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寫的 悲傷輔導研習手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陳斐娟、楊國柱所指導 吳金奇的 臺灣喪禮服務乙級技術士證職場效益之研究 (2020),提出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喪禮服務乙級技術士證、喪禮服務、職場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社會學系碩士班 陳美華所指導 蘇毅佳的 從「禁忌」的身體到「合宜」的身體:禮儀師的勞動過程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邊界管理、身體工作、禮儀師、殯葬禮儀服務業、情緒勞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悲傷輔導研習手冊

為了解決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的問題,作者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 這樣論述:

  過去,一般在談論悲傷輔導都是以西方為準。現在,本書試圖從中國角度提供另一種模式。對我們而言,解決悲傷的問題不只是情緒的緩解,更是問題的解決。要做到這一點,悲傷輔導就不只是對家屬的輔導,也是對臨終者、甚至亡者的輔導。因此,如何從殯葬禮俗或宗教儀式的處理中把含藏其中的悲傷輔導開發出來,實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在此,本書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嘗試,希望未來有志者可以沿著這個思路進一步發展,造福有需要接受輔導的人。 作者簡介 尉遲淦   現職   尼加拉瓜太平洋大學殯葬事業研究所總顧問   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理事長   展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   學歷   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經歷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副教授兼第二任所長   南華大學生死管理學系籌備主任   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理事長   各縣市殯葬設施審議委員   各縣市殯葬業評鑑委員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副教授   著作   《殯葬設施公辦民營化可行性之研究》   《客家喪葬禮俗研究》   《殯葬業證照制度規劃可行性之研究》   《禮儀師與生死尊嚴》   《生死學概論》(主編)   《生命倫理》(一版、二版)   《殯葬倫理與宗教》   《殯葬臨終關懷》   《禮儀師與殯葬服務》   《殯葬生死觀》   以及相關論文百餘篇 邱達能   現職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副教

授兼主任   學歷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   經歷   勞動部喪禮服務技術士乙、丙級證照考試監評人員   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新竹市政府、新竹縣政府、苗栗縣政府、台中市政府、彰化縣政府、金門縣政府殯葬評鑑委員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務處主任、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客家研究中心主任   中華兩岸養生關懷與管理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環保自然葬協會常務理事   福祿壽殯葬園區顧問   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秘書長 鄧明宇   現職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助理教授   學歷   輔仁大學心理所諮商博士   輔仁大學心理所諮商碩士   經歷   諮商心理師、喪禮服

務乙丙級技術士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高齡健康促進科兼任助理教授   新竹市諮商心理師副理事長   勞動部喪禮服務乙丙級監評人員   苗栗縣殯葬服務評鑑委員 序 言 i 1.殯葬服務與悲傷輔導 1 第一節 前言 2 第二節 現有殯葬服務的作為 3 第三節 問題的衝突點 5 第四節 殯葬服務中的悲傷輔導 10 第五節 小結 15 2.悲傷輔導是什麼 17 第一節 前言 18 第二節 後續關懷與悲傷輔導 19 第三節 西方對於悲傷輔導的認知 23 第四節 在西方之外的中國認知 27 3.什麼是悲傷 33 第一節 前言 34 第二節 悲傷的字源意

義 35 第三節 悲傷的現代意義 40 第四節 反省與深入 44 第五節 小結 47 4.人為什麼會悲傷 49 第一節 前言 50 第二節 人是不是一定要悲傷 51 第三節 人之所以會悲傷的理由 56 第四節 基本的內涵 58 第五節 小結 62 5.我們對悲傷的態度:悲傷是否是種疾病 65 第一節 前言 66 第二節 悲傷是負面的存在 67 第三節 對上述觀點的反省 70 第四節 我們對悲傷應有的態度 75 第五節 小結 78 6.悲傷是否需要協助:是否所有的悲傷都能自然化解 81 第一節 前言 82 第二節 悲傷是否會自然化解 83 第三節 為什麼悲傷不能自然化解 87 第四節 我們

要如何協助 91 第五節 小結 94 7.悲傷的組成要素 97 第一節 前言 98 第二節 悲傷的外延層面 99 第三節 生理的層面 103 第四節 心理的層面 105 第五節 認知的層面 108 第六節 社會(或行為)的層面 111 第七節 小結 114 8.化解悲傷的理論:任務論 117 第一節 前言 118 第二節 相關理論的選擇:任務論 119 第三節 四項基本任務 125 第四節 反省與再思考 133 第五節 小結 135 9.化解悲傷的方法 137 第一節 前言 138 第二節 完成第一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39 第三節 完成第二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43 第四節 完成第三個任務

