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淇博士恰恰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阿淇博士恰恰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邁克爾·莫斯寫的 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 和湯姆.凱利的 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璐璐嚴選商城- 淘寶海外也說明:衛崗純牛奶淳高品質牛奶純牛奶整箱春節12/24盒送禮中老年高蛋白 · 140雞腿特空氣炸鍋食材奧爾良醃蜜汁雞翅醃料烤肉蘸料乾料香辣 · 包郵哈哈原味新鮮零食恰恰瓜子洽洽瓜子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大塊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20個新鍋開箱!一開嚇到我的高質感鍋子? - YouTube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淇博士恰恰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

為了解決阿淇博士恰恰鍋的問題,作者(美)邁克爾·莫斯 這樣論述:

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年攝入33磅奶酪、70磅糖,8500克鹽,是建議攝入量的兩倍。這些物質並非來自餐桌上的調料瓶,而是年銷量高達一萬億美元的加工食品的「貢獻」。在《鹽糖脂》中,普利策獎獲得者、調查記者邁克爾•莫斯揭開了背后的故事。莫斯在書中聚焦卡夫、可口可樂、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奧利奧、可沛利等食品,考證細致精確、令人瞠目,語言犀利有力、振聾發聵。他帶讀者來到科學家計算含糖飲料「滿足點」的實驗室,揭露煙草公司內部手冊上的營銷手段,走訪業內人士挖掘驚人內幕。深陷鹽糖脂之中不可自拔的絕不僅僅有上百萬的「癮君子們」,還有兜售叫賣的公司和企業。讀過這本書后,你眼中的營養標簽將不再只是標簽而已。邁克爾

•莫斯,2010年獲普利策解釋性報道獎,1999年和2006年分別入圍普利策獎評選,曾獲傑拉爾德羅卜新聞獎、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報道獎。在《紐約時報》之前,莫斯曾任《華爾街日報》《每日新聞》《亞特蘭大憲法報》記者。 序言 公司之寶第一章 開發兒童的生物學第二章 如何才能讓人渴求第三章 大寫字母C的便利第四章 到底是谷物還是糖?第五章 我想經常看到運屍袋 第六章 果香風暴 第七章 蜜糖般黏稠的口感第八章 液體黃金第九章 午餐時間你說了算第十章 政府傳遞的信息第十一章 無糖,無脂肪,無買賣第十二章 人們熱愛鹽第十三章 消費者渴求同樣絕妙的咸味第十四章 我對公眾深感抱歉后記 我們為廉

價食品而着迷 「公司之寶」1999年4月8日傍晚,剛剛進入初春的明尼阿波里斯市(Minneapolis)刮起了大風。而在市中心南六街的一棟辦公大樓前,禮賓車和出租車卻排成了長龍。車內走出來的11名乘客均為美國龍頭食品公司的總裁,每個人都穿着考究,彬彬有禮。這其中,有7家公司的員工數都達到70余萬人,年銷售額則高達2800億。在這次豪華晚宴開始前,這些總裁們將對其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大計進行討論。這次聚會並沒有記者出席,也沒有會議記錄及錄音。從以往的情形來看,這些公司互為競爭對手,相互之間的龍爭虎斗層出不窮。像這種各公司總裁們齊聚一堂,私底下進行商榷的情形,實在是極為罕見。其實,

這次他們共同商討的議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應對新出現的全球性流行病:肥胖。這次的聚會地點設於皮爾斯伯里(Pillsbury)公司總部,是由皮爾斯伯里公司所舉辦。公司總部坐落於市中心的東面,是兩棟歷史悠久的大樓。大樓高聳入雲,由玻璃和鋼筋築成,而大廈的不遠處則是密西西比河上最大的瀑布。瀑布與這古老的建築群交叉輝映,使得明尼阿波里斯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面粉工業之都」。當晚,大風呼嘯着席卷了這座美國中西部城市,風速達到了每小時45英里。但與此同時,這些高管們已經搭乘電梯,伴隨着大風猛烈敲擊窗戶的聲音,來到了辦公大樓的第31層。這些總裁們抵達后,皮爾斯伯里公司的一位高管,55歲的詹姆斯•貝克(JamesB

ehnke)接待了他們。此次聚會前,貝克已經和其他幾家公司的高管們共同制定了一份計划,旨在讓這些總裁們意識並開始着手解決美國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而貝克本人則對此感到既緊張卻又十分自信。「事實上,我們對日趨嚴重的肥胖問題尤為關注。當然,這也是我們應當關注的問題。」貝克回憶道。「人們已經開始談論『含糖稅』的問題,而我們這些公司也對此倍感壓力。」其實這些總裁們入座之后,貝克所特別擔心的問題,就是這些公司和總裁們在這場健康危機中均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實際上,讓這些總裁們齊聚一堂進行商議,本就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更不要提商討如此敏感的議題。所以,在進行這個會議策划時,貝克以及其他的策划人對每個細節都相當

的仔細,包括聚會的座位圖都審閱再三。並且,他們將會議所需要傳達的信息精簡到了最淺顯易懂的程度。「通常,這些食品產業的高管都不是技術人員。他們都不喜歡參加技術會議,也很反感聽那些技術人員用各種技術詞匯,向他們說明各種技術。」貝克說。「他們既不想讓自己難堪,又不願意做出任何承諾。他們只想繼續保持他們『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他們的主動權。」參與此次聚會的公司有雀巢、卡夫、納貝斯克、通用磨坊、寶潔、可口可樂以及瑪氏公司。在當時,這些公司都是加工食品行業的領頭羊,而且各個公司間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所以,在這次秘密集會前,這些公司都互相希望剝奪對方在超市的一席之地。在同一年,通用磨坊聯合家樂氏公司,將自己

升級成全國最大的谷物生產商。他們推出各種新產品和新口味,將消費者們的目光死死的鎖在公司的產品上。同時,他們還將產品的價格降低,以此來增加銷售量。同時,在乳制品行業中,通用磨坊公司也是扮演着領頭羊的角色,輕而易舉的引導着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他們公司出品的優諾牌酸奶已經將傳統的無糖早餐酸奶變成了一種甜點式小吃。並且由於人們一貫認為酸奶是一種對健康有益的食品,因此使得優諾酸奶的銷售量一路飆升,銷售額高達每年5億美元。通過優諾的成功,激發了通用磨坊公司的創新意識,他們在酸奶瓶中附帶了一個吸管。這種設計對於小孩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可以讓孩子隨時隨地輕松地喝酸奶。他們將其命名為Go-Gurt(方便酸奶),並在

總裁會議召開前的幾周開始向全美發售。(他們當時預計,到年底這種酸奶的銷售額將達到1億美元。)但是,盡管當時會議的氣氛相對比較和諧,但在場的CEO們互相都並不買賬。他們的地位是由一種被稱為「胃份額」的東西區分,他們屢出奇招,不斷地為自己的公司在品牌戰中占據更大的優勢。所以如果當晚他們互相看對方的眼光不同尋常,那就一定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到2001年,皮爾斯伯里的首席地位將被剝奪,這個擁有127年歷史的公司,與其所出品的產品一起,將被通用磨坊收購。但是在當晚的會議上,有兩個人完全置身事外。他們代表着食品行業的巨頭:嘉吉公司(Cargill)以泰萊公司(Tate&Lyle)。他們在當晚會議上所發揮的

作用是向其他公司的CEO提供其所需的資源。當然,這些也不是普通的資源。這些資源是加工食品行業的三大支柱,能夠創造人們對美食的渴望。在座的每一位CEO都需要這其中的巨額資源來使得公司產品熱賣。當然這些食品成分,也是導致肥胖流行病最直接的罪魁禍首。總之,這兩個供應商擁有鹽的資源,他們的鹽用幾十種不同的方式加工,使食品能在人們吃第一口時就能給味蕾帶來最大的震撼效果。他們有脂肪資源,盡管負載着最高的熱量,但是也最能夠誘使人們進食過量。他們糖的資源,是令人產生興奮感的原始動力,同時也是最強大的食品成分,不同的配方可以直接讓產品的銷量逆轉。在皮爾斯伯6名執行總裁手下任職的26年,使得詹姆斯•貝克對鹽,糖和

脂肪的力量了如指掌。由於他原本的化學家背景,加上食品科學的博士學位,他在1979年成為了該公司的技術總監。他當時的任務是為公司創造一個可以長期熱賣的拳頭產品,包括微波爐式爆米花。他對皮爾斯伯里以及他所建立的溫暖的品牌形象一直心懷敬佩。但近年來,他看到的就已經是那些原本應該天真無邪的面孔被其他的畫面替代,各種新聞圖片都充斥着孩子們因為肥胖病而不能玩耍,還要忍受糖尿病所帶來的病痛,甚至已經出現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早期跡象。但是,他並沒有因為自己開發了這些人們無法抗拒的高熱量食品而感到愧疚。他和其他食品科學家們甚至為自己成為了超市的標志而心懷安慰。他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他們認為自己改變了人們的

