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容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釀酒容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徳永桂子,原正利寫的 世界橡實圖鑑:環遊亞、歐、美、非洲132種殼斗科觀察手繪寫真 和積蘭・德切瓦的 侍酒師的葡萄酒品飲隨身指南:從初學到進階,掌握35個品種、129個葡萄園、349 個AOC法定產區,靈活運用就能成為出色的葡萄酒達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積木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所 邱秋霞、劉俊宏所指導 劉忠翰的 篩選本土性酵母菌釀造台灣清酒之探討 (2020),提出釀酒容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釀酒酵母菌、乳酸菌共酛酒母、臺灣清酒、頂空固相微萃取法 (HS-SPME)、粳米高雄147號 (KH147)、發芽糙米 (GBR)。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設計學系 姚村雄所指導 邱淑珍的 台灣瓶裝精釀啤酒標貼設計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精釀啤酒、標貼、視覺文化、包裝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釀酒容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釀酒容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橡實圖鑑:環遊亞、歐、美、非洲132種殼斗科觀察手繪寫真

為了解決釀酒容器的問題,作者徳永桂子,原正利 這樣論述:

來自世界各地森林的橡實大集合! 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植物藝術類金獎得主—徳永桂子 尋尋覓覓橡實二十餘載,足跡遍及各洲橡樹棲地, 透過實地觀察,細膩描繪出樹型、花、葉、枝、果的特徵, 書中收錄超過1000 張手繪圖, 帶您一次飽覽多采多姿的橡實世界。 殼斗科樹木結出來的橡實,因模樣可愛近年來大受矚目,它也是森林中許多動物、以及早期原住民的重要糧食。此外像是乾果之王板栗、西班牙國寶伊比利豬、珍稀香料松露、釀酒容器橡木桶、葡萄酒瓶軟木塞⋯⋯,其實都和世界各地的殼斗科植物有關聯。 翻開這本橡實迷會大呼過癮的手繪圖鑑,讓我們透過徳永桂子女士的筆觸描繪,一起環遊世界各洲,探尋這群視覺上吸睛,

又與我們生活、文化、飲食息息相關的殼斗科樹木。 ★實地考察+全手繪呈現,完整認識橡實的生命史! 書中一共收錄亞洲72個(包含臺灣20 個)/ 美洲38個/歐洲、非洲22個/南半球5個物種的植物介紹,搭配精細的生態描繪, 包含帶著根系的幼苗、柔美的花序、乃至整棵樹型皆一絲不苟, 您可以一邊欣賞高超的植物繪圖、一邊學習辨識各種橡實。 ★本書驚嘆看點!呈現鏡頭拍不出來的構造細節 葉片的絨毛、脈紋、殼斗鱗片的質地、剖開橡實的切面、內部的分隔、 雄蕊與雌蕊的結構⋯⋯等等難以用照片記錄的特徵, 都在畫筆之下栩栩如生的表現,看過就能從裡到外了解透徹。 ★特大精裝開本,展現經典級圖鑑風範! 採用高磅數睛

采映畫紙,印刷色階飽和,紙面細緻平滑,呈現彷彿作者原紙原畫的質感。 喜歡橡實、樂於欣賞精湛的植物繪圖,或者對植物懷抱熱情的您,擁有這樣一本融合知識與藝術的圖鑑,絕對是一大享受! ●審訂推薦人 《臺灣橡實家族圖鑑》作者 林奐慶 「翻開《世界橡實圖鑑》給我滿滿的震撼!原來當我還沉醉在臺灣橡樹時,徳永桂子女士早早就已經為了橡實而環遊世界了。」 ●各界讚譽推薦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董景生 「殼斗科是重要的森林資源,透過這本全球殼斗科介紹,認識這群迷人的樹木。」 植物科普作家 胖胖樹 王瑞閔 「作者跑遍世界各地,親自觀察並繪圖,投入的心力與時間令人敬佩。」 北鳥- 自然美學時光 粉專版主 巫

