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 排水 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滲透 排水 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憲德寫的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二版) 和熊家晴的 海綿城市概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詹氏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林鎮洋所指導 林哲瑋的 低衝擊開發設施對都市水文之影響 (2021),提出滲透 排水 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低衝擊開發設施、水文循環、SWMM、透水鋪面、雨水花園。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陳建名所指導 王孝育的 校園綠地對於水環境暫留與增加保水效益之運用設計-以四育國中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海綿城市、韌性城市、低衝擊開發、透水工法、SWMM的重點而找出了 滲透 排水 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滲透 排水 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二版)

為了解決滲透 排水 溝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本書原名「綠建築84技術」,2021年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節能法規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全面更新之際,今特調整本書內容,同時也勘誤、更新部分技術內容,並改名為「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   內政部的「綠建築評估手冊」以實務計算評估為導向,對於未受訓練的廣大建築從業者而言,稍嫌生澀而難以暢讀。有鑑於此,本書以建築設計業者為主要對象,希望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製作簡要的綠建築設計原理及手法,同時以國內外綠建築設計實例作為驗證,以期能讓讀者將綠建築知識活用於設計實務之上。   本書依我國綠建築EEWH系統的九大指標介紹實務技術,假如「綠建築評估手冊」是實際評估的工具書

的話,那麼本書則是推廣綠建築技術的百科全書。  

低衝擊開發設施對都市水文之影響

為了解決滲透 排水 溝的問題,作者林哲瑋 這樣論述:

都市水文循環隨著不透水面積增加而改變,逕流量比開發前高,洪峰延滯期減少,再加上氣候變遷影響導致降雨型態改變,都市地區發生積淹水的機率上升。透水鋪面和雨水花園等多種低衝擊開發設施被廣泛用於增加都市的滲透率,以減輕都市化過程中水文的影響。然而,此類設施的性能受降雨事件的影響很大。臺灣近年來推廣低衝擊開發設施來降低都市地表逕流量,但多數缺乏實際監測數據來瞭解設施成效。因此,本研究以透水鋪面和雨水花園作為研究基地,使用水位計監測地表逕流削減之成效,地下水位觀測用來瞭解地下水補給的潛力,最後配合SWMM水文模式模擬出低衝擊開發對於都市水文之影響。忠孝東路基地內僅有一種透水鋪面LID設施,佔整個集水面積

36.0%;北投國小基地則含有雨水花園A、B、透水鋪面及15m3的地下貯水槽共佔整個集水面積15.9%。研究期間,忠孝東路透水鋪面和北投國小雨水花園分別收集50及60場有效降雨事件,結果顯示,透水路鋪面基地平均逕流削減率為14%,雨水花園和貯水槽可保留97.8%的降雨量。依據通過率定驗證的SWMM模式模擬出透水鋪面年水文循環為52.2%出流量,23.5%蒸發量及24.3%入滲量;具有地下貯水槽的雨水花園有91.3%的年雨量為入滲量和儲水量,僅5.8%成為地表逕流。

海綿城市概論

為了解決滲透 排水 溝的問題,作者熊家晴 這樣論述:

“海綿城市概論”是根據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發展需要設置的一門服務於城市規劃、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等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本書是課程配套教材,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海綿城市理論基礎、海綿城市建設基本方法、海綿城市控制指標體系的構建、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海綿城市建設實施以及海綿城市建設評估等。 通過學習本教材,幫助學生掌握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原理、方法,瞭解海綿城市建設目標體系與工作程式,培養學生從事海綿城市規劃和工程設計的基本能力,提高城市規劃設計水準。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給排水、建築、城市規劃、園林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海綿城市建設普及讀物或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熊家晴 西

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副教授,熊家晴: 副教授,博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給水排水研究分會會員,陝西省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分會會員,陝西省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建築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主要從事建築給水排水理論與技術、城市水生態建設和城市水環境系統優化設計以及給水排水工程電腦應用等教學科研。 第1章 概述 / 1 1.1海綿城市的概念1 1.2海綿城市理念2 1.2.1氣候變化給城市帶來的挑戰3 1.2.2城市發展與水環境問題3 1.2.3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8 1.3海綿城市建設的任務和內容10 思考題10 第2章 海綿城市理論基礎 / 11 2.1城市水迴圈11 2.

