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排氣閥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水管排氣閥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韓桂華寫的 液壓系統設計技巧與禁忌(第3版) 和黃翔的 空調工程(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負壓排水器原理也說明:使用真空的原理是一种依靠气压差产生挟裹污水的高速气流,并把污水从器具 ... 吸氣閥. 環境溫度2. 環境濕度3. 空壓機的流量4. 【負壓式排風機原理知識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正修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金鴻展所指導 林俊行的 建築物污排水管及透氣管工法分析 (2013),提出水管排氣閥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污排水、透氣管、衛生設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王可文所指導 林彥伯的 利用自動化光學檢測評估熱電晶粒組裝的良率 (2012),提出因為有 自動化光學檢測、遮罩、熱電晶粒、微組裝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管排氣閥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排氣管進水 - Benolate則補充:2、汽车排气管滴水说明发动机正常工作,汽车排气管排出来的尾气带雾气说明 ... 复合排氣閥作用原理:当水进入管道时,塞頭停在定位架下部,进行大量排气,当空气排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管排氣閥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液壓系統設計技巧與禁忌(第3版)

為了解決水管排氣閥原理的問題,作者韓桂華 這樣論述:

本書從正反兩方面闡述液壓傳動的應用場合、液壓元輔件的選用與設計、液壓回路及液壓系統的設計,以問題的形式歸納液壓系統設計技巧與禁忌。 主要內容包括:傳動系統的選型、液壓缸設計、液壓馬達設計、液壓泵選用、液壓控制閥選用、液壓輔件設計及選用、液壓回路設計、液壓傳動系統設計等。 本書以大量工程設計實例為素材,在闡述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從工程應用的角度出發,剖析和論述了實例中造成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進設計的有效對策。 本書對從事流體傳動與控制、液壓設備設計與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具有指導意義,也可供大學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第1章液壓傳動系統的選型1 1.1

適宜採用液壓傳動的場合 / 1 1.2不適宜採用液壓傳動的場合 / 2 第2章液壓缸設計4 2.1液壓缸——機構組合形式 / 4 2.2液壓缸參數計算 / 6 【問題1】運動參數分析 / 6 【問題2】液壓缸最大負載力計算 / 6 【問題3】液壓缸設計壓力初選 / 8 【問題4】缸筒內徑計算 / 9 【問題5】活塞杆外徑計算 / 10 【問題6】液壓缸的有效面積驗算 / 11 【問題7】液壓缸或液壓馬達所需流量 / 11 【問題8】編制液壓缸或液壓馬達的工況圖 / 11 【問題9】液壓缸缸筒長度計算 / 13 【問題10】缸筒形位公差的確定 / 15 【問題11】活塞參數計算 / 15 【問

題12】液壓缸校核 / 15 2.3液壓缸結構設計 / 16 【問題1】缸體端部連接結構問題 / 16 【問題2】缸體材料選擇 / 19 【問題3】缸體設計技術條件要求 / 19 【問題4】端蓋設計 / 20 【問題5】活塞與活塞杆連接形成 / 20 【問題6】活塞材料選擇 / 21 【問題7】活塞設計技術條件要求 / 21 【問題8】活塞杆結構設計 / 21 【問題9】液壓缸排氣 / 22 2.4液壓缸安裝形式 / 22 【問題1】軸線固定式安裝技巧 / 23 【問題2】軸線擺動式安裝技巧 / 24 【問題3】負載導向問題 / 26 【問題4】液壓缸安裝禁忌 / 26 2.5液壓缸緩衝裝置設

計 / 28 【問題1】緩衝裝置的適用性問題 / 28 【問題2】緩衝裝置結構類型 / 28 【問題3】液壓缸的緩衝計算 / 30 2.6液壓缸工作介質要求 / 31 【問題1】環境溫度要求 / 31 【問題2】黏度和過濾精度要求 / 31 第3章液壓馬達選用32 3.1液壓馬達 / 32 【問題1】液壓馬達與液壓泵通用性 / 32 【問題2】液壓馬達類型選擇 / 33 3.2液壓馬達參數計算 / 34 【問題1】液壓馬達最大負載力矩計算 / 35 【問題2】液壓馬達的排量計算 / 36 3.3液壓馬達使用 / 36 【問題1】液壓馬達啟動 / 36 【問題2】系統衝擊 / 37 【問題3】

