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希林 過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樹木希林 過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是枝裕和寫的 與希林攜手同行 和是枝裕和的 與希林攜手同行(作者親簽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臉譜所出版 。

東海大學 美術學系 段存真所指導 廖乾杉的 日藏對話 (2018),提出樹木希林 過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動性格、記憶的溫度、日常、雕塑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樹木希林 過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與希林攜手同行

為了解決樹木希林 過世的問題,作者是枝裕和 這樣論述:

生命 似乎被創造了 只有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樣子   《與希林攜手同行》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書,一本無法寄出的「情書」。——是枝裕和   日本國民大導演與演技派國民奶奶攜手完成的唯一著作 盡窺導演與演員的相知相惜、影視前輩對後進的無私提攜 母親對兒子比海還深的關愛、兒子對母親的倚賴及仰望 以及日本近半世紀電視電影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樹木希林逝世週年是枝裕和送給她的情書,三週年前夕中文繁體版登場 近50幀的珍貴照片+導演手繪分鏡圖,獻給深愛影壇最佳拍檔的讀者 壓箱收藏 2018年6月9日《小偷家族》首映會,散場離去時,樹木希林坐在輪椅上,跟是枝裕和說:「把老太婆的事情忘掉,把時間花在年輕

人身上。我不會再見你了喔。」 隔天起,幾次邀請希林喝茶都被拒絕。是枝驚慌失措: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6月24日是枝前往巴黎籌備新片,8月19日得知希林骨折術後恢復不佳,情況不樂觀;22日趕回日本,未能見到面,將親筆信投入希林家信箱,23日返回巴黎;9月15日接到希林過世訊息,立即飛回,直奔守靈處。   三個月不見的您被凜然而安詳的美包圍。 見到您的模樣,我終於察覺,您刻意不與我見面, 是為了讓我不過度受到失去您,及那種悲傷影響的體貼。 我像在電影裡那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孫女所做的,用指尖碰觸您的頭髮與前額。 然後將您在電影裡說的最後一句話,還給棺木中的您。   回家路上,是枝想起,9月15日也是母

親的忌日,眼淚奪眶而出。   = = = = = =   數日後,希林女兒邀請是枝為母親撰寫悼詞,因為在法拍片無法出席告別式,是枝特別商請橋爪功先生代為朗讀: 首先,為我無法在告別式上直接道別的失禮,向希林女士的家人及出席的各位致歉。最重要的是,希林女士,對不起。但是,說不定您一點也不希望我出現在這個場合,以哭哭啼啼的聲音道別。我眼前浮現出您的面容:站在我的身旁,輕輕抓住手肘處的襯衫,帶著一如往常、頑皮孩子的微笑,看著我說:「欸……你又不是家屬,要露出那種悲傷的表情到什麼時候啊。」 希林女士大我二十多歲,但我們兩人的關係,僭越地說,應該能以「氣味相投」道盡。此外,最重要的是,我們相遇的時機

點很有緣。2007年,是我正要進入以母親為原型的電影《橫山家之味》拍攝準備的一年,希林女士則是在前一年失去了盟友久世光彥先生。…… 希林女士那麼袒護我,可能的一個理由是,我從電視起家,在電影的世界裡沒有能夠倚賴的師父或前輩,覺得如孤兒般的我很可憐,因而格外掛心。 每次電影上映時,不是直接打給我,而是打給製片人確認觀眾的進場狀況,「那麼還能拍下一部囉!太好了太好了……。」希林女士這才放心地說。母親擔心不成材兒子的詢問電話,一直持續到現在。 對我而言,與您相處的時光非常愉快,但在內心某處,還是想設法彌補母親在世前,沒能陪伴親生母親的懊悔。或許,我是想以此替代、滿足那無法倒帶重來的心願。雖然從

