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一直叫吵到鄰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貓一直叫吵到鄰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櫻木紫乃寫的 愛的荒蕪地帶(首刷限量親筆簽名版) 和黃士鈞(哈克)黃錦敦的 陪一顆心長大: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隨書贈「睡前‧催眠故事CD」)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猫咪半夜太精神一直吵闹,隔壁邻居直接被吓跑! - 新浪也說明:昨晚橘猫叫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妹子没忍住揍了一顿关笼子了。然后在笼子里委屈巴巴的看着妹子化妆,又把自己心疼死,屁颠屁颠的又去抱他。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識圖書 和方智所出版 。

最後網站住家附近鄰居飼養的犬貓時常發出叫聲,造成鄰里居民的困擾則補充:犬貓噪音問題依法是由警察局處理,如縣民有遇到犬貓噪音的問題,可向轄區警局報案,警員會依「噪音管制法」、「社會秩序維護法」來辦理檢舉案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貓一直叫吵到鄰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的荒蕪地帶(首刷限量親筆簽名版)

為了解決貓一直叫吵到鄰居的問題,作者櫻木紫乃 這樣論述:

幸或不幸,或許只是事過境遷後回想起的遙遠景色。   ★ 直木獎得獎作《皇家賓館》作者櫻木紫乃,震撼人心的長篇鉅作   ★ 榮獲 島清戀愛文學獎、突然想傳達愛的書大獎、釧新鄉土藝術獎   ★ 首刷限量親筆簽名版!   宮部美幸、北方謙三、伊集院靜  一致讚賞   作家張亦絢、楊佳嫻、薛西斯、鍾文音   資深出版人陳蕙慧   部落客小云、上川森  感動推薦   聽到「從零開始」這幾個字時,百合江才真正感覺到自己失去了一切。   彷彿在玩大富翁,骰子擲出幾點,就前進幾格,   抽到回到起點的卡片,就從頭來過。   杉山百合江手裡緊握著一個謎樣的牌位,躺在病床上,垂垂將死。   她的一生可謂波

瀾萬丈。   百合江成長於北海道道東拓荒村一個赤貧的家庭,中學畢業就被迫到藥房工作,償還父親的債務。一年,村裡的廟會請來劇團表演,光彩奪目的舞台世界讓第一次觀賞歌舞劇的百合江震撼不已,歌手的魅力尤其令她傾心。百合江毅然決定離開家鄉,跟著劇團展開四處飄蕩的巡演生活,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自此揭開序幕……   糾結六十年的愛之羈絆,橫跨三個世代的淒絕人生。   暴力相向的父親、借酒澆愁的母親、冷漠無情的手足;   這裡沒有錢、沒有電、沒有愛,只有一片荒蕪。   持續被愛背叛的百合江,該如何微笑走下去? 得獎紀錄   ☆第19屆島清戀愛文學獎   ☆第41屆釧新鄉土藝術獎   ☆第1屆突然想傳

達愛的書大獎   ☆第146屆直木獎入圍   ☆第14屆大藪春彥獎入圍   ☆第33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入圍 感動推薦   櫻木紫乃的筆法平實而不濫情,技巧靈活而少教條。懸疑與張力看似渾然天成,然而前輩小說家的傳承隱隱可見:能從職業視角捕捉女性樣貌的史筆,令人想起山崎豐子;以通俗劇併呈人物性格弱點與親情複雜性,功力距離《冰點》作者三浦綾子也不遠。──作家 張亦絢   拋卻一切仍憑藉著最後勇氣、掙扎著活下去的漂浪之女百合江,在一次次的追尋、失望、重振後,那孤獨卻懷抱著甜美祕密老死的人生,是她留給自己、留給女兒的最大禮物。──作家 楊佳嫻   以秀逸獨特的切入角度,與細膩動人的文筆,描繪了

眾多女性面向,以及女性親屬間特有的幽微人際互動。作者信筆寫來,如冷眼旁觀,卻如此洞澈,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作家 薛西斯   《愛的荒蕪地帶》有史觀的縱深,讓我一翻便停不下來。 若說讀宮本輝猶如啜飲大吟釀,那麼,讀櫻木紫乃,就像大口灌進辛辣又爽口的Asahi生啤。──資深出版人 陳蕙慧   這是一部韻味悠長、後勁十足的作品,櫻木紫乃寫出了女性在絕境中掙扎求生的各種面貌,不管有沒有男人,不管有沒有愛情,不管有沒有希望,我們都只能獨自努力。──部落客 小云   故事表面上雖充滿描寫昭和時代女性常有的陰鬱感,內裡卻帶著令人覺得光明積極的氛圍。少了讓人痛心的辛酸,加上情節發展引人入勝、十分

精采,不知不覺就讀到故事的最後一章節。──部落客 上川森   作者簡介 櫻木紫乃Sakuragi Shino   1965年出生於北海道釧路市。2002年以〈雪蟲〉獲得ALL讀物新人獎,2007年出版第一本單行本《冰平線》,備受矚目。2012、13年先後以《愛的荒蕪地帶》獲得突然想傳達愛的書大獎與島清戀愛文學獎,2013年又以《皇家賓館》拿下直木獎。其他作品包括《風葬》、《凍原》、《玻璃蘆葦》、《One More》、《起終點車站(月台)》、《綻放在無人的夜晚》、《純潔的領域》、《蛇行之月》等。 譯者簡介 李璦祺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結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興趣廣泛,

尤其酷愛文字、貓咪與知識。以挖掘並呈現文字下的生命與熱力為使命。譯有《紙之月》等書。   推薦文/張亦絢 愛在荒蕪的地帶 序章 一 二 三 四 終章   推薦序 愛在荒蕪的地帶 文/張亦絢   我非常喜愛櫻木紫乃的《愛的荒蕪地帶》。   仙女教母灰姑娘   我的外公經商失敗後,必須舉家從台北遷回鄉下。遷回鄉下,我母親勢必無法升學。十歲出頭的小女孩,也知道為前途打算,為此猴子般地大鬧。最後吵到女鄰居出面,願意將我母親寄養在自己家中。   與我母親無血緣的女人,我喚她姨婆,從小就是我心中的傳奇。寄養在別人家中,成全了我母親的升學之路,但在情感上並不容易。想家的

