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英文縮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鋁英文縮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卓雅.芭罕寫的 書呆子的反抗:為什麼你以為對的都是錯的? 和米奧多尼克的 10種物質改變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外貿包裝相關英文詞彙 - I, Me, Myself - 痞客邦也說明:外貿常用包裝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紙箱Carton 瓦楞紙箱Corrugated Carton 木箱Wooden Case 板條箱Crate 木條箱Wooden Crate 竹條箱Bam.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PCuSER電腦人文化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物理系研究所 魏台輝所指導 徐詵堯的 有機染料中皮秒脈衝造成的質量傳輸現象模擬 (2021),提出鋁英文縮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短脈衝、數值模擬、質量傳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楊富強所指導 林義舜的 評估自動化上下料機開發效率 (2021),提出因為有 自動化上下料開發案、資料包絡分析法、不可切割產出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鋁英文縮寫的解答。

最後網站铜英文缩写,各种金属材质英文简写| 銅英文縮寫 - 如何好吃又健康則補充:英文 简写铜Brass Bras(Cu) 注:Cu和Fe多用于化学分子式,不建议采用,铝的通用,不锈钢,没有化学分子式. 铁steel St(Fe) 铝Aluminum AL 不绣钢stainless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鋁英文縮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書呆子的反抗:為什麼你以為對的都是錯的?

為了解決鋁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安卓雅.芭罕 這樣論述:

「許多錯誤知識被視為真相,這本書找出這些錯誤,並一一除錯、糾正!極富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泰晤士報》   *未經查證的知識比無知更危險! *為什麼我們以為對的都是錯的?因為我們從未認真考證過每則知識的來龍去脈!   咬鉛筆會使你鉛中毒?喝咖啡可以醒酒?牛頓被蘋果砸到頭後,發現了萬有引力?狗的一歲等於人類的七歲?鴕鳥會把頭埋進沙裡?餵貓咪喝牛奶,益處良多?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華特迪士尼過世後,身體被冷凍保存了?感冒該用「飢餓法」餓死病毒?當人民飢荒沒有麵包吃,瑪麗•安東妮說「就讓他們吃蛋糕」?我們只利用了大腦的10%?女人沒有喉結?……   從文學、醫學、歷史、科學、語法學、傳說

到名人格言…… 從食物、昆蟲、美容、暗殺史、莎士比亞到華特迪士尼…… 完整解開21大類被誤解的真相!   「對事實的渴望讓我著了魔。每當我找到一個答案,我就發現更多的問題、更多的錯誤,於是我開始整理自己的發現、糾正自己的誤解。這本書就是我的成果!」──安卓雅.芭罕 (本書作者)   【編輯推薦】 這個世界上充斥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謬論,為了讓真相不再被誤解,熱愛做研究的英國暢銷作家芭罕,埋首史料努力鑽研,並從各類期刊、專書、報導中抽絲剝繭,努力還原真實、破解謠言。 她堅信「謠言終會止於智者,止於閱讀與考證」,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也可以在假知識肆虐的年代,仍持有真知識,並具備考證、求真的能力。 作者

簡介安卓雅.芭罕Andrea Barham英國暢銷作家。芭罕堅信,這個世界上的真相應該多於謬誤,但她發現要指出關於戰爭、貧窮、全球暖化的謬誤實在太難了,所以決定埋首史料,鑽研具有存在爭議的歷史問題。另出版《拿破崙並不矮:歷史寫錯了!埃及金字塔不是奴隸建的、美國獨立不是因為增稅、諾貝爾沒有發明炸藥,揭開那些一直被誤解的史實真相》、《書呆子的反抗2:為什麼你以為錯的都是對的?》。譯者簡介游卉庭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士,英國雪菲爾大學翻譯所碩士。目前定居英國,專事翻譯,相關譯作有《紋飾法則》、《餐桌上的語言學家》、《異鄉人3: 星月海洋》等。任何譯稿指教或工作機會請洽[email protected]

om。 前 言 CHAPTER 1 藝術、文學與娛樂 「蛋頭先生」是一顆蛋? 華特.迪士尼的遺體被冷凍保存? 美國兒童民謠中,有吸食大麻的涵義? 美國名演員的墓碑上,寫了「我寧願住在費城」?  科學怪人叫法蘭克斯坦? CHAPTER 2  對人體有害的事物 咬鉛筆會鉛中毒? 表親通婚會生出患有先天缺陷的孩子? 在光線昏暗下閱讀,會損害視力? 掰手會導致關節炎? 玻璃粉是有效的「毒藥」? 鈍掉的刀,比鋒利的刀安全? 坐在過熱的物體表面上,會長痔瘡? CHAPTER 3 聖 經 伊甸園裡,夏娃給了亞當一顆蘋果? 約拿被鯨魚吞食? 「俄南主義」在聖經用語中代表「自慰」? 耶穌曾

