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贊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洪贊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bEastaway寫的 爸爸,這題數學怎麼算?理解孩子的思考邏輯,一起從生活中翻轉數學 和齊斯・德福林蓋瑞・洛頓的 案發現場:FBI警探和數學家的天作之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北市杏壇芬芳錄也說明:以最少的經費,發揮資源再利用功效,達到創意無限. 的教育價值,讓全校師生受益良多。 每次颱風天,周先生不僅駐守學校並巡視校園查看是否有. 災情,並結合紅十字救生隊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碩(博)士班 賴瑞鎣所指導 李安麗的 保羅·克利的藝術觀探討—以其在包浩斯時期的繪畫為研究對象 (2020),提出洪贊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羅.克利、包浩斯、抽象藝術、動態宇宙原理、偶發性與即興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數學系 洪萬生、楊凱琳所指導 楊清源的 建構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 (2020),提出因為有 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德懷術、數學普及書籍的重點而找出了 洪贊天的解答。

最後網站X0286 楞嚴經如說- 卷/篇章1 | CBETA 線上閱讀 - 法鼓文理學院則補充:五天世主最寶此經。祕而不傳。般剌. X13n0286_p0383a12:密諦欲傳震旦。密藏而來。竟被獲回。後以微妙細. X13n0286_p0383a13:㲲書之。破臂藏於皮中。航海而達廣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洪贊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爸爸,這題數學怎麼算?理解孩子的思考邏輯,一起從生活中翻轉數學

為了解決洪贊天的問題,作者RobEastaway 這樣論述:

孩子寫:「67 - 29 = 42」,哭笑不得卻教都教不會?孩子問:「爸爸,8 的一半為什麼不是 3?」要怎麼回答?孩子說:「9 跟 4 只差在一個彎、一個直」該怎麼解釋?還在把教孩子數學當成苦差事嗎?其實,重點不只是解出正確答案,而是釐清他們錯誤背後的思考脈絡,才能引領孩子重新認識數學,一同找回學習的樂趣!---------------------------------------------------------------------------------------------------------------------------------------

---------------------------------------★ 英國亞馬遜書店讀者五顆星肯定★ 熱情推薦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梁淑坤        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校長 楊美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 鍾 靜-----------------------------------------------------------------------------------------------------------------------------------------------------------------------

-------這是一本給爸媽的數學書,有趣而貼心。作者直接與爸媽對話,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僅需要閱讀本書,而且也應該讀!以下是作者首先要幫爸媽解決的四大問題:  1. 為什麼現在的教法和以前都不一樣?  2. 我該怎麼克服自己對數學的恐懼?  3. 我要怎麼讓孩子比我愛數學而且更優秀?  4. 到底孩子們(或我)為什麼要讀數學啊?根據最新調查,有三分之一的爸媽害怕孩子帶回家的數學作業。最糟糕的是,即使是再簡單不過的題目,爸媽也會擔心自己的答案可能不正確。再者,現在的教法和過去不同了,原本擅長數學的爸媽也可能被現代教學方法和術語搞得暈頭轉向。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如果你擔心孩子的數學能力,如果你想培

養不怕數學的孩子,本書正是暢銷作者為爸媽精心設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腦力激盪、也適合一般讀者自我測驗的趣味數學書!作者提醒爸媽們,切記日常數學裡的3C:「金錢(cash)、時間(clock)、和烹飪(cooking)。」這三個都是練習數學的好機會!若還是不知該如何是好,本書也提供多種可就地取材的遊戲、謎語、模擬試題,搭配孩子常犯錯誤的爆笑舉例,讓你不僅能如法炮製,和孩子的數學時光也不再枯燥乏味。書中涵蓋0-11歲小孩在求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數學問題,包括:算術、百分比、分數、小數、形狀、對稱和角度等,也統整出孩子在各年齡層會學到的數學知識,讓爸媽不用再逼孩子死背硬記,能跟隨本書指引,和孩子盡情享受

