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imSeldin寫的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全新增訂版) 和楚雲的 用罐頭鵝肉打勝仗:靠,都是為了鳥事 搶錢,搶糧,搶女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36款熱門排行開罐器推薦【2022年最新版】 - Afma & Mall也說明:... 開罐器ptt、開罐器優惠」聽取更多專家或有經驗的前輩,. 貨比三家買了不後悔,可以用得更久唷:). 優易生活開罐神器廚房安全開罐器(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合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清文華泉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黃城所指導 單文婷的 中國大陸網路公民社會發展與國家權力競合關係之研究 (2011),提出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公民社會、資訊社會理論、資訊全球化、網路管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歷史學系 王鴻泰、陳國棟所指導 李其霖的 清代前期沿海的水師與戰船 (2008),提出因為有 範圍、海防、重要性、滿洲人、清代、水師、戰船、海洋史、軍事史、綠營、對象的重點而找出了 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解答。

最後網站開罐器全聯 - Mvg5014則補充:不鏽鋼開罐器開鐵皮罐頭刀開瓶器起子淡奶椰漿開罐刀簡易工具神器. 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開蓋不會有鋸齒邊合金刀頭罐頭開罐器. 人體功學手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全新增訂版)

為了解決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問題,作者TimSeldin 這樣論述:

踏入蒙特梭利世界的最佳入門書! 圖文並茂超過200張精美全彩照片,分齡索引80種以上家庭日常活動指引, 長銷10年,全球暢銷20萬冊,因應社會變遷與3C世代的蒙特梭利教養指南,全新增訂呈現!      「先前擔任園長職務時,只要學校裡有家庭誕生弟妹,我們就會送一本《在家也能蒙特梭利》當成慶賀禮物⋯⋯蒙特梭利之美,不僅限於教室內,若能掌握箇中精隨在家中落實,透過家庭與學校的一致性教養,將可讓孩子的發展在各方面都能水到渠成。」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若你正準備、或孩子正就讀蒙特梭利體系園所或學校,希望孩子浸淫在蒙氏理念的環境中,這將是你絕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 

你知道從孩子出生到六歲之前,有哪些「學習敏感期」嗎?   █  想從幼兒就培養能獨立自主、能自行打理吃飯穿衣的孩子,有哪些訣竅?   █  根據最新腦神經研究,如何順應幼兒大腦發展,幫助他探索世界,學習新事物?   █ 「和平桌」如何化解孩子紛爭?如何自製「百寶箱」「神秘袋」,啟發孩子感官?   █ 「三階段教學法」如何有效引導孩子指認物品,循序漸進認識新奇的世界?   █  如何運用蒙氏理念,循序漸進帶領孩子踏出讀、寫、算的第一步?     新增以腦神經研究為基礎的「大腦發展」知識專欄與專文,以及如何用充滿關愛的家庭生活與豐沛適切的環境布置,讓孩子大腦的「執行功能」得以好好發展,進而具備考量

情境、擬定計畫,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版同步擴增「媒體使用建議」、「認識孩子氣質個性」、「一致性教養」等重要教養議題,以及家中有新生弟妹出生,或遇上雙親離婚、家人離世等重大變故,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家庭變化」等關鍵議題。      出生於義大利的瑪莉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相信,只要在生命初期接受適當的刺激,每個孩子都能發揮內在的潛力。這套已有百年實踐經驗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系統,強調「觀察、跟隨」孩子的重要性,並運用眾多實踐有效的技巧,讓孩子邊做邊玩邊學,滿足天性探索這個世界,連Google創辦人布林和佩奇當年都深受啟發。        本書由美國備受推崇的蒙

