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氟龍缺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鐵氟龍缺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竹田淳一郎寫的 大人的化學教室:透過135堂課全盤掌握化學精髓 和伊廷鋒謝穎的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羅鈞壎所指導 林鈺凱的 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生產之研究 (2021),提出鐵氟龍缺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可溶性聚四氟乙烯、鐵氟龍、抗腐蝕塑膠、耐高溫塑膠、塑膠射出。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林永森所指導 萬祥宇的 以低溫大氣電漿聚合可撓式疏水防刮氧化矽薄膜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鋁合金、低溫大氣電漿、氧化矽薄膜、疏水、防刮的重點而找出了 鐵氟龍缺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鐵氟龍缺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人的化學教室:透過135堂課全盤掌握化學精髓

為了解決鐵氟龍缺點的問題,作者竹田淳一郎 這樣論述:

長大後,化學學起來更有趣 依照基礎化學、理論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的順序排列, 範圍涵蓋整個高中化學領域,是一本能幫助您奠定基礎的科普書。   「化學只是死背的科目而已,有夠無聊」想必有不少人會這麼覺得對吧。   不過,我曾看過不少人在經歷過許多人生經驗之後,   回頭來看學生時代的「化學」時,卻露出了截然不同的表情。   原本以為枯燥無味的東西,現在看起來卻相當有意義。   化學活躍於社會的每個地方,   當您感覺到身邊許多事物都與化學有關時,學習起來的感覺也會很不一樣。   瀏覽重點,理解細節,盡情享受「高中化學」的知識吧。   基礎化學   第1章 物質的基本粒子

  第2章 化學鍵   第3章 物質量與化學反應式   理論化學   第4章 物質的狀態變化   第5章 氣體的性質   第6章 溶液的性質   第7章 化學反應與熱   第8章 反應速率與平衡   第9章 酸與鹼   第10章 氧化還原反應   無機化學   第11章 典型元素的性質   第12章 過渡元素的性質   有機化學   第13章 脂肪族化合物   第14章 芳香族化合物   高分子化學   第15章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第16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生產之研究

為了解決鐵氟龍缺點的問題,作者林鈺凱 這樣論述:

本論文研究可溶性聚四氟乙烯,也俗稱鐵氟龍,其優異的耐高溫能力和極高的抗腐蝕性,稱得上是塑膠之王,常應用在腐蝕性強的管線和管線接頭,避.與管內液體與管線產生反應後,析出不必要的雜質,使的液體不純淨,在非常重視生產配方的化工以及要求精準的半導體產業裡,輕則導致良率降低,重則整批貨都無法出貨。 以塑膠射出制程為例,利用塑膠模具與射出參數調整,改善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的製成良率、減少10.5%的生產工時、降低二次加工的材料浪費,使塑膠射出廠商可避免多餘且不必要的支出,進而增加廠商的利潤。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

為了解決鐵氟龍缺點的問題,作者伊廷鋒謝穎 這樣論述:

本書簡要介紹了離子電池的基本結構和設計原理,詳細介紹了層狀電極材料、尖晶石電極、磷酸鹽正極材料、矽酸鹽正極材料、碳負極材料、鈦基電極材料以及鈦酸鋰電極材料等多種電極材料的設計與性能。 本書適宜從事離子電池設計的技術人員使用。 伊廷鋒,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6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安徽工業大學工作,2011年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2018年調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工作。2015年入選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2018年入選河北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2017年入選宿遷市創業創新領軍人才、2013年被評為安徽省教壇新秀、

2018年入選2017英國皇家化學會“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安徽省化學會理事、安徽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長興縣特聘專家、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化學會會員、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材料及其性原理計算。 在電池電極材料方面,至今已發表作者或通訊作者SCI期刊論文102篇,H因數為29,他引2600餘次,影響因數加和超過415,ESI高引論文9篇,先後為Nature Communications、無機化學學報等國內外60餘種期刊審稿500餘篇,合作出版《動力電池技術與應用》和《動力電池材料》專著2部。先後主持或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青年專案(50902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51274002、51774002)、安徽高等學校省級高校青年人才基金重點專案(2010SQRL033ZD)、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專案(KJ2010A045)、黑龍江大學功能無機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項)、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畫重點項目(gxyqZD2016066)、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12M520749)、浙江省博士後科研擇優一等資助專案(Bsh1201013),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508085MB25)及企業產學研項目(5項)等研究專案。在教學方面主要從事物理化學、應用電化學、化學電源方面的