液壓馬達轉速限制 / 38 【問題4】液壓馬達連接 / 39 【問題5】多液壓馬達回路設計 / 40 【問題6】液壓馬達的洩漏 / 41 第4章液壓泵選用42 4.1液壓泵選用 / 42 【問題1】液壓泵性能 / 42 【問題2】液壓泵類型選擇 / 42 4.2液壓泵參數計算 / 43 【問題1】計算液壓泵的最大工作壓力 / 43 【問題2】計算液壓泵的最大流量 / 43 【問題3】計算雙泵供油時小泵流量計算 / 43 【問題4】選擇液壓泵的額定壓力確定 / 44 【問題5】選擇液壓泵的額定流量確定 / 44 【問題6】關於泵的轉速與效率 / 44 【問題7】計算液壓泵的驅動功率 / 45

【問題8】電動機的選擇 / 45 【問題9】內燃機的選擇 / 47 4.3液壓泵回路設計 / 47 【問題1】閉式系統設計 / 47 【問題2】液壓泵回路設計禁忌 / 48 【問題3】自吸問題 / 49 【問題4】冷卻問題 / 50 4.4液壓泵安裝 / 50 【問題1】液壓泵安裝 / 50 【問題2】吸油管連接 / 51 【問題3】泄油管連接 / 52 第5章液壓控制閥選用54 5.1壓力控制閥 / 54 【問題1】壓力確定 / 54 【問題2】流量確定 / 55 【問題3】結構類型確定 / 55 5.2溢流閥 / 55 【問題1】溢流閥選用 / 55 【問題2】溢流閥回路設計 / 56

5.3減壓閥 / 58 【問題1】減壓閥應用場合限制 / 58 【問題2】減壓閥超調 / 59 【問題3】減壓閥流量確定 / 59 【問題4】減壓閥安裝 / 59 5.4順序閥 / 59 【問題1】順序閥選用 / 59 【問題2】順序閥與溢流閥區別 / 60 【問題3】順序閥職能符號與溢流閥和減壓閥的區別 / 60 5.5壓力繼電器 / 61 【問題1】壓力繼電器選用 / 61 【問題2】靈敏度降低 / 61 【問題3】壓力繼電器回路設計 / 61 5.6方向控制閥 / 62 【問題1】方向控制閥中位機能選擇問題 / 62 【問題2】手動與機動操縱方式 / 63 5.7電磁換向閥與電液換向閥

/ 63 【問題1】使用場合 / 63 【問題2】電源使用問題 / 64 【問題3】電磁換向閥的安裝 / 64 【問題4】電磁換向閥的使用 / 65 【問題5】電液換向閥先導控制油 / 65 5.8單向閥 / 68 【問題1】液控單向閥的泄壓方式 / 68 【問題2】單向閥開啟壓力問題 / 69 【問題3】單向閥安裝 / 69 5.9流量控制閥 / 70 【問題1】節流閥口的結構形式 / 70 【問題2】節流閥流量調節問題 / 71 【問題3】調速閥流量調節問題 / 71 【問題4】流量控制閥連接問題 / 72 5.10系統中液壓元件選擇實例 / 73 【問題1】漲管機液壓系統方向閥規格問題

/ 73 【問題2】拉彎機液壓系統方向閥類型選擇問題 / 75 【問題3】升降臺液壓系統液壓閥問題 / 76 【問題4】起重機吊具定位液壓系統液壓閥控制油壓問題 / 76 【問題5】蓄能器增速回路液壓閥類型選擇問題 / 77 【問題6】丁基膠塗布機液壓系統液壓閥問題 / 79 【問題7】立磨液壓機液壓系統換向閥中位元機能問題 / 80 第6章液壓輔件設計及選用82 6.1蓄能器 / 82 【問題1】蓄能器的有效容積計算 / 82 【問題2】蓄能器位置設計 / 83 【問題3】截止閥問題 / 84 【問題4】液位控制的問題 / 84 【問題5】蓄能器與液壓泵間的連接問題 / 84 【問題6】蓄

能器安裝易出現的問題 / 84 【問題7】蓄能器吸收壓力脈動時的問題 / 85 【問題8】蓄能器充氣問題 / 86 【問題9】專用機床蓄能器回路容量選用問題 / 86 6.2濾油器 / 87 【問題1】濾油器的作用及性能 / 87 【問題2】濾油器通流能力確定 / 87 【問題3】過濾精度選擇 / 88 【問題4】濾芯選擇問題 / 89 【問題5】濾油器放置位置問題 / 90 【問題6】濾油器安裝問題 / 91 6.3熱交換器 / 93 【問題1】冷卻器安裝位置問題 / 94 【問題2】冷卻器通流能力問題 / 94 【問題3】冷卻面積確定問題 / 94 【問題4】傳熱面積計算 / 95 【問題