特梭利教育家與作者提姆.沙丁執筆撰寫,他彙整自己的成長經驗,以及為人父與蒙特梭利資深督導心得,超過三十年蒙氏經驗不藏私傾囊相授!從嬰兒房的設計布置,到教導孩子自己穿衣、擺放餐具,圖文對照,步驟清晰,讓你在家也能安心蒙特梭利!   各界真摯推薦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洪淑青 (Selena Hung),人氣部落格「一開始就不孤單」格主   洪淑敏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講師/桃園歡樂童年幼兒園園長   張加勳 ,美國蒙特梭利學會(AMS)附屬國際蒙特梭利教育中心IMEI主任/台中丘尼兒&長憶蒙特梭利幼兒園教務長/蒙特梭利  小學、幼兒教師    趙崇甫(大樹老師),

育兒顧問   ——依姓名筆畫排序   

中國大陸網路公民社會發展與國家權力競合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問題,作者單文婷 這樣論述:

21世紀的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成員並在全球經濟市場扮演關鍵角色。回顧中國大陸最近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歷程,90年代後受到西方國家資訊全球化影響而展開的資訊化建設對於實體經濟發生重要影響,與此同時,資訊化建設也支撐起中國大陸資訊產業迅速發展,例如網際網路、移動式通訊等並且加快資訊社會興起。儘管中國大陸的資訊社會發展基礎來自於西方資訊全球化的運作邏輯,然而最後卻發展出不同於西方國家的「中國化」資訊社會,其特徵除了與西方國家相似的網絡化、高度商業化以及媒體集中等趨勢外,更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是中國大陸政府強勢主導資訊化發展方向以及其特殊的網路管制政策,因而也形成其一邊發展資訊經濟、一

邊嚴格管制網路的特殊景象。經濟發展帶動中國大陸社會進步,人民權利思想萌發,公民社會也逐漸展現活力。90年代後期網路興起後不僅加速公民社會發展也促使網路公民社會形成。網路公民社會並非是全新概念,其應視為公民社會的延伸,藉著網路新科技,公民們在網路上傳播公民意識、關懷公共事務甚至基於公共利益展開動員,藉由網路進行公民運動。而此發展趨勢不僅衝擊大陸當局傳統的威權統治模式,對於長久以來弱勢的公民社會發展更具有全然不同的意義。網路科技不但成為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的重要媒介,網路本身也形成新型態電子式公民社會,這即是本研究所指「網路公民社會」。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討論資訊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中國大陸網路公民社會的

興起與發展,而研究範圍是從90年代因應資訊全球化浪潮至21世紀進入網路時代後的社會變化,研究焦點在觀察網路公民社會借助「資訊化」力量進而從公民社會、國家治理與經濟市場三者互動中得到發展空間,而基於「互動」觀點,本研究也關注網路公民社會如何反向影響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影響國家治理權威以及影響經濟市場發展發生變化。另方面,網路公民與國家權力競合過程中將對公民社會地位提升以及「國家─社會」互動關係產生何種變化?而此種發展對於中國大陸推向民主化又將產生何種驅動力也成為本研究討論重點。為了解網路科技、公民社會、國家治理與經濟市場間的互動關係,本研究採取理性選擇制度主義作為研究途徑,在制度框架下探討國家

治理如何在日漸興起的公民社會以及利益可觀的網路經濟市場雙重壓力下進行網路管制政策調控的理性選擇,而此也讓網路公民社會得到發展機會與空間。本研究同時藉由三個發生在2011年的網路個案分析、文獻討論以及透過訪談學者專家,論證網路公民社會興起與影響,而最後研究發現如下:一、中國大陸以建設「中國化資訊社會」來回應以西方國家為主力的「資訊全球化」;二、網路與公民社會互動結果不僅有助於強化公民社會進步,同時也促成網路公民社會快速發展;三、國家網路管制政策逐漸出現彈性調整,此也使得網路公民社會得到發展空間並且具備正當性;四、網路經濟市場快速發展對於網路公民社會也產生正面影響,同時網路企業為維持網站高點閱率,

