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屋增建廁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鐵皮屋增建廁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志縈、蔣立智寫的 100%有感開運:不可不知的風水危機100禁 和盧斯.斯拉維德的 微建築:全球53個精采絕倫的小建築.大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活泉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鐵皮屋增建廁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00%有感開運:不可不知的風水危機100禁

為了解決鐵皮屋增建廁所的問題,作者林志縈、蔣立智 這樣論述:

買屋、租屋、找店面,一定要知道的風水常識!   好宅風水,你選對了嗎?   壞風水,厄運、風波一直來→好風水,聚氣納財,福氣來   你一定不知道──   選什麼屋,會財來財去留不住?!  住什麼宅,會火災自殺重病來?!  什麼格局,會讓你行為失常運途差?!   拯救壞風水的化煞開運100解,  即翻.即查.即解,輕鬆打造你的好宅運!   居家風水危機,隨時隨地發生,稍不留意,即會醞釀成不好的能量,危害輕一點的,頂多心情不佳,做事不順。危害嚴重一點的,可能造成身體病變,傷命傷身,財散家敗一世悲情。不好的NG風水將會危害到你的健康與財富,想要幸福的你,不得不注意。   居家風水,是人們對住家環

境的感受,好比你進入一間房屋時,大門一開,就直接看到廁所,第一眼在「視覺」上就不舒服,如果廁所不乾淨傳來臭氣,吸入之後,嗅覺上會不舒服,人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加上大門方位,面對高壓電塔、電線桿或變電箱,產生電磁性傷害,不僅直接干擾居家磁場,人體身心的和諧狀態也會受到破壞,導致內分泌失調,產生身體病變。   居家風水的危機,很難察覺得出來,除非衰運連連,否則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   本書內容不僅讓你有察覺風水危機的能力,並提供你破解的方法,為自己家中的風水,做一次全面性的健康檢查,書中共提供100個化解風水危機的方法,以及開運化煞的調整方法,讓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輕易的發現危機,化解危機,開啟好運,

讓自己所住的房子是個旺財又健康的好宅。無論是買屋、租屋,都能趨吉避凶,讓家人平安健康,運勢跟著提升。   常見的NG風水──   屋角煞  易引發內臟器官方面的疾病。如果房子的前方(正南方),剛好有道路或屋角斜射向房子的話,射向住宅左邊傷長男,射向右邊傷少男,射向中間傷次男;若是再發生於正南方則會對人體產生眼疾、盲目(失明)、心臟病等情況。   破面煞(壁刀煞)  房子正前方有牆面對到,形狀像壁刀直劈而來,此為「破面煞」。居家會發生車禍、血光、脾氣暴躁;若是公司、工廠則被人倒帳、收帳困難、合約不順利、員工會發生意外。   反弓煞  即住宅門前有反弓狀的道路。比如「反弓水」–住宅前的河成反弓之狀

。又如「反弓路」–路呈彎曲型,住宅之門正對此路。房子位在彎抱面是大吉,位在反弓面則是大凶。   「地底穿心煞」  近年來流行的捷運共構宅,如果住家下方有捷運、地鐵、停車場等有車流通行的通道,都不利於居家風水,屋主容易破財,健康狀況不佳,尤其以三樓以下低樓層住戶,影響最大。   「穿堂煞」  打開你家大門,一眼就看見你家後門,這樣的格局就叫做「穿堂煞」,將導致屋內氣場不斷受到干擾,住在裡面不舒服,也難以聚財,屬漏財格局,可以在大門口設置玄關或屏風遮擋。   開門見樓梯  如果我們一打開大門,正對往下走的樓梯,有洩氣的疑慮,比較不容易聚財,住在裡面的人也容易往外跑,家裡待不住。   門對門  門對