母親,三天兩頭寫信回家,據說小孩鬥嘴時,姨婆的兒子也會對我母親說:「妳媽媽已經不要妳了!」我問母親如何自處,她板起臉道:「哼,我管他。」故事版本常改變,我年紀小時,聽到的都是勇敢與光明;年歲漸長,豎起耳朵的我,聽到更多「兒童流離」的酸楚。   灰姑娘童話中的仙女教母,原來也在現實中,只是現代灰姑娘,不盼望參加舞會,她們想讀書,或有一技之長——而這些都關乎基本的獨立自主。現實中的仙女教母沒有魔法,她們是有一定權力與實力的女人——才能在原本生活中,多兼一份親職。對於櫻木紫乃出神入化地寫出這些面向,我除了備感親切,也深深感激。   「非典家庭」或說「不具名的父母」做為救援,並不如想像罕見——對「

家外父母」的認同,是小說起始的基調之一。「名分父母」有權卻失職,「家外父母」盡責卻無權——前者對後者的歧視,在櫻木紫乃的小說中,也隱含著批判。   故事中第二代姊妹百合江與里實,都有各自的家外實質母親;對於里實,起初是姑姑,後來則是長姊如母的百合江;百合江則自己去求萍水相逢的女人收容她——這些代理性母女關係一度失散,但衡諸兩人一生,就如童話中各人分配到不同法寶般,里實帶著堅強的經營精神上路,百合江則善體人意——雖然法寶各有限制,但她們的人生不是一無所有的關鍵,在於有機緣,能與某些仙女教母建立關係,因而分配到法寶。   兩人的生母羽木,在小說開頭,就彷彿精神永恆缺席的在場者,小說尾聲,孫女理

惠與她要好,反而使她崩潰。百合江告訴理惠,不必為外婆自責,這確實是良母的教誨。不過,羽木明明才開始「有愛人生」,只進一步,就退百步,她的頹敗令人想起張愛玲寫聶傳慶心理的名句:「寒天裡,人凍得木木的,倒也罷了,一點點的微溫,更使他覺得冷得徹骨酸心。」羽木出場不是沒戲,就是本人無言,也令人無言的母親,最後她的形象漸次立體起來,擔著一己苦悶的酗酒者,彷彿自棄為人間渣滓,但咬牙領受自己命運,不無存在主義式的英勇——小說中的角色多有類似的兩面性,一方面,具有所謂道德觀感上的瑕疵或懦弱;另方面,不從眾地追尋或保存自我,認真的身影還是令人動容。   苦兒傳統女性版   櫻木紫乃對於失格父母或家庭,很少大

加譴責,她對人性沒有太過理想化的高標準,父母當然也會是潦倒的人類。潦倒可憫,力不從心不能單單只究責個人,不過,也不能因為憐憫,就看不到未成年人被當做犧牲品押賣的殘酷——可與狄更斯比併看待的「苦兒傳統」,櫻木紫乃除了給了女性同樣的社會意識與記憶,也像狄更斯,她的筆法平實而不濫情,技巧靈活而少教條。懸疑與張力看似渾然天成,然而前輩小說家的傳承隱隱可見:能從職業視角捕捉女性樣貌的史筆,令人想起山崎豐子;以通俗劇併呈人物性格弱點與親情複雜性,功力距離《冰點》作者三浦綾子也不遠。   平等意識有與無   當我讀大學時,文學雜誌曾刊出女性主義前輩的書評,其中一句嘆息:一部關於情慾的小說,女主角竟然一點

避孕常識也沒有。當時我和其他女生都為此扮鬼臉。歸功於女性主義,我們很知道避孕,但少不更事的我們,覺得在文學場域丟出那麼形而下的意見,會害我們被笑。這段往事常回我心中,因為我對此,確實有話想說。   文學做為夢或欲望的載體,我相當認同作品可以缺乏常識、甚至顛倒情理——如果我們藉文學感受的是人類比較原始的思考與感情,那麼,莫名其妙或違逆現實,未必不能告訴我們人生的另種真實;但在同時,藝術大有斬獲的作品,也並不是不會在某些層面,錯教讀者若干事——這一點,不單涉及女性主題,任何文學與讀者的互動,都不免有此風險。   百合江似乎也不避孕,她且認為,男方因為她懷孕就離棄她,都在情理中。把懷孕視為女人單

方私了,私之又私的態度,是件極其複雜、也無法簡單一筆帶過的事;視丈夫為家庭事務平等夥伴的里實,還是被迫要養育丈夫外遇產下的女兒——兩姊妹無論平等意識的有無,終究是「父權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關於愛,我們常聽到「不要去改造他人」的說法——這非常接近櫻木紫乃的哲學。但與其說這是洞見,不如說是務實——被讚為隨遇而安的天才,而有「垂柳」之譽的小宗,面對安家落戶的父親角色,身段卻也軟不下來了。小說中的每個角色,都有令人咋舌的缺陷,有些甚至就如理惠精明地說「那是犯罪」。對於難守諾言的小宗,不能說百合江只是鄉愿地無怨無悔,那裡畢竟有百合江的自我與知見:不是因為對方是男人或情人所以始終接納,而是對方曾

經真實做為支柱,並且溫柔相待——如果以為可以輕易學起百合江的無怨無悔,就太天真了,恐怕得先問問自己,是否果真先被灌溉過了足夠的溫柔。在人格上,假感情就如空心磚,終歸撐不起人。百合江對小宗的敬,撐住了她,那裡有超脫世俗的美與危險,她的自苦只對她本人的內在整合發揮作用,外部標準的丈量,很難測度實情。小宗專演妖豔女角,下戲後也嬌媚似玫瑰少年,他和百合江,不照傳統的性別腳本走,如此相戀卻無違和感,似乎表示酷兒早有歷史,只是被淡忘。書中不缺說長道短的段落,但藉這些話語,小說家真正表現的卻是,沒人可以觸及他人的真實核心。人於是被當成神一般注視,亦即「我們想要了解,但未必能夠了解」 的對象。   少小離家

