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副作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褪黑激素副作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郝洛西,曹亦瀟寫的 光與健康:以實證設計為根基,引領全球光與照明的研究與應用 和江守山的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2022增訂版】(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MELATONIN-藥品(物)/適應症/副作用查詢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也說明:睡眠調節輔助劑。 睡眠調節輔助劑。 ... 頭痛、短暫性憂鬱、嗜睡、暈眩、胃痙攣、易怒。 頭痛、短暫性憂鬱、嗜睡、暈眩、胃痙攣、易怒。 ... 褪黑激素,為生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一葦文思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馬偕醫學院 生物醫學研究所 卓文隆、彭賢祐所指導 林俐廷的 褪黑激素藉由抑制pRSK2/pNEK2/JMJD3相關表觀遺傳修飾緩解紫杉醇誘發神經病理性疼痛 (2021),提出褪黑激素副作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紫杉醇、褪黑激素、神經病理性疼痛、背根神經節、表觀遺傳修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研究所 溫志宏所指導 郭哲維的 海洋修飾物於大鼠神經病變痛之鎮痛作用 (2018),提出因為有 能量代謝、止痛、神經病變痛、坐骨神經結紮、褪黑激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褪黑激素副作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吃褪黑激素真的有效嗎?則補充:所以褪黑激素大部份是讓因為出國遠程旅遊或工作,飛航跨越多個時區而造成時差問題的人,來改善睡眠品質,效果都是短期性,不超過十多天,而不適宜長期服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褪黑激素副作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與健康:以實證設計為根基,引領全球光與照明的研究與應用

為了解決褪黑激素副作用的問題,作者郝洛西,曹亦瀟 這樣論述:

照明影響健康的時代鉅作 以實證醫學為根基 引領全球光之照明、色彩與健康的權威研究 從住宅、學校、辦公場所、醫療與安養院所乃至都市規畫 創建改變人類光與照明應用技術的全新里程碑   遠古以來,人類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19世紀末電燈發明;從此以後,人類正式邁入夜生活時代,也開始經歷日夜顛倒、時差、3C藍光導致失眠等健康困擾。   本書奠基於醫學與研究實證,闡明光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既是建築與照明、醫療專業人士的教材,也是學術價值極高的科學研究用書,更提供許多光與照明實際應用設計的專業規畫方案,為建築與照明行業從業人員提供學習參考和創新思考的引導,是為21世紀照明與健康的嶄新里程

碑,提供富有前瞻性與永續性的發展視野。   本書作者郝洛西,現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畫學院教授,亦是全球知名、專門從事與顏色、視覺與照明領域的數位、科學研究和設計工作的專家。她自2014年起便帶領本書共同作者曹亦瀟,一起進行關於全年齡的光與健康研究、設計與應用工作,本書即為兩位作者12年研究之集大成,為人類提出劃時代的珍貴成果——掌握光照,便能掌握健康。   ★ ★ ★   壹、醫學實證光與健康的關係   本書引用近700項國際研究文獻+繪製400張圖表,針對視覺發育、視力健康、生物節律、情緒認知、新陳代謝、免疫調節等方面,提供詳細的醫學理論並設計實驗研究進行分析,是為照明設計改善及促進

人體健康的堅實依據,而如何利用照明技術來積極改善健康,將是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   ■ 控制光照,就能改善健康——以褪黑激素為例   褪黑激素不僅影響睡眠週期,若分泌不足,除了會提高乳癌、攝護腺癌等的罹患風險,也跟發胖和近視有關。實驗顯示,350lx(注:lx為照度單位,表示被照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之光通量)左右室內照明的光強度,已能使夜間褪黑激素分泌濃度顯著下降,由此可知,不當的室內照明會影響使用者的睡眠節律;反之,由老化、輪班和快速時區變化引起的節律紊亂及睡眠障礙,也能藉由室內節律光照來改善。   ■ 不同光譜的光療效用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若接受積極的光照便可回復健康,最廣為人知的便屬