門可以分為兩種,如果是兩家住戶大門相對,出入容易互相干擾,而且會影響彼此的運勢。如果是家中的門對門,家人容易產生口角,可以在房門懸掛長門簾作為化解。   馬路兩側只有一邊有商店或住家  只有一側有房子,對面空曠,此為孤陽煞,氣散蕩不收,生意難做,不宜開店。  大馬路若是又直又寬闊,反倒不容易聚氣,氣散不聚,商店大多生意難做,賺錢辛苦。 本書特色   1. 精選最常見也最常被人忽略的100個風水危機。  2. 一單元一案例,用語淺白生活化,沒有冗長難懂的專業用語。  3. 搭配平面圖或照片解析,一看就懂。  4. 提供最有效、又速解的化煞開運法,輕鬆上手。   超值好禮免費贈(詳情請見本書P34

3-345頁)   .持本書正本及發票至茲心閣,可享免費姓名分析乙次。  .持本書正本及發票至茲心閣做命理諮詢,可獲得茲心閣精選開運飾品乙份。  .持本書正本及發票預約茲心閣陽宅風水鑑定佈局,可免收鑑定費用乙次。 作者簡介 玆心閣命相風水開運達人   林志縈   自幼跟隨父親研習中醫藥、傳統子平八字學、三元堪輿風水學、紫微斗數、姓名學與六爻卦。為了精益求精,數年來又跟隨甚多奇人異士再學習鐵板神算、皇極神數、河洛理數、三元先天奇門遁甲、 大玄空堪輿術、六壬神數、七政四餘及西洋占星術。常應聘至各企業社團作命理風水演講。   現任:  中國風水命理星相學會名譽理事長  高雄市風水命相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安陽周易專修學院客座教授  玆心閣開運會館負責人  茲心閣開運會館:www.luck-creator.com/  Yahoo!奇摩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jw!Vda0pzSUCUbLzkwKBdo-/article?mid=4&prev=28&l=f&fid=6   經歷:  ◎1982年通過中醫師檢定合格。  ◎1984年正式設硯為人作命理、風水諮詢,迄今已有30年。  ◎1988年以後常至世界各地自助旅行三十多國,堪察世界各地人情與地理型態。  ◎自1985年開始教授子平八字、紫微斗數與風水地理。  ◎自1993年帶領許多風水協會成員

,到全台灣省各地堪察地理龍脈。  ◎曾任主人廣播電台命理節目主持人與環球電視台占星節目主持人。  ◎2004年起應聘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緣中秀開運中心作命理堪輿服務。  ◎2005年成立全台灣最先進最宏偉的玆心閣開運會館。  ◎2006年榮獲由國際易學聯合會主辦評選為全球易學百大人物。  ◎2006全球城市小姐選拔賽五行色彩學指導老師。 蔣立智   曾任城邦文化特約編輯,今日中英雜誌(Bicycle Today)特約編輯、博客思聽數位傳播特約撰稿人、登上數位行銷網路文字編輯、茲心閣命理部落編輯。   現今專事寫作,與林志縈老師合作將林老師的【陽宅風水開運法】結合100個實際精采案例,以生活化口語

及故事型態寫法讓讀者身歷其境,深入淺出介紹現代風水。

微建築:全球53個精采絕倫的小建築.大設計

為了解決鐵皮屋增建廁所的問題,作者盧斯.斯拉維德 這樣論述:

  「此書中討論的案例提供讀者無限想像,那介乎建築與非建築、藝術與非藝術的曖昧,正是跨領域整合的最佳表現。」--銘傳建築系助理教授 徐明松   將老舊豬舍直接置入全新木匣,就能變身為融合古今的展覽室?  公園草地上的排水管,竟成了吸引大批顧客搶著登記的旅館房間?  在嚴峻的沙漠中,一隻隻奇形怪狀的「海豹」原來是特殊設計的帳篷?   看完本書,你會相信:建築真的有無限可能!   本書共收錄53則「微建築」(Microarchitecture)的設計案例,並將微建築分為公共領域、社區空間、移動式建築、精簡生活、增建空間五大類型。這些設計案都十分簡單,並非全出於建築師之手,部分設計甚至尚在概念的階段