去做工   人物的性格,該演變或不該演變?每過一陣子,文學史都要激辯這個主題。認為小說應該不與現實等高,寫出更具覺悟或叛逆可能者,大概會覺得櫻木紫乃保守;然而,奮力保住一份職業,日以繼夜地工作,作家筆下的第二代,二十歲之前,就已為生存大戰到遍體鱗傷,兩人連上高中的夢都破碎。她們的「沒有明天」與妥協當下,雖使她們在經濟尚可時,顯得是不成問題的小頭家,但明眼人不會看不出,種種安穩的脆弱性。   在知識生產與文學再現上,這些主角都鮮少擁有位置與發言權——《愛的荒蕪地帶》可說將小說獻給了這群「少小離家去做工」的姊姊妹妹,從這一點看來,小說扮演了拒絕性別與階級失憶的抵抗角色,而這,絕不會沒有尖銳且寶

貴的社會意義。 序章 清水小夜子看了一下手錶。 距離電話接線室工作的交接時間還有四十分鐘,員工餐廳也開始湧入人潮。她將定食的餐盤回收後,從小化妝包內掏出手機。有一封未讀簡訊,是表妹理惠傳來的。 『休息時間打個電話給我。』 小夜子將背靠在通往地下倉庫的折門上,按下了通話鍵。 「小夜子,我聯絡不上我媽。妳可以幫我去看她一下嗎?」 「聯絡不上?怎麼回事?」 「她不接電話。雖然直接打去問里實阿姨應該最快,但妳也不是不知道我跟阿姨之間的狀況。」 幫杉山百合江姨媽向政府申請生活補助的人,就是小夜子的母親里實。理惠離家到札幌一去不返,叫她回來釧路一趟的人,也是里實。 「妳好歹也要回來一趟,看看自己的媽媽

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理惠雖然親眼看到百合江的生活有多麼窮困潦倒,但是對於申請生活補助一事,卻面露難色。 「如果女兒肯好好照顧自己媽媽的話,就用不著我來操心了!」 里實這番咆哮,讓三人間原本就已緊張的關係更加惡化。 最後,因為身為女兒的理惠也沒有經濟能力撫養母親,所以申請通過了。這些是在理惠還沒嫁給報社記者、甚至是早在她開始以「羽木洋子」的筆名撰寫小說之前就發生的事情。 「會不會是妳打去時,剛好她不在家而已?」 「我從昨天就一直打給她,照三餐打,深夜也打。今天一大早又打了一次,但她還是沒接。」 理惠長長的嘆息聲傳進了耳裡。小夜子問理惠,是否能等她工作結束之後再去察看情況。 「謝謝妳,多虧有

妳在。」 照理說,理惠和母親百合江這幾年已經沒有往來了。至少可以確定理惠連結婚時也沒知會母親一聲。她為何突然心血來潮聯絡母親,小夜子並沒有過問。小夜子和理惠是同年齡的表姊妹,到中學為止兩人都就讀同一所學校。也許是因為自幼一塊兒長大,小夜子對理惠比對自己的親妹妹絹子還了解。長期相處下來,哪些事不該問、哪些事不該提,兩人之間有一定的默契。 通話結束後,小夜子把手機放進小化妝包中,從倉庫門口回到走廊上。 無論是理惠或小夜子,在二十多歲時都曾對婚姻和穩定的生活滿心嚮往,也曾在愛情的進退得失中徬徨迷惑。當時的小夜子年輕躁進又懵懂無知,就連對理惠的妒忌都曾經是她生活的動力。直到年過三十五之後,她才慢慢和理

惠恢復聯繫。

陪一顆心長大: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隨書贈「睡前‧催眠故事CD」)

為了解決貓一直叫吵到鄰居的問題,作者黃士鈞(哈克)黃錦敦 這樣論述:

我們可以把心理諮商上照顧「人」、照顧「心」的好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有一種愛孩子的方式,是為孩子撐開一個空間,   讓他可以一次次地試煉自己,用自身的力氣讓自己長起來!   「不放棄,繼續給愛的心」加上「諮商心理學的好東西」,   讓愛孩子、陪孩子長大變得越來越享受,越來越滿足!   兩位充滿愛、願意陪伴孩子、拓展孩子內在空間的資深諮商心理師,   共同打造書市少見、從心理專業角度出發的親子教養書!   ★朱台翔、李偉文、林祺堂、陳藹玲 鼓掌推薦!   ★隨書贈大人小孩都適合聽的「睡前‧催眠故事CD」!   諮商心理師當爸爸,一定比一般人強嗎?   當然不見得!   哈克和黃錦

敦這兩位專業諮商心理師做了父親,   反而發現自己也有很多限制!   面對拗到不行、哭鬧不已的孩子,理智線照樣瞬間斷裂;   碰到孩子只要媽媽、不肯找爸爸時,心裡還是會○○XX。   儘管如此,他們受過的專業訓練,   使他們能持續地、深刻地將自己心裡所重視的事情傳遞給了孩子。   哈克能給愛、很溫柔,於是他的兩個女兒也一天一天有了溫柔、有了給愛的能力;   黃錦敦愛自由、很勇敢,於是養出了兩個自由又勇敢做自己的小孩。   因此,他們決定結合為人父的心情和自己的專業,   告訴你如何把心理諮商上照顧「人」、照顧「心」的好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看了本書你會知道:   如何在自己也有情

緒的狀況下面對孩子,   如何管教而不會成傷,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愛、學會情緒管理、學會自主,   如何養成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如何陪孩子找到天賦能力,成為他自己。   ★隨書好禮「睡前‧催眠故事CD」,大人小孩都適合聽!   Track 1:三十六個刻度的尺(睡覺用)   Track 2:三十六個刻度的尺(休息一下時用)   Track 3:幫自己下美好的暗示   Track 4:毛毛蟲與水龍頭的故事   Track 5:毛毛小球與大老鷹的故事   Track 6:小老虎的山洞裡 作者簡介 黃士鈞   又名哈克,有兩個可愛的女兒——黃阿赧和黃毛毛。心動台灣120發起人,16年專業