佩璇 「推薦有志於植物繪圖的同好,透過此書學習精準掌握殼斗科橡實的科學繪圖要領。」 野花亭植物藝術繪圖 粉專版主 紀瑋婷 「在講求速成的時代裡,依然有植物畫家完成這樣一本圖鑑,實在是令人敬佩。」 不歸鹿粉專版主‧《種子的可能》作者 黃阿皮 「從果實到枝葉滿滿的精美繪圖,再加上橡實有趣的豆知識,推薦您必須擁有這本圖鑑。」 ==作者序== [徳永桂子] 基於可愛、質樸等原因而開始以橡實作為繪畫題材,是在1994 年5 月的時候。自覺有個頭銜或許會比單純的家庭主婦來得稱頭,於是決定參加英國皇家園藝協會(RHS)主辦的展覽,並有幸獲得金獎殊榮,能夠上得了檯面,進而在2004 年獲邀出版《日本

橡實圖鑑》(偕成社)。 剛開始畫的時候,別說是橡實了,連植物都不是很了解。橡實對我來說,就像是草叢裡驚鴻一瞥的蜥蜴尾巴般小巧可愛。只不過,當我試圖將其捏起時,才發現實體超乎想像的大,拉出來的豈止是錦蛇,更是不得了的龐然巨物,甚至連<地球的大陸>和<人類的活動>都一一現形。即使把日本的橡實都畫完了,前方依舊是無邊無際的狀態。 橡實家族隸屬殼斗科,全世界共8 ~ 10 個屬,日本則有5 個屬。把日本的橡實畫完也只占了一半左右。其餘的5 個屬長什麼樣子?早期剛誕生時又是何種姿態?最大的橡實、小巧的橡實、奇特的橡實各是什麼模樣?還有,為什麼會長成這樣?各種疑惑接踵而來。沒見過、沒畫過的橡實太多了,

強烈的好奇心無法壓抑。於是乎,為了找尋問題的答案、順應自己的興趣,我展開了走訪世界的橡實探索之旅。雖然還看不到盡頭,但少說也網羅了殼斗科10 個屬,因此決定先做個統整。 [原正利] 與徳永桂子女士的初次見面,應該是在2003 年籌畫上一本著作《日本橡實大圖鑑》的時候。她與編輯三原道弘先生一起到訪我工作的博物館,詢問確認外國產的品種。當時,我雖然每年到泰國清邁近郊的因他暖山調查森林的植物,但是我對國外的殼斗科植物知之甚少,只好想辦法查閱手邊的書,設法回答問題。當時並不像現在,是個只要上網就能輕鬆查找全世界植物及標本圖像的時代。之後,我益發沉迷於殼斗科的植物,每年都會前往東南亞的森林持續調查。

與徳永女士可說是同好,維持互相關照的關係,也因為這份機緣,得以協助出版本書。 徳永女士,除了具備插畫家的技能,其行動力也相當驚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中美、南美、澳洲,不管地球何處,只要一聯繫上就會馬上出發,實地勘察繪製橡實的插畫。即便是研究者,也少見能在短時間內前往那麼多土地進行調查的人。本書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兼具高度行動力與高超繪畫技術的集結,是世界上前所未見,獨特且精美的植物圖鑑。 我負責安排本書每個物種的順序及介紹,每個種都會附加說明學名的由來與涵義,還有卷末解說。但是礙於版面字數限制無法充分說明,不過若能讓您了解到決定生物名稱的背景及生物特徵,以及研究史、植物與人的關係等,我們

將深感榮幸。

釀酒容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淺漬梅酒

▶引爆!淺漬梅酒
https://youtu.be/Iy_vnhCEPho

▶釀剩的梅酒拿來做燒雞吧~
https://youtu.be/cDn8tgTVITA

***沒滿 18 歲的各位請忍耐勿飲酒,飲酒後也請謹記勿酒駕***
--
整整一年,終於等到梅酒季!
今年雨水少,梅子比較少,大家真的是要好好珍惜

我們整理募集了大家製作時
常見的問題做成QA特輯
就是要讓你找不到失敗的理由!

淺漬梅酒的特色,是選用好一點的基酒
短短兩週、一個月就即興開飲,享受清爽的梅香

最多人留言詢問的是梅子會縮
縮的主因是糖,大家可以晚一點要喝前一週再放糖
梅子形狀會保持的比較晚整
糖的量完全可自由控制,你要不加都可以!