從生活中「玩」數學的樂趣!【各界好評】一般人慣於從考試成績來衡量效益,而無從領會數學普及閱讀的趣味與價值。希望本書的引介,可以提醒家裡有小學生的爸爸媽媽們,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一直都有著許多素材或道具,可以幫助我們為孩子布置有遊戲趣味的數學知識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洪萬生國內的國小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但很怕孩子問數學。這本《爸爸,這題數學怎麼算?》特別適合爸爸跟媽媽閱讀,並用以協助孩子從小發展數學力。書中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寫出小朋友有錯誤答案時,腦中在想什麼。更搭配多種遊戲,可讓爸爸媽媽帶領孩子在家裡「玩」數學,進而培養出孩子對數學的樂趣與信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

暨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鍾靜

洪贊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好的,塔綠班,您的衣服已經上線:https://shop.lucifer.tw/products-detail.php?id=367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突襲直播!要來聊聊陳柏惟與林昶佐這兩個罷免案,另外來聊聊待用餐-淡水咕咚羹,所以我們就找了選區在淡水的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 來一起談~~

根據TVBS民調顯示,如果明天就投票同意罷免的有50.7%,相當於8萬人,比TVBS今年3月民調多2%。24.4%不同意罷免,比上次民調少5.6%;未決定的有23.9%,有0.9%要投廢票。昨天郭正亮委員在直播的時候就說:「 #陳柏惟 大概死定了」。加上罷免的案子也持續進行中,針對這兩罷免案,國民黨會採取甚麼動作呢?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民眾黨13日指出,第二類官員第二劑施打率高達65%,早已打好打滿,「也難怪中央對於莫德納到貨效率低一事完全不急」。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4日表示,中央政府官員約1000人打完莫德納二劑,接種完成率高「是因為他們打得比較早」,並非故意讓他們快點打第二劑。】

另外針對莫德納進貨稀少,300萬國人已接種將滿10周苦等不到第2劑成了「疫苗孤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喊話要民眾安心說,「有來就會開放,並不是說等不到,只是現在還沒等到,也將近了啦。」陳時中驚語不斷,委員怎麼看呢?

最後要來談談待用餐-淡水咕咚羹,恭喜他們找到新的店面了,讓這個善的循環能夠持續下去。所以我們請在地立委來聊聊,最近需要領取 #待用餐 的人是否增多,政府對於弱勢者提供哪些幫助呢?




朱學恒的表情包2.0上線拉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645010​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4:00 當初如何打敗呂孫綾
12:00 莫德納混高端可行嗎?/高端疫苗傳擠進WHO候選贊助名單?
24:00 3+11專案報告
36:00 淡水商圈受疫情影響
39:00 洪孟楷:五倍券印刷公開招標文件看不到
47:00 大新竹合併量身訂做?
48:00 待用餐-淡水咕咚羹

保羅·克利的藝術觀探討—以其在包浩斯時期的繪畫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洪贊天的問題,作者李安麗 這樣論述:

保羅.克利(Paul Klee,1879-1940)於包浩斯(Bauhaus)從事教學和創作並行的十年藝術生涯,是推升其藝術作品和理論臻至成熟的重要階段。他人格特質中對於學習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思想和智慧的熱衷,以及探索自然宇宙中生命本質的渴望,使他的繪畫內容和表現形式受到來自多重領域的思想概念影響,涵蓋了二十世紀初期的前衛藝術運動、東西方宗教、哲學、兒童藝術、原始藝術、各國文化、音樂、自然科學和心理學等,廣闊的思想來源使他能在包浩斯持續創作出新的繪畫風格及內容,並在轉往杜塞道夫(Düsseldorf)任教時達到其創作生涯的最高峰。本文以克利在包浩斯及轉往杜塞道夫任教時期的作品及藝術理論為研

究主軸,試圖以其來源的整體視野,分析他游移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的畫面中所欲傳達的思想意涵。第一章從克利的成長背景和繪畫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到來自藍騎士、立體主義和德洛涅的影響,並於1914年突尼西亞的色彩啟發中,確立其個人基本表現形式的發展脈絡分析開始,從而了解克利如何在此基礎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陸續開展出新風格,並建立其理論的初步概念〈創造的信條〉。接著第二章進入克利在包浩斯以及轉往杜塞道夫後的作品研究,探討其表現形式與內容在不斷創新風格的系列作品中,從不同領域而來的可能思想與概念來源,像是後來盛行於包浩斯的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的美學觀,以及克利景仰的音樂家巴哈的賦格樂曲精神和技巧等。最後,在第三

