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鹿憶鹿寫的 異域 異人 異獸:《山海經》在明代 和簡又文的 簡又文談太平天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經典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林秀雄所指導 魏志霖的 論子女對父母之扶養義務 (2012),提出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親扶養、國家公扶助、家事事件法、扶養法史、親屬私扶養、子女贍養父母法。

而第二篇論文真理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班 蔡維民所指導 李信福的 基督教組織治理機制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例 (2003),提出因為有 基督教、治理機制、宗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異域 異人 異獸:《山海經》在明代

為了解決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問題,作者鹿憶鹿 這樣論述:

  《山海經》是一部奇書,書中有扶桑國、羽民國、一臂國、一目國,有西王母、精衛鳥、九尾狐,有飲了不老的赤泉、吃了長壽的不死樹,佩戴鹿蜀獸的皮毛會子孫滿堂,䔄草荀草讓人變美。陶淵明流觀過山海圖,白居易以貘獸圖當過屏風治療頭痛,山海異域是一處覓尋不得的樂園仙鄉。     本書聚焦《山海經》一書在明代的出版、閱讀與流傳,系統的討論來自《山海經》的異域、怪奇鳥獸、遠國異人的「非常」知識,如何為明代的士庶,乃至王公貴族接受、喜愛,甚至流傳域外,與不同文化融匯。作者運用海內外《山海經圖》多種,彙整比對,梳理出圖本間承衍的譜系,並採取圖文結合的討論,從文獻、文本的探討到圖像的分析,皆有精彩的觀點闡發。  

本書特色     ★著名《山海經》研究學者、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鹿憶鹿撰寫,累積十餘年的研究結果!   ★實地走訪海內外各大圖書館蒐集《山海經》資料,包括劍橋大學所藏孤本《異域圖志》、南京圖書館白棉紙鈔本《異域志》!   ★利用多種《山海經》相關圖本,進行譜系研究、圖像分析,書中含有50餘張彩圖,方便讀者欣賞、比對!   ★附錄整理「明代異域異人、神祇鳥獸對照表」,透過表格比較各文本收錄內容之異同,一目瞭然! 作者簡介   鹿憶鹿     出生於澎湖,東吳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日本西南學院大學交換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研院史語所訪問學人,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領域以神話學以及民間文

學為主,近年來尤其專注於明清《山海經》圖像的相關研究。著有《馮夢龍所輯民歌研究》、《傣族敘事詩研究》,《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為中心》、《粟種與火種──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與傳說》等書。     對民間故事中所包含的家族關係與文化現象有極深的體會,並從中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即將出版從民間故事探討民族心靈與文化差異一書。一直對創作有極深的熱情,筆耕不輟,出版多本散文集,希望能兼顧學術研究與作家創作的夢想。 【謝辭】 【代序】漂流在山海異域   【第一章 《臝蟲錄》在明代的流傳──兼論《異域志》相關問題】 一、前言 二、朱權與《異域志》 三、《臝蟲錄》與《異域志》 四、《異域圖志

》與《臝蟲錄》 五、《臝蟲錄》的新編與新刻 六、結語   【第二章 殊俗異物,窮遠見博──新刻《山海經圖》、《臝蟲錄》的明人異域想像】 一、前言 二、山海異物,句深索遠 三、臝蟲諸夷,異人殊俗 四、對異域他者的憧憬 五、結語   【第三章 人神共處,常異不分──晚明類書中的《山海經》圖像】 一、《三才圖會》 二、日用類書〈諸夷門〉 三、類書的異域想像   【第四章 異形‧異體──《山海經》中的一目、一足、貫胸神話】 一、一目的神話 二、一足神話 三、貫胸神話   【第五章 元明地圖上的崑崙】 一、前言 二、仙山崑崙 三、崑崙與黃河源 四、明代的靈山   【第六章 高麗國的圖像與文字敘事──以晚

明日用類書「諸夷門」為中心】 一、前言 二、大明帝國與朝鮮國 三、朝鮮國的朝天思想 四、日用類書中的「高麗國」 五、或「朝鮮」或「高麗」 六、結語   【第七章 晚明《山海經》圖像在日本的流傳──以《怪奇鳥獸圖卷》與《異國物語》為中心】 一、前言 二、《怪奇鳥獸圖卷》與《文林妙錦萬寶全書》 三、《山海異形》與《文林妙錦萬寶全書》 四、《異國物語》與《文林妙錦萬寶全書》 五、山海異域圖像的變異 六、結語   【附錄一 關於《三言》的圖像―兼論版畫家劉素明】 一、前言 二、名編輯馮夢龍 三、《三言》的圖像編輯 四、版畫家劉素明 五、劉素明刊《有圖山海經》 六、結語   【附錄二 明代異域異人、神祇

鳥獸對照表】   【徵引書目】 【圖片來源】 代序   漂流在山海異域 鹿憶鹿     讀一本書像認識一個人,需要許多因緣際會,否則,不免失之交臂,或者,一生都無由見到,或者,永遠錯過了。     要做一個晚明日用類書的研究計劃,朋友寄來一篇論文,提到東京御茶水圖書館藏有《新編京本臝蟲錄》這本書。《臝蟲錄》原書如何?不得而知。因此一看到新刻《臝蟲錄》,新編《臝蟲錄》,馬上精神一振。對研究者來說,沒魚,蝦也好。不過,換個角度思考,小蝦有時也能釣出大魚的。     人生到一個年歲上,都覺得做學問已是無望的田地,可還有人在意你研究室中揉捏的一點文字,時不時寄資料表示關心,有知交如此,真的此生亦是無

憾。不能辜負朋友好意,心裡就一直惦記著,無論如何一定要排除萬難去讀一下這書不可。     《臝蟲錄》是一本奇特的書,據說元末就出現了。晚明日用類書上不斷出現〈臝蟲錄序〉:臝蟲者,四方化外之夷是也。何則以人為臝蟲之長?書曰,生居中國,故得天地之正氣者為人;生居化外,不得天地之正氣者為禽為獸,故曰臝蟲。     這樣的話簡單說,就是中國人是人,外邦諸國都是臝蟲,也就是裸蟲,沒穿衣服的蟲。毛蟲是獸,羽蟲是鳥,鱗蟲是魚。臝蟲兩字一般人少見,有個教授先生在會議上宣讀論文,一路讀成羸(雷)蟲到底,書面論文也寫成羸蟲,似乎都未發現臝蟲真面目。     《臝蟲錄》記海外諸國,並繪刻圖像,是考察明代海外諸國地理

