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肯尼思·B.卡恩寫的 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3版·修訂版) 和CharlieTian的 像投資大師一樣思考:避開價值陷阱,只買好公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Smart智富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宗憲所指導 王嘉萍的 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之研究 -以工作績效為中介變項 (2021),提出康寧 軟體 工程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領導風格、幸福感、工作績效。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行政管理研究所 馮佩君所指導 巫昱賢的 警察人員勤務繁重加成對薪資滿意度與調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基層警察人員、薪資滿意度、調職傾向、勤務繁重加成的重點而找出了 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康寧 軟體 工程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3版·修訂版)

為了解決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問題,作者(美)肯尼思·B.卡恩 這樣論述:

企業要發展壯大,具有一套優秀的新產品開發流程是必不可少的。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集合美國企業界、學術界的新產品開發管理方面的大量專家,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提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用以指導企業的新產品開發。   本書講述了新產品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的實用資訊,從創新到實施,直到產品生命週期結束,並結合大量的圖表和實例,為企業中所有參與新產品與服務開發的人士提供了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應用工具。 肯尼士·B.卡恩博士,佛吉尼亞聯邦大學市場行銷學教授,達芬奇創新中心總監。他的教學和研究內容包括產品開發、產品管理及現有產品和新產品的需求預測。卡恩博士曾在多種期刊發表過著作,包

括《產品創新管理雜誌》(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商業研究雜誌》(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經濟視野》(Business Horizons)、《預測雜誌》(Journal of Forecasting)、《商業預測雜誌》(Journal of Business Forecasting)、《行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及《研究與發展管理》(R & D Management)。另外,他還著有多部作品,包括《產品計畫精要》(Product Planning Essentials)

及《新產品預測:實踐應用》(New Product Forecasting:An Applied Approach),並擔任了《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2版)的主編工作。   卡恩博士有十分豐富的從業經驗,曾擔任過惠好公司(Weyerhaeuser)的工業工程師和專案工程師,以及偉康公司(Respironics. Inc)的製造工程師。他曾為無數企業提供過諮詢和培訓服務,客戶包括埃森哲、愛可、可口可樂、康尼格拉、哈雷大衛森、霍尼韋爾、約翰迪爾、樂高、麥克尼爾、寶潔及SAS軟體研究所。卡恩博士于1989年加入PDMA。 馬新馨,翻譯專業碩士畢業,英語專業八級,翻譯經歷包括RED HAT 紅

帽新品發佈會演講稿、Facebook 使用者協議、Canada Petro 市場檔、Nokia 產品發佈稿件、Microsoft市場調查報告、協助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翻譯《消費心理學》的部分章節、《人人需要知道的50種商業心理學模型》、《銷售專家的秘密》、《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實踐手冊――學習發展項目6D法則實施案例、工具、方法 》等。 第1部分 開始之前 第1章 新產品――區別優勝者與失敗者的因素和驅動成功的因素 2 1.1 引言 2 1.2 專案層的關鍵成功因素 4 1.3 企業層面的關鍵成功因素 13 1.4 小結 23 作者簡介 23 第2章 創新管理框架――幫助管理者提

升業績的模型 25 2.1 引言 25 2.2 創新管理框架 26 2.3 IM框架結構 28 2.4 小結 35 作者簡介 36 第3章 服務開發 37 3.1 引言 37 3.2 服務開發的獨特之處 38 3.3 服務開發流程 41 3.4 服務開發的最新趨勢 46 3.5 小結 48 作者簡介 49 第4章 商業模式創新:核心之外的創新 50 4.1 引言 50 4.2 公司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模型 50 4.3 拓展 52 4.4 持續創新 53 4.5 價值網路創新 54 4.6 預期回報率創新 56 4.7 混合創新:融合預期回報率創新與價值網路創新 57 4.8 小結 58 作者簡

介 59 第5章 開放式創新和成功的風險投資 61 5.1 引言 61 5.2 創新矩陣 62 5.3 開放式創新漏斗圖 63 5.4 風險投資 63 5.5 風險投資戰略 66 5.6 風險投資組合風險管理 68 5.7 組織結構如何助力風險投資成功 68 5.8 風險投資流程 70 5.9 文化氛圍 72 5.10 小結 73 作者簡介 73 第6章 如何成功地面向新興市場進行新產品開發 75 6.1 引言 75 6.2 新興市場中的機遇和風險 76 6.3 新興市場中成功的新產品開發 79 6.4 國際收益 83 6.5 西門子醫療保健產品案例研究 84 6.6 小結 85 作者簡介 8