生活,將薯片、汽水以及電視機零食帶入了大家的生活。他們認為是整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將這些原本應該是偶爾吃的零食和方便食品變成了人們每天生活習慣,甚至已經成為了無時無刻都需要的食品,成為了美國人的食品架構中不可缺的一份子。從貝克的角度來看,盡管他一生的成就,在1999年他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的特別顧問時就已經開始轉變。但從他的新職位,貝克開始有了不同的看法,也就是食品行業的「大原則」——味道和方便性。他尤為擔心的是,當時的經濟使得所有的企業在加工食品上所花費的成本一再降低。「成本是永遠存在的,」他告訴我說。「只是每個公司對成本都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公司稱其為績效,有些則稱之為利潤改良方案、利潤提

高方案或者是降低成本方案。但不管名字叫什麼,這些人總是希望成本越低越好。」在CEO會議之前的幾個月里,貝克與一批食品科學專家進行了會議商討,他們商討到底是誰將越來越多的民眾呼聲與公司的食品配方相聯系。會議是由食品產業集團:國際生命科學學會贊助。貝克是該學會的新任主席,會議討論的主題從為何人們在暴飲暴食一些加工食品后仍舊感到飢餓,那些加工食品到底有什麼魔力可以讓人們吃個不停。這些問題使貝克其他會議參與者們開始擔憂,他們認為應該采取一些行動。同時,這對於那些食品公司的CEO們也是一次警告,因為他們很可能已經在創造和營銷產品時,為了其銷量而罔顧健康問題。會議在皮爾斯伯里公司的禮堂舉行,公司的高管們都

坐在了前兩排。首先發言的是邁克爾•穆德,但他並不是一個不諳世事的研究員。穆德來自芝加哥,也是食品行業中成員:卡夫公司的副總裁。卡夫公司,在食品行業中通常是數一數二的公司。該公司的年銷售額可以高達數百億美元。卡夫旗下有55的品牌,為消費者們提供從早餐到夜宵所有所需的食品。早餐產品中,光是該公司出品的面包圈就有八個品種。還有即食的熏肉,可以直接儲存在果珍(一種可以完全代替橙汁的果汁粉飲料)旁邊。午餐產品中,有熱狗,芝士通心粉,以及電視機餐——比如說一盒肉和奶酪(被稱為Lunchables)。晚餐產品則有VelveetaCheesySkillets、Shake』nBake以及StoveTopStuf

fing。零食產品有餅干之王:奧利奧。奧利奧在其推出市場后的一個世紀內,已經售出4900億塊餅干,一直穩坐有史以來最流行餅干的寶座。作為卡夫的首席執行官鮑勃•埃克特在那年告訴記者,他唯一的目標就是要主宰食品行業:「如果我向任何人提問:『誰是食品工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別人的答案有可能是卡夫,但是也有可能會是雀巢,凱洛格,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納貝斯克等。這些公司都相當有實力,但沒有哪家公司能夠脫穎而出,而我希望卡夫能夠做到這一點。」在當時,穆德已經從卡夫的公司事務部直接升職成為公司發言人。更重要的是,他追蹤消費者們對卡夫公司的看法,並時刻關注着監管部門的風吹草動,並且幫助指導公司的在面對任何威脅時

都可以做出及時的應對,比如說幾年前轉化型脂肪風波,卡夫公司就在穆德的指導下快速的做出了回應。他快速的平復了公眾情緒,他對於各種風波都能應對自如。他的洞察力讓很多人刮目相看,至少在卡夫公司的其他高層中,穆德已經成為公司行政總裁的軍事。他在幕后指揮着老板的一舉一動。在那天晚上他的發言中,在場的CEO們都知道,仔細聽他的發言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我很榮幸能這個機會站在這里和大家談談兒童肥胖問題,以及這個問題給我們在座的各位帶來的巨大挑戰,」馬德開始他的發言。「讓我一開始就說明一點,這個問題不易解決。現在沒有一個簡單解決方案,公共衛生界也並不需要采取一些強制性的舉措,因為並沒有什麼舉措可以使得這個問

題得以解決。換句話說,我們在座的這些企業對此也是無能為力,而且並不應該為這種情況負上全部的責任。但是有一點十分明確:不管我們在座各位是否已經因為這個問題遭到過指責,不管我們是公共衛生方面的專業人士或公司內部的食品專家,我們的方向都應該一致,就是我們絕對不能袖手旁觀。」穆德一邊說着,一邊點擊幻燈片,從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向我們展現。這114張幻燈片非常直接,非常大膽,並沒有進行任何的修飾。那些幻燈片上展示的頭條新聞、短語還有那些數據都令人目瞪口呆。現在,超過半數的美國成人超重,還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也就是近4000萬的成人身體中脂肪含量過高。在兒童中,肥胖的比例比1980年多出了近一倍,從1980年開

始,肥胖人數統計表上的線就開始從同一個角度直線上升。孩子們的肥胖人數已經超過1200萬人。(這還只是1999年的數據;之后美國的肥胖率仍在節節攀升。)「我們的社會成本已經高達每年400億到1000億美元之多」,穆德的幻燈片上用亮色加粗的字體寫着。接着我們來看看一些細節:糖尿病,心臟疾病,高血壓,膽囊疾病,骨關節炎,三種癌症:乳腺癌、結腸癌、子宮癌的數量都在攀升。在座的這些總裁們都多多少少都已經清楚,肥胖是引起這些健康危機的很大原因之一。說的清楚一點,也就是他們展示了如何使用體質指數來計算肥胖程度,只需要算出身高和體重的比例,之后就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算出你身體的肌肉指數。(就這點而論,大多數男

人在房間里可以高枕無憂。他們有私人教練,都是健身房會員,也有以及足夠的營養意識。他們一般會避免吃自己生產的那些脂肪含量過高的食品。)接着,穆德向他們展現了他們中產階級客戶所面對的實際情況。這些人根本沒有時間去健身房,他們必須做第二份工作才能養家糊口。他們並沒有時間來好好關注搭配自己的飲食結構。穆德說,「一些媒體跟蹤采訪了這些人一整天,得到了大量肥胖病的例子來當成新聞頭條,並且直接指出這些公司導致了人們的過度消費。在屏幕上,他播放了從公共電視網的頭條上摘下來的一條片段,片名為「胖子」。這條片段由哈佛營養學系主任沃爾特•威利特剪輯,直接將矛頭指向了食品公司。「將食品變成一種工業產品是最根本的問題」

威利特說。「首先,對食品的加工處理已經剝奪了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比如將大部分的谷物都轉換成了淀粉。而且,加工食物中含有濃縮的糖分,很多的脂肪都是先濃縮,接着氫化。氫化才是最可怕的一個步驟,因為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這對健康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食品制造商們不僅遭到了來自哈佛專家的嚴厲指責,還有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美國心臟協會和癌症協會也對這些公司進行了強烈的譴責。穆德說。現在,這些公司正在流失重要的盟友。之前一直支持這些企業的農業部部長,最近也稱肥胖病已經成為了「全國性流行病」。其實並不難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迫使他站出來指責這些企業。之前,農業部通過食物金字塔來推廣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底部是谷物,而

甜食和脂肪都處於金字塔最頂端。他們的公司,穆德告訴這些總裁,提出了完成相反的理念。「如果你將食品廣告分類,尤其是那些兒童食品的廣告,你會發現那些廣告與金字塔的理念完全相對。」他說。「我們不能假裝這些食物並不是造成肥胖問題的部分原因,因為沒有什麼資深專家會將肥胖人群數量日益上漲的原因歸結為運動過少。」接着他開始放映另一張幻燈片。幻燈片上寫着:「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肥胖人數的上漲?原因就是那些便宜又好吃,並且有超級大包裝的高能量食品。」換句話說,這些食品公司的高管,以及那些快餐連鎖店,用這些食品換取了公司巨大的成功。為了讓這些總裁們擺脫肥胖病的罪魁禍首的惡名,穆德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將觸角伸

到了加工食品產業的第三大支柱,將這個支柱與這些公司的產品聯系起來,這恰恰是所有總裁都唯恐避之不及的產業:香煙。首先引用凱利布勞內爾說過的話,耶魯大學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教授,已成為提出食品加工行業應被當是公共健康威脅的呼吁者之一:「作為一種文化,我們非常厭惡那些煙草公司針對兒童所做的廣告,但對這些食品公司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卻坐視不理。我們可以像對煙草公司一樣,對這些公司造成人們不良飲食習慣來影響公眾健康尋求索賠。」接着,穆德在屏幕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很大的黃色警告標志,上面寫着「滑坡」。「如果在座的各位從沒想過我們有一天可能會走下坡路,那我現在要提醒大家,我們的產業正在急速下滑。」他說。「我們都知

道,食品產業和煙草產業的情況完全不同,」那些控訴煙草公司的律師,現在都在蠢蠢欲動,准備向我們這些公司提出訴訟。還有衛生局局長,已經在1964年向煙草公司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現在也准備肥胖病的成因做出一個報告。在這些律師和政客看來,只要指出肥胖危機的一部分成因,就可以將食品行業曝光:暴飲暴食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其后果也十分嚴重。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放上一張體重超標的成年人艱難的在超市中挪動自己肥胖的身軀圖片,或者一個操場上的體重超標的孩子,就已經足夠讓人們攻擊這些食品公司。「肥胖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病症,」穆德說。「毫無疑問,當其患病率增加時,這些成因都會一覽無遺。」接着穆德開始轉折。他不再發布這些