諮商訓練資歷。彰師大諮商輔導博士、美國馬里蘭大學生涯諮商碩士。1969年生於台灣台中。   哈克用心看待觸發思考與直覺的合作,熱愛創造滋養的心理環境來讓潛意識資源得以湧現、綻放,不可自拔地享受著生命故事的新可能。   著有《做自己,還是做罐頭?:勇敢挺自己的第一堂課》《讓愛成為一種能力:在關係中滋養彼此,讓你更敢愛、懂愛、親近愛》及《陪一顆心長大: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   ‧後陽台部落格:mypaper.pchome.com.tw/huck103   ‧臉書哈克粉絲團:www.facebook.com/huck103 黃錦敦   我其實很喜歡自己當父親的許多樣子,   溫柔、逗趣

、承擔、寬容和愛……   很驚訝,這些樣貌在當父親時竟能如此自然地流露。   我想,這幾年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家裡的這兩個孩子——采奕和小蔓,占了很多功勞。   諮商心理師,1969年生於台南,長於高雄,熱愛旅行與心理治療。   現為敘事治療取向訓練講師、督導、心理師,每年帶領相關訓練、督導近百場。近年持續投入書籍與治療性媒材的創作,作品包括:《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兒童╱遊戲╱敘事治療》《陪一顆心長大: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以及《哇卡:經典問句卡》《哇卡2:生命故事卡》《悟卡:敘事治療重組會員對話卡》《熱情渴望卡》。     ‧

部落格:blog.xuite.net/blackgrace/forest 〈推薦序〉傳遞愛與被愛的父親身影 林祺堂 〈推薦序〉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如何傾聽孩子,與孩子對話 李偉文 〈陪伴現場目擊〉短褲、馬尾、夾腳拖與咖啡 李泓(哈克夫人) 〈陪伴現場目擊〉一輩子的禮物 范夙慧(黃錦敦夫人) 〈作者序〉沒有奶,拿什麼來餵養? 哈克 〈作者序〉當孩子溫柔的陽光 黃錦敦 Part I 當心理治療師成了爸爸(文∕哈克、黃錦敦) 1 如此,我們就真的同在了   當我們「唉」在一起(文∕黃錦敦)   好好地「唉」,所以懂到了心裡頭去(文∕哈克) 2 深呼吸,不放棄給愛    (林北)就是不

放棄——孩子只要媽媽,無計可施的爸爸(文∕哈克)    還好,(林北)有兩種愛(文∕黃錦敦) 3 你是一個很好的孩子——灌溉力量的泉源    一看,就看見整個人(文∕黃錦敦)    如果看見了整個孩子,就不那麼擔心了(文∕哈克) 4 擁抱孩子,也擁抱我們自己    愛女兒的同時,也愛著自己心裡的孩子(文∕哈克)    牽起孩子的手(文∕黃錦敦) 5 帶著祝福的視野,接上孩子的力量    她只是失望了(文∕黃錦敦)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純真飽滿度高的孩子(文∕哈克) 6 善用語言暗示,帶來新可能    「讓妳的屁股黏在沙發下的灰色靠墊,非常好!」——暗示性語法的妙用(文∕哈克)    畫出美

麗的畫面(文∕黃錦敦) 7 讓我們彼此呼喚    生命,本是相互影響(文∕黃錦敦)    如果呼喚有了一個名字(文∕哈克) Part II 在有趣的暗示語法裡,找回溫柔繼續愛(文∕哈克) 1 以身體為溝通管道,讓「隱隱的聲音」被聽見——「那明天,肚臍想上學嗎?」 2 暗示詞的設計元素——「今天,妳可能會睡一個半小時喔!」 3 與潛意識溝通——跟小精靈說說話:「今天可以吃幾根薯條?」 4 不一樣的人生可能,可以這樣開始發生——「但是啊,洗嘴巴ㄚ,其實是很舒服的喔!」 5 讓孩子學會為希望發生的事找到途徑——「關大燈以後,把拔要穿橘色那件,跟馬麻聊天喔!」 6 透過隱喻故事,新習慣可以這樣發生—

—毛毛蟲與水龍頭 7 不氣死自己,也不因盛怒而把孩子嚇死的催眠語法 Part III 陪著孩子成為他自己(文∕黃錦敦) 1 讓孩子的獨特,有個可靠的家 2 成為自己的主人 3 真實接觸自己的情感——「我想媽媽有哭,我有做自己……」 4 讓善意,健康地長大 5 如何管教而不會成傷? 6 愛,永遠都要在家 7 愛,是會傳遞的 「睡前‧催眠故事CD」使用說明 推薦序 傳遞愛與被愛的父親身影   小時候最高興的事情之一,就是坐在父親摩托車光亮的汽油缸上,手握照後鏡的把手,聽著爸爸開心地吹著口哨,在鄉間小路上飆風前行。父親忙著田事,小小的我在一旁專心地觀察,然後伴著泥土的氣息與汗水,快樂回家。

曾在廣播聽過一場父子一起吹口哨的音樂表演,那明亮有節奏感,瞬而扶搖直上的樂符,共振著父子相知的靈魂。對於不會吹口哨的我,有著替代性與想像性的滿足感。   小時候也曾因好奇追逐貓咪而掉入屋旁的大水溝,幾近滅頂的我,是父親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用他那有力的雙手將我抱起。那溫暖的大手拍著我的背,口中唸著客語「膽大大」「膽大大」,安慰著受驚恐的我,讓我只記得被用力抱著的疼愛。   朱自清用敏銳細緻的觀察,描繪身材肥胖的父親奮力跨越月台的觸動背影,那一袋得來不易的橘子,裝的不只是橘子,更是父親滿滿的慈愛。曾幾何時,父親與「背影」,就這麼連結上了。在社會文化中,父親承擔著社會經濟的角色,「出外打拚」「沉默寡

言」似乎變成了正常的狀態,於是在家中的父親形象似乎也只剩下看不見身影的背影。   錦敦與哈克,是我近年來在專業與生活上重要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帶領心動120與四手聯彈工作坊,一起喝咖啡說自己的故事,彼此關懷與滋養,我們都好珍惜。因著朋友的機緣,我見證著錦敦與哈克在公、私領域的交融樣子。治療師是怎麼當爸爸的?治療師在家裡如何傳遞愛呢?這些不陌生的經驗躍然紙上,加上深刻的反思與引導,心中是滿滿的敬佩、讚歎,再配以哈哈大笑與鹹鹹淚水。   來說說我印象深刻的見證:   與錦敦有許多一起設計治療性牌卡與帶領工作坊的經驗,曾有幾次見他與電話的那頭,溫暖應對的模樣,那是極度專注的聆聽與超級有耐性的溫柔

