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陰植物喬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耐陰植物喬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賈迎松寫的 問茶:茶事小百科 和薩蘇的 有圖有真相:日本人眼裏的中國抗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道生態綠化成效評估與後續應用也說明:有耐陰植物生長較好;而在較外緣處,因接收到較多的陽光及雨. 水,喬木生長狀況較 ... 註: 1T:第一喬木層、2T:第二喬木層、S:灌木層、H:草本層、—:僅苗木及地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輕工業 和中華所出版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陳建名所指導 黃孝萱的 東海大學音樂暨美術系館景觀設計-透過植栽設計手法改善戶外熱舒適性 (2020),提出耐陰植物喬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熱島效應、熱環境、植栽設計方法、ENVI-met、PET生理等效溫度、戶外熱舒適度、校園景觀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 張莉欣所指導 方嘉樂的 公園景觀工程碳足跡評估系統之應用-以臺中中央公園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碳足跡、景觀碳足跡評估系統、維管的重點而找出了 耐陰植物喬木的解答。

最後網站火焰木則補充:長綠喬木,花大形,合瓣花,形如火焰,極為艷麗,故名火焰木。 ... 被子植物,常綠小灌木,枝條由幹下密生,側枝對生而且向上筆直伸出。 ... 耐陰不耐寒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耐陰植物喬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問茶:茶事小百科

為了解決耐陰植物喬木的問題,作者賈迎松 這樣論述:

《問茶:茶事小百科》為作者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根據學員常問問題整理而成的茶書,全書共分為九個部分:什麼是茶葉、茶葉是怎麼做成的、如何泡茶、如何品茶、喝茶與我們的身體健康、現代與傳統名茶、如何選購茶葉、茶葉的保存、你不知道的古代茶聞。將茶愛好者與茶商常見的問題娓娓道來,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茶普及書,本書力圖將專業茶書中晦澀難懂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並配有作者實地調研時拍攝的茶山照片,讓讀者更真切地感受瞭解到茶葉的採摘與製作過程。 賈迎松,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學系,高級評茶員、高級茶藝師,創立“春山茶記”工作室,獨立研發茶學初、中、高級課程。有豐富的評茶、制茶經驗,走遍各大名山

,深入實踐理論,是耕耘茶學文化領域的茶專家。曾參與加拿大電視臺茶文化紀錄片的拍攝。其學員遍及海內外,目前往來於北京、上海等地,專業教授茶學課程。 壹 什麼是茶葉 11 茶葉的種類 12 1. 茶葉都有哪些分類 12 2. 茶葉是如何命名的 12 3. 六大茶類的劃分標準 13 4. 各種茶類的英文名 14 5. 綠茶的品質特點 15 6. 黃茶的品質特點 16 7. 白茶的品質特點 16 8. 黑茶的品質特點 17 9. 紅茶的品質特點 17 10. 青茶( 烏龍茶) 的品質特點 17 11. 茶葉都有哪些形狀 18 12. 我國有哪些花茶 18 13. 什麼是珠形茶 19

14. 什麼是扁炒青 19 生長環境與物候 20 1. 中國有哪些茶區 20 2. 中國的種茶地點最北能到哪裡 20 3. 茶樹適合生長在什麼地區 21 4. 如果茶樹的生長環境水分過多, 茶品會有水味嗎 21 5. 生態好的地方, 產的茶葉一定好嗎 21 6. 現代人認為露水葉不好, 為什麼《茶經》裡“淩露采焉” 22 7. 高山茶一定是好茶嗎 23 8. 明前茶和高山茶哪個好 24 9. 茶園裡種什麼植物, 所產的茶就有這種植物的香味嗎 24 10. 什麼是雲霧茶 24 11. 為什麼說高山雲霧出好茶 26 12. 什麼是陽崖陰林 26 13. 乾旱天氣, 茶葉品質會變得更好嗎 26 1

4. 什麼是洲茶 28 15. 武夷岩茶產茶地點有哪些 29 16. 製作抹茶的茶樹為什麼要遮陽 29 茶樹品種 30 1. 茶樹樹種包含哪些 30 2. 灌木、 小喬木和喬木型茶樹有何區別 30 3. 喬木型的茶樹一定是大葉茶嗎 30 4. 不同茶類必定來自不同的樹嗎 32 5. 茶樹品種與茶葉品質有何關聯 32 6. 鳳凰水仙和武夷水仙都是水仙樹種, 它們有什麼關係 33 7. 在福鼎, 為什麼種植的福鼎大毫茶比福鼎大白茶多 33 8. 什麼是菜茶 33 9. 什麼是龍井群體種 34 10. 什麼是紅芽歪尾桃 34 貳 茶葉是怎麼做成的 35 茶葉採摘 36 1. 茶葉和樹葉有何區別 3