壞消息,而是開始並介紹解決肥胖問題的計划。這個計划是由他以及其他業內人士一起商討制定的。在這個計划中,讓這些高管承認自己的過失以及願意為其負責是重要的首要步驟。他知道,他的計划必須從這個很小但是很關鍵的一步開始。他表示,食品行業應該肩負起肥胖病的責任。他們應該利用自己的科學家資源,以及專業知識等,來深入研究美國人暴飲暴食的原因。一旦查出了原因,計划就可以從幾個方面展開。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不能把這個原因歸結於人們對食品和飲料的消費過度。一些食品業的公司高管已開始研究美食的力量,希望創造出食品可以壓制那些人減肥的想法。如果想讓這些食物沒那麼有吸引力,他們就不得不停止使用過多的鹽,糖和脂肪,他們可能

會沖破自己的底限,不僅僅是出品低脂或低糖的食品給那些減肥者們,而是對熱賣的主線產品本身也進行大調整,因為這些才是對國民健康產生巨大影響的食品。然而,這三種成分及其配方並不是這些公司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食品誘惑力的是唯一工具。他們廣告和推銷其產品的方案也是至關重要的。穆德為了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地位,他着重強調了一個方面。他提議設立一個「公式」,用這個公式來以引導市場中所銷售的食品營養結構,特別是針對兒童食品的營養結構。」同時,穆德還建議開始普及運動可以控制體重的理念,因為光坐在沙發上不動肯定不可能減肥或者保持身材。穆德說,宣傳方式可以包括公共服務公告,或者做一個強有力的覆蓋面極廣的廣告宣傳,

就如1987年煙草和醫藥行業聯手制作的標志性廣告:為無毒品美國聯盟的廣告一樣:一個男人邊將雞蛋打入鍋里一邊說,「這是你大腦接觸毒品后的狀態。」最后,穆德在他的結束語中強調說,「我想說清楚的是,肥胖問題將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解決。盡管我們說會’’解決’’,但解決需要的不是一時半會的努力,更加不能靠一個計划或者食品工業單方面的努力來解決問題。或者說,這就是成功解決問題的一個措施。我們都說食品公司應該認真合作,一定要為解決肥胖問題出一份力量。並且通過這樣的做法,我們可以平息人們對我們的怒火。在肥胖問題上,我們不需要單槍匹馬的面對問題。但是,我們必須認真的做出努力,出一份力量,否則我們的企業形象將會被妖魔

化了。」接下來的會議並沒有記錄。但根據三個參與者的口述,當穆德發言結束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一位總裁。其最近的盤剝在雜貨店鎮住了該行業的其余部分。他的名字是斯蒂芬•桑格,也就是通用磨坊的董事長。在對抗肥胖病的戰爭中,通用磨坊公司將承受巨大的損失。他公司出品的谷物早餐約值20億美元,從CountChocula到LuckyCharms,現在所遭到的抨擊甚至遠遠超過了汽水。在他的領導之下,通用磨坊已經占據了超市的所有谷物早餐的貨架,用快捷方便的食物改變着人們的飲食習慣。在這次會議上,桑格一直最中心的位置,這個位置也代表了他在食品行業中的地位。現在他站在那里,身體看起來有些僵硬,想如何應對邁克爾•穆

德所提出的這些問題。當然,他看起來非常的尷尬沮喪。桑格開始提醒參會人員:消費者們是十分「善變」的,因為是他們的象牙塔倡導者。他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跌宕起伏。有時,他們擔心糖會影響健康,有的時候又擔心脂肪也會影響健康。但他表示,多數情況下,消費者們都是喜歡什麼就買什麼,什麼對胃口他們就買什麼。他說道,「對於他們來說,營養就是扯淡。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消費者心理。對於他們來說,如果哪個食物好吃,他們就根本不會兜兜轉轉的去買味道不好的食品。」此外,桑格說,食品業一直希望可以控制消費者對於反式脂肪的恐懼感。例如,消費者希望可以吃更多的全谷物食品,所以我們就對我們的產品做出相應的調整。事實上,業內人士不僅僅已

經回應了消費者的呼聲,而且已經采取了實質行動作為給股東以及消費者的交代。更多得是,為了應對消費者的指責,我們改變了食品配方,而這種配方的改變很可能導致我們的產品不在熱銷。所以桑格表示,通用磨坊絕不會退縮,他將會繼續堅持自己的做法,也會督促其他食品公司也做同樣的事情。說完這些之后,他坐了下來。不是在座的每個人都同意桑格的意見。但他的立場十分有力,也十分有說服力。並且對於其他公司的高管,也沒有人表示不同意他的立場。所以,桑格的回應讓這個會議畫上了句點。多年以后,他的話仍然讓人感覺十分震撼。貝克回憶說,「我能說什麼,那些話其實根本沒用。這些人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接受我的觀點。」貝克選擇輕聲細語,盡

自己所能的慢慢的將他的立場表達出來。他想保持公平的原則。「桑格想說的是,’’你看,我們已經改良了我們的谷物早餐,而且我們都很注意營養。我們已經有的很多產品,消費者只要告訴我們,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我們就能對應消費者的需要提供對應的產品。所以為什麼我們要調整自己原本的初衷,非要將全部的商品改良成為低熱量低糖低脂系列?我們根本不需要那樣做,我們已經有很多商品可供消費者選擇,我們賣的是所有的產品,你們真的是反應過度了。」貝克補充道,「桑格想說的是,’’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瑰寶,也不會因為有一幫研究者們在那叫嚷肥胖問題我們就改變自己的配方。』」會議就這樣結束了。所有的高管起身,乘電梯到40樓進晚餐。在那里

,他們互相彬彬有禮,泛泛而談。除了卡夫公司,其他11個參會的大型食品生產商都決定,不為了緩解人們的情緒去改變自己公司產品的配方。不僅如此,他們大部分都忽略了穆德的請求。穆德請他們所有公司捐出1500萬美元的基金來用於研究肥胖問題,為公共教育做貢獻。穆德在提出這個請求時表示這是這些公司作為對抗肥胖流行病所應該踏出的第一步。約翰.卡迪,加工食品協會總裁,也是參會兩方的一方代表之一,在回憶中說道「我覺得只要大家團結一致,沒有任何問題是無法解決的。」相對的,美國的食品公司已經撞上了一個新紀元。在公開場合,這些食品公司會提議產品今后應該要更加注重營養成分,尤其是談到減少產品含鹽量的時候。八年后,在強烈的

輿論壓力下,甚至連通用磨坊公司都開始降低其早餐谷物中的含糖量。在2009年,該公司宣布會將對孩子推出的谷物早餐中的糖分再減少半茶匙,但這些改變在健康提倡者眼中都已經為時過晚,而且改變也是微乎其微。而真實的情況是,在這些公司的宣布這些舉措過后,這些公司又馬上將配方調整回原樣,有時候甚至配方中比以前還要含更多的鹽、糖和脂肪來打敗他們的競爭對手。甚至連卡夫公司都沒能在對抗肥胖病的問題上繼續堅持其主張。在2003年,好時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想擠入的餅干行業的競爭中,而這就使得卡夫不得不積極應戰。好時原本是著名的巧克力品牌,但如果要擴大其銷售量,它推出了一個新產品:將巧克力和華夫餅干混合在一起成為巧克力餅干

,就像他們的產品「S』more」一樣。該公司平常出品的巧克力已經含有大量脂肪,但S’’more通過添加更多的鹽和糖,將其口感的誘惑推到了新的高度。這些口感極為厚重的的餅干,分量不到兩盎司卻含有五茶匙的糖。通過好時的這次重磅出擊,卡夫公司不得不大力予以還擊。當時,納貝斯克部門的總裁達里爾•布魯斯特告訴我說,「好時的舉動就如將納貝斯克公司強行帶入了那些大公司的競爭當中,如果要保持競爭力,我們就必須為我們的產品增加更多的脂肪。」該公司將其最暢銷的產品奧利奧,推出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含有更多脂肪,讓人發胖的新產品。從香蕉船奶油奧利奧(BananaSplitCremeOreo)到三層雙層奶油奧利奧(Trip

leDoubleOreo),最后還推出了奧利奧奶油聖代(OreoFudgeSundaeCrème)。之后卡夫甚至出馬收購了世界最大的糖果商之一,巧克力制造商吉百利公司,將其歸為自己旗下。它使用吉百利的營銷部門在新的地方傳播這些新的產品。比如印度,從2011年開始,奧利奧廣告的覆蓋面高達12億人以上,他們被美國最吸引人的飲食指南所吸引:「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其實這些舉措對於卡夫來說都是輕而易舉。我在報告和研究這本書五個月時,我聽說有一場秘密的CEO會議。我認為這種會議非常值得關注,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這種將所有的罪魁禍首集合起來的會議。這種會議就無異於是一堆黑手黨老大們聚在一起,對其罪行