某些時候也選擇遊走在管制邊緣,保持網路論壇上的喧嘩狀態;五、網路公民社會同時在國家治理、經濟市場與公民社會三方勢力互動中成長,並且同時與三者保持互動關係;六、網路公民社會發展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產生推進作用但仍受到制度與環境因素限制。本研究透過網路個案與訪談專家學者論證網路公民社會確實在國家、社會與經濟市場三者交互影響下形成發展,並且在與國家權力博奕中不斷進步,雖然至今網路公民社會發展並未能改變「強國家」與「弱社會」政治格局,但事實上,網路科技卻促使中國大陸「弱社會」正迅速進步,同時網路公民們也透過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網路事件累積了對抗政府的社會資本與經驗,公共理性與公民意識快速凝聚,對於推動中國大陸

基層民主化產生實質幫助。網路公民社會是中國大陸在資訊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型態電子式公民社會,象徵資訊時代下公民透過網路科技獲得對資訊流通的掌控權力,即使是在威權體制國家,社會仍可藉由網路科技得到發展機會。本研究對於中國大陸網路公民社會發展仍持樂觀態度,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觀察到大陸當局對網路治理的思維正在改變,網路管制政策也隨著網路影響力日漸顯著而且呈現出靈活彈性的漸歇式特徵,然而數位落差、網路素養及網路過度商業化等問題仍使得網路公民社會發展持續面臨批評與挑戰。

用罐頭鵝肉打勝仗:靠,都是為了鳥事 搶錢,搶糧,搶女人

為了解決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問題,作者楚雲 這樣論述:

  戰爭是什麼?戰爭就是鼻屎大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   是比誰更八點檔、誰更鉤心鬥角、誰的藉口更瞎!   每一場戰爭,都是一部精采萬分的言情小說!   【美色誤人的最佳代表】   古希臘無可救藥的顏值至上主義,讓他們能為一位美女打十年的特洛伊戰爭,期間希臘城邦甚至又中了特洛伊的美人計,差點改寫整部歷史!   【說奪回聖地你也信?】   如果你能問一位十一世紀的十字軍士兵,他會跟你說:   「近東地區是充滿歡娛和快樂的天堂,那裡遍地流著乳和蜜。」   於是你懂了,這場聖戰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講不聽?那就扔窗外】   捷克國王禁止新教徒活動,但布拉格人民也不是吃素的,一言不合就把人丟

窗外,三十年戰爭就此開打!   美西戰爭後帝國主義興起,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   【罐頭鵝肉立大功】   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後,在歐洲腹背受敵,不挑起戰爭,就等死,而此時的納粹卻居然是靠著「罐頭鵝肉」成功侵略波蘭!   【希特勒的命有多硬?】   希特勒竟然能在暗殺炸彈炸死全屋人的情況下獨自存活,死神指數堪比名偵探柯南!   【一個打十個的以色列】   中東:這次我一定要打跑你!   以色列:(揮一揮衣袖)   中東:(輸到脫褲)   本書精選古今中外最知名的九十場戰役,從封建時代的刀光劍影,到現代高科技的資訊戰,以說故事的方式引領讀者穿越時空,還原戰爭現場,讓你擺脫歷史課的沉悶

枯燥,在學習的同時,也能享受故事!   還在看著歷史課本的年表背誦嗎?有了這本書,誰還需要歷史課本!   作者簡介 楚雲   歷史研究者,著有《亂倫與禁忌》、《78個世界著名戰役勝敗全紀錄》、《朝鮮戰爭內幕全公開中外戰爭書系》、《中日戰爭內幕全公開中外戰爭書系》、《陝行紀實三聯經典文庫》、長篇小說《土地》。 序 一、第一代戰爭──冷兵器時代的戰爭 1、十年征戰為紅顏──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爭 2、以弱勝強的典範──馬拉松戰役 3、常勝不敗──亞歷山大東征戰役 4、來自北非的獨目將──漢尼拔進軍義大利 5、失敗是成功之母──凱撒兩征不列顛 二、第二代戰爭──火器時代的戰爭 6

