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救護車聲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香港救護車聲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WilliamSomersetMaugham寫的 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紀念版】:奠定毛姆文學地位的夢想之書(名家導讀 · 精裝全譯本) 和錢鋼的 唐山大地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狗嚎叫】狗狗愛模彷救護車、警車笛鳴如何讓牠停下來?也說明:你在家聽到附近的警笛聲,可能是消防車、或者救護車,當想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的時候,狗狗突然豎起耳朵跑出來,開始不停地學狼叫。不管警笛的聲音有多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中華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沈中衡所指導 曹芸瑄的 由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看臺灣與法國的政治社會價值觀異同 (2020),提出香港救護車聲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新冠肺炎、疫情。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王謙所指導 黃鋒平的 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收費制度之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使用者付費、緊急救護收費、緊急救護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港救護車聲音的解答。

最後網站香港消防處救護車A501 - YouTube則補充:香港 消防處 救護車 A501. HK SWAT. HK SWAT. 387 subscribers. Subscribe. <__slot-el>. Subscribed. 30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港救護車聲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紀念版】:奠定毛姆文學地位的夢想之書(名家導讀 · 精裝全譯本)

為了解決香港救護車聲音的問題,作者WilliamSomersetMaugham 這樣論述: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 有人看見塵埃,有人看見星辰。 一生的選擇只有一次,你應該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關於毛姆   ★村上春樹反覆閱讀,強烈推薦毛姆作品!   ★馬奎斯、張愛玲、喬治.歐威爾、維吉尼亞.吳爾芙極致推崇   ★一九三○年代全球版稅最高的小說家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出版100週年,以62種語言風靡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110個國家,全球熱銷突破6000萬冊。   ★跨時代的追夢經典,道盡夢想與現實的現象級暢銷小說!   ●○   你是否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未實現的理想?   就算身邊的人都笑你傻,   低頭追逐六便士的同時,是否

曾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   「我想畫畫。」   「但你已經四十歲了。」   「所以我才覺得要趕緊開始。」   他是個永遠在路上的朝聖者,晝夜思慕著某個神聖的地方,   而他體內的魔鬼是那麼的冷酷無情。   為了渴求心中的理想,他不惜徹底毀掉自己的生活……   * * *   史崔克蘭,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在人屆中年後,   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離經叛道,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   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   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   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

抬頭看見了月亮 ☾ ” 本版特色   (1)完整全譯本無刪減版,一萬三千字名家導讀,一百五十五則注釋。   (2)獨家收錄《月亮與六便士》文學沙龍特輯。   ──小說創作背景   ──故事主角原型:印象派巨匠畫家高更   ──附全彩經典西洋名畫八幅   (3)【暢銷百年紀念】追夢經典精裝版.名畫封面裝幀。   【封面設計理念說明】   ‧因書中故事主角原型為知名印象派畫家高更Paul Gauguin,因此書衣封面插畫安排高更明亮的自畫像與象徵「月亮與六便士」的圖騰。而精裝封面則以不規則的英文書名緩緩走向月亮譬喻追求夢想,讓視覺更有層次感,也讓故事逐步追夢的步伐更為清晰。   ‧封

面設計由知名設計師許晉維操刀,除了書衣插畫的安排外,並用精準的圖騰與文字排版為封面加分,此書更以進口美術紙書衣與「硬殼精裝」、燙金與特色印刷呈現此書「出版百年」的經典地位。 台灣藝文名家強推   先知瑪莉(樂團)   吳志寧(929樂團主唱)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陳珊妮(音樂人)   劉修甫(演員)   郭彥甫(藝術家/藝人)   劉開鈴(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應用英語學系教授) 名家好評   ★這段時間我又重讀了一遍毛姆的作品。——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   ★我為什麼要從頭看他呢?因為他很會講故事,我就看他的故事,我看他寫的人,就像我在英國接觸到的所有的英國人,

