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語人格特質測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花語人格特質測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程亞斐寫的 上班族偷吃步:30歲前想出頭一定要做的250個心理測驗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崑山科技大學 媒體藝術研究所 李思欣所指導 黃瑋婷的 榮格十二原型理論:日本魔法少女卡通《庫洛魔法使》第一季角色剖析 (2021),提出花語人格特質測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庫洛魔法使、魔法少女、日本卡通、榮格十二原型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王年双所指導 蘇佳蕙的 亦舒小說研究 (2004),提出因為有 亦舒、女性、言情小說、愛情的重點而找出了 花語人格特質測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花語人格特質測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上班族偷吃步:30歲前想出頭一定要做的250個心理測驗

為了解決花語人格特質測驗的問題,作者程亞斐 這樣論述:

  ■ 全台第一本結合心理測驗心理學理論的優質休閒工具書!   除了用超過250題的心理測驗找出你的職場定位,搭配最專業的50個心理學理論,完整掌握自身個性特質的優勢與劣勢,不再傻傻埋頭苦幹,職場要勝出,就要聰明偷吃步!   ■ 4大步驟 X 250個一針見血的心理測驗 X 50個心理學知識講座,三大秘技讓你Work Smart大翻身!  Step 1:擊敗別人前,要先瞭解自己!—人格特質分析  Step 2:埋頭苦幹,還是聰明工作?—職場勝出指數  Step 3:職場三級跳之黃金腦—心智思維訓練  Step 4:愛人與小人一樣重要!—情緒處理能力  從人格特質、職場秘技、心智腦力訓練到情緒處

理能力,超過250題的心理測驗,完整檢測決策死角,讓你30歲前掌握職場翻身秘技!   ■ 找到自己、瞭解自己還不夠,30歲前想出頭,你必須看透自己、超越自己!  懷才不遇是你的座右銘?  30歲前想在職場上找到定位,變身當紅炸子雞?  想培養第二專長增加競爭力,卻連方向都找不到?  職場小人多到「一整排尾戒」都已擋不住?  連續五年的生日願望都是「找到結合興趣的工作」?  每天起床上班前都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工作嗎?」  如果以上其中一個問題,曾經出現在你的心裡,那麼請拿起這本書,踏出你嶄新職涯的第一步! 作者簡介 程亞斐   1975年生,水瓶座。出生於中國北京,心理學學士,國際行銷碩

士。出於自身濃厚興趣因而選擇就讀心理學及行銷學。著迷人類多變的個性與特質,擅長以有趣的心理測驗結合死板的心理學理論,以展現傳達深奧的哲理。目前專職於研究與教學工作,身兼媒體傳播人員。《上班族偷吃步:30歲前想出頭一定要做的250個心理測驗》是她在台第一本作品。 作者序 Step 1:擊敗別人前,要先瞭解自己!—人格特質分析 第一章  三歲定終身? 第一節  你是個很自我的人嗎001 幼稚園的乖寶寶貼紙002 滿是鏡子的房間003 好朋友的蜜月旅行004 重要首映會的抉擇005 團體行動中的你006討厭的推銷電話007春天花語 008為你的自我成熟度打分數009小點心透露你的小性情 010選圖

片看性格011漫步美術館012一葉知秋013你欣賞莊子哪種人格014坐在你身邊的老師小知識01:自我中心傾向小知識02:心理防禦機制小知識03:性格【心理學小講堂01】自我與自我意識 第二節  自戀VS自卑015 水仙花與自戀情結016 理想的工作室測驗你是否自戀017 探險看你哪方面自卑018 落單的小雞019 菊次郎的賽馬020 荒漠甘泉021 你有戀愛自卑症嗎022撲克牌洞穿你的補償心理023 自尊心程度測試024 團體照片上的位置025 搭電梯看你的自閉程度小知識04:自戀與孤獨心理小知識05:補償心理小知識06:自尊小知識07:自閉【心理學小講堂02】自卑與超越 第三節  焦慮感源自

哪裡026 小鯉魚跳龍門027 One night before examination028 情人節的餐廳029 讓口氣清新一下吧030 Let’s Dance031 山的那邊032 公車座位看你的社交恐懼033 考試焦慮症的原因034 Why you are shy? 035 憂鬱自評量表036 憂鬱輕重程度小知識08:考試綜合征小知識09: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小講堂03】焦慮與自我防禦機制 第四節  壓力與自我暗示037 你是否快崩潰了? 038 在壓力下成長039 你的心理承受能力040 你的精神壓力程度041 減壓閥小知識07:神經衰弱小知識08:似動現象【心理學小講堂04】自我暗示

第五節  鮮為人知的秘密042 你的真實心理年齡043幸福離你有多遠? 044 字如其人045 丟失的鑰匙看你對未來的期許046 失戀看你的成熟度047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048 性格基因和生命路線049 潛在願望050 幼稚程度有多高小知識10:心理年齡與智商小知識11:筆跡心理學小知識12:逆境商數小知識13:性格與基因【心理學小講堂05】個性與自我實現 第二章  兩個自己第一節  常態下的歇斯底里051 你的神經質傾向052 偶爾來點歇斯底里? 053 強迫症自測小知識14:□症/歇斯底里小知識15:強迫症【心理學小講堂06】多重人格 第二節  孤獨時候的你054 別讓孤獨定格055 你

能忍受心理落差嗎? 056 你的孤單度057 失落的天堂058 知心的朋友有幾個? 【心理學小講堂07】心理問題軀體化(somatization) 第三章  白日夢與現實第一節  夢的真諦059 剪紙知願望060 夢的假面061 密碼反映你的心!第二節  幻想鎖鏈的彼岸 062 最想擺脫哪種負擔063 傷心時的第一反應064 煩惱之源065 愛的期待小知識17:無意識【心理學小講堂09】幻覺與現實 第三節  你有接受現實的勇氣嗎066 關於減肥這件苦差事067 小富即安? 068 看圖辨識你的自滿度069 亞健康 【心理學小講堂08】催眠 Step 2:埋頭苦幹,還是聰明工作?—職場勝出指數 