、十字軍東征──文明的衝突 7、三十年戰爭──歐洲第一場超級宗教戰爭 8、土倫港之役中的拿破崙──初出茅廬第一功 9、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的垓下歌 三、第三代戰爭──機械化時代的戰爭 10、美西戰爭──歷史上第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11、日俄戰爭──野獸撕咬,草地遭殃 12、施里芬伯爵遺囑──切莫削弱我的右翼 13、一將功成萬骨枯──列日攻防戰 14、大將難過美人關──馬恩河會戰中的克盧格將軍 15、印度洋上的變色狐──德艦「埃姆登號」的破襲戰 16、最後一場戰艦大決戰──日德蘭海戰 17、「曙光號」炮打冬宮──十月革命之夜 18、酋長們的戰爭──里夫共和國的故事 19、德魯茲人大起義──哪裡有

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20、自由人將軍──一個南美游擊戰天才的故事 21、戰艦比例之爭──大艦巨炮主義,福耶?禍耶? 22、不攻自破的鋼鐵防線──馬奇諾防線的悲哀 23、雪漫東京槍聲急──日本「二二六政變」流產記 24、萊茵賭國運──《洛迦諾公約》的葬禮 25、普天堡大捷──積小勝為大勝 26、四保馬德里──一曲國際主義壯歌 27、將星隕落冤魂在──圖哈切夫斯基之死 28、將星初升──諾門罕戰役中的朱可夫將軍 29、張網捕鼠,巧在時機──萬家嶺大捷 30、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不奇怪 31、與魔王共舞──《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是與非 32、「罐頭鵝肉」行動──納粹為侵略波蘭找說法 33、「黃色

計畫」洩密記──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4、魔兵天上來──空降兵初顯神通 35、敦克爾克奇蹟──奇蹟其實不是奇蹟 36、克里特之花──空降兵大顯神通 37、不列顛之戰──靠空軍不能滅亡一個國家 38、「巴巴羅薩行動」──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突襲 39、風雪莫斯科──「冬將軍」拯救了俄羅斯 40、伏虎大西洋──「俾斯麥號」覆滅記 41、奇兵制勝──日本偷襲珍珠港 42、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英國Z艦隊的覆沒 43、死亡行軍──盟軍戰俘的厄運 44、崑崙關「關門打狗」──小諸葛不輸老諸葛 45、阿萊曼獵狐記──北非沙漠深處的拉鋸戰 46、飛將軍自重霄出──挪威重水之戰 47、轟炸機從「香格里拉」起航

──杜立德空襲東京 48、狼群在「黑洞」出沒──大西洋護航戰 49、珊瑚海之戰──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50、成者為王敗者寇──南雲與中途島之戰 51、最後一次出航──「約克鎮號」的海葬 52、擒賊先擒王──伏擊山本五十六 53、包路斯的十天元帥命──德軍第六集團軍折戟史達林格勒 54、以小搏大──義大利蛙人襲船戰 55、與惡魔搶時間──趕製核彈的國際競賽 56、騰衝攻堅戰──滇西大反攻的轉捩點 57、兵行詭道──諾曼地登陸戰中的欺敵活動 58、死亡塞班島──哀哉!武士道! 59、華爾奇麗雅計劃──納粹軍官謀刺希特勒 60、海島攻防戰的典範──硫磺島爭奪戰 61、決戰雷伊泰灣──日、美海軍主力

會戰的最後高潮 62、兵不厭詐──突出部之役前的「格賴夫」行動 63、漂來了假英鎊──經濟戰奇招百出 64、愚人節攻勢──沖繩爭奪戰 65、「大和號」的最後一次出航──大艦巨炮主義的輓歌 66、神風特攻隊的瘋狂──武士道之花墜落在太平洋 67、太平洋水下神兵──美軍潛艇大出擊 68、攻克柏林──對德國法西斯的最後一戰 四、第四代戰爭──核時代的戰爭 69、第一朵蕈狀雲的升起──核子時代的揭幕式 70、廣島大劫難──第四代戰爭的起點 71、三次印巴戰爭──一對生死冤家 72、第一次以阿戰爭──中東亂局的起點 73、月黑風正高,奇兵卷狂潮──麥克阿瑟與仁川登陸 74、驕兵必敗──清川江之役 75

