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田 111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棉花 田 1111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兆群寫的 回味歷史:中外歷史人物品評 和苗學玲的 帶著文化遊名城:老廣州記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文津 和大地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系所 蔡循恒所指導 黃柏龍的 由微血管訊號來探討動脈血管功能 (2006),提出棉花 田 111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血管硬化、光容積變化描記器、獨立成份分析法、小波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美術學系碩士班 莊素娥所指導 梁妃儀的 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清代仕女畫 (1999),提出因為有 仕女畫、女性主義、性別、清代的重點而找出了 棉花 田 111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棉花 田 111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回味歷史:中外歷史人物品評

為了解決棉花 田 1111的問題,作者黃兆群 這樣論述:

  這是一部富有強烈時代特色的關於中外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若干題目的優秀著作。其自然清新的筆觸、感悟不盡的哲理、啟人心智的思辨,足以使捧讀者求知的心田,領受到正義和智慧的澆灌。 作者簡介 黃兆群   中外歷史文化的愛好者、研究者和大學課堂上的講授者。1962年生,山東省萊州市人。已出版的重要著作包括:《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政策》、《紛然雜陳的美國社會》、《熔爐下的火焰》、《美國的民族種族和同性戀》、《韓國六大總統》、《美國人民創業史》、《新編美國宗教史》、《美國歷史與族群文化散論》。 前言                                         

           1 一、外國篇 1.紡織業和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的世界意義                    4 2.美國總統林肯                                            17 3.美國總統羅斯福                                        25 4.美國新政時期的國務卿:霍普金斯                            35 5.美國總統杜魯門                                        42 6.每個民族都有英雄                  

                     48 7.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味道——和學生李森談如何寫本科畢業論文    54 8.三十年現象:美國、韓國和中國                            58 9.關於中外民族和種族問題的思考                            60 二、中國篇 1.倉頡造字                                                66 2.〈東方之日兮〉                                        67 3.世情看冷暖 人面逐高低              

                     69 4.春秋范蠡                                                71 5.該救哪個                                                72 6.鄉愁與霸王別姬                                        74 7.念天地之清蒼 話說劉、關、張                            77 8.諸葛此言差矣                                            79 9.學習鄭觀應

                                            82 10.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革命                                    86 11.文化密碼和歲月的跳躍                                    95 三、歷史的浪花和我們的時代:雜記輯要(2011-2021) 二○一一年 1.說「開放」                                            101 2.商品的價值和人的價值                                    103 二○一二年

1.盛世說                                                108 2.品名作: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                            110 3.誰主宰我們的命運?                                    111 4.黃兆群〈洗卻眉下愁〉                                    114 5.你有福啊!                                            115 6.寒山謂拾得                            

                116 二○一三年 1.又見白狐                                                119 2.「救救孩子」                                            120 3.我堅信社會主義                                        123 4.話說溺愛與國民素質                                    126 5.漢人氣數式微,宋,是轉捩點                                129 6.算計 

                                               133 7.庾信的〈枯樹賦〉                                        134 8.魯迅和文人的悖論                                        135 9.研究生的學習與韓國歷史研究——寫給2012級世界史專業研究生    137 10.酒屋高歌/在日本                                        139 11.安重根紀念碑                                     

       141 二○一四年 1.老淚化作彩雲飛                                        145 2.關於「戰後日本」的思考                                    147 3.制度敗給了自私的人性                                    148 4.死而復生和復興夢                                        149 5.口一開 便淪落為風情                                    151 6.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154 7.山東人喜啖大蔥,不辭其臭                                155 8.登臨意 幾人會                                        155 9.再讀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                            157 10.心燈                                                158 11.卻說人生苦旅                                            159 12.

中國語言中的禪意                                        160 13.好戲人人聽                                            161 14.有句話我不願意說出口——悲催的趙氏天下竟亡於忠臣之手        166 15.徐玉蘭演繹的賈寶玉                                    167 16.那些歲月中的紀念                                        168 17.話說美國獨立                                  

         170 18.成就獨立自由的人生                                    171 19.鄉村土地私有化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步驟嗎?                    173 20.嚮往什麼                                            175 21.廟堂之於江湖                                            177 22.加沙地帶                                            180 23.世界上,哪個國家都不可小看      

                         181 24.千萬別把自己讀的那幾本書當回事兒                        182 25.我讀《水滸傳》                                        183 26.愛,總該有個歸屬                                        184 27.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與〈沁園春‧長沙〉                    185 二○一五年 1.文化中的媽媽                                            189 2.假如奴

隸愛惜自己的鎖鏈                                    190 3.抱殘守缺                                                191 4.迷信抑或文化遺產——說說算命、算卦、占卜、相面、看手相之類    192 5.貼譜的判斷源於反覆的觀察與合理的分析                        200 6.當總理                                                201 7.偉大的周恩來                                          

 203 8.再說周恩來                                            204 9.話朱德                                                206 10.男兒的豪氣和事業的守望:陳毅元帥                        209 11.政治元帥羅榮桓                                        210 12.魚兒跳上岸就是悲劇                                    211 13.李銳的《廬山會議實錄》              