這邊附上我自己喜歡的釀造時間
時間越長,酒精辣口度會降低,梅子會從酸澀變得圓潤
我夏天喜歡喝淺漬的,對上冰塊或氣泡水超讚
就看各位喜歡的口感囉!

威士忌/ 好一點的2-4週,平價些的3個月
琴酒/ 2-4週
真露/ 2-4週
清酒/ 1-6個月
米酒頭/ 12個月
Vodka/ 12個月

*若來不及喝,又不想梅味太濃,可將梅子取出喔!
-
這次梅子是跟鴻門家宴 - 梅子哥昱翔訂的
附上相關資訊給大家參考

【梅問題莊園】專業青梅批發
諮詢專線 廖媽媽 0928191869
-
材料
基酒、梅子、冰糖

作法
1.梅子過清水洗淨,然後用牙籤挑掉蒂頭
*不漂亮、蟲咬、凍傷的都可以切掉

2. 梅子放網子或竹簍晾乾,一定要非常乾不然會壞掉,趕時間用電風扇吹,或是用廚房紙巾擦

3. 瓶子用清潔劑洗淨,用乾淨的布或廚房紙巾擦乾
噴酒精消毒,再次擦乾

4. 酒、梅子、糖的比例 4:2:1(就是去年的 2:1:0.5)

5.混合後置於陰涼處

-
0:00 開始
2:47 梅子
5:11 容器
7:32 酒
12:25 糖

***沒滿 18 歲的各位請忍耐勿飲酒,飲酒後也請謹記勿酒駕***


廚房廢寶索艾克
YT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qhmEJ-t_U5ca4f9IxQZdg?fbclid=IwAR1JM-lvV2Asl7hodV3dnC8qITjESc1RKx1Y4y85p49nXQbTOyduro3Qx2E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oacliu/
IG:https://www.instagram.com/soacliu/
新書《Soac 的台灣菜》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337?sloc=main
小英總統推薦食譜書喔哈哈哈

篩選本土性酵母菌釀造台灣清酒之探討

為了解決釀酒容器的問題,作者劉忠翰 這樣論述:

清酒係以米、米麴、酵母菌及水作為主原料,利用米麴之酵素將米澱粉糖化,同時以酵母菌於酒母中進行並行複式發酵,再以批次式饋料法釀造成清酒,為一種應用微生物發酵之傳統釀造酒類飲品,其以1麴 (製麴米品種及精白率)、2酛 (酒母製作方式及酵母菌) 及3釀造 (發酵參數因子之設定及控制) 描述製成清酒之關鍵主因,而根據文獻指出清酒具有300多種發酵產物,包含糖類、胺基酸、有機酸及香氣化合物。本研究應用微生物技術篩選出本土性酵母菌,選以臺灣粳米品種高雄147號 (Kaohsiung 147 japonica rice) 作為原料,進行釀造臺灣清酒之探討,將高雄147號之白米蒸飯接種市售米麴菌 (Aspe

rgillus oryzae) 製成米麴經分析酵素活性後,再以該品種之白米及發芽糙米 (Germinated brown rice, GBR) 蒸飯,個別接種Lactobacillus plantarum 7-40乳酸桿菌,並分別與經過篩選及鑑定之酵母菌製成共發酵清酒酒母,分析酒母之總菌數、pH值、總酸度、總胺基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換算其日本酒度值 (Sake meter value, SMV),經實驗證實可利用乳酸桿菌所產生之乳酸使pH < 4.6形成酸性酒母,省去清酒製程中需添加之食品添加物乳酸。將發酵完成之酒母擴大培養成10公升之清酒酒醪,於發酵完成後分析清酒之甲醇、乙醇 (酒精度)、葡

萄糖、乳酸及γ-胺基丁酸 (γ-Amino Butyric Acid, GABA) 等相關成分,其結果依序分別為甲醇介於70-80 ppm、乙醇 (酒精度) 12-16% (v/v)、葡萄糖含有50-60 mg/100 g、乳酸含有700-800 mg/100 g及GABA含有5-20 mg/100 g之間,再以頂空固相微萃取法 (Headspe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於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中分析自製高雄147號純米酒與高雄147號發芽糙米酒,以