、亞洲非殖民化運動的最後決戰──奠邊府之役 76、中央情報局折戟古巴──吉隆灘事件前前後後 77、核時代膽略與智慧的較量──古巴導彈危機內幕故事 78、世界屋脊上的戰爭──中印邊界之戰 79、「馬克多斯號」事件──美國直接捲入越戰的轉捩點 80、兵貴神速──第三次以阿戰爭 81、勝負憑誰問?──新春攻勢與侵越美軍的困惑 82、珍寶島之戰──小戰爭挪動大格局 83、第四次以阿戰爭──內線機動的傑作 84、中越邊界戰爭──再演圍魏救趙 85、蘇軍折兵阿富汗──蘇聯盛極而衰的轉捩點 86、現代海空力量的一場示範戰──英、阿的福克蘭爭奪戰 87、沙漠風暴──為石油而戰 五、第五代戰爭──高科技時代的

戰爭 88、科索沃戰爭──第五代戰爭的雛形 89、阿富汗戰爭──二十一世紀第一場戰爭 90、伊拉克戰爭──猛虎對病貓   序   戰爭,雖然不一定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但它的確是迄今為止,人類數千年文明史經久不衰的話題。   什麼是戰爭?古今中外有各種各樣的闡釋:「兵者,詭道也。」其意是說,戰爭是關於謀略的藝術;孫武子在《孫子兵法》中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說戰爭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戰爭是創造者,是萬物的起源」;日本教授長谷川說:「世界是戰爭的一部分,而在戰爭中看不到任何特殊的東西。」   這些論述從不同的視角分析戰

爭,有其出彩的成分、合理的內核,但都不是對戰爭完整的政治解釋;真正對戰爭作完整的政治解釋,並被中外引為權威的,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他在其軍事理論名篇《戰爭論》中說:「戰爭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是政治透過暴力手段的延續。」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戰爭始終綿延不斷,並構成人類歷史的一幅獨特篇章。據統計,從地球出現文明以來的五千多年,人類先後發生了一萬五千多次各種類型的戰爭和武裝衝突,有幾十億人在戰爭中喪生。在這五千多年中,人類只有三百年是生活在和平環境──也就是說,每一百年,人類有九十年是生活在戰爭狀態中。一九九〇年代,全世界發生了一百多場戰爭,有九十多個國家捲入其中;二十一世紀剛開局

,人類就經歷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內戰:二〇一一年,雖然以北非政治狂人格達費斃命為標誌,利比亞內戰基本落幕,而美國也宣布要從伊拉克完全撤軍,並於二〇一四年從阿富汗撤軍。   美國和歐洲各國更因經濟困難,再三表示要裁減軍備、軍費;但是,戰爭及戰爭陰雲遠未消除,利比亞硝煙未散,敘利亞又罩上了爆發新戰爭的陰影,而韓國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去世,也增加了韓國半島局勢的不確定性,而反恐更是一場沒有邊際、不見盡頭的戰爭。   二〇一一年以來,美國加快策略東移步伐,很可能意味著國際戰爭的陰雲將飄向亞太。美國蘭德公司發表一份報告,題為〈對華衝突──威懾的前景、後果和策略〉,認為今後中美之間有可能引發

直接軍事對抗的策略危機引爆點有五個,分別是韓國半島、臺灣海峽、南海、網路以及海上通道。美國國防部部長潘內達,在訪問亞洲日本、韓國和印尼時,也宣稱美國雖然在裁減軍費、軍備,但絕不裁減在亞太的駐軍和軍事能力。美國甚至在從大中東收縮力量、大幅裁減軍費的背景下,宣布要向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派駐兩千五百名海軍陸戰隊官兵。這表明,即使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主題,正在崛起的中國仍不能放鬆對戰爭與策略問題的研究,更不能放鬆應對戰爭危險性的必要警覺。   所謂「經濟相互依賴和平論」、「合作安全論」、「核威懾保障和平論」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絕對真理。以「核威懾保障和平論」為例,根據戰爭史和策略理論,任何一種進攻性武器,