未說出口,但以敏銳雙眼觀察我心境的希林女士,想必一開始就看穿了吧。透過將母親投射到希林女士身上,一起拍電影、吃飯聊天,我才慢慢地走過母親離世的悲傷。現在,我失去了另一位母親,又得再度展開從悲傷中一步一步復原的過程。…… 將失去母親及與您相遇聯想在一起也許不正確,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為我想設法將失去母親這件事化為作品,才得以與希林女士相遇。 如同追趕著已啟程的您的背影,我想對棺木中的您,再重複一次我所說的最後一句話,來總結我的道別。   希林女士。 謝謝您與我相遇。 再見。 2018年9月30日 ▌探究她的演藝人生,將最雋永的日常留在人間 一本無法寄出的情書,於逝世週年前夕公開 「為什麼

這麼多人無法將視線從希林女士的一舉手一投足上移開?她留給友人及觀眾什麼樣的回憶?帶來了哪些強烈衝擊?……我試著找出自己的解答。」 2007年與希林女士相遇,到2018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VS.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 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

日常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電影大師VS.靈魂演員 談演技、聊演藝圈、論人生態度、剖析細節裡的魔鬼 這本已無法寄出的情書,記錄了他們結緣的經過、希林的表演思維及自我剖析、導演對「演員樹木希林」的觀察,以及兩人對日本老中青藝人、劇作家、導演和當紅電視電影的評價,字裡行間滿溢著亦師亦友的默契、如母如子般的深厚情誼與對自己專業領域的深刻洞見,相互激盪、彼此啟迪。溫暖導演與毒舌阿嬤,輕鬆又認真、詼諧中不失嚴謹地聊著:   ●誤闖演藝圈的契機、在這個魑魅魍魎橫行的世界如何自我定位; ●舞台劇、電視劇、廣告及電影,在心目中的位置

及功能; ●戲約取決的標準是什麼?演出後又怎麼「自我影評」; ●在《東京鐵塔》之前,為何在每部電影中都只願意出現一個畫面? ●基於哪一點,不看自己的演出,也不觀賞別人的電影? ●最佩服誰、受誰的影響最深?從哪部作品開始定下日後的戲路,讓演技大爆發? ●為什麼第一次見面,只看到《橫山家之味》劇本第一稿就接受邀約,但拿到《比海還深》初稿時卻斷然拒絕? ●演活老婆婆的訣竅和點子、自創邊走邊做邊說的希林式獨特表演法; ●自備服飾道具與梳妝、超越劇本角色的即興演出,創造亮點的功力怎麼來的? ●人類世界是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日常組成的,如何從容地跳脫日常又回歸日常? ●森繁久彌創意十足,教導希林怎麼觀察人,而

她總是思考著如何不輸給他; ●和久世光彥一起嬉遊電視圈數十年,究竟為何絕交,十五年後才再度合作? ●是枝想請希林演出向田邦子的劇本,但她們卻從手帕交到拒絕往來戶? ●最想和詮釋黑社會第一人的高倉健、全盛時期的渥美清搭檔演對手戲; ●《小偷家族》因為出奇不意的一句話,讓只有雛型的構想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與知名導演、製片及藝人勝新太郎、荻原健一、深町幸男、早坂曉、安田匡裕、坂東玉三郎、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山田太一、         鈴木清順、原田真人、Lily・弗蘭奇、阿部寬、橋爪功、妻夫木聰、伴淳三郎、加藤治子、田中裕子、大竹忍、杉村春子、          吉永小百合、森光子、真木陽子、

綾瀨遙、安藤櫻、松岡茉優等人的互動經驗和他們的演技高下; 以及希林最愛吃的食物、最常去的餐廳、最喜歡聊的話題、總比約定時間早到的原因、拍片幕後花絮、前後任丈夫的暗中較勁等等,有趣的日常與不為人知的真性情。   ▌透視對方、成就彼此 讓每部戲像面鏡子,照映我們的內在 樹木希林犀利有個性,她認為「自己是藝人的意識比演員更強。雖然會以演員身分演出某個角色,但我會想:『以藝人來說,我的定位是在哪裡,是怎樣的存在?』然後我會想要推翻它,把觀眾的期待帶往意想不到的方向。」 對於導演,她誠摯地說:「是枝先生做為一個人的魅力以及至今為止的生活歷練,我非常欣賞……我是拍片結束就把劇本扔掉的沒禮貌演員,連我都不喜