及臺灣地區玉泉系列清酒、國立臺灣大學森の藏台灣清酒純米大吟醸、日本地區月桂冠100%特別純米酒以及獺祭系列純米大吟釀等市售清酒之主要香氣化合物,結果發現日本獺祭純米大吟釀 (獺祭23、獺祭39及獺祭45) 所有組別中,皆測得與其他臺灣及日本地區之市售清酒較為缺少之癸酸乙酯 (Ethyl decanoate) 香氣化合物,而自製清酒雖然無使用較高度精白率之米原料,所有組別中亦可測到癸酸乙酯,但與日本獺祭純米大吟釀相比該香氣化合物較為微量。本研究回顧整理出清酒與多元飲食文化酒食 (餐酒) 搭配之可行性模式,期望促進國產稻米糧食之應用性,透過研究糧穀類原料釀酒之相關知識及附加價值等機制,可望促進增加

家庭式農民或原住民等小規模糧食生產者之收益及提高農業生產力,以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核心指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具體目標2.3其中之知識 (knowledge) 與增值 (value addition) 等核心價值。

侍酒師的葡萄酒品飲隨身指南:從初學到進階,掌握35個品種、129個葡萄園、349 個AOC法定產區,靈活運用就能成為出色的葡萄酒達人!

為了解決釀酒容器的問題,作者積蘭・德切瓦 這樣論述:

聊到葡萄酒時,「我好怕講錯就糗大了!」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句話 你是否也曾經在朋友面前脫口這麼說? 親愛的讀者,不怕不怕,這將成為過去式。 你只要翻閱書中章節,就能獲得葡萄酒相關基礎知識與技能。 之後在談到相關話題時,就安心且輕鬆應對,還能展現個人特出的生活品味。 在這本簡明扼要的指南裡,你將學會: ★ 何時適合打開一瓶美酒與朋友們共享 ★ 葡萄園、品種以及葡萄酒的釀造程序 ★ 從葡萄園到餐桌服務,與葡萄酒有關的各種專業 ★ 展現葡萄酒品味的重點關鍵字,在社交場合裡如魚得水 ★ 從容優雅的展現專業級的侍酒師風采 風趣簡要的插畫圖解能讓初學者無痛入門,易記好用的地圖、對照表與關鍵詞彙是進階愛好

者與行業人士最實用的隨身速查百科。 本書沒有讓人頭痛或是附庸風雅的技術詞彙與術語,方便讀者視需求運用:你可以好好地理解消化、不斷重複閱讀,也可以與朋友一起討論……或者忘光光也沒關係,哈哈! 「終於有一本簡單易懂的葡萄酒書啦,有趣的插畫更是加分!」──法國亞馬遜書店讀者熱情推薦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  鵬|酒類專家 王依亭|深杯子品牌創辦人 翁曉蕾|珍愛AOW 創辦人 陳上智|葡萄酒國際證照資深講師、餐廳侍酒培訓及選酒顧問、台灣最佳法國酒侍酒師競賽決賽評審 陳定鑫|社團法人台灣侍酒師協會理事長 「釀酒師之路」Emily YO 【酒界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序) 「相見恨晚。我20

年前就需要這本書。學酒兼學法文,早買晚買,不如現在買。相見不再恨晚。」   ──酒類專家 王  鵬 「翻開第一頁就停不下來。隨時輕鬆學習收穫滿滿,書架上必選的一本好書。」   ──珍愛AOW 創辦人 翁曉蕾Sherry 「葡萄酒令人動心的除了美味,還有知識、歷史與傳統。你可以把這本書當做取悅自己的指南,做自己的侍酒師。」   ──葡萄酒國際證照資深講師、餐廳侍酒培訓及選酒顧問、台灣最佳法國酒侍酒師競賽決賽評審陳上智 Patrick 「推薦給酒齡0~6歲的酒友,然而即便酒齡更長(像我),仍舊可在本書裡學到東西。」   ──本書譯者、葡萄酒自由作家劉永智Jason LIU 「書中囊括了基