說「施比受更有福」? CHAPTER 4  鳥&蟲 侯鳥在冬天為了避寒,會往南飛? 鴨子的呱呱聲沒有回音? 信鴿內建神祕的導航系統? 蛾會吃衣服? 鴕鳥會把頭埋入沙中? 貓頭鷹能三百六十度扭轉頭部? 螳螂交配後會吃掉伴侶的頭? 人睡著時,每年平均會吞下八隻蜘蛛? 科學已證實,熊蜂根本無法飛行? 鳥媽媽聞到人類味道後,會拋棄孩子? 蜘蛛會致人於死? CHAPTER 5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中警告:說笑話時,別說太久? 《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中,指無憂青春的一句話? 茱麗葉問「你在哪裡啊,羅密歐」,是想找出愛人何在? 《亨利四世》中,法斯塔夫曾說「審慎好過勇敢」? 《凱撒大帝》中,「這都是

希臘文」代表艱難的事物? 《馬克白》的咒語迷思? CHAPTER 6 風俗與信仰 雅利安人身材高挑、金髮碧眼?  聖經說「以眼還眼」,所以可以正當復仇? 在哥倫布之前,人們都認為世界是平的? 復活節的由來,來自異教女神? 神父必須單身? 異教徒敬拜惡魔、撒旦? 進入天堂前的「等候室」是「靈薄」? 教宗永遠是對的? CHAPTER 7 飲 品 大熱天喝冰啤酒可解渴? 酒駕是交通意外的主因? 喝咖啡可以醒酒? 可樂加上阿斯匹靈會使人興奮? 品飲紅酒前應先換瓶醒酒,好使其「呼吸」? CHAPTER 8  食 物 吃巧克力會引發偏頭痛? 吞下口香糖,需七年才能從體內排出? 「羊雜餡布丁」起源於蘇

格蘭? 蜂蜜比糖還健康? 肉不該吃「三分熟」? 菠菜含有大量的鐵,可使人強壯? 「威爾士兔肉」其實是起司吐司? CHAPTER 9 對人有益的東西 喝熱酒,可以驅寒? 咳嗽藥已證實有效? 銅製手環可以改善關節炎? 運動最好做到力竭,效果才好? 天氣寒冷時吃熱食,對身體有益? 補充大量維生素C,能預防一般感冒? 吸入臭氧,可以促進健康? 過敏患者最好使用「防過敏枕頭」? CHAPTER 10 希臘人與羅馬人 蓋烏斯.凱撒經由剖腹產而出生? 亞馬遜人砍掉了一半胸部,好方便射箭? 阿特拉斯巨人將地球扛在肩上? 古典雕塑皆以白色岩石或大理石刻成? 克麗奧佩脫拉女王是埃及人? 羅馬競技場上,拇指向下

代表死亡? 羅馬鬧火災時,尼祿正在拉小提琴? CHAPTER 11 歷史事件 「初夜權」是領主能與奴隸之妻共枕一晚的權益? 巴士底事件發生時,釋放了數百名牢犯? 貢多拉被漆成黑色,因要運載黑死病屍體? 在美國舊西部世界裡,六輪手槍能射出六發子彈? 鐵達尼號的船主稱其「永不沉沒」? 婦女團體成功以激進行動,贏得女性投票權? 倫敦大瘟疫因大火而消停? 「興登堡號」飛船,因為氫氣燃燒而爆炸? CHAPTER 12­ 被錯誤引用的格言 約翰.甘迺迪在柏林演講上,自詡為「甜甜圈」? 瑪麗.安東尼曾說:「那讓他們吃蛋糕」? 達爾文是首位說出「適者生存」的人? 夏洛克.福爾摩斯曾說:「這很基本啊,親愛的

華生」? CHAPTER 13 歷史人物 亞伯拉罕.林肯是廢奴主義者? 班傑明.迪斯雷利是英國唯一一位猶太人首相? 一個男孩用手指堵住堤防破洞,拯救了荷蘭? 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 喬治.華盛頓砍了櫻桃樹、裝了木假牙? 約翰.甘迺迪不可能因兩發子彈而死? CHAPTER 14 發明、成就和大發現 率先發現澳洲的歐洲人是庫克船長? 女用燈籠褲是布盧默發明的? 牛頓因為被蘋果砸到頭,而發現了萬有引力? 尼龍(合成纖維)一詞取自紐約與倫敦? 電話是貝爾發明的?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麥哲倫繞著世界環航一圈? 吉約丹醫師發明了斷頭台? CHAPTER 15 語言與文法 「Fall 」是美式英語的

「秋季」? 「乞題」與「提出疑問」意思相同? 因美式英語發不出「Got」,所以改為「Gotten」? 英文寫作中,「介係詞」絕對不可放句尾? 美式發音發不出「Aluminium」(鋁),所以改名? CHAPTER 16  哺乳類動物 蝙蝠眼睛看不見? 牛奶對貓有益? 旅鼠會集體自殺? 成年的雄性大猩猩胸毛濃密? 狗齡一年等於人類年齡七年? 大貓熊其實與浣熊同宗,而且還吃素? 豬很會流汗? CHAPTER 17 打理儀容 一夜白頭是可能的? 抗老霜真的有用? 刮鬍子時,要朝毛髮生長的反方向刮? 指甲上有白點代表缺鈣? CHAPTER 18 醫 學 厭食症是瘦子病? 動物毛塵會造成過敏? 精

