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凱電能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立凱電能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ichardRhodes寫的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為人類文明史續命,抑或摧毀人類文明的一場賭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立凱- KY壓寶「磷酸鋰鐵」電池材料,要在電動車潮流上衝浪也說明:立凱主要提供高性價比及高循環壽命的磷酸系鋰電池正極材料,由於特斯拉將在中國生產使用磷酸鋰鐵電池的Model 3車款, ... 來源:立凱電能科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林怡利所指導 辜俊旗的 薄膜高級淨水處理場的碳足跡與環境衝擊評估 - 以離島某淨水廠為例 (2021),提出立凱電能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級淨水場、碳足跡、生命週期評估、薄膜過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周鼎金所指導 蔡光凱的 既有辦公空間採光節能與視覺舒適評估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視覺舒適、採光節能、設備能耗、sDA、ASE的重點而找出了 立凱電能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5227)立凱-KY 個股市況總覽-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則補充:(5227)立凱-KY 之個股市況總覽,包含股價走勢,法人買賣,資券變化,現股當沖,個股公告,公司基本資料,股利政策,月營收,財務報表,股東持股狀況等資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立凱電能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為人類文明史續命,抑或摧毀人類文明的一場賭注

為了解決立凱電能評價的問題,作者RichardRhodes 這樣論述:

普立茲獎得主最新力作! 美國Amazon暢銷書No. 1!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媒體一致讚揚   核災威脅與空汙危機,兩難卻得當機立斷!   能源的決策,台灣人民該如何抉擇?   在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知識當中,   你將可發掘出人類未來之路的線索……   ★對能源的追求,造就致命的隱形殺手   二十世紀以來,工業迅速發展,讓加州深受空汙問題困擾。嚴重的霧霾,使呼吸道疾病大爆發,一九五○年代,曾在兩天內奪去四百多條人命,一年超過七萬人逃離洛杉磯。為解決日益嚴重的霧霾問題,憂心忡忡的官員們找上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家艾瑞•哈根史密特,請他展開研究。   哈根史密特原先的研

究主題是精油的萃取與合成,他清掉堆滿實驗室的鳳梨,打開窗戶,引進幾千立方呎的霧霾空氣,透過液態氮冷卻,凝聚出幾滴褐色、惡臭的黏膠。他發現黏膠的化學成分,來自汽車廢氣與附近煉油廠的排放物。這種新玩意受到陽光催化後,會使空氣變成黑褐色。   石油公司的化學家嘲笑哈根史密特的分析,並宣稱根本沒發現這種化學反應,這激起了固執的哈根史密特的憤怒。他於是利用分析鳳梨的設備,解析出危害空氣的種種成分,並用舊輪胎的脆化證明了霧霾中含有過量的臭氧。加州政府就此介入,這才展開了淨化洛杉磯的過程。   ★「能源轉型」遙遙無期,為什麼?   採用新的能源來源為何如此緩慢?長年任職於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

A)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切薩雷•馬凱提(Cesare Marchetti)提出他的見解:社會是個學習系統。它以文化擴散運作──觀念從一個人散播到其他人──很像傳染病。發明新科技只是開始。亨利•福特的T型車需要加油站。加油站需要汽油,汽油來自石油,石油必須去找,煉油廠必須處理,管線必須把油送到煉油廠,把汽油送到車輛集中的各大城市。人們必須放棄騎馬或搭馬車去買汽車,學習開車──以此類推。當拉鍊開始取代鈕扣,有些人抗拒改變,因為他們認為拉鍊是罪惡:它們讓脫衣服變容易。   煤炭對伊莉莎白時代的許多人而言,是魔鬼的排泄物,如同現在核能給許多反對者的印象。而化石燃料公司對於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一概不喜:這兩者

會競爭市場空間,傷害到他們的利益。如同美國人生活中的許多事,能源來源已經被政治化,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恐難以拯救地球。   ★核能,還是綠能?這是個問題   二十一世紀的大挑戰將是抑制全球暖化,並為數量增加的世界人口,提供足以共存共榮的能源。   人們對於核能的擔憂其來有自,這片陰影從二戰以後就開始蔓延。即便樂觀幽默如物理學家理查•費曼,都曾因核能可能帶來的危害而陷入憂鬱。而在歷經三哩島、車諾比、福島等三起核災之後,全球核能發展的腳步,已在二○一七年開始放緩。   另一方面,儘管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總量逐漸增加,但占比始終甚微。在大多數國家的電力組合中,太陽能仍相對微小,即使一向最熱心接納