人物、風俗民情的重要資料。揣測著,一定要看看那本叫《臝蟲錄》的書。     在台北的學術會議上見到東京大學的大木康教授,談起這本書。成簣堂文庫在御茶水圖書館,是一家私人圖書館,去看書要先申請。就這樣說定,夏天去東京看書。     大木康教授是研究馮夢龍《山歌》的權威,自己則是研究生時期短暫接觸過馮夢龍,因為這樣認識。其後斷斷續續見過幾次面,有時在日本東京大學,有時在台北東吳大學,或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印象深刻的是,請大木來東吳講座,事後商量晚餐地點,他表示想去士林夜市吃炒冰。那次,很難得地目睹一個知名學者如何童心未泯,在嘈雜的夜市中開懷地又吃又喝,挖起一球球冰淇淋堆在冰凍的大平鍋上,翻過來鏟過去

。     在東京大學頗有歷史的赤門口與大木康教授見面,出發去本鄉三丁目地鐵站,準備搭車到御茶水,第一次去看成簣堂文庫資料。接下來,又去了幾次。     本鄉三丁目駅,駅就是驛,驛站是旅人停留之所,那是自己對東京最熟悉的一個地點。每次搭地鐵在這個站下車,無非為了去東京大學,去東大幾次後,對本鄉三丁目駅有些感情出來,當然感情由於熟悉之故。因為向任教的大學申請一筆經費到東京圖書館看資料,停留東京十天,每天進出本鄉三丁目駅,熟悉感就更深了。     首先,車站內的地鐵彩色地圖讓人過目不忘,是A3大小,清楚醒目,與一般地鐵站的A4形式不同。曾對眼睛老花將地圖拿反的朋友開玩笑,一定是東京大學的老教授太多

,A4的地鐵站名太不濟事,有人建議,地鐵站才有異於平常的站名地圖出現。     在東洋文化研究所看資料,用相機拍了一些異域臝蟲的圖片,因為書不攤平不好拍照,每一頁朋友都用手輕輕壓著,於是每張圖都有他的手指在上面。想起有些論文的照片上有拍攝者的姓名,不知要出版的書是否也要標上有某學者的拇指或食指?看了兩三個鐘頭的資料,在小店點了海鮮米漢堡,新鮮的蝦、干貝,在被烤過的壽司米中透出香味,比任何日本料理都吸引人。朋友說他從未吃過,也許是一面討論著一本經典好書,一面討論去神保町買書的愉悅,頓時真有日本人說的幸福感覺。在來來回回去東大看資料的路途上,那家小店似也成為經過的亮點,像生命中停駐的一段美好時光。

    走在微雨的本鄉三丁目巷弄中,經過樋口一葉在明治九年四月、五月住過的櫻木之宿,櫻花開過、凋落,一葉在二十幾歲的青春中夭亡。詩人喜在燦爛時與人世道別,那樣短暫的美麗,成為小小的巷弄中一抹不朽的鈐記。     東京大學的赤門前,有一個看板,列著許多民宿的名稱,有一間民宿,石川啄木曾經住過的。記得啄木,他有個雕像在青森,一座很美的城市,令人想起鮮紅的蘋果的夏天,啄木兩手交疊放在胸前,站的姿勢宣告他是詩人。不知道啄木是否喜歡東京?自始至終,一直以為啄木代表的意義是青森,每次在超市看到蘋果時就想起青森,以及青森的啄木。研究室有一個木頭小女孩,兩個蘋果樣子的木頭堆疊起來的小女孩,大蘋果上黏著一顆小

蘋果,是三十年前經過青森的黃昏向晚,有個小店鋪的老太太,她帶著將女兒出嫁的不捨表情,讓售蘋果小女孩。     與東大赤門口有關的記憶當然不只石川啄木,看到下榻的巷子叫落第橫丁,直接的反應是,一定有許多人十年寒窗被東京大學拒絕後就搬到這裡,如同下一站地鐵有一個阿美橫丁,據說是因為美利堅共和國大兵喜歡在此商鋪購物,因而得名,順理成章地,落第橫丁就被如此聯想了。落第的人都成了小說家、詩人嗎?     樋口一葉當然沒有落第的問題,她根本無緣參與考試。她來不及認識更多世界的美好,來不及體會刻骨銘心的情愛,在生活的磨難中,年僅24歲就撒手人寰,只留下幾篇小說,並將自己的影像留在日本的五千元紙鈔上。東大前的

公車站牌有個一葉案內圖,其中一個小點,標示著半井桃水的墓地,他是一葉的老師,或者,也是一葉唯一愛過的男人。     無法細細去尋訪一葉走過的每一步履,因為要去御茶水圖書館。     御茶水圖書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現在屬於石川文化事業財團,1941年雜誌《主婦之友》的創刊者石川武美創立石川文化事業財團,1947年石川文化事業財團創辦御茶水圖書館,後來成為獨特的女性專用圖書館。2003年,改成以「女性、生活、實用」為主題的專門圖書館,滿二十歲的男女均可申請閱覽圖書,但是入館費要三百日幣,看古籍如《新編京本臝蟲錄》則要另外付兩千日幣。有趣的是,館內看書的人仍以女性居多,同行看書的大木教授解釋,以前