。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事先建構到某種程度,再搬運到現場組合起來,講求輕巧、短暫與實用等特性。   到底什麼是「微建築」呢?Ruth Slavid不願以特定的地板面積來定義,他認為微建築就是十分迷你的建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狹隘的空間中執行複雜的功能。特點是「單純」,因為唯有避開繁複的設計,建築師才能全面掌控,進而提高完美無憾的可能性。   然而,微建築是位於狹隘空間中,更像藝術品的建築。往往不含隔間,易於從整體角度切入設計,從草圖到實物,不會出現嚴重的意外。它們以小搏大,形成影響力,創造出遠超過其規模所能表現的意趣與風格,重要性也與規模成反比。   狹小的都市空間、不起眼的公廁與候車亭

、森林裡的小屋,甚至是荒漠裡的驛站,處處都能看到令人拍案叫好的絕妙創意。不論你是從事建築設計行業,或是就讀於建築相關科系,亦或單純對於創意建築感興趣,本書都將打破空間的藩籬,為你帶來全新的視野。 本書特色   在這寸土寸金的時代,「微建築」將成為最新流行的微型趨勢!   即使是不起眼的小地方,也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大設計。   本書囊括全球53個精采絕倫的創意建築案例,這些建築師或藝術家們突破了空間與成本的種種限制,將天馬行空的創意,付諸於實際的建築形體上。 作者簡介 盧斯.斯拉維德   任職於《建築師期刊》(Architects' Journal)長達15年,擔任副總編輯以及網路編輯。著有《W

ood Architecture》(2005)、《Wood Houses》(2006)等書。 譯者簡介 呂玉嬋   生於台北,藝術碩士。喜愛藝術、電影及旅行。 序言 第一章 公共領域 公共廁所 / 克羅埃西亞杜布洛夫尼 / 法比強尼 廁所間 / 澳洲塔斯馬尼亞州里奇蒙 / 1+2建築師事務所 公車候車亭 / 英國布拉福 / 包曼萊恩斯建築師事務所 遊民設計案 / 澳洲 / 古塞爾建築師事務所 赫爾辛基設計週資訊站 / 芬蘭赫爾辛基 / 赫爾辛基科技大學 觀景台 / 芬蘭赫爾辛基科基亞薩利動物園 / 哈拉 / 小屋木材工坊 海洋公園貝殼架 / 美國加州聖塔莫尼卡 / 泰伊建築師事務所 單車看守

屋 / 荷蘭席凡寧根 / 時尚建築品味建築事務所 露天音樂台 / 英國濱海貝克斯希爾 / 麥克勞夫倫建築事務所 旋轉屏風 / 英國黑潭 / 麥傑斯尼 第二章 社區空間 廣告大樓 / 日本東京 / 克萊.戴森建築師事務所 豬 / 珠舍 / 德國法爾茲 / FNP建築事務所 公園旅館 / 奧地利林茲 / 史特勞斯 帕傑爾遊客中心 / 西澳 / 南澳大學建築系學生 滾球休息室 / 澳洲墨爾本 / 迪馬斯建築師事務所 立爾雅教堂 / 芬蘭奧盧 / 歐伊法建築師事務所 冥思堂 / 荷蘭哈勒默梅爾2002年世界園藝花卉博覽會 / 何蘭德 膠囊鴿舍 / 法國科德里 / 奎絲特 蘇文扭節艇 / 艾貝索特 第三

章 移動式建築 森林藏身罩 / 西班牙 / ex.工作室 保溫翼 / 美國加州莫哈維沙漠 / 亞伯登,哈利根,葛洛夫 混凝土帳棚屋 / 混凝土帳棚科技 沙漠海豹 / 建築展望事務所 紙板屋 / 澳洲雪梨 / 斯塔奇伯里與帕普建築師事務所 安.希篷車驛站 / 美國加州 / 希泰爾 避暑居 / 芬蘭 / MH合作公司 按鈕貨櫃屋 / 美國 / 卡爾金 XS號房 / 美國 / 雪佛 密爾太空站 / 荷蘭烏特列支 / 2012建築事務所 pPod活動戲院 / 英國曼徹斯特 / 瑪格瑪建築事務所 第四章 精簡生活 卡崔娜小屋 / 美國紐奧良 / 庫薩托 微巧住家 / 德國慕尼黑 / 荷頓.茄利.李建築事