                 212 14.歷史不是從你我出生才開始的                                214 15.誘敵深入                                            215 16.戰爭教育了人民                                        216 17.中國的變化:從華工到遊客                                218 18.反腐敗與讓利於民                                        219 19.學者,一群懂事又不

懂事的人                                221 20.韓國印象                                            222 21.話說「改革」                                            223 22.且說「中等收入陷阱」                                    224 23.富士康與剝削                                            226 24.說房價                                

                227 25.書上讀來總覺淺 心中悟得才是深                            229 26.國際貿易中的要害                                        231 27.卻說眼前的世界經濟危機                                232 28.LOVE ME, LOVE MY DOG                                233 29.佛教的魅力                                            234 30.書中三味  

                                         234 31.唐詩人李商隱的弱處                                    235 32.當今世界社會三類型                                    236 33.和學生談中國的文學                                    237 34.湛湛青天不可欺                                        238 35.還是學歷史的好啊                                  

     240 36.「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241 37.卻說闖關東                                            242 38.貴族意識在文學中的培養                                243 39.我們文科,始終要清醒                                    243 40.往事如昨/美國的共產黨員                                244 41.生子當如李瑞環                      

                 245 42.不同的民族 相同的影子                                247 43.吹毛求疵                                            248 44.階級有層次                                            249 45.歷史就怕懷疑                                            250 46.如何看待殖民地上產生的民族資產階級?                        251 47.曾經和曾經的曾經

                                        252 48.西學東漸                                            253 二○一六年 1.對外貿易的入門                                        256 2.這場痛還得持續20年                                    257 3.一縷春光                                                258 4.那些歲月與飄來飄去的激動                  

             259 5.如何區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262 6.進來和出去 社會的安全閥                                263 7.玩的就是個多發貨幣刺激經濟                                264 8.直面人生                                                265 9.節約和浪費                                            266 10.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  

                             267 11.河北二鳥                                            267 12.舊書新讀                                            268 13.「羅隱」的山門                                        269 14.女人吸煙                                            269 15.福建人在煙臺                                      

     270 16.文化—中華/中華—文化                                272 17.英雄身後 神鴉社鼓                                    275 18.學術落後於時代                                        276 19.眼內有塵三分窄——簡評吳、齊本世界現代史教材                277 20.萬物都有靈性                                            280 21.TO BE OR NOT TO BE            

                        281 22.朱元璋的忘恩負義                                        281 23.和朋友話閑                                            282 24.天下 物不得其平則鳴                                    284 25.精神病人立功勞                                        285 26.本來雲淡風輕又何必把心思弄得太沉重                        286 27.人生五

計                                            287 28.難得糊塗                                            289 29.「舅姑」與〈閨意〉                                    290 30.叩開心扉                                            291 31.也說禪                                                292 32.社會主義在人性面前的勇敢與失落             

               294 33.供給側改革                                            296 34.「洪邁」議論                                            297 35.「偷」也偷得個落落大方                                298 36.「谷牧」的文革注釋                                    299 37.掙錢其實並不難                                        300 38.孔子辦學     

                                       301 二○一七年 1.世界進入戰國時代                                        304 2.中國,美國,朝鮮                                        304 3.當今東方社會,從政風險多                                306 4.時代的歌聲                                            306 5.人生應該有的態度還是走一步看一步                    

        307 6.也說阿彌陀佛                                            308 7.何謂「講餘交翟」                                        309 8.沒有天生的壞人                                        309 9.民族英雄岳飛                                            310 10.時代腳步 生死幾何                                    311 11.解讀《心經》        

                                    313 12.簡評《鄧小平時代》                                    313 13.上海青口派                                            314 14.鎮住晚年的場子                                        315 15.人間最暖四月天                                        317 16.哀悼徐玉蘭                                    

        318 17.民國英雄的定位                                        319 二○一八年 1.梅入詩詞                                                321 2.聖誕和新年的英文祝詞                                    322 3.新學期的第一課                                        322 4.新學期的第二課                                        332 二○一九年 1.中國婚姻

的走向                                        342 2.自信、國學和世界文明                                    342 3.閒聊                                                343 4.歷史學的靈魂問題                                        343 5.山東出賊寇                                            345 二○二○年 1.大學很水,大學很大                  

                 347 2.也說《聊齋誌異》                                        348 3.讀《鄧力群自述(1915-1974)》                            349 二○二一年 1.讀唐德綱《從晚清到民國》                                352 2.也說《紅樓夢》——對民族和人生的莫大失望                    352 3.如今再說安貧樂道 難免街頭小兒恥笑                        353 附錄 【附錄一】掙扎求生:我的簡歷 黃恩寬 

                       356 【附錄二】黃先生小記 于培民                                374 【附錄三】黃先生小傳二校稿 于培民                        378 後記                                                    389   前言   學歷史和研究歷史,我說的是中外歷史,目的在哪裡?一個是求真,一個是致用。求真,是研究者的路子,目的在於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但話說回來,歷史能真正還原嗎?不能,有折扣。文字寫下來的往往真假並存,有執筆者的取捨和喜好在左右