可用的方法 147 第五節 完成第四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52 第六節 小結 154 10.與殯葬有關的案例分析 157 第一節 前言 158 第二節 親人託夢在冷凍櫃中很冷怎麼辦 159 第三節 如何藉由摺紙蓮花來化解悲傷 167 第四節 想夢見親人卻夢不到要如何處理 173 第五節 擔心親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不好是否需要燒更多的庫錢 179 第六節 死亡體驗活動 184 第七節 小結 189 參考文獻 191 附 錄 193 附錄一 如何協助臨終者走過悲傷 194 附錄二 如何化解死後一無所有的困擾 203 附錄三 傳統禮俗角度下的生死圓滿 217   序言   過去,當我們在談論

悲傷輔導時,基本上都以西方的談法作為範式。但是,悲傷輔導其實是和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有密切關聯。如果這個地方的文化背景不是如此,而我們卻用這樣的悲傷輔導方式去輔導,那麼這樣輔導的效果可能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於輔導失敗。如果我們不希望如此,那麼在輔導時找出相應的範式就很重要。自從民國88 年開始在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教授悲傷輔導的學分班以後,原先也是以西方的範式為主。但是,隨著授課時間愈來愈久,自身對於殯葬的了解愈來愈深,就逐漸懷疑起所謂的西方範式是否就是唯一的範式?   經過多年苦思熟慮的結果,發現悲傷輔導的範式不是只有一種,它可以隨著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別。尤其是,中國文化不是只有單一文

化,除了禮俗的成分以外,還有不同派別的宗教成分,例如像基督宗教的成分、佛道教的成分。前者認為悲傷輔導僅止於家屬,死後世界是屬於上帝的權限,人是無法介入的;後者則認為悲傷輔導不只和生者有關,也可以和亡者有關,只要借助法事來超渡,人是可以介入陰陽的。因此,對於不同的文化背景,當然就不能只以某種範式作為標準,而要依各別的特質加以重構。   基於這樣的反省與思考,我們可從現有的西方範式開始反省起,例如看看這樣的範式對於悲傷到底說了什麼?這樣的論說到底夠還是不夠?有沒有深入的可能?此外,對於緩解悲傷,到底要採用什麼樣的理論比較合適?關於任務論我們如何給予更系統性的建構,並對任務論的內容更加完整地敘述,

讓接觸任務論的人知道任務論可以怎麼用。我們還試圖與殯葬結合,過程當中如何結合會比較合適?等等。以上都是本書嘗試性的作為,期待諸位方家多予指正。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本人以外,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邱達能主任、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鄧明宇主任,大家都費盡心力,努力完成這樣的嘗試性工作。對我們而言,雖然這只是一種嘗試性的工作,但對悲傷輔導的在地化、本土化、文化化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沒有相應的悲傷輔導範式就沒有相應的生死悲傷安頓。無論對生者或亡者,在現今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的情況下,這樣的安頓是有必要的。   當然,在合序的最後,除了要感謝家人的支持之外,還要感謝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

校生命關懷事業科所有同仁的全力配合,更要感謝閻總編輯其編輯團隊的辛勞,沒有她們的合作,這一本書是不可能出來的。 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  謹識

臺灣喪禮服務乙級技術士證職場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的問題,作者吳金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喪禮服務乙級技術士證職場效益之研究。因此,研究目的為:(一)瞭解殯葬禮儀從業者,對取得乙級技術士證後,專業知識的提升及助益情形;(二)瞭解殯葬禮儀從業者,對取得乙級技術士證後,專業技能職場實務運用情形;(三)瞭解殯葬禮儀從業者,對取得乙級技術士證後,在職業市場上效益影響的看法。至於,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以「深度訪談法」為主,作為蒐集研究資料之方法,並以立意選取任職公司大、小規模之參與研究者共25位,研究對象分為喪禮服務人員13位、殯葬服務主管12位兩類受訪者。最後,以主題分析法將訪談文本,以系統性歸納分析整體後,以提出本研究結果與建議。對此,本研究結論如下:一、學科尚能提

升及有助實務應用的有「宗教服務」、「初終至入斂」、「殯葬服務禮俗」、「社交禮儀」與「服務倫理」、「殯葬法規」、「後續關懷」等專業知識。二、學科未能提升及未有助於實務應用的有「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等知識,前項在臨終階段,因無法觸及臨終者,所以基本僅能給予「悲傷關懷」協助。三、術科實屬有提升及有助於實務應用的是「治喪流程規劃書技能」、「定型化契約實務技能」、「撰擬殯葬訃聞技能」等技能;其次,「奠禮流程安排技能」及「靈堂布置技能」等,相較前三項專業技能,僅屬於有些微提升及助益。四、術科未能提升及未有助於實務應用的有「撰寫奠文」、「手摺國旗」、「司儀主持」,但可作為備用型技能,而此三項技能較適合作