6 2. 茶葉上的茸毛是什麼 36 3. 在春天, 茶葉能夠采幾輪 38 4. 什麼是茶青 38 5. 茶葉採摘越早越好嗎 38 6. 紫芽比綠芽品質更高嗎 39 7. 為什麼下雨天不採茶 41 8. 茶鮮葉一次採摘太少,能集中採摘幾天後再一起做嗎 41 9. 什麼是魚葉 41 10. 什麼是開面采 42 11. 什麼是對夾葉 43 12. 製作綠茶的鮮葉有何要求 44 13. 六安瓜片的“扳片” 有何作用 44 14. 白毫銀針都是采單芽嗎 45 15. 白茶一般什麼時候採摘 45 殺青 46 1. 什麼是殺青 46 2. 殺青裡的“青” 是什麼意思 47 3. 什麼樣的殺青葉才算殺青適度

47 4. 蒸汽殺青與鍋炒殺青在工藝上有何區別 47 5. 蒸汽殺青( 蒸青) 一般蒸多長時間 48 6. 綠茶為什麼要“高溫殺青,先高後低” 48 萎凋 49 1. 什麼是萎凋 49 2. 烏龍茶萎凋工序裡的“曬青”有何作用 50 3. 烏龍茶萎凋工序裡的“涼青”有何作用 50 揉撚 51 1. 什麼是揉撚 51 2. 黃山毛峰有揉撚工序嗎 52 3. 炒青綠茶在揉撚時, 茶葉溫度是多高 52 渥堆和渥紅 53 1. 什麼是渥堆 53 2. 渥堆和渥紅有何區別 53 3. 紅茶工藝裡“發酵” 的實質是什麼 54 做青 55 1. 做青和炒青有何區別 55 2. “綠葉紅鑲邊” 是怎麼形成的

55 3. 烏龍茶裡的炒青是怎麼回事 56 乾燥 57 1. 制茶裡的乾燥是什麼 57 2. 制茶時, 乾燥溫度應為多少 59 3. 不同的乾燥溫度會給茶葉帶來怎樣的品質特點 59 4. 茶葉中的焦味是怎麼產生的 59 5. 為什麼茶葉不一次足幹, 要分多次乾燥 60 6. 為什麼茶葉要求含水量 60 7. 武夷岩茶裡的“文火慢燉”是什麼 60 8. 白茶都是曬乾的嗎 61 其他 62 1? 什麼是“後發酵” 62 2. 武夷岩茶與安溪鐵觀音在製作工藝上有何區別 62 3. 什麼是湧溪火青的“掰老鍋” 63 4. 什麼是西湖龍井的青鍋和輝鍋 63 5. 什麼是六安瓜片的拉老火 63 6. 花茶

窨制的原理是什麼 64 7. 窨制花茶時, 可以用幹花嗎 64 8. 窨制花茶對茶葉有什麼要求 64 9. 茉莉花茶有“七窨”“九窨” 的說法,“窨” 的次數越多越好嗎 65 10. 什麼樣的花可用來窨制花茶 66 11. 拼配茶是什麼茶, 品質好嗎 66 三 如何泡茶 67 水為茶之母 68 1. 泡茶用水有什麼講究 68 2. 《紅樓夢》 裡, 妙玉說的“舊年蠲的雨水” 是什麼水 69 3. 什麼樣的水是好水 69 4. 為什麼硬水泡茶不好喝 70 5. 什麼是二沸水 70 器為茶之父 71 1. 泡茶用具有什麼講究 71 2. 紫砂壺的造型有哪些 71 3. 金屬茶具能泡茶嗎 72 4

. 為什麼說紫砂壺泡茶好喝 73 5. 如何挑選紫砂壺 73 6. 新的紫砂壺怎麼開壺和養壺 74 7. 紫砂壺泡茶有講究嗎 75 8. 紫砂壺能泡綠茶嗎 76 9. 紫砂壺和蓋碗,孰泡茶更好喝 76 泡茶的方法和技巧 78 1. 泡茶用開水還是溫水 78 2. 用蓋碗泡茶易燙手, 那麼注水時,可以只注一半而不注滿嗎 78 3. 泡茶時投茶量應該是多少 79 4. 泡茶時, 如何判斷何時出湯 79 5. 什麼是泡茶三投法 79 6. 不同的茶葉應如何選取泡法 80 7. 為什麼不同的人泡同一種茶會有不同的滋味 80 8. 茶葉為什麼不耐泡 81 9. 什麼是醒茶 81 10. “功夫茶” 和“