紅外線光療,除了治療或輔助治療急性與慢性軟組織損傷,還可促進新陳代謝和細胞增生;而偏頭痛採用窄波段綠光,亦具有干預療效。   貳、全面剖析光照對各年齡發展與特定對象之健康影響   了解光對健康的影響之後,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運用自然光與人工照明,不僅可避免對健康造成傷害,對於希望採用光療來改善疾病症狀的醫學界人士,更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先驅研究。本書除了逐一分析不適當的自然採光或照明,對不同年齡族群與特定對象所造成的正面與負面健康影響,更提出不同發展階段應注重的照明要點,以及健康方面的改善與治療建議。   ■ 嬰幼兒   因為其眼球藍光透過率較成年人高出4倍,因此藍光可直達嬰幼兒的視網膜,對黃

斑部發育造成影響,必須盡量避免接觸富含藍光的電子設備。但藍光並非百害而無一利,波長390~470 nm的高強度藍光可用於減輕新生兒黃疸狀況,治療效果極佳。   ■ 青少年   光照與經常用眼過度的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學習績效有關。除了使用未經認證的健康照明燈具、桌面照度的設置不合理、與檯燈下光亮度對比過大、重點照明燈具布置錯誤、長時間使用平板或手機等,都是普遍導致眩光和視力惡化的問題。而課業壓力亦嚴重壓縮青少年的睡眠時間,也使他們具有晚睡晚起的現象,應關注日間自然採光效果,包括減少入睡後的光線干擾,在光汙染嚴重地區應用窗簾阻檔室外人工光源等方法來防範。   ■ 老齡人口   此階段眼睛功能明顯退

化,包括視敏度及色彩辨別能力、對比敏感度、明暗適應能力都下降,對眩光特別敏感、視野範圍縮小等問題,都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居家環境需提高照度水準、避免眩光、確保相鄰空間亮度的平穩過渡與照度均勻度、良好的光源顯色性、增加對比度,以及採用寬板設計的開關面板與延時開關等,都能避免老人最常發生的跌倒問題,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   ■ 孕產婦   以產婦產程的光照陪伴為例,從產前、待產、分娩、產後各階段,產婦的身心都會面臨極大的變化。因此作者研究團隊提出光照分娩陪伴方案,在宮縮逐漸強烈的第一產期維持暗光,使褪黑激素含量增加,為分娩提供動力,並且在分娩室設計模擬花開時節花朵繽紛的光照意象,以幫助

產婦放鬆、鎮靜。此一方案在廈門的醫院分娩中心實施應用,並獲得了極佳的回響。   ■ 年長病患   隨著社會高齡化與失智症患者的增多,在治療上除了用藥控制,也可以利用高色溫、高強度的光源,在不同時段提供不同照度和方向的方式(早晨7:30採6,500K、8:00前從200lx逐漸達到至少1,000lx垂直照度並維持、傍晚18:00逐漸降低至200lx),來改善患病老年人的畫夜節律,並可能減少躁動行為,使照護上更加輕鬆。   參、不同場域的健康照明規畫   醫療界盡其所能尋求一切辦法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提高生命品質,然而除了內外科的用藥與治療,在作者團隊歷時多年的研究下,也開啟了以光照輔助醫療,甚至

達到治療效果的可能性。本書針對各種不同環境的居住健康,包括:住家、教室、辦公室、工廠生產線、醫院手術室與病房、安養機構、地下空間,甚至極地科學考察站等,從波長、色溫、照度、光源位置進行周全的評估分析,包括從牆面、地板到天花板的光線反射、漫射、散射等條件,到照明控制時段與開關設計等細節都考慮在內,提供了建築設計與照明業者最詳盡週全的專業建議。   ■ 教室   小學課堂有較多動手操作,因此需要足夠的直射光照。中學生的學習以讀寫作業為主,教室光環境應強調視覺舒適和緩解用眼疲勞,課桌面在符合標準規定的300lx照度的情況下,應斟酌再提高。而美術教室、電腦教室等視覺作業要求更高的教室,照度值則需達到5

00lx,甚至更高。而為了觀看多媒體投影設備,燈光和窗簾經常是關閉的,學生在黑暗中寫字會嚴重影響視力,因此多媒體投影區和座位區應設立獨立的照明。   ■ 安養中心   以安養中心或長者居室為例,提高照度並增加對比度;減少相鄰空間的亮度差以避免產生視疲勞;浴室、廁所燈則宜採用延時開關等,都能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風險。   ■ 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普遍多有封閉、潮濕、通風不良等問題,可以透過諸如將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間、地下照明模擬自然環境意象、在出入口採用重點照明設計,以避免明暗快速變化時所會引發瞬間盲視或眩光等方法,對地下空間的先天條件不良加以改善。   ■ 手術室   手術與病患性命攸關,因此手術