5】冷卻水管表面結露問題 / 95 【問題6】防止結垢問題 / 95 【問題7】冷卻介質問題 / 96 【問題8】管式冷卻器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 96 【問題9】板式冷卻器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 96 【問題10】電磁水閥的使用電壓應與系統控制電壓一致 / 97 【問題11】加熱器問題 / 97 6.4密封件使用 / 98 【問題1】密封件與工作介質的相容性 / 98 【問題2】O形橡膠密封圈的使用場合 / 99 【問題3】O形圈的間隙擠出問題 / 100 【問題4】O形圈安裝禁忌 / 101 【問題5】Y形密封圈的使用 / 102 【問題6】V形及組合唇形密封圈的使用 / 103 【問題7

】其他唇形密封圈 / 104 【問題8】油封設計問題 / 105 【問題9】密封膠塗膠過程注意問題 / 108 【問題10】其他密封件使用問題 / 110 【問題11】液壓缸密封間隙設計實例 / 111 【問題12】液壓缸密封溝槽尺寸設計實例 / 112 6.5油管及管接頭 / 114 【問題1】油管材質選擇 / 114 【問題2】油管內徑確定問題 / 117 【問題3】油管壁厚計算問題 / 117 【問題4】管接頭選擇問題 / 118 【問題5】布管問題 / 120 【問題6】系統中液壓管路配置問題 / 121 第7章液壓回路設計124 7.1壓力控制回路設計 / 124 7.1.1調壓回

路 / 124 【問題1】調壓方式選擇 / 124 【問題2】壓力參數調節 / 125 【問題3】二級調壓回路中的問題 / 127 【問題4】壓力閥之間干擾問題 / 128 【問題5】溢流閥控制油路的洩漏問題 / 130 【問題6】液壓泵的出口封閉問題 / 131 7.1.2減壓回路 / 132 【問題1】減壓回路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 132 【問題2】減壓回路元件設置問題 / 132 【問題3】減壓回路工作壓力不穩定問題 / 133 7.1.3卸荷回路 / 134 【問題1】卸荷方式選擇 / 134 【問題2】卸荷閥的選擇 / 136 【問題3】卸荷回路設計 / 136 【問題4】卸荷回路設

計中出現的問題 / 137 7.1.4順序動作回路 / 140 【問題1】順序回路的實現方式 / 140 【問題2】順序動作不正常 / 142 【問題3】壓力調定值不匹配問題 / 142 【問題4】速度和順序同時控制問題 / 143 【問題5】變載回路設計問題 / 145 7.1.5平衡回路 / 146 【問題1】平衡方式問題 / 146 【問題2】平衡回路衝擊和干涉問題 / 146 【問題3】油缸下行過程中發生振動 / 147 【問題4】採用單向順序閥的平衡回路問題 / 148 7.1.6保壓與卸壓回路 / 149 【問題1】保壓方式問題 / 149 【問題2】不保壓問題 / 150 【問題

3】保壓回路中出現衝擊、振動和雜訊 / 151 【問題4】泄壓方式 / 152 【問題5】泄壓回路設計中的“炮鳴現象” / 152 7.2方向控制回路設計 / 155 7.2.1換向回路 / 156 【問題1】換向方式的選擇問題 / 156 【問題2】換向回路中控制閥的選擇 / 157 【問題3】滑閥沒有完全回位問題 / 158 【問題4】換向閥選用不當引起的問題 / 159 【問題5】換向引起的液壓衝擊問題 / 160 【問題6】換向閥換向滯後問題 / 160 7.2.2鎖緊回路 / 161 【問題1】鎖緊方式選擇 / 161 【問題2】鎖緊回路換向閥中位機能不當 / 162 【問題3】雙液

壓鎖問題 / 164 【問題4】液控單向閥泄壓方式不當問題 / 165 【問題5】鎖緊回路洩漏問題 / 165 【問題6】液壓缸下行油路壓力過低問題 / 166 7.2.3液控回路 / 166 【問題1】液動閥選擇 / 166 【問題2】控制油路無壓力問題 / 167 7.3速度控制回路設計 / 167 7.3.1節流調速回路 / 167 【問題1】節流調速回路節流方式選擇問題 / 167 【問題2】節流閥調速不穩定問題 / 170 【問題3】局部調整對全域的影響 / 171 【問題4】節流閥前後壓差問題 / 171 【問題5】調速閥調速出現前沖現象 / 172 【問題6】調速閥前後壓差問題