工夫茶” 有何區別 81 11. 冷泡茶為什麼不苦澀 82 肆 如何品茶 83 人人都可以品茶 84 1. 品茶是不是很難 84 2. “茶無好壞, 適口為珍”, 對嗎 84 3. 新手應該喝什麼茶 85 4. 需要準備很多茶具、 經過很多程式才能喝茶嗎 85 5. 品茶時適合點香嗎 86 6. 喝茶時, 茶湯溫度多少比較合適 87 7. 不同的天氣溫度, 對於茶湯口感會有影響嗎 87 8. 什麼是茶葉審評 87 9. 什麼是幹茶、 湯色、 香氣、滋味和葉底 88 湯色 89 1. 如何評審茶湯的湯色 89 2. 茶湯渾濁代表茶的品質不好嗎 89 3. 為什麼綠茶泡久了, 茶湯顏色會變得特別

深 90 4. 什麼是“冷後渾” 90 香氣 91 1. 如何評判茶葉的香氣 91 2. 茶葉裡喝到的薔薇香是怎麼產生的 91 3. 什麼是品種香 92 4. 如何聞香氣 92 滋味 93 1. 為什麼有的茶喝起來有水味 93 2. 為什麼越好的茶, 滋味越淡 93 3. 為什麼很多茶泡到後面會很澀 94 4. 茶葉為什麼會苦澀 94 5. 既然說“不苦不澀不為茶”,那麼為什麼很多好茶都嘗不到苦澀味 95 6. 為什麼喝茶會覺得澀 95 7. 為什麼同樣是澀, 有的澀能化開,有的則很難忍受 95 8. 茶葉有酸味, 正常嗎 96 幹茶和葉底 97 1. 看幹茶都看哪些方面 97 2. 為什麼要

看茶葉的葉底 98 韻味 99 1. 什麼是飽滿度 99 2. 什麼是喉韻 99 3. 什麼是高山韻 99 4. 什麼是猴韻 100 5. 什麼是岩韻 100 茶氣 101 1. 什麼是茶氣 101 2. 有茶氣的茶是好茶嗎 101 3. 所有茶都有茶氣嗎 102 伍 喝茶與我們的身體健康 103 1. 茶水是鹼性的嗎 104 2. 每天喝很多茶是不是就不用喝水了 104 3. 茶葉有什麼藥效 105 4. 為什麼茶葉能夠降三高 106目錄 7 5. 喝茶能減肥嗎 106 6. 茶真的能解酒嗎 107 7. 喝茶為什麼會醉 107 8. 為什麼茶能解煙毒 108 9. 在夏天, 為什麼喝熱茶

能夠解除疲勞、 解暑降溫 108 10. 喝茶為什麼會有清涼感 108 11. 為什麼有些茶喝了會覺得喉嚨幹 109 12. 喝新茶為什麼會上火 109 13. 喝茶會令人失眠嗎 110 14. 喝茶傷胃嗎 110 15. 為什麼不能空腹喝茶 111 16. 為什麼有的綠茶喝了會胃不舒服 111 17. 隔夜茶能喝嗎?為什麼 112 18. 茶葉會打藥嗎?打有農藥的茶葉是不是不能喝 112 19. 每天什麼時候喝茶比較好 113 20. 不同季節應該喝什麼茶 113 21. 小孩子可以喝茶嗎 113 22. 不同的人適合喝什麼茶 114 23. 女性喝茶對身體好嗎 114 24. “綠茶性寒,

紅茶性溫”的說法對嗎 115 陸 現代與傳統名茶 117 1. 世界紅茶的鼻祖——小種紅茶 118 2. 最有名的臺灣茶——凍頂烏龍 119 3. 身價最高的紅茶王者——金駿眉 119 4. 色淡甘鮮橘皮香的白雞冠 120 5. 臘梅寒香溢水來的水金龜 121 6. 味濃爽厚的鐵羅漢 122 7. 不止是黃山毛峰的毛峰茶 123 8. 木瓜微釅桂微辛的肉桂茶 123 9. 鳳凰山上水仙茶——鳳凰水仙 123 10.形似銀針、 白毫披身的銀針茶124 11.是工夫而不是功夫的工夫紅茶 124 柒 如何選購茶葉 125 綠茶和黃茶 126 1. 安吉白茶是白茶嗎 126 2. 綠色的茶就是綠