第一章  職場迷宮第一節  你適合從事何種工作069 壓力面試070 人格測試071 男怕入錯行072 超能力073 適合的工作074 忠誠指數測試075 跳槽的好時機到了嗎?076 職場當中,你有多容易變成老油條呢小知識18:人格理論與MBTI指標小知識19:逆商AQ【心理學小講堂10】內職業生涯與外職業生涯 第二節  當員工還是當老闆077 員工VS老闆 078 談判力 079 談吐能力 080 領導力 081 社交活躍度082 態度決定命運083 工作表現084 受他人影響的程度085 危機處理能力086 忠誠度087 工作滿足感【心理學小講堂11】評價中心技術 第三節  職場導航088

做什麼工作容易成功?089 拒絕藉口看工作能力 090 適合的職業091 潛能何時出現092 消費習慣看你的判斷力093 在哪一行能大展身手094 你是一個怎樣的主管095 你是職場黑馬嗎?096 職場壓力097 金錢觀098 工作效率小知識20:貝爾效應【心理學小講堂12】首因效應 第二章  測試職業潛能第一節  領導力099 人際關係100 團隊中的工作表現101 團隊中扮演的角色102 受同事非議程度103 解決團隊衝突的出發點104 新年上上籤105 創造力測試106 你的專長在哪裡?小知識21:智力與創造力 第二節  團隊精神107 你屬於哪種類型的人才108 理財指數109 他為

什麼是明白人110 他的交際手腕111 為什麼他能服眾?112 保險推銷員的策略113 他知道如何營造出好的組織氛圍!114 成功的動力小知識22:職業智商【心理學小講堂13】成就動機 第三節  專長測試115 自我激勵能力調查116 企圖心117 職場抗壓性118 職場成就滿意度119 在職場上你是個固執的人嗎?120 你喪失鬥志了嗎? Step 3:職場三級跳之黃金腦—心智思維訓練 第一章  挑戰智力第一節  智商121 你的IQ值122 邏輯能力測試123 德國邏輯思考學院測驗題※思維遊戲小體操01:你家電話號碼我來告訴你! 124 設計電話號碼125 數字記憶力訓練126 單字記憶力訓

練127 文字記憶力訓練128 文字閱讀記憶力訓練129 心算24點遊戲130 九宮格※思維遊戲小體操02:休想瞞掉你的年齡! 131 注意力測試132 空間判斷能力傾向133 旋轉圖134 折疊圖135 數積木136 觀察力測試137 瞭解你的EQ小知識23:智商小知識24:注意【心理學小講堂14】吉爾福特與智力結構 第二節  情緒智商138 情緒控制力139 自我激勵能力140 人際關係141 荒島奇遇小知識25:心理學與情商小知識26:自我激勵小知識27:門檻效應【心理學小講堂15】認知心理學 第二章  生活中的奇蹟第一節  你能創造甚麼樣的奇蹟142 夏日酒吧143 Draw A Tr

ee※思維小體操03:13個問題洞悉他的閱讀興趣! 144 容易被他人影響嗎145 阿拉伯馴馬師146 情緒能量小知識28:認知——評價情緒理論【心理學小講堂16】投射技術與投射效應 第三章  超級心智147 大腦的性別148 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149 你是死腦筋嗎?150 大腦性別—女生篇151 大腦性別—男生篇152 睡眠與大腦小知識29:左腦與右腦小知識30:睡眠與記憶力【心理學小講堂17】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對稱性 153 曼陀羅卡片遊戲154 3D圖片遊戲155 謝潑德桌面156 弗雷澤螺旋 157 黑白分明 158 隱藏的側面人像【心理學小講堂18】格式塔心理學與大腦錯覺 第四章 

 心中的小宇宙第一節  你的能量159 創意160 發揮你的長處 161 成功商數 162 成功欲望 【心理學小講堂19】皮格馬利翁效應 第四章  心中的小宇宙第二節  影響力來自哪裡163 天賦異稟164 失敗後的你165 人生觀166 創造性個性測驗167 進取心168 人氣指數169 自制力【心理學小講堂20】NLP與心智【附錄】Part 3 部分答案 Step 4:愛人與小人一樣重要!—情緒處理能力 第一章  誰是你Mr.(Ms.)Right第一節  另一半的模樣168 誰是你理想的戀人169 愛情發生的地方170 理想的男生類型171 王子駕到172 芭比公主173 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174 舞臺劇心理測驗175 一封信看出什麼能取悅他【心理學小講堂21】愛情激素 第二節  緣分幾何176 月朦朧177 戀愛性格與戀愛癖178 和他的心理契合度179 戀情發生的地點180 為什麼他還不出現181 暗戀指數182 相親與自由戀愛183 桃花朵朵184 典型男性化VS典型女性化【心理學小講堂22】「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心理學觀點 第三節  他(她)對你是否一心一意185 他親吻時候的樣子186 真誠度小考187 拿什麼拯救你,my darling【心理學小講堂23】愛情三元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第四節  你能馴服他嗎188 有風景的

房間189 吃菜順序暴露他的擇偶觀190 哪點被對方吃定191 突然發生的小插曲 第五節  婚前測試192 手機號碼小遊戲——你真的想結婚嗎193 你的結婚物件194 男未婚之太太學堂195 男未婚之愛老婆指數196 他會是個合格丈夫嗎197 婚姻與物質 第二章  戀人的謊言第一節  你的戀人誠實嗎198 遊樂園的爺爺奶奶199 水彩小鳥畫讓你想起什麼200 透過肢體語言看穿他的心201 等待姿勢看真心202 無法說出的秘密小知識31:肢體語言【心理學小講堂24】情結的起源與行為主義 第二節  愛與承諾203 愛情攔路虎204 他為何變心205 愛何以成了負擔 第三節  當愛情走到盡頭206

