商品,這由台灣與亞太團隊聯合開發的道地台灣漢堡,很是讓李明元驕傲。   在台灣麥當勞的25 年,對李明元而言是一眨眼。他一直記得,打烊後的餐廳,全體動員大掃除,地板被刷得光亮,連水漬也吸得乾乾淨淨,「即使是廚房,

躺在上面睡都沒問題。」他微笑著說。原來,這麼多人願意投入、付出、學習,他們就是想到一個願望,一個為他人帶來希望與快樂的願望。   25 個年頭,25 個故事,25 個實現夢想的人生願望。 作者簡介 張靖媛   台灣藝術大學戲劇暨劇場運用學系在職班研究生,曾任中國時報廣告物語版主編、時報國際廣告公司創意總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公共事務部協理。 陳慧如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碩士,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商業周刊》資深記者,墨刻出版採訪記者。   撰寫篇章:總論、陳日興、蕭柏勳、陳薇雅、黃道賀、張淑華 樊語婕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華訊事業特約採訪編輯、國際商情雙周刊特約採訪編輯、長榮

國際特約記者。   撰寫篇章:張勝鄉、孫瑜華、丁郁琦、陳文光、陳子詅、張愛華 楊麗雯   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業,曾任宏碩出版叢書主編、錢櫃雜誌生活組主編。   撰寫篇章:王憲程、周俊三、游冉琪、盧小慧、張嗣漢、曾泉誠 鍾文萍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畢,曾任台視文化公司雜誌主編、TO'GO旅遊生活情報叢書部主編。   撰寫篇章:林萬登、盧歡庭、周雍芬、附錄 林靜宜   國立台北大學企管所畢,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著有《捷安特傳奇》等書。   撰寫篇章:黃馨儀 余淑惠   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曾任三立電視台企劃、中天新聞台製作人。   撰寫篇章:尹翠華、張國強、孫文傑 游慧玲   英國西

敏斯特大學新聞所碩士,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商業周刊》資深記者、《30雜誌》記者。   撰寫篇章:趙詠華

大學學習生涯歷程管理系統建置研究

為了解決宜得利工讀的問題,作者張哲偉 這樣論述:

面對高度競爭的就業環境時代,大學首要工作是推動就業力教育。為有效提升學生之就業力,應鼓勵學生多加修習輔系、雙主修、學程、及通識課程,並強化課外經歷。然而學生在大學所經歷的多元入學和系別分化,踏在充滿未知的人生理想追尋道路上,難免會感到徬徨無助以及無法掌握人生方向等問題,而隨時都在探索與調整未來的生涯發展。因此本研究將深入探討大專院校畢業生投入職場應具備的就業力,做好生涯管理來確定未來發展方向是首要工作,再輔以系統化學習歷程檔案的方式,參考案例推理的相似度計算方法,用來檢索與學生學習歷程相似的案例,以便實作開發一套學習生涯歷程管理系統。本雛型系統的目的為試圖解決學生在讀完大學四年後,依然不清楚

自己人生方向,甚至是缺乏自信心的問題。學生透過系統建立個人學習歷程檔案,整理過去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與能力養成的歷程與經驗,以便協助學生從學校畢業後能順利進入職場,並且縮短就業等待期,讓畢業學生都能確立人生志向和提升自信心。此外可以讓畢業學生更加能與產業界接軌,貢獻所學所長。最終以個案實證的方式,利用評鑑問卷與個別訪談來驗證本雛型系統研究實用性,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出三項研究貢獻:一、提供職涯目標與相似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方向;二、培養學生核心能力以提升畢業所需之就業力;三、有效降低傳統學習檔案所耗費之時間與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