務所與赫克+何夫納建設 露營小屋 / 西班牙拉托雷雷拉 / 多倫特 布瑞肯嶺理想小屋 / 美國 / 迪姆 釣魚營 / 美國 / 羅梅洛 微型住宅 / 丹麥 / N55 轉轉屋 / 奧地利 / 萬事如意建築事務所 轉盤屋 / 德國 / 科藍尼與漢斯建設 鐵皮屋頂建築S / 日本神戶 / 遠藤秀平建築研究所 空間盒 / 荷蘭 / 狄雍 / 五建築事務所 林地木屋 / 比利時法蘭德斯南方 / 羅布列希與黛姆建築師事務所 第五章 增建空間 愛默生的三溫暖房 / 美國明尼蘇達州杜魯司 / 薩梅拉建築事務所 三溫暖盒 / 加拿大 / 美洲河狸公司 納涼閣 / 倫敦 / 烏瑪爾+席維斯特建築師事務所 和風庭

閣 / 英國倫敦 / 狄克森 蝴蝶廊 / 美國馬里蘭州貝什斯達 / 本質工作室 庭院小屋 / 西班牙聖米蓋庫魯爾思 / 八十七工作室 彼得潘之家 / 英國蘇佛克 / 桑奈.霍普金斯建築師事務所 睡眠之屋 / 西班牙奧翠里亞斯 / 馬丁尼建築師事務所 夾廊屋 / 加拿大安大略 / 威廉生威廉生建築師事務所 自由精神球屋 /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 / 喬得萊 觀景台 / 義大利馬瑞提摩莊 / ex.工作室 懸吊辦公室 / 法國巴黎 / 艾貝索特   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來,西元2000年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票選出「心目中最出色的二十世紀十大建築」,其中名列第四的是瓊斯(E. Fay Jones)所

設計的「刺棘冠教堂」,於1980年竣工。這棟教堂位在阿肯色州幽綠卡溫泉林區,為單一空間,結構單純,以木材為架構,大量的玻璃作外牆,並採可用手搬運的小型建材,所以施工時不需砍掉四周的樹木。1981年,《新聞周刊》以「玄妙」一詞形容它,自此便受到世人的喜愛與欣賞,至今仍被妥善利用。刺棘冠教堂長18.25米,寬7.5米,高達15米,絕佳的比例,讓它與本書列舉的設計案比起來顯得相當寬闊;但若是與多數的教會建築相比,則可冠上「迷你」兩個字。此外,它也具備小品設計所呈現的種種迷人特性。   第一個特點是「單純」。刺棘冠教堂的結構相當精密,目的卻是創造單一的優美空間。唯有避開繁複的設計,建築師才能全面掌控。

無論建築的整體成就何等出色,能被視為完美的卻屈指可數;而且建築師完成大型建築之後,很少會滿意每一項細節。所以如果將規模縮到比刺棘冠教堂還要小,那麼完美無憾的可能性會更大。   對我而言,「微建築」(microarchitecture)是位於狹隘空間中,更像藝術品的建築。往往不含隔間,易於從整體角度切入設計,從草圖到實物,不會出現嚴重的意外。本書中的建築並非全是精雕細琢而成,有些設計甚至故意呈現出將就的粗糙感。不過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單單一個礙眼的小地方,就有可能破壞全盤的構想。有的作品力求留名傳世,有的則盡力達到理想的成效。   儘管刺棘冠教堂比微建築更加寬敞,兩者之間還有其他共同點,