圖書館不准男性進去,現在則保留有些女性專屬的閱覽區,他因為要陪遠地來的閱覽者,才能獲准坐在女性的樓層看資料。     成簣堂文庫藏書屬御茶水圖書館古典籍、古文書部門管理,所有藏書不得複印,只得乖乖抄寫筆記,此情此景,似回到二十幾年前,寫碩士論文的土法煉鋼的方式,一字一句地抄寫。事後,發現筆記中《新編京本臝蟲錄》的序有一半是大木教授的筆跡,這無乃是另一種意外的驚喜。     看的書有兩卷兩冊,卷首的序有兩頁,本文各頁皆有繪圖,四周雙邊,長五寸三分,寬三寸四分。各卷首有鼎形、朱色的「養安院藏書」印記,表示原來藏在韓國的寺院中,1592年,在豐臣秀吉攻打朝鮮的戰役中將其擄到日本。此書的圖像刊刻隨意,

其中的文字有許多誤植的現象,而圖像部分又常常出現一些宗教卍字或錢幣的圖案,草率可見一斑。全書並無編者或刻書者名號,只有在最末一頁註明「嘉靖庚戌靜德書堂刊」,意思就是此書刊刻於嘉靖29年,西元1550年,應該算是很珍貴難得的明書。查了一些資料,卻未發現明代有靜德書堂這個書坊的記錄,讓人不禁疑惑,此書為明代的盜版書?     學術界認為,明代盜版的現象十分常見,為了給自家刻書增加分量,就標榜是「京本」、「古本」、「祕本」。因為底稿一般是購買或請人創作的,無論哪種渠道都要支付不菲的稿酬。如從這個部分來看,《新編京本臝虫錄》的確像盜版,不但品質粗糙,而且特別強調是「新編京本」。     也談一下成簣堂

原來的主人,德富蘇峰。德富蘇峰(1863-1957),本名豬一郎,名字與藏書家太不相稱了,難怪要改。他當過報社老闆,一生喜歡收藏典籍文獻,書齋名「成簣堂」,藏書達十萬冊,身後,藏書樓歸了御茶水圖書館,因此,圖書館有了這一批善本甚至是世界珍本。     德富蘇峰曾到中國各省旅行過,也到過台灣。1907年他第一次到中國深度旅行,在瀋陽參觀文溯閣《四庫全書》,還去長沙拜訪藏書家葉德輝,參觀他的藏書。     1918年,蘇峰又到中國旅行,他參觀故宮、國子監、孔廟、琉璃廠,與畫家吳昌碩會面,有趣的是,他的日語口譯是戴傳賢。真巧,在東吳大學日日要經過的是一座叫「傳賢堂」的建築物,「傳賢堂」是蔣緯國為了紀

念戴傳賢而捐款興建的。人世間有許多瓜葛牽扯真是耐人尋味。     據說《臝蟲錄》又稱《異域志》。在撰寫《臝蟲錄》相關論文時,曾到南京圖書館閱覽「正德白棉紙抄本」的《異域志》。正德版《異域志》所保存的資料,較一般通行的萬曆年間、周履靖作序本更為詳實,從手抄本上發現《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的序有一些誤漏,發現《異域志》有一卷本、兩卷本或三卷本。被版本考證搞得七葷八素時,得到曾來東吳大學交換、在南圖工作的田丰博士許多幫助,南京的短暫時光是一段閱讀的幸福記憶。     在找書的過程,發現與《異域志》一起列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異域圖志》藏在劍橋大學,那是所知的海內外孤本啊。寫信詢問,卑微地想印兩張書

影,沒想到回信很快來了,有全書縮影微卷檔案,只是要90英磅。大喜過望,真想說200英磅也要,總比機票便宜多了。用信用卡付錢時,劍橋圖書館又說,他們算錯了頁數,其實只需70英磅。收到微卷檔案,馬上到東吳大學的圖書館去借一枱古老機器觀看。古籍電子數位化以後,用底片拍照已經罕見,縮影微卷幾乎成絕響,這個艱難的閱讀方式也說明這本書關心的人似乎不多。論文撰寫完畢,正式刊登以後,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劍橋大學所藏的古籍,其中就包括了《異域圖志》。     發現建陽日用類書、《三才圖會》對《山海經》引用,發現《臝蟲錄》此書在明代的特殊現象,閱讀到《山海經》在日本的流傳、受容情形。《山海經》在明代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反映明代社會的異域觀、書籍出版文化。明代讀者找到閱讀《山海經》的閱讀趣味,而自己也體會這分趣味的意義。     此書的《臝蟲錄》是這麼長的一段故事。     《山海經》的故事就更長了,要從1990在北京認識馬昌儀老師開始。     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見到馬昌儀老師,也許是一種情感因緣,當時的北京城,旅行的人很難應付一日三餐,於是厚顏的向初次見面的馬老師提出去她家吃飯的請求。如今想來,當時厚顏的自己所以如此,是因為一種如見平生的情感,初見就覺得沒多言語的馬老師是一個極其可愛的人,真誠、純潔的一位學者,特別地喜歡她。將近三十年的歲月,或開會、或演講,往來北京,總是在安定門外的馬老師家叨擾。兩人永

遠有說不完的話,說知識的趣味,說年輕時的情愛,說辜負人的痛楚,說生命的艱難,一點一滴地進入《山海經》的情境當中。     1995年4月,那個春日我記得很牢,彼時初孕,穿著一套寬鬆的衣裙應付千瘡百孔的論文。馬老師與楊利慧教授(她當時還是博士生)來台灣參加神話學會議,會後,兩人在翠山里的寒舍小住,三人偶在廚房燒菜,喝茶吃點心,一起去原住民博物館。時光流轉,年年赴京,或在銀杏滿地的地壇公園談論胡文煥,或在楊柳依依的東河沿談論劉素明。《山海經》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是與馬老師在安定門外牽手散步,慢慢醞釀成形的。記得吃許多水蜜桃,記得國子監旁的燒餅舖,記得九頭鳥餐廳的烤竹筴魚,記得河邊涮肉,記得稻香村

賣的甜點,許許多多小事串成此書的章節。     有時候不免懷疑,不自量力的處理《山海經》相關的論文題目,的確是一種因緣,是紀念人世間一種難遇的情感。這樣的小書,更像是向馬昌儀老師致意的方式,是她引導才得以進入山海異域的奇幻樂園,而轉瞬間就已悠遊了十年左右。     《山海經》的性質,自古以來眾說紛紜,魯迅說《山海經》是一本「巫書」,朋友劉宗迪認為《山海經》是一本「天書」,充滿天文的密碼;陳連山則認為《山海經》是人文地理。他們的觀點啟發許多的研究者。甚至有人認為《山海經》是古中國的「X檔案」,或者是一本充滿性意涵的「A書」。A書論的作者,從諧音的角度寫成了另一本黃色封面的「A書」,在他看來《山海