,熱戀中的情人恐怕也沒這等神情。我自動地以為是跟嫂子通電話,當答案揭曉,我目瞪口呆……居然是跟兒子采奕在說話?!哇~這是個什麼樣的父親?怎麼願意這樣來當爸爸?   哈克與女兒可以在學校的表演中,一起穿著睡衣當模特兒走台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與讚歎;可以拿著夾夾棒跳著非常有韻律、非常好笑的舞步,同時搭配著有點另類卻趣味十足的歌詞,讓每一個人都開心著。哇~是什麼讓哈克可以這麼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能量呢?   這是一本兩個諮商心理師反思自己怎麼當爸爸的生命智慧故事,在真實的親子互動經驗中提供我們可以如何愛孩子的參考,同時反思並練習如何與孩子有更好互動的可能性。哈克提供「濃情創意」策略,教導我們以高品

質的隱喻陪伴故事、帶著濃厚愛意的催眠溝通技法去懂孩子,遇到挑戰時,在不放棄的堅持下,繼續想出更好的辦法試試看。錦敦提供「溫柔體貼」的心法,學習認出孩子的獨特真名,面對自己的限制,用心反思與準備好自己,呼喚出美好的彼此,讓孩子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兩位爸爸同時在傳遞著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心傳遞著愛與被愛的歷程。   我特別愛前半部相互回應文的巧思,用一個個孩子的故事,回應著一個個共鳴的父親印記。在閱讀的當下,就能勾引出讀者生命中類似的故事,也與之迴盪,或點頭稱是,或拍案叫絕。這就像是蘇東坡與佛印大師魚雁往返真心見證彼此的修為;而後半部的分別故事陳述,則像令狐沖與楊過在相知相惜中分享高乘的武功心法,

讓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掌握兩種不同傳遞愛的方法。錦敦與哈克的分享,讓父親的角色不再停留在不諳溝通的背影形象,透過帶著愛的繼續試試看,讓歡樂與感動交織出爸爸深刻又靈活的身影。   建議你帶著下述問題思考,再與本書的智慧相互激盪,我相信會很有收穫的:   儘管沒有說出口,在孩子心中,是如何覺知你對他∕她的愛?   你最想傳承什麼給你的孩子?你想種在孩子心靈底層的心苗是什麼?   你擅長或喜歡用什麼方式,陪伴孩子的喜、怒、哀、懼?   你用什麼方式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挑戰?孩子跟你學會的是什麼?   你如何愛自己?如何去了解或懂你的孩子?   什麼時候或在什麼情境下,你覺得當父母是最欣慰或最值得的?   

你最欣賞或敬佩孩子的地方在哪裡?   這是一本給想要當好爸爸的人、值得深思的好書,也是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反思親子議題的好書,更是想要學習如何愛自己、愛他人的好書。有愛就可以很勇敢,有愛就可以很有辦法,有愛就可以很有智慧地一直成長。 心靈魔法師 林祺堂 推薦序 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如何傾聽孩子,與孩子對話   為什麼這個時代不快樂的人這麼多?   為什麼有情緒障礙、焦慮憂鬱的人,比例又是這麼地高?   或許是現代人生活太忙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之後,反而愈形膚淺,沒有人理解我們,我們也不再有時間、有心情理解孩子。   從古至今都一樣,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在挫折中探索世界,但不同

的是,古代孩子周邊總是有許多有空的大人,也許是爺爺奶奶,也許是街坊鄰居的三姑六婆,更有許多一起打打鬧鬧的表哥表弟堂兄堂姊,而且那個時代社會的誘惑少,環境也相對安全,所以父母親順著父母愛孩子的血脈親情,就可以當一個稱職的好父母。   可是到了今天,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除了家庭的社會支持體系不見,父母親必須孤軍奮戰之外,往往大人在工作場合累積的負面情緒尚未處理掉,就得回來面對孩子,形成親子關係緊張,孩子也沒有辦法在被理解及有安全感的環境成長。   因此,在這個變化快速且充滿壓力的時代,父母親勢必也得重新學習如何傾聽孩子,如何與孩子對話,並且能夠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也照顧到大人自己。   相信在家

庭生活中,不管大人或孩子,經常都有機會遇到自己無法理解或處理的情緒,因此總覺得每個有機會陪伴孩子的大人,都得了解基本的心理諮商常識與技巧,以便在第一時間協助孩子或自己。   但是心理諮商專業書籍對一般人,尤其是忙碌的父母親來說,恐怕很難消化,而這本《陪一顆心長大》,兩位作者以既是資深心理治療師又是爸爸的親身體會,將專業知識融入這些真實又感人的故事裡,而且這些精采的故事看過就很難忘掉,正好可以讓我們在往後遭遇類似情境時取法。   總覺得父母與孩子彼此是上天賦予的禮物,因為孩子無法選擇父母,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因此父母與孩子的相遇,是最珍貴的緣分,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好好享受這段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相信這本書是與孩子共同成長途中很好的參考。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陪伴現場目擊 短褲、馬尾、夾腳拖與咖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黃錦敦與黃士鈞,成了我生活中最常提及的兩個男人!無論是和家人、幼稚園的媽媽朋友們、心理諮商的個案或成員,甚至是和我的中醫師或瑜伽老師說話,很奇妙地,這兩個「姓黃的」人的名字總是會一再地出現,曝光率之高、跨領域之廣已經有點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   這兩個人,都是我在心理諮商專業敬重又佩服的助人工作者。   黃士鈞(江湖上人稱哈克)絕頂聰明,搞笑又濃情,上起課來一下讓人噴飯,一下讓人噴淚。他對自己有完全的喜歡和接納,也很奇妙地會讓