神分裂症與人格分裂有關? 有扁平足的人無法當兵? 如果帶狀皰疹兩端相連,患者就會死亡? 背痛就是要在床上躺著休息? 往內生長的腳指甲會長進腳趾中? 淋雨會造成感冒和肺炎? 感冒該用「飢餓法」餓死病毒? CHAPTER 19 名 言 「壯得像頭牛」就是「非常健康」? 破曉之前最是黑暗? 「經驗法則」源於毆打妻子? 「Scot free」指蘇格蘭人可無罪釋放? 「off ones own back」指「自主」去做某件事? 「坦承錯誤」源於動詞「變得謙虛」? 「屏息以待」指的是滿口蛆懸掛著? CHAPTER 20 身 體 打噴嚏會使心臟停止,所以要說「保佑你」?  歌唱得很糟的人就是「音癡」?

我們只利用了大腦的10%? 女人沒有喉結? 舌頭只能探測出四種味道? 中國人和日本人發不出R或L的音? CHAPTER 21 用字遣詞 「敢死隊」因對成功沒有希望,所以名為「敢死」? 愛斯基摩語有四百個描述雪的詞彙? 「比基尼」因太平洋上的兩處環礁島而得名? 「沙朗牛排」因獲得封爵,而稱「沙朗」? 「Jealousy」是渴望擁有別人所有之物? 「惴惴不安」就是處於掛慮的狀態?  S.O.S.其實是「拯救我們靈魂」的字母縮寫? 「Re」是「referring to」或「with regard to」的縮寫?  「Scotch」指蘇格蘭人? 「Xmas」是Christmas的不嚴謹寫法? 終極謬

論? 參考資料

有機染料中皮秒脈衝造成的質量傳輸現象模擬

為了解決鋁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徐詵堯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理論方法定量探討532 nm 19 ps 脈衝在氯鋁酞氰素溶液(英文縮寫:CAP-ethanol)中激發的溶質分子質量傳輸效應(mass transport)。 2004 年,我們以532 nm 19 ps 的雷射脈衝為光源,在室溫(298 K)下對濃度為4.2*10^17 cm^3 的CAP-ethanol 溶液進行Z-scan 實驗,結果發現2.3 uJ/19 ps 脈衝無法在樣品內引起質量傳輸效應,6.6 uJ/19 ps 脈衝引起顯著的質量傳輸效應,而17.4 uJ/19 ps 脈衝則引起更可觀的質量傳輸效應。 透過三項後續研究,我們證實19 ps 脈衝所

造成的質量傳輸效應並非大部分文獻所提示的熱擴散效應/質量擴散效應(兩者都是準靜過程)。其一,無法用熱擴散效應定量解釋532 nm 19 ps 脈衝所造成的溶質分子質量傳輸效應。其二,改用532 nm 2.8 ns 的雷射脈衝為光源,重複2004 年的Z-scan 實驗,我們發現2.3 uJ/2.8 ns、6.6 uJ/2.8 ns 以及17.4 uJ/2.8 ns 的脈衝都無法在樣品內造成質量傳輸效應。藉比較19 ps 與2.8 ns 的實驗結果,我們推斷19 ps 脈衝造成的質量傳輸機制並非溫度梯度gradient theta 所驅動的熱擴散效應。其三,使用532 nm 19 ps 脈衝為光

源,對兩種不同濃度(4.2*1017 cm^3 與1.2*1017 cm^3)的CAP-ethanol 進行Z-scan 實驗,我們發現低能量脈衝易在低濃度溶液中產生較強烈的質量傳輸效應,而高能量脈衝則易在高濃度溶液中產生較強烈的質量傳輸效應。考慮低能量脈衝或高能量脈衝都在高濃度溶液中產生較大的delta theta 與gradient theta,532 nm 19 ps 脈衝所造成的溶質分子質量傳輸並非熱擴散效應。 在證實532 nm 19 ps 脈衝所激發的溶質分子質量傳輸並非熱擴散效應時,我們同時發現脈衝能量須超過閾值才能造成溶質分子的質量傳輸。基於此,我們於2010 年提出以L

ennard-Jones potential 模型為基礎的位能井模型,用以描述532 nm 19 ps 脈衝所引起的溶質分子質量傳輸效應。隨後於2018 年,在延續位能井模型的構想的前提下,我們將溶質分子的質量傳輸現象視為每顆溶質分子random walk 運動疊加後的結果,並將此結果關聯到連續的擴散方程式,解釋分子運動由微觀到巨觀間的關聯。上述兩次研究,成功近似了2004 年與2015 年19 ps 脈衝造成質量傳輸的實驗結果,本論文將關聯兩個研究,並找出簡明的支配方程式以描述19 ps 脈衝造成的質量傳輸現象。 在探討19 ps 脈衝造成的質量傳輸現象時,本研究將溶質分子吸收光能後,