經》裡的怪獸「其音如鴻雁」,是「其窨,茹泓宴」的諧音,作者又說「泓,潭也,指女陰」。「泰山」在作者眼中,則諧音「台膳」,意指「橫陳的女體」。白話一點,這個先生要說的是,一個一絲不掛的女人大剌剌仰躺在面前,一群人圍著,夾取她身上的刺身來食。當然,也有人把《山海經》當成一本聖經來看,似乎想離開學術場域而企圖成一家之言的學者越來越多了。     既是《山海經》,到處漂流成為必然的宿命。為了看版本,去過許許多多的圖書館。去京都大學的人文科學圖書館,想起小川琢治當過所長,想起讀過他兒子貝塚茂樹、小川環樹的論文,當然也不會忘記讀過湯川秀樹的傳記《旅人》。湯川秀樹是得過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物理學對自己猶如天

書,與大氣科學、天文學意義差不多,但是,湯川秀樹是有意思的,因為他是寫過〈山海經考〉的小川琢治的兒子,研究過《山海經》的學者父親一直覺得讀高中的數理天才兒子天資不夠,茂樹、環樹自小穎異,顯得秀樹暗淡得很。在京都大學圖書館看過版本的黃昏,還去了金戒光明寺紫雲墓地向小川琢治一家人致意。同行的枕書說,琢治原非京都人,背景似不能有這個身後待遇,是考古學家朋友的幫忙才能永留京都。為了這個家族的長眠之所還頗費了一番周折,可見學者的認真態度,千秋萬世都想與齊驅的人為鄰,可不是,附近有第一任的京大校長,還有狩野直喜的家族,討論學問比較方便吧。     京都大學的校園有湯川秀樹的塑像,琉球大學圖書館前大石頭上,

則有秀樹的題字,學不厭。琉球大學有許多相關異人、異域的資料,因此去過沖繩幾次,那個與自己出生地澎湖很像的海島,充滿閩南文化的地方。於是,很認真地一而再讀陳侃《使琉球錄》。     仙台的東北大學也令人印象深刻。圖書館有魯迅塑像,許多人都知道,魯迅曾經讀過東北大學醫學院,學校還保留了他似乎不太出色的成績單。當然,魯迅也說過,他的保姆阿長教過他讀《山海經》。去東北大學圖書館看《山海經》的書,也見到那兒有四卷本《臝蟲錄》電子檔,省去另外還要去尊經閣文庫的麻煩。     在東北大學,山田仁史教授幫了許多忙,他是研究大林太良先生的專家,也為《粟種與火種》一書寫過推薦文字,我們曾經一起切磋過許多學術觀點。

山田是一位熱情的人,他不用手機,堅持過昭和時代的生活。     仙台令人難忘的還有佳慧,她東吳德文系畢業後去白百合女子大學當碩士生,成為小澤俊夫的學生。我們因為對民間故事的愛好而在東吳課堂短暫的師生關係後,成為永久的朋友。佳慧的女兒奈奈、兒子優樹也成為熟悉的小友,年年出現在東吳的研究室裡。     寫作《山海經》論文的過程,去了東京無數次,去過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國會圖書館、國立公文書館、東洋文庫等地。與朋友一起搭地鐵到廣尾站,去有栖川公園內的東京都立圖書館,為了買上文庫的一個掃葉山房《山海經》版本。難忘的是吃了許多晚餐,神樂坂,月宴。還有大雨中去日比谷公園的松本樓,有許多百年銀杏的松本樓

是孫中山與宋慶齡訂婚的餐廳,一枱宋慶齡彈過的鋼琴。記得全身溼透,松本樓的雨夜讓人想起生命與情感的陷落。     發現椙山女學園大學有一本蔣應鎬繪圖本《山海經》,藉著去京都之便,也去了名古屋。記得匆忙見面的,除了名古屋的有香老師之外,還有當日早晨與枕書在京都大學的大鐘前會晤,因為時間太早,幾乎沒有喝咖啡的地方,兩人只好在麥當勞裏短暫敘舊。日後,與枕書的相見就多了,在台北、在京都,甚至在北京的國子監街,書架上也多出枕書的大作,《京都古書店地圖》、《有鹿來》、《京都如晤》、《松子落》……尋訪《山海經》版本的路上結識許多精彩的人。     大學研究所時期,斷斷續續上過昌彼得老師幾年的版本學,如今想來,

才知當年聽他講宋版元版明版是如何幸福的事。我們沿著溪,過橋,走故宮路,到故宮博物院,看圖書文獻處的人員展示真正的宋版書。悠悠三十年,原來生命中有種召喚,《山海經》的書還在那兒,元末明初的曹善手抄了一分,像似特為自己留的版本。曹善是蘇州人,他在全書最末頁端正落款,至正乙巳東吳曹善。讀到1365年的東吳人曹善手抄本《山海經》,像似故人重逢。因為曹善手抄本,起心動念有了再為《山海經》作注的想法,或許這也是自十八歲進入東吳大學的因緣,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未料到,這個倚山臨溪的校園竟是一生安身立命之所在,我們愛過,一起被第41頁有圖書館印章的大林太良神話學論著啟蒙。神話是詩,是青春的夢與愛戀。     萬

曆年間出生的劉素明,不只繪畫,一生都以刊刻圖像為職志,看到他從不起眼的山石間隙落款,一直到把名字題在書的首頁,從建陽到金陵或蘇州,因為《山海經》的圖像,我們在五百年後的時空相逢。蕭條異代不同時,召喚我的還有劉會孟、胡文煥、王圻、吳任臣、陳夢雷、汪紱、郝懿行,樋口謙貞、西川如見、歌川國芳。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想像的動物》一書在翻譯的過程中錯誤百出,英文本的強良神讓人一頭霧水,再中譯回來變成麒麟,帝江神則成了無臉的鳥,然而,《山海經》活脫是盲詩人的愛書無誤。學者艾可(Umberto Eco,1932-2016)《異境之書》中的一隻大腳,似在呼