1.1水迴圈分類11 2.1.2雨水徑流12 2.1.3城市化對城市水迴圈的影響形式14 2.2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18 2.2.1城市雨水徑流的災害特徵18 2.2.2城市雨水徑流的水質特徵19 2.2.3雨水徑流的主要控制措施19 2.3低影響開發關鍵技術20 2.3.1源頭截留技術20 2.3.2促滲技術22 2.3.3調蓄技術22 2.3.4過濾淨化技術24 2.3.5徑流傳輸技術25 2.4超標雨水排放技術26 2.5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27 2.5.1水生態系統的內涵27 2.5.2影響水生態系統的因素27 2.5.3生境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27 2.5.4環境流調控技術28 2

.5.5水景觀與水文化技術29 2.5.6水生態環境修復技術29 思考題30 第3章 海綿城市建設基本方法 / 31 3.1典型低影響設施建設基本方法31 3.1.1綠色屋頂31 3.1.2透水鋪裝35 3.1.3生態植草溝39 3.1.4雨水花園43 3.1.5下沉式綠地44 3.2雨污水收集、淨化、儲存與利用46 3.2.1城市雨水收集46 3.2.2截汙治汙及雨汙分流47 3.2.3城市雨水淨化工程措施48 3.2.4雨水儲存利用系統50 3.3水生態系統建設51 3.3.1現有河湖水域海綿體保護51 3.3.2受損河湖水域海綿體的修復51 3.3.3河湖水系構建措施52 3.3.4水

體富營養化水質改善53 3.3.5黑臭河溝治理55 3.4城市綠廊與水系格局構建56 3.4.1城市綠廊規劃設計原則56 3.4.2城市綠廊與水系格局構建方法57 思考題57 第4章 海綿城市控制指標體系的構建 / 58 4.1城市規劃控制指標58 4.1.1城市規劃控制的基本內容58 4.1.2城市規劃控制的方式59 4.1.3城市規劃控制指標類型59 4.2海綿城市控制指標與現有規劃指標的關係59 4.3海綿城市控制指標60 4.3.1水生態指標60 4.3.2水環境指標64 4.3.3水資源指標68 4.3.4水安全指標72 4.4制度建設及執行76 4.4.1規劃建設管控制度76 4

.4.2藍線、綠線劃定與保護78 4.4.3技術規範與標準建設79 4.4.4投融資機制建設79 4.4.5績效考核與獎勵機制80 4.5海綿城市目標指標分解81 思考題83 第5章 海綿城市規劃設計 / 84 5.1海綿城市規劃體系構成84 5.1.1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海綿城市規劃85 5.1.2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海綿城市規劃87 5.1.3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中的海綿城市規劃87 5.2海綿城市專項規劃88 5.2.1城市水系規劃88 5.2.2綠地系統規劃93 5.2.3排水防澇規劃96 5.2.4道路交通規劃98 5.2.5智慧海綿城市規劃102 5.2.6海綿城市建設規劃102 5

.3水文分析和地表徑流模擬計算103 5.3.1流域水文水力模型105 5.3.2河流水文水力模型108 5.3.3城鎮水文水力模型111 5.3.4單元尺度的水文模型116 5.4GIS在海綿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119 5.4.1GIS技術概述119 5.4.2GIS在海綿城市規劃中的應用120 5.4.3海綿城市生態敏感性綜合評價122 思考題124 第6章 海綿城市建設實施 / 125 6.1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框架125 6.2工程建設基本要求127 6.3工程建設實施的基本原則127 6.4規劃的實施128 6.4.1規劃實施的基本要求128 6.4.2規劃控制目標的確定129 6.4