歡自己,您卻不僅不討厭,還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看吧』的態度,迷人地引導我。」 在是枝裕和眼中,樹木希林的厲害在於「我認為看透作品後,以絕妙的平衡感決定自己位置的角色塑造方式是希林女士的真本領。……她在俯瞰電影整體時,會以很嚴格的角度審視缺少了什麼、針對那點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那個嚴格的眼光,既放到自己身上,也會放到導演身上。所以和希林女士合作每次都需要決心。」   令樹木希林十分景仰的全方位藝人森繁久彌,點出她與眾不同之處:「那個孩子非常聰明,出眾地聰明。那有助於演戲的聰慧,像三木紀平。……那孩子是貨真價實的『知識分子』,像山藤章二先生。最令我欽佩的是,無論多稀奇古怪的裝扮、多討人厭的

角色,離開鏡頭後,她都會將女人的可愛留在觀眾的記憶裡。多數演員只能達到表面的演出,而她卻有著餘韻。」   沒有樹木希林,是枝裕和能拍出膾炙人口的世界級電影?沒有是枝裕和,樹木希林能在觀眾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記憶? 希林:我想問導演的其實是:您看中我哪裡? 是枝:這樣啊。我喜歡希林女士的演出是不用多說的,此外只要和您在一起,我就會有個念頭:「我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 沒錯,是枝與希林攜手同行,讓我們懂得人生該如何好好活!

樹木希林 過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日本國民奶奶75年的人生智慧濃縮!
🔥節錄五句至理名言,幫你解決5種人生疑難雜症!
🔥小偷家族、戀戀銅鑼燒、橫山家之味等經典名作解析!
📚書籍資訊:http://bit.ly/2YL00KJ

被封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三度榮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當代名導是枝裕和的御用演員。樹木希林21歲就出道演戲,在2018年過世,享年75歲。不過,在她50年間的演藝生涯中,她的路線與其他女星極為不同: 30歲就扮老演出,直到過世前,她和藹溫柔或是個性鮮明的角色詮釋,都是日本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國民奶奶。

私底下的她,總是自嘲外型不佳,讓自己更勇於嘗試各種演出的機會,養成了她一直以來瀟灑又豁達的人格特質。在她罹癌與單眼失明的十幾年間,她自信不羈的態度與充滿智慧的人生宣言,更是跨越世代藩籬,引發大眾共鳴。

回顧樹木奶奶過去十年間的電影作品,我們發現她的人生智慧也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互輝映著。她這些精彩的表演與中肯的話語,也在無意間解答了許多觀眾的人生難題。所以,今天的節目我們將會列出5種人生疑難雜症,來看奶奶怎麼面對,並且如何展現在她的經典角色之中。讓你在煩惱時,能從中找到啟發喔!

在這本語錄書《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裡面,還收錄了另外100多則的樹木希林箴言,我們也會在影片最後分享活動細節,要送給你這本語錄書喔!

*留言抽語錄書,詳請請看下方說明
感謝遠流出版社的贊助,我們有10本《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要送給留言的觀眾們!
🎁留言抽劇本書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8/18(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樹木希林奶奶說的哪句話,最有感?
4. 我們會在8/19(一)抽出十位讀者,中獎者可獲得《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語錄書一本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寄送僅限於台澎金馬
7. 贈品相關資訊在此:http://bit.ly/2YL00KJ
8. 中獎名單:
Peggy Lai
許強智
劉香琪
彭婉婷
張宛臻
71邱
黃馨儀
Mika Li
沈安妮
嚴珮瑜
--------------------------------------------------------------------------------
【上一支影片】
《玩命關頭特別行動》 ⇨ https://youtu.be/KPgYgtqx96c