由均勻濃度分布朝光斑邊緣移動的過程稱為solute migration,將此過程歸類為一種非準靜的熱力學過程,與熟知的熱擴散區別。我將solute migration 假定為脈衝通過樣品後持續數個微秒的過程,將吸收不同能量的溶質分子視為不同的群體,並以質量擴散方程式的形式描述此過程,方程式中擴散係數隨時間與分子吸收能量變化,稱之為Dnq(non-quasistatic)。當solute migration 結束後,溶質分子失去朝光斑邊緣推進的動力,此時由濃度梯度驅動的質量擴散會將濃度分布恢復脈衝入射前的樣子。藉solute migration 與質量擴散兩項機制,我們可以模擬出19 ps脈衝造

成的質量傳輸現象對應到Z-scan 實驗上的結果。

10種物質改變世界

為了解決鋁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米奧多尼克 這樣論述:

  物質竟然如此不簡單,材料科學原來這麼有趣!      且看史上精采且重要的十種物質,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過去,又如何蓄勢待發,準備改造未來!   這其中有許多物質看起來實在太平常,讓我們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像是做衣服的布料、做工具的金屬、做罐子的陶瓷、溝通用的白紙,還有吃了開心的巧克力。然而,這些物質卻曾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物質以怪得出奇聞名,例如人類已知最輕的固體「氣凝膠」、可以自行復原的金屬和能變成真正骨骼的植入物,這些都是會改變我們未來的劃時代新物質。   你會驚嘆,物質如何以獨特的方式,深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得獎紀錄   2014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A

mazon 2014年度科學類選書   《物理世界》2014年推薦最佳科普書   《紐約時報》2014年最值得閱讀的一百本書之一 名家與媒體推薦       我要很難為情的承認,我本來以為材料科學無趣又單調,但《10種物質改變世界》完全改變我的想法。現在我發現我會用手指滑過物質表面,然後發出讚嘆。米奧多尼克這本生動有趣的書完全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法。──《華爾街日報》   我們覺得無聊、平凡,根本不值得一顧的東西,竟然有這麼多隱藏不現的奇蹟……也許早有人說過這些神奇的故事,以及其中相關的科學,但就像好的巧克力一樣,唯有米奧多尼克知道,要怎麼調出最好的味道。──《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

對創造現代世界的物質,做了美好的描述。米奧多尼克寫得真好,即使是水泥,在他筆下都顯得閃閃發光。──《金融時報》 材料科學家米多尼克,以有感染力的熱誠,述說了紙、玻璃、巧克力、混凝土背後的歷史與科學。──《科學美國人》   我熬夜看完這本書,米奧多尼克的書寫如此充滿知識性,如此的熱情,他對物質的熱情如此顯而易見!──知名科學家與暢銷書《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作者奧立佛‧薩克斯   混凝土、巧克力、紙張、陶瓷,這本書把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了動人且充滿知識性的描述。──《拿破崙的鈕釦》作者之一,潘妮‧拉古德(Penny Le Couteur)   《10種物質改變世界》不僅揭露構築了世界的各

物質其後的神奇結構,還告訴我們隱藏其中的精采故事──科學記者昆丁.庫柏(Quentin Cooper)   《10種物質改變世界》提醒我,歷史學家可能花了太多時間在人說了和寫了什麼,卻沒花足夠的時間在建構現代社會的物質上。──歷史學家,丹.史諾(Dan Snow)   材料大師又出招了。馬克.米奧多尼克是天生的娛樂高手,以獨特手法結合了世界上各種物質的科學與感性,讓我們讀得興致勃勃。──史上最年輕的皇家工業設計師,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這本書實在太迷人了。一旦沉浸其中,你就會開始用米奧多尼克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我們平日生活習以為常的每一樣「物質」都隱

藏著豐富的故事。這本書讀起來真是愉快──理論物理學家,暢銷書《悖論》作者,吉姆.艾爾—卡利里(Jim Al-Khalili) 作者簡介 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      倫敦大學院材料科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會士,並曾入選《泰晤士報》「英國百大影響力科學家》。   他樂於為大眾講解材料科學,且廣受歡迎,曾擔任多部紀錄片的主持人,包括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第二台製作的《發明的天才》。   2010年,他獲邀在科普界最負盛名的英國皇家科學院聖誕講座進行演講。   他也是倫敦大學學院的製成研究中心主任,這個中心裡有一座材料館,收藏了地球上最神奇的一些物質,並且和多所博物館共同推出互

動節目,合作夥伴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黑沃德畫廊和威康收藏館等等。 譯者簡介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資訊》和《不大可能法則》等書。   目錄 前言  走進神奇的物質世界 1.不屈不撓的鋼 2.值得信賴的紙 3.重要的混凝土 4.美味的巧克力 5.神奇的發泡體 6.充滿創造力的塑膠 7.透明的玻璃 8.打不斷的石墨 9.精緻的瓷器 10.長生不死的植入物 更進一步  材料科學之美   前言   走進神奇的物質世界      我站在地鐵車廂裡,身上有一道13公分、後來被醫師判定為穿刺傷的傷口汨汨滲血,我心想接下來該怎麼辦。那是19