礎的法國葡萄酒產區知識、釀造方法還有葡萄品種的介紹,使用了圖片搭配精簡的文字,解答了葡萄酒初學者的疑惑。」   ──「釀酒師之路」Emily YO 作者簡介積蘭・德切瓦Gwilherm de Cerval本身是專業侍酒師,也是「巴黎首映」(Paris Première)電視頻道⟪真是好美味⟫(Très Très Bon)的節目主持人,還是⟪L’Express Styles ⟫雜誌專欄作家。譯者簡介劉永智Jason Liu曾寫過三本《頂級酒莊傳奇》系列葡萄酒書,現在邁入第四本酒書,不過其實他生平寫的第一本書是《覓蜜》(新版《品蜜》也於2017年出版)。爲品蜜探蜂,他曾徒步來回八天走在尼泊爾的崇

山峻嶺中,只為一探黑大蜜蜂的原生地,也跑去中國大陸湖北神農架深山觀察岩壁蜂箱裡的中蜂,品過傳說中會讓人中毒的杜鵑花蜂蜜以及少見的大陸中蜂「陝西熊貓森林蜜」,還去上過「農委會苗栗農改場的養蜂班」,現希望能多譯介與蜜蜂相關書籍,為養蜂知識以及蜜蜂生態的推廣盡一份心力。繪者簡介尚・安德烈Jean André除了插畫,也是刺青圖案的設計師,空閒時間的最大樂趣就是陪小孩玩耍。 前言……7 導論…… 11   葡萄酒品嘗……13 品嘗超簡單……15 風土的美好滋味……24 葡萄酒杯大哉問……29 葡萄酒杯應有的模樣……30 選支好用的香檳杯……36 如何手持酒杯?……38 一覽葡萄酒杯小家族……40 如

何打開一瓶葡萄酒……42 如何打開一瓶香檳……43 酒還年輕?那醒酒吧!……45 幫老酒過瓶去渣的藝術……47 愛酒人的小辭典……48 買酒何處去?……53 開瓶好酒的時機?……55 以葡萄酒陪伴人生重要時刻……56 與葡萄酒相關的各種收藏家……62   與葡萄酒相關的職人……65 葡萄酒農……67 侍酒師……69 與侍酒師溝通……70 侍酒師與釀酒顧問之別……73 葡萄酒專賣店員工……75   葡萄酒產區……77 香檳……79 惡魔的酒……84 香檳法……87 唐貝里儂神父……88 準備發射,當心!……91 添糖知多少……92 香檳人講香檳話……94 波爾多……97 左右岸之爭……99 左岸

葡萄酒……103 右岸葡萄酒……105 波爾多的幾種分級制度……106 1855年份級……109 1973:備受爭議的一年……111 布根地……113 樣能區……119 夜丘區……121 伯恩丘區……125 夏隆丘區……129 馬貢區……131 阿爾薩斯……133 薄酒來……139 薄酒來新酒……144 二氧化碳浸泡法……146 隆河谷地……149 例外的第瓦區葡萄園……151 隆河谷地葡萄園……152 北隆河……155 南隆河……157 法定產區的誕生……158 侏羅區……161 黃葡萄酒……164 薩瓦區……167 布杰產區重獲認可……170 羅亞爾河谷地……173 西南部產區……179

隆格多克─胡西雍地區……183 天然甜葡萄酒……188 普羅旺斯……191 科西嘉……195 蒙馬特克羅園……199   葡萄酒的產製……201 葡萄酒的釀造……202 紅葡萄酒的釀造……202 榨汁法粉紅酒的釀造……204 放血法粉紅酒的釀造……206 白葡萄酒的釀造……208 香檳的釀造……210 各式釀酒容器……212 一瓶還有一瓶大……214 天然軟木塞……218 相親相愛的軟木塞與葡萄酒……219 不同形式的軟木塞……220 軟木塞異味……221 軟木塞的其他替代品……222 軟木塞的回收利用……223 自然酒……224 二氧化硫的作用……225 釀酒人的小辭典……226   葡萄樹

與葡萄品種……231 葡萄樹……232 葡萄樹的四季生長循環……233 葡萄樹成長的十個關鍵階段……234 葡萄樹的病蟲害……235 釀造白酒的品種……236 釀造紅酒的品種……264 葡萄農的小辭典……306   其他重要產酒國……309 德國……310 西班牙……311 希臘……312 義大利……313 葡萄牙……314 南非……315 澳洲……316 阿根廷……317 智利……318 美國……319 影響美國酒業的法國人……320   來喝杯開胃酒吧……327 開胃酒之歌……329 搭配開胃酒的鄉村肉醬……330 搭配開胃酒的海鮮肉凍……332 邊喝邊玩……334   附錄……341 如