【最新院線影評】
《獅子王》⇨ https://youtu.be/KQfkXvUjBk4
《蜘蛛人:離家日》⇨ https://youtu.be/x-YZP7zYFBg
《玩具總動員4》⇨ https://youtu.be/p4n-2cmztXk
《寄生上流》 ⇨ https://youtu.be/TMq6CbthIrA
《從前有個好萊塢》 ⇨ https://youtu.be/AjnU9_GlMYU

【其他日本相關電影解析】
《小偷家族》 ⇨ https://youtu.be/4j3Rcb_hmGQ
《聲之形》京阿尼精神的極致表現 人生遺片清單Vol. 17⇨ https://youtu.be/S6nwY4TMiN4
《拉拉熊與小薰》:放輕鬆人生哲學⇨ https://youtu.be/kaAG_qqR32I
《在咖啡冷掉之前》:百萬暢銷小說改編 ⇨ https://youtu.be/ZDFiZXh1T2Q

#開啟右上或右下中文字幕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樹木希林

日藏對話

為了解決樹木希林 過世的問題,作者廖乾杉 這樣論述:

摘要面對創作,「藝術」對我而言,那是2010進來東海讀美術進修學士班以後才開始去思考的事。雕塑是我的創作觀念,也是我的創作技能,我喜歡在雕塑的勞動進程中一點一滴,慢慢在程序中享受作品完成的期待式。而2014父親過世後,我開始整理父親以前大量收集的物件,我們以前眼中的「垃圾」物件,這些物件我把它變成雕塑材料去創作,在這些現成物創作中,我也從中試驗自己雕塑創作的可能性。從2015年到2018年三、四個展出中一直處理著它們,但畢竟這些物件都是父親累積下來的,有著大量家族情感,那份對父母親的失去,和那些逝去的世代感受,這些情緒總讓我感傷。在2018結束了「養生術」個展後,我也覺得在這些家中的遺留物的

創作,應該是要到一個段落了,想去重拾以前做雕塑的那份「幸福感」,因為那些現成物創作有的只是「失落感」。面對父母親逝去的失落,我開始審視自己生活擁有的,是友情、是愛情、是親情……,我們只是平凡人,環顧四周,太陽升起照在桌前如常,在身邊的朋友也沒多幾個,這些就是我的日常,我想珍惜的「日藏」。創作表現終究還是要進入形式考量,對雕塑的勞動享受,就像有人喜歡上健身房運動一樣。面對日常之物變成我的創作之物,日常之情變成我的創作內情,而這些也只是我的小情小愛以及喃喃自語,做法中大部分是把日常之物放大進行創作,在這些雖然屬於個人情感之中,難免也必須在美術史的脈絡,去自我釐清及做一個意義上的界定,關於那些普普年

代的作品背景,關於處理日常情感的經典研究,在這些研究下自己感覺可以做得更久、更多、更遠……。關鍵字:、勞動性格、記憶的溫度、日常、雕塑性

與希林攜手同行(作者親簽版)

為了解決樹木希林 過世的問題,作者是枝裕和 這樣論述:

生命 似乎被創造了 只有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樣子   《與希林攜手同行》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書,一本無法寄出的「情書」。——是枝裕和   日本國民大導演與演技派國民奶奶攜手完成的唯一著作 盡窺導演與演員的相知相惜、影視前輩對後進的無私提攜 母親對兒子比海還深的關愛、兒子對母親的倚賴及仰望 以及日本近半世紀電視電影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樹木希林逝世週年是枝裕和送給她的情書,三週年前夕中文繁體版登場 近50幀的珍貴照片+導演手繪分鏡圖,獻給深愛影壇最佳拍檔的讀者 壓箱收藏 2018年6月9日《小偷家族》首映會,散場離去時,樹木希林坐在輪椅上,跟是枝裕和說:「把老太婆的事情忘掉,把時間花在年輕