多情卻被無情惱207 如何安慰沮喪愛人208 分手指數209 讓你戀愛失敗的原因210 該不會就此結束211 分手方式212 戀愛創可貼213 破鏡重圓有戲嗎214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第三章  愛的哲學第一節  愛是……215 愛的期待216 愛的萌芽217 愛的火花218 癡狂的理性219 在理性與情感之間220 愛是尊重221 愛是忠誠222 愛是給予小知識32:無感單戀與有感單戀 第二節  在愛的衝突下223 愛與信仰224 選擇與放棄225 當愛情PK學業 第三節  愛的藝術226 一本戀愛經227 愛的保鮮術228 愛情手腕229 愛情EQ230 愛的法術 第四節  愛的寬容231

女人心事232 診斷愛情 第四章 愛的昇華第一節 愛到現實方知濃233 我心已許234 Choose me, marry me235 觀望到幾時小知識33:SVR階段理論 第二節  愛的契約236 一紙婚書237 愛情互動小遊戲之沙漠裡的測試238 你在婚姻中的支配欲239 婚姻中你最在乎什麼 第三節  戀愛前途先睹為快240 你是他心目中的另一半嗎241 冤家變親家242 六個夢 第五章  家庭之油鹽醬醋茶第一節  看不到的婚姻危機243 婚姻態度244 你的婚姻品質如何245 床頭吵床尾和 第二節 你是個讓人厭煩的醋□子嗎246 瞧你的醋勁247 你的嫉妒心有多強248 你需要警惕嫉妒心

膨脹了嗎249 嫉妒心的表現250 你有幾分妒婦氣質【心理學小講堂25】嫉妒中隱含的成人依戀理論 第三節  為人父母Baby觀251 預測你的孩子性格252 育兒經253 愛心雞蛋254 你是怎樣的合格父母255 望子成龍256 成長的煩惱257 哪方面的好基因能遺傳給下一代58 身為人母的操勞程度259 家長的情商【心理學小講堂26】觸摸的心理效應 作者序   心理測驗在現今社會中,被視為一種娛樂性高的消遣遊戲,其與專業醫師使用的心理測試有著明顯的不同。心理測試即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關於人個體心理差異的測量或診斷。心理測量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在現代社會已經日益規範化,它被

廣泛地運用於臨床、心理治療或犯罪學等研究中。透過人的行為表現對他的某種心理特徵作出數量化的解釋,心理測量的結果就是確定一個人的某種心理特徵在相應連續統一體上的相對位置。專業的心理測量如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系列(WAIS、WISC和韋氏記憶量表等)、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艾森克人格測驗(EPI)及其問卷(EPQ)、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等。   而在目前網路和各類流行報刊書籍上,心理測試逐漸簡單化或廣泛化,而被延伸成為普通大眾更容易接受及使用的心理測驗題。與專業性心理測量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普及化的心理測驗題除了易於理解及便於個人操作外,娛樂性也相當高,無需專業心理指導師的指導,便可獨立完

成並查看結果;另一方面,由於編制缺乏科學依據以及未經實驗人群的專業結果檢測,因此結果未必百分之百準確及真實。心理測驗並不是判斷心理健康與否的標準,因此,這種大眾化了的心理測驗作為娛樂消遣,應注重參與遊戲的過程,從中學會發現自我,作為一種瞭解自我的方法就好,對於遊戲結果本身無需太計較太認真。   本書便是依據市場和大眾讀者的需求,將目光定位於心理測驗。根據遊戲參與者的不同,本書編者認為心理測驗可以為兩種,第一種是遊戲者自身與自身的遊戲——探求自己的心靈奧秘;另一種則是兩個人或多個人的心理互動過程,如果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遊戲規則,意味著心理測驗正式開始,在一連串的交流與溝通中,心理測驗是心理素質的綜

合較量。如此,心理測驗的最大意義就在於透過寓教于樂的參與遊戲情境,認識自己、瞭解他人,在心理戰術中佔據主動地位。在內容選取方面,本書編者既選取編制了供娛樂所需的心理小遊戲,又選取改編了一些較為知名的專業心理測量,同時,對於這些心理測驗發生的情境及其反映出心理學的基本問題,也都有所介紹,以供讀者在娛樂的同時也有所收穫。 程亞斐

榮格十二原型理論:日本魔法少女卡通《庫洛魔法使》第一季角色剖析

為了解決花語人格特質測驗的問題,作者黃瑋婷 這樣論述:

「隱藏著黑暗力量的鑰匙啊!在我面前顯示你真正的力量,跟你定下約定的小櫻命令你,封印解除!」這句耳熟能詳的台詞,想必是不少九〇年代,女孩們的憧憬。由日本漫畫團隊CLAMP,在1996年創作的漫畫作品,受到歡迎後便推出同名電視卡通《庫洛魔法使》,故事中將每個角色們塑造出不同的獨特性格。本研究簡述日本電視卡通《庫洛魔法使》故事及角色分析,以榮格十二原型理論將兩者合併討論分析,探討在《庫洛魔法使》中的角色們,分別是對應榮格十二原型理論的哪幾項特質。而透過分析與討論後,研究的角色們對應之原型特質總共為以下,「戰士」、「追尋者」、「創造者」、「愛人者」、「智者」、「照顧者」等原型特質。

亦舒小說研究

為了解決花語人格特質測驗的問題,作者蘇佳蕙 這樣論述:

她說自己是常常戀愛的,倘若不愛一個人,世界太沒有意思。她的天與地便是一個家,她的快樂,簡單如一件新晨褸。她的寄託,是書桌上一張男友的小照。只要是女子沒有不嚮往愛情的,雖然亦舒稱自己心態老於同齡,從這樣單純的快樂,使得讀者發覺她稚情的一面。其實不論幾歲,愛情永遠會令人失控;年紀逐漸增長只讓我們學會如何不哭鬧失態、優雅離場,只是這樣而已。正如某張報紙標題說:「愛情只是一種輪迴的病。」 說的真是有道理。對亦舒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沒有甚麼中庸之道,只有喜歡與不喜歡,不明白甚麼叫馬馬虎虎。她說為甚麼每個人都要敷衍?朋友是朋友,敵人是敵人,涇渭分明。不喜歡這個人,何必睬他?就當是我傲慢好了,傲慢又不用

坐牢。這樣的性格廣東話叫「巴辣」,似乎也不是年輕氣盛可以解釋的。年輕的亦舒更是忿忿的認為:勤奮的女人不見得高明,學問好不難得,長得美更無必要,因為做多錯多。有的女人生來命好,坐在那裡吃吃穿穿,丈夫還讚她脾性佳、人緣好。這番話真是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有些女人運氣好,有些女人則不。她認為多嘴的女孩子很少可愛,沒有性格的女孩子很難去吸引人;太優柔寡斷的女孩子令人討厭,而過分理智的女孩子,不算女孩子;但是,到底哪些人該得到寵幸哪些不,卻都是上天冥冥中早已經注定的;沒有甚麼理由,太難解釋,反正就是那回事,而且往往太不公平。這些對於女性的觀點,與亦舒後期作品中出現的女子性格實在是大異其趣。印證在亦舒小說裡

愛情的理論,竟然是源自於「花生」漫畫《PEANUTS》。她說天下有兩種表現愛情的方式,一種像查理布朗,日日暗戀那個「小小的紅髮女孩」,卻不敢告白;反正就是這樣了,有機會付出愛情已是天大的幸福,管他收不收得回來,真是好的。另外一種就是露茜:她夠膽子,又不怕丟臉,皮真夠厚,一廂情願。但是露茜有露茜的快樂:至少每天還可以講上幾句話,至少有機會表達自己。亦舒不是不知道:有些人根本不愛,是因為他們沒得到機會,所以不愛。她說自己的錯誤是太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亦舒也覺得自己想太多:晚上還是想到了,一夜又一夜的,想像老是太美。於是反省之後覺得後悔,後悔當初追求的竟是愛情,不是家庭。是這些波折使得她收拾行李到英

國去嗎?她說:是的,我覺得口出怨言是多餘的,我學得很慢,但是我確實在學。我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我不是一個幸運的人,剩下來的日子,我不認為還可以有甚麼發展,但是我將小小心心的走完它。風流離我很遠,折墮叫我日日看見。風流的是愛情,平凡的是婚姻;每個女性都會不斷的思考白頭偕老究竟是甚麼意思?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十年,或許很值得羨慕,但卻不大美麗。得不到的愛,才是比較令人嚮往的吧?亦舒說得不到的甚麼都是好的,得不到的感情尤其如此;這樣想來,失戀竟不是可悲可痛的事,五百年後誰曉得有甚麼分別?感覺上有些吃不到葡萄的酸味道。當時的她如此想像家庭生活的模樣:小孩子是可愛的,但是兒子女兒,卻頗為恐怖。又說:

不要與任何一個人發生太深的關係,那麼生活才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情傷,不敢再信任自己或他人,最直接的安全辦法,似乎就如行車時遵守交通規則:「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此時的亦舒是二十多歲的年輕都會女子,以悲切的心態看待愛情與婚姻 。她認為最惡劣的環境,到不是太窮,而是那種沒有感情的環境。感情在亦舒的生命中比重異常的重,她年輕的時候,希望甚麼樣的感情,需要甚麼樣的感情,付出甚麼樣的感情?她都清楚的知道。可是現實生活沒有感情還是可以活得下去嗎?當然是可以的,只是活得灰塵一點而已,況且只有少數人注意這灰,不少人是不介意的。亦舒說雖然拍拖很有意思,但是需要無限的時間與心機,如果覺得工作還重要點,那拍拖的狂熱是

隨之而減了。有誰想結婚嗎?恐怕沒有了,多好玩的人結了婚也變了形。她深覺得婚姻不過是賭博,賭贏了固然好,一輸要馬上收手,拖下去還有甚麼益處?圖翻本?這樣的智慧並非全然天生,應該是在又一次的跌跤之後學習而來的。從英國學成回香港的亦舒的婚姻觀改變了,她說平凡就是福。雖然再度嘗試踏入婚姻生活,但是她說:社會男女平等了,因之對男性的要求也就相對的嚴格一點。第一,要懂得烹飪;第二,得有一個四整的家獨居。這個會烹飪的男生最好另有收入及豐富的專業,還要相貌英俊,身段健偉,言語風趣。一頓飯在何處吃不是問題,請客的人條件如何,才是關鍵。 她強調女子絕非已經忘記浪漫,而是希望實際舒適地享受生活。亦舒又說最怕遇見年少

