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香川綾編寫的 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看出食物熱量~食物圖鑑及營養成分介紹_五穀根莖類也說明:如何知道自己所吃的食物熱量有多少~前言在本網站中我花了不少功夫介紹了有關份量的計算與使用方法[請參考本部落格文章中的"認識食物份量計算食物卡路里可以很簡單" ...

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學系碩士班 楊惠婷所指導 黃韋堯的 個人化智慧型行動裝置進行營養諮詢及衛教之成效 (2015),提出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裝置、行動應用程式、飲食紀錄、營養衛教、營養諮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 盧立卿所指導 黃思華的 大台北地區夫妻飲食及相關因子之探討 (1999),提出因為有 家庭、夫妻、外食、營養素攝取、營養密度、典型相關統計、多元回歸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2年夜飯熱量圖鑑公開!營養師傳授「不怕胖份量秘訣 ...則補充:高敏敏營養師貼心先幫大家計算常見的年菜熱量圖鑑,讓妞妞們先有個底,才不會後悔當初應該少吃一點。 筍絲蹄膀(1500g) 4103kcal.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

為了解決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的問題,作者香川綾編 這樣論述:

  本書根據「四訂日本食品標準成分表」改訂而成,為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以實物大小的彩色圖片,介紹各食品1點的重點(80Kcal)與營養間的關係。  「食品80千卡成分表」是以數字標示出食品淨重,本書則利用彩色圖片,讓讀者一眼即可看出包括廢棄含量在內的食品熱量1點的重量。  不習慣計算重量的人只要參考1點的重量圖片,即可簡單掌握重量與體積間的關係。  本書按「4種食品群」的分類法分類,只要從各食品群中挑選食品,就算沒有特意計算營養成分,亦能獲得均衡的飲食。  書中設有解說頁,提供初次進行「四群點數法」飲食的讀者及初次聽到此一名詞的讀者做參考。若能先閱讀解說頁,即可更輕易理解食品重量與營養間的關係

。  營養師亦可利用此書,提供成人病的預防、治療等方面之飲食指導。  希望各位讀者能經常利用此書。

個人化智慧型行動裝置進行營養諮詢及衛教之成效

為了解決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的問題,作者黃韋堯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成長,主要可歸因於大部分民眾蔬菜及水果普遍攝取不足。隨著智慧行動裝置流行,本實驗探討以智慧型手機之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app)作為營養諮詢暨教育工具介入對改變一般人飲食習慣之成效。本研究募集38位受試者,試驗為期6週,受試者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APP進行飲食及其他紀錄,且定期2週進行一次體位及血液測量,營養師每隔2日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個別給予指導建議。結果發現腰圍、體脂肪率與肝功能指標(GOT、GPT)有正相關性,介入2週後GOT及血壓有明顯下降、介入6週後受試者腰圍顯著下降,而且隨著行動裝置使用紀錄率增加而

其血液三酸甘油酯則降低。三大營養素之攝取雖無顯著變化,但是發現手機紀錄率較差者(手機記錄率≦77.5%)脂肪比例達4成,蛋白質比例、脂肪克數、油脂類份數、豆魚肉蛋類份數相較於一般組(77.5%≦手機記錄率

大台北地區夫妻飲食及相關因子之探討

為了解決食物卡路里計算圖鑑的問題,作者黃思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主要探討夫妻的飲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於87年8月至88年2月間,在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痛風門診招募217位志願者,以自行發展的結構式問卷訪談個人及家庭的飲食情形,最後有82對夫妻完成問卷。研究結果發現24小時飲食回憶評估所得丈夫營養素攝取量顯著高於妻子,飲食頻率問卷計算的每1000大卡之營養密度,妻子大部分的營養密度比丈夫高,早餐、午餐、午點、晚餐與宵夜的熱量比例分佈為16%、39%、2%、40%與3%,早中晚餐共佔95%,其餘5%為午點及宵夜。在夫妻營養素的相關性方面,皮爾遜積差相關統計(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結果顯示夫妻間營養

素攝取量多具有顯著相關性(r=0.233~0.436),而營養密度相關性卻不高(r=-0.011~0.293)。典型相關統計(canonical correlation)分析夫妻之間營養素攝取的互動性,結果顯示當丈夫的熱量攝取越多時,脂質、醣類的攝取也會越多,同時妻子的熱量、脂質的攝取會增加,但是妻子的醣類攝取量則會減少。在外食情形方面,每天早餐外食的夫妻比例約有30%,午餐外食約有24%,每天晚餐外食丈夫約為12%、妻子約為7%。每天和家人一起在家用餐的夫妻比例為50-60%,每天和家人在外用餐的比例只有4-5%,顯示大部分的夫妻早餐外食的比例高於午餐,午餐高於晚餐;而大部分的家庭三餐中仍至

少有一餐在家中共同進餐。影響夫妻肥胖(BMI)的個人及家庭之相關因素,在控制痛風、抽煙、教育程度、活動量、年齡及熱量後,多元回歸(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結果發現,家中居住人數與丈夫的BMI呈負相關;對妻子的BMI呈正相關的變項為脂質佔熱量的百分比、而呈負相關的變項為丈夫午餐外食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