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啟導本註解大字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聖經啟導本註解大字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榮祥寫的 臺灣語音字典(註釋皆有羅馬字注音)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 謝居憲所指導 鄭清榮的 一貫道 「 孔子 明傳詩書暗傳道」之研究 (2018),提出聖經啟導本註解大字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論語、明傳詩書暗傳道、孔子、性與天道、一貫道、三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聖經啟導本註解大字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語音字典(註釋皆有羅馬字注音)

為了解決聖經啟導本註解大字版的問題,作者許榮祥 這樣論述:

  本字典之註解採用羅馬拼音,標題字使用注音符號作為輔助,讓讀者可以看字就可讀出,讀不出即可閱讀各式拼音參考,訓讀容易、查音便利。至於有音無字者,本字典作者參照傳統法則,在音、形、意、義,在這四項條件下進行創字,延續長久以來,漢字的看字知意、識字知義的美好。

一貫道 「 孔子 明傳詩書暗傳道」之研究

為了解決聖經啟導本註解大字版的問題,作者鄭清榮 這樣論述:

孔子「明傳詩書暗傳道」是一貫道道內對於孔子「傳道」模式的普遍認知,甚且在一貫道「天人共辦」的神聖傳道歷程中,聖佛菩薩臨壇開沙飛鸞顯化,乃應時應機應運的天啟式教化。是以,仙佛臨壇飛鸞指示是一貫道教化道親的重要依憑。民國九十九年,歲次庚寅六月十三日,在一貫道道場埔里天元佛院,至聖先師孔子透過三 才臨壇飛鸞一篇聖訓,訓中垂示 「吾之一生實為明傳詩書暗傳道,意欲化人心歸於良善,端正社會風俗而力挽狂瀾兮。」聖訓中孔子明確提出其自身「明傳詩書暗傳道」之命題,和流傳於一貫道道內的普遍說法完全一致。就此而言,至聖先師的傳道方式似乎即是「明傳詩書暗傳道」,然而在儒家思想史卻找不到這個命題。是以,這是一個值得探

討的議題。孔子繼往開來,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贊《周易》,此歷史昭著之聖德成就,乃眾所周知。至於「暗傳道」則鮮有聽聞,甚至《論語》一書亦未見「傳道」一詞。然而,孔子為一代聖人是眾 所推崇之至聖先師,果真無傳道之事實乎?苟有之,則其傳道模式是為何?其「明傳詩書」之教學內容及目標又為何呢?研究這個議題最大的挑戰是在儒學思想史找不到明確的文獻根據,不過一貫道透過孔子臨壇開沙所飛鸞的訓文中,提供我們一些重要線索,依據這些線索,再回頭重新解讀分析《論語》的文本時,確實有進一步深入探討此議題的必要性。子貢曾感慨地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是否孔子所暗傳之道,正與子貢

不得而聞之「性與天道」有關呢?又孔子之「一以貫之」及「朝聞道夕死可矣」等關鍵性歷史公案,是否可以進行更周延的解釋,從而證成孔子「明傳詩書暗傳道」之議題呢?然而,「明傳詩書暗傳道」之命題,到底要如何理解呢?據筆者之研究發現:有人認為孔子沒有傳道這件事,故此命題根本不存在。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孔子的所有教化都在公開場合說,無有隱藏,因此有明傳《詩》、《書》,但無暗傳道一事。一貫道是如何理解這個概念呢?筆者研究發現,「明傳詩書暗傳道」可以有兩層概念。其一,「明」著無隱地傳詩書,「背後(暗)」隱藏著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傳道」這件事情。換言之,不僅僅只是一個詩書禮樂的教化或人道而已,隱藏著更重要的「正法眼藏

」之「教外別傳」。其二,這裡的「暗傳道」有登堂進一步「入室」的密授,授「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子貢感嘆「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之同 時,事實上也是在感嘆要「入室」密授「性與天道」之不易。以上「明傳詩書暗傳道」之解釋也許不見儒家思想史,但是禪宗五祖弘忍印可六祖惠能後,三更不令人見入室授法 暗傳道 是不諍的事實。故至聖先師在傳道授法的教學之中,無不隨時隨地在啟發弟子,盼弟子能悟入不可說,說即不是之「聖聖相傳的一貫之道」,但弟子未必人人可得而聞悟。顏、曾契合聖意,得以「入室」密授宗風,是謂「暗傳道」。然而孔子「暗傳道」的時空背景與當今一貫道已然不同。前者,乃經過一番修德契仁方能「登堂入室」,屬「先

修後得」;而後者適值大開普渡,種種因緣成熟, 得以先「登堂入室」而後起修,乃屬「先得後修」。顯然得道之背景是不同的。儘管如此,先聖後聖其揆一也,筆者研究發現,先聖孔子之心傳與一貫道真傳之義理是可以相會通的。一貫道明師一指所傳授之道,正是此三教真傳的「一貫之道」,得受者可出三界,了六道輪迴生死,故「朝聞道者夕可矣!」得受明師一指真傳,即知生死出入之門戶;「性與天道」雖說不可得而聞,然而求道之後,再觀「夫子之文章」,無不了然於心,得知明師乃「正命正傳」,故「入室得道」儀式不可公開,三寶天機不可泄漏。更知夫子「無隱乎爾」、「天何言哉」,明師一指乃知「道」在無言之中。足知孔子除了公開傳授《詩》、《書》

以教導弟子盡孝合禮契仁之外,尚有「入室」得此不可得而聞 即聞詩書教化之外 之「性與天道」。《論語》可說是孔子「明傳詩書暗傳道」之語錄,極其平實,貼近生活,但須知《論語》不止談人道,更談「性與天道」。故一貫道濟公活佛說:「《論語》篇章指心性」,實無異於佛之大乘經典。準此,一貫道言孔子「明傳詩書暗傳道」實乃有跡可循、真實不虛。如是,孔子的歷史定位也將有所調整,孔子不僅是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更是奉天承運傳道的天命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