著,而且先前傳下來的東西,也沒有當時的影像、錄音、背後策劃和導演之類的佐證,完全靠的是研究者的推理和綜合加工,求的是「大致不差」。也只能如此。況且,就是「一點兒都不差」又能如何,誰還能把歷史改變了嗎?不能嘛。所以,學習和研究歷史,要害在於既要把它拉進來仔細端詳,又要把它推出去反反覆覆地做認真的思索和領悟。領悟啥,領悟一些所謂的基本的歷史經驗、教訓、得失、意義,與當下的世界當下的國家當下的社會和當下的我們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無承傳、教益和啟發。尤其是要看看過去的和現在的情況條件(conditions)哪些沒變,哪些已經不復存在、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這後一個過程,其功效所指,就是學以致用。所以,受益

於歷史文化遺產的,不單單是純粹的歷史研究者本人,任何想有所作為的,都會從中吸取營養。   本書輯錄的文字,是筆者若干年間對中外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乃至人生命運的種種觀察研究與思考,期望同好者不吝指正。 作者 黃兆群 2021/7/13 寫於山東煙臺 1.紡織業和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的世界意義 【摘要】世界歷史上,資本主義的第一縷曙光首先綻露於大西洋中的島國——英格蘭,而不是歐洲大陸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抑或其他歐陸國家,當然,更不是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毛紡織業,作為英國傳統的民族產業,使英國第一個在世界上,最早確立起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從羊毛到棉花,從圈地運

動到工業革命,這一切,自然而然地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進而也改變了整個人類世界的生活方式。世界近代歷史的解讀,著眼點應當在此。 不知天外有天,不知國外有國,小國寡民,自生自滅;氏族部落抑或國家,相互之間為爭奪土地、水源、財富而起的糾紛或戰爭;或者地區與地區之間偶爾發生的路途有限的物品交換、宗教征戰與文明交流,是英文中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近世史)之前的我們這個地球上人類生活的基本狀態。其特徵就是相互封閉、分散孤立。要麼彼此沒有聯繫,要麼局部區域間少有聯繫,但無論如何,是談不上有什麼全球性的緊密的聯繫的。 這種狀況的改變,表面看來,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作

為標誌性事件的一系列地理大發現活動促成的。但實際上,真正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的,促使散佈在四面八方的人群彼此之間有了緊密聯繫的,居首功的國家,是那個身處歐洲大陸之外的浸泡在大西洋中的小島國——英國。甚至我們可以斷言:沒有英國,便不會有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的出現。英國這個國家,對於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的形成,實在是居功至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裡不妨舉一些淺顯的例子加以說明:我們中國明朝時候的鄭和下西洋,是大家都知曉的,但很遺憾,鄭和之行,沒能推動世界之間的持續性聯繫。中國人的實力也沒能滲透出去。為什麼呢?因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人帶出去的,無論是下南洋也好還是下西洋也好

,是當時中國的兩件可資炫耀的寶貝:瓷器和絲綢。

由微血管訊號來探討動脈血管功能

為了解決棉花 田 1111的問題,作者黃柏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建立一非侵入式的多通道光容積變化描記(Photoplethysmography, PPG)之訊號量測分析系統。本系統可同時量測人體多根手指的PPG訊號,並結合獨立成份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與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發展出一套可應用於血管特性檢測完整的多通道PPG訊號處理系統。經由實驗結果顯示,ICA可有效的將PPG訊號與雜訊分離,而ICA分離訊號的血管硬化指標(Stiffness Index, Digital volume pulse,SIdvp )與單通道的SIdvp具有相同趨勢,其相關係數高達0.

9253。此外,在抽菸者與無抽菸者的實驗中,前者的 普遍偏高。若就性別而言,女性的SIdvp則是較男性高。此外實驗結果顯示,熬夜後SIdvp升高且會產生心律不整的現象。本研究提出之系統架構與實驗結果,可提供給醫師做早期診斷血管疾病之參考,在血管非侵入式量測分析上有所貢獻。

帶著文化遊名城:老廣州記憶

為了解決棉花 田 1111的問題,作者苗學玲 這樣論述:

  追溯人文奇趣,感受歷史滄桑,領略老城風光。   這裡有原汁原味的廣州民俗;這裡有傳奇的廣州舊聞;   這裡有濃厚的廣州情結;這裡是廣州,有一種難以忘卻的老廣州記憶。   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五千年至六千年前,就有先古越民在此繁衍生息了。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珠江催生出廣州這座嶺南都市。它襟江帶河,依山傍海,古蹟眾多。   廣州為何被稱為「妖都」?   嫁女餅與劉備娶妻有什麼聯繫?   龍頭山與張果老有什麼關係?   洪聖大王與良馬菩薩曾經為廟宇選址起過爭執嗎?   為什麼說白雲樓是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驛站?   各種有趣的典故、傳說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讓您充分了解這座魅力的