章就克利的藝術理論所進行的分析中,獲得他在作品中,欲呈現一個超越了肉眼所見的物質世界,朝向通往超驗領域的整體宇宙概念。在這個由「起源」的概念而來的動態宇宙中,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時空觀」,為克利在繪畫中創造一個時間與空間結合的動態透視空間提供理論根基,並且透過宇宙中所存在的各種運動形式和來自光線的色彩運動的類比,建構出其作品中以具象和抽象的象徵圖形的結合,來表現如宇宙般和諧運行的一元整體中所存在的其中一個片段。由此發現,克利在多數人眼中難以理解的詩意畫面,其實是一個建立在各種領域對宇宙實相的研究和描述而來的結合,在其中,克利藉由蘊藏在宇宙表象下隱而不顯的運行法則,將各種繪畫元素巧妙地交織

在他豐富的宇宙圖像中。

案發現場:FBI警探和數學家的天作之合

為了解決洪贊天的問題,作者齊斯・德福林蓋瑞・洛頓 這樣論述:

解密影集背後的數學, 引領百萬人以全新觀點看待數學   2005年1月,《數字搜查線》這部電視犯罪影集開始上演,引起轟動。這個故事中的兩個英雄人物一位數學家──查理──使用有力的數學技巧,協助哥哥唐(FBI警探)鎖定並捕捉罪犯,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本書作者為該影集背後的數學顧問,為了回應廣大聽眾對於「螢幕上顯示的數學,是否真能解決聳人聽聞的刑案?」的疑問,將影集裡面FBI與CIA警探所使用的數學推論和技巧,透過本書呈現出來。果然,影集並非虛構,數學真的可以用數學來破案,甚至影集中的故事就是出自真實案例!   ●一位連續強暴犯/殺人兇手在洛杉磯逍遙法外。該如何利用數學方程式,剖析連

續犯案者在犯案地理上的模式,透過回溯犯罪地點,偵破案件?   ●這是個真實案例。有位護士只要值班,那天就有許多病人因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而引起同事的猜測和懷疑。這是正常的偶發事件,還是蓄謀犯罪?該如何利用統計分析來看出這與偶發事件之間的顯著差異,從而以統計打擊犯罪?   ●執法機關一般把注意力放在重大犯罪上,而輕忽了輕微罪行像是商店或住家盜竊這類案件。然而,若單獨個人或是有組織的犯罪集團,定期犯下這類案件,累積起來也會成為引起警方高度重視的重大犯罪活動。該如何從每日發生的大量微罪案件中,辨識個人或幫派組織所犯下的群聚案件呢?   ●如何從統計訊息上的變化,辨識出某個趨勢的改變已經發生了?

數學家創造出「改變點偵測」系統,不但可以偵測出棒球選手是否開使用藥,也能廣泛應用在恐怖攻擊預測和傳染病疫情監控上。   ●麻省理工學院三位數學家選用兩個大質數的乘積,作為通訊的加密金鑰,成為網路通訊安全密碼系統的重要基礎。但若在大數目的質因數分解上得到重要突破,互聯網商業系統是否將會立即崩潰,並伴隨著重大的經濟衝擊呢?   ●在賭場的21點遊戲中,該如何透過算牌這個數學家的祕密武器,取得勝牌的優勢?而賭場為了防治這些算牌者,又有什麼對策防堵呢?   《案發現場:刑警和數學家的天作之合》就像一本蘊含豐富又正確物理與化學知識的優秀科幻小說。每個案件不僅有個戲劇性故事,數學更在敘事中扮演不可忽

視的關鍵角色。在這本書中,你將會發現數學「可以」,而且「是」被應用在打擊真實的犯罪,並且捕捉真正的罪犯。 名人推薦   洪萬生(台灣數學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作者簡介 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   是史丹佛大學語言與資訊研究中心執行長,也是該大學的數學諮詢教授。德福林擁有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數學學士學位(1968),以及布里斯托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1971)。他是美國科學促進會( AAAS)會士,美國科學院的數學科學教育委員會的前委員。這一位25本書籍的作者,也一直是國家公共電台的普及節目《週末版》的固定來賓,在空中與主持人賽門(Scott Simon