茶嗎 127 3. 滇青和滇綠一樣嗎 127 4. 龍井是好茶嗎 127 5. 旗槍是什麼茶 128 6. 什麼是雀舌茶 128 7. 毛尖是什麼茶 129 8. 蒸青是什麼茶 129 9. 抹茶是把綠茶磨成粉嗎 129 10.煎茶與抹茶有何區別 129 11.經常被誤會的黃茶 130 12. 如何區分黃茶和綠茶 130 紅茶 131 1. 什麼是切細紅茶 131 2. 工夫紅茶與紅碎茶有何區別 132 3. 正山小種有什麼特點 132 4. 正山小種為什麼?煙熏味 132 5. 正山小種裡的“正山” 是什麼意思 133 6. “煙小種” 是指什麼茶 133 7. 什麼是新工藝祁紅 133 8

. 中國的紅茶產地有哪些 135 白茶 136 1. 被誤認為“月光下曬乾的茶”——月光白 136 2. 不炒不揉的白茶 136 3. 白毫銀針比壽眉好嗎 137 4. 白茶的春茶、 夏茶和秋茶品質有何不同 137 5. 什麼是新工藝白茶 138 6. 新工藝白茶與傳統白茶有何區別 138 7. 什麼樣的茶樹適合製作白茶 138 黑茶 139 1. 我國黑茶具有哪些品類 139 2. 湖南黑茶裡的黑磚和花磚有何區別 139 3. 茶裡面的“金花” 是什麼 140 4. 如何分辨發黴與金花 141 5. 同為黑茶, 為什麼口感差異這麼大 141 普洱茶 142 1. 什麼是古樹茶 142 2.

什麼是臺地茶 142 3. 古樹茶能通過外形判斷嗎 146 4. 古樹茶有什麼品質特點 146 5. 臺地茶與古樹茶的茶樹有什麼不同 146 6. 什麼是號級茶 147 7. 什麼是印級茶 147 8. 什麼是“八八青” 148 9. 什麼是“大白菜” 148 10.普洱茶裡有以1、 2級原料製作的茶嗎 149 11.普洱包裝上的數字( 嘜號)有什麼含義 149 12. 什麼是普洱茶的陳韻 150 13. 普洱茶的形態和品質有關嗎 150 14. 普洱茶“越陳越香” 嗎 151 15. 普洱熟茶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151 16.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原料級別有差別嗎 151 17. 普洱茶都有什

麼級別 152 18. 陳皮普洱、 橘普和柑普一樣嗎152 19. 什麼是茶頭 154 20. 普洱茶是什麼茶類 155 21. 普洱茶能做別的茶嗎 155 烏龍茶 156 1. 烏龍茶是什麼茶 156 2. 什麼是名叢 157 3. 什麼是色種 157 4. 什麼是春水秋香 158 5. 紅邊綠葉的青茶 158 6. 什麼是包揉 158 7. 烏龍茶是如何分類的 159 8. 烏龍茶的原料有老嫩的區別嗎 159 9. 臺灣烏龍都有什麼茶 160 10. 文山包種的花香是自然形成的嗎 160 武夷岩茶 161 1. 武夷岩茶有什麼品質特點 161 2. 什麼是大紅袍 161 3. 大紅袍是紅茶

嗎 162 4. “香不過肉桂, 醇不過水仙”是什麼意思 162 5. “三坑兩澗” 指什麼 163 6. 什麼是四大名叢 163 茶葉品質鑒別 164 1. 什麼樣的茶是好茶 164 2. 如何能夠最簡便地分辨茶的真假好壞 164 3. 通過照片能判斷茶葉好壞嗎 165 4. 什麼是老茶 165 5. 老茶是好茶嗎 166 6. 什麼是明前茶 166 7. 明前茶一定好嗎 166 8. 什麼是雨前茶 167 9. 什麼是頭春茶 167 10. 什麼是早春茶 167 11. 什麼是名茶 168 12. 什麼是大宗茶 168 13. 什麼是名優茶 169 14. 著名山頭或產地的茶一定好嗎169