城市—廣州。   作者簡介 苗學玲   1976年出生,陝西人。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學院旅遊系講師。師承著名的保繼剛教授。 研究興趣有旅遊體驗、背包客旅遊、質性研究、旅遊與教育、旅遊消費行為學。曾在旅遊學術界的權威期刊《旅遊學刊》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過《旅遊者互動對旅遊體驗的影響研究》和《網路結伴旅行的動機研究》等研究項目。   開 篇   出行前的準備   020 引言   020 廣州的歷史   020 廣州獨有的特色   021 廣州最佳的旅遊季節   025 廣州方言   025   廣州的歷史與城門樓    廣州的歷史文化   030 廣州自何時起出現了古人類 

 030 哪些朝代曾把廣州作為都城   030 近代廣州發生過幾次革命   031 為什麼孫中山沒葬在廣州?   032 廣州城中軸線的演變   033 建國後,廣州行政區劃的變更   033 廣州各行政區劃的名字都起源於何處?   034 廣州金融業的發展史   036 廣州的「十三行」是指哪十三行   037 各類宗教在廣州是如何和平共處的   037 廣州有哪些傳統節日?   038 廣州人說「喝茶」就是喝茶嗎?   039 廣州為何被稱為「妖都」?   039 廣州市為何選擇木棉花作為市花?   040 廣州的城門樓   041 廣州舊城到底有多少個城門?   041 《浮生六記》裡的

幽蘭門是靖海門嗎?   043 雙門底:廣州城門裡的除夕花市   043 歸德門:一扇不能開啟的城門   044 東門共塚:廣州大屠殺的血腥產物   045 大南門:一項長達兩年的拆遷工程   045 傳說中關係著科舉風水的城門樓--東西照壁   046 西門甕城:廣州十八城門的最後記憶   047   廣州的街橋地名    廣州的街橋   050 毓靈橋為什麼又叫「龍門」?   050 廣州現存最古老的橋是哪座橋?   050 西來正街是從何處得名的?   051 相公巷和相公有什麼關聯?   051 流花古橋與劉氏皇帝有關嗎?   052 匯津橋:服役至今的古橋   052 石井橋有什麼傳

說?   053 福泉街上真的有福泉嗎?   054 高第街與中舉有關嗎?   054 為什麼廣州也有西湖路?   055 龍藏街:與藏龍臥虎無關,與拍馬屁有關   056 從一到十:童謠裡的廣州街巷   056 荔灣路為什麼被稱作「鬼街」?   059 文明路:文化以外,還有美食   059 為何會有「飛來對面巷」這樣奇怪的名字?   060 從鬼巷到仙巷:不雅街道更名記   061 什麼是泮塘路五瘦?   061 地名裡的故事   062 惠福巷跟金花娘娘有關嗎?   062 六祖慧能是在盤福路受戒的嗎?   063 福地巷是如何得名的?   063 清泉街上曾有格格棄家修行嗎?   06

4 為什麼康保裔沒有到過廣州,廣州卻依然有條「康王路」?   065 皆佳街與履理里:讀音中的趣味   065 崔府街是崔與之居住過的地方嗎?   066 珠光路:從刑場到市場   066 恤孤院路上為什麼沒有孤兒院?   067 越秀山上為什麼會出現海員罷工路?   068 廣州深井村是那個燒鵝名村嗎?   068 雞冠壆與雞有關嗎?   069 蓮塘村的來歷你知道嗎?   069 珠江中真的有寶珠嗎?   070 樂善好施牌坊是獎給誰的?   071 李白巷跟詩人李白有什麼關聯?   072 你知道西瓜園的來由嗎?   072 你聽過「雅荷塘」背後的故事嗎?   073   廣州的山水園林

    廣州的山   076 你知道蓮花山的傳說嗎?   076 火爐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076 「打虎要靠親兄弟」的俗語出自火爐山嗎?   077 為什麼火爐山上有敬牛為佛的風俗?   078 王子山與王子有關嗎?   078 白雲山上的雲岩寺是怎麼來的?   079 七星崗:滄海變桑田   080 龍頭山與張果老有什麼關係?   080 天堂頂有什麼傳說?   081 帽峰山的旺財蟾蜍是怎麼一回事?   082 為什麼越秀山又叫觀音山?   082 越秀山與道教有什麼淵源?   083 伍廷芳父子埋葬在越秀山嗎?   084 大夫山緣何得名?   084 陳濟棠的母親為什麼要葬在鳳凰

山?   085 你知道瘦狗嶺上發生過什麼傳奇故事嗎?   086 水文園林   087 海珠湖是怎樣成為鳥類天堂的?   087 東山湖是怎麼來的?   088 荔灣湖與荔枝有關嗎?   088 麓湖的前世今生   089 你知道黃龍帶的傳說嗎?   090 天湖水庫下的「溫泉三瀑」是怎麼一回事?   090 流花湖有哪些好玩的去處?   091 東湖春曉是如何成為羊城八景的?   091 餘蔭山房名字的由來   092 餘蔭山房裡的瑜園為什麼又叫「小姐樓」?   093 餘蔭山房有什麼樣的建築特點?   093 餘蔭山房有哪些值得一遊的景點?   094 寶墨園的由來   095 寶墨園的