的我。二十多歲已成名的亦舒時時為情所困,從哪一步走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新女性的呢?最近在名為《遊戲》的心理測驗裡,亦舒如此剖析自己:如獵豹的敏捷、老鷹的孤獨、海哲的逍遙自在、豪爽、喜歡玩、討厭工作、不會抱怨、不會做賊喊捉賊、不會跳探戈、不會開車;若午夜驚醒忽然聽見大雨傾盆,會說呵!惆悵舊歡如夢;多愁善感的亦舒,是一個容易親近的平凡人;她也崇拜偶像,金庸、曹雪芹、魯迅、維斯康蒂、史畢堡(台灣譯音為史蒂芬史匹柏)。亦舒認同美國歌星雪兒的專家意見:「男人並非必需品,男人是奢侈品。」 認為擁有一切的人,都未必能夠擁有愛情,奢侈品不是指夥伴、拍檔,而是指愛人、情侶。亦舒對愛情的一貫看法是要年紀、心情剛剛

好,還有環境的景、時、人,樣樣俱全才有可能遇到;若是錯過了也就是錯過了,因為當時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要專心學業或是搞好經濟,絕對不能有旁騖,只能遺憾。若是有人或許感情生活略見複雜,也實在是有不得已之處,並表示並非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性格有問題;因為,愛情原是最奢侈、最優雅、最高的生命境界。現代女性為獨立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必須如男人一般果決豪爽;雖然外在洋化內心中國,亦舒說兩性關係真是無限辛酸,有限溫存;她極力主張青春還是用在學業與事業上的好,因為無論如何令人流淚的愛情,最終也都會過去;往往感情只是男人生活的一部份,卻是女人生活的全部,許多女人因為錯愛,付出了慘痛的一生作為代價。因之如果女人身居

要職,必須向男人學習,將感情撇在一邊。她說牡丹確需綠葉扶持,可是誰也沒規定女人不能開始學習做一棵樹。在散文集《自白書》裡她這麼主張,也在小說《流金歲月》裡藉著南孫的口如此說,更在小說《玫瑰的故事》裡藉太初的口說。此外,她幽默的認為切勿嫌棄伴侶不好,他就是因為不夠好,所以才沒能找到更理想的對象,彼此彼此。夫妻間需要的,只是敬重與體諒下產生的感情。浪漫是一種心態,絕不等於玫瑰花與燭光晚餐,或是跳舞到天明。所以只有最獨立的人才配談論婚嫁;情人節或結婚紀念日收不收花不頂要緊,最重要是平日與對方合拍,生活合理地愉快。大多數人追求「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她則是別有見解的認為:「最笨的人才會同

最愛的人結婚,天天戰戰競兢,患得患失,如何做人?」確實是聰明又有智慧。(三)工作觀:平穩的情緒、冷靜的思考、不懈的努力亦舒的生活平實,因為她說寫作是完全講情緒的,她認為寫作人是「情緒的動物」。心情很差時,寫的東西也很差,但是情緒高漲時,更寫不出東西來,所以生活要很平靜才行;她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只覺得自己生活要很平靜,很有規律,才能寫東西。太興奮不行,中了彩券為什麼還要寫呢?太悲傷不行,因為情緒作祟。持續寫了四十年,她說自己最自豪的時候是十七歲,之後驕傲就逐年逐年逐日逐日消失。她又自嘲自己沒出息,惹得她的文友們罵她:「亦舒,你不看書,你不看文學著作,你不看諾貝爾獎的小說;就看時裝雜誌、國家地理

雜誌、流行小說。」即便是如此,她寫出來的小說仍然令讀者忠心追隨。她說種種事情宜在二十九歲半之前統統做齊,之後,避得過就避,避不過再避;因為中年人太有出息苦像頓現,承認個人才華不過如此,且悠然接受事實,不知有多麼高興。她又說到了某一個年紀,我們應當明白,大約個人的能力止於此,不必再東征西討,擴充邊疆了,這樣的人生觀,在她的作品中時有所見。亦舒筆下的絢麗出自規律的生活、平穩的情緒、冷靜的思考、不懈的努力;因她一貫的堅持:「對生命最佳的報復就是做得更好!」(四)價值觀:平凡就是福亦舒的價值觀是「平凡就是福」。她說做人不易,訴得苦多徒惹人憎厭,叫人看低;細述功績,更不討好,炫燿膚淺,會令失意人黯然神傷

。冷靜理智是難得的智慧,亦舒一貫主張面對惡俗擾人的事的最佳防毒面具就是「不去理它」,清平世界,自由社會,他人愛說甚麼就說甚麼去;一定有若干人喜歡放冷槍、射毒箭,可惜多半級數不夠,大多數老遠就凌空落地。即使異常逼近,大可退後幾步,這裡危險,不好玩,便到別處去,千萬不可以毒攻毒、有失斯文。日子久了,並無衝突,看上去自然好似百毒不侵。她認為世上並沒有金鐘罩鐵布衫這類功夫,可是做人也不需要「太會生氣」:人家要我們惱怒,何必聽話?這樣的事嗎,我不知道。沒聽說過,一問搖頭三不知即可。她說後悔其實是一種頗高層次的奢侈,必須有選擇時方有資格後悔。古詩〈公無渡河〉早已講過:「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為之奈

何!」絕大多數的人,在生命的絕大部分時候,通常都是別無選擇的:家人如父母、兄弟手足、兒女,甚至工作;既然沒得選擇,也就無所謂後不後悔,與其浪費時光去「後悔」,不如及時把握在自己手上所掌握的一切。越早能體悟的人在他人眼裡,也就顯得英明果決。此外,過度注意他人的缺憾,也是十分無禮的行為,切莫理會別人在做些甚麼,能救就救,愛莫能助,就該佯裝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切勿袖手旁觀,卻又意見多多,指手劃腳,冷言冷語,這樣未免太沒有教養。君不見印度獨立之際,英國人如何冷靜地降下最後一幅米字旗,輕輕摺好攜返祖家,這種智慧非常值得學習。亦舒說「大勇若怯」 若是有人沉不住氣,芝麻綠豆事先炸起來再說,動輒不顧後果,先求

