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凡小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另外網站台灣No.1的小號演奏家:專訪小號家葉樹涵| 讀樂 - MUZIK AIR也說明:說起台灣音樂界銅管樂器的代表性人物,曾擔任過國家交響樂團小號首席,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小號家葉樹涵先生,絕對是大家馬上會聯想到的第一人。

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 陳長伯所指導 葉棟樑的 安德列·格若席《小號奏鳴曲》作品三 第10首及第11首之研究與演奏詮釋 (2021),提出張介凡小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音小號、巴洛克小號、安德烈·格若席、小號奏鳴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張碩宇、張介凡所指導 蘇勤硯的 保羅.亨德密特給《小號與鋼琴的奏鳴曲》之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亨德密特、中心音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張介凡小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PRESS 媒體報導 - 李詠涵長笛音樂網站Yunghan Li則補充:接著郭芝苑作品「為小號與鋼琴的三樂章」,由張介凡吹奏小喇叭,展現豐富的情感層次。盧炎作品「為長笛與鋼琴的二重奏」由李詠涵吹長笛,悠婉的笛聲訴說綿延的記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張介凡小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安德列·格若席《小號奏鳴曲》作品三 第10首及第11首之研究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張介凡小號的問題,作者葉棟樑 這樣論述:

巴洛克時代,對於小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更可說是小號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雖然巴洛克時期的樂器製造技術未達現代的高超,但仍然有其獨道之處。本文針對義大利作曲家安德列·格若席的《小號奏鳴曲》作品第三 號,第10首及第11首並以高音小號的演奏方式研究。本文將以先探討巴洛 克時期小號發展的方式,再循序帶入該作品的研究。因此將分為六個章 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巴洛克時期小號的發展,第三章安德列·格若 席的生平簡介及創作風格,第四章樂曲分析,第五章樂曲詮釋及改編,第 六章結論。

保羅.亨德密特給《小號與鋼琴的奏鳴曲》之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探討

為了解決張介凡小號的問題,作者蘇勤硯 這樣論述:

保羅.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 1895-1963)給《小號與鋼琴的奏鳴曲》(Sonata for Trumpet and Piano, 1939)是寫給小號的唯一一首奏鳴曲,二十世紀德國的政治局勢讓亨德密特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而到世界各地發展音樂教育以及表演自己的創作。 此曲雖使用傳統奏鳴曲式,卻運用了亨德密特獨創的「中心音理論」,在旋律與和聲方面圍繞其音序1及音序2來加以延伸與發展。經逐樂章的分析後,發現亨德密特在小號與鋼琴的樂句動機裡都精心安排過,筆者期望透過此篇論文研究分析進而精進現代音樂的演奏能力與提供詮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