何成為侍酒師……342 梅多克酒莊分級……346 索甸與巴薩克酒莊分級……348 聖愛美濃酒莊分級……350 阿爾薩斯法定產區命名……352 阿爾薩斯特級園法定產區命名……353 阿爾薩斯氣泡酒法定產區命名……354 葡萄酒的數字蒐奇……356 索引……358 容易消化與記憶的葡萄酒知識 多年前由我翻譯的《葡萄酒的31堂必修課》相當暢銷,那麼隨著這本初學者書籍成長後的讀者,在現下還有哪本書可以幫助飲酒人輕鬆地進階呢?我想本書可以擔任這個並不容易達到的任務。本書插畫簡潔明瞭又可愛,有時還幽默得令人發噱,可讓與葡萄酒相關的浩瀚知識變得更容易消化與記憶。 基本上,本書仍是寫給畫給初學者看的,

不過由於取材廣泛,其實即便喝酒好幾年的酒友都能在此學到許多生活上可以運用的建議。比如開酒的時機與開什麼酒(像是家人通過大學學測、喬遷入厝的首夜趴、首次約會、首次見到岳母岳父時……),比如與葡萄酒相關的職人工作介紹(如何成為侍酒師、在餐廳如何與侍酒師溝通,又或是侍酒師與釀酒顧問的職責之別等等),再如想在家裡宴客時,好吃的肉醬前菜該怎麼做?為了炒熱氣氛,又能顧及與葡萄酒相關的主題,有哪些有趣的酒謎可猜?你或許略知紅酒與白酒的釀造程序,但是粉紅酒的兩種釀造程序你熟悉嗎?若似懂非懂也沒關係:本書直接畫出程序圖給你看。 本書的〈附錄〉也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即便是專業侍酒師,也有「記憶體」不足的時刻,此時

〈附錄〉的梅多克酒莊分級、索甸與巴薩克酒莊分級以及聖愛美濃酒莊分級等列表,就很適合快查。再如,多數人都默背不起來的阿爾薩斯特級園名稱,也可在此查詢。此外,若可以掌握書中的〈愛酒人小辭典〉與〈釀酒人小辭典〉裡的幾個詞彙,也可讓你在品酒場合裡不至於「鴨子聽雷」。本書推薦給酒齡0~6歲的酒友,然而即便酒齡更長(像我),仍舊可在本書裡學到東西。 葡萄酒自由作家 劉永智(Jason LIU)

台灣瓶裝精釀啤酒標貼設計研究

為了解決釀酒容器的問題,作者邱淑珍 這樣論述:

1920年高砂麥酒在台成立,開啟了台灣生產啤酒的軌跡, 2002年台灣加入WTO取消菸酒專賣,2003年12月台灣啤酒市場開放,本研究在於研究台灣地區所產製的瓶裝精釀啤酒,以啤酒為載體,瓶身標貼設計的表現為手段,藉由「視覺化」的過程,爭取消費者認同,透過創意與文化元素加值,讓精釀啤酒「商品」文化化,進而形成文化價值之視覺研究。本研究以視覺研究之方向探討台灣瓶裝精釀啤酒的酒標設計、消費者、社會環境互動所產生之意義,以社會學的觀點針對精釀啤酒商品文化進行探討。研究結果歸納:台灣精釀啤酒標貼設計表現首重於「概念性表達」,精釀啤酒「產品多樣化、特色差異化」,釀酒師創造精釀啤酒的物質性風味,標

貼設計師以酒標設計的內容與形式,賦予精釀啤酒「擬人化」的商品性格,透過商品符號「視覺化」的傳播,建構消費者對精釀啤酒品牌的認同,提升個人形象的附加價值,進而形成台灣瓶裝精釀啤酒的商品意義。台灣精釀啤酒廠取材本土元素,以「延伸」的概念闡述精釀啤酒背後代表的人、土地、價值觀,透過視覺傳播交流,標貼設計從消費者的觀點出發詮釋當代日常生活的視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