85年的一個五月天,我在車門關上前跳進車廂,把攻擊者擋在門外,卻沒閃過他的攻擊,背上被刺了一下。傷口像遭利紙割傷一樣劇痛,而我看不到傷勢有多重。但身為英國人,又是中學生,我心中的難堪壓過了應有的常識。因此我非但沒有呼救,反而決定最好悶不吭聲坐車回家。這麼做很怪,但我就是那樣做了。   為了讓自己分心,別去注意疼痛和鮮血流過背部的不適,我試著回想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麼。那傢伙在月台上朝我走來,向我要錢。我搖頭拒絕。他突然湊得很近,讓人很不自在。他盯著我說他有刀,他說這話時噴了幾滴口水,灑在我的眼鏡上。我順著那傢伙的目光望向他藍色連帽夾克的口袋,發現他一手插在口袋裡,口袋鼓了一塊。我直覺認為他只是虛

張聲勢,鼓起來的是他的食指。接著我心裡閃過另一個念頭:就算他有刀,也一定是很小一把,才塞得進口袋裡,因此絕不可能傷人太重。我自己也有小刀,知道那種刀很難刺穿我身上那麼多件衣服,包括我引以為傲的皮夾克、灰色羊毛西裝制服、尼龍V領套頭衫、白色棉襯衫,外加只打一半的條紋制服領帶和棉背心內衣。我腦中迅速浮現一計:繼續跟他說話,然後趁車門關上之前把他推開,趕緊上車。我看見車就快來了,確信他一定來不及反應。   一刀引起的機緣      有趣的是我猜對了一件事:他真的沒有刀。他手上的武器只是一把用膠帶纏住的剃刀刀片。那一塊小鐵片不比郵票大,卻一口氣割穿了五件衣服,刺破我的表皮和真皮,一點阻礙也沒有。我後

來在警局看到那玩意兒,整個人愣傻了,如同遭催眠一樣。我以前當然看過剃刀,但那一刻卻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它。我那時剛開始刮鬍子,只看過嵌在比克牌橘色塑膠刮鬍刀裡的剃刀,那玩意感覺友善得很。警察問我兇器的事,我們之間的桌子微微晃動,剃刀也跟著搖晃,映著日光燈熠熠生輝。我清楚看見它的鋼刃依然完美無缺,下午那一番折騰沒有在上面留下任何刮痕。      我記得後來要填筆錄,爸媽焦急坐在我身旁,不曉得我為何停筆不前。難道我忘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其實我是盯著第一頁頂端的釘書針瞧,很確定它也是鋼製的。這一小根其貌不揚的銀色金屬不僅刺穿了紙面,而且乾淨俐落,精準無比。我檢視釘書針的背面,發現它兩端整整齊齊對折收好

,把紙緊緊抱住。連珠寶匠也沒有這等功夫。我後來查到世界上第一把訂書機是工匠親手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打造的,每一根針上都刻著國王的姓名縮寫。誰想得到訂書機竟然有皇室血統?我覺得這釘書針真是「巧奪天工」,於是指給父母親看。他們兩人對看一眼,面帶愁容,心想這孩子一定是精神崩潰了。我想是吧,因為怪事顯然發生了。那一天,我正式成了「物質迷」,而頭一個對象就是鋼。我突然對鋼超級敏感,發現它無所不在,其實只要開始留意,就會察覺確實如此。      我在警察局做筆錄時,發現原子筆尖是鋼做的;我父親焦急等待,鑰匙圈啷啷作響,那也是鋼製成的;後來它還護送我回家,因為包住我家車子外殼的還是鋼,而且厚度比一張明信片還薄

。說也奇怪,那輛小Mini平常很吵,但我覺得它那天特別乖巧,彷彿代表鋼為下午的事向我道歉。回家後,我和父親並肩坐在餐桌前,安靜喝著母親煮的湯。我突然停下來,發現自己正拿著一塊鋼片放進嘴裡。我把不鏽鋼湯匙吸吮乾淨,拿出來看著它發亮的表面。那勺面又光又亮,連我變形的倒影都看得見。「這是什麼材質?」我揮動手裡的湯匙問父親:「還有它為什麼沒味道?」說完,我把湯匙放回嘴裡仔細吸吮,確定它是不是真的沒味道。      我腦中湧出了幾百萬個問題。鋼為我們做了那麼多事,我們為什麼幾乎不曾提到它?這材料和我們那麼親密,我們把它含在嘴裡、用它去除不要的毛髮、坐在它裡面到處跑,它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我們卻幾乎不曉得

它如此萬能的訣竅。為什麼剃刀用來切割,迴紋針卻能隨意彎折?為什麼金屬會發亮,玻璃卻是透明的?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討厭混凝土而喜歡鑽石?為什麼巧克力那麼好吃?某某材料為什麼外觀是那樣子、有那樣的性質?   物質構築了我們的世界      自從那天被人刺傷之後,我所有時間幾乎都沉迷在物質裡。我在牛津大學攻讀材料科學拿到博士,主題是噴射引擎合金,接著又到全球各地最先進的實驗室擔任材料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對物質愈來愈著迷,手邊收藏的特殊材料也愈來愈多。那些樣本如今都納入我跟同事好友賴芙琳(Zoe Laughlin)和康林(Martin Conreen)共同打造的物質館裡。其中有些怪得離譜,例如美國航太總