包括運用素材的樂趣。瓊斯特別維護建築的四周環境,而這份對環境的關懷(在1980年是令人欽佩的表現)也屢屢出現在其他設計中。這類建築還有一個共通處,它們以小搏大,形成影響力,創造出遠超過其規模所能表現的意趣與風格,重要性也與規模成反比。   到底什麼是微建築?我一直刻意避免以特定的地板面積來定義。它是十分迷你的建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狹隘的空間中執行複雜的功能。一間窄小的房子,小到臥室、浴室和廚房不用時要輪流收起來?這是微建築。僅提供單項功能的小屋子,像是三溫暖房?這也是微建築。裝有推輪的小型音樂台、隨風向轉移的海濱屏風、巨大的托斯坎尼宅邸上暫放的瞭望台?這些全都是微建築。   這些

設計有一項優點,它們往往是在年輕建築師能力所及的領域內。許多建築師從房屋內部汲取經驗,像是裝潢酒吧、商店等場所,卻不會受託處理抵擋雨水、妥善配置管線系統一類的棘手問題。此類工作無法讓建築師得到滿足,因為裝潢大多是一時的,取決於當下的潮流,以及建築結構的限制。   然而,規模小卻完整的設計案帶來了獨立創作的喜悅,不需組織與管理多人團隊的能力,不需諮詢專家顧問,不需滿足複雜計畫的要求。微建築反而如學徒在受訓末期展示成果的簡單工作,以精心傑作證明自己在建築一行起步時的活力。建築師甚至可能靠自己來籌措資金。   擔任教職的建築師荷頓(Richard Horden)熱衷推廣這種建築成就。他當然不是新手(

荷頓出生於1944年),但是持續與學生合作創作,鼓勵他們拓展想像力。自1966年起,他在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擔任教授,成立「慕尼黑微建築小組」,依據他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研究成果,與德國赫克+何夫納建設合作,發展「微巧住家」的設計。這是荷頓一系列趣味設計的第一項,很有可能即將開始量產。   除了規模大小之外,荷頓認為「輕巧」也是微建築的特色之一。2004年12月,他在德國建築雜誌《細節》中提到:「關於這個詞彙,我們的定義是實際上離開地面的建物,僅以最小面積『輕輕接觸地球』。這需要新的分類......我們希望達到此項目的,嘗試以少做多,目標是將建材與能源的使用量降至最低,合併運輸與居所功能,並且讓建物

與產品設計的關係更為緊密適切。」   這種手法造就了具標竿作用的形象設計,比如說可用車子運載的三角小屋、以直升機運載且形如直升機的滑雪屋、出奇窄長而造型優雅的海灘瞭望台,全部都是利用經濟實惠的建材,並依靠科技提供原本由大片截面才能提供的強韌度。在前述文章中,荷頓也寫道:「縮小尺寸可減少用材、建造與運輸的耗能、施工所需的實際物質,以及室內冷暖氣所需的能源。」   唯有法國建築師艾貝索特(Gilles Ebersolt)能讓荷頓的作品相形之下顯得略為重一些。除了幾件較平凡無奇的作品外,他主要致力於自稱為「騰空建築」的設計,這種飄浮建築能讓科學家在地平面以上探索自然世界。荷頓形容自己的設計是「輕輕碰

觸地球」,而艾貝索特的設計則往往「根本不碰到地」(請見第86頁)。有趣的是,他後來轉而設計更腳踏實地的建物,像是為某攝影師的工作室創造額外的空間(請見第208頁)。   為了抵達預定使用的遙遠地區,荷頓與艾貝索特的作品都必須事先建構(起碼部分),並且是可以運送的,這也是微建築的兩項特質。本書中的設計幾乎都是事先建構到某種程度,當中還有好幾件作品是可以搬運的,也就是說能夠在許多不同的地點搭建。   輕便可搬運的建物自然有其規模限制,但事先建構卻不是迷你建築專有的特權,因為現成的小組件可以組合成大建物。工業化國家亟欲防止工地現場出現混亂與無法掌控的狀況,因此這種趨勢越來越盛行,例如英國政府多年來提