應東西方對一足一目國的異域想像有志一同。山海異域,殊途同歸,原來飛翔心靈的鍾情點沒有隔閡。     在學術邊緣的自己一直是幸福的,因為馬昌儀、劉錫誠、曾永義、王孝廉諸位老師的鞭策,未曾失去對學術的一點熱情,多年來不致忘卻初心。感謝許多學術同行的提供資料與高見,劉宗迪、陳連山、楊利慧、孫正國,他們也是相識多年的好友。父母棄世,親愛的妹妺是相依傍的手足知己,多年來她始終協助解決相關的外語資料,血緣與情感使我們彼此的人生變得豐盈,我撰寫的點滴成果都有她的貢獻。     這本書大部分章節都是科技部研究計畫的成果,主要著眼於晚明的圖像學上面。特別感謝所有的學生投入心力,趙惠瑜、于千喬、范玉廷、施政昕、劉

亞惟、王沛如、普瑋翎,我們一起紀念在臨溪路上的時光。   2020年4月春雨的東吳大學研究室 【第一章 《臝蟲錄》在明代的流傳──兼論《異域志》相關問題】 三、《臝蟲錄》與《異域志》 南京圖書館藏有正德二年(1507)梅純所編《藝海彙函》一書,此書共分十卷,「第四卷格物類」收書十三種,其中第二種正是「異域志一卷」,此書為正德白棉紙抄本,書前有序:按胡惟庸序云:《臝蟲錄》者,予自吳元丁未出鎮江陵,有處士周致中者,前元之知院也,持是錄獻于軍門,曰:昔在元歷仕十九載,奉使外番者六,其四夷人物風俗靡所不知,乃作《臝蟲錄》云,以壯其為使之意。開濟為之跋曰:今我朝混一大統,其萬國之來王者,又將有待于是書

。吾兄得之于青宮,其原本首尾脫落一十有三張,誠國初之故物也。今吾兄重編以更其名曰《異域志》,當紀其實云。時壬午長至弟藏息生靜明子書。 我們從靜明子的序見到,《四庫提要》的記錄應該是有所本的。首先,原為太常少卿的胡惟庸(?-1380)曾為《臝蟲錄》做序,說明周致中是前元知院(樞密院長官),《臝蟲錄》一書是周所編所獻。而開濟(?-1383)為此書寫跋,開濟與胡惟庸兩不相涉。靜明子則說明此書出自青宮(太子東宮),其兄重編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記載,《異域志》一卷,是浙江范懋柱天一閣藏本,其中有一段話: 不著撰人名氏。篇首胡惟庸序曰:《臝蟲錄》者,予自吳元年丁未出鎮江陵,有處士周致中者,前元之知

院也,持是錄獻於軍門。則此書初名《臝蟲錄》,為周致中所作。又開濟跋曰:是書吾兄得之青宮,乃國初之故物,今吾兄重編,更其名曰《異域志》。則此書名《異域志》乃開濟之兄所更定。然考明太祖於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建國號曰吳。丁未當稱吳三年,不得稱元年。又濟跋題壬午長至,為惠帝建文四年。其時濟被誅已久,不應作跋,疑皆出於依託也。其書中雜論諸國風俗物產土地,語甚簡略,頗與金銑所刻《異域圖志》相似,無足採錄。

論子女對父母之扶養義務

為了解決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問題,作者魏志霖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議題集中於現代台灣社會高齡者扶養問題之解決,蓋現代台灣社會人口結構面臨高齡且少子化之困擾,應如何解決日漸增加的高齡者扶養需求將成為未來台灣重要之社會問題。為處理此議題,本文首先由法制史的角度出發,分就中國傳統法律及羅馬法、日耳曼法等,檢討我國民法下的子女扶養父母義務之起源為何,藉以理解我國子女扶養父母義務之立法緣由,並確立台灣子女扶養父母義務係揉雜傳統中國孝道觀念與現代西方法律自助原則、衡平原則下之特殊法義務;其次,由於台灣社會歷經了多次重大社會變遷,不論係社會型態由農業社會轉為工商業、服務業社會,抑或是法制上歷經清領、日治、民國之體系變革,對於台灣社會傳統上的子女扶養父母義務是否

有所改變,進而檢討在現代社會中是否須揚棄以子女作為高齡者扶養主要負擔者之傳統,而在使用法社會學、法律經濟分析等方法後,本文認為在台灣社會相較其他國家,目前仍存有高度之扶養父母法意識,且作為親屬私扶養替代方案之國家公扶助仍具有效率不彰、資源浪費、預算不足等缺點的前提下,維持以親屬私扶養為主,國家公扶助為輔之高齡者扶養法制有其必要。接下來,本文即就現行民法扶養之規定加以檢討,藉由前二部分所確立之原則及參考日本、新加坡法之規定,解釋現行民法規定,希冀使現行民法規定能切合扶養義務『維持家庭制度功能』之目的,同時滿足我國立法者揉雜傳統「孝道」以及自助、衡平原則之立法價值取向;最後針對2011年新制定之家

事事件法將扶養事件全面非訟化之規定,本文參考日本於2011年制定之家事事件手続法認為,我國新法規定將造成實務上適用程序之困難,且恐生違反憲法第16條保障人民訴訟權之爭議,此些問題未來仍待實務與修法解決。

簡又文談太平天國

為了解決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問題,作者簡又文 這樣論述:

  農民革命?階級鬥爭?鄉野奇談?簡又文主張,太平天國是──   「民族革命」:「倒滿興漢」為核心價值,啟蒙孫中山辛亥革命。   「宗教革命」:落實儒家忠孝大義,成為中西合璧的「太平基督教」。   「政治革命」:提倡男女平等,去除中國文化陋習、創造社會新制。     同為基督信仰之緣,簡又文的一生與太平天國緊密相連,   他投入半生心力研究撰著,盼能破除訛傳,將太平天國史的真相還諸世人。     「我認為留下來最重要的是他對太平天國歷史學術的貢獻。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碩士論文的主題,便是基督信徒天王洪秀全的事跡,此後凡四十餘年,斷斷續續收集了很多有關太平天國的文物資料,並為此作書,自己笑稱