署的氣凝膠,成分有99.8%是氣體,感覺就像固態煙霧。有些具有放射性,例如我在澳洲一家古董店很裡面的角落發現的鈾玻璃。有些很小卻重得誇張,例如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從鎢錳鐵礦提煉鑄成的鎢條。有些雖然常見卻隱含不為人知的祕密,例如具有療效的混凝土。這座物質館目前位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製成研究中心,裡頭收藏了上千種材質,呈現出建構我們這個世界,從住家、衣服、機器到車輛的各種原料。你可以用它們重建文明,也可以用它們毀滅世界。      然而,我們還有一個更巨大的物質館,裡頭收藏了數百萬種材料,這是已知最大的物質館,而且收藏數量一直呈指數成長:那就是人造品的世界。      這是我在我家屋頂喝茶的相片。這

張相片非常普通,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像一份型錄,列出了建構我們整個文明世界的各種物質。這些物質很重要。拿掉混凝土、玻璃、織料、金屬和其餘材質,我就只能光溜溜的飄在空中發抖。我們或許自認為文明,但文明絕大多數得歸功於豐饒的物質。少了物質材料,我們可能很快就得和其他動物一樣為了生存而搏鬥。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是衣服、住家、城市和各式各樣的「東西」讓我們成為人(只要去過災區就知道我在說什麼),而我們用習俗和語言讓它們具有生命。因此,物質世界不僅是人類科技與文化的展現,更是人類的一部分。我們發明物質、製造物質,而物質讓我們成為我們。   文明世代就是物質世代      從我們對文明發展階段的劃分

(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就可以看出物質對我們而言有多麼根本和重要。人類社會每一個新時代都是因為一種新物質出現而促成的。鋼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關鍵原料,讓工程師得以充分實現夢想,做出吊橋、鐵路、蒸氣機和郵輪。修建英國大西部鐵路與橋樑的偉大工程師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用物質改造了地景,播下現代主義的種子。      二十世紀常被歌頌為矽時代,是因為材料科學的突破帶來了矽晶片和資訊革命。但這個說法忽略了其他五花八門的嶄新材質,它們同樣改寫了現代人的生活。建築師運用大規模生產的結構鋼和平板玻璃建起摩天大樓,創造出新的都市生活型態。產品和服裝設計師用塑膠徹底轉變

了我們的住家與穿著。聚合物製造而成的賽璐珞催生了影像文化一千年來的最大變革,也就是電影的誕生。鋁合金和鎳超合金讓我們製造出噴射引擎,使得飛行從此變得便宜,進而加速了文化互動。醫用和齒科陶瓷讓我們有能力重塑自己,並改寫了殘障與老化的定義。整形手術的英文是plastic surgery,而plastic有「塑膠」的意思,這顯示物質往往是新療法誕生的關鍵,從器官修補(如髖關節置換手術)到美化外表(如矽膠隆乳)都是如此。德國著名解剖學家馮.哈更斯(Gunther von Hagens)博士展出人體標本的「人體世界展」,也展現了新穎的生醫材料對文化的影響,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生時和死後的物質性。      

人類建構了物質世界。如果你想了解其中奧祕,挖掘這些物質來自何處、如何作用,又如何定義了我們,這本書便是獻給你的。物質雖然遍布我們周遭,卻往往面貌模糊得出奇,隱匿在我們生活的背景之中毫不顯眼,乍看很難發現它們各有特色。絕大多數金屬都會散發灰色光澤,有多少人能分辨鋁和鋼的差別?不同的樹木差異明顯,但有多少人能說出為什麼?塑膠更是令人困惑。誰曉得聚乙烯和聚丙烯有什麼差別?但更根本的問題或許是:這種事有誰在乎?      我在乎,而且我想告訴你為什麼。不僅如此,既然主題是物質,是構成萬物的東西,那我愛從哪裡開始都可以。因此,我選了我在屋頂的相片當成這本書的起點和靈感來源。我從相片中挑了十種物質,用它們

來說「東西」的故事。我會挖掘這十種物質當初發明的動機,揭開背後的材料科學之謎,讚嘆人如何用高明的技術把它製造出來。更重要的是,我會說明它為何重要,為何少一物便不能成世界。      在發掘的過程中,我們將發現物質和人一樣,差異往往深藏在表面之下,大多數人唯有靠先進的科學儀器才能略窺一二。因此,為了了解物質的性質,我們必須跳脫人類的經驗尺度,鑽進物質裡面。唯有進入這個微觀世界,我們才能明瞭為何有些物質會有味道,有些則無;有些物質上千年不變,有些一曬太陽就發黃變皺;有些玻璃可以防彈,但玻璃酒杯卻一摔就碎。這趟微觀之旅將揭開我們飲食、衣著、用具和珠寶背後的科學,當然還探索了人體。      不過,微