人身上。我不會再見你了喔。」 隔天起,幾次邀請希林喝茶都被拒絕。是枝驚慌失措: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6月24日是枝前往巴黎籌備新片,8月19日得知希林骨折術後恢復不佳,情況不樂觀;22日趕回日本,未能見到面,將親筆信投入希林家信箱,23日返回巴黎;9月15日接到希林過世訊息,立即飛回,直奔守靈處。   三個月不見的您被凜然而安詳的美包圍。 見到您的模樣,我終於察覺,您刻意不與我見面, 是為了讓我不過度受到失去您,及那種悲傷影響的體貼。 我像在電影裡那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孫女所做的,用指尖碰觸您的頭髮與前額。 然後將您在電影裡說的最後一句話,還給棺木中的您。   回家路上,是枝想起,9月15日也是母

親的忌日,眼淚奪眶而出。   = = = = = =   數日後,希林女兒邀請是枝為母親撰寫悼詞,因為在法拍片無法出席告別式,是枝特別商請橋爪功先生代為朗讀: 首先,為我無法在告別式上直接道別的失禮,向希林女士的家人及出席的各位致歉。最重要的是,希林女士,對不起。但是,說不定您一點也不希望我出現在這個場合,以哭哭啼啼的聲音道別。我眼前浮現出您的面容:站在我的身旁,輕輕抓住手肘處的襯衫,帶著一如往常、頑皮孩子的微笑,看著我說:「欸……你又不是家屬,要露出那種悲傷的表情到什麼時候啊。」 希林女士大我二十多歲,但我們兩人的關係,僭越地說,應該能以「氣味相投」道盡。此外,最重要的是,我們相遇的時機

點很有緣。2007年,是我正要進入以母親為原型的電影《橫山家之味》拍攝準備的一年,希林女士則是在前一年失去了盟友久世光彥先生。…… 希林女士那麼袒護我,可能的一個理由是,我從電視起家,在電影的世界裡沒有能夠倚賴的師父或前輩,覺得如孤兒般的我很可憐,因而格外掛心。 每次電影上映時,不是直接打給我,而是打給製片人確認觀眾的進場狀況,「那麼還能拍下一部囉!太好了太好了……。」希林女士這才放心地說。母親擔心不成材兒子的詢問電話,一直持續到現在。 對我而言,與您相處的時光非常愉快,但在內心某處,還是想設法彌補母親在世前,沒能陪伴親生母親的懊悔。或許,我是想以此替代、滿足那無法倒帶重來的心願。雖然從

未說出口,但以敏銳雙眼觀察我心境的希林女士,想必一開始就看了吧。透過將母親投射到希林女士身上,一起拍電影、吃飯聊天,我才慢慢地走過母親離世的悲傷。現在,我失去了另一位母親,又得再度展開從悲傷中一步一步復原的過程。…… 將失去母親及與您相遇聯想在一起也許不正確,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為我想設法將失去母親這件事化為作品,才得以與希林女士相遇。 如同追趕著已啟程的您的背影,我想對棺木中的您,再重複一次我所說的最後一句話,來總結我的道別。 希林女士。 謝謝您與我相遇。 再見。 2018年9月30日 ▌探究她的演藝人生,將最雋永的日常留在人間 一本無法寄出的情書,於逝世週年前夕公開 「為什麼這麼

多人無法將視線從希林女士的一舉手一投足上移開?她留給友人及觀眾什麼樣的回憶?帶來了哪些強烈衝擊?……我試著找出自己的解答。」 2007年與希林女士相遇,到2018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VS.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 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日常

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電影大師VS.靈魂演員 談演技、聊演藝圈、論人生態度、剖析細節裡的魔鬼 這本已無法寄出的情書,記錄了他們結緣的經過、希林的表演思維及自我剖析、導演對「演員樹木希林」的觀察,以及兩人對日本老中青藝人、劇作家、導演和當紅電視電影的評價,字裡行間滿溢著亦師亦友的默契、如母如子般的深厚情誼與對自己專業領域的深刻洞見,相互激盪、彼此啟迪。溫暖導演與毒舌阿嬤,輕鬆又認真、詼諧中不失嚴謹地聊著:   ●誤闖演藝圈的契機、在這個t魑魅魍魎橫行的世界如何自我定位; ●舞台劇、電視劇、廣告及電影,在心目中的位置及