為司儀檢定的核心職能。五、當前持有喪禮服務乙級,有助獲取職場面試機會,但非獲得工作就業之保證。六、取得喪禮服務乙級證照,較受大規模禮儀公司青睞,能獲數千元之額外加薪。七、實際乙級證照普及後更不具升遷優勢,只被視為低階基礎證照或是基本門檻。八、乙級考證訓練及費用補助,大、小公司都較無正向幫助,目前大公司較願意補助修習禮儀師專業學分費用,普遍從業者多半須自費報名考試及證照班。九、乙級證照之就業市場效應,不若禮儀師證書更具效益,就專業形象展現方面,持有乙級者並無實質幫助,在職稱尚無明定,也不像禮儀師能彰顯專業認證。十、投入大、小規模殯葬禮儀服務職場,大公司有明確工作階梯的內部升遷制度,以及完善的薪資

制度,會依據人員職級、績效給予獎金抽成;而小公司因考量人力成本,較無法落實底薪制度,多採用殯葬人力,而薪資較以論件計酬。  承上述結論,研提具體建議,以供經營管理者及相關主管機關參考,各建議臚列如下:一、應修訂《喪禮服務技能檢定規範》有關「悲傷輔導」知識應用之專精內涵,實際人員僅就喪禮服務,較能善盡悲傷撫慰與支持,僅能給予「悲傷關懷」。二、中央應針對申請經營許可資格條件修法,審視不同大、小規模經營許可申請者,應具備服務據點聘僱乙級技術士證人員張數。三、建議我國喪禮服務職類證照應採分項檢定模式,可借鏡美、中、澳分項檢定採分級方式,將乙級視為基礎門檻,才得已參加委外分項辦理單項考證職類檢定,若具備

所有證照,則會再換發特殊證照。四、考量喪葬禮儀服務範疇,實務殯葬司儀專業化需求,應委外辦理「殯葬司儀」職類檢定認證,可將摺旗、引導撰寫奠文及司儀主持皆納入核心職能。五、彰顯殯葬服務價值,應將專業融入服務過程,倡導名片印製證號,且可就職業證照級等規劃適切職稱,便於大眾就名牌識別。六、提供實質轉介及悲傷關懷服務,可開創服務連結專業諮商輔導及宗教師開發關懷app作為新的服務設計。

從「禁忌」的身體到「合宜」的身體:禮儀師的勞動過程分析

為了解決禮儀師丙級證照班台中的問題,作者蘇毅佳 這樣論述:

台灣因為2002年殯葬管理條例的公布,便創生了「禮儀師」一詞。2008年與2013年相繼開辦「喪禮服務人員丙級」與「乙級」的檢定考試,2014年更開放申請「禮儀師」證照,在這一連串現代化的改革中,對於殯葬業的從業人員產生了相應的影響。現有的禮儀師研究大多著重於探討大環境轉變下殯葬產業的變革、消費文化與喪葬儀式的轉變等較為巨觀的研究範疇,但缺乏探討殯葬產業中,從業人員勞動過程、條件與特殊性等微觀面向。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殯葬從業人員中的禮儀師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作為一種身體工作,如何在工作中去理解、經驗自身作為禮儀師的工作歷程,並從勞動過程中獲得什麼樣的意義。大體的禁忌來自於人們對靈魂的想像,然

而大體同時具有多種肉體特性,在靈魂與肉體特性兩者的雙重影響下,使得禮儀師的工作被大體禁忌的文化意義所框架,並透過身體工作使得大體成為沉睡的人,禮儀師最終透過掌握靈魂與肉體的特性來主導喪葬儀式的進行,成為儀式的支配者。在國家證照化的治理之下,「禮儀師」成為了一個明確的職業指稱,透過探究禮儀師的養成過程發現,在殯葬產業現代化的轉型當中,其勞動力的來源也正因此悄悄轉變。然而,其勞動過程也隨著殯葬產業的改革而有了新的面貌。本文將透過身體工作的觀點,來指出禮儀師工作作為一個美學的、苦力的、骯髒的與情緒的勞動,如何將一般人不敢觸碰、禁忌的大體,轉變成一般人「可接受」、「合宜」身體。並剖析禮儀師如何透過「孝

道」的論述,在儀式中動員家屬的情緒,並再現亡者的形象,同時將「孝道」作為一個可販賣的商品。最後,期望能透過了解禮儀師的身體工作,讓社會大眾對於殯葬產業有更多的認識,不再因為不了解,而產生對於死亡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