)對話,並以「搞數學的傢伙」(the Math Guy)著稱。他的月刊專欄「德福林角度」,也在美國數學協會(MAA)線上期刊MAA Online上出現。   蓋瑞・洛頓(Gary Lorden)   是(位於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他1962年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獲得學士學位,進而在1966年榮獲康乃爾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他在1968年回加州理工學院任教之前,曾教過西北大學。身為數學統計學學院院士,洛頓教過從大一新生到博士生的所有階層之統計學、機率論,以及其他數學科目。洛頓也一直擔任政府機構、實驗室、私人公司、以及法律事務所之顧問,專業諮詢數學如何有益於前述組織之運作。多年來

,他也為加州理工學院參與太空探險計畫的火箭噴射實驗室,提供諮詢服務。他參加高度機密的研究計畫,以提升政府組織(如NASA)保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洛頓是CBS電視台《數學搜查線》影集的主要數學顧問。 譯者簡介 洪萬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推動「數學史與數學教學之關連」(HPM)的研究與教學已經屆滿二十年。延續數學史研究專業,將退休生涯投入數學普及活動之深耕與推廣。目前除了在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兼課開授數學史之外,也應邀在臺灣大學兼授以數學小說閱讀為主題的通識課程,開拓普及閱讀的更多可能面向。   蘇惠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碩士。任教於臺北市立西松高中,是位教學經驗超過二

十年的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之餘,盡力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與數學普及而努力。自從《HPM通訊》1998年創刊以來,一直義務擔任主編工作。   蘇俊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博士。任教於北一女中,是個教學超過二十年的數學老師。專長為中國數學史及HPM,對於各種能將數學豐富面向傳遞給學生的作法,充滿了好奇與嘗試的精神。   英家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博士。任教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與通識教育中心,研究專長為科學史與數學史,並且對於數學與各種人類文化面向(如政治、法律、社會、宗教)的關係有很廣泛的興趣。   陳玉芬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任教於新北巿立明德高中,於

2013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2014年榮獲台灣微軟創意教師數位典藏應用獎特別獎。對於將數學融入於生活的應用與推廣,有極大的興趣。   劉雅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碩士。任教於南科實中高中部,教學經驗約六年,對於數學與教學仍有許多需要學習。期望透過更多元的進路,激發出更貼近學生的教學。   洪贊天   任職於科技公司,擔任英文編審工作。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英文系畢業。 推薦序 隱藏在《數字搜查線》影集背後的數字 文 / 洪萬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每個刑事伯的左腦中都住著一位數學家 文 / 莊仵作 (警察大學鑑識所畢,現任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偵查員) 導

言  本劇英雄人物是一位數學家? 第一章    找尋熱區: 犯罪地理剖繪 第二章    用統計對抗犯罪: 死亡天使的秘密 第三章    數據挖掘: 在大量資訊中找尋有意義的模式 第四章    改變點偵測: 災難即將發生的證據何時開始浮現? 第五章    影像強化與重建: 雷金納德・丹尼毆打事件 第六章    預測未來: 用貝氏推論搜捕逃犯 第七章    運用DNA辨識重建罪犯身分 第八章  密碼的編寫與破解: 解鎖世上最大的金融秘密 第九章  證據有多可靠? 指紋的疑慮 第十章  新型態的戰爭,新型態的數學: 連結點與網絡的數學 第十一章 髒彈疑雲: 囚徒困境的風險分析和

反恐行動 第十二章 綁馬尾的金髮美女: 法庭審訊裡的數學 第十三章 賭場謀殺案: 利用數學來打敗系統 推薦序 兩種思考進路的交織與互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洪萬生   《數字搜查線》(NUMB3RS)是一部空前成功的警匪主題影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影片中的FBI警探唐・艾普斯(Don Eppes)在主導辦案時,大都依賴他的弟弟查理・艾普斯(Charlie Eppes)──一位天才數學家的協助,而得以最終破案。        這本書就是試圖說明數學在這部影集中所扮演的角色。它的兩位作者齊斯・德福林與蓋瑞・洛頓都是數學家。前者對於數學知識普及不遺餘力,他的數學普及著作已有多