出氣。那麼明天呢,明天該怎麼辦才好?應當學習英國人:「即使身邊有炸彈爆炸,仍宜保持鎮定,木著一張臉,以不變應萬變。」雖然看來似乎是玩笑,確實是自有其道理。亦舒簡單的生活是住香港的時候,就那樣身體力行;後來在溫哥華還是一模一樣。成功因素甚難模仿,失敗因素卻往往可以避免;從亦舒的低調當有不同的體會。第二節 亦舒寫作生涯筆者依據亦舒作品的內容,以及亦舒個人生涯的轉換,試依亦舒生平年表,簡單區分她的寫作階段如下:1、第一期:為一般通俗流行小說時期,以1963年開始任職《明報》記者生涯為起點,到1973年至1976年,於英國曼徹斯特修習酒店管理為止。2、第二期:自1978年至1986年,亦舒任

職於香港政府新聞處,七年半之後辭職之時為止。3、第三期:自1986年為專業作家時期,其間亦舒於1991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專職寫作迄今。亦舒的作品正式在台灣發行,始自1985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授權由林白出版社獨家發行。時年39歲的亦舒,展開正式的作家生涯的同時,台灣讀者可以在一般書局的言情小說分類,找到為單冊數目不多的作品,或是在雜誌漫畫的租書店看到她的作品,流通的通路則是多半以租書店為主要管道。當時香港亦舒的小說先後有五部被改編成電影《流金歲月》、《玫瑰的故事》、《喜寶》、《朝花夕拾》、《胭脂》,帶動小說在台灣開始流行,更有「台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這樣的說法出現。《五人行》於1987年(民

國76年)由台灣的電視台拍成連續劇,小說的文宣上有「香港女作家亦舒第一部在台灣拍成電視連續劇」的定裝照片。電視劇由于楓飾演千金大小姐王太澄,姜厚任飾演宋星路醫生,周丹薇飾演女明星朱雯,張詠詠飾演事業女強人奚定華,楊潔玫飾演宋星路醫生的病人黃言聲 ,擔任演出的人選都是當時第一線當紅的男女演員,電視劇的收視率,也為亦舒小說在台灣建立了知名度,但是真正的讀者群,仍以「租書店的讀者」為主。租書店的讀者因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乃是以學生族群及年輕的粉領女性上班族為主力,家庭主婦族群亦有之;屬於言情小說的大眾讀者為主流,但具有一定的基本教育程度。連續劇的播出,為亦舒在台灣引起風潮,因此林白如此宣告:「

自1988年12月份起,將不定期出版的亦舒作品,改為每月中旬同時出版二冊」 。原本港台出版有約六到十個月的時差,後來改為每個月出版短篇與長篇各一冊,維持這樣的出版方式大約有十二年左右,直到2000年以後讀者數量才開始衰退。從租書店租書開始閱讀的讀者如筆者,多半一直追隨至今;只是大部分的書局所陳列的每期最新作品,每冊數量由全盛時期的每冊新書三至五本減少到目前的一本,租書店的數量也類似,仍然被陳列為言情小說之列。1997香港回歸之後,香港與中國的交流更為密切,繼香港之後台灣而後到大中國,亦舒熱的燃起,並不僅只是由於資訊流動的速度與技術快速進步;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時差脈動。兩岸分治之

後,香港由於歷史(經由不平等條約租借給英國99年)、地理(位於中國廣州省但政治管轄權隸屬大英帝國)、經濟(華洋雜處但以英國制度與國際接軌)、語言(母語使用為廣東話,但是英制教育下英文流利的人口眾多,北平話也可以溝通的因素;還有中國文革動亂之際因為政治理念不認同,或不見容於兩岸政治立場、來自全中國各省各地的人南下,匯聚在香港使用的各種方言:如上海、杭州、浙江、蘇州)的種種因素,在在使得香港在1997主權回歸中國之前,具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發達與相對自由民主的優勢;這些劇烈的變動與現象,亦舒都一一呈現在她的小說作品當中,緊緊掌握住時代的脈動,使得亦舒的作品造成流行。由於政治立場或主觀因素,兩岸並不正視

香港的藝文發展,甚至將香港稱為沒有文化的荒漠,只著眼於其經濟機制的部分,而忽略了其新聞、藝文、電影、電視等媒體發達繁盛的社會現象。所謂香江三大傳奇人物: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倪匡(科幻小說)、亦舒(言情小說) ,三人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卻又自成一家、各領風騷。隨著資訊自由的禁制逐漸解除,及網際網路的全球化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書本的文字經由掃描開始大量被數位化。佔全球四分之一的華裔讀者遍佈世界,只要是華人大都知道金庸、倪匡;卻忽略了一樣擁有廣大讀者的亦舒,除了肇因於讀者的男女性別的差異,應該也要從「文學性」的角度來思考,不只是將亦舒的作品以言情小說視之。讀者不應該忽略在她愛情故事的包裝之下,

女性往往處在經濟弱勢及傳統文化的雙重歧視之下。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教育程度的提升,應對命運方式的想法,與審視自身生命價值的觀點,在她筆下,藉由人物性格所呈現出來的差異與進化,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移民溫哥華之前亦舒本人較為滿意的作品以1988年的《流金歲月》、1989年的《風滿樓》、《嘆息橋》為人所知;主要是以香港社會環境變遷的主題來描寫;但是此一主題的文本或是網路的評論,卻多半都只就其故事人物情節探討,甚少提及涉及政治意識的議題,或有提及也多半站在主觀意識而非港人心態來說;尤其是以1990年的《傷城記》、《我們不是天使》、2004年的《特首小姐你早》等以描寫香港從文化大革命、六四、