/ 173 【問題7】調速回路中控制閥出現的問題 / 174 7.3.2容積調速回路 / 175 【問題1】雙向變數泵調速換向問題 / 175 【問題2】大慣量頻繁啟動系統的節能問題 / 175 【問題3】大功率液壓系統的調速問題 / 176 【問題4】容積調速回路溢流閥設置問題 / 176 【問題5】恒力矩驅動回路應用場合 / 176 【問題6】恒功率驅動回路應用場合 / 177 【問題7】液壓馬達超速運動問題 / 178 【問題8】液壓馬達不能迅速停住的問題 / 178 【問題9】液壓馬達的氣穴問題 / 178 7.3.3快速運動和速度換接回路 / 179 【問題1】快速運動回路選擇 /

179 【問題2】快進和工進換接回路的選擇 / 181 【問題3】快進和工進運動的速度換接回路的雜訊問題 / 182 【問題4】兩種工進換接回路的選擇 / 183 7.4系統中液壓回路構成問題實例 / 184 【問題1】自動焊機液壓系統調速閥位置問題 / 184 【問題2】液壓設備三級調壓回路溢流閥問題 / 185 【問題3】彎管機液壓系統的液壓衝擊問題 / 186 【問題4】成形磨床液壓系統換向平穩性問題 / 188 【問題5】雙泵供油系統液壓元件干擾問題 / 189 【問題6】雙泵供油液壓系統元件共振問題 / 190 【問題7】二次進給回路速度換接液壓衝擊問題 / 191 【問題8】組合磨

床液壓系統回路設計問題 / 192 【問題9】液壓系統回油背壓問題 / 194 【問題10】液壓馬達供油不足問題 / 195 【問題11】液壓系統調速閥溫升問題 / 196 第8章液壓傳動系統設計198 8.1液壓傳動系統設計內容與步驟 / 198 8.2液壓系統的性能驗算 / 200 【問題1】系統壓力損失的驗算 / 200 【問題2】系統洩漏驗算 / 201 【問題3】系統效率驗算 / 201 【問題4】系統發熱溫升驗算 / 202 【問題5】液壓衝擊驗算 / 203 8.3液壓泵站的設計 / 204 【問題1】液壓泵站整體結構 / 204 【問題2】液壓泵與油箱安裝 / 208 【問題

3】油箱類型選擇 / 210 【問題4】油箱容量的確定 / 212 【問題5】油箱結構設計 / 214 【問題6】油箱中油管的設置 / 219 【問題7】液壓泵站注油禁忌 / 221 8.4液壓集成塊設計實例 / 221 【問題1】繪製集成塊單元回路圖 / 221 【問題2】確定參數 / 223 【問題3】繪製集成塊加工圖 / 225 【問題4】通用集成塊系列 / 231 8.5板式連接閥板設計實例 / 233 【問題1】確定閥板數目 / 234 【問題2】液壓元件的佈局 / 234 【問題3】確定油孔的位置與尺寸 / 234 【問題4】繪製閥板零件圖 / 235 【問題5】繪製閥板正面裝配圖

/ 235 【問題6】閥板的安裝固定 / 235 【問題7】閥板設計實例 / 235 8.6疊加閥連接設計實例 / 237 【問題1】疊加閥繪製問題 / 238 【問題2】疊加回路設計實例 / 239 8.7液壓傳動與液壓伺服系統設計實例 / 241 【實例1】組合鑽床液壓系統設計 / 241 【實例2】組合銑床液壓系統設計 / 254 【實例3】立式油壓機液壓系統設計 / 262 【實例4】方向機液壓控制系統設計 / 267 【實例5】液壓機器人液壓系統設計 / 283 參考文獻295 隨著國民經濟和現代技術的發展,液壓技術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從事液壓設備設計的工程技