一生吃太平飯。又曾特別赴洪起義的基地金田村訪問鄉民遺老,以便收集資料,不遺餘力。」──簡又文之子簡幼文〈為蔡登山作書引言〉      本書作者簡又文於191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期間,讀史丕亞教授著作《世界傳教史》中太平天國運動的基督教觀點與博引史料,對其產生濃厚興趣,除以此為題撰博士論文之外,回國後亦將後半生心力皆投注於文獻研究和太平天國歷史考證,長達50餘年。     太平天國史的研究如繁花盛開般遍及海內外,如1914年日本稻葉岩吉《清朝全史》,貢獻最大為太平文獻(官書與文件)之發現,至對日抗戰前的蕭一山、郭廷以和羅爾綱三家,無論於太平天國制度、曆法或考據的研究皆各顯成就。簡又文除憑藉其熱

忱與蒐羅考據前人成果,亦是首位利用西方資料周全與詳實太平天國史的中國學者,1939年起立志撰述太平天國全史,1944年出版《太平軍廣西首義史》。1958年《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則考證研究太平朝典章制度思想政策,內容豐富,且對於太平天國宗教的研究尤為深入。1962年《太平天國全史》印行,對於太平一朝始末和大事作系統之陳述。1965年,綜合《全史》和《典制通考》以英文寫成《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更是影響歷史學者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甚深,不僅親自到廣西金田等地做實地調查,也促成其名著《上帝的中國兒子: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於1996年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簡又文不多攻訐反對或曲

解太平革命者,只從積極方面詳敘史實,揭露真相,如《忠王親筆供辭考誤》等篇章,雖校訂前人版本與推翻錯誤,亦不多做揣測,其據實治學的態度令人敬佩。有鑑於簡又文的珍貴研究成果,文史專家蔡登山決定彙整其一生心血精華,集結為《簡又文談太平天國》一書並撰寫導讀。本書亦獨家取得簡又文之子簡幼文醫師之引言,不僅一窺簡又文的側面書寫,也能讓大眾更貼近這位將其成果無私遺愛人間的史學家。   本書特色     ◇詳實考據、親自踏查:廣蒐海內外史料,親訪太平發源故地。   ◇清點謬誤、翻轉真相:推翻修訂前人錯誤,扭轉世人錯誤偏見。   ◇條理分明、情理兼具:是歷史學家也是虔誠教徒,客觀著史亦具人文溫度。 作者簡介

  簡又文(1896-1978)     名永真、號馭繁(取自前人句「執簡馭繁」),筆名大華烈士(俄文意「同志」)。對於太平天國之研究,有50年的功力,蒐羅資料最為豐富,尤具獨到的見解。譯著書籍凡30餘種,成績斐然,蔚為我國傑出的史學家。有關太平天國的撰述,先後出版者有《太平天國雜記》、《金田之遊》、《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太平天國全史》和《太平天國載記》等及專著論文多篇。當代中西史家許為史學權威巨著,為研究太平天國史寶貴的參考書。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

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前言:為蔡登山先生作書引言/簡幼文 導讀: 《太平天國史》權威簡又文談太平天國/蔡登山 太平天國與中國文化 代序/李吉如 一、導言 二、民族革命與中國文化 三、宗教革命與中國文化

四、政治革命與中國文化 五、結論 再論太平天國與中國文化 一、自傳 二、支那保存分割合論 三、中國問題之真解決(譯文) 四、駁保皇報 五、中國同盟會軍政宣言 六、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 七、中國同盟會本部宣言 八、軍政府大總統布告同胞文 九、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 十、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文 十一、「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 十二、結論 太平天國瑣錄 一、太平軍道德紀律之始源 二、天京地震 三、馮雲山與郭士立之關係 四、誰贈洪仁玕北上的旅費? 五、干王子之下落 六、忠王李秀成的原籍 七、太平天國石刻畫 郭士立與太平軍 一、郭士立傳略 二、「福漢會」 三、「拜上帝」 四、馮郭關係 五、郭氏之

貢獻 洪秀全從學朱九江事再研究 洪秀全之死 一、「自盡」說之由來 二、獨一的例外 三、我的疑團 四、真相大白,最後斷論 太平天國新史料──干王遺墨 忠王親筆供辭考誤 一、導言 二、訂誤 忠王親筆供辭之初步研究 一、版本問題 二、名稱問題 三、字數問題 四、誤導問題 五、刪改問題 關於忠王親筆供辭 也談李秀成―李秀成伏誅之謎讀後 五十年來太平天國史之研究 一、引言 二、清季之革命黨與太平天國 三、民國初期之作品 四、海內學人之工作(上) 五、海內學人之工作(中) 六、海內學人之工作(下) 七、海外學人之工作 導讀   《太平天國史》權威簡又文談太平天國 蔡登山     簡又文

(一八九六―一九七八)一生多釆多姿,跨足政、軍、學三大領域,詳情可見新編《簡又文回憶錄》,在此就不再贅述。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用力甚勤,終身不懈於太平天國的研究,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太平天國全史》與《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兩部大書,從縱橫兩個方面收羅了有關太平天國的絕大部分史料,而其所發議論亦有不少獨到之處,被學界公認為當代太平天國史權威。     洪秀全於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在廣西金田起義,定國號為「太平天國」,自太平軍起義後,瞬即獲得各地人民響應,不久席捲不少省分,定都南京。其後因為其中諸王內鬨,及清朝獲得列強的支援,太平天國終在一八六四年被滅亡,歷時十四年之久。在晚清