包拯擲硯陶雕群像講了個什麼故事?   095 寶墨園中有哪些景點?   096 蘭圃是專門種植蘭花的園林嗎?   097 簡園與南洋菸草公司有什麼關係?   098 在廣州東園發生過哪些大事件?   098 十香園原本是間畫室嗎?   100 頤養園是廣東首家旅館醫院嗎?   101 培英中學假石山上的石匾額是聽松園裡的舊物嗎?   101   廣州的祠堂    廣州的祠堂   104 為什麼廣州也有蘇公祠?   104 為什麼人們把陳家祠裡的石獅奉為「聖獅」?   104 陳家祠採用了哪些傳統裝飾工藝呢?   105 陳家祠的裝飾圖案中都有哪些深刻寓意?   106 陳家祠修建至今遭受過哪些

劫難?   107 陳家祠的旗杆夾有什麼用途?   108 為什麼王聖堂鄉裡的宗祠不姓王?   108 為什麼廣州南村兩間周氏大宗祠是連在一起的?   109 為什麼湯氏祖祠沒有以宗祠命名,而叫「湯氏家廟」?   110 黎村村民為何姓宋?   111 為什麼資政大夫祠裡的石鼓比石獅大?   111 資政大夫祠是誰主持修建的?   112 為什麼友蘭公祠門匾上要畫四棵白菜?   112 孫中山前妻對盧氏大宗祠有什麼貢獻?   113 黃氏祖祠裡的木鵝去了哪裡?   114 為什麼廣州也有考亭書院?   114   廣州的寺廟陵墓    廣州的寺廟   118 為什麼海幢寺只有十六羅漢?   1

18 「未有海幢寺,先有鷹爪蘭」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119 南沙天后宮祭祀的天后是誰?   119 懷聖寺是中國最早的清真寺嗎?   120 懷聖寺裡的懷聖塔為什麼又叫「邦卡樓」「光塔」?   121 「心動幡動」的故事發生在光孝寺嗎?   122 你知道石室大教堂的前世今生嗎?   123 廣州黃大仙祠供奉的黃大仙與北方流傳的黃大仙是一樣的嗎?   124 六榕寺中的鐵禪和尚是怎麼變成漢奸的?   125 太虛和尚來廣州後,是在哪個寺廟講經的?   126 你聽說過任威廟的故事嗎?   127 大佛寺與洪熙官有什麼關係   128 大佛寺因何得名?   129 光孝寺的訶子是什麼?  

129 廣州城隍廟供奉著誰?   130 廣州有哪些著名的文昌塔?   131 廣州南海神廟供奉的是哪個神靈?   132 南海神廟裡的兩個銅鼓是怎麼來的?   133 廣州哪吒宮曾經是抗日根據地嗎?   134 廣州的陵墓   134 白雲山上將軍墳內埋葬著哪位將軍?   134 廣州烈士陵園紀念的是哪些烈士?   135 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哪些有名的文物?   136 南越國開國國君趙佗埋葬在何處?   137 為什麼說思復亭不是個普通亭子?   137 你知道「沙基慘案」烈士紀念碑嗎?   138 為什麼說東征陣亡烈士墓是國共兩黨烈士唯一共葬的地方?   139 在植地莊抗日烈士紀念碑後,

埋藏著怎樣的故事?   140   廣州的民俗特色    廣州人的節日習俗   142 「太公分豬肉」是什麼風俗?   142 廣州人過中秋有哪些傳統習俗?   143 廣州人怎麼過七夕?   144 為什麼廣州人不過臘八節?   145 你知道廣州人怎麼過清明節嗎?   145 廣州喪葬習俗是怎麼樣的?   146 什麼是廣州從化的「擲彩門」?   147 為什麼廣州人端午節要吃龍船飯?   147 廣州人怎麼造龍舟?   148 除了賽龍舟,廣州人還有哪些端午節民俗?   149 廣州人為什麼要供奉土地神?   150 為什麼華光帝被封為粵劇戲神?   151 廣州人的穀神節是怎麼來的? 

  151 廣州人怎麼過三元節?   152 廣州人為何要過龍母誕?   153 老廣州有哪些婚嫁習俗?   153 廣州人舉辦婚禮有哪些禁忌?   156 為什麼廣州客家人嫁女要送傘?   156 廣州人一般去哪兒拜太歲?   156 廣州人過年從初一到十五分別都有哪些講究?   157 廣州人怎麼過冬至?   159 龍抬頭這天,除了理髮外還要做什麼?   160 如今的廣州人都是怎麼過重陽節的?   161 廣州人的「入伙」是合夥做生意嗎?   162 廣州人經商有哪些習俗?   162 廣州人的娛樂活動   164 你知道沙灣飄色嗎?   164 你了解廣州的醒獅嗎?   165 你聽