這項科技的歐洲,太陽能平均只提供電力需求的百分之四。二○一六年時,總安裝的風電產能也遠低於世界總電力的百分之一。   「產能因素」(實際能發電的時間長短)是所有間歇性能源來源的共通問題。陽光未必隨時有,風未必不停吹,也不一定保證終年有水來推動水壩的渦輪機。   ★能源,決定未來世界霸權的關鍵   繁榮的西方國家如果下定決心,或許勉強負擔得起用可再生能源來生產所有動力;然而絕大多數國家沒有這種選項。但是,核能會是人類在全球暖化下的唯一對策嗎?不,它也不是,就像我們無法光靠可再生能源系統一樣。核能在歐洲和美國強大的政治抗拒下,其實腳步不穩。歐美地區大幅補貼可再生能源,也嚴格規範核能的使用。於此

同時,新興的核能電廠多設立在東亞與南亞,尤其是印度、中國、日本與南韓。   其實,每種能源系統都有它的優缺點,綜覽四百年來的能源發展史,你會驚覺:人類的倖存或死亡,強權的崛起與消殞,都與能源挑戰密不可分。普立茲獎得主理查•羅德斯,將在本書中透過難忘的角色卡司,說明人類是如何憑藉才智、毅力甚至道德勇氣,一次次走過看似難如登天的「能源轉型」,並以其獨樹一格的觀點,告訴我們:那些歷史上幾乎被遺忘的知識,或許,能為我們指出未來的道路! 本書特色   ★普立茲獎得主理查•羅德斯最新力作!出版以來長踞美國Amazon書店能源類暢銷榜前三名。   ★收錄十六世紀到二十二世紀,能源發展歷程與最新未來預測

,讓你看清未來能源的可能走向。   ★排除政治角力與商業利益的蒙蔽,帶領你回歸人文本質,重新思考攸關人類命運的能源議題。 名人推薦   周桂田/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房慧真/作家、記者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葉宗洸/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兼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   雷雅淇/PanSci泛科學 總編輯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蕭宇辰/「臺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媒體讚譽   「在這部研究

嚴謹的作品裡,羅德斯呈獻四個世紀以來的能源發展與運用,並透過歷史中常被低估的工程師、科學家與發明家,將其魅力展露無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他為人類為求達成自身目的而扭曲自然世界的四百年來、無論好壞的探索歷程,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詮釋。……羅德斯先生再次推出了傑出之作。」──《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不論在人類或環境方面,羅德斯毫未遮掩進步所帶來的缺點。……是一部充滿才智與進步、寫作優美、富啟發性的史詩,是普遍讀者的理想選擇。」──《書單》(Booklist)   「羅德斯令人炫目的《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

,講述一段關於人類的需求與好奇、創新與傲慢的故事,極富可讀性……對每一個關注人類對未來世界之衝擊的人來說,是必讀的優秀作品。」——《書頁》(Bookpage)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是歷史作品,也是滿懷熱忱寫下的道德故事。……羅德斯批判性地回顧能源科技的過去,企求有助於其未來的發展,這樣的期盼令人振奮。」──《科學》(Science)   「普立茲獎得主、歷史學家暨作家理查•羅德斯,再次擔負起糾纏不清的科技運用議題,使複雜的問題變得平易近人。」──《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羅德斯出色地呈現出蒸汽機與原子爐的內部運作,而他生動的敘事,將讀者帶進驚心動魄

的旅程……他的迷人故事將令科技工作者欣喜,尤其吸引發明家與發現者。」──《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薄膜高級淨水處理場的碳足跡與環境衝擊評估 - 以離島某淨水廠為例

為了解決立凱電能評價的問題,作者辜俊旗 這樣論述:

近年溫室效應問題逐漸嚴峻,地球暖化議題越來越受重視,我國亦逐步向低碳生活邁進。本研究以離島某淨水場為例,該場是一座雙薄膜高級淨水處理場,其擁有超過濾薄膜(UF)及奈米過濾薄膜(NF)淨水程序。本研究以以生命週期模式進行碳足跡盤查,將淨水處理程序界定為三個階段進行活動數據蒐集,引用中華民國『CNS 14044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輔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之碳排放係數,計算出全場碳排放量及每度水碳足跡;並將盤查數據結果彙整分析後,使用荷蘭萊登大學環境研究中心(CML)發展出之『CML 2 baseline 2000』生命週期評價系統,進行目標淨水場整體淨水過程對十個環境衝擊面向影響之評估。

本研究將民國107年至109年活動數據蒐集分析,計算結果為民國107年總碳排放量為1,998,166 kgCO₂e,每度水碳足跡0.865 kgCO₂e/m3;民國108年總碳排放量為1,859,390 kgCO₂e,每度水碳足跡0.802 kgCO₂e/m3;民國109年總碳排放量為1,973,336 kgCO₂e,每度水碳足跡0.862 kgCO₂e/m3。整體產水程序對十個環境衝擊面向影響最大的項目為電能,在每個環境衝擊面向的影響達到近80%的佔比;次氯酸鈉項目對臭氧層耗用(ODP) 面向也有29.7% 至39.7%的影響佔比;氫氧化鈉項目則造成1.7%以下影響佔比。在高耗能淨水

設備增設變頻器後,預估每年共可節電總計381,863 kWh,109年每度水碳足跡由0.862 kgCO2e/m3降至0.777 kgCO2e/m3;將污泥在地再利用可將每度水碳足跡的減少幅度由0.862 kgCO2e/m3降至0.812 kgCO2e/m3;而110年將原水來源之大陸水源比例增加,可讓用電量、加藥量、污泥產量均減少,每度水的碳足跡可降低5.7%。 本研究盤查分析結果,全區碳排放量最高單元為淨水階段的設備用電量,增設變頻器將有效改善耗電量;若污泥能在地再利用可減除污泥項目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而離島地區水源品質不佳,若能尋求品質較佳的境外水源,並將該原水比例增加可讓全場總碳

排放量減少,讓目標淨水場整體淨水程序對環境更加友善。

既有辦公空間採光節能與視覺舒適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立凱電能評價的問題,作者蔡光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針對辦公空間視覺舒適及採光節能進行分析,透過文獻回顧彙整影響採光之因子,採用Design Builder軟體模擬動態自然採光指標「空間全自然光sDA (Spatial Daylight Autonomy)」、「全年陽光照射ASE(Annual Sunlight Exposure)」及空調、照明設備能耗量,探討不同條件在優良室內光環境下之節能效益。為了瞭解不同設計手法對採光及節能影響程度,本研究採用新竹地區TMY3資料,加入玻璃及外遮陽因子並應用照明感測器設定目標照度為500 lx,探討不同室型之深度、面積、開窗型式及開口方位之採光性能及能耗影響,模擬結果顯示,LOW-E玻璃擁有較高

的採光量及較低的能耗量,適合搭配照明感測器使用。在單側開窗的單元式辦公空間中,在未使用照明感測器情況下,空間A及B面積為36.98m2,寬深比分別為2:1及1:2,空間C面積為48m2,寬深比為4:3,整體空調能耗量為空間C(方型)>空間A(寬長型)>空間B(窄長型),在使用照明感測器情況下,除了北、東北及西北向外,都需要增設格子遮陽才能避免眩光兼具採光舒適節能,其餘開口方位在空間A及空間B增設垂直遮陽節能率最高,空間C增設水平遮陽節能率最高;在雙側開窗的開放式辦公空間中,在未使用照明感測器情況下,空間D及空間E面積為780.21m2,寬深比為5:2,整體空調能耗量為空間E(四開窗)>空間D(

雙開窗),扁平狀之四開窗空間E容易集中採光,空調能耗較高,在使用照明感測器情況下,各開口方位增設水平遮陽最為節能,不過若要兼顧視覺舒適,在空間E中,東及西南向則需增設格子遮陽防止過曝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