觀世界的空間尺度雖小,時間尺度卻常常大得驚人。就拿纖維和絲線來說,它的尺寸和頭髮差不多,是細得肉眼幾乎看不見的人造物,我們可以用它來製造繩索、毛毯、地毯和最重要的東西:衣服。我們身上穿的牛仔褲和所有衣服都是微型纖維結構,許多式樣比英國的巨石陣還古老。人類歷史都記載衣服能保暖、庇護身體,還能穿出時尚。但衣服也是高科技產品。二十世紀發明了強韌的纖維,讓我們可以製作太空衣保護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還有堅固的纖維可以製造義肢。至於我,我很開心有人發明了一種名叫「克維拉」的高強度合成纖維,可以製作防刀刺的內衣。人類的材料技術發展了幾千年,所以我會在書中不斷提到材料科學史。   10種改造世界的物質   

  本書每一章不但會介紹一種新材質,還會提供一個認識物質的不同角度。有些主要從歷史出發,有些來自個人經驗;有些強調物質的文化意含,有些則強調科技的驚人創造力。每一章都是這些角度的獨特混合,理由很簡單,因為物質太多種也太多樣,我們跟物質的關係也是如此,不可能一概而論。材料科學是從技術層面了解物質的最強大、最統合的理論架構,但重點還是關於材料,而不是探討科學。畢竟所有東西都是由別的東西製成,而製造東西的人(藝術家、設計師、廚師、工程師、家具師父、珠寶匠和外科醫師等等),對所使用的材料及物質都有屬於自己的情感、感覺和運用方式。我想捕捉的就是如此豐富多樣的材料知識。      例如,我在討論紙的那一章

用了許多角度,像快照一樣呈現,理由不只是紙有各種型態,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以許多方式在用紙。但在討論生醫材料的那一章,我卻鑽入了「人類物質自我」(也就是人體)的最深處。這塊領域正迅速成為材料科學的處女地,不斷有新材料出現,開啟了名為仿生學的全新世界,讓人體得以借助植入物而重建。這些植入物都經過設計,可以「聰明的」融入肌肉和血液的運作中。它們誓言徹底改變人和自我的關係,因此對未來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看不見的微觀世界影響大      由於萬物都由原子組成,因此我們無法不談原子的運作原理,也就是人稱量子力學的理論。這表示我們一旦進入微觀原子世界,就必須完全捨棄常識,開始談論波函數和電子態。愈來愈

多材料從這個微觀尺度創造出來,而且這些材料看起來幾乎無所不能。運用量子力學設計而成的矽晶片已經催生了資訊時代,而以同方式設計的太陽能電池很有潛力只靠陽光就能解決能源問題。不過革命尚未成功,我們還在使用石油和煤炭。為什麼?在這領域有一個明日之星—石墨烯,我會試著用它來解釋太陽能發電的限制。      簡而言之,材料科學的基本概念就是: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若有變化,那麼在人類的尺度中,物質行為也會跟著改變。我們的祖先能做出銅和鋼之類的新材料,就是因為碰巧矇到了這個過程。差別只在於老祖先沒有顯微鏡,看不見自己在做什麼,但這只讓他們的成就顯得更加驚人。比方說,敲打金屬不只會改變它外在的形狀,還會改變它內在

的結構,因此若用某種方式敲擊,金屬的內在結構就會有所改變,使它變得更硬。我們的祖先從經驗中學到了此事,只不過並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的材料知識從石器時代開始就不斷累積,但直到二十世紀才掌握了物質的真正結構。然而,蘊含在鑄鐵和其他工藝裡的經驗知識依然重要,而本書提到的物質也幾乎都是經由我們手腦並用才發現和認識的,因此認識物質不只要靠腦袋,也靠雙手。      人在感覺和生活上都和物質建立了關係,這帶來了許多奇妙的結果。有些物質雖然有瑕疵,我們卻愛不釋手;有些材料很實用,我們卻深惡痛絕。就拿陶瓷來說吧。陶瓷是餐具的原料,我們的杯碗瓢盤都是陶瓷做的,無論住家或餐廳,少了陶瓷就不完整。      人類從幾

千年前發明農耕以來就在使用陶瓷,然而陶瓷用久了容易有缺口、發生龜裂,甚至在不該破的時候摔得粉碎。我們為何不改用更堅固的材料,例如塑膠或金屬來製作碗盤和杯子?陶瓷在物理上有這些缺點,我們為何還對它不離不棄?許多領域的學者都在問這個問題,例如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設計師和藝術家,但有一門學科專門有系統的研究人對物質的感官反應,並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精神物理學。      例如針對「酥脆感」所做的研究顯示,我們覺得某些食物好吃與否不只跟味道有關,還跟品嘗時的聲音有關,兩者同樣重要。這讓不少廚師受到啟發,開發出具有音效的餐點,而某些洋芋片商更進一步,不僅讓產品更酥脆,還讓包裝更會發出聲音。我在