數十年中,太平天國的史蹟和史料被視之為禁忌,焚毀破壞得蕩然無存,許多重要的文獻、文物甚至被外國人帶到他們的博物館中。例如上世紀三十年代,學者蕭一山從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帶回多種太平天國印書及有關文獻,而學者王重民在英國劍橋大學發見太平天國官書十種,這些都成為日後研究太平天國極重要的史料。     研究太平天國史的鼻祖,首當推巴色會(即今日崇真會)教士韓山文牧師(Rev. Theodore Hamberg),他早在一八五四年就據干王洪仁玕(洪秀全族弟)述辭寫出《洪秀全之異夢及廣西亂事之始原》(The Visions o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Kwan

g-si Incurrection)出版,這書是研究太平天國初期歷史最重要的史料,最為可信。簡又文說他曾搜尋此書十餘年而未得,直至八十年後(一九三四)他在燕京大學任教時的同事洪業(煨蓮)教授以英文原本交其翻譯,他改題為《太平天國起義記》,於一九三五年出版。其後他將譯文及以前譯著有關太平史料之作九篇,彙編為《太平天國雜記》,這是他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第一本著作。其實簡又文研究太平天國的起因,始於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神學的時候,得著老師的指導和提點,以致終身以研究太平天國為職志,並且採用「聖經批評學」的方法去研究太平天國史,所以在史學方法應用上較為新穎和突出。     簡又文自一九三九年起立志撰述太平

天國全史,一九四四年出版的《太平軍廣西首義史》即為全史寫作計畫中的第一部。《首義史》出版後十八年,《太平天國全史》印行。太平一朝之始末和大事,於此得有系統之陳述。他的另一巨著《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內容更加豐富精詳,對太平朝典章制度思想政策之考證研究,允稱賅備,對太平天國宗教的研究,尤為深入,該書史學價值更出《全史》之上。一九六五年他則綜合《全史》和《典制通考》以英文寫成《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一書,一九七三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發行,該書在英語世界影響極大,一九七五年並榮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The John K. Fairb

ank Prize)。     簡又文是首先利用西文資料以研究太平天國的中國學者。他從太平天國時期出版的英文報紙雜誌,如《華北先驅周刊》(North China Herald)和其他出版物中蒐集了許多資料,加以翻譯利用,大大開闊了史學界對太平天國的認識。他反對用階級鬥爭觀點研究太平天國,否認太平天國的農民革命性質。他對太平天國極抱同情態度,認為太平天國是民族革命運動,兼有宗教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意義,其目標是要改革一切傳統的舊制度,並認為這樣的大計畫不特為中國歷史所未見,即在世界歷史中亦佔重要而光榮之一章。     簡又文在太平天國研究除了有中英文專書多部外,還有論文數十篇,而晚年諸多文章散見於《

大陸雜誌》、《思想與時代》等刊物,並未結集成書。其中僅《太平天國與中國文化》小冊於一九六八年由香港南天書業印行過,但市面上亦是難尋。而〈五十年來太平天國史之研究〉七萬言,原載於一九六四年《香港大學五十周年論文集》中,是有關太平天國研究的研究,誠如他所說:「茲篇之作,是要將數十年來海內外學人辛勤努力研究太平天國史之成績,分期摘要舉列出來,試作一次總結算。因篇幅關係,不能一一作詳細之述評,惟其有特殊貢獻或比較重要者,則為之表彰或敘述出來。此是一種『文獻學』(或『歷史學』),亦可作此一專門歷史的歷史讀也。」     他如,因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親筆供辭手稿本的影印出版,簡又文特別寫了〈忠王親筆供辭

考誤〉、〈忠王親筆供辭之初步研究〉、〈關於忠王親筆供辭〉、〈也談李秀成―李秀成伏誅之謎讀後〉幾篇相當重要的文章,有很多精彩的新發現,甚至推翻前人的說法。當年曾國藩之殺李秀成事先並沒有得到清廷的同意,曾氏兄弟為了某些私下的顧忌,擅自處決了李秀成。曾國藩為了平息當時外界各種不利於己的謠諑,將李秀成的親筆供辭刪定並找人繕寫。《曾文正公日記》七月初七日謂:「將李秀成之供,分作八九人繕寫,共寫一百三十葉,每葉二百一十六字,裝成一本,點句畫段,並用紅紙簽分段落,封送軍機處備查。」,此稱為《李秀成自述》摺進本」。同時在七月十一日,也就是李秀成被殺後的第五日,曾國藩以「摺進本」寄往安慶,著其子曾紀澤立即刊刻發

行,此稱為《李秀成自述》「安慶本」。李鴻章在同年八月十七日在蘇州已得見「安慶本」。它與「摺進本」是否全同,抑又有所刪改,學者楊家駱認為以「摺進本」至今尚未在故宮檔案中發現,因此無從懸揣。但「安慶本」有曾國藩的批記曰:「以上皆李秀成在囚籠中親筆所寫,自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初六日,每日約寫七千字。其別字改之,其諛頌楚軍者刪之,閒言重複者刪之,其宛轉求生乞貸一命,請招降江西、湖北各賊以贖罪,言招降事宜有十要,言洪逆敗亡有十誤,亦均刪之,其餘雖文理不通,事實不符,概不刪改,以存其真。兩江總督曾批記。」曾國藩雖然把李秀成的手稿本請人謄寫後又刪改並刊刻了,但仍難杜眾人悠悠之口,各種謠言和揣測仍然不脛而走,人

們並不相信他所刪去的僅僅是這些,而認為一定有某些不利於曾國藩及其所統湘軍的重要供證,被刪去了。於是陸陸續續出現了多達二十種不同的《李秀成自述》版本,其中亂刪妄增,任意竄改之處則更多。當年清史研究專家孟森(一八六八-一九三八)就曾經表示過:希望曾國藩後人「善彰世德」,把《李秀成自述》手稿本真跡公諸於世。但曾氏的後人並沒有接受此建議,而這份《李秀成自述》手稿本就轉入家府富厚堂藏書樓密藏,後來它被帶至臺灣,在曾國藩逝世九十週年的一九六二年,其曾孫曾約農才把這冊珍藏將近百年的手稿本拿出來,交與世界書局影印問世。     簡又文認為《李秀成自述》手稿本是中西史學界研究太平天國史之最重要的第一手史料,但其