主權回歸、移民的香港社會狀況,與這些歷史事件在未發生時、或發生之前後的芸芸眾生像;以及大部分完成於1991年移民之後的作品,也就是亦舒作品分期第三期的作品,絕大部分以女性、社會、政治、男性、同性戀、青春、大同世界的主題,都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心。第三章� 亦舒小說的題材與人物情節第一節� 亦舒小說的題材一、亦舒小說出版狀況將亦舒小說於1986年12月至2005年6月這段時間在台灣出版的203冊,根據林白出版社的出版時間先後編號為依據,依序列表於附錄一:作者小說書目,並於備註列出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的日期供對照參考。在1986年亦舒結束香港政府新聞處的公職之後,成為專職的作家,並授權台灣林白出版社

在台發行她的小說 ,並且因為小說改編拍成電影帶動流行, 1988年後亦舒的小說以與香港時差半個月到一年的現象,幾乎同步在台發行,確立了她專業作家的地位。如果比較亦舒小說在台灣林白出版社與香港天地圖書公司所出版的時間差異,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哪些是亦舒的暢銷書。再版發行的第一名當屬《玫瑰的故事》,第一版確切的時間至少是在1985年改拍成電影上映之前,較之於1982年的《喜寶》要更早一些,可說是亦舒奠定香港言情教主的代表作。除了上述兩本,其他暢銷全球華人地區再版的知名長篇作品有:《我的前半生》、《朝花夕拾》、《流金歲月》、《風信子》、《圓舞》、《開到荼靡》、《香雪海》、《流金歲月》、《嘆息橋》、《西岸

陽光充沛》、《人淡如菊》、《曾經深愛過》、《風滿樓》、《七姊妹》、《預言》、《美麗新世界》、《縱橫四海》、《在那遙遠的地方》、《花解語》、《綺色佳》、《直至海枯石爛》、《明年給你送花來》等,豐沛的創作量至今不輟,尤其近五年在中國引起更廣泛的注意,此一現象可由各大城市暢銷書排行榜,與網路網址搜尋引擎Google有133,000筆資料符合「亦舒」的關鍵字查詢結果得以證明。二、亦舒的小說題材有關小說主題的分類請參見附錄一。將亦舒小說分類為十五個主題分別討論,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從不同的角度去偏重強調:愛情不是亦舒小說唯一要表達的觀點。在眾多包裝於白領麗人的愛情故事背後,亦舒藉由不同故事,所要表達的更甚

於愛情;包括親情、友情、婚姻、女性自覺、職場自處之道、兩性關係轉變與取捨、社會價值觀、生命價值觀以及處世哲學等等。分類的原則以全文較偏重的故事重心為依據,部分則為筆者主觀的認定,所選擇的故事文本區分為下列十五類。(一)愛情:《玫瑰的故事》、《直至海枯石爛》、《明年給你送花來》、《電光幻影》。亦舒認為「女性應該經濟獨立,在感情上要拿得起放得下;Do not complain, do not explain.;然後在現實中經營愛情:有福同享,有難獨當,一定可以白頭偕老。」愛情是亦舒小說的主要題材,也是貫穿其他主題不可缺少的部分,作為一個都會女性出身的作者而言,愛情更是吸引女性讀者的必要題材:無論時

代如何改變,女性如何獨立進化,人類天性上兩性差異最大的部分,除了生物的部分,人格比重上愛情所佔的部分,女性是遠遠超過男性的;也正因如此,沒有愛情就無法構成吸引人注意的小說;最具有代表性的應當是《玫瑰的故事》深刻闡述了各種愛情的樣貌。《玫瑰的故事》是亦舒筆下唯一單單寫愛情的故事,分為四部曲:一、《玫瑰》---「黃振華」,二、《玫瑰盛放》---「溥家敏」,三、《最後的玫瑰》---「周棠華」,四、《玫瑰再見》---「羅震中」,代表愛情各種不同的類型,每一部皆以男性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玫瑰」。「黃玫瑰」;第一部《玫瑰》裡的主敘者「黃振華」,是十五歲大「黃玫瑰」的同胞哥哥;第二部《玫瑰盛放》裡的敘述者

「溥家敏」,是「黃振華」建築師事務所裡的有為青年,也是《玫瑰》的愛慕者:如《玫瑰》裡的「周士輝」,甚至於在第三部《最後的玫瑰》裡繼續糾纏「黃玫瑰」的女兒「方太初」;第三部《最後的玫瑰》裡的敘述者「周棠華」,則是「黃玫瑰」的女兒「方太初」的男友、丈夫,曾經一度也眩惑於玫瑰的美;四、《玫瑰再見》裡的敘述者「羅震中」,則是「黃玫瑰」的丈夫「羅得慶」爵士的獨子,並且是第一部《玫瑰》裡令玫瑰失戀的男子「莊國棟」的好友。都是以男性第一人稱來敘述的《玫瑰的故事》,「莊國棟」一出場就穿一套白西裝令眾人炫目:亦舒借「黃振華」以哥哥的口吻,說出他的膚淺:男人穿白最矯情,一種幼稚的炫燿,成熟男人多數已反璞歸真,不必

靠一套白西裝吸引注意。這裡透露出作者對「真男人」的標準,是著重內在的品德學識修養,描寫引發愛情的著眼點,是具有理想性君子人格特質的;與其他一般言情小說中,男主角高大英俊、權貴多金的形象差異甚多。同時更藉著男性的旁觀角度,來告訴女性讀者:玫瑰呀,你眼中的白色武士,大哥看看,都非常馬虎。在看第二眼時,「黃振華」仔細的以客觀的角度來看「莊國棟」:那真是一個英俊的男人,長挑個子,臉上帶種冷峭的書卷氣,白色衣褲在他身上熨貼舒服。亦舒描繪人物,多從氣蘊內涵著筆,尤其是男性:往往從服裝、身材、學識、能力、職業、氣度、社交手腕、處世方式等等特質側面來觀察,印證出主角人物的價值觀;也是作者的價值觀;甚少描述其唇