15. 參加比賽獲過獎的茶一定是好茶嗎 169 16. 什麼是有機茶 171 17. 有機茶一定是好茶嗎 171 18. 有機茶和具有農殘檢驗報告的茶是一回事嗎 172 19. 持有農殘檢驗報告的企業,所產的茶是不是都能相信 172 20. 純手工製作的茶比機器製作的茶好嗎 172 21. 貢茶的品質一定好嗎 173 22. 荒野茶和野生的茶是一回事嗎173 23. 什麼是調味茶 173 24. 什麼是毛茶 174 25. 如何識別陳茶和新茶 174 26. 緊壓茶一定是黑茶嗎 174 27. 茶梗多有什麼滋味特點 175 市場上常見的作假方法 176 1. 什麼是“做倉” 176 2. 什

麼是“退倉” 176 3. “老茶” 作假都有什麼特點 176 4. 老白茶做舊有幾種方法 177 捌 茶葉的保存 179 1. 茶葉儲存需要注意什麼 180 2. 儲存綠茶時, 含水量為什麼要控制在4%左右 180 3. 家庭中怎麼儲存綠茶 181 4. 茶葉能放紫砂罐或者陶罐裡保存嗎 181 5. 為什麼茶葉一定要避光儲存 182 6. 什麼茶需要抽真空保存 182 7. 茶葉充氮是什麼意思 182 8. 儲存是否得當與茶葉品質穩定有何關係 183 9. 紅茶能長期儲存嗎 183 10.普洱生茶存放時間長了, 會變成普洱熟茶嗎 184 11. 普洱茶發黴能拿出去曬嗎 184 12. “越

陳越香” 這個詞是如何產生的 186 13. 什麼是陳味 186 玖 你不知道的古代茶聞 187 1. “茶” 字的由來 188 2. “水厄” 為什麼被指代為茶 188 3. 中國有茶道嗎 189 4. 唐代的喝茶方式和現在一樣嗎 189 5. 宋代是如何鬥茶的 190 6. “前月浮梁買茶去” 裡買的是什麼茶 190 7. 在古代, 茶葉的採摘季節是什麼時候 191 8. 唐代都有些什麼茶 191 9. 什麼是粗茶 191 大學的茶學專業對很多人來說都會覺得陌生,它是全日制本科,畢業拿到的是農學學位。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報考了茶學專業。然而,學了之後才發現,它

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種身著中式服裝、姿態優雅的樣子。   茶學的本質是農業與科學的結合,因此我們不僅要去茶山,還要身穿白大褂去實驗室。這便造就了我對於茶葉本身熱愛的理性。我並不如其他許多愛茶人一般,愛到非它莫屬、熱淚盈眶、身心沸騰。我只是習慣了與茶日日相伴,茶就如同一日三餐,像空氣和水一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自大學畢業以來,從業十多年。這期間,我做過茶葉審評,做過店面管理,也做過茶葉產品經理。當然,做得最久的,還是教茶。與傳統的在茶葉培訓機構教課取證不同,我是一個獨?教茶者,自己研發課程並教授給大家,力圖教每一個茶愛好者學會品味、分辨茶之滋味的好壞優劣。   在這近十年的教茶生涯中,遇見無

數學員問我習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有很多人請我推薦茶書,以解答常見疑問。解答茶葉問題固然容易,然而遍尋之後,我卻無法推薦出一本能夠解答他們實踐中遇到的極細節問題的科普茶書。   能夠解答問題的,都是極為專業的茶學教材,這對大部分人太深奧晦澀,難以讀進去。其他市面上常見的茶書,則大多淺嘗輒止,不夠深入,更不曾解答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後來聽從朋友建議,開始習慣記錄學員問過的問題,形成每日一記,以便給他們提供專業且能夠讀懂的解答。自每日一記更新後,不僅我的學生在關注,很多茶從業者亦有關注,這令我感到驚訝的同時,也很開心與滿足。   以上則是這本以科普為主,但又盡可能專業的書稿的緣起,希望能夠解

答讀者關於茶的一部分專業問題。   感謝成書期間編輯的專業、耐心與信任,感謝從業路上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同學與朋友們。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書。   感恩! 祝願世界太平。

東海大學音樂暨美術系館景觀設計-透過植栽設計手法改善戶外熱舒適性

為了解決耐陰植物喬木的問題,作者黃孝萱 這樣論述:

都市環境綠地與透水地表減少影響城市降溫,加上高樓林立、蓄熱材料與廢氣排放蓄積於城市上空塵罩內形成都市熱島效應,使戶外熱舒適度惡化、損害居民健康與生活品質。過去對熱島效應衍伸的室內熱舒適度和建築節能已有大量研究,相較之下戶外熱舒適度改善相關研究與景觀實質設計應用較少。都市環境中透過綠地、建築、地表材質與水體等設計可獲得改善,其中以綠地設計最有效,因此討論以植栽設計手法改善戶外熱舒適性,包括「植栽樣貌」、「喬木排列」與「立體綠化」。 東海大學獲選為環境教育場域,但基地面臨夏季戶外熱環境不舒適、無戶外使用吸引力和空間規劃未滿足教學需求等問題,造成大面積綠地閒置也影響教學品質,且台中熱

島效應逐年加劇,選擇東海大學二校音樂暨美術系館教學區進行景觀設計,兼論植栽設計手法改善戶外熱舒適性。透過文獻回顧整理植栽降溫方法後,發現台灣喬木排列降溫效果研究缺乏,為完善植栽降溫方法使用ENVI-met流體力學模擬軟體,可於晴朗無雲環境中準確模擬複雜環境熱交互作用和短期變化,提供詳盡數據作為微氣候設計依據。 以冠幅5公尺球型樹種改變隔行隔列樹距,進行喬木排列方案之熱舒適度PET模擬,顯示樹木總數相同時,導風方案優於阻風方案,但刻意留設風道增加風速的降溫效果遠劣於提高陰影面積,此區應以提高陰影面積與樹冠重疊率為優先考量。陰影未重疊時隨覆蓋面積增加降溫效果愈好,至樹冠重疊後趨緩,考量喬木生

長與降溫效果後,以矩陣5x5公尺與列植4x5公尺為台中西屯區喬木排列的設計依據。此外現況模擬熱舒適度PET顯示,下午三點最不舒適且於同時段不同空間戶外熱舒適度由差至佳依序為停車場、草地、雜木林、中庭與樹木群,根據空氣溫度、平均輻射溫度、絕對溼度、風速風向模擬結果制定各空間改善策略。 景觀設計根據「環境資料蒐集分析」、「與設計相關之文獻回顧」與「ENVI-met現況與方案模擬」結果,提出基地「改善戶外熱舒適度」、「解決現況設計問題」與「戶外空間活動導入」景觀設計策略。利用植栽樣貌選種進行喬木排列和立體綠化,依現況熱環境模擬結果進行空間規劃和表面材質選用改善戶外熱舒適性,再解決現況植栽、視覺

與動線設計問題,導入教學創作、戶外活動和展演空間增加戶外使用意願。最後檢討設計前後降溫成效,結果顯示雖擴大停車場、增加人行道路與廣場空間,透過降溫設計手法於三時段平均PET仍可降溫3℃以上。

有圖有真相:日本人眼裏的中國抗戰

為了解決耐陰植物喬木的問題,作者薩蘇 這樣論述:

  中國的抗戰,以最簡陋的武器對抗兇殘而裝備精良的侵略軍,很多時候戰至最後一刻、最後一人,眾多英雄事蹟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沒於血與火中。而在敵方的史料中,雖然紀錄的目的不同,卻也保存了許多中國人為國死難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國內資料互為對證,許多珍貴的歷史片段重現於我們眼前。薩蘇文筆靈動詼諧,將這段沉重激昂的歷史,鮮活形象地展現給讀者。   書中還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攝的歷史照片。 作者簡介 薩蘇   本名弓雲,祖籍河北,長於北京,曾多年旅居日本。愛好文史,筆耕不輟,出版从日本史料角度揭秘中國抗戰的《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退後一步是家園》等多部作品,亦莊亦

諧,舉重若輕。 序:高粱紅了 烽火中的戰車 鐵甲悲歌——追尋中國早期裝甲部隊在抗戰中的影子 龍戰一九三二——日軍M-25 裝甲車在上海灘全軍覆沒 血肉驚雷——東北軍和日軍戰車的殊死戰鬥 湯山反擊——中國戰車差點兒打掉一個日軍師團部 橫刀出山——遠征軍血洗日軍裝甲部隊 喋血大江上 輕騎絕殺——中國海軍擊沉日軍鷗號炮艦 矢盡弓折——日本照片中長江上的中國海軍 雷震出雲——記抗戰中中國海軍的一次英勇出擊 鋼魂鐵魄戰長空 決戰碧空——敵國鏡頭中的中國空軍 歪打正着——擊落日軍「天皇號」指揮機背後的祕密 淞滬空戰——英勇抗敵的中國鷹 鯊魚利齒——飛虎隊「吹牛大王」玩死日本一根筋