靠近他的人更喜歡與接納自己。他的標準配備是夾腳拖、短褲配三分頭,溫暖的聲音配著感情濃厚的隱喻故事,同時三不五時會誇張地哈哈大笑或自己感動到淚流滿面。這些特質,讓黃士鈞堪稱台灣諮商界不太典型的奇人一枚。   黃錦敦人如其名,敦厚又謙和。   錦敦總是紮著馬尾,手上一杯裝著咖啡的隨行杯,背上揹著像是隨時可以出發去旅行的登山背包。錦敦熱愛敘事治療,這些年也越來越活出敘事治療對人的寬厚與尊重。他溫和的聲音和眼神,會讓人不知不覺地安靜與柔軟起來(我個人在有心事的時候,看到錦敦是要隨時有掉眼淚的心理準備的)。錦敦有些害羞靦腆,同時又深刻寬廣的樣子,也讓他像是台灣諮商界一幅美麗的風景。   這兩

個男人,很湊巧地,一個是我老公,一個是好朋友。   同時,這兩個身材、髮型、個性、風格都迥然不同的五十八年次男人,這幾年很奇妙地成了感情越來越深厚的麻吉,會一起約吃飯、約說話、約工作、約泡湯、約旅行、約去台東做木工,在困頓沮喪時陪伴彼此,也在心理諮商的專業場域共創許多深刻而美好的合作。   這兩個超級有特色的諮商心理師當爸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貌。在這裡,我就多說說短褲與三分頭的那一位吧!   黃士鈞當起爸爸,秉持他一貫的搞笑與濃情。   他和孩子說話,三句話裡有一句是唬爛與搞笑,一句是對孩子說她有多美、多好、多讓人喜歡。他對孩子有完全的欣賞、喜歡和接納,同時常因孩子的言行而高

分貝地哈哈大笑或感動到熱淚盈眶。他愛孩子愛到骨子裡,渴望和孩子在一起的每時每刻都是品質、歡樂與感動。   黃士鈞也是個非常不耐操的爸爸。他的身體極度敏感,怕吵、怕累、怕孩子咿咿唉唉爭吵不休,更怕老婆凶巴巴地罵小孩。吵雜與衝突的聲音,總是瞬間瓦解他的內在空間,讓他有奪門而出的衝動。   不過,哪家孩子不吵架、不哭鬧、不惹媽媽生氣?哪家小孩不用提醒一百遍就會自動刷牙、乖乖睡午覺、少吃薯條、看電視時的距離保持螢幕對角線的二‧五倍?但聰明絕頂如哈克,可不願讓自己有限的耐心和體力,白白地被生活與教養上的瑣瑣碎碎所耗損。他可是想把自己有限的能量,保留給他對孩子最單純的愛與歡樂的!所以,他用很多的策

略與方法來引導孩子進入合作的狀態。這些方法,大多伴隨著語言、表情、語氣來完成,有的溫馨得讓人無法抗拒(像是溫柔的床邊故事),有的指令清楚到完全沒有打混摸魚的模糊空間(像是在孩子看電視越看越往前的時候,下達清楚的行為指導語),有的則是語言模模糊糊又好玩有趣,讓孩子還搞不清楚狀況時,內在的心情與狀態就被爸爸同步與帶領了(例如四歲的阿毛戒不掉吸手指,爸爸講的「毛毛小球飛到空中」的故事,或是問阿毛「妳的肚臍想上學嗎?」,來陪伴不想上學的阿毛)。   這些策略與方法,有的看起來天馬行空,有的顯得撲朔迷離,但其實分析起來,都是愛的語言(或是因為實在太脫離一般人習慣說話的方式,而該稱為「愛的第二外國語」

)。而這些愛的語言,其實是一個很平凡(甚至常常覺得自己很無能)的父親,在經歷了無數次被孩子吵到奪門而出或氣到大發脾氣的懊惱之後,所慢慢累積出來的故事與經驗。故事裡,用上的除了是哈克自己在專業上的看家本領,更是一個父親不願意放棄的努力。   這些年,我看著士鈞和錦敦兩個人,一路養育、陪伴著自己的孩子。錦敦用自由與寬廣的土壤滋養著采奕與小蔓,給出大大的空間與允許,讓孩子探索出自己的樣子。所以六歲的小蔓自由自在,能量豐沛飽滿,像是天邊的彩虹,也像在草原奔馳的羚羊。士鈞對孩子給出所有的理解與接納,同時把自己說得完整清楚,無論是對孩子的愛,還是他自己的軟弱、無力或疲倦。所以六歲的黃阿赧貼心又流暢,總

是知道如何體貼與照顧所愛,像是黃白色的雞蛋花在樹上綻放,散發淡淡的香。   無論當父親的樣貌有多麼不同,這兩個我欣賞又佩服的諮商師,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即便有挑戰與困難,卻都沒有放棄繼續想辦法當一個更好的爸爸、想辦法照顧與回應自己獨特的孩子。他們以同樣柔韌的姿態,迎著孩子吹拂來的風,品嘗風裡充滿孩子味道的挑戰、甜美與溫暖。   他們兩個,一個穿著短褲與夾腳拖,一個綁著馬尾,而我想,這兩個男人的名字,會繼續掛在我的嘴邊。 哈克夫人 李泓 陪伴現場目擊 一輩子的禮物   這幾年,老公開始著手整理自己諮商輔導專業領域的工作經驗,懷著分享好想法的心態,陸續出了二本書,煞有其事

地,當起了業餘作家。但萬萬沒想到,老公竟然緊接著就與哈克聯手推出了這一本當爸爸的書。哇,這可不得了了,因為老公和「育兒寶典」間的連結是完全跳脫我的想像之外的。但熟悉的情節內容,透過老公的文字,彷彿當下情景,鮮活地於書本上再次上演。有好幾幕情境再次讀起,內心依然糾結,頓時,更打從心底佩服老公處理小孩問題的功力,伴隨湧現的感謝之情,感謝他認真地全記錄,否則,這些每天輪番上演的小事件,於記憶中消散之快速或許就如同沙灘上的足跡般,那以後,該拿什麼故事來告訴小孩,我們對他們的愛,其實就存在於這層層堆疊的事件中,在在都是有跡可循的啊。   我覺得小孩有一種超能力,就是能不費吹灰之力地,把沉睡在父母心底