不論其多強大、多先進,一定有其「命門」,存在對其殺傷力加以克制的手段;核武也是如此,也一定有它的「命門」。如今核武已經問世近七十年,克制核攻擊的手段差不多也該問世了。美國一直未放棄研製克制核攻擊、打贏核戰的新手段,如研製巨型鑽地炸彈、超高音速飛行器等,顯然都是在為打贏核戰爭做準備。凡此種種,說明戰爭的陰雲依然揮之不去。古羅馬人所謂「為了和平,就要備戰」之說或許殺氣太重、太僵硬,但是《司馬法》所說「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憂」的名句,卻需要我們謹記於心。   儘管戰爭自古就有,但在不同的經濟、政治與技術的時代,有不同形態、不同性質以及不同特徵的戰爭。在封建社會以前,由於技術水準低,

人類尚處於冷兵器時代,這一時期發生的戰爭可歸類於第一代戰爭,其特點是使用刀、槍、箭、矛等冷兵器和笨重的鎧甲,進行近距離格鬥。第一代戰爭中,人的體能是最重要的戰鬥力,步兵、騎兵以及戰車兵是主要兵種。本書所記述的特洛伊戰爭、馬拉松戰役、漢尼拔進軍義大利、凱撒兩征不列顛、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東征戰役等戰例,屬於典型的第一代戰爭範疇。   歷史上第二代戰爭出現於十二到十三世紀。此時人類進入火器時代,火藥、滑膛武器投入戰爭,改變了戰爭形態。人們可以用火器遠距離射殺敵軍,而不必徒手格鬥。但早期的火器發射距離不過幾百公尺,發射速度慢,精確度低,威力有限,冷兵器還沒有完全退出戰場,戰爭仍保持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

過渡的痕跡。一些落後民族甚至到了二十世紀還在用冷兵器打仗,如阿富汗抗英  戰爭等。十八、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發展刺激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又為軍事革命奠定了經濟、技術基礎。火器的射程、射速、威力、精確度有了長足發展,出現了線膛裝藥火器,諸兵種合成兵團進行壕溝戰,開始成為主要的戰爭形態,第二代戰爭由此進入全盛時期。本書中所記述的三十年戰爭、拿破崙戰爭,就是典型的第二代戰爭。   第三代戰爭出現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亦即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形成時期。兩次世界大戰均屬於第三代戰爭範疇,而美西戰爭、日俄戰爭則是第三代戰爭的雛形,也可以說是從第二代戰爭向第三代戰爭過渡的過渡性戰爭。在第三代戰爭中,快速

和遠距離射擊的自動火器、火箭、能快速機動的坦克、飛機、戰艦以及各種現代化運輸工具,大量裝備部隊,擴大了軍隊的交戰距離、交戰規模和軍事行動範圍。大兵團、遠距離、高速機動、陸海空協同和空前規模的破壞力、殘酷性是其主要特點。本書所記述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戰役、不列顛空戰、萬家嶺戰役、騰衝攻防戰、崑崙關戰役等是典型的第三代戰爭。   第四代戰爭是以策略威懾為主的核戰爭,或核威懾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核彈,展示了第四代戰爭毀滅一切、分不出勝利與失敗的破壞力量。正是第四代戰爭毀滅一切、玉石俱焚的恐怖後果,促成人類進入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本書所記述的韓戰、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