本中譯版在台問世,是一位相當受到矚目的數學普及作家,此外他在美國加州擔任許多企業公司的數學顧問。至於後者,則是本部影集編劇小組中的數學顧問。因此,由他們兩位來帶領數學這個「角色」出場,可說再恰當不過。        儘管在本書中,作者只是從前三季的影集(共有六十一集)中選出幾集來進行相關的數學之說明,然而這已足以凸顯數學在支援警探唐辦案時,所發揮的不可思議功能。這也難怪,因為辦案與解題(problem solving)本來就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更何況影集中的數學家查理總是運用(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的方法,將刑案轉換成為一個數學方法可以介入的問題。事實上,誠如

作者所指出:   無論一個特殊的數學技巧,是否真的一如我們所見查理運用般地被使用,我們相信實際上每一集都遭遇到的一件正確事情,就是查理針對唐提供給他的問題所引入的進路。他將一個議題濃縮到其本質元素,剝除不相干的東西,尋找可辨識的模式,看出是否有數學技巧可供應用(可能進行一點調整),或者──而這在許多故事集中都出現──在不可能應用任何數學的情況下,藉由類比,至少確定是否有一點數學(儘管無法應用到手上案例)可以建議唐應該如何往下走。   這種建模的能力,被德福林認為是21世紀數學教育應該培養的「創新的數學思考者」(innovative mathematical thinker)的必備素養,其能

力指標內容包括:能夠提出新問題,按數學方式說出構成、識別並描述問題的面貌,並能以精確的方式運用數學敘述去分析問題。        因此,透過本書之說明,再配合影片情節之觀賞,讀者一定可以深刻體會數學建模的意義與價值。不過,作者卻認為這樣的期待並非本影集製作的初衷。因為「《數字搜查線》並不打算教觀眾數學,或甚至進行說明。它是關乎數學的娛樂節目,而且是耀眼成功的娛樂節目。本影集劇作家、研究者(數學家)以及製片,花了很大力氣,在製作美國網路電視一部最受歡迎的虛構犯罪影集的架構內,讓其中所涉及數學正確無誤。」儘管如此,本影集製片法拉奇伉儷是看到破案情節具有「兩種不同解題的人員互動之吸引力」,而得以成功

說服美國派拉蒙網路電視公司製作並投入市場。        這兩種在方法論上可以「互補」的解題進路,其中之一如「唐進入犯罪現場,他的邏輯是出自一位經驗老到刑警的街頭智慧」,而在另一方面,則有查理「為這個問題帶入抽象邏輯思維的專業知識」。他們兩兄弟一起辦案,合作無間,「讓觀看者得以一窺他們倆不同的進路,如何交織與互動」。而這,「或許顯示數學思維與其他進路在解題時的互動,是一種非常真實世界的現象」,從而見證了吾人思維模式的多重面向,以及數學與其實用性在其中所佔有的關鍵地位。        基於數學之實用基調,以及不希望相關知識過度冰冷及抽象,而排斥一般閱聽大眾裹足不前,本影集劇組在編寫故事情節時,通

常會考慮數學家查理是否可以運用簡要的解說,讓閱聽人多少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因此,我們在本影集中,就可以看到機率論、統計學、圖論、賽局理論、作業研究、數論以及小波理論等應用。譬如說吧,首映的《序曲》是由真實案例改編,其故事略述如下:   一位連續強暴犯/殺人兇手在洛杉磯逍遙法外。查理根據犯罪地點回溯以鎖定兇手的住處,最後協助唐偵破這個案件。他從庭院灑水器得到靈感,以類比方式說明這個想法:你固然無法預測任意個別的水滴將會落在何處,不過如果你知道所有落下水滴的模式,你就可以回溯到灑水器的位置。利用由這些數據所導出的機率方程式(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它曾出現在他家的黑板上),他標示出一個「熱區」

,讓警探得以執行DNA樣本的全面搜尋,而追蹤到兇手。   根據本書作者的說明,發明這個公式的,是加拿大的羅斯姆 (Kim Rossmo),他在成為數學家之前是一位警官。這個他所發明並運用數學來預測連續犯居住地點的技術,被稱為地理剖繪(geographical profiling),其中所涉及的數學,主要就是機率論。        除了機率論之外,統計學可說是被應用得最頻繁的辦案工具,而且其內容甚至只需要(大學課程被歸類為最初階的)Statistics 101就綽綽有餘了。事實上,本書第二章的英文標題即是Fighting Crimes with Statistics 101。還有,在本書中,作