室中需要最高標準的、最專業化的照明條件。國際照明委員會、北美照明工程協會建議,手術室環境照度均在1,000lx以上;而為了保證手術醫生對病灶組織、血液等色澤變化的辨識和判斷能力,光源顯色指數Ra應大於90,特殊顯色指數R9應大於0,而且這些標準還應盡可能提高。室內環境照明的光源色溫需與手術無影燈色溫相同或接近。手術操作時,為確保避免眩光和陰影以及視野內照度均勻,因此燈具需在手術枱四周以環狀設置。此外,熱能會引起外科醫生的不適,也會使暴露在外的病人組織脫水,盡可能控制800~1000nm範圍內的光譜能量分布。   肆、城市夜景照明的發展與隱憂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了2050年,全世界70%

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之中,也因此,城市的照明規畫與光害防治,亦將隨著人口愈來愈多而更顯重要。   ■ 城市健康照明的進展   近幾十年,城市照明建設發展有著飛躍式的進步。除了照明燈具的品質提升、燈具配光更加合理,使得路面照度更加均勻、大幅減少交通事故。而近50%的傳統光源被LED取代,照明節能也引領了城市的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此外,作者也針對建築立面的LED媒體廣告,提出亮度、解晰度、刷新頻率、色彩、內容複雜度,之於觀者視覺與情緒舒適度的影響分析,對於現今為數愈來愈多的LED廣告媒體與城市空間的整合,有著極為關鍵且建設性的參考價值。   ■ 繁榮背後的隱憂與警示   城市中不適當照明將造成光污染

,若不加以重視,將對動、植物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對於野生動物更甚。諸如昆蟲趨光而被燈具的高溫燒死、夜間建築照明使得鳥類迷失方向甚至撞上玻璃帷幕而亡、建築物和路燈照明也會使兩棲動物無法入睡……等等,都將造成致命且無法彌補的生態浩劫。因此作者亦針對上述提出了分析與警示,希望人類在追求以科技促進健康福祉之餘,也必須關注各界對於其他物種與生態環境的重視。 名人推薦   ★台灣永續建築與健康建築研究先驅   成功大學建築系前系主任   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 江哲銘 特聘教授/博士——專業推薦

褪黑激素副作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失眠的問題很多,要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應該要先排除一些疾病的狀況,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藥物的副作用、情緒、壓力等等狀況。這周我們邀請到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夏子雯 來聊聊藉由一些特定食物的輔助,幫助身體褪黑激素的正常調節,也能夠有紓壓助眠的效果唷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 色胺酸與褪黑激素
色胺酸這個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是形成血清素的原料,而血清素在夜晚來臨時又會轉變為褪黑激素,以下幾個辦法可以幫助你自然地提升血清素這個快樂荷爾蒙,達到紓壓助眠的效果:
→ 多曬太陽
→ 規律運動
→ 多吃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像是雞蛋、雞肉、牛奶、起司等乳製品,或香蕉、堅果、蜂蜜、豆製品等

■幫助睡眠的營養素
維生素 #B群、礦物質 #鈣 與 #鎂、#Omega-3、#GABA等都是常常聽到能幫助睡眠的營養素,每次看到這麼多種食物,都不知道要怎麼記對不對?看看泰德與貝兒的廚藝大對抗,看看誰的套餐比較催眠!

■影響睡眠的NG食物
咖啡因每個人的耐受性不太一樣,但還是建議傍晚過後就不要再喝了。
喝酒有的人說放鬆好睡、有的人說會翻來覆去睡不好,到底是怎樣呢?

這一集的內容不論是資訊對你有幫助,或是聲音讓你聽了讓你想睡,也都算有用,建議你睡前放來聽聽吧~~

#失眠 #憂鬱 #睡不好 #安眠藥 #色胺酸 #血清素 #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藉由抑制pRSK2/pNEK2/JMJD3相關表觀遺傳修飾緩解紫杉醇誘發神經病理性疼痛

為了解決褪黑激素副作用的問題,作者林俐廷 這樣論述:

紫杉醇 (paclitaxel) 是有絲分裂抑制作用的微管穩定劑 (microtubule stabilizing agent),為主要的癌症化學治療藥劑,但給藥後常會伴隨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副作用,不僅會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亦為臨床治療上的艱鉅挑戰。在大鼠腹腔注射紫杉醇誘發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模式上,我們發現紫杉醇除了會引起觸覺及熱覺敏感外,亦會促使背根神經節神經元上調控微管NIMA相關激酶2磷酸化 (NIMA-related kinase 2 phosphorylation, pNEK2) 顯著提升。紫杉醇提升的pNEK2可使組蛋白去甲基化酶蛋白 (jumonji domain-contain

ing 3, JMJD3) 表現量增加,以降低抑制性組蛋白標記-H3離氨酸27三甲基化 (H3 lysine27 trimethylation, H3K27me3) 與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type 1 (TRPV1) 啟動子的結合,藉此提升背根神經節神經元上TRPV1表現。此外,紫杉醇可透過增加p90核醣體S6激酶2 (p90 ribosomal S6 kinase 2 phosphorylation, pRSK2) 磷酸化程度,活化pNEK2 之訊息傳遞,誘發神經病理性疼痛。相反地,我們透過椎管內給藥途徑,分別給予kaempfe

rol (RSK2拮抗劑)、NCL 00017509 (NEK2抑制劑)、NEK2-targeted siRNA (小分子NEK2干擾RNA)、GSK-J4 (JMJD3抑制劑) 或capsazepine (TRPV1拮抗劑) 於紫杉醇誘發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大鼠中,除了釐清pRSK2、pNEK2、JMJD3、H3K27me3和TRPV1之間上下游關係,亦證實反轉此路徑可緩解紫杉醇誘發神經病理性疼痛。另一方面,椎管內給予褪黑激素 (melatonin) 於紫杉醇處理後的大鼠中,能反轉背根神經節神經元上pRSK2/pNEK2/JMJD3/H3K27me3/TRPV1路徑,以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 椎管

內前處理退黑激素受體第二型 (MT2) 的拮抗劑,則可反轉上述退黑激素的效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紫杉醇治療期間同時給予褪黑激素與在紫杉醇治療後再給予褪黑激素相比,更有效的抑制pNEK2的活化路徑,並降低神經病變的發生率或嚴重程度。綜合上述,紫杉醇化療期間同時給予褪黑激素能有效地預防或減少紫杉醇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2022增訂版】(二版)

為了解決褪黑激素副作用的問題,作者江守山 這樣論述:

★最新增訂:與「病毒共存」,你該知道的事★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     以三高為例,台灣醫師通常都告訴你:「最好馬上吃藥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壞,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而且不能停藥……」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我們常說藥物治標不治本,每一種疾病都有其造成原因,那才是「本」。從根本控制、調整,就有機會擺脫藥物人生,追求真正的健康。這是江醫師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醫師的責任與義務。     ▌從演化角度檢證,身體習慣什麼,就對健康有好處!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生活習慣,絕對經得起演化考驗!     江守山醫師指出,不論在飲食選擇

、生活型態等各方面,符合演化慣性對健康而言是比較安全的,越晚出現則越危險,對身體的影響會比較劇烈。     例如,約在140年前,以甜食愛好者救星姿態出現的代糖,不僅對減重沒幫助,反而容易讓血糖上升更快,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對健康有害而無益。又例如,現代人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冷氣房中度過,漸漸身體開始出現頭暈、頭痛、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搔癢、打噴嚏、咳嗽、全身痠痛等等不適延伸出的「冷氣病」。     回溯人類與食物的接觸歷程,我們能清楚知道人類最早接觸、最習慣的是海產,並非米飯或肉類。在演化上,江醫師主張最適合人類的飲食是「食物中沒有腳的優於1隻腳;1隻腳優於2隻腳;2

隻腳優於4隻腳。」也就是海產>菇蕈蔬菜>禽類>豬牛羊。     ▌改善疾病,除了吃藥控制之外的科學實證!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統統不藥而癒!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不是不能吃,但藥吃太多會有承受不了的副作用和致命的危險。想改善健康的方式有很多,吃藥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它的排序不應該在前面。     當生病了想重拾健康,首先應該要試圖找出導致疾病的原因,逐一調整飲食、生活習慣,若情況仍未改善再考慮藥物治療。     →從生活細節下手,找出[高血壓]致病因子:42歲A律師是夜貓族,有高血壓病史,每天規律服用三種血壓藥。豈料2020年2月發生上升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醫院,當晚馬上