術人員越來越多。液壓系統的高效優質設計非常重要,設計過程中的基礎性和一般性問題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液壓系統的合理設計是液壓技術應用的關鍵,液壓系統設計技術及方法的掌握也是機械工程專業學生培養的基本要求。 液壓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全面掌握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液壓元件的選用與設計、液壓回路的設計方法。在設計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因設計時元件參數設 定不當、佈置位置不當、元件類型選擇不當、回路構成問題、液壓配管問題等引起液壓系統雜訊、洩漏、爬行,以及液壓衝擊、溫升、壓力不穩等故障,造成系統達 不到設計要求或不能正常工作,以至於不得不改進設計或採用應急對策的情況。為此,我們將液壓元件選用與設計、液壓系

統設計計算的技巧與禁忌有機結合,以問 題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結合多年從事液壓系統教學、科研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尤其是根據在液壓系統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歸納了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與要 點。 《液壓系統設計技巧與禁忌》第3版對第2版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增加了液壓傳動及控制系統設計實例,對組合鑽床液壓系統和組合銑床液壓系統分別進行 雙泵供油和變數泵供油系統設計;對組合銑床液壓系統進行集成塊、閥板、疊加閥結構設計;對立式油壓機負載問題進行設計;對電液伺服系統進行了詳細設計,講 解了液壓機器人伺服控制系統設計流程。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 從正反兩方面闡述液壓傳動的應用場合、液壓元輔件的選用與設

計、液壓回路及液壓系統的設計。 2. 對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總結設計過程中的技巧與禁忌。 3. 以大量的工程設計實例為基本素材,在闡述液壓系統設計計算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從工程應用的角度出發,剖析和論述了這些實例中造成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進設計的有效對策。 4. 實用性強,內容簡明扼要,深入淺出,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正誤分析,可以幫助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的設計技巧。 本書第1~4章由哈爾濱理工大學韓桂華編寫,第5章由黑龍江工程學院閆雪梅編寫,第6章由黑龍江省科學院李大尉編寫,第7章由哈爾濱理工大學高炳微編寫,第8章由哈爾濱理工大學孫桂濤編寫,全書由

韓桂華統稿。 本書對從事流體傳動與控制、液壓設備設計與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具有指導意義,也可供大學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由於編者水準所限,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專家和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著者

建築物污排水管及透氣管工法分析

為了解決水管排氣閥原理的問題,作者林俊行 這樣論述:

摘要 污排水及透氣管系統對於建築物是相當重要,好比人體之消化、排泄及排氣系統,其如能健康順暢排泄及排氣時,則相對於其建築物才能夠創造舒適且無礙之居住品質。而在建築物設計階段時,必須將污排水之通氣系統納入整合並作妥善考量,使該系統在受限空間內施作污排水管與透氣管時,不但可達到其方便性及經濟性,並對其整體空間及資源作有效之利用。台灣對於污排水管及透氣管之排水管徑、洩水坡度及設備單位計算,都有一套相當縝密之規範,在本研究中除了把相關法規匯總整理外,並將專業廠商及專業技師於設計系統架構流程時所討論之管道空間、配管方式及器具使用等細節內容,同時歸納入內,其檢討所得結果將有助於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及

使用者等,其日後在針對污排水管及透氣管之設計施工方式時有所依據。

空調工程(第3版)

為了解決水管排氣閥原理的問題,作者黃翔 這樣論述:

本書以空調的基本原理、空調設備、空調系統及空調應用為主線,緊密圍繞空調“工程”的知識內涵,系統介紹了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空氣處理及設備,空調系統,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系統,空調水系統,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空調系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黃翔,男,1962年7月生,研究生學歷。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學院)副校長,二級教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帶頭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三五人才”。我國蒸發冷卻空調技術領域學科技術帶頭人。 1982年7月畢業於黑龍江商學院(現哈

爾濱商業大學)製冷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3年3月獲西北紡織工學院(現西安工程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紡織空調除塵學科方向)工學碩士學位。 1982年8月1986年6月在商業部設計院(現國內貿易工程設計研究院)從事製冷空調設計。 1986年6月至今在西安工程入學任教,為該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監(原供熱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講授“空氣調節”課程30餘年。 序 序二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學習要點 1.1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概況 1.1.1空氣調節技術簡史 1.1.2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趨勢 1.2空氣調節的

定義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2.1空氣調節的定義 1.2.2空氣調節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3空調系統的類型及組成 1.3.1空調系統的類型 1.3.2空氣調節系統的組成 1.4空氣調節的應用 1.4.1空氣調節技術在工藝性空調方面的應用 1.4.2空氣調節技術在舒適性空調方面的應用 1.4.3空氣調節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 學習要點 2.1濕空氣的組成和狀態參數 2.1.1濕空氣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2.1.2濕空氣的狀態參數 2.2濕空氣的焓濕圖 2.2.1焓濕圖的構