表達悔意。但是,我仍舊非常驚訝這些會議組織者們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會議結束后的十年里,人們對肥胖病的擔憂不僅僅沒有減少,而且肥胖狂潮已經如颶風一樣來襲:從華盛頓,陸軍將領公開證明,18歲的孩子因為過於肥胖而無法被軍隊招募;費城,由於學校的餐廳發出聲明表示要全面幫助體重超標的孩子們,市政府官員決定禁賣TastyKake糕點,盡管這個糕點曾經就如家常便飯一樣;洛杉磯的醫生報告表示越來越多的產婦因為體重超標,導致無法進行剖腹產手術而導致孕婦死亡。東西海岸以及中部,有都有成千上萬肥胖的人表示,不管是因為毅力不足還是個人缺陷,他們表示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孩子們成為了弱勢群體。孩子的體重已經比1980年

開始出現肥胖趨勢時翻了兩倍到三倍,患糖尿病的人數也在激增。而且不僅僅是成年人,醫生也開始發現,年幼的孩子們身上已經開始出現種種衰老疾病的早期跡象。甚至還有痛風,本來是一種極其痛苦以及罕見的關節炎疾病,還曾一度被稱為「富人病」。但由於暴飲暴食,現在有800萬美國人都在遭受痛風的折磨。但是,即使1999年時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我們改變這種狀況的機會仍舊很渺茫。因為那時候,我們作為消費者是對這些公司是深信不移的。我們從沒有質疑或者對我們吃進去的東西產生過疑問,至少不會像我們現在這樣。在這一點上,媒體仍然孜孜不倦的宣傳那些新的便攜式食品或飲料,為了讓我們方便走路時邊走邊吃。「慢食」對於人們來說是一種抱

怨,而不是一種社會運動。在某些方面,皮爾斯伯里和卡夫的高層在舉行總裁會議時,居然比我想象的還要變本加厲。盡管已經過去十多年,但他們在評價自己工作的效果時,特別是談到癌症時,讓我仍舊十分震驚。營養科學對於已經由於不斷指責加工食品致癌而臭名昭著,我也不能憑空捏造證據來指責食品。食品研究雖然沒有進行藥品公司認可的規范雙盲隨機試驗,也沒有指明對某一樣食品所帶來的健康問題極為憂心。但是他們自己在會上,已經將自己的產品與美國各種疾病聯系起來,從糖尿病到心臟疾病再到癌症。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踴躍,讓人不禁開始好奇:如果這些公司早就願意這麼快速的承擔這個責任,那他們還知道些什麼?還有什麼內幕是他們沒有公開的?食

品公司為了保護他們的運營的私密性,到底願意承擔多嚴重的后果,大家可以從我最近的私人調查報告中看到。這個報告發表於2009年的佐治亞州西南部,當時沙門氏菌爆發,在一個破舊的花生生產廠房中有八人死亡,其他患病人數高達19000人,分布在美國的43個州。對於這個事件,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刨根問底,終於從當時的檢驗報告中找出了這個慘劇的根本原因之一:家樂氏公司這種食品制造商們,一直依賴於工廠聘請的私人檢查官來檢查花生的安全系數。在慘劇爆發不久前,檢察官曾對對廠房進行巡視,但他並沒有在報告中明確的寫明那些危險信號,比如老鼠和屋頂漏水等等。后來,我試圖追蹤那批大腸桿菌污染的漢堡事件,這個事件的受害者人數高達數

百人,甚至還導致一名明尼蘇達州的22歲舞蹈老師:斯蒂芬妮•史密斯癱瘓。我發現聯邦政府並沒有多大用處,而且農業部實際上與肉類行業還是串通一氣的。公共機構使用利益沖突理由,拒絕了我索要基礎信息的請求,比如我想知道那個最初供應的肉類的屠宰廠名稱等等。最終,我從一位業內的知情人士處獲得了消息,以及一份密封資料:當中記錄了漢堡包的生產過程,這個資料被稱為「生產記錄」。日志可以完全解釋為何政府如此保護應被追究責任的企業。斯蒂芬妮吃的漢堡是由嘉吉公司出品,是由烏拉圭多個屠宰場送來,而且包含了各種等級各種部位的牛肉。肉類工業,與聯邦政府的保護下,避免了所有使其產品更加安全的措施。大腸桿菌病毒來自於屠宰場,病原

體可以藏在糞便內,而在剝下牛皮時就可以感染到牛肉上。然而,許多大型屠宰場將其肉產品賣給嘉吉這種制造商的唯一前提,就是直到這些他們的肉與其他屠宰場的肉混合在一起之前,都不能測試其是否含有肉毒桿菌。這些屠宰場使用這種方式避免巨額召回,而且當在碎牛肉上發現病原體時,也阻止了政府官員和公眾追查大腸桿菌的來源。所以談到肉類行業的病原體時,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才能帶來經濟效益。而加工食品行業的鹽,糖和脂肪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游戲。它們不僅不是什麼罕見的大腸桿菌一類的污染物,而且這些公司還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各類研究,控制這些原料的使用。在報道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很多資料所涉及到的行業機密數據,那些記錄都顯示了這些

公司對這幾種原料及配方進行了多麼精確的計算。為了保證新出品的飲料能夠激發人們的欲望,他們需要用高等數學還原分析,繪制一系列復雜的圖表來尋找業內人士所說的「滿足點」,或是能給消費者如成仙一般感覺的糖、脂肪或鹽的精確使用量。在紐約白原市的一個實驗室,飲料行業的科學家帶我一步一步的參觀設計一種新飲料的過程,這樣我可以直截了當的看到「滿足點」是創造過程。為了了解這個行業是如何用脂肪制造人們對食物的欲望,我前往威斯康辛州的麥迪遜鎮,奧斯卡美爾公司的故鄉,見到了發明預包裝餐點:午餐盒(Lunchables)的發明人。這些年,大量涌入市場的方便食品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了數百萬美國兒童的飲食習慣。他從櫃子里拿出公

司的記錄,上面記載着各種數據,關於用真的意大利辣香腸或者是香腸風味調料的成本對比,並將各種發胖的肉類和奶酪用委婉的說法「購買產品的誘因」來表示。菲多利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得普萊諾,脂肪和鹽都是菲多利公司的研究核心。該公司的某些最出名的糖和鹽的操作模式是由公司的前首席科學家:羅伯特.愛聖林向我轉述。其中有一個是由公司官員將理想零食的口味和便利性縮減到了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P=A1T+A2C+A3U-B1$-B2H-B3Q」,P表示購買,而鹽以及脂肪的誘惑力十分輕易地就壓倒了H,也就是公共健康關注點。我看到這些加工食品行業中,鹽,糖和脂肪最應該值得我們注意的方面就是,這些公司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

力,力圖改變這幾種原料的外觀和結構。雀巢公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脂肪球的分布和形狀,以改變其吸收率,也就是業內說的「口感」。嘉吉,作為全球領先的鹽的供應商,而公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改變鹽的外觀,將其打磨成細粉讓它能夠更快更重的刺激到我們的味蕾,進一步的達到公司所說的那種「味道好到爆炸」的感覺。糖,也已經被科學家們轉換成無數種形式。其中最甜的成分單糖以及果糖已成為一種常用的添加劑,因為這兩種成分凝結后可提高食物的誘惑力。科學家們還發明了甜味增強劑,可以讓糖比自然的甜味提高200倍之多。有時候,做出鹽,糖,和脂肪的物理性結構改變是為了減少該成分的含量。如低脂或低糖產品等;舉例來說,一種超級鹽,可能

意味着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真正的鹽。但加工食品的另一個方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就是提高產品營養時絕不能削弱產品的味覺吸引力。這也導致了這些企業采用了最狡猾的方式:降低一個比較壞的成分,比如脂肪。但與此同時又悄悄地加入更多的糖來保證大家的味覺震撼。由於鹽,糖和脂肪過於強大,所以他們成為了食品業界塑造美國的飲食習慣藍圖不可缺的一部分。市場是這些原料的好伙伴。午餐盒(Lunchables),作為整體來說是一個營銷重地,專門利用工作忙碌的媽媽對孩子內疚感來增加自己的銷售量。這些現成飯菜通常包括肉,奶酪,餅干,糖果,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想吃的組合。食品營銷人員敏銳的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定位,而且他們

的銷售量也沒有讓Lunchables的廣告失望:該廣告強調的是,午餐是屬於孩子們自己的時間,而不是父母的時間。加工食品的市場推廣方面,很明顯也已經成為這本書一個很重要的研究點,也是這些企業與政府勾結的最明顯的證據,政府官員所做的遠遠比為公司記錄保密要多得多。當涉及到控制行業的過分促銷含糖,高熱量食品,這些最大的監管部門都並沒有采取任何嚴厲的措施。這些企業無所不用其極,不止是電視,甚至使用各種途徑向孩子們推銷自己的產品。此外,政府與這些食品生產商的關系十分和諧,一些食品公司所做出的變動肯定也是有政府撐腰。當消費者試圖通過轉向飲用脫脂牛奶,以改善他們的健康,國會就為我們強大的乳制品行業推出了一個機