教學工作,發表教改論文5篇,獲得2012年度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排名),先後主持或主持完成安徽省重大教學改革研究專案1項(2013zdjy076)、安徽省精品資源分享課程(物理化學2015gxk020和工程化學2016gxk017)2項、安徽省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MOOC)示範項目 (應用電化學2015mooc031)1項。 第1章 鋰離子電池概述 / 1  1.1 鋰離子電池概述 / 1    1.1.1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簡史 / 1    1.1.2 鋰離子電池的組成及原理 / 2    1.1.3 鋰離子電池的優缺點 / 6  1.2 鋰

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安全性 / 7    1.2.1 正極材料的安全性 / 8    1.2.2 負極材料的安全性 / 8  1.3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表徵與測試方法 / 9    1.3.1 物理表徵方法 / 9    1.3.2 電化學表徵方法 / 10    1.3.3 電極材料活化能的計算 / 14  1.4 鋰離子電池隔膜 / 15    1.4.1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製備方法 / 15    1.4.2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結構與性能 / 16  1.5 鋰離子電池有機電解液 / 17  參考文獻 / 18 第2章 鋰離子電池層狀正極材料/ 19  2.1 LiCoO2 電極材料 /

19    2.1.1 LiCoO2 電極材料的結構 / 19    2.1.2 LiCoO2 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 20    2.1.3 LiCoO2 的製備方法 / 21    2.1.4 LiCoO2 的摻雜 / 22    2.1.5 LiCoO2 的表面改性 / 25  2.2 LiNiO2 正極材料 / 27    2.2.1 LiNiO2 的製備方法 / 28    2.2.2 LiNiO2 的摻雜改性 / 28  2.3 層狀錳酸鋰(LiMnO2)  / 30    2.3.1 層狀錳酸鋰的合成 / 31   2.3.2 不同的形貌對層狀錳酸鋰的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 32

   2.3.3 層狀錳酸鋰的摻雜改性 / 33  2.4 三元材料(LiNi1/3 Co1/3 Mn1/3 O2)  / 34    2.4.1 LiNi1/3 Co1/3 Mn1/3 O2 材料的結構 / 34    2.4.2 LiNi1/3 Co1/3 Mn1/3 O2 材料的合成 / 36    2.4.3 不同形貌對LiNi1/3 Co1/3 Mn1/3 O2 材料性能的影響 / 37    2.4.4 LiNi1/3 Co1/3 Mn1/3 O2 材料的摻雜改性 / 39    2.4.5 LiNi1/3 Co1/3 Mn1/3 O2 材料的表面包覆 / 41  2.5 富鋰材

料 / 43    2.5.1 富鋰材料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能 / 44    2.5.2 富鋰材料的充放電機理 / 47    2.5.3 富鋰材料的合成 / 51    2.5.4 富鋰材料的性能改進 / 53  參考文獻 / 60 第3章 尖晶石正極材料 /64  3.1 LiMn2O4 正極材料 / 64    3.1.1 LiMn2O4 正極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性能 / 64    3.1.2 LiMn2O4 正極材料的容量衰減機理 / 68    3.1.3 LiMn2O4 正極材料製備方法 / 74    3.1.4 提高LiMn2O4 正極材料性能的方法 / 76  3.2 LiN

i0.5Mn1.5O4  / 91    3.2.1 LiNi0.5Mn1.5O4 正極材料的結構與性能 / 91    3.2.2 LiNi0.5Mn1.5O4 正極材料的失效機制 / 95    3.2.3 LiNi0.5Mn1.5O4 正極材料的合成 / 97    3.2.4 LiNi0.5Mn1.5O4 正極材料的形貌控制 / 100    3.2.5 LiNi0.5Mn1.5O4 正極材料的摻雜 / 103    3.2.6 LiNi0.5Mn1.5O4 正極材料的表面包覆 / 107  參考文獻 / 109 第4章 磷酸鹽正極材料 /114  4.1 磷酸亞鐵鋰 / 114  

  4.1.1 LiFePO4 的晶體結構 / 114    4.1.2 LiFePO4 的充放電機理 / 115    4.1.3 LiFePO4 的合成方法 / 117    4.1.4 LiFePO4 的摻雜改性 / 120  4.2 磷酸錳鋰 / 122   4.2.1 LiMnPO4 的結構特性 / 122    4.2.2 LiMnPO4 的改性研究 / 126  4.3 LiCoPO4 和LiNiPO4 正極材料 / 134    4.3.1 LiCoPO4 的結構 / 134    4.3.2 LiCoPO4 的製備方法 / 136    4.3.3 LiCoPO4 的摻雜改性