爭等,雖然都未使用核武,在戰役戰鬥形式上及直接投入戰場的兵器、火器,與第三代戰爭類似。   這些戰爭在核時代的陰影中展開,戰爭的發動、發展與結束,戰爭與政治的關係,無不受核戰爭陰影的制約。比如:蘇聯為什麼要把中程導彈運進古巴部署?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為什麼針對蘇聯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提出多達六種政策選擇,而甘迺迪選擇了海上封鎖建議,而不是轟炸古巴?蘇聯為什麼在常規力量極強大的條件下,一槍不發地忍受巨大的屈辱,而接受美國在加勒比海「船靠船」的檢查,並狼狽地從古巴撤回中程導彈?所有這些,都與核武和核戰爭的危險性有關。核武未直接投入戰爭,但核武的影響無處不在,為這些戰爭打上了核時代的印記。決策者不得

不謹記其決策,將對核武投入戰爭產生什麼樣的刺激,以及引發核戰爭的嚴重政治與策略後果。因此,這類局部戰爭就具有了第四代戰爭的特徵。   「冷戰」結束後,第五代戰爭進入策略家的視野。在第五代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龐大的陸、海、空軍,不再是黑壓壓的坦克群、機群和看不見盡頭的艦隊和巨型戰艦,也不再是毀滅一切的狂轟濫炸或投擲核武,而是從不同作戰平台,遠距離發射的高精確度、高速、大殺傷力的常規突擊武器、防禦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以及資訊武器、太空武器等。在戰爭中擁有技術優勢的一方,可以向對手進行「超視距」攻擊,甚至能在己方「零傷亡」的情況下戰勝對手。本書記述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就是第五

代戰爭的雛形,初步展示了第五代戰爭的基本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一世紀的戰爭將是第五代戰爭。而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正醞釀軍事策略轉型,其軍事力量建設根據轉型要求,開始從傳統的「大而少」轉向「小而多」,追求遠程、精確、即時打擊能力,宣稱要「一小時打遍全球」。   總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切皆變,這是認識策略問題和軍事革命的要訣之一。正是「一切皆變」的邏輯,認推動戰爭形態不斷轉型,現在是第五代,未來還可能向第六代轉型。清戰爭形態不斷轉型的必然性,即使在和平發展的時代、在國力上揚的階段,也不要放鬆對戰爭與策略問題的研究,保持對戰爭危險性的高度警覺。   楚雲  

清代前期沿海的水師與戰船

為了解決開罐神器第三代安全開罐器的問題,作者李其霖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 清代初期,百廢待舉,維持各地秩序是第一要務,在沿海的防務上,水師並非滿洲人強項,遂承繼明代,取長補短,繼續延用。無論水師人員或戰船都以明代留下為基礎,進行海防布署。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前,所面對的沿海敵對者,主要為鄭成功家族,因此水師防務即針對他們而設置,設置重點以福建地區為主。鄭氏家族覆滅之後,水師布署回歸常態,重視各地均衡。嘉慶以後,廣東的重要性逐漸取代福建成為海防重心。 本文為一制度史研究,內容使用較多的檔案(Archives)及官書資料。在二手資料方面,這部分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因此以參考為主要。研究的斷限,由明末至鴉片戰爭(1644-1842),範圍則以

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的綠營水師。內容重點以水師制度、戰船制度為面向,再擴充至其他水師防務,如關城(Forts)、砲臺(Batteries)、烽堠(Signal Towers)等方面。 清代水師的建置,主要防範對象為海盜,海防的規劃即針對海盜強弱進行調整,在此前題之下,清代的戰船發展,重速度,不重視船舶大小。然而,一旦海盜所擁有的船舶大小勝過水師,清廷亦會興造與海盜相當的船舶及武器,將其殲滅。其海防政策可謂因時制宜,隨時調整。也因為面對的敵人武力不強,使得清廷在戰船的製造及武器的研發相對保守,遂此,與西方國家的武力差距更大。鴉片戰爭前,清廷的海防布署已相當完善,達到高峰,但面對的敵人為英

國而不是海盜,在雙方武力相差懸殊之下,清廷的失敗,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