制。通過這個機制,這些行業已經悄無聲息的將一切多余的脂肪轉化為奶酪繼續增加自己的銷售量。這種芝士根本不是我們所說的那種飯前或飯后食用的菜品,而是作為一個口味誘人但並非必要的食品原料。而這個機制的代價就是,三十年后的今天:美國人現在平均每年消費奶酪高達33磅。業界長期以來都在追求這種食品的誘惑力,並且不放過任何的可能性。一些食品巨頭現在使用腦部掃描來研究我們的神經功能對某些食品的反應,特別是對糖。他們已經發現,大腦對糖的反應與對可卡因的反應是一樣的。這個發現對這些公司是十分有益的,而且這些益處不僅僅體現在制定食品配方上面。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冰淇淋制造商:聯合利華,就成功地利用公司的大腦研究結果進

行了一次絕妙的營銷活動,他們宣稱「科學證明」,吃冰欺凌可以讓自己感到幸福。另一方面,加工食品的生產商也從消費品市場得到了極大地利益,在消費品市場中,這些公司在營銷方面表現出來的精明簡直無可比擬。這種關系始於1985年,當雷諾收購了納貝斯克之后的幾年后,由於世界上最大的卷煙制造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通過收購兩家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通用食品和卡夫,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這也使得該公司達到了其歷史性的高峰。多達81萬頁煙草行業的機密記錄,由於各州與行業法律糾紛不斷增長而被慢慢被公眾知曉。同時,行業也透露,是菲利普•莫里斯的高層帶領食品業巨頭們走出了難關,從挽救銷售額急劇下降的產品,到制定戰略來安撫公

眾日益高漲的健康擔憂,都是這些高層在背后鼎力相助。事實上,在該公司的總裁們在開會審議肥胖病的那一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正處於自己的戰略轉變的時刻,他們考慮如何討論以及解決尼古丁所帶來的健康問題。由於媒體的攻擊和公眾對吸煙的日益關注,該公司私下對食品高層管理人員發出警告,並告訴他們如何應對類似的攻擊。這類攻擊的重心也是他們公司運營的關鍵:鹽,糖和脂肪。「煙草戰爭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1999年,一份菲利普莫里斯發布的戰略文件中警告道。「對於啤酒的問題,在美國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公眾對於戒酒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對於食物來說,很顯然這是生物技術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歐洲已經趨於白熱化,並且開始向

國際社會蔓延。還有一些關於食品安全以及某些食物原料的持續性問題,如脂肪,鹽和糖對健康的影響等等。」為了贏得這些戰爭,戰略文件繼續寫道,公司將不得不研究其缺陷,甚至要與那些批評家進行公開對話。「這意味着我們必須參與解決問題,不能再火上澆油。」無論是出於關心肥胖和心臟疾病的隱患,或僅僅只是為了自己吃的食物中加工成分減少,為了自己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食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這三個相同的成分。而且,各地官員也開始對食品廠家開始施加壓力,他們也開始越來越多的談論起這個話題,因為鹽,糖,脂肪以及加工食品中的高卡路里已經遭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食品生產商的回應是給健康意識更強的消費者提供更

多的選擇,或者提供更好的適合他們的主線產品。所以,隨着新產品的制造和推出,食品公司就越來越需要面對食品加工企業所面臨兩大殘酷現實。首先,這些企業本身就離不開鹽、糖和脂肪。這些企業對最低成本以及無限美味的無止境的需求,導致他們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將焦點定格在這幾種原料上。糖不僅僅能帶來甜味,甚至還可以取代了價格更高的食品成分——比如一半用於增加體積和質感西紅柿的番茄醬。這些公司只需要多加一丁點成本,就可以將各種各樣的脂肪加入到食品配方中,以刺激人們暴飲暴食的欲望,還可以改善口感。而鹽,比水貴不了多少,但卻在提高加工食品的吸引力時有着極神奇的力量。當三個最大的食品制造商讓我親眼目睹了他們為減少產品

的鹽含量所做的努力時,我才發現這些企業的確是對這幾種成分有着赤裸裸的依賴。家樂氏公司為我做了一份無鹽版本的Cheez-Its餅干,通常這款餅干可以讓我吃個不停口。但是這一份沒有放鹽的餅干剎那間失去了所有的魔力。口感就如稻草一樣,咀嚼起來也只有硬紙板的感覺,沒有任何的口味可言。湯、肉和面包產品都是一樣,其他廠商,包括坎貝爾公司也都為我專門制作了同樣的產品。通過這些實驗表明,只要從食品中減去少許鹽、糖或脂肪,這些加工食品就什麼都不剩了。或者,更糟的是,剩下的都是食品加工過后的一些難吃的合成味道,可能有苦味,金屬味,還有澀味。所以這些企業不得不用這三種原料來調和這些難吃的口味。這些企業已經被完全套牢

了。該行業若想進行任何真正的改革,所面臨的第二個障礙是超市貨架上無情的競爭。百事公司在2010年發起了一場宣傳,為推廣其新推出的「對你的健康更有益」的新產品線。產品推出后,百事公司銷售額首次有所下跌,這使得華爾街要求該公司重新推廣其含鹽、糖和脂肪最多的主要飲品和小吃。而可口可樂公司,在當時將百事公司這一舉措看成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獲利機會,他們馬上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都用在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上——賣汽水。「我們在飲料上放下了雙重賭注,」可口可樂的高官向傑弗里•鄧恩吹噓道。鄧恩是前可口可樂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主管,他曾多次嘗試提高可口可樂中的健康成分,在屢試屢敗后離開了可口可樂公司。鄧恩十分願意告訴我一些飲

料行業的最深處的秘密,他告訴我說,,因為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所以可口可樂的反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肥胖率急速上升的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的立場是絕對站不住腳的。「對我來說,這就如將一條船只的魚雷損壞之后全速前進。如果他們選擇這條道路,他們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造成的社會成本承擔責任。」最后,這就是我這本書的主旨。這本書會告訴你們那些加工食品的制造商們已經選擇,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加倍努力,來嘗試主導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並且,他們認為消費者們一定不會對他們的行為有所洞察。這本書會告訴你們,盡管在他們有所顧忌的情況下,他們是如何不管不顧的勇猛前進。而且這本書,也會使這些公司為他們所造成的日益增加的社會成本負

責,即使他們中間已經有人開始叫停。不可避免的是,加工食品的制造商認為,他們已經使我們實現了我們想要的那種生活,快速而忙碌,不再圍着灶台轉。但在他們手中推動社會轉型的鹽、糖和脂肪並不是營養品,而是武器——這是他們部署的,用來打敗他們的對手的武器,但導致我們也深受其害。

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

為了解決阿淇博士恰恰鍋的問題,作者湯姆.凱利 這樣論述:

  決定未來的10種人,並不見得是最有能力的人。因為每一種角色,都有自己的槓桿、自己的工具、自己的技能,和自己的觀點。如果有人把能量、智慧,和適當的槓桿結合起來,他們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這決定未來的10種人分別是:觀察人類行為的「人類學家」、不斷地把新構想製成原型的「實驗家」、探索其他產業和文化的「異花授粉者」、克服障礙的「跨欄運動員」、把各式各樣的團體匯集起來的「共同合作人」、激發才氣和創造力的「導演」、設計出消費體驗的「體驗建築師」、打造舞台,把實體環境轉化成影響成員行為和態度的「舞台設計師」、透過生動故事和大家溝通的「說故事的人」,以及不只是服務客戶還會照顧客戶的「看護人」。這是一本談人

的書,更具體地說,本書所要討論的是在創業前線上,實際擔任執行工作的無名英雄,以及夜以繼日,不斷創新的個人和團隊──亦即人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為什麼將決定未來。   《經濟學人》宣稱:「創新是現代經濟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本書作者係世界首屈一指的創意實業家,也是一個宣揚創意主張的傳道者。由他所勾畫出的「決定未來的10種人」所組成的夢幻團隊,不僅將改變各大產業的規畫藍圖,在這些人將創意做最最極致的發揮的同時,也將激勵讀者,讓自己身處決定未來的10種人的行列。 作者簡介 湯姆.凱利 Tom Kelley   IDEO總經理。IDEO是全球頂尖的設計諮詢公司,以產品發展及創新見長。湯姆和IDEO創辦

人──也是他的哥哥大衛.凱利(David Kelley)聯手經營,他們從只有二十名設計師的小公司做起,一路成長到擁有三百名員工的超人氣企業。作為一位知名的演講人,湯姆指導眾多的企業聽眾運用創新來改造企業的文化和策略思維。現居住於矽谷。曾著有暢銷書《IDEA物語》(The Art of Innovation)。 0 引言:超越魔鬼代言人  013 1 人類學家 031 2 實驗家 063 3 異花授粉者 097 4 跨欄運動員 127 5 共同合作人 155 6 導演 191 7 體驗建築師 223 8 舞台設計師 259 9 看護人 287 10 說故事的人  319

11 集大成 345 引言 超越魔鬼代言人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重要的會議上,你把自己所熱衷的新構想或建議案提出來。起初,討論進行得很順暢,所以支持的聲音也不斷湧現,眼看著就要過關了。然而,就在這個要命的時刻,有人加入討論,插進了這段決定性的話:「讓我來當一下魔鬼代言人吧……」而你的希望也因此破滅。   這句話表面上無傷大雅,卻形成一道可怕的力量,保護著說這句話的人,讓他覺得,他可以完全不受拘束攻擊你的構想,而且,這樣做並不會遭到任何懲處。因為真正對你嚴加批評的並不是他們。基本上,他們會說:「是魔鬼要我這麼做的。」他們把言詞攻擊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但是,在他們攻擊結束之前,