介紹巧克力那一章會討論物質的精神物理學意含,同時說明物質的感官性一直是幾百年來人類發明創造的主要動力。      這本書當然無法涵蓋所有物質,也無法盡述物質和人類文化的關係,而是概略介紹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且闡述即使單純如在屋頂上喝茶的活動,也必須倚賴複雜的物質網絡才能進行。各位不必到博物館就能領略歷史和科技如何推動人類社會,它們的影響此時此刻就在你身旁四周,只是我們多數時候視而不見。我們必須視而不見,因為要是我們整天用手指滑過水泥牆面,一邊發出讚嘆,肯定會被當成瘋子。但在某些機緣下你會陷入沉思:我在地鐵站被人刺一刀的那一刻,就屬於那樣的機緣,而我希望這本書也提供這樣的機緣,能讓你走進神

奇的物質世界。      (摘自本書前言)   2 值得信賴的紙 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太普遍了,讓人很容易忘記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時候,紙都是稀有的奢侈品。 我們早晨醒來睜眼就會看見牆上有紙,也許是海報或印刷品,甚至就是壁紙。我們走進浴室執行晨間的例行公事,通常會用上幾張衛生紙。這東西要是沒了,可會立刻變成大危機。 我們走到廚房,紙以五顏六色的盒子出現在這裡,不只裝著我們早餐吃的燕麥片,還充當響板,哼著快樂的早安曲。我們的果汁也裝在上蠟的紙盒裡,牛奶亦然。茶葉裝在紙袋裡,這樣才能用熱水沖浸,而且容易從熱水中取出。過濾咖啡用的也是紙。 早餐過後,我們或許會出門迎向世界,但此時很少不帶著紙做的鈔

票、筆記、書本和雜誌。就算沒有帶紙出門,我們也很快會拿到:紙做的車票、報紙、零食包裝,還有買東西的發票。 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會用到大量的紙,雖然一直有人提倡無紙運動,可是從來沒有形成風潮,而只要我們還信賴紙張,拿它來儲藏信息,無紙環境就沒有實現的一天。 午餐會用到紙巾,少了它,個人衛生就會嚴重惡化。 商店裡到處都是紙標籤,少了它,我們就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價格多少。我們買的東西通常都會裝在紙袋裡,讓我們輕鬆帶回家。 到家後,我們有時會用包裝紙把買來的東西包好當成生日禮物,附上一張紙做的生日卡片,並用紙做的信封裝好。在派對上拍了照,我們偶爾會用相紙沖印出來,創造可留存的回憶。 上床前,我們會讀讀書

、擤擤鼻子,最後上一次廁所,跟衛生紙肌膚相親互道晚安,然後沉入夢鄉(搞不好會做惡夢,夢到世界上突然沒有紙了)。所以,紙這東西我們現在習以為常,但它到底是什麼? 化身為筆記本 雖然筆記紙看起來平整、光滑、毫無縫隙,不過這只是假象。紙其實是由一大群極微小的纖維壓疊而成的,就像乾草堆那樣。我們感覺不到它的複雜結構,是因為紙在微尺度下加工過,所以觸感上摸不出來。我們覺得紙很光滑,就和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覺得地球很圓,近看才發現滿是山巒谷地一樣。 大多數的紙張都來自於樹木。樹能昂揚挺立,靠的是纖維素,這是用顯微鏡才看得見的細小纖維。纖維素憑藉稱為木質素的有機黏著劑相互接合,形成極為堅硬強韌的複合體,可以留

存數百年。

評估自動化上下料機開發效率

為了解決鋁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林義舜 這樣論述:

工業發展快速,半導體產業與軟板產業生產需求大增,自動化上下料機相對需求增加。自動化設備開發將因應各種產業的生產需求,開發製造出的設備能取代人工生產、提升產能、減少人工失誤,產線設備串聯搭配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縮寫)達到無人化工廠。最主要是如何讓自動化上下料設備能導入客戶的產線,讓設備在產線發揮效益,成為穩定的設備,提升客戶對設備的依賴度。2022年原物料漲幅約近15%,雖半導體設備需求量增加,相對同業競爭激烈,故如何降低成本(人力、物料與設備開發失誤率)也是企業經營的重點,市購馬達供應不足、工業電腦交期都須6個月以上,嚴重影響設備交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

意與解決的事項。中國內地設備需求量大,如何讓設備穩定生產,避免人員出差,相對如何讓設備作業穩定也是一種點事項。研發自動化設備有三特點:(1) 開發設備常會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2) 開發自 動化設備需要付出較高的費用與人力投入(3) 開發設備會遇到客戶驗收時的設計變更。研發決策問題相當複雜,只要做出不當的決策,就會造成許多物料費用與人力的損失。因此,須收集更多的設備規格需求來輔助做決策。本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針對T公司所執行案件,選取不可切割的3個投入項:廠內鋁件投入、委外鐵件投入、市購部品;可切割的3個投入項:機械設計、程控設計、組裝人工投入(天)。不可切割壞的產出:報廢零件金額;不可切割

好的產出:銷售金額為產出項,共計八個投入產出變項。本研究的重點在如何減少投入(機械設計、程控設計與設備組立),提升機械效率,降低失誤率,增加設備作業穩定性與提高好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