說過粵語講古嗎?   166 粵語講古有哪些有趣的行話?   167 你聽過廣州鹹水歌嗎?   168 粵曲與粵劇有什麼區別?   169 粵曲界的「四大天王」都是誰?   170 粵劇真的曾經遭遇過鎮壓嗎?   170 粵劇演員的鬍鬚裝扮都有哪些講究?   171 你知道粵劇戲服的發展歷程嗎?   172 南派粵劇與少林武技有什麼關係?   173 粵劇有哪些經典劇碼?   174 哪些歇後語是從粵劇中誕生出的?   174 通過臉譜猜角色,你能做到嗎?   176 為什麼說嶺南畫派融匯中西?嶺南畫派代表作是什麼?   177 嶺南古琴知多少   178 廣州人為什麼要舞貔貅?   179

鰲魚舞背後的傳說   180 為什麼廣州雙崗不舞獅?   180   廣州的美食特產    廣州的美食   184 廣州菜有什麼樣的特色?   184 廣式早茶的「四大天王」有哪些?   185 如意果是什麼小吃?   186 你知道乾炒牛河的由來嗎?   187 艇仔粥是如何得名的?   187 白雲豬手是如何名揚天下的?   188 你知道雞仔餅的由來嗎?   189 市橋白賣不花錢就能吃到嗎?   190 誕生在湖南的雲吞麵是怎麼傳入廣州的?   190 為什麼蘿蔔牛雜要站著吃?   191 嫁女餅與劉備娶妻有什麼聯繫?   192 正宗廣州烤乳豬有哪些講究?   192 你知道廣州西關

的雞公欖嗎?   194 薑撞奶是什麼食物?   194 廣州的糯米雞與武漢糯米雞有什麼區別?   195 什麼是「廣州第一雞」?   196 廣州的第一家西餐館在哪兒?   196 陶陶居是如何得名的?   197 廣州有哪些餐桌禮儀?   198 廣州特產   199 燒製廣州彩瓷有哪些講究?   199 涼茶的誕生與葛洪有關嗎?   200 絲縷玉衣是廣州玉雕的傑出成果嗎?   201 《核舟記》裡的藝術作品就是廣州欖雕嗎?   202 為什麼廣州宮燈被稱為「中國燈」?   202 廣州琺瑯:中西合璧的藝術   203 西關打銅:廣州的黃銅時代   204 廣州檀香扇有什麼特色?   2

04 你了解廣州木雕嗎?   205 廣州磚雕一般用在哪些地方?   206 廣州牙雕有哪些特色?   207 想交好運?買隻波羅雞!   209 廣州的名人故居和民間趣聞    廣州的名人故居   210 魯迅曾在鐘樓居住過嗎?   210 為什麼說白雲樓是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驛站?   210 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婚房在文德樓嗎?   211 孫中山的大元帥府位於何處?   212 為什麼廖仲愷、何香凝夫婦要給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為「雙清樓」?   212 詹天佑故居差點被拆掉嗎?   213 孫中山、陳少白都曾在塔影樓住過嗎?   214 廣州也有蔣光鼐故居嗎?   215 為什麼伯捷舊居被稱

為「廣州白宮」?   216 李小龍在廣州居住於何處?   217 馮雲山故居是被清兵毀掉的嗎?   217 你了解洪秀全的舊居嗎?   218 電影《三家巷》是在李福林故居取景的嗎?   219 泰華樓緣何得名?   219 王彭故居真的發生過戰役嗎?   220 你知道鄧世昌故居的前世今生嗎?   221 康有為的康園建在何處?   222 廣州的民間趣聞   222 「上轎新娘不下轎」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222 廣州天平架伍仙橋與五羊傳說有什麼關聯?   223 廣州刺史王琨是怎麼被南朝孝武帝「黑吃黑」的?   224 廣州天河有什麼來歷?   225 「荒村」如何變「花地」?  

226 過去的廣寧人可以不花錢出入廣州天字碼頭,是什麼緣故?   227 廣州增城是何仙姑的出生地嗎?   228 為什麼廣州人稱琶洲塔為「中流碩柱」?   229 百歲坊與清朝的一位秀才有關嗎?   230 廣州洞神坊與康王廟有什麼關係?   231 為什麼廣州人要拜三娘樹?   232 為什麼岑村村民不姓岑?   233 廣州俗語「三個盲公食兩條土鯪魚」是怎麼來的?   234 洪聖大王與良馬菩薩曾經為廟宇選址起過爭執嗎?   234 神廟前「海不揚波」的石牌坊是蘇東坡的手跡嗎?   235   廣州的人文景觀    廣州的博物館   238 廣州博物館有哪些看點?   238 廣州博物館

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文物都從哪兒來?   238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展覽分哪幾個部分?   239 哪些歷史遺蹟屬於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管轄範圍?   240 廣東省博物館有哪些常設展覽?   240 廣東省博物館有哪些著名藏品?   241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有何看點?   242 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建築設計有哪些特色?   243 廣州藝術博物院館藏《驢背吟詩圖軸》背後有什麼故事?   244 中華姓名博物館是祠堂改建成的嗎?   244 廣州市為什麼要設置涼茶博物館?   245 為什麼農民工博物館要選址在馬務?   245 廣州絲織行業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分為哪幾塊?   246 廣州民間金