者也花了許多篇幅,說明統計學如何應用在打擊犯罪工作上。當然,統計相關的結論之所以有意義,端賴數據的多寡以及如何進行有意義的推論,因此,作者在本書中十分強調數據挖掘(第三章)及貝氏統計分析(第六章)的重要性。當然,數據挖掘(data mining)必須仰賴以下方法和工具:鍵接分析(link analysis)、幾何群聚(geometric cluster)、軟體代理、機器學習以及神經網絡,而所有這些都見證了人腦與電腦一起合作的巨大威力。        在尋找或鎖定嫌疑犯時,除了上述的方法和工具之外,在本書中作者也介紹查理如何應用圖論(graph theory,本書第十章主題)進行社群網絡分析(s

ocial network analysis),來尋找罪行的背後主謀。還有,如果警探打算進一步蒐集並確認證據,那麼,利用DNA分析來彌補傳統的指紋採集之不足(本書第七章主題),以及小波理論(wavelet theory,參見第九章)來比對及確認指紋,則是最新穎的偵測技術。在本書第九章中,作者藉由《數字搜查線》第一季〈身分危機〉的故事,說明傳統的指紋比對方法,如何可能逮捕與判決無辜的人。此外,他們追溯了20世紀初開始風行的「指紋神話」,以及FBI梅菲爾案上的指紋慘敗。同時,也提及FBI為了儲存及比對已經超過兩億張的指紋索引圖卡,必須尋求最有效率的方法,將指紋圖卡進行數位化版本的編碼。而FBI所選

擇的解決方法,就是應用小波理論這一門非常新穎的數學分支。這種源自傅立葉分析(Fourier analysis)的小波編碼,會自動地在一張圖像中,挑選出與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相同特徵。        上一段所提及的小波理論是相當高深的數學分支,它在指紋比對上的應用,充分見證基於現實問題所建立的數學──譬如,傅立葉分析乃源自熱力學問題之研究,最終一定可以在其原生地之外發現它的用途。相形之下,數論與密碼學之關連就顯得相當令人驚奇。先是在1976年,有兩位史丹福大學研究生迪非與赫爾曼發表了〈密碼學的新方向〉,在一篇里程碑論文中,他們提出一種稱之為「公開金鑰密碼系統」(public key cryptogr

aphy)的加密系統,一支用來加密,另一支用來解密。這一套系統到了隔年,由MIT的三位數學研究員里貝斯(Rivest)、夏米爾(Shamir)及艾德曼(Adleman)進一步改良,而成為目前通用的RSA系統。有關這個系統的說明,我們可以引述本書作者在第八章的說明: 在RSA方法中用來解碼的私密金鑰,基本上包含兩個由使用者選擇的大質數(藉由電腦的幫助來選擇──而不是從公開的質數表列中隨便選,那樣的話,敵人就有機會取得)。公開的加密金鑰由兩個質數的乘積組成。因為目前沒有快速分解一個很大數目的方法,實際上幾乎不可能從公開的加密金鑰中來還原解碼金鑰。「根據」兩個大質數的乘積將訊息加密(一個簡單的計算工

作),而以相反的分解過程來解碼(一個艱難的計算工作)。   事實上,本書第八章是基於《數字搜查線》第一季〈頭號嫌疑犯〉(Prime Suspect)的故事(其中prime一詞雙關),對於質數之實際用途,提供了進一步的說明。      質數這種純粹無關現實、完全出自人類好奇心驅使的抽象概念,如今有了實際用途,「無用之為大用」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另一方面,本書所介紹的風險分析與管理(參見第十一章),是最初源自保險費的計算,目前在反恐作戰中大行其道的一門學問。至於它所連結的數學則是一般人不難上手的賽局理論,有許多讀者尤其是經由其最佳代言人非約翰.納許(John Nash,《美麗境界》電影主角),而