成及繪製原理 2.2.2露點溫度和濕球溫度 2.2.3焓濕圖的應用 2.3濕空氣狀態參數的計算方法 2.4其他類型的焓濕圖 2.4.1SI單位制(hx)焓濕圖 2.4.2動態焓濕圖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 學習要點 3.1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 3.1.1室內空氣計算參數 3.1.2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3.2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係 3.3圍護結構負荷計算方法 3.3.1穩態計算法 3.3.2採用積分變換求解圍護結構負荷的不穩定計算方法 3.3.3採用模擬分析軟件計算法 3.4空調區

冷負荷的計算 3.4.1冷負荷係數法計算冷負荷 3.4.2諧波反應法計算冷負荷 3.4.3空調總冷負荷的確定 3.5空調區熱負荷的計算 3.6冷(熱)負荷的簡化算法 3.6.1簡約計算法 3.6.2估算法 3.7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1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變化過程 3.7.2夏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3冬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8新風量的確定和風量平衡 3.8.1單個房間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2多房間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3全年新風量變化時空調系統風量平衡關係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空氣處理及設備 學習要點 4.1空氣熱濕處理原理 4.1.1直接接觸式熱濕處理原理 4.1.2間接接觸式(表面式)熱濕處理原理 4.2空氣淨化處理原理 4.2.1除塵式淨化處理原理 4.2.2除氣式淨化處理原理 4.3空氣的熱濕處理過程 4.3.1噴水室的處理過程 4.3.2表面式換熱器的處理過程 4.3.3空氣加濕器的處理過程 4.3.4吸濕劑的處理過程 4.3.5空氣蒸發冷卻器的處理過程 4.3.6空氣處理的各種途徑 4.4空氣熱濕處理設備 4.4.1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類型

4.4.2噴水室 4.4.3表面式換熱器 4.4.4空氣加濕器 4.4.5除濕機 4.4.6空氣蒸發冷卻器 4.4.7空調排風熱回收裝置 4.5空氣的淨化處理設備 4.5.1空氣淨化處理設備的類型 4.5.2除塵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4.5.3除氣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空調系統(1) 學習要點 5.1空調系統的分類 5.2全空氣系統 5.2.1一次回風式系統 5.2.2二次回風式系統 5.2.3直流式系統 5.2.4全空氣系統的劃分原則和分區處理 5.2.5全空氣系統設計中的

幾個問題 5.2.6全空氣系統的空氣處理機組 5.3水—空氣系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 5.4分散式系統 5.4.1分散式系統的分類 5.4.2常用的局部空調機組 5.4.3單元式空調機 5.4.4空調機組的性能和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空調系統(2) 學習要點 6.1變風量(VAV)空調系統 6.1.1VAV系統的分類 6.1.2VAV末端裝置(變風量箱) 6.1.3VAV系統的組成與形式 6.1.4VAV系統的特點 6.1.5VAV系統設計 6.1.6VAV系統與其他常用集中冷熱源舒適性空調系

統比較 6.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 6.2.1輻射板的分類 6.2.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組成與形式 6.2.3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特點 6.24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設計 6.2.5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與常規變風量系統的能耗和運行費比較 6.3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系統 6.3.1多聯機系統的分類 6.3.2多聯機系統的特點 6.3.3多聯機系統的設計 6.3.4多聯機系統與常規系統比較 6.4戶式集中空調系統 6.4.1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類型和特點 6.4.2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常見的形式 6.4.3戶式集中空調系統

的設計 6.4.4幾種常用戶式集中空調機組的比較 6.5熱泵空調系統 6.5.1空氣源熱泵(ASHP)空調系統 6.5.2水源熱泵(WSHP)空調系統 6.6蓄冷(熱)空調系統 6.6.1蓄冷系統的分類 6.6.2水蓄冷空調系統 6.6.3冰蓄冷空調系統 6.6.4蓄熱空調系統 6.7低溫送風空調系統 6.7.1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分類 6.7.2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構成 6.7.3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特點及適用條件 6.7.4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設計 6.8淨化空調系統 6.8.1淨化空調系統與一般空調系統的區別 6.8.2淨化空調