 / 137    4.3.4 LiNiPO4 正極材料 / 137  4.4 Li3 V2(PO4) 3 正極材料 / 138    4.4.1 Li3 V2(PO4)3 的結構特點 / 138    4.4.2 Li3 V2(PO4)3 的製備方法 / 141    4.4.3 Li3 V2(PO4)3 的摻雜改性 / 142    4.4.4 不同形貌的Li3 V2(PO4)3  / 144  4.5 焦磷酸鹽正極材料 / 146  4.6 氟磷酸鹽正極材料 / 148  參考文獻 / 150 第5章 矽酸鹽正極材料 /154  5.1 矽酸鐵鋰 / 154    5.1.1 矽酸鐵鋰

的結構 / 154    5.1.2 矽酸鐵鋰的合成 / 159    5.1.3 矽酸鐵鋰的改性 / 162  5.2 矽酸錳鋰 / 167    5.2.1 矽酸錳鋰的結構 / 167    5.2.2 納米矽酸錳鋰材料的碳包覆 / 170    5.2.3 矽酸錳鋰材料的摻雜 / 172  5.3 矽酸鈷鋰 / 176  參考文獻 / 176 第6章 LiFeSO4F 正極材料//180  6.1 LiFeSO4F 的結構 / 180  6.2 LiFeSO4F 的合成方法 / 197    6.2.1 離子熱法 / 197    6.2.2 固相法 / 198    6.2.3 聚合

物介質法 / 199    6.2.4 微波溶劑熱法 / 199  6.3 LiFeSO4F 的摻雜改性 / 200    6.3.1 LiFeSO4F 的金屬摻雜 / 200   6.3.2 LiFeSO4F 的包覆改性 / 201  參考文獻 / 202 第7章 碳基、矽基、錫基材料 /204  7.1 碳基材料 / 204    7.1.1 石墨 / 205    7.1.2 非石墨類 / 208    7.1.3 碳納米材料 / 209    7.1.4 石墨烯材料 / 210  7.2 矽基材料 / 212    7.2.1 矽負極材料的儲鋰機理 / 212    7.2.2 矽負

極材料納米化 / 213    7.2.3 矽-碳複合材料 / 216    7.2.4 其他矽基複合材料 / 218  7.3 錫基材料 / 219    7.3.1 錫基材料的納米化 / 220    7.3.2 錫-碳複合材料 / 222  參考文獻 / 223 第8章 Li4Ti5O12 負極材料 /225  8.1 Li4Ti5O12 的結構及其穩定性 / 225    8.1.1 Li4Ti5O12 的結構 / 225    8.1.2 Li4Ti5O12 的穩定性 / 226  8.2 Li4Ti5O12 的電化學性能 / 229  8.3 Li4 Ti5 O12 的合成 /

231    8.3.1 Li4Ti5O12 的合成方法 / 231    8.3.2 Li4Ti5O12 的納米化及表面形貌控制 / 234  8.4 Li4Ti5O12 的摻雜 / 237  8.5 Li4Ti5O12 材料的表面改性 / 240    8.5.1 Li4Ti5O12 複合材料 / 240    8.5.2 Li4Ti5O12 的表面改性 / 244  8.6 Li4Ti5O12 材料的氣脹 / 253    8.6.1 Li4Ti5O12 材料的產氣機理 / 253    8.6.2 抑制Li4Ti5O12 材料氣脹的方法 / 255  參考文獻 / 255 第9章 鈦

基負極材料 /259  9.1 Li-Ti-O 化合物 / 259    9.1.1 LiTi2O4  / 259    9.1.2 Li2Ti3O7  / 261    9.1.3 Li2Ti6O13  / 261  9.2 MLi2Ti6O14(M=2Na,Sr,Ba)  / 262    9.2.1 MLi2Ti6O14(M=2Na,Sr,Ba) 的結構 / 262    9.2.2 MLi2Ti6O14(M=2Na,Sr,Ba) 的合成方法 / 265    9.2.3 MLi2Ti6O14(M=2Na,Sr,Ba) 的摻雜改性 / 267    9.2.4 MLi2Ti6O14(M=