倡「現代營造法」的觀念(基本上就是異地預製、現場安裝),也倡導六萬英鎊房屋的概念。2006年更有一場競賽辦得如火如荼,主題就是價格低廉(因此從簡)的住宅設計。   輕便、可移動的住宅,讓人想起漂泊生活,這種情況有兩類,一是為了避難或求職的非自願選擇,一是自願選擇不受約束。   位於加州威尼斯的「活動設計工作室」(OMD),如此形容他們的手法:「OMD重新思考、重新建立建築方法,與陸地上越來越多、越來越擁擠的零亂建築形成對比,我們設計的建築沒有固定地點,四處移動,可以輕巧地放在土地上。」受到義大利建築大師聖塔利亞(Antonio Sant’Elia)未來主義宣言的啟發,OMD信奉同樣的哲學觀:「

我們不再相信磅礡傳世、穩重固定,而以輕巧、短暫與實用等特質取代,豐富我們的感受。」   上述的設計者都是建築師,不過本書的設計案並非全出於建築師之手,由此可見這些設計案十分簡單,而且某些設計尚在概念的階段。微建築與產品設計以及藝術之間有一片灰色地帶,這種情況在某些設計中非常明顯,比方說2005年斯達林(Simon Starling)贏得英國藝術大獎泰納獎的作品--「棚船棚」。斯達林買了一間棚屋,改建成船後,順著萊因河划到巴塞爾,然後再度改造為棚屋。2004年,烏爾文(Erwin Wurm)的「胖胖屋」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中首度亮相,在傳統的人字形屋頂下,屋子的外牆好像一團胡推亂擠的豬油。   顛

覆棚屋概念的人不只有藝術家。1999年英國格拉斯哥舉辦了「理想小屋展」,邀請不同背景的人來改造基本的庭院小屋,表現出個人的風格,建築師瑞奇(Ian Ritchie)與時尚專家史密斯(Paul Smith)等人皆參與其中。由於這場展覽辦得很成功,2002年魁北克的梅蒂斯民族園藝節又再度利用這個概念,請來十位加拿大籍設計師進行類似的活動。到了2005年,倫敦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也跟著仿而效之。   當藝術家與建築師同時存在,必然能達到某種趣味,那是雙方無法獨自創造的。小型設計不見得重量都很輕,但概念卻同樣靈巧。迷你建物可實現多種效果,不過很少表現誇浮或高傲的氣質。本書介紹了林林總總的建築設計,

有的或許立意嚴肅,不過每一件都有趣味可尋,微建築若有用處的話,其中一項優點就是能使人會心一笑。 案例介紹:1.出現在郵票上的單車看守屋。在這個設計案例中,外形與功能完全無關:這是一棟單車看守屋,恰如其分位於最具單車意識的國家-荷蘭,2006年初這個設計甚至出現在郵票上──沒有什麼比出現在郵票上更能代表主流地位。外形像是白色的方底金字塔,從後面看去,神祕難解,正面看則像圖畫書中的城堡,採用包覆鋼鐵結構的石材,還有一排灰色的城垛。這座裝飾性建築有常見的室內元素:辦公室、廁所、廚房、甚至是存放單車安全帽的閣樓,建築頂上則高放著傳統荷蘭房舍的迷你複製品,它還會不定時發出氣聲、閃光與煙霧,彷彿著火似

的。2.睡在排水管裡的公園旅館。「公園旅館」顧名思義是一個位在公園內的旅館,身處奧地利林茲這個平靜高雅的城市裡。這個構想是只提供睡覺的地方,畢竟公園就有廁所、淋浴間,四周咖啡館與餐廳林立,附近更有游泳池。「房間」是由製造商柏格曼捐贈的混凝土排水管,各重9.5公噸,改造工程極盡所能地簡化。上方有小圓孔,提供光線與空氣;以平板作為床墊與睡袋的基底,一側的窄板放了燈,平板底下的空間則當作儲藏用。最重要的是,它用絞鍊安裝了安全木門。房間內部皆以透明漆修飾表層,每一根水管的底牆還有藝術家歐喬亞(Thomas Latzel Ochoa)所畫製的獨特壁飾。房客利用網路訂房後,會收到房門電子鎖的獨有密碼,離開