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董橋(作家、前《香港蘋果日報》社長)   ★毛姆的小說風格非常坦蕩,不搞任何的玄虛。我覺得英國作家一直有這樣一個靈巧的手法,特別令人驚訝,他們非常敏捷,而且又大方,又優雅,又好看。——王安憶(中國當代作家)   ★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書中詮釋的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讓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李繼宏(本書譯者)

香港救護車聲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Dizzy Dizzo 蔡詩芸帶著全新嘻哈專輯『SKY』重返樂壇,繼2016推出她音樂歷程銳變後的第一張專輯『骨子裡 Innermost』,並且邀請知名饒舌團體MJ116 和E.SO 跨刀合唱備受關注與好評,這回Dizzy Dizzo 蔡詩芸即將發行的全新專輯『SKY』中,首波主打再度邀來男神 E.SO 合唱,推出新曲「Trash Talk」,展現兩人近年來音樂歷練後,各自進化爆發的全新魅力。

“Trash Talk” by Dizzy Dizzo ft. E.SO Available Now
Download/Stream: https://backl.ink/dizzydizzotrashtalk
 
製作人Producer|Flightsch, Dizzy Dizzo蔡詩芸
詞Lyrics|崔惟楷, Kevin Lester , E.SO, Dizzy Dizzo蔡詩芸
曲Composer|Flightsch
編曲Arranger|Flightsch
錄音工程師 & 錄音室Recording Engineer& Studio|康康 Caxton Kang  (本色錄音室 True Color Studio)
Mixing by Flightsch
Mastered by Chris Athens ( Austin, TX, USA)
 
服裝設計 Outfit Designer|Nicole + Felicia
造型總監Styling|Serena Chung
彩妝 Make up|Shin Tsai (@SHIN STUDIO)
髮型 Hair|Shang Jie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To|HUBLOT香港商路威酩軒鐘錶珠寶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特別跨刀 |E.SO  ( 本色股份有限公司 )
E.SO彩妝|Lyra雷夢 ( So Easy Studio )
E.SO髮型|Johnson ( Motivate Hair Salon)

Follow Dizzy Dizzo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dizzydizzo?igshid=103or5r1duplr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ddomchoy
微博 - https://m.weibo.cn/u/1868107034?jumpfrom=weibocom
TikTok - https://www.tiktok.com/@dizzydizzo

©️ 2021 Phatt Choy Productions Limited

#DizzyDizzo​​ ​​ #MAMA垃圾話 #SKY天空無限


歌詞| lyrics


I got a hunnit muthafuckas tryna lash out
Couple hundred in my bag, when I checkout
I just post a pic, they talking trash now
Baby, I still hundred, never stressed out

你在計算人氣 我在計算稅後純益
這不行那可以太多 評論沒人問你
你玩臉書IG我在杜拜 跟埃及
是粉還是黑 懶得理你 我潛在海裡
Dizzo on a repeat
This shit finna go loud,
I said, this shit finna go loud,
酸民 肇逃 who gonna hurt me now
誰都不需要討好 不用吵鬧
不被社會期待套牢 附 屬品太老 套
快樂自己找到 頭腦跟美貌 都要

I got a hunnit muthafuckas tryna lash out
Couple hundred in my bag, when i checkout
I just post a pic, they talking trash now
Baby, I be still hundred, I never stress out

They talking trash

你聽到我的聲音
你知道的
一堆恭維的話常聽
別三八了
街頭上面還有的兄弟
都肚子餓
富人家裡養的千金
你看好了
你們好像都沒
別的事 三姑六婆管閒事
百貨們市 看到我的照片高的三公尺
還要幾次 證明你會失敗跟我對峙
他是瘋子 打給救護車送到急診室

昨天晚上我又喝到Black out
還有一堆兄弟等著我來慰勞
I just post a pic they talking trash now
我有的太多我來不及去煩腦

They talking trash

I got a hunnit muthafuckas tryna lash out
Couple hundred in my bag, when i checkout
I just post a pic, they talking trash now
Baby, I be still hundred, I never stress out

