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植物園大坪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另外網站小港大坪頂- 高雄市熱帶植物園@ 高雄之子 - 隨意窩也說明:位於高雄市小港區大坪頂的『高雄市熱帶植物園』, 在今年初終於正式完工,目前是小港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該園區位居鳳山水庫旁並相鄰臨海工業區,公4主園區面積近17 ...

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陳有貝所指導 温天賜的 台灣史前時代巴圖形器研究 (2013),提出高雄植物園大坪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巴圖形器、分類、時空分布、微痕分析、石橋遺址。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李俊憲所指導 張雅惠的 高雄市公共租賃自行車騎乘對遊憩行為、觀光意象認知與休閒效益影響之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公共租賃自行車、遊憩行為、觀光意象認知、休閒效益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植物園大坪頂的解答。

最後網站大坪頂熱帶植物園攻略及週邊必遊景點推薦 - 探索台灣則補充:大坪頂 熱帶植物園是全國第一座以保育、研究、教育及遊憩來建構的都會熱帶植物園,可說是當地之肺,提供豐富多元的植物與生態環境。以絕佳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孕育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植物園大坪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史前時代巴圖形器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植物園大坪頂的問題,作者温天賜 這樣論述:

巴圖形器是台灣史前時代西海岸常見的一種磨製石器,其名稱來自紐西蘭一種總稱為patu的器物。由於其型制特殊,製作精細,以及與紐西蘭patu在外觀上相近,自日治時期以來就一直引起考古學者的注意,並就其功能和文化傳播的可能性作過許多討論,但除了可能是某種儀式性器物外,還沒有其他確切的共識和定論,對巴圖形器的認識也始終沒有突破。本文可分為三個主要討論議題:一是適切的巴圖形器分類系統,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以認識和描述巴圖形器的型制,以及能用於探討功能和文化意義為目的,用長度、柄形和體形三種主要變數為巴圖形器製作了新的分類;二是巴圖形器的時空分布,在確立分類架構後,對不同類型的巴圖形器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

分布模式進行整理,並結合類型資料,討論不同地區和史前文化中的巴圖形器型制異同處;三是巴圖形器的功能,以台南縣石橋遺址的巴圖形器為材料進行肉眼觀察和微痕分析,歸納出巴圖形器各個部位的表面痕跡及類型,增進對巴圖形器的認識,並可作為巴圖形器在製作、使用和再利用等方面研究的基礎資料,但由於沒有足夠的對比資料和實驗驗證,本文還無法對巴圖形器的功能和用途做出確切判斷。最後對巴圖形器分類的問題、時空分布模式引發的問題,以及從微痕觀察所得的資料與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並希望本文的資料和討論能有助於回答「巴圖形器是什麼?」的問題,以及作為日後的石器分析相關研究的參考。

高雄市公共租賃自行車騎乘對遊憩行為、觀光意象認知與休閒效益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植物園大坪頂的問題,作者張雅惠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前往高雄市遊憩之15歲以上外地遊客為研究對象,探討騎乘公共租賃自行車遊客之遊憩行為、觀光意象認知、休閒效益之關係,採立意式抽樣之量化研究,取得有效問卷413份。研究結果顯示:一、至高雄市之遊客以女性、21-30歲、從商、大(專)學、未婚、南部、每月收入20,001-40,000元為最多。二、遊憩行為以旅遊次數5次(含)以上、同行人數1-5人、花費金額2,000元以上、停留時間2天以上、同行同伴為父母或親戚、旅遊資訊來源以網路居多。三、觀光意象認知構面以「遊憩氣氛」最高;休閒效益以「放鬆效益」最高。四、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在觀光意象認知上存在顯著差異。五、性別、年齡、個人每

月收入在休閒效益上存在顯著差異。六、有騎乘公共自行車遊客之旅遊次數、同行人數、花費金額在觀光意象認知上存在顯著差異,而未騎乘公共自行車遊客之花費金額在觀光意象認知上存在顯著差異。七、本研究發現有騎乘公共自行車遊客之花費金額及停留時間在休閒效益上存在顯著差異,而未騎乘公共自行車遊客之花費金額在休閒效益上存在顯著差異。八、遊客之不同觀光意象認知在其休閒效益上達到顯著性預測力。關鍵詞: 公共租賃自行車、遊憩行為、觀光意象認知、休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