時只需留下自認恰當的房錢。旅館只預備在夏天開放,因為它的比熱高、吸熱慢,即便在酷熱的氣候也可保持涼爽。要是結果失敗呢?只要把固定門、底板、內部平板的20根螺絲拆下,旅館又能變回一排水管,隨時可以放在地上,發揮原始的功能。3.抵抗沙漠惡劣環境的海豹型帳棚。沙漠環境艱困難耐,白天酷熱,夜間酷寒。最極端的氣溫出現在瀕臨地面的高度,只消往上1米左右,溫度就會變得緩和。「沙漠海豹」正是利用這種熱階梯原理。它是帳棚,形狀卻與標準帳棚相差甚遠,外形類似回力棒,一面可沿地面平放,一面則彎曲往上到2.1米的高度。裝在帳棚頂的風扇在白天吹送涼風,在夜裡送出暖風。這種設計還有個好處:人可以以站姿進入帳棚。白天時,太

陽能裝置會轉動風扇,同時為風扇夜間使用的電池充電。帳棚結構包括兩條鮮黃色的「空氣樑」,這是採用聚氨酯塗料的聚乙烯,充氣之後可構成樑柱。外皮是輕巧的高科技銀布料,白天反射外界的熱氣,夜裡有助於維持棚內熱度。4.「想用什麼,就轉什麼」的轉盤屋。多數房子顯然有大量未有效利用的空間:除了睡眠時間之外,臥室多半閒置不用,而浴室與廚房一天頂多使用幾個小時。在「轉盤屋」中,科藍尼雖然沒有完全消除多餘空間,但是起碼降低了空間浪費。根據構想,屋子的主要區域是起居空間,位於角落的電動控制「旋轉盤」則提供三重功能。晚上睡覺可轉出睡眠區;洗澡時間到了,有浴缸與洗臉盆的浴室區便發揮作用;用餐時間,只需將廚房區轉到適當位

置。這些組件可使用最小的尺寸,因為它們是跟主要起居間「借用」空間,比方說,臥室只有一張在儲藏空間上方騰空的床。除了對科技的仰賴之外,這組建築還有必須克服的明顯缺點。假如停電會發生什麼事情?假如東西卡住了呢?假如它居然不受控制,像法國劇作家費杜的鬧劇呼呼轉個不停呢?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女主人將情人塞進臥室,還一面準備餐點,佯裝出家庭和樂的畫面。5.可觀看自然美景的球型樹屋。住在球體的點子令人躍躍欲試。喬得萊細心思量全盤細節,提出對樹木無傷的設計,即使樹幹啪一聲斷了,住戶也能安全無虞。沿著繞旋樹幹的階梯往上爬,通過短吊橋後進入球屋,便能透過玻璃圓窗,往外觀看蔽天的森林或天上的星斗,還有比這更加美妙的嗎

?球屋會隨著微風輕輕搖晃,由於質量輕盈、重心偏低,如果有人在屋內活動,球屋的反應可能會更為劇烈。「愛雲」的直徑是3.2米,以西川雲杉搭蓋,球體是雙重積層材,外層磨光後,鋪上雙層環氧纖維玻璃。球屋加裝絕緣材料,內層表面沿著「經度線」釘裝乙烯基裝潢布料,以木條板遮掩接縫。此外,球屋以鋼索連接到三棵不同的樹木,穩定性強,而大量的鋼索可保證就算有根粗枝斷了,這間可愛的樹屋也不會墜地。「愛雲」屋內的樓板面積相當窄,喬得萊卻裝潢了舒適的擺設,裏面有一張雙人床與頗為寬敞的儲藏空間。木門也是球屋牆面的一部分,可往外打開,猶如通往潛水艇的艙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