由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看臺灣與法國的政治社會價值觀異同

為了解決香港救護車聲音的問題,作者曹芸瑄 這樣論述: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爆出前所未見之不明的病毒性肺炎,其後被研究指出為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ARS-CoV-2),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或稱COVID-19。位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的各種野生動物交易被懷疑是導致此次疫情的罪魁禍首。截至2021年6月,已造成全球確診病例數破億人,三百萬以上的死亡人數紀錄。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USPPI),同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確定COVID-19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流行病;它被正式承

認為是真正的大流行病。傳播之疾速是本世紀前所未見,更從疫情中心點的中國演變成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牽動著全球局勢演變。 臺灣在2020年1月21日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1月23日,中國政府宣佈武漢、黃岡、鄂州等多個湖北城市陸續「封城」,限制公共交通出入。但因適逢中國農曆新年假期,潛在病人早已散佈到在世界各國,疫情已變得難以管控。臺灣的疫情從二月開始持續擴大,三月因歐美國家疫情爆發,回國者人數增加,導致確診人數上升,引發第二波疫情高峰,直至四月中,臺灣的新增案例已轉趨減少。2021年6月30日,臺灣確診個案為14389,605人死亡。 法國的疫情在一月底開始出現確診

病例,二月達到高峰,在2020年1月24日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隨著2月21日義大利北部的疫情快速擴散,法國的確診人數出現明顯增加,政府開始重視此次疫情之嚴重,接連發出相應政策。直到五月初,疫情的增長曲線才呈現緩和趨勢,5月11日開始解除封城。然而在暑假過後疫情回溫,出現第二波浪潮,10月30日再次出現封城。2021年6月30日,法國確診個案為5,826,278,111,068人死亡。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臺灣和法國在疫情發展上的差異,這種差異通常與文化、語言、一段特定時間、地域相關。我們在做疫情分析時,發現臺灣人和法國人會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表現與行為。這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長時間受

到文化的影響與發展,便形成了不同的特質。而且當生命受到迫害時,我們能夠知道各個國家在面對未知的疫情危機時所表現出的真實情感與態度,一場瘟疫是讓國家繁榮華麗外表下隱藏的情感全部湧現的最好方法。 因此筆者根據跨文化心理學之父哈利.C.泰安迪斯(Harry C. TRIANDIS)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理論為基礎,他主張,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沒有必然的相對性,正視了文化內的多樣性,即兩種構面同時存在的可能性。 筆者除了在臺灣成長與求學之外,從小在香港長大生活超過10年,大學曾在法國里昂天主教大學以交換生的身分求學與擔任志工的經驗,在歐洲期間,遊歷了至少10個以上的不同國家,在這樣的成長經

歷下,文化衝擊與文化認同一直伴隨著筆者的生活。 而就讀研究所期間,世界上發生了這場牽連全球每一個人的COVID-19,臺灣的低確診率與死亡率被世界認為是防疫成功的國家之一,但是法國的確診與死亡人數卻遠比臺灣多出好幾倍。這其中的差異受到政府的決策、人民的價值觀以及文化養成所影響,因此筆者想藉著這一跨文化的研究來探討在嚴格防疫政策下的臺灣能帶給世界哪些值得學習的觀點以及臺灣是否也有值得向重視人權與個人隱私的法國人學習的地方。本研究將以全球化的視角出發,企圖瞭解臺灣與法國從經濟快速成長、交流頻繁到經濟蕭條、鎖國、限制出入境措施的趨勢下,探討「個人」與「集體」文化價值轉變的程度與可能性。以下為本

研究提出的具體研究問題1.臺灣與法國,在哪一方面的表現傾向於「個人主義」?2.臺灣與法國,在哪一方面的表現傾向於「集體主義」?3.探討社交距離的疫情處理政策,對臺灣與法國所帶來何種影響? 二、第一章 本章三個小節(1.1, 1.2, 1.3)將敘述在疫情下的臺灣與法國在實施限制行動自由的相關政策中,不同面向所經歷的遭遇。 1.1將以歷史記憶與經驗(例如SARS、H5N1、黑死病、西班牙流感等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帶出臺灣與法國的入境管制預防和關閉邊界情況。臺灣因為有了之前SARS的經驗後,面對這一次的疫情來襲,馬上做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而法國在這次疫情初期則被批評為反應太慢以及遵照國際