的暴怒一下子給釋放出來,瞬間將父母變成噴火龍。更厲害的是,他們可以讓噴火龍於下一秒再變身為溫暖和藹愉快的水果奶奶。經歷了「不斷在噴火與和藹可親之間瞬間變身」,多年後,深切體認到,我們當父母的,唯有在自己心中的愛很流動、內在空間很安穩自在的時候,才禁得起小孩無盡的耍賴及要求,甚或吵鬧,而努力地不變身成噴火龍。而我看見這本書,很多地方都在說著,父母如何能不變成噴火龍,以及變成噴火龍後要怎麼變回來。   老公說他是吃「竹筍炒肉絲」長大的,帶小孩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因為小時候被打罵的痛苦經驗是如此深刻,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改寫小時候的版本,常提醒自己要以「愛在家嗎?」「保留小孩獨特的空間」「不管怎

樣你都是個很好的孩子」「與小孩討論」「讓小孩做自己的主人」這些書中提及的核心概念,來經營與小孩的互動關係。然而,下這樣的決心,帶起小孩比用打罵的方式,更加不容易,卻是我們共同堅持的。這一方面也是我最敬佩老公的地方,當他面對女兒突然沒來由地唉唉叫時,他很自然直覺地認為小孩在撒嬌(不是在找碴喔),抱抱她就可以了。我則往往在發揮同理心一、二分鐘沒有得到合理解釋後,耐心瞬間歸零,怒氣便似賽車般由心房疾駛腦門,就在千鈞一髮快要變身之際,老公常適時溫柔地提醒只要抱抱她就好了,我才又回復平靜,且恍然大悟地嘟噥著:「唉呦,要抱抱就說嘛,幹麼要唉唉叫啊?」(怎麼不直說啊?害我每次都被唉得頭昏眼花後,無名火燒了好

久。)然後我終於也明瞭,面對這樣的狀況,我毋須找到唉唉叫的理由,只要讓愛充滿心間,溫柔地、好好地抱抱她,她就有了依靠及安全感,唉唉叫自然就會戛然而止喔。   生活裡常見到老公面對心情激動盛怒的兒子,仍可以平心靜氣地拍拍他肩膀,溫柔地和他說話;面對泣不成聲、身體不停抽搐的女兒,仍可以滿心心疼、無語地抱抱她。面對這樣的情境,當媽媽的我,一則替小孩感到慶幸,覺得他們好幸福,可以擁有這樣溫柔的爸爸,如和煦陽光地照耀;一則是心生感謝,謝謝老公可以堅持在愛的氛圍下,好好地教導小孩,同時我也能好好地在旁邊學習幾招,見賢思齊,以備下次所需。在一次又一次見證老公如何與小孩互動後,才發現原來我在書中尋找的良師

,其實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啊!而一雙兒女則是很會出考題的老師喔。感謝我身邊出現的這些良師們,我好愛你們。   哈克和老公二個人,在我看來,都是非常溫柔的爸爸。在書中,他們記錄著許多努力保持心中愛的流動,與小孩互動的故事。他們二個人運用各自所學的諮商專業對待小孩,雖因所學諮商方法不同,對待小孩的方式各有其獨特性,各有各的派別,但他們養育小孩的核心概念,都是本著想營造一種在愛的流動中與小孩互動的氛圍。他們的做法不一定是最好或唯一的版本,但不可否認的,透過他們與小孩互動的故事,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父母的溫柔真的可以當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黃錦敦夫人 范夙慧 作者序 沒有奶,拿什麼來餵養?

  和錦敦寫這本書的過程,極其愉快且豐富。   大約兩年前,我們兩個諮商心理師突發奇想,說要一起來寫一本治療師當爸爸的書。於是,從那時候起,把握著每一個機會,用心記錄下當爸爸的點點滴滴,有幾次我們還開玩笑地說:「似乎因為要寫書,就更認真地當爸爸了!」   「沒有奶,那拿什麼來餵養?」是養育孩子六年多來,我心裡常常跳出來的問句。兩個女兒都吃母奶,溫熱的乳汁與溫熱的接觸,我猜,是孩子身心的極樂世界。而當爸爸的我,身上剛好沒有這個關鍵的神奇裝備,怎麼辦呢?我想起了我自己七歲時,依稀記得的一個畫面……   記憶裡,小時候的每年暑假,我的父母親都會盡力地挪出時間和預算,帶兩個姊姊和我,

全家一起出遊。印象深刻的一回,我們搭著巴士,經歷了好遠的路途,來到了東西橫貫公路頂端的梨山。那時候可能剛上小學的我下了車,瘦弱的身子在暈車之後很勉強地站在路邊。記得的是,左手邊幾攤賣梨子、水蜜桃的水果攤,而右手邊是當時雕梁畫棟的梨山賓館。   我猜,當年古色古香又熱門的梨山賓館一定不便宜,也很可能很早就客滿了。我記得的畫面是,父親一個人順著左邊水果攤的方向,往左前方遠遠的坡路那裡走去。遠遠的左前方坐落了好幾家看起來比較平價的小旅館,我猜,父親走去那裡,一家一家地問:「住一晚,一個房間多少錢?」   印象裡,父親去了很久才回來,可能是四十分鐘,可能是五十分鐘。我猜,父親很用心地一家一家問

,想要為全家找到一間不會太貴又有一些舒適感的旅店待下來。後來,我們住在哪一家旅店,我早忘了,照片裡留下來的,是瘦小的我倚著梨山賓館細緻的深紅色木頭欄杆。我猜,我們把梨山賓館當成旅遊景點拍了不少照片。   那個剛上小學的我瘦弱的身子站在路旁,等待走遠遠的路去問旅店價錢的父親走回來的影像,今天已經四十五歲的我依然記得。我在一個物質不那麼充裕的世界長大,父親母親,都盡力用心地,把我們養大。這一份盡力與用心,傳給了我,多年後成為我成家之後當爸爸的重要基底。用我的語言來說,就是「深呼吸,不放棄繼續給愛」。   幸運的是,我長大以後有機會到美國讀諮商心理研究所,一路上吸收了不少陪伴人的專業知識、技