你才孕育出來沒多久的想法,早已付之一炬。   魔鬼代言人這招很厲害,但絕非罕見,因為,在美國企業的專案討論會或董事會裡,就經常可以看到。而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其所能產生的殺傷力,才是真正令人訝異的事。事實上,魔鬼代言人也許就是創新的最大殺手。這個負面角色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危害力,是因為他們的威脅往往讓人不知不覺。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構想、新觀念、和新計劃,在含苞未放之時就被魔鬼代言人給摘除了。   為什麼我們要如此譴責這個角色?因為魔鬼代言人鼓勵創意殺手,對結果作最負面的假設,只看事情悲觀的一面,只看麻煩和眼前的災難。防洪閘門一旦打開,他們就會以負面的洪水,淹沒新提案。   為什麼你該關心此事

?又為什麼我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創新是所有組織的生命之血,而魔鬼代言人會危害你的事業。這可不是無關痛癢的小事。創新對於企業的健全性以及未來力量,其重要性已無庸置疑。即使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這樣穩重的英國刊物,最近也宣稱:「我們認為創新是現代經濟最重要的單一因素。」而《經濟學人》對於國家經濟的看法,也同樣適用於組織。四年前我所出的第一本書,《創新的藝術》(The Art of Innovation,中譯本:《IDEA物語》),探討IDEO的實務作法,此後我陸續和新加坡、舊金山、和巴西聖保羅(S? Paulo)的客戶合作。同時,我們所參與的領域也不斷擴展,廣及醫療照護業

、零售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消費性產業,及食品和飲料業等。我親身見識到,幾乎所有的產業以及市場領域,都已經把創新視為重要的管理工具。而且,雖然我們在IDEO,把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實體產品世界的創新工作上,但最近我們開始看到,創新已經成為整個組織文化的轉型工具。好的產品固然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企業如果想要在今日這個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還要具備更多的條件。企業經營範疇中的每個環節、每個面向,以及每個小組成員,在在都需要創新。打造一個積極變革的環境,以及富有創造力和銳意革新的文化,意味著打造出一家三百六十度完全創新的企業。而企業如果想要在創新上有所成就,就必須有全新的眼光。新的觀點。以及新的角色

。   人們逐漸體認到,培養創新文化是成功的關鍵,就和制定競爭策略以及維持不錯的獲利能力同等重要。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對大約五十個國家中的各種企業作調查,發現高階主管十個有九個認為經由創新來促進成長,是公司在業界成功致勝的基礎。商業雜誌過去一向以營業額、成長率、和獲利能力來為企業排序,如今也採用企業的創新成果來作為排序基礎。雖然併購可以帶來綜效,雖然企業改造可以把作業合理化,但創新的文化才是長期成長和品牌發展的終極因素。許多企業的作業和財務已經達到最佳化的狀況了,如今,他們認為經由創新來成長,才是他們和全球市場競爭的最佳策略,因為在全球經濟裡,許

多競爭者的資源,其成本更為低廉。誠如我的朋友湯姆.彼得斯所說,你無法光靠節約而變得偉大。我們可以把當前國際商務這個全球大悶鍋視為一個嚴酷的競爭環境,你不是靠創新而成功,就是慘遭淘汰。今天,企業在既有營運上所產生的價值,低於他們在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和推出新夢想能力上所能產生的價值。不論你賣的是消費性電子產品或金融服務,你所提供的產品或勞務,在創新和更新上的頻率必須越來越快。 連環創新的成就   在我正要完成此書之時,Google已經是全世界搜尋引擎的領導廠商,他們正以極快的腳步進行創新,每個月不是推出一項新服務功能,就有一件併購案——從搜尋全世界最大圖書館的稀有書籍、流覽全球任何地點的空照圖、

到掃描昨晚電視節目的副本。在Google還沒推出桌面搜尋(Desktop Search)之前,我認為該公司不過是一家提供網路搜尋服務的公司。現在他們讓我相信,我也可以用他們的搜尋引擎尋找我自己的資料。   當然,連環快速創新的公司並不是只有Google一家而已。在各行各業裡有不少的公司都以連環創新聞名。謹列出我腦中最喜歡的幾家企業如下。   ○戈爾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以透氣的戈爾特斯(Gore-Tex)纖維聞名,他們不只是生產神奇的透氣產品而已——各式各樣的東西,從吉他弦到人造血管——該公司還以平等主義及團隊組織聞名。戈爾公司避開了老闆和工作說明,營造出歡迎

創意的環境,產生了一連串的靈活創新。最近,戈爾公司被稱為「全美最創新的公司」,而且名列德國、義大利、美國、和英國最佳工作環境的企業。   ○吉列公司(Gillette)多年來以感應刀(Sensor)和鋒速三(Mach III)等一系列更好、更新的刮鬍刀系統,取得了可觀的市場佔有率。該公司並不因既有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最近更傾全力把可觀的資源投入到更具野心的計劃:M3動力刮鬍刀。吉列公司這一路上已經發展出連續創新的文化,永遠比競爭者快一步。   ○德國有一家很特別的零售商,叫詩國公司(Tchibo),這家公司成立於一九五○年代,剛開始時,還只是一家單純的咖啡店,但如今已經脫胎換骨,成為大家心目中國

際級的零售商。詩國有一點像是星巴克(Starbucks)碰上布魯克史東(Brookstone),融合了便利咖啡店和各式各樣的流行商品。該公司的成功公式,有一部分是「每週推出一個新體驗」:針對全新的商品線(各式各樣的商品,從腳踏車到女性內衣),在短短的七天之內,大量進貨,並完成銷售工作。例如 ,詩國公司的報告上說,在他們推出望遠鏡特賣的那一週,其門市所賣出去的望遠鏡,比整個德國在前一年所銷售的望遠鏡還多。該公司每年仍持續引進全新貨種五十二次,並且在歐洲創下驚人的業績。 人性化接觸   《決定未來的10種人》是一本以人性臉譜來探討創新的書。書中所談的是大企業裡的個人和團隊如何進行創新。因為所有偉大

的行動,最終還是要由人來執行。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立足點,以及一具夠長的槓桿,我就能移動全世界。」接下來十章中所討論的十種創新角色,並不見得就是你所見過最有能力的人。他們不必是最有能力的人。因為每一種角色,都有自己的槓桿、自己的工具、自己的技能,和自己的觀點。如果有人把能量、智慧,和適當的槓桿結合起來,他們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你要確認這些人就在你的團隊之中。你們一起合作就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在IDEO,我們認為創新者把焦點放在動詞上。他們主動。他們精力充沛。創新者主動去創造、實驗、發想,和建立新的概念。有時候,我們的技術似乎和別人不太一樣,成果也真的是非比尋常。   關於創新,

所有好而實用的定義都會把構想和行動連結在一起,換言之,火花要結合火力。創新者並不只是把腦袋放在雲端幻想而已。他們的雙腳還要站在土地上。3M是第一家完全以追求創新來打造企業品牌基礎的公司,他們對於創新的定義是:「可以得到改善、收穫、或利潤結果的新構想——加上行動或落實。」光有一個好構想是不夠的。只有當你去行動、去落實之後,才能稱為真正的創新。構想、行動、落實、收穫,和利潤。   當然,這些都是好詞,但還缺了一項:人。這就是為什麼我比較喜歡創新工作網(Innovation Network)的定義:「人,經由實現新構想,而創造價值。」典型的3M定義也許會留給你一個印象,就如同汽車保險桿貼紙上所寫的標

語,「創新自會發生」。但不幸的是,企業界並沒有所謂的自燃現象。創新絕對不會自己發生、自己永續長存。是人運用想像力、意志力,和毅力來讓創新發生。不論你是組員、組長,或是執行長,你真正的創新途徑就是人。事實上,你無法獨自從事創新的工作。   這是一本談人的書。更具體一點的說,本書所要討論的是人所能扮演的角色。我們並不去討論愛迪生這種聰明絕頂的創新,甚至也不去討論賈布斯(譯註:Steve Jobs,蘋果電腦創辦人)和伊梅特(Jeffrey Immelt,奇異公司總裁兼執行長)這類知名的執行長。我們所要討論的是在創業前線上,實際擔任執行工作的無名英雄,以及無數個夜以繼日不斷創新的個人和團隊。   本書

的主要十章當中,強調十項IDEO所發展出來,以人為中心的工具,也許,你會稱這些工具為創新的人才、角色或人物。雖然我們不敢說本書所列出的角色非常齊全,但已足以激發你的熱忱,擴展你所能扮演的角色。我們發現,扮演這些角色之中的一項或多項,能夠幫團隊表達不同的觀點,並提出更廣泛的創新方案。   如果你能夠發展出這些創新角色其中的一部分,你就有機會制止魔鬼代言人,要他安分一點。因此,當某個人說:「讓我來當一下魔鬼代言人吧!」並開始以負面的言論,要澆熄脆弱的新構想時,會議裡,其他的人會勇敢地跳出來說:「讓我來當一下人類學家吧!因為我個人這幾個月來也觀察到我們的客戶正為這個問題感到困擾,卻只能默默承受,而這