開刀。最後雖然順利出院,但血壓用藥增加至4種藥,而且收縮壓還是只能控制在150mmHg以上,舒張壓也常常超過90mmHg。我後來建議他使用藍光的光生物調節療法。     →→2周就見效,至今2個月血壓仍控制得宜:A律師的血壓在短短2週內便降到114/80mmHg左右,效果令人滿意。至今兩個月血壓一直控制得宜,沒有高起來,這讓江醫師著實鬆了一口氣。因為他曾經因高血壓而導致上升主動脈剝離,如果再來一次主動脈剝離恐怕很難救回來。     →[高血糖]不一定要靠藥醫,營養療法是一種新選項:67歲B先生被診斷為糖尿病,醫生馬上開立降血糖口服藥物。B先生不願意吃一輩子的血糖藥,於是跑到我的門診來求救。經過

綜合分析判斷後,江醫師決定給B先生比較簡單的CoQ10、+維生素D以及電解質的營養療法。     →→[糖尿病]在兩個月後就獲得成效:接受治療21天之後,B先生的空腹血糖值就掉到剩下139mg/dl,糖化血色素掉到8.3%。再持續CoQ10+維生素D以及電解質治療3個禮拜,2019年10月3日抽血檢驗,發現B先生的糖化血色素已經繼續往下掉到6.7%,而且空腹血糖也掉到104 mg/dl。     →吃藥真的不是首選,[高血脂]藥副作用害人不淺:52歲A先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8個月後,因為雙眼視力模糊,眼前白茫茫一片而就診。經多方了解後他才知道,降膽固醇藥是引起白內障的原因,而且此藥物還可能帶來其

它如糖尿病、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副作用。     →→排汞毒後,[膽固醇]降到正常值:A先生是生魚片熱愛者,江醫師猜測他體內重金屬殘留量應該不低。因此,安排他抽血檢驗,結果發現血液中汞含量果然過高。A先生經過排汞治療後,血汞下降,膽固醇也降到正常,再也不需要吃降膽固醇藥物了。     →想根治[胃食道逆流],探究個人原因很重要:38歲的B先生是一位上班族,5年前胃食道逆流找上了他。醫生開給他3個月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藥一吃下去逆流狀況馬上改善許多,但停藥之後兩個禮拜就又復發。他再次去醫院報到,拿了一樣的處方箋,從此之後展開反覆吃強烈制酸劑的人生。     →→3個月就讓糾纏5年多的[胃食道逆流

]獲改善:在江醫師的建議下,B先生不吃胃藥改吃蜂蜜,連續吃了3個月後,夜咳的困擾沒了,每天都能一夜好眠,另外聲音也恢復以往的清亮。只花3個月的治療時間就讓糾纏他5年多的胃食道逆流獲得這麼明顯的改善。更令人振奮的消息是,連續追蹤了2年,B先生的胃食道逆流都沒有再復發!   本書特色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正確解讀藥物副作用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安全有效的飲食控制   ●零壓力的生活習慣,看完後馬上就能實行   ●最新的治療方式,科學實證不吃藥的方法

海洋修飾物於大鼠神經病變痛之鎮痛作用

為了解決褪黑激素副作用的問題,作者郭哲維 這樣論述:

神經病變痛是一種難以治癒之症候群,其發生之原因及其複雜,包括酒精、化療、糖尿病、HIV病毒、自體免疫、神經缺損或缺血等。根據統計,有百分之7至8的人口患有神經病變痛。在世界七個主要藥物市場(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每年花費之藥物金額高達240億美元,預測2020年將會達到高達360億美元。一般之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對於神經病變痛之治療效果不佳,然而第一線用藥gabapatin雖然擁有良好之治療效果,但它也同時有許多副作用(如:麻疹、呼吸困難、臉部腫脹、嘴唇腫脹、喉嚨腫脹)。所以我們需要更有效及更少副作用之藥物來治療神經病變痛。我們利用化學資訊學方法研究一個海洋化

合物的前驅物,搜尋到化合物WH4可能具有類似的功能。本研究我們使用坐骨神經慢性壓迫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作為神經病變痛之動物模式。結果發現,WH4具有良好之鎮痛效果,其作用機制可能和能量代謝及褪黑激素的受體有關。同時,我們於實驗中發現WH4無明顯之副作用,未來具潛力成為治療神經病變痛之新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