組織的指示行事。距離他們上一次的大規模傳染病已經是好幾個世界以前的事,而且法國每年都有因流感而過世的患者。所以面對這次的疫情,大多數法國人並未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在1.1採用了TRIANDIS的「成功歸因於能力」;「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如任務困難、運氣不好)」來分析兩個成功與失敗背後的因素。 1.2則針對集體行動的限制進行探討,包含禁止集會、宵禁、封城、解封等政策對民眾的影響。這裡我們運用TRIANDIS 的「服從、責任和為團體犧牲是自然的」,「關注我群需求(強制性)」;「關注個人需求、權利、能力(合約)」。我們還針對臺灣的母親節和法國的聖誕節假期中,民眾外出慶祝的意願做一個比較研究。我們

運用了TRIANDIS 的「改變自我以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自我」來分析他們的集體主義傾向。最後,我們也探討了兩國民眾對入境旅客的隔離措施政策,是否能得到各自的國民支持。經過一年的COVID-19後,我們發現法國的防疫意識已高出許多。可見大部分的法國人有從個人主義趨向集體主義的現象。 1.3則探討個人行動的限制,我們以臺灣的電子圍籬2.0和「疫止神通」聊天機器人與法國的StopCovid和TousAntiCovid等有潛在侵犯個人隱私風險的電子監控政策做一比較。從中探討民眾對於監控軟體的接受度。而我們在全球150個城市中最受到監控的調查中,發現臺北排名41,巴黎排名62。可見臺灣人普

遍對監控有很高的接受度。以兩國對電子監控的反應中,我們推斷出兩者都傾向於集體主義。這兩國都希望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社會,政府可以擴張權力給民眾更多保護。三、第二章 本章三個小節(2.1, 2.2, 2.3)將敘述口罩在疫情下對於臺灣與法國的意義。 2.1以臺灣與法國在口罩政策下所衍生出的表層現象,如戴口罩所帶來的社交障礙、社會疏遠與身分辨識的困境作比較。且從口罩的佩戴上,我們認為臺灣人符合TRIANDIS在集體主義對目標的看法中提「個人和團體的目標往往是一致的」。此外,我們還發現臺灣人似乎更在意他人的觀感,當戴上口罩混入人群時,似乎會讓自己有種安全感,覺得被社會接納。至於法國抗拒戴

口罩的原因大多與自身相關,而非受大眾影響。根據TRIANDIS的理論中,他指出個人主義在「情感」以及「認知」的特質分別有:「情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憤怒),且持續時間長」,「關注個人需求、權利、能力(合約)」。 我們認為法國人各種抗拒戴口罩的行為中,是有個人主義的傾向的。 2.2則是從口罩所衍伸出來的社會事件中,觀察其深層意義:「利己」與「利他」的價值觀。例如口罩外交、混充口罩事件以及口罩的暴力事件。根據TRIANDIS的理論,臺法兩國在口罩外交方面都有個人主義的特質「當對方屬於內團體對上外團體時,情況只有一點不同」。雖然臺灣與法國的援助順序不同,臺灣屬於先安定內部動亂,再對國際伸出援手;

法國則相反。 另外,在臺灣三起混入大陸製的口罩的事件中,當政府把口罩的交易買賣權力釋放給社會後,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需要民眾承擔。因為商人會受到成本效益和一些公共規範(即臺灣人普遍對中國製的商品不信任)所約束而做出不符合民眾期待的個人利益行為。這也就是TRIANDIS所提到的個人主義的其中一個社會行為的特徵:「受態度、個人、成本效益計算以及廣義的公共規範的約制」。 關於口罩所衍伸的暴力及抗議事件上,法國反對戴口罩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他們反對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具高度攻擊性,影響社會治安。這個情況和TRIANDIS的個人主義特徵有些相似(內團體的人被比外團體的人更具有異質性)。法國