能與心法。這些諮商與輔導的好東西,一天一天地內化,一天一天地在照顧孩子的生活裡,可以真的被拿出來好好使用。   於是,「不放棄,繼續給愛的心」加上「諮商心理學的好東西」,就像一顆熱騰騰的心,透過手上珍貴的百寶工具箱,讓愛孩子、陪孩子長大變得越來越享受,越來越滿足。   能這樣寫書,我很珍惜,我想要繼續寫下去。 哈克 作者序 當孩子溫柔的陽光   二○一四年三月的某天晚上九點多,我坐在書房電腦前,嗒嗒嗒!敲打著鍵盤,努力趕著兩天後工作坊的講義。此時,女兒小蔓輕輕悄悄地走進書房,挨到我身邊。我很喜歡孩子這樣對我撒嬌,表達親密。我先微笑,接著把視線從電腦短暫移開,用手輕撫孩

子的頭對她說:「把拔在趕工作,妳們先睡喔。」確定小蔓知道我的狀態後,我再次把注意力轉回電腦上,繼續在字裡行間耕耘。   約五分鐘後,我突然間聽見站在列表機旁的小蔓,發出唏唏嗖嗖的聲音。我轉頭一看,她已淚眼汪汪,手裡還拿著一張A4紙。   我充滿疑惑又憐惜地問小蔓說:「怎麼啦?」   小蔓說:「不知道,我看這個就哭了。」同時把手中的A4紙遞給我。   我一看,這是我方才列印講義草稿的紙,因為是草稿用途,所以我使用另一面已經列印過文字的回收廢紙。我拿起紙張,翻到背面一看,內容恰好是此書裡的一篇文稿〈真實接觸自己的情感——「我想媽媽有哭,我有做自己」〉(請見本書第207頁),是當初寫

書修稿時列印出來的文章。就讀小一的女兒,已經可以閱讀一些國字,看來是她讀到裡頭的一些內容,所以流淚了。   我離開電腦走到女兒跟前,蹲下,用手抹去她臉上的淚水,問說:「妳看到哪裡,所以哭哭了?」女兒指著紙稿上的圖畫說:「我看到我想媽媽……還有我畫的圖……還有我愛媽媽。」本來專注在講義世界裡頭腦快速運轉的我,瞬間被女兒的柔軟觸動。原來孩子是因為這些文字,又再次碰觸到愛。   若說我撰寫此書有帶著某些期待,那麼我的期待之一,就是希望透過這些文字留下紀錄,然後,當有天我的孩子長大了,不論是順境或逆境,只要他們需要,就可以回到這本書裡,重溫陽光的拂照,在這裡一次次找到愛,一次次記得他們是這樣被

珍惜、被陪伴的。這是當父親的我,很大的盼望,因為我知道「確定自己是被愛、被珍惜的」對一個人是非常珍貴的禮物。   當然,我寫此書的用意不止於此,我心裡還放著一個更大的期待:盼能透過此書的故事與觀點,傳遞一些溫柔的訊息到許多父母、師長或助人工作者的心中,經此途徑,讓許多孩子也有機會留下更多被愛、被陪伴的經驗。倘若真能如此,我將為自己能成就這樣的一份禮物給一些孩子而慶賀。   序末,再說兩件事情。一是在您翻開書頁前我要特別提醒:別把我和哈克當成「親職專家」了。這不是謙虛,我們只是和一般父母一樣,平凡且深愛孩子,所以我們在此書裡不會說著「完美父母」的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喜歡說我們如何受困、

無助與生氣,卻又不放棄想辦法愛孩子的故事。我認為一個家有受困的難受和努力的美好,這個家的故事才是真實又好聽的。   另一件事,則是我想在此特別跟兩位重要的夥伴說說話:   太太,能和妳一起生養孩子,是這輩子最美好的經驗之一了。   哈克,能和你一起寫書,榮幸萬分! 黃錦敦 Part I 當心理治療師成了爸爸6 善用語言暗示,帶來新可能「讓妳的屁股黏在沙發下的灰色靠墊,非常好!」——暗示性語法的妙用 文∕哈克「黃阿赧,讓妳的屁股黏在沙發下的灰色靠墊,非常好!」這句話,是黃阿赧小妹妹大約一歲半,開始跟著電視上的巧虎搖搖晃晃時,爸爸就會說出的話語。小朋友看電視,一定會看到入神,入神的

時候,有兩個外顯的畫面,一是嘴巴會張開開(哈哈,我最喜歡講課時,學生聽到嘴巴張大大的模樣了!),二是屁股會自動化地往前移,不知不覺地靠近電視螢幕……當爸爸媽媽的,擔心小孩的眼睛,就會一下子著急了起來。「看電視那麼近,你是要眼睛瞎掉是不是?」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很多朋友都是這麼被唸唸唸長大的。等到長大了以後當爸爸媽媽,也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這樣跟孩子說。我看到女兒看電視時自動化地越來越靠近螢幕時,我心裡寫好的對白跟大家很像:「不要靠電視那麼近,靠那麼近妳的眼睛會近視。」覺察了,就硬生生地吞下這句我熟悉的家鄉話語,然後深呼吸,說出新的:「黃阿赧,讓妳的屁股黏在沙發下的灰色靠墊,非常好!」或是「去咖

啡色枕頭那裡,把頭靠著咖啡色枕頭,然後把拔會給妳拍手喔!」黃阿赧、黃毛毛小妹妹,就這樣在每天珍貴的三十分鐘看電視時間裡(小妹妹的爸爸,也就是我,也是這樣長大的,這是我從原生家庭裡帶來的好紀律),一次一次地從自動化地靠近螢幕,一次一次地聽到爸爸的指示語,然後往後退,退到屁股碰到沙發下的灰色靠墊,然後在屁股碰到靠墊的那個剎那,會聽到爸爸非常立體的讚賞聲:「非常好!」一次又一次。現在,黃阿赧七歲,黃毛毛四歲,看電視的三十分鐘裡,屁股,有八成的時間,都是自動化地黏著沙發下的灰色靠墊。我猜,每回她們的屁股靠著灰色靠墊時,她們的心裡,都會自動化地出現爸爸已經內化到她們心底的讚賞聲:「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