「血符」傳說——蘇聯援華志願飛行大隊屢建奇功 戰場細節的見證 遍地八路——敵國影像中的八路軍 活命法寶——「土八路」說日本話 五花八門——中國軍隊的「萬國牌」兵器 驚天陰謀——十九張老照片再現張作霖之死 盧溝橋畔——日本老照片中的七七事變 密林戰旗——日軍偷襲抗聯密營 謎團終於揭曉 人模狗樣——偽軍到底什麼模樣 白刃疑蹤——日軍拚刺刀退子彈的真相 甲首三千——抗戰中日軍的鋼盔 所為何來——不吃豬肉的日本兵 死裏逃生——中國戰場上的被俘日軍 「對不起」——日本兵與中國便衣 罪有應得——東京遠東國際法庭內外的日本戰犯   序 高粱紅了   《紅高粱》中,有三段提到了同一首歌。第一次

,是任副官訓練余司令的鄉兵時。   玲子和我父親他們趴在牆頭上,看着任副官在空場上教唱革命歌曲。父親身矮,腳下墊了三塊土坯才能看到牆裏的情景。玲子把秀挺的下巴支在土牆上,緊盯着沐着朝霞的任副官。任副官教着隊伍唱:「高粱紅了,高粱紅了,東洋鬼子來了,東洋鬼子來了。國破了,家亡了,同胞們快起來,拿起刀拿起槍,打鬼子保家鄉……」   第二次,是槍斃強奸民女玲子的軍需處長、余司令的叔叔余大牙時。   余大牙面向臭水灣子,望着在他腳下的水汪汪裏,野生着一枝綠荷,一枝瘦小潔白的野荷花,又望着灣子對面光芒四射的高粱,吐口高唱:「高粱紅了,高粱紅了,東洋鬼子來了,東洋鬼子來了,國破了,家亡了……」  

 余大牙是強奸民女被槍斃的,他當然不是英雄,他是個普通的中國人罷了,甚至是中國人中屬於「敗類」的那一部分。而作者是這樣寫的─「余大牙畢竟是我們高密東北鄉的種,他犯了大罪,死有餘辜,但臨死前卻表現出了應有的英雄氣概,父親被他感動得腳底生熱,恨不得騰跳。」   第三次,是余司令為叔出殯之後。   父親發現余司令提着槍的手臂緩緩地舉起來,槍口追蹤着任副官的背影。送葬的人驚訝萬分,但無人敢吱聲。任副官全無知覺,昂首闊步,有條不紊,迎着齒輪般旋轉的太陽,向着村子走。父親看到手槍在余司令手裏抖了一下。父親幾乎沒有聽到這一聲槍響,它是那麼微弱,那麼遙遠。父親看到這粒子彈在低空悠閒地飛翔,貼着任副官烏黑的

頭髮滑過去。任副官頭也不回,保持着均勻協調的步子繼續前行。父親聽到從任副官那兒,傳來嘬唇吹出的口哨聲,曲調十分熟悉,是「高粱紅了,高粱紅了!」我父親熱淚盈了眶。   中國的抗戰,更多的,是悲憤和犧牲,這是一場在絕望中的奮起抵抗。我們本來不喜歡戰爭,但強盜闖進了我們的家園,我們只有拿起槍來戰鬥。   這本書,我的本意在於紀念在抗戰中奮起抵抗,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在國破家亡的時代,這些不屈的中國軍民,用自己的身軀融入了中國的山河,所以中國的山,中國的河,都被賦予了不屈的靈魂。敵強我弱,你可以打敗我的政府,佔領我的城市,但是,不肯屈服的中國人和亙古在此的山河是融為一體的,你永遠無法征服。   

我以為,抗戰中國的力量,不在槍炮,而在精神。而這種精神來自中國的山河,一如為了這種精神死難的普通的中國人,最終又長眠於山河之間。起於塵土,歸於塵土。   抗戰中的中國之所以不可征服,或許正是因為當時這片土地的主人之為中國人的原因。中國人的性格善於忍耐,後發制人,但骨子裏的高傲和堅韌,又使他們能夠在別人早已會屈服的情況下頑強地堅持下來。   大刃無鋒,我以為是中國人的國魂。   在曾經的文章中,我將海外的中國人比作野草,曾有朋友感到憤怒,責問我中國人為什麼是野草,你是不是要侮辱中國人?中國人應該是喬木,是青松!   其實,我們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野草,是一種貌似