融博物館有哪些有趣的展品?   246 為什麼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要設在陳家祠?   247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上還壓疊著南漢王宮遺蹟嗎?   248 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有何特色?   248 廣州市東平典當博物館是由當鋪改造成的嗎?   249 粵海關博物館是「羊城新八景」之一嗎?   250 廣州郵政博物館曾經歷過哪些劫難?   250 廣州的公園   251 為什麼蘿崗公園又稱為「香雪公園」?   251 越秀公園上曾有趙佗修建的「越王台」嗎?   252 廣州市第一公園是哪座公園?   253 文化公園的十大特色活動有哪些?   254 廣州麓湖公園中的星海園是為了紀念冼星海而建的嗎? 

  256 「廣州綠心」說的是海珠湖公園嗎?   256 天河公園裡有鄧世昌衣冠塚嗎?   257 廣州紅專廠的名字有何寓意?   258 天鹿湖森林公園中的橄欖樹是仙鹿化成的嗎?   258 草暖公園因何得名?   259   附 錄    名勝古蹟 TOP 10  262 名山勝水 TOP 10  265 美食特產 TOP 10  268 前言   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5000年至6000年前,就有先古越民在此繁衍生息了。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珠江催生出廣州這座嶺南都市。它襟江帶河,依山傍海,古蹟眾多。   當你來到廣州,走在西來正街尋覓傳統小吃,是否知道,這裡曾是達摩祖

師初來之地呢?   當你來到廣州,漫步北京路商業步行街,身處變幻萬千的霓虹之中,是否知道這裡曾是每年除夕夜萬人空巷的迎春花市呢?   當你來到廣州,徜徉在珠江兩岸,是否知道在珠江的美稱背後埋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當你來到廣州,在北京路和德政南路間徘徊,是否知道過去這一帶曾被用作行刑之處,布滿血雨腥風呢?   當你來到廣州,攀上越秀山,是否知道這是一座與葛洪有關的道教名山呢?   當你來到廣州,進入十香園,是否知道這座不起眼的園林曾孕育出嶺南畫派的兩名創始人呢?   當你來到廣州,信步走進陳家祠,是否知道陳家祠遭遇過哪些艱辛的劫難呢?   當你來到廣州,佇立在石室大教堂的面前,是否知道它從初

建到如今的前世今生呢?   當你來到廣州,品嘗著讓人讚不絕口的早茶,是否思考過這裡的早茶文化為什麼如此風靡呢?   當你來到廣州,把玩著一枚欖雕藝術品,是否知道《核舟記》中記載的那枚核舟,就是廣州欖雕作品之一呢?   當你來到廣州,站在人民公園的中央,是否知道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激情講演,大力宣揚民主革命思想呢?   當你來到廣州,當你在它的湖光山色、人文場景之間穿梭往來的時候,是否能夠從中讀懂這座城市的歷史與將來呢?   也許你並不知道,但讀完這本書,你會知道的。其實,只有對一座城市的歷史有所了解之後,一場旅行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帶著文化遊名城--老廣州記憶》就是一本可以讓你更深刻

地讀懂廣州的書籍。它一共分為九個部分,包括「出行前的準備」「廣州的歷史文化和城門樓」「廣州的街橋地名」「廣州的山水園林」「廣州的祠堂寺廟及陵墓」「廣州的民俗特色與娛樂活動」「廣州的美食特產」「廣州的名人故居及民間趣聞」「廣州的人文景觀」。在每個部分中,都穿插著許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劉氏皇帝與流花古橋有什麼關係」「清泉街上曾經有格格棄家修行嗎」「洪熙官是如何與大佛寺扯上聯繫的」「涼茶的誕生和葛洪有何關係」等。相信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能夠興趣盎然地對廣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真誠希望本書能夠滿足你的需要,帶你快快樂樂遊廣州!   開 篇出行前的準備引言廣州是中國嶺南地區不容置喙的中心城市

,是當地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歷史源遠流長,名人輩出。如果你不提前了解這座城市,你只會膚淺地看到它的表象,而無法體會到其中深刻的文化底蘊。為了讓自己的旅行更有意義,在踏上旅途前了解一下廣州的歷史、地方特色以及方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讓廣州獨特的文化韻味成為旅行當中最好的伴侶吧!圖說:廣州區域劃分廣州的歷史約5000年至6000年前,廣州地區已有先民古越人繁衍生息。他們以石器、陶器等作為工具,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春秋戰國時期,廣州地區南越民族與長江中游楚國人民已有往來,該地亦被劃為南楚。後秦始皇於西元前214年統一嶺南,並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南海郡治番禺,即今日廣州;廣州建城自此而始。秦朝末