要在公共衛生與個人自由之間取得平衡,仍會是個艱難的挑戰。而臺灣的暴力和抗議事件和法國相比則相對少了很多。這些事件的發生似乎都出自保護自己的利己行為,較為傾向個人主義。TRIANDIS分析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目標」的特質中指出,個人主義屬於「個人目標優先於內團體目標」,集體主義則是「內團體的目標優先或與個人目標重疊」。在2.2中,我們發現利己與個人主義中存在一定的共同點;而利他在行為上則較多的符合集體主義的原則,如「內團體的目標優先或與個人目標重疊」。 2.3以政策面看口罩的集權與分權供應對民眾的影響。如口罩是否該由政府全面徵用?強制戴口罩的政策該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發布? 在2.

3中,首先探討的是口罩政策以公平或平等分配的問題。TRIANDIS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規範」中看出一些特徵,他指出,集體主義是「在資源分配中強調平等和需求」;個人主義是在「資源分配中強調公平性」。臺灣的口罩實名制中,每個人所能買到的口罩數量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身分特殊就有優待,傾向集體主義。不過法國剛好相反,法國主張把口罩徵收後,優先分配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傾向於個人主義的作法。 另一方面,我們也向民眾對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接受度做一個比較。中央集權方面:從民調中看到臺灣政府全面徵收口罩的支持度是隨著時間而上升的。但是當法國也同樣執行全面徵收口罩政策,卻引發了社會上的一些議題,如需要

頻繁與他人接觸的員警沒有足夠的口罩可用。在地方分權方面:臺灣的地方政府大致上是配合中央政府的決策。但是在法國,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沒有很好的互相配合。例如口罩多次在運送的過程中遭竊。 四、第三章 本章將敘述在疫情下的臺灣與法國如何面對政府在疫情處理以及醫療衝突下所做的決策。 3.1關於在疫情期間出現的醫療爭議,如預防感染COVID-19的偏方、普篩意願及奎寧的爭議。 普篩事件中,我們看到兩個國家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傾向。在臺灣,即使普篩對人民是有好處的,而且也知道臺灣的醫療制度上的缺陷,但是多數人民選擇漠視。反觀法國,政府受到民間的批評與壓力而開始實施普篩,這或

許代表著法國人在關乎到自己的權益時,會選擇出聲以爭取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認為臺灣在普篩這件事上是偏向集體主義;法國則是偏向個人主義。 關於使用奎寧作為治療COVID-19的藥物方面,我們看到臺灣不論是政治人物、醫療人士以及平民百姓,都完全遵照著專業的建議執行。這樣的情形在法國剛好相反,出現兩派不同的擁護者,一派是支持Didier Raoult提出的治療方法,另一派則是反對。儘管已有研究證實他的治療方式無效,法國仍然有民眾對他抱有好感。而我們再次以TRIANDIS的其他理論分析,這兩國的情況中,臺灣就像集體主義中「內團體內和諧是必須的」;法國則是像個人主義中「辯論、對抗是可接受的」。而且

,在目標的特質上,臺灣也較傾向集體主義「個人和團體的目標往往是一致的」。 法國則是傾向於個人主義的「個人和團體目標往往不一致」。 3.2將從疫苗的政策與施打率看民眾對疫苗的接受度與施打意願,以及政府和醫療界,甚至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衝突關係。臺灣在2021年5月爆發的本土感染後,因為國外疫苗採購的不順利,導致國產疫苗被廣泛討論。甚至有醫學專家出面發表看法,但是似乎被政府企圖掩蓋。從這個例子上,我們看到臺灣政府似乎不容許出現有違政府意見的聲音出現。這個現象也和TRIANDIS所提的集體主義是「和諧導向」相似。 而兩國人民在接種疫苗的態度上,我們看到臺灣人對疫苗抱有個人的想法,例