中並不是字字句句無訛,也不是人人事事真實的。於是他逐頁逐行指出其錯誤之處,先引其原語,後加注釋訂正之。簡又文是極其重視史料的歷史學者,對於此次《李秀成自述》手稿本的出版,他自己也承認他是被其蒙蔽與誤導,以至實際上成為一個不幸的受累至甚者,因為當年他所撰《太平天國全史》內有些一資料是採自梁峪廬鈔錄之「呂集義本」的(因堅信為完全真品)。而今始得讀這「真蹟影印本」,因而發見「呂氏本」漏略之數處竟致令《太平天國全史》幾個結論陷於重大的錯誤,而今又無法補救,不禁驚憤交集。他並在文中嚴詞批評呂集義:「粗心疎忽不能盡職。他既不遵命將全部原文攝影(只拍照十多張),而其『補鈔』之大部分又不字字盡鈔,竟爾脫漏了二

千八百餘字,更未將曾氏所後加之字句刪去,乃即以此不完備之攝影滋漏遺之補鈔本携歸桂林,銷差塞責。以後『羅鈔本』及『梁鈔本』均照此轉錄面世。二十年來,使舉世誤信為真正原供全文焉。若無此次臺灣之『真蹟影印本』及時刊出,則一般世人與歷史家幾何不永被蒙蔽與誤導,而歷史真相亦將永被湮滅耶?這大罪過,呂氏理當負其全責的。」由此可見簡又文作為一歷史學者其求真之精神,可見一斑。     他如,〈太平天國瑣錄〉、〈郭士立與太平軍〉、〈洪秀全從學朱九江事再研究〉、〈洪秀全之死〉、〈太平天國新史料―干王遺墨〉諸文都是有新材料、新發現、新觀點的重要文章。承蒙簡又文哲嗣簡幼文醫師的授權,由我編成《簡又文談太平天國》一書,

甚為感謝,我覺得這將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籍,也是簡又文晚年對太平天國最後論定與考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一九七○年起,簡又文陸續將所有蒐集珍藏多年之太平天國的史料、文物,寄交給耶魯大學圖書館珍藏。影響所及是歷史學者史景遷(Jonathan Spence)教授率先充分利用了簡又文的資料,然後又親自到廣西金田等地做實地調查。最後以其生花妙筆寫成名著《上帝的中國兒子:洪秀全的太平天國》(God's Chinese. Son: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f Hong Xiuquan),於一九九六年出版。這也是簡又文讓其研究材料繼續為世人所用,無私無我而遺愛人間的

另一方式!令人敬仰! 摘錄自〈洪秀全之死-四、真相大白,最後斷論〉 至民五一年,台北世界書局出版《李秀成親供手跡》,(確是忠王親筆供辭,此由國藩後人約農先生交出)。洪天王死事的真相乃得大白於天下。在此供辭中,並無上錄流行本之卅三字,但赫然在目者為以下一段原文,為呂氏所未補改者:「天王斯時,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也。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文按:此是誤記:應作天曆四月十九日,即陰曆四月二十七日。)那時天王又死,九帥軍逼甚嚴,實而無法。後,天王長子洪有福登基,以安合朝人心。天王之病,食甜露病起,又不肯食藥方,故而死也。」(見原供六五頁之背面十一行以下

)有此真憑實據,出自當時在天京送終的忠王手筆,豈不完全可信乎?而上錄之卅三字的確為後來竄改者矣。 又觀幼主供辭,有云:「本年四月十九日(天曆),我主老天王臥病死了。「(載《逸經》廿二期)此雖口供而經書吏改書,但事實仍保留如原供,當是未受修改的忠王供辭之影響,大足為天王病死說之重要證據。 再讀干王供辭,其上半有云:「至今年四月十九,我主老天王臥病二旬昇天」。(載《逸經》廿期)但干王供辭之下半卻有兩句與上相反的說法,謂:「天王之自殺,更令全局混亂。」「其(天王)結局並非喪在妖軍之手,卻在自己之手。」(上見《逸經》九期,我由英文譯本回譯。)我相信供辭上半之言乃其供辭之原文,而其下半之兩句則由贛撫沈葆

楨所蓄意竄改者。天王死時,干王不在天京,當是後來親聞諸由京逃出之幼主及數大臣,故其言可信為真。惟沈葆楨於干王作供時已得閱曾國藩之忠王親供竄改本,(由安慶趕快刻印,其時在兩月後,李鴻章已得閱。)乃故意竄改原文以與曾氏同調,而供辭上半一句之保留,殆是不經意之疏忽。上半一句與幼主及忠王原供同言「臥病」,日期亦相符,自是真實可靠,實與下半竄改兩語相反而不相容的,故不可信以為真。

基督教組織治理機制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例

為了解決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的問題,作者李信福 這樣論述:

近日發生彰化基督教醫院董事會與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常委)對醫院治理的爭議,在此次引起爭論的原因不外乎是治理機制不清楚所致,因而引發本研究對基督教組織治理機制的興趣。 由於基督教組織的宗教特性,使得現行法令無法滿足基督教組織進行組織治理的需求,因此唯有調整治理機制才能減少爭端,避免不良的影響。 研究者長期於基督教組織服務,並參與組織治理的工作,對相關問題有著深刻的體認。因此本研究以財團法人台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個案研究的對象,探討基督教組織治理機制的相關議題。 經研究發現如下: 1. 基督教信仰是推動基督教福利組

織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因素。 2. 組織治理是基督教組織的重要課題。 3. 沒有任何一個董事會可以完整發揮其應有的角色與功能。 4. 現有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的設計均不適用於基督教組織。 5. 基督教組織應強調自律重於他律。 6. 基督教組織的治理應強化組織的監督與責信。 7. 基督教組織治理機制的設計,可將董事會應有的角色與功能,分別由兩個「意思決定及執行機關」來擔任。 8. 提名委員會是組織治理機制的關鍵。 由於本研究僅針對一個基督

教組織進行個案研究,自然會影響推論的結果,造成難免的偏誤。建議後續的研究,可以針對其他基督教組織進行研究、分析與比較,或是針對非基督教組織進行研究、分析與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