2Na,Sr,Ba) 的包覆改性 / 275  9.3 Li2MTi3O8(M=Zn,Cu,Mn)  / 276    9.3.1 Li2ZnTi3O8  / 276    9.3.2 Li2MnTi3O8  / 280    9.3.3 Li2CuTi3O8  / 282  9.4 Li-Cr-Ti-O / 283    9.4.1 LiCrTiO4  / 283    9.4.2 Li5Cr7Ti6O25  / 285  9.5 TiO2 負極材料 / 289  參考文獻 / 289 第10章 其他新型負極材料 /294  10.1 過渡金屬氧化物負極材料 / 294    10.1.1

 四氧化三鈷 / 295    10.1.2 氧化鎳 / 297    10.1.3 二氧化錳 / 299    10.1.4 雙金屬氧化物 / 300  10.2 鈮基負極材料 / 303    10.2.1 鈮基氧化物負極材料 / 303    10.2.2 鈦鈮氧化物(Ti-Nb-O) / 304    10.2.3 其他鈮基氧化物 / 308  10.3 磷化物和氮化物負極材料 / 310  10.4 硫化物負極材料 / 311  10.5 硝酸鹽負極材料 / 314  參考文獻 / 320 第11章 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理論設計及其電化學性能的預測 /323  11.1 鋰離子電池材料

的熱力學穩定性 / 323    11.1.1 電池材料相對於元素相的熱力學穩定性 / 324    11.1.2 電池材料相對於氧化物的熱力學穩定性 / 326  11.2 電極材料的力學穩定性及失穩機制 / 328    11.2.1 LixMPO4(M=Fe、Mn;x=0、1) 材料的力學性質 / 328    11.2.2 LixMPO4(M=Fe、Mn;x= 0、1) 材料的電子結構及力學失穩機制 / 332  11.3 Li2-xMO3 電極材料的晶格釋氧問題及其氧化還原機理 / 337    11.3.1 Li2-xMO3 電極材料的晶格釋氧問題 / 337    11.3.2 

Li2-xMO3 電極材料的氧化還原機理 / 341  11.4 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的理論預測 / 347    11.4.1 電極材料的理論電壓及儲鋰機制 / 347    11.4.2 電極材料的表面形貌的預測及表面效應 / 350    11.4.3 鋰離子擴散動力學及倍率性能 / 357  參考文獻 / 360

以低溫大氣電漿聚合可撓式疏水防刮氧化矽薄膜之研究

為了解決鐵氟龍缺點的問題,作者萬祥宇 這樣論述:

鋁合金近年來由於其優越的機械性質,易於處理並且其廣泛的工業應用而成為重要的材料,特別是在航空航天和家庭工業中[1,2]。鋁合金最顯著特徵是具有薄、有粘附性和保護性之表面氧化膜,因此具有耐腐蝕性。但鋁合金具有反應性,在水中容易腐蝕[3]。鋁合金在這些應用中的主要缺點是容易腐蝕,特別是在含有Cl-離子,甚至微量的Cl-的水性環境中[3],這限制了鋁合金的應用。鋁成分對人體是有傷害的,鋁製器皿一直是家居生活中最常用的器具,如果使用不當,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傷害。鋁製品所帶來的危害最終還是鋁本身。鋁製品中含有鋁、鋅、銅等金屬元素,這些雜質都具有致癌作用,尤其是對老年人,如果攝入過多的鋁,最易患老年痴呆

症和骨折。鋁製品傷害人體已是世界定論。可是,鋁製品便宜、輕便,目前仍被廣泛使用,特別適用在食品上的製品,如烤盤。原本烤盤上的配方是Teflon但因製造「鐵氟龍」時添加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可能對人體有害。因此在鋁合金上鍍上一層能抗刮疏水層的膜來代替鐵氟龍就非常重要了。固本研究以此為目標。 由於低溫大氣電漿 (Low temperature atmospheric-Pressure Plasma)具有鍍膜速率快、室溫製程、及不用抽真空進行聚合薄膜等優點,本研究主旨在以低溫大氣電漿聚合沉積SiOxCy薄膜SiOxCy於可撓式1050鋁合金,探

討加入不同單體將SiOxCy薄膜鍍膜於可撓式鋁合金基板以及不同氮氣氧氣流量的變化,提升可撓式鋁合金基板疏水性質及防刮性質。以Pencil test與防刮測試基板的表面硬度與防刮刮能力,經低溫大氣電壓聚合之Al/SixOyCz防刮能力可達100g重91次之防刮測試,而去離子水之接觸角可由78.8˚提升至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