系統的分類比較 6.9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 6.10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6.10.2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系統 學習要點 7.1空調區的氣流分佈方式 7.1.1頂(上)部送風系統 7.1.2置換通風系統 7.1.3工位與環境相結合的調節系統 7.1.4地板下送風系統 7.2空調送風口、回風口的類型及應用場合 7.2.1百葉風口 7.2.2散流器 7.2.3噴射式送風口 7.2.4旋流送風口 7.2.5射流消聲風口

7.2.6置換通風器 7.2.7TAC送風口 7.2.8UFAD送風口 7.2.9回風口 7.3空調區氣流組織的計算及氣流性能評價 7.3.1側面送風的計算 7.3.2散流器送風的計算 7.3.3噴口送風的計算 7.3.4空調區氣流性能的評價 7.4空調風管系統的設計 7.4.1風管的分類 7.4.2通風管道配件 7.4.3風量調節閥和定風量調節器 7.4.4風機與風管的連接 7.4.5風管測定孔和檢查孔 7.4.6空調系統風管內的壓力分佈 7.4.7空調系統風管內的空氣流速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空調水系統 學習要點 8.1空調冷熱水系統的形式 8.1.1開式循環系統和閉式循環系統 8.1.2兩管制、四管制及分區兩管制水系統 8.1.3同程式與異程式系統 8.1.4定流量與變流量系統 8.1.5一級泵系統與二級泵系統 8.2空調水系統的分區及定壓 8.2.1空調水系統的分區 8.2.2空調水系統的定壓 8.3空調冷熱水系統的設計 8.3.1冷熱水循環泵的配置 8.3.2循環泵的流量、揚程及水泵的選型 8.3.3冷水機組與冷水泵之間的連接 8.3.4空調水系統的補水、排氣、洩水及除污 8.3.5空調水管的坡度和伸縮 8

.3.6空調水系統的附屬設備 8.4空調冷卻水系統 8.4.1冷卻塔的設置 8.4.2冷卻水系統的形式 8.4.3冷卻水系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8.5空調水系統的水力計算 8.6空調冷凝水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 學習要點 9.1室內熱濕負荷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1.1室內餘熱量變化、餘濕量不變時的運行調節 9.1.2室內餘熱量、餘濕量均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室外空氣狀態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1一次回風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2.2二次回風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3

風機盤管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 9.3.1風機盤管機組的調節 9.3.2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4空調系統的測試與調整 9.4.1空調系統的調試程序 9.4.2風量的測量與調整 9.4.3空氣處理設備的測試 9.4.4房間內空氣參數的測量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空調系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 學習要點 10.1空調系統的節能 10.1.1空調能耗的評價標準 10.1.2空調系統全年(或季節)能耗的確定 10.1.3空調設備及系統的節能 10.2空調檢測與監控 10.2.1空調檢測與監控的內容、應用原則

及分類 10.2.2空調系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3冷熱源及空調水系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4集中空調的集散控制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學習要點 11.1高層建築的空調工程 11.1.1高層旅館建築空調 11.1.2高層辦公樓空調 11.2大空間民用建築空調工程 11.2.1影劇院空調 11.2.2體育館空調 11.3商業建築和娛樂設施的空調工程 11.3.1商場空調 11.3.2餐飲設施空調 11.3.3健身、娛樂設施空調 11.4工業建築的空調工程 11.4.1恆溫恆濕

室空調 11.4.2計算機房空調 11.5淨化空調工程 11.5.1工業潔淨室 11.5.2醫院潔淨手術室 11.5.3淨化空調工程實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濕空氣的密度、水蒸氣壓力、含濕量和比焓 附錄2 濕空氣焓濕圖 附錄3 歐美式焓濕圖 附錄4 設計用室外計算參數 附錄5 外牆的構造類型 附錄6 屋頂的構造類型 附錄7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外牆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8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屋頂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9 Ⅰ—Ⅳ型構造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0 單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

1 雙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2 玻璃窗的傳熱係數修正值Cw 附錄13 玻璃窗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14 不同結構玻璃窗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5 玻璃窗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6 夏季各緯度帶的日射得熱因數最大值DJ,max 附錄17 窗玻璃的遮陽係數值Cs 附錄18 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係數值ci 附錄19 窗的有效面積係數值ca 附錄20 北區(北緯27°30’以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1 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2 南區(北緯27°30’以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3 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

荷係數 附錄24 有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5 無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6 照明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7 人體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2012年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新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專業和“城市燃氣供應”專業進行調整、拓寬而組建的新專業。專業的調整不是簡單的名稱的變化,而是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以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賦予了這個專業新的內涵和新的元素,創造健康、舒適、安全、方便的人居環境是21世紀本專業的重要任務。同時,節約能源、保