5 第2部分 開始 第7章 創新前端的高效實踐 88 7.1 引言 88 7.2 NCD模型總覽 89 7.3 組織資源和氛圍 90 7.4 團隊和協作 93 7.5 漸進式產品開發的活動要素 95 7.6 突破式產品開發的活動要素 96 7.7 小結 98 作者簡介 99 第8章 獲得火花和衝擊――構思和概念的產生 100 8.1 引言 100 8.2 制定構思規則:關注焦點的奧秘 101 8.3 形成團隊 103 8.4 構思會議 105 8.5 概念篩選和構思改進 111 8.6 小結 113 作者簡介 114 第9章 產品創新組合管理 115 9.1 引言 115 9.2 組合管理的

定義 115 9.3 組合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16 9.4 組合管理的四個主要目標 116 9.5 如何評估組合管理――優秀範例 117 9.6 組合管理出現問題的預兆 119 9.7 制定戰略和戰術組合管理概要 119 9.8 界定戰略匯總 120 9.9 戰術組合管理 122 9.10 對組合進行審查 122 9.11 小結 123 作者簡介 124 第10章 發現新業務機遇:麥哲倫流程 125 10.1 引言 125 10.2 康寧集團的創新方式 126 10.3 麥哲倫流程:發現和審核新構思 127 10.4 實踐麥哲倫流程 132 10.5 成果展示 133 10.6 小結 13

5 作者簡介 135 第11章 新產品開發團隊的相屬關係、知識分享和績效 137 11.1 引言 137 11.2 相屬關係的定義 137 11.3 NPD團隊中的相屬關係 139 11.4 相屬關係對NPD績效的影響 142 11.5 小結 145 11.6 致謝 146 作者簡介 146 第12章 新產品開發中的虛擬團隊:特徵與挑戰 147 12.1 引言 147 12.2 虛擬性程度 147 12.3 溝通 149 12.4 人際/關係構建 150 12.5 協作 151 12.6 績效 152 12.7 ICT選擇 153 12.8 小結 155 作者簡介 156 第3部分 執行開發

第13章 獲取客戶對產品開發的需求 158 13.1 引言 158 13.2 獲取客戶需求的方法 160 13.3 詳細瞭解客戶需求的方法 163 13.4 收集客戶需求資訊的實踐方面 168 13.5 小結 170 作者簡介 170 第14章 產品創新使用者調研:定性法 171 14.1 引言 171 14.2 深入瞭解資訊 171 14.3 進行深入瞭解的定性方法 172 14.4 人種學 173 14.5 網路人種學 174 14.6 實地考察和獨立訪談 175 14.7 眾包 175 14.8 領先用戶 176 14.9 客戶工具 177 14.10 即時市場驗證:運用實驗法進行實驗

性學習 178 14.11 小結 179 作者簡介 179 第15章 定量市場調研 180 15.1 定量市場調研步驟 180 15.2 定量市場調研能夠回答的問題 182 15.3 問題一:我們應該瞄準哪些客戶 184 15.4 問題二:他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189 15.5 問題三:哪些新產品最有市場前途 192 15.6 小結 196 作者簡介 196 第16章 新產品預測的方法 197 16.1 引言 197 16.2 確立預測目標 197 16.3 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的預測 199 16.4 預測方法 199 16.5 新產品預測策略 205 16.6 新產品預測標杆 206 16.7

新產品預測流程 207 16.8 小結 208 作者簡介 208 第17章 社交媒體和產品開發 209 17.1 引言 209 17.2 定義 209 17.3 發揮社交媒體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作用 211 17.4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212 17.5 成功的三個基本步驟 213 17.6 成功案例 215 17.7 未來會怎樣――探討未來趨勢 216 17.8 小結 217 作者簡介 217 第4部分 完成開發任務 第18章 開發智慧產品 220 18.1 引言 220 18.2 智慧產品的特點 220 18.3 智慧產品帶給企業的機遇 222 18.4 智慧產品推廣中的潛在障礙 223

18.5 開發智慧產品的建議 225 18.6 小結 227 作者簡介 228 第19章 NPD治理改善戰略 229 19.1 引言 229 19.2 挑戰 229 19.3 治理流程 231 19.4 開始治理 236 19.5 高效治理專案帶來的好處 237 19.6 小結 238 作者簡介 239 第20章 新產品發佈的供應鏈管理 240 20.1 引言 240 20.2 發佈階段的缺陷 241 20.3 發佈策略 242 20.4 柔性供應鏈與精益發布 244 20.5 電腦行業案例 246 20.6 精益發布案例:貝納通公司 247 20.7 小結 248 作者簡介 248 第2