眼眉目等細節,雍容且大氣才是「男子漢」應該具備的特質,照顧婦孺才是有擔當肯捱義氣的「男人本色」。四部曲之一、《玫瑰》裡的「黃振華」,之二、《玫瑰盛放》裡的「溥家敏」,之三、《最後的玫瑰》裡的「周棠華」,之四、《玫瑰再見》裡的「羅震中」,這些第一人稱敘事者本身,都具備了入世的謀生能力、養活婦孺的擔當;出世則要有生命的情調、自我存在的理想與價值判斷;並不僅僅是盲目庸碌的活著,這樣的男人才有資格去追求愛情追求玫瑰。這不只是「言情小說」「愛情故事」裡的男人形象,也是作者「桃花源」裡的男人特質,更是普天下女性所夢寐以求的「標準情人」;儘管四者合而為一是最高理想,作者也告訴我們那是存在「桃花源」中的理想,

如同《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最後必然衰敗凋零。對於美女,十七歲的玫瑰被比擬成「一個夏日」 ;三十歲的玫瑰不需用工筆來描繪唇眼眉目,而是輕輕一句「她的美麗是流動的」 ,便活色生香的使玫瑰從紙上活了過來,不由得你不聚精會神的注意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想像這樣無從想像的玫瑰,在猝不及防的時候「遇」見「家明」,在玫瑰盛放最美麗的時刻:相識、相戀、相知,但不能相守,旑旎甜蜜但又只有剎那,唯有曾經墮入愛河深愛過的人,才能體會那樣圓滿而又淒清的愛情,一如席慕蓉的詩:我終生所愛慕的人啊 曲終人散後 不管我是要哭泣著 或是 微笑著與你道別 我都會慶幸曾與你同臺這一切來得冷不防又快轉結束,純釀的愛情

只有三個月,但是玫瑰畢竟是玫瑰,樂觀勇敢、堅毅的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她說:「我們只有三個月,我們不會有時間吵架,也不會有機會反臉。」作者藉著黃振華太太「蘇更生」的口吻,平靜的敘述愛情的樣貌只能夠是「遇見」,而不是苦苦追尋能夠得著。在失去至愛之後的玫瑰失了魂,不是年輕時候不由自主的為反抗而反抗,只是為追隨了內心呼喚,真誠實在的活著,而是受巨創之後的迷茫,顯露在外的她是不同的,她最美的地方是她的徬徨。五官、容貌、身材、穿著都不需要多加著墨,僅僅在神態上透過模糊的遠鏡頭,強調她的美不只是感官的,而且是精神上主觀的「感受」,因此「美得不能形容」。盛放的生命力是「美」的必須條件,失去了原始生存的動力,逐

漸從繁茂而衰頹,終將隨時間流逝而乾枯的玫瑰,雖然在愛情與親情之間失據,卻仍舊「住在白色的平房裡,一身錦衣,迷醉著每一個見過她的人。」羅震中是「黃玫瑰」的丈夫「羅得慶」爵士的獨子,奉父親的召喚回港,卻在無意中撞見玫瑰:「在金魚池畔修剪杜鵑。」自家明故去之後,玫瑰出現的服飾,不再是七彩調色盤,而是黑。身為方太初母親的玫瑰「一身普通式樣的黑衣服」 ;「羅得慶」爵士的太太的玫瑰,衣著由初夏而秋至冬,「穿黑色毛衣黑色長褲。」 絢爛而反璞歸真的玫瑰,不復是夏日裡嬌豔的玫瑰;從驕縱任性,備受呵護的溫室花朵,歷經生命的風雨,「羅德慶爵士夫人,成了野玫瑰。」 玫瑰長在荒地上、象徵著愛情的終歸荒蕪。或者作者想說:

玫瑰有了自己的生命標的,不再視愛情為唯一生存目的;所以玫瑰一直是黃玫瑰,而不是紅玫瑰;所以說「有選擇的愛便不是愛。」愛情之所以千年不死,在於「純粹」、「無從選擇」,然而真實的人生並非如此;我們也許都曾經短暫窺視過、擁有過「真正的愛情」,然而愛情的完全模樣,始終無人知曉,唯有「死亡」才能給予答案;所以見過愛情的人都死了,其餘的,只是在生活中垂危掙扎、慢慢的凌遲,直到解脫的時刻到來。玫瑰如何再見?「她安分守己地做一朵玫瑰。」 人如其名的玫瑰,既無振興中華的偉大願望,也沒有做國家棟樑的野心,無需背負滄海一粟的使命「棠華」,更沒有機會震動中華。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有了愛情的人,是應該像對

待瘋子一樣,把他關在黑屋子裡鞭打一頓的。亦舒對愛情下的定義,與〈莎士比亞〉對愛情的觀點,如出一轍:愛情完全不能控制選擇,愛情像瘟疫,來了就是來了。亦舒也藉著黃振華太太「蘇更生」的口,為那些在愛情瘟疫裡橫死的靈魂感嘆:頭眩、身熱、心跳、寢食不安、患得患失、心神恍惚。甚至於如是說:黑死病會死人,死了也就算了,但失戀又不致死,活生生地受煎熬,且又不會免疫,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下去,沒完沒了,人的本性又賤,居然渴望愛情來臨,真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誰不是如此盼望?在有生之年「曾經」「遇見」愛情,席慕蓉的經典詩作〈無題〉無題如是說:愛 原來就為的是相聚 為的是不再分離 若有一種愛是永不能 相見 永不

能啟口 永不能再想起 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 火種 孤獨地凝望著黑暗的天空玫瑰只好是「黃玫瑰」:象徵黃玫瑰的花語是嫉妒絕望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