如害怕疫苗產生的副作用、沒有施打的急迫性等等,已經與政府的目標漸漸相離(消滅病毒)。但在2021年5月後,因為臺灣爆發本土感染而導致施打疫苗的人數大幅增加。因此,我們認為臺灣在疫苗的接種層面,有從個人主義轉為集體主義的傾向。然而,法國雖然一開始也有個人主義的特質,但是很快地就偏向集體主義的特質:「反映相互依存關係的信念」。我們看到法國在接種疫苗的比例上,人民與政府的態度越來越有一致性,民眾與政府也呈現出,為了戰勝病毒而相互依賴的特質。 在研究尾聲,3.3將以台法的政治體系探討民眾對政府控制疫情的表現滿意度。我們認為疫情的管控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缺少任何一方的配合或付出,都會使其中一方對其產

生不信任或導致管理失敗。TRIANDIS曾提到團隊目標在集體主義文化中運作良好,但使用於個人主義文化時往往造成社會惰化和搭便車的行為。 經過一年多的長時間對抗COVID-19疫情下,我們看到臺灣政府、醫療、民眾有團結一心,展現出相互依賴的傾向,對抗疫情似乎持續保持著很高的警覺性。但是臺灣從2021年5月開始,似乎和法國一樣在政府、醫療、民心都難以達到團結一致的狀態。所以我們認為臺灣民眾對政府管控疫情方面有從集體主義浮動到個人主義的傾向。而法國則是一直保持著個人主義的傾向。

唐山大地震

為了解決香港救護車聲音的問題,作者錢鋼 這樣論述:

那是一個注定要用黑色筆填寫的日子──七月二十八日   「二十四萬人無疑是一個悲哀的整體,它們在十年前帶走了完整的活力、情感,使得唐山至今在外貌和精神上仍有殘缺感。一切似乎都逝去了,一切似乎又都遺留下來了。彷彿是不再痛苦的痛苦,彷彿是不再悲哀的悲哀。」──錢鋼   作者當年曾參加唐山抗震救災工作,親眼見證了這段歷史。作者運用大量真實的史料、大批珍貴的歷史圖片以及作者深沉的反思與追問,為讀者再現了一段唐山地震的真實面貌。  

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收費制度之探討

為了解決香港救護車聲音的問題,作者黃鋒平 這樣論述:

消防法明訂緊急救護為消防三大任務之一,隨著時代進步,人民重視身體健康保健影響,緊急救護工作相關需求依賴日益增加,救護量有大幅增長之趨勢,由於出動迅速、即時處理民眾需求的高效率性致民眾滿意度相當高,也逐漸成為消防機關主要業務之一,然我國緊急救護服務大多尚屬免費服務,民眾多數對免費的服務皆抱持貪小便宜的心態,因而其濫用的情形當然也就隨之增加。  臺中市政府消防局鑑於緊急救護濫用情形嚴重,於103年實施緊急救護個案收費制,實施至今卻成效不佳,因此出現要求改革收費制度的聲音,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緊急救護服務收費制度之相關文獻,並訪談臺中市執行緊急救護勤務第一線人員、民意代表與使用過緊急救護之民眾,以探討

臺中市緊急救護改採全面收費制度之效益、可能遭遇之困難及問題與其解決之道,獲得以下結論: 一、緊急救護實施全面收費制度可抑制緊急救護濫用、補充緊急救護不足之   經費且能提升工作士氣與緊急救護的品質,具有多重效益。 二、雖說實施緊急救護全面收費制度能帶來多重效益,但由於將從免費轉變   為收費,必遭遇民意強力反彈以及來自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之阻力,另   外還會面臨產生使用者門檻以及緊急救護將受更嚴格檢視等問題。 三、事前規劃必須慎重考慮,必須先將民眾支持度提升,制度才有實施可能   ,其方法包括開放民眾參與政策規劃、影響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將該議   題納入政策議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