低微,但生命力極強的植物,你可以輕易地拔起一棵野草,斬斷它,蹂躪它,但是,一旦放手,它又會在最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一棵野草毫不起眼,但當你站在呼倫貝爾的高原上放眼望去,那一棵棵野草聯成的覆蓋天地之間草原,其雄偉和壯觀,只有讓你感到自己的渺小。   一如南苑之戰中那些在十個換一個的白刃戰中猛撲上去卻沒有留下姓名的學生兵。   一如扛着一個小小的手提箱就背井離鄉走向天涯,最終卻形成了世界各大公司技術部門中不可或缺的「中國軍團」的中國工程師們。   一如今天吃着最便宜的盒飯,幹着最艱苦的勞作,還要寄錢回家的民工們。   你說民工和工程師們是為了自己的家,可不是為了這個國。國家國家,中國人的

觀念中,國和家的關係是緊緊相連的,都蘊含着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期待,一個個中國人的家,就構成了這個被叫作「中國」的國。   高粱紅了,高粱紅了,東洋鬼子來了,東洋鬼子來了,國破了,家亡了……1937 年,一個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放下手中的鋤頭、鉛筆,用最簡陋的武器,迎着企圖滅亡自己家國的侵略軍,沉默,但是義無反顧地站在了自己家園的前面。   中國人在抵抗,在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大山之巔、大河之間,中國的山河,就是這樣不可征服,一直堅持到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他們就像野草,即便兇殘的敵人是烈火。   寫完看看,有點兒悲了,其實中國人的性格並不是這樣灰色,也許是對於先人的感懷,使這篇文字帶了太多的

悲情。那麼,我就在文章的最後,放一段中國遠征軍血戰異域時高唱的戰歌吧,雖在艱難時刻,猶顯大國氣概。   君不見 漢終軍 弱冠繫虜請長纓   君不見 班定遠 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 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纍卵 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 着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 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 淨胡塵 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 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 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 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載復金陵 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 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 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 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 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髮 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 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 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   文 薩蘇

公園景觀工程碳足跡評估系統之應用-以臺中中央公園為例

為了解決耐陰植物喬木的問題,作者方嘉樂 這樣論述:

  隨著世界減碳議題的發展,台灣低碳建築聯盟建立適用於台灣本土的景觀碳足跡評估系統,藉由計算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碳排放量,以瞭解景觀工程碳排熱點。台中水湳經貿園區的中央公園位於台中市低碳示範區內,是以生態永續為目標而營造的景觀公園。本研究以景觀碳足跡評估系統為研究工具,中央公園之公138區域與公139-2區域為研究標的,進行碳足跡盤查計算以瞭解其設計之景觀碳排情形、碳盤查邊界外的項目對於評估結果的影響程度,及試算比較太陽光電板與植栽種植之減碳效益,藉以提出未來公園規劃設計與維管的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公138區域的碳排比例為新建施工65%、日常使用18%、修繕更新10%、拆除廢棄7%;而公13

9-2區域的碳排比例為新建施工56%、日常使用16%、修繕更新7%、拆除廢棄21%,兩公園的碳排熱點皆為新建施工階段。在30年生命週期中,公138區域可減少51.6%的碳排量,公139-2區域可減少52.6%的碳排量,兩公園皆可達到景觀碳足跡評估系統鑽石級的認證。研究結果也呼應公園的設計理念,可選擇如RC等碳排放高但更新次數低的耐用資材、維持土方平衡、以土包袋作為擋土使用等減碳策略,能有效降低整體碳排放量。  研究試將邊界外項目納入計算發現,總碳排僅有2.3 %的變化,對於整體碳排放結構與評估結果的影響較小,再次驗證景觀碳足跡評估系統所設定之邊界外項目,包含水溝、陰井排水設施以及原木遊具設施符

合PAS 2050切斷原則,可不納入評估系統內計算。另外,相較於喬木植栽的固碳效果,太陽光電板具有較高的減碳效益。在維管上若能採用分區管理減低鋤草頻度、追肥次數及用量,除可達到生態效益,亦可進一步的減碳,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在公園規劃設計、建材選用與維管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