個新構想剛好能幫得上忙。」而且,如果這句話可以為其他人帶來激勵效果,也許還會有另一位跳出來說:「我們應該暫時當個實驗家來思考一下。我們可以在一星期之內把這個概念做成原型(prototype),以便瞭解這樣做是否有所改善。」或者,有人自願擔任跨欄運動員,保證幫大家找到種子基金來探索這個觀念。也許,魔鬼代言人永遠都不會消失,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十種角色可以讓魔鬼代言人安分一點,甚至於要他滾蛋!   還有一項重要警告。千萬不要把我對魔鬼代言人的態度,解釋成我在替「唯唯諾諾的文化」背書。IDEO一向主張建設性批評和自由辯論。事實上,當團隊成員對於專案的看法更為廣博時,強悍的創新角色更可以引導出許多關

鍵的想法。但魔鬼代言人通常並不是在堅持真正的原則,而是運用巧妙的批評主義去摧毀新概念,並把他們本性裡,惡意的負面想法表現出來。而創新的角色,目的則在於鼓勵大家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那麼,這些角色是誰呢?其實,這些人有不少早就存在大企業裡了,只是,他們通常還沒充分發揮或是沒有被發掘出來罷了。他們代表著組織的潛力,是個能量儲存槽,等著我們去取用。我們都認識不少才氣縱橫的人,他們的貢獻比一般人大,也知道在團隊中,有的成員貢獻特殊,不宜用傳統的「工程師」、「行銷人員」,或「專案經理」來加以定位。   在後學科(postdisciplinary)世界裡,舊有的描述符號也許是一種拘束,但這些新

角色,卻能夠把力量授予新一代的創新者,讓單一的個人,可以對社會生態以及團隊績效,作出自己特殊的貢獻。茲簡述這些角色如下: 學習類角色   個人和組織都必須不斷地吸收新知,才能擴展知識,有所成長,所以,前三個角色就是「學習類角色」。這些角色認為,不論公司現在有多成功,都不應該自滿。世界正在加速改變,今天的偉大想法,明天也許就過時了。學習類角色協助你的團隊免於落入過度自以為是的陷阱,並提醒組織,不要對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沾沾自喜。扮演學習類角色的人要虛懷若谷,質疑自己的世界觀,因此,他們每天都要對新見解保持開放心胸。   1「人類學家」(The Anthropologist)觀察人類行為,並深入瞭

解人在身體上以及情感上,如何與產品、服務,和空間產生互動,進而帶給組織新的學習和新的見解。當IDEO的人因學人員出外勤到醫院裡和年老的開刀病患共處四十八小時的時候(詳第一章),她就是過著人類學家的生活,協助開發新醫療照護系統。   2「實驗家」(The Experimenter)不斷地把新構想製成原型,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得到啟示,並加以學習。實驗家以「實驗即執行」(experimentation as implementation)的規格,承擔計劃性風險以達成任務。當BMW跳過其所有傳統的廣告通路,而在bmwfilms.com網站上開發戲院品質的短片時,沒人知道這個實驗是否會成功。他們這項作法

,另闢蹊徑卻很成功,這要歸因於實驗家,詳第二章。   3「異花授粉者」(The Cross-Pollinator)探索其他的產業和文化,然後把所見所聞應用到你的企業上。日本有一位女企業家,為了找尋品牌的新靈感而旅行五千英里,終於在海洋對岸找到答案,開啟她龐大的零售事業王國,這就是異花授粉者所能展現的力量。我們會在第三章討論她的故事。 組織類角色   接下來的三個角色是「組織類角色」,扮演這種角色的人,非常瞭解構想在組織裡那種違反直覺的推動過程。以前,我們在IDEO裡一直相信,構想應該為其本身發言。如今,我們終於明白了跨欄運動員(The Hurdler)、共同合作人(The Collaborat

or),和導演(The Director)早就知道的事:即使是最好的構想,也必須一直去爭取時間、注意,和資源。扮演這些組織類角色的人不會把預算和資源配置的程序視為「政治」或「繁文縟節」而輕易放棄。他們把這些視為複雜的棋局,並且要下贏這盤棋。   4「跨欄運動員」知道創新的道路上佈滿了障礙,因而發展出一套克服障礙的本領。數十年前,3M一位工作人員發明了透明膠帶(Scotch tape),起初他的構想遭到否決,但他卻不願放棄。他利用他的核決權限一百美元,連續簽發許多九十九美元的訂單來購買重要的機器設備以生產第一批貨。他這樣堅持,終於得到了成果,3M因為這位精力充沛的跨欄運動員願意克服萬難活用公司規

定,累積獲利達數十億美元之譜。   5「共同合作人」把各式各樣的團體匯集起來,而且經常在群體中帶領大家,創造出新組合和跨領域的解決方案。例如一位客服經理把半信半疑的總部採購人員找來,一起腦力激盪,尋求新的合作方式,結果,新方案讓公司的營業額倍增,他就是成功地扮演一位共同合作人的角色。   6「導演」不只是把一群才氣縱橫的卡司和工作人員集結起來,還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才氣和創造力。美泰兒(Mattel)有一位頗具創意的高階主管,籌組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小組,並給他們「鴨嘴獸」這個封號,他們所推出的程序非常神奇,在三個月內打造出一億美元規模的玩具平台,不管怎麼說,她都是導演這個角色的最佳模範。第六章講的就

是她的故事。 建造類角色   剩下的四種角色就是「建造類角色」,他們應用學習類角色所開發出來的觀點,加上從組織類角色所取得的權力管道,實現創新。當有人扮演建造型角色時,他們會在你的組織裡立下豐功偉業。扮演這種角色的人,知名度非常高,因此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他們,他們就在行動的核心之中。   7「體驗建築師」(The Experience Architect)所設計出來的消費體驗令人折服,超越了產品表面上的功能,在更深的層次當中和客戶的需求,包括隱藏和外顯的需求,連結在一起。有一家冰淇淋專賣店把冷凍點心的準備工作轉化為有趣的娛樂,創造出非常驚人的績效,這就是一套成功設計的新體驗。扮演好體驗建築師這

個角色,可以提升產品售價,強化市場口碑。   8「舞台設計師」(The Set Designer)能夠把實體環境轉化成影響成員行為和態度的有力工具,他們所打造出來的舞台,可以讓創新小組的成員盡心盡力地工作。皮克斯(Pixar)和工業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等公司瞭解,合適的辦公環境有助於培育和維護創新文化。有一個商業小組在重新規劃空間之後,生產力增加了一倍;還有一個球隊發現全新的體育場,可以重振獲勝能力,這都是舞台設計師所展現的價值。在舞台設計師可以發揮功能的組織裡,有時候會發現他們的改善績效相當可觀,而所有的空間變動成本,也都值回票價了。   9看護人(The

Caregiver)就好比醫院裡專業的看護人員那樣,他們不只是服務客戶而已,他們還照顧客戶。好的看護人會預先設想客戶的需求,並準備妥當以照顧他們。當你看到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完全符合你的需求時,通常,這家公司裡就有一位看護人。曼哈頓一家酒窖,在客戶還沒開口要求之前,就曉得要去教他們如何享受品酒的樂趣,這就是發揮了看護人的角色——同時,他們也賺到了不錯的利潤。   10說故事的人(The Storyteller)透過生動的故事,和大家溝通基本的人性價值或強化某種文化特性,以建立內部人員的士氣並增進外界對公司的認識。像戴爾(Dell)和星巴克這樣的公司,有許多的傳奇故事來支撐他們的品牌,並在自己的團

隊裡建立袍澤之情。美敦力電子(Medtronic)以產品創新和持續高成長聞名,他們發自內心,把產品如何改善病患生活(甚至於如何拯救病患生命)之親身體驗故事說出來,以強化其企業文化。   這些角色的吸引力在於他們有效。並不是在理論上有效或是在教室裡有效,而是在無情的市場中有效。IDEO已經在真實世界這個大實驗室裡,嚴格地測試了數千次,檢視其在創新上的成效。我們幾乎每年都要執行數百個創新案。過去,我們的客戶主要來自新設公司或是科技公司,而今天,我們的主要客戶有一部分來自財星一百大企業的佼佼者。他們找我們幫忙並不只是為了單一的創新案,而是一系列的創新案。他們希望運用我們優秀團隊的見解和精力而來找我們

,因為,我們擅長扮演異花授粉者、人類學家、和實驗家的角色。 改造創新文化   《決定未來的10種人》這本書在設計上,是為了幫助你,在企業的工作上,加入創新中的人性元素。我還試著給創新加上性格,以便為創新指定臉譜。這件事,我得感謝許多人的協助,不只是我那位創辦IDEO的哥哥,大衛而已,還有公司裡數以百計才華洋溢的設計師、工程師,和人因學人員,他們過去這二十七年當中,已經把路給開出來了。我希望本書在培育創新之基本方法及角色上,能有所啟發,以作為對他們的回報。   《決定未來的10種人》所討論的,是人員、以及小組,如何把企業的持續創新改革精神,化為實際方法和技巧。成功的企業,會把活生生的創新策略建立