對其門道略知一二。在本書第十一章中,作者以《數字搜查線》第一季的〈髒彈疑雲〉的故事為引子,從「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這個科普書籍的熱門題材開始談起,說明風險評估的總體目標,「就是要找出可以將總體成本最小化的行動組合,而總體成本就是行動的成本,加上採取行動之後的剩餘風險」。        總之,從科學普及觀點來看,本書之敘事有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特色。一般來說,類似本書主題的著述,大概都會「淪落」成為影片或影集的「附屬」說明書,而無法「獨立」成為一個閱讀對象。不過,本書兩位作者都有豐富的「數學普及」經驗──他們都擔任數學顧問,顯然需要經常對「門外漢」或「大老闆」解說數學

如何有用,因此如何經由影集故事說明(一個求之不得的媒介,尤其是賣座的影集)來達到普及的目的,應該是兩位作者的最基本考量。事實上,他們就針對本書數學知識的「極可能」有用,提醒讀者:「思考這套影集有很多方式,最正確的是,就是拿它與好的科幻小說比較:在很多案例中,《數字搜查線》對於數學在偵破犯罪的一種特別應用,是未來可能、甚至也許會發生的事情。」        「科幻小說」的比喻主要關乎數學的實用面向,作者針對《數字搜查線》部分故事情節的說明,無不強調數學實用進路(包括如何建模)的不可或缺。基於此,本書無暇分享數學知識的美學或充滿興味的面向,當然也不令人意外。不過如果讀者有機會觀賞這一部影集,一定可

以發現劇組在編寫故事時,還蠻用心地在相關情節中「插播」數學的有趣面向之片段,讓我們理解數學之道,除了「有用」的價值之外,「有趣」的意義也不遑多讓。        最後,針對中學課外讀物、高中特色課程乃至於大學通識課程的需求來說,我要大力推薦本書給正在規劃或設計教材的數學教師。運用影集及本書的相輔相成,讀者在觀賞影片之餘,進一步深究相關數學的學習動機,一定可以從本書的參考與研讀,而得到智性的滿足。 每個刑事伯的左腦中都住著一位數學家 莊仵作 (警察大學鑑識所畢,現任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偵查員)   「Everything is numbers」這句話是貫穿全書的精神。著名犯罪影集《數字搜查線》中

的兩位主角設定分別是形而下世界中,真實社會英雄──FBI探員,而另一位,則是能夠窺探形而上學中世界,上帝造物編碼的英雄──數學家。有關FBI警探辦案的英勇與神奇,在各種電影或影集的訓練下,觀眾們已習慣他們在螢幕中的無所不能。但是我們更重視的是,為什麼影集中總是可以排除萬難偵破的案件,回到現實世界是不是遙不可及?   作者在書中巧妙以FBI探員以及數學家兩個角色,來呈現真實世界中,分別居住在犯罪偵查人員左右腦中的兄弟檔,也是犯罪偵查人員所需具備的兩種核心人格特質:毅力以及邏輯性。由FBI探員唐所代表的勇氣與毅力,是我們可見且熟知的部分。而由數學家查理所代表的推理與邏輯,則是打破熟悉的動作角色,

以數據資料配合邏輯分析,使犯罪偵查的突破更加貼近真實,並且能使犯罪偵查中所有的資料,能成為進入司法程序後的判決依據。        當真實世界有刑事案件發生時,犯罪偵查人員首先必須針對案情解構並分析,以有限的資料捕捉這個案件中犯嫌的可能動機、生活背景、作案工具、逃逸路線、銷贓管道等生活行為要素,套入刑事伯腦海中依長年經驗所建構,並依地域案類個不同的犯罪學模型進行研判,而這整組機密的模擬程序,都在本書中被數學家使用數學公式歸納的演繹方式鮮活地表達出來了!   現今犯罪偵查技術中,不論是利用數學來預測連續犯居住出沒地的地理分析技術,追蹤人與人、事件與事件、地點與地點、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鍵接分析,影