年,中原楚漢相爭。趙佗趁機於嶺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直至西漢時期,漢武帝將其平定。後漢武帝派遣大型船隊自番禺出發,沿海岸航行,一路抵達印度洋,並與沿岸小國建立起海上交通貿易。彼時,番禺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和集散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三國時期,東吳孫權設交、廣二州,「廣州」由此得名。唐朝顯慶六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在廣州誕生--市舶使。它的主要功能是代表官方對外承攬貿易業務,並負責接待外來使者。有宋一代,廣州的「市舶使」更名為「市舶司」。此時,廣州對外貿易愈發繁榮,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與中國建立起貿易關係的國家已經多達50餘個。明朝初期,「市舶司」被廢除。洪武三年,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

廣州只能接待外國朝貢貿易。清乾隆時期,政府又開始實行「一口通商」。在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政策之下,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所有的國外商人來華貿易,都必須尋找指定的行商作為代理。這些指定行商開設的對外貿易行店,就是俗稱的「十三行」。1838年,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兩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後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宣布廢除十三行商制度,開通廣州為港口。1859年,英、法強行租借廣州市西南區的沙面,並建立租界。隨後,美、德、葡、日等國領事館也相繼搬入沙面,沙面英租界區逐漸繁榮。1911年,同盟會在廣州發動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序幕被揭開。同年,廣州宣布獨立,史稱廣

州光復。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十三年後,在日軍發起的侵華戰爭中,廣州淪陷。

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清代仕女畫

為了解決棉花 田 1111的問題,作者梁妃儀 這樣論述:

女性主義研究源自於對女性自身的興趣,以發掘女性的歷史為出發,終而重塑歷史的真貌。運用在中國繪畫史中,筆者以為要窺見女性被凐滅、隱蔽的歷史,不只要從少數倖存、珍貴的「女性創作」中找尋,「以女性為主題」的創作亦不應忽略,現今遺留下的大量「仕女畫」,正是可資運用的最佳材料,其中體現了更為複雜的性別現象,有待我們抽絲剝繭、一一耙梳。 在以題材為分類標準的傳統畫科中,「仕女畫」是唯一一種以「性別」決定者,廣泛地說,凡是「以女性為主題」的創作皆屬之;因此,「仕女畫」可說在內容、本質各方面,一開始就與「女性」、「性別」的觀念密不可分。但在傳統論仕女畫的觀點中,且其討論的焦點根本鮮少真正

觸及仕女畫「本身」與「內涵」;事實上,我們幾乎看不到「女性」的存在;仕女畫分類的粗略與畫論中女性形象的單一與僵化,反映的是對此議題的不重視。相對於傳統觀點的空泛,同樣關注於「女性」、「性別」議題的女性主義,恰提供了重新詮釋、研究仕女畫的最佳切入點。 仕女畫雖以女性為主題卻多出自男性畫家之手的事實,使它成為一種由兩性「共同參與」的畫科,但兩性卻有迥異的參與方式與不同的角色扮演,此一特殊的現象,影響了仕女畫的發展與風格表現。兩性在仕女畫領域中的糾結與交鋒,適提供我們一個觀察兩性關係、性別權力的場域。正因為對於「男性於仕女畫中建構出的女性事實」有所懷疑,故當我們秉持著「藝術反映了

鮮活的歷史」的信念,試圖將「仕女畫」落實到「女性歷史」,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釐清仕女畫中的女性與「真實」的差距,並提出合理的解釋。 基於連結藝術與現實的企圖與詮釋有效性的考量,本文的討論以畫中女性具可辨識之身份或形象明確者為討論的主體;筆者嘗試以畫中女性的身分與形象為切入點,將清代仕女畫中的女性依此標準,區分為「正面∕主流」與「負面∕邊緣」兩大類:前者以傳統的賢妻良母與閨秀為代表;後者則是妓女與女英雄﹙指在某些方面認同男性的女性﹚。每一個主題的討論都先從繪畫作品出發,就其圖像本身對特定主題的呼應做分析;次將之置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中詮釋,經由與其他資料的比較,尋求

繪畫表現在此議題中適當的社會定位與深層的意識內涵;最後,期透過對這四種女性群體的討論,拼湊出一特定時空中以女性∕性別為主軸的歷史現象。至於大量無名、無個別性的美人類仕女畫,本文將之做為「對照組」,以凸顯上述四類的特殊性,並在最後對這類美人畫的意識形態做出評論。 經過對以上四種畫裡與畫外之女性群體的討論後,我們赫然發現傳統論仕女畫的觀點中,實際關於「女性」的論述是多麼的缺乏。事實上,在傳統的中國,「史」的撰寫與「價值」的品評,基本上都是專屬男性的權力,故以上所謂的「傳統觀點」,實即等同於「男性觀點」,當我們以「女性主義」的角度回頭來重新審視這些傳統觀點時,更能明白的洞悉男性意

識於傳統論述中的運作與影響,與仕女畫背後的豐富的性別意涵。故本論文冀望從「性別」的角度出發,提供一種重新理解仕女畫發展的架構與脈絡,嘗試重建一種女性主義觀點的仕女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