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過濾抽氣過濾優缺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 于嘉順所指導 郭進慶的 社區排水系統暴雨初期污水處理規劃之可行性研究 (2006),提出重力過濾抽氣過濾優缺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營養鹽、養殖廢水、鹹水人工濕地、滯洪池。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重力過濾抽氣過濾優缺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區排水系統暴雨初期污水處理規劃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重力過濾抽氣過濾優缺點的問題,作者郭進慶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周邊大潭社區排水系統大潭新支線、新分線與新高地排水溝暴雨初期污水量,規劃大潭人工濕地及林邊大排右岸人工濕地作為滯洪池位置,並以大潭人工濕地作為暴雨逕流人工濕地,進一步探討其規劃設計成果。一般滯洪池只有於暴雨期才使用,平時污水不進滯洪池處理。因東港地區年雨量分布,雨季集中於6~9月,以梅雨及颱風雨為主,因此大潭人工濕地平時規劃以處理型人工濕地處理社區排水及養殖廢水,雨季時規劃為暴雨逕流人工濕地處理暴雨初期雨污水。大潭人工濕地配置情形,先設初沉池作為懸浮物質沉澱及曝氣吸附作用,再經過連續2種不同過濾介質所串聯(營建廢棄磚塊或混凝土塊、牡蠣殼)之地下水平流,利用介質表面所附

著微生物生長之生物濾床水池,營造出由好氧至厭氧的環境進行脫硝作用,達成水中部分氮化物去除的機制;再經淺草澤區利用植物在濕地中所扮演的功能加強或輔助污染物的去除及降解;後半段主要以表面流為主,設計以彎曲水道增加水體與植物及微生物接觸時間,並達到景觀效果;設計深淺不同水池以創造不同棲地環境,最後出水口設計以抽水馬達排放並輔以重力流溢流口。濕地平常水位EL=-1.1m,滯洪最大高度EL=+1.5m,濕地有效面積約5.5公頃,最大滯洪量約13萬立方公尺。大潭人工濕地為國內罕見鹹水人工濕地,水生植物以紅樹林生長最佳,因為紅樹林長期生長於高鹽度的潮間帶環境中,已演化出一套抗鹽機制。紅樹林具有生產力最豐富的

溼地生態系統、且能對污水進行物理生物多級降解並吸收各种污染物和重金屬,達到淨化水質功能。目前經水理分析推估大潭社區排水系統10年洪水頻率之洪峰流量為20.17cms,大潭人工濕地及林邊大排右岸人工濕地分別削減8.06cms、4.38cms。另依據HEC-RAS模式計算滯洪前後排水路,顯示經滯洪後之排水路斷面高程,大潭新支線全部河段均可達到10年重現期距保護標準,大潭新支線之流除1k+249,其餘河段均可達到10年重現期距保護標準,大潭新分線全部河段均可達到10年重現期距保護標準,顯示滯洪池可發揮效用。水質監測經最初1個月結果,平均去除率TOC=-10%,BOD5=53%,TKN=71%,NH3

-N=88%,NO3-N=65,NO2-N=90%,TN=70%,TP=52%,OP=56%,Chl.a=-61%,SS=4%,濁度(NTU)=70%,對BOD5及營養塩除率有初步成效,唯後續仍需進行長期監測,以評估水質淨化功能及操作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