像強化與重建,以機率的數值驗證使DNA物證取代指紋成為人別鑑定王牌等等,都是現行並成熟的偵查與鑑識技術。本書以戲劇性的角色將犯罪偵查人員的左腦與右腦分層演出,再以淺顯易懂的數學解說,使讀者能立即進入資深犯罪偵查人員數十年的經驗模型中,並令讀者迅速明瞭某些物證在司法判決中能具有絕對認定或排除的原因,是一本配上一杯好茶,便能夠輕鬆看、認真學的好書 ! 第二章  用統計學入門課對抗犯罪 (節錄) 死亡天使 1996年,克麗斯汀.吉伯特(Kristen Gilbert),一位三十三歲的離婚媽媽,有兩個分別為七歲和十歲的兒子。她是麻州北漢普頓退伍軍人事務醫療中心C病房的護士,在醫院同事間有良好的聲譽

。有很多次,她是第一個注意到病人心跳停止、按下緊急鈕呼叫急救小組的護士。她總是很冷靜,管理病人盡職又有效率。有時候她在急救小組到達之前,就會先給病人注射刺激心臟的腎上腺素,試圖讓心臟重新跳動。這種方法偶爾能救回病人的生命,其他護士幫她取了個綽號:死亡天使。 但在同一年,有三名護士向醫院當局表達她們日漸滋生的疑問,有些事情不太對勁。她們覺得在那個特別的病房,有太多病人因為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同時,腎上腺素也好幾次出現原因不明的短缺。她們開始擔心,是不是吉伯特一開始就給病人大量的腎上腺素,導致他們心臟病發。如此一來,她便能扮演拯救他們的英雄角色,「死亡天使」這個綽號現在聽起來,比最初的意義還更為貼

切。 醫院進行了調查,但沒有發現任何不尋常的事。特別的是,他們說那個病房的心臟病死亡率,和其他退伍軍人醫院大致上相同。然而醫院員工依舊心存懷疑,無法認同第一次的調查結果。後來,醫院又展開了第二次的調查,這次邀請一位專業的統計學家,即麻州大學的史蒂芬.蓋爾巴哈(Stephen Gehlbach),他仔細審查了這個病房病人心臟停止跳動和死亡的數目。基於蓋爾巴哈分析的結果,1998年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決定召開大陪審團,聽取指控吉伯特的證詞。 部分證詞是她被指控的動機。除了追求警報聲響和急救過程的興奮感,還加上她承認拯救病患會帶給人英勇搏鬥的感覺,這被暗指她想讓也在醫院工作的男友,對她留下深刻印象。此外

,她是能接觸到腎上腺素的人。但沒有任何人看過她給予病人致命的注射,因此針對她的指控都只是純粹引人聯想的間接證據。雖然涉及的病患多半是中年男性,並非潛在的心臟病患者,但他們的發病很可能是正常的偶發事件。因此,控告吉伯特犯下連續殺人罪的決定性因素,正是蓋爾巴哈的統計分析。

建構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

為了解決洪贊天的問題,作者楊清源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有二:建構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以及應用指標分析不同類型的數學普及書籍。針對第一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文獻探討法、德懷術與焦點團體討論,以洪萬生等人(2009)的優良數學普及作品標準為主要參考依據,藉由數學普及書籍與書評定義指標內每個子維度1至5星等的定義及對應例子,初步建構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形成第一回德懷術問卷。以14位專家學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兩回德懷術問卷調查,透過專家意見與統計結果,以及與焦點團體討論,判斷專家意見是否收斂、指標是否有越修越好的趨勢,確定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針對第二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從2021年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推薦書單,依據數學普及書籍

(包含數學小說類、趣味數學類、數學知識演化史類及數學教育議題反思類),每類挑選2本,共挑8本數學普及書籍作為研究對象。再以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作為分析架構,分析不同類型的數學普及書籍之特色。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優良數學普及書籍指標包含三個維度「A. 知識的實質內容」、「B. 形式或表達」、「C. 內容與形式如何平衡」,再細分為15個子維度,分別為A-1認識論面向、A-2方法論面向、A-3歷史或演化面向、A-4哲學面向、A-5教育面向,以及A-6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乃至生活經驗的連結;B-1創新手法、B-2數學知識的洞察力、B-3歷史事實的洞察力、B-4異文化的啟蒙意義、B-5忠實可靠的參考文獻

、B-6敘事的趣味性、可及性與一貫性,以及B-7中譯本的品質;C-1青少年層次和C-2教師層次。其中,每個子維度皆有1至5星等的定義與其對應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