功能; ●戲約取決的標準是什麼?演出後又怎麼「自我影評」; ●在《東京鐵塔》之前,為何在每部電影中都只願意出現一個畫面? ●基於哪一點,不看自己的演出,也不觀賞別人的電影? ●最佩服誰、受誰的影響最深?從哪部作品開始定下日後的戲路,讓演技大爆發? ●為什麼第一次見面,只看到《橫山家之味》劇本第一稿就接受邀約,但拿到《比海還深》初稿時卻斷然拒絕? ●演活老婆婆的訣竅和點子、自創邊走邊做邊說的希林式獨特表演法; ●自備服飾道具與梳妝、超越劇本角色的即興演出,創造亮點的功力怎麼來的? ●人類世界是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日常組成的,如何從容地跳脫日常又回歸日常? ●森繁久彌創意十足,教導希林怎麼觀察人,而她

總是思考著如何不輸給他; ●和久世光彥一起嬉遊電視圈數十年,究竟為何絕交,十五年後才再度合作? ●是枝想請希林演出向田邦子的劇本,但她們卻從手帕交到拒絕往來戶? ●最想和詮釋黑社會第一人的高倉健、全盛時期的渥美清搭檔演對手戲; ●《小偷家族》因為出奇不意的一句話,讓只有雛型的構想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與知名導演、製片及藝人勝新太郎、荻原健一、深町幸男、早坂曉、安田匡裕、坂東玉三郎、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山田太一、         鈴木清順、原田真人、Lily・弗蘭奇、阿部寬、橋爪功、妻夫木聰、伴淳三郎、加藤治子、田中裕子、大竹忍、杉村春子、          永吉小百合、森光子、真木陽子、綾

瀨遙、安藤櫻、松岡茉優等人的互動經驗和他們的演技高下; 以及希林最愛吃的食物、最常去的餐廳、最喜歡聊的話題、總比約定時間早到的原因、拍片幕後花絮、前後任丈夫的暗中較勁等等,有趣的日常與不為人知的真性情。   ▌透視對方、成就彼此 讓每部戲像面鏡子,照映我們的內在 樹木希林犀利有個性,她認為「自己是藝人的意識比演員更強。雖然會以演員身分演出某個角色,但我會想:『以藝人來說,我的定位是在哪裡,是怎樣的存在?』然後我會想要推翻它,把觀眾的期待帶往意想不到的方向。」 對於導演,她誠摯地說:「是枝先生做為一個人的魅力以及至今為止的生活歷練,我非常欣賞……我是拍片結束就把劇本扔掉的沒禮貌演員,連我都不喜歡

自己,您卻不僅不討厭,還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看吧』的態度,迷人地引導我。」 在是枝裕和眼中,樹木希林的厲害在於「我認為看透作品後,以絕妙的平衡感決定自己位置的角色塑造方式是希林女士的真本領。……她在俯瞰電影整體時,會以很嚴格的角度審視缺少了什麼、針對那點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那個嚴格的眼光,既放到自己身上,也會放到導演身上。所以和希林女士合作每次都需要決心。」   令樹木希林十分景仰的全方位藝人森繁久彌,點出她與眾不同之處:「那個孩子非常聰明,出眾地聰明。那有助於演戲的聰慧,像三木紀平。……那孩子是貨真價實的『知識分子』,像山藤章二先生。最令我欽佩的是,無論多稀奇古怪的裝扮、多討人厭的角

色,離開鏡頭後,她都會將女人的可愛留在觀眾的記憶裡。多數演員只能達到表面的演出,而她卻有著餘韻。」   沒有樹木希林,是枝裕和能拍出膾炙人口的世界級電影?沒有是枝裕和,樹木希林能在觀眾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記憶? 希林:我想問導演的其實是:您看中我哪裡? 是枝:這樣啊。我喜歡希林女士的演出是不用多說的,此外只要和您在一起,我就會有個念頭:「我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 沒錯,是枝與希林攜手同行,讓我們懂得人生該如何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