護環境是這個專業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而它們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總是密切相關,不可忽視。   作為一個新專業的組建及其內涵的定位,它首先是由社會需求所決定,也是和社會經濟狀況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關的。中國大陸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大規模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本專業人才,專業的發展和重新定位必然導致培養目標的調整和整個課程體系的改革。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富有創新能力”,符合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要求,並能與國際接軌的多規格的專業人才,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目的。   機械工業出版社本著為教學服務,為國家建設事業培養專業

技術人才,特別是為培養工程應用型和技術管理型人才做貢獻的思想,積極探索本專業調整和過渡期的教材建設,組織有關院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副教授主編了這套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 這套系列教材的編寫以“概念準確、基礎紮實、突出應用、淡化過程” 為基本原則,突出特點是既照顧學科體系的完整,保證學生有堅實的數理科學基礎,又重視工程教育,加強工程實踐的訓練環節,培養學生正確判斷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滿足21世紀中國大陸建設事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   我深信,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將對中國大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

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積極的作用,會為中國大陸建設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陳在康“空氣調節”是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目前設有該專業的院校多達百餘所,所培養的學生數量也急劇增加。但可供選擇的專業教材為數甚少,故本教材的出版可為本專業課程教材提供多一種選擇。   空氣調節技術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人們為滿足生產(工藝) 和生活需求(舒適和健康),綜合了多種學科理論(如傳熱學、工程熱力學、衛生學、機械和控制技術等)和實踐所建立起來的一門應用科學。為此,本教材在解釋學科基本原理時緊密地與這些學科相聯繫,從而有助於學生對專

業基礎理論課程的靈活運用。   隨著21世紀地球環境時代的到來,人們因對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追求而對地球環境問題空前關注,因而空氣調節的職責不能僅停留在對室內空間環境的關注上,必須充分注意空調技術的用能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例如,溫室氣體CO2 的排放、臭氧層的破壞、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而要求我們對能源的有效利用、對資源的節約等意識在學科中應予以重視。本教材在氣象參數和圍護結構的選用依據、空調負荷的正確計算、末端設備容量的合理確定、系統方式的優化選擇、冷熱源設備的恰當配置等有關章節中盡量體現了這種觀念。尤其是在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內容上,著重關注了這些相關手段(如熱回收設備、蒸發冷

卻設備等)。   本教材結合中國大陸大量工程實踐,對集中式空調裝置的水系統設計做了全面介紹,這對降低空調裝置的輸送能耗、提高整體能效有良好的指導作用。   自中國大陸20世紀80年代執行開放政策以來,國外大量的新產品、新系統、新技術湧入中國大陸,通過中國大陸技術人員的大量實踐和消化吸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大陸技術的進步。本教材在空調系統的有關章節中對變風量系統、變冷劑流量系統、輻射供冷(熱)、低溫送風等技術均做了必要的闡述,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教材的時代特徵。   空氣調節是一門動態科學,其設計、安裝、調節和運行都應隨著室外氣候、室內負荷、人的生活行為而變動。此外,中國大陸幅

員廣闊,氣候和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狀況均有相當的差別,空調技術的應用應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本教材在傳授空調基本技術時,始終體現了這一思路,編者的用心是值得稱道的。   本教材從實踐出發,加強了對空調系統的測試調整、運行管理以及節能控制與檢測的內容,這在其他教材中尚不多見。此外,還編寫了各種類型空調工程的應用實例,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強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本教材的出版對本專業教材建設是一大貢獻,編者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本人對編者取得的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賀。

利用自動化光學檢測評估熱電晶粒組裝的良率

為了解決水管排氣閥原理的問題,作者林彥伯 這樣論述:

熱電晶粒組裝常包含大量的熱電晶粒,大批量化的熱電元件在組裝過程會呈現不同的組裝結果,除了理想精確對位好的晶粒與空缺的區域,部分的晶粒在組裝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偏移、側傾或卡住的情形,如果使用人力的方式檢測,會是一件費時且枯燥的工作,本研究利用自動化光學評估熱電晶粒組裝良率,並診斷熱電晶粒在組裝過程中對位的特徵,針對已對位平台和傾角平台兩種平台進行組裝和測試。因此,研究針對熱電晶粒自組裝的製程開發自動化的光學檢測方法,以利製程的研究與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