在作業層次的基礎上。他們經年累月都這麼做,而且在各種不同的部門中施行。這樣的團隊,一旦創新的引擎以全速運轉,則其所發揮出來的動量和綜效相當可觀,不論景氣好壞,都足以讓企業保持領先地位。   全球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而本書所要掌握的創新機會有:公司內部機會、產業內機會、地區性機會,甚至於全國性的機會。我們所談的是如何在你的團隊中開發各種角色,以發揮其最大影響力。在正確的時點上推出正確的創新案以激發公司,可以讓全員動起來,讓整個工作場所充滿了光輝——即點燃創新文化之火,展開其生命歷程。   這套方法好不好?正如大家所說的,你要試了才知道。在接下來的章節當中,你會發現非常豐富的例證,顯示出創新文化的

改造力量。你會看到許多公司,他們的創新已經不再只是創造令人讚嘆的新產品和新服務而已。這些公司,他們的創造程序(他們工作、發想,和合作的方式),已經發展成一種非常了不起的能量,讓企業不斷進步。   當你逐漸瞭解書中所提之十種角色時,請記住,這並不是遺傳上的性格特徵或是「類型」,不會和團隊裡的個人永遠地連結在一起;而且,一種角色,也不必然只由一個人來擔任。角色並不是你預先定義的「企業DNA」。這些創新角色,你幾乎都可以從你團隊的成員中找到,而且,大家還可以更換角色,以反應其多元能力。   隨環境之不同而靈活變換角色,聽起來也許有些複雜,但你可能已經精於此道。例如,我在一天當中所要扮演的角色至少就有

五、六種以上,包括:丈夫、父親、弟弟、IDEO員工、作者、演講人、良師益友,和改造小組的組員。當我完全專注於扮演公司裡的角色時,我兒子打了一通緊急電話給我,此時,我的角色立即轉換成父親。為此,我的態度、音調、耐性,甚至於我的思考模式都改變了。如果我在必須扮演其他角色時,不知變換,堅持原來的角色,這不但不妥,效果也會很差。更糟的是,這會破壞我的人際關係,甚至於於破壞我的事業。因而,我必須扮演正確的角色才對。   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創新上的角色。有太多的人,當他們應該扮演人類學家這種學習類角色時、當他們應該擔任共同合作人這種組織類角色時,或是當他們應該成為體驗建築師這種建造類角色時,卻去當個魔

鬼代言人。這些創新上的角色,讓你有機會擴展創造領域,彈性地選擇正確的角色以因應正確的挑戰。這些創新角色,提供了新的字彙以刺激討論,使更為生動,並引導團隊成員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為企業做出貢獻,讓企業成功。   而且,就如同方法演技演員(Method actor)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一個新角色裡一樣,你也許會發現,以新的角色來體驗世界,可以改變你的態度、見解,甚至於行為。如果這樣做,開啟了你新的思維模式,那麼,這個新角色也許就可以幫你達成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的目標。這個想法,把十項創新的基本元素視為角色而非工具,等於是提醒我們,對所有現代組織而言,創新需要全心全意投入,而不只是個定期檢驗的工作。這些角色

告訴我們,要「沉浸於創新」(being innovation),而不只是「從事創新工作」(doing innovation)。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一位創新者,那麼,扮演這些角色中的一項或多項,就可以在意識上有所進展。   當你開始建立你的團隊時,請記住,運用這些角色並沒有一定的公式。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你不必去做一對一的人員角色對照表,當然,你也不需要十個人才能組成一個團隊。不可能每個團隊都有所有的角色。反過來說,這不是好萊塢,沒人想在角色上被定形。當你一個案子接著一個案子做時,你會發現,你扮演了二到三個角色。   毫無疑問,某些角色可能比其他角色更適合你。可能你是個天生的異花授粉者,

或是靈活的實驗家。也可能你會發現,你是個不錯的人類學家,超乎自己的想像。這並不是要比誰在創新角色上扮演得最好。這裡所講究的是團結合作,為組織開拓整體的潛能。你在二到三種角色上的技能稍作提升,也許就能帶來重大變化。《決定未來的10種人》邀請你,把你的調色盤擴大。也許你一向只喜歡藍色和綠色,但如果你看過本書,試著用紫色畫上幾筆,結果或許就會讓你感到不可思議。因此,拿起你的畫筆,放手去畫吧。 畫布已經準備好了。 人類學家 構成探索之旅的真正要素並不在於發現新景物,而是以新眼光來看景物。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國文豪) 如果只有一種角色讓我選,

那麼我會選人類學家。我對於扮演這個角色,有著強烈的熱忱,因為在我加入IDEO前身的小公司時,那時候,並沒有人類學家這個角色。而實驗家呢?那時候已經有了。當時甚至還有一些異花授粉者。但從來就沒人扮演過人類學家,而這個角色,後來竟成為我們的工作基礎。一九九一年,當IDEO開始想要用人類學家這個角色時,我真希望,我當時就有先見之明,立刻發現這個角色即將成為公司未來的希望。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我記得,當時我對哥哥大衛這麼說:「這真是個肥缺啊。這幾個聰明的博士,唯一的工作就是觀察人。他們把觀察到的東西成拍兩張照片,有時候也許還加上一兩段錄影帶,然後就拿這些東西來跟我們交差。我實在很難認同這個工作。」同

時,我們的工程師卻埋首於電腦輔助設計(CAD)的機器之中,設計出摔到地上不會壞的電子產品。對我而言,這才是實在的工作。 但在那幾年當中,我對於公司裡人類學家這個角色,在態度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人類學家這角色絕不是毫無價值的空泛程序,而是IDEO最大的創新源頭。我們跟客戶的公司一樣,解決問題的高手多如過江之鯽。但你必須先知道問題是什麼,才能談解決。而扮演人類學家的人,他們是絕佳能手,以全新方式重新架構問題(因為他們從實地觀察中去發現問題),如此,正確的解決方案才有意義,才能有所突破。 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人類學家這個角色有如此重要的價值呢?在IDEO,扮演這種角色的人一般都有堅實的社會科學背

景,他們進來之前都有認知心理學、語言學、或人類學等學科的高學歷。但是當你和他們共事之後,你會發現,他們從閱歷上所累積的直覺,更甚於學術上的專業知識,有點像哈佛商學院桃樂絲.李歐納(Dorothy Leonard)教授所謂的「深度智慧」(Deep Smarts)。雖然IDEO裡,從來就沒有任何一位人類學家,把他們角色的統一理論告訴我,但我還是注意到他們有六項明顯的特色。有些是策略性的,有些則是戰術性的: 1人類學家修習禪理中的「初心」(beginner’s mind)。 扮演人類學家的人,雖然他們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田野經驗,他們似乎特別願意放下他們的「知識」,忽略傳統,甚至於忽略他們自己的

見解。他們有智慧,懂得以真正開放的心胸來觀察。 2人類學家熱愛所有人類行為中的新鮮事。 他們觀察而不妄下斷語。他們以同理心去體會。他們一輩子都是人類行為學的學生,真心地喜歡觀察人、找人訪談,這點,沒有心的話是裝不出來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文化人類學的技能,但沉浸在這個角色的人往往會發覺,扮演人類學家本身就很有意思,非常值得,這也是他們熱愛這個工作的另一項證明。 3人類學家會參考他們自己的直覺。 知名大學的商學院、以及企業界的在職訓練,其課程都著重在練習我們左腦的分析技巧。他們所要加強的是我們在邏輯推理上的能力,也就是柯雷克斯頓(Guy Claxton)在他那本趣味十足的書,《兔腦龜心》(Har

e Brain, Tortoise Mind)中所說的「d–腦」(d-brain),或是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大塊文化出版)一書中所謂的「左腦導向思維」(L-Directed Thinking)。當人類學家必須為所觀察到的人類行為找到情感上的假設基礎時,他們並不怕去引用自己的直覺。 4人類學家在「Vuja De」(未曾相識)中尋求頓悟。 大家都知道「d�?vu」(似曾相識)的感覺,那是一種即使你從未見過或體驗過,卻有著親身經歷過的強烈感受。而「Vuja de」(未曾相識)則恰恰相反——這是一種首次看到某種事物的感覺,即

使,你事實上已經見過了許多次。這句話雖然源自喜劇演員喬治.卡林(George Carlin),但我第一次聽到則是從我的朋友巴布.塞頓那裡,他是一位史丹佛教授。人類學家運用「未曾相識」原理,可以「見到」大家視而不見之事物——大家缺乏耐心,不願花時間仔細去看、去瞭解的東西。 5人類學家會隨身帶著「錯誤表」或是「構想庫」。 人類學家的工作方式有點像小說家或脫口秀喜劇演員。他們認為生活周遭的事物就是很好的題材,因而把他們覺得奇特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有問題的東西。錯誤表著重在負面的事物(讓你感到困擾的東西),而構想庫則包含了值得學習的創意以及尚待解決的問題。不論你是用先進的PDA、或是

用簡易的卡紙來記錄構想庫,都可以讓你的觀察力更為敏銳,增進你從事人類學家的技巧。 6人類學家願意在垃圾桶裡尋找線索。 人類學家會到大家最想不到的地方找答案——不論是在客戶到達之前、離開以後、或是在垃圾堆裡頭,只要是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都義不容辭。他們的眼光超越顯而易見之處,到不尋常的地方尋找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