.3徑流總量控制目標的確定129 6.4.4徑流污染控制目標落實130 6.4.5控制目標的選擇131 6.4.6規劃中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的落實131 6.5工程設計135 6.5.1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135 6.5.2設計流程135 6.5.3建築與社區設計135 6.5.4城市道路設計137 6.5.5城市綠地與廣場設計138 6.5.6城市水系設計139 6.5.7低影響開發設施規模計算143 6.6施工建設管理146 6.7設施維護管理147 6.7.1設施維護管理的基本要求147 6.7.2設施維護147 6.7.3風險管理150 思考題150 第7章 海綿城市建設評估 / 151

7.1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151 7.2海綿城市專案效益評估154 7.2.1海綿城市的經濟效益154 7.2.2海綿城市的社會效益156 7.2.3海綿城市的生態環境效益157 思考題158 附錄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與設計降雨量之間的關係 / 159 參考文獻 / 161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缺水、內澇、水污染等水問題頻發。究其原因,一方面,原有河流、湖泊、濕地等水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城市對水資源的自然調蓄能力減弱;另一方面,在長期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下,城市多實行“快排式”的排水防澇手段,不重視水的迴圈利用,加之相應的硬體設施和標準建設不到位,雨水排不掉、雨水快速

全排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城市缺水、內澇問題交替出現,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 海綿城市作為新型城鎮可持續開發的重要模式及從源頭上解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201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2014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2014年12月,財政部發佈《關於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2015年4月,財政

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公佈了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2015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南寧舉辦了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培訓班。海綿城市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建設、破解水問題的重要手段,正在從上到下快速推進。 為了更好地普及海綿城市的基本知識,幫助初學者更快瞭解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理論、方法,編者結合參與的多項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經驗和從事的相關基礎研究工作,編寫了這本基礎教程,力求全面、系統地為廣大初學者介紹海綿城市建設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基本方法、控制指標體系、規劃設計方法、工程建設以及評估等相關內容,力求通過學習本教材,使初學者系統性地理解海綿城市建設的基礎知識,提高對城市規劃建設的認識

水準。 本書內容共7章,參加編寫人員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熊家晴、劉言正(第1章,第2、4章部分內容),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張卉(第2、3章部分內容),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王偉、任瑛(第3、4章部分內容,第6章),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陳大鵬(第5章),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白雪琛(第7章)。 本書由熊家晴主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任勇翔主審。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9年7月

校園綠地對於水環境暫留與增加保水效益之運用設計-以四育國中為例

為了解決滲透 排水 溝的問題,作者王孝育 這樣論述:

極端氣候近年來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大規模的暴雨帶來水患災害更是多不 勝數。先進各國重視暴雨管理的城市環境規劃設計,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其概 念皆為減少地表逕流,維持土地未開發前的土壤入滲功能,增加雨水儲留空間及 淨化水質功能等。因此本研究整合韌性城市建構概念與低衝擊開發LID設施工法研究及都市微型水庫塑造等水資源環境理念探討在都市校園中有效貯集與儲存龐大雨量的創新設計模式,達到基地內永續的滲透水管理與海綿城市的最大效益。四育國中面積2.2公頃,位於台中市南區具有相當久遠歷史的一所國中,依據臺中市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計畫,未來校園淹水機率較高,因此校園綠化空間需做於改善預防。本研究以此基地進行

實證設計,在調查分析地區環境條件與水文系統的基礎上,探討校園設計如何運用低衝擊開發思考,導入可與水共存的空間配置與工法設計。本研究以此基地進行實證設計,在調查分析地區環境條件與水文系統的基礎上,探討公園設計如何運用低衝擊開發思考,導入可與水共存的空間配置與工法設計。研究結果經檢核皆能達到法規相關要求,「以水環境低衝擊開發手冊」之計算標準,設計後保水量可達到設計前約2倍之多。運用SWMM評估設計效益,模擬當月最大降雨時,校園透過導入LID工法蓄水、入滲的低衝擊開發設施能夠有效削減流量約17%。研究可建議各級政府應積極要求校園綠地新建與更新時必須落實在地性之低衝擊開發設計,藉此緩和暴雨對台灣都市環

境的破壞,同時提供校園對都市角色功能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