1章 發佈之後的產品管理 250 21.1 引言 250 21.2 發佈後的產品管理 251 21.3 發揮跨職能團隊的作用 252 21.4 審計發佈結果 253 21.5 管理現有產品 255 21.6 產品績效維度 256 21.7 優化產品組合 258 21.8 下游產品戰略 260 21.9 小結 262 作者簡介 262 第22章 通過管理創新悖論實現組織雙元化 263 22.1 引言 263 22.2 創新和組織雙元化 264 22.3 創新悖論及管理 265 22.4 企業高級管理層:盈利與突破 266 22.5 項目:實驗與限制 267 22.6 員工個人:規則與激情 267

22.7 保持組織雙元化 268 22.8 小結 269 作者簡介 270 第23章 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類型及其在產品開發流程中的應用 271 23.1 引言 271 23.2 最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類型及其保護 271 23.3 智慧財產權對產品開發的影響 275 23.4 智慧財產權申請流程 279 23.5 智慧財產權所有權及合資企業 281 23.6 商業機密和專利權之間的權衡 281 23.7 小結 282 作者簡介 282 第5部分 PDMA研究 第24章 從傑出公司創新者中學到的 284 24.1 引言 284 24.2 概覽 284 24.3 關於傑出公司創新者獎 285 24.4

獲獎者的共性與特徵:1988―2003年 287 24.5 獲獎者的共性與特徵:2004―2010年 288 24.6 小結 295 作者簡介 297 第25章 物品開發與服務開發的區別:PDMA CPAS研究性學習 300 25.1 引言 300 25.2 物品和服務的區別 300 25.3 項目細節 301 25.4 研究成果 301 25.5 物品和服務實踐的區別 303 25.6 前端開發和商業化程度 307 25.7 小結 307 28.8 致謝 308 作者簡介 308 第26章 產品創新學科的興起及其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309 26.1 引言 309 26.2 產品創新研究的興起

310 26.3 創新研究發展歷程 310 26.4 創新研究中的新興主題 312 26.5 小結 315 作者簡介 316 附錄 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簡介 317 新產品開發術語表 324

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之研究 -以工作績效為中介變項

為了解決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問題,作者王嘉萍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少子化、12年國教課程改革、教育環境應具有特色以及家長對教師關切度提高的衝擊之下,教師面臨的壓力日與劇增,其中校長的領導風格是帶領教師達到學校目標的關鍵人物。教師幸福感及教師工作績效都跟校長領導風格有關,在這動盪的教改時期,校長要如何凝聚學校同仁的向心力,激發潛能來提升教師教學熱誠,一同為學校願景發展齊力,達到學校發展目標。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於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幸福感與教師工作績效之現況,及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南市國小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差異情形,進一步探究國小校長不同領導風格與教師幸福感及教師工作績效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9學年度臺南市國小編制內

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分層立意抽樣做法,採總校數的四分之一為樣本學校,共計有效問卷為411份,有效問卷為87%,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進行分析,獲得結論如下:一、臺南市公立國小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幸福感有正向顯著影響。二、臺南市公立國小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工作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三、教師工作績效對教師幸福感有正向顯著影響。四、教師工作績效在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幸福感之影響有部分中介效果。五、臺南市公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上,因「性別及職務」的不同有顯著差 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國小學校校長及未來研究參考。

像投資大師一樣思考:避開價值陷阱,只買好公司

為了解決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問題,作者CharlieTian 這樣論述:

沒有華爾街背景,也能打敗S&P 500指數!   亞馬遜4.5星評價,81%評鑑者給予5顆星最高分   《財星》(Fortune)、《富比世》(Forbes)、《巴倫周刊》(Barron's)等知名財經媒體均曾特別報導本書作者田測產(Charlie Tian)博士   在美國,價值投資人必定知道,且經常造訪的網站——價值投資網站(GuruFocus)每日到訪人數達4萬人次、每年有2萬1,000名付費會員,甚至包含操盤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經理人皆是會員之一。此一網站的創辦人是一位華裔物理學博士,但從沒待過華爾街,他的名字是田測產(Charlie Tian),即為本書作者。  

 田測產原先也不曾想過自己會成為專職投資人,他攻讀物理學多年,擁有30多項光纖和雷射領域的專利,並於一間光纖通訊公司工作。一開始他只是跟著網路熱潮買進光纖股,並認為自己能憑著專業選股、賺進大筆獲利。沒料到他甫進股市1年便遇到網路泡沫破滅,最後以大賠90%收場。然而,這也成為他人生、職涯的轉捩點。   網路泡沫後,田測產全心鑽研價值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華倫.巴菲特等等的著作,並建立GuruFocus網站與價值投資人分享大師的智慧,以及企業與市場的最新情報,此一網站因資訊豐富,旋及大受喜愛,並成為價值投資最重要的分享平台之一,田博士本人也因網站的成功,毅然辭去科技公司的高薪工作,專心致力於經

營網站。除了GuruFocus大受歡迎,曾經是股市敗將的他,也因此翻身成為贏家,其個人投資績效近5年平均報酬率高達20.69%,遠勝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5.79%。   在此書中,田測產將闡述,投資人為何該「只買好公司」?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好公司?如何評估買進好公司的合理價?以及為什麼便宜的股價可能是「價值陷阱」?投資人將跟著作者,一起實際貫徹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堅持投資好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並持續學習,相信讀者最終就能像大師一樣成功投資。 好評推薦:   「如果你想像大師那樣投資,非讀本書不可。書內充滿真知灼見,而且提醒你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維特里提.卡茨尼爾遜

(Vitality N. Katsenelson),投資管理聯盟公司(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es, Inc.)資訊長   「對任何有抱負的選股人來說,《像投資大師一樣思考:避開價值陷阱  只買好公司》是有價值的資源,而且不管是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投資人,都能讀得很投入。」——史考特.費倫(Scott Fearon),暢銷書《行屍走肉公司》(Dead Companies Walking)作者   「如果你已是價值投資的信仰者,那麼我相信你也會與我一般感到欣喜,因為大師們的智慧,是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投資旅程,反覆品味,但感受卻每每不同!」——追日Gucci,「

追日Gucci投資美股享受生活」部落格版主   「如果你已經看過很多本巴菲特投資法的書,這一本書仍值得你收藏,它強調細節,告訴你評價計算的參數及提供你檢核表,讓你挑出好公司。」——薛兆亨,財報專家   「如果你渇望獲得投資的超額報酬,也願意為這個付出學費和代價,進而擇時又擇股,那這本書就有可觀之處,倒不完全是作者物理學博士的背景,最主要的是,他對問題的深入探討。」——闕又上,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

警察人員勤務繁重加成對薪資滿意度與調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為了解決康寧 軟體 工程師的問題,作者巫昱賢 這樣論述:

公務人員在永業制度的保障下,被視為是工作穩定的鐵飯碗。警察人員身為公務人員,由於工作受保障,一旦對組織有所不滿,多數員警優先選擇保留身分之「調職」,而非轉換私部門或辭職。近年來直轄市政府警察局因轄內人口數多,犯罪型態多元,且公共安全事務備受重視,工作執行困難度及危險性相對較高,於同工同酬的標準下,部分基層員警一旦符合請調之年限,往往請調工作較不繁重之縣市警察局或專業單位,造成直轄市政府警察局常年人力缺口。有鑑於此,各直轄市政府警察局於2014年起陸續發放勤務繁重加成,希能激勵士氣,降低人員流動率。對於基層警察人員而言,發放勤務繁重加成之薪資政策是否能激勵士氣,降低同仁調離意願,本研究採問卷調

查方式,透過SPSS統計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藉以瞭解薪資、勤務繁重加成滿意度及調職傾向現況,不同個人屬性之差異,並探討薪資及勤務繁重加成滿意度與調職傾向間的關聯性及勤務繁重加成實施與否對薪資滿意與調職傾向之影響;以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基層警察人員為研究對象,總共發放315份問卷,有效問卷300份,回收率95.2%,主要結論如下:一、不論勤務繁重加成實施與否,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基層警察人員對薪資滿意度呈現中間偏低程度。二、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基層警察人員對調職傾向屬於中間偏低程度,取消勤務繁重加成將致調職傾向明顯提

高。三、薪資滿意度與勤務繁重加成滿意度因個人屬性部分具顯著差異。四、調職傾向未因不同個人屬性具顯著差異。五、實施勤務繁重加成對薪資滿意度提高具顯著關聯性且具正向效果。六、實施勤務繁重加成能帶來激勵效果,降低調職傾向。根據前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一、重新審視警察人員薪資制度設計。二、重新檢討勤務繁重加成制度及級距設計。三、正視外部財務激勵能降低調職意願之效果。四、深入探究警察人員調職原因,找出員警壓力源。五、提升警察人員公共服務動機,降低人員流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