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好奇孩子大探索:真的假的?原來植物這麼妙 和鍾明哲的 都會野花野草圖鑑(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熊出版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園藝學系研究所 沈榮壽所指導 蔡宇玟的 抗非洲鳳仙花露菌病之多倍體選育及篩選技術 (2020),提出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秋水仙素、花朵直徑、器內多倍體誘導、芽體增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園藝學系研究所 沈榮壽所指導 蔡易霖的 抗鳳仙花露菌病之非洲鳳仙花選育 (2019),提出因為有 種間雜交、花粉活力、胚拯救的重點而找出了 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好奇孩子大探索:真的假的?原來植物這麼妙

為了解決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忍不住想告訴別人的千奇百趣植物圖鑑 ★書末附淺顯易懂的氣候類型植物地圖   好恐怖!好神奇!好莫名其妙!96種讓人跌破眼鏡的植物,看似無害,但為了存活和傳宗接代,它們竟發展出各種意想不到的生存戰術……   ◎〔好可怕〕只是在毒番石榴樹下避雨,居然會全身紅腫潰爛。   ◎〔好難受〕不小心摸了金皮樹的葉子,疼痛時間竟然長達兩年。   ◎〔好長壽〕雖名為百歲蘭,卻能活到兩千歲以上,奇怪的是一生只長出兩片葉子。   ◎〔好會傳〕一旦被吃,相思樹會通風報信,提醒附近的樹要提防敵人來襲。   ◎〔好黏稠〕蒲公英會用黏膠將敵人的嘴封住,無法再張開。   你對植物擁有什麼樣的印象呢?「隨處可見」、

「無法移動」、「是動物的食物」、「大部分都是綠色的」……對你而言,這些不會動的植物,是不是平凡又弱小?只要大火一燒就灰飛煙滅,不像動物擁有自由活動的能力、還具有神經能感知周遭變化。動物的生活生態,總是比較容易引人注目,比起植物似乎有趣多了。   但本書要告訴你,你所認為植物的柔弱之處,正是它們厲害的地方,植物才是主導地球的物種,沒有植物行光合作用,動物哪來的氧氣可以呼吸生存?「無法移動」是因為它們無需像動物一樣四處覓食,絕大部分的植物都是能量製造工廠,透過葉綠素,藉由太陽、空氣和水就能製造養分。如果不移動就能活得很好,為什麼需要消耗能量移動呢?更何況,植物非常善於利用動物、風、水等大自然之物

,幫助傳遞花粉和種子,開枝散葉,不用移動就能將子代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開疆闢土,「移動」對它們來說,並非必要的生存條件。   本書的故事從一段微心酸的戀愛序曲開始,橡實滾滾太郎對四葉草妹妹一見傾心,但大叔控的四葉草妹妹卻覺得他太孩子氣。滾滾太郎只好四處找植物師父修行,尋求成為「成熟橡實」的祕方。他所拜訪的植物師父,有的厲害得好古怪,有些光看就好古怪,還有那種瘋狂到好古怪,以及毫無道理可言的古怪。   這些植物的古怪之處,都是通過時間長流演化競爭後所發展出的生存花招,是大自然的生存競爭,讓這些植物具有令人驚嘆的豐富多樣性。例如金皮樹和毒番石榴擁有劇毒,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敵人傷害;百歲蘭雖然只有

兩片葉子,但是葉子會不停往外延伸長達數公尺,盡可能的張開好接受沙漠難得起霧所帶來的水分;相思樹不會說話,一旦被長頸鹿啃食,就會釋放毒素讓自己的葉子變難吃,還會放出氣體,提醒附近的相思樹一起變難吃,減少被攝食的危險;而小小的蒲公英,正因為能製造擁有讓敵人無法再張嘴的強力黏膠,才有辦法遍地開花。   還有更多有趣的植物,例如外觀超像熱情紅脣的「熱唇草」、根部像嬰兒的「曼陀羅」、移動速度能和車子競賽的「風滾草」、堪稱最低調,花朵竟開在地下深處的「地下蘭」、「大王花」開花的時候會放屁、用刀割就會流血的「龍血樹」……這些特殊生存技能又是為了什麼?   一起跟著主角橡實滾滾太郎進行熱血又逗趣的追愛旅程

,揭露這96種植物師父深藏的小心機,你會發現看起來平凡又脆弱的植物,竟能演化出這麼多花招。植物,其實比你想像得更聰明! 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列)   林哲緯(生態繪者、植物分類工作者)   洪信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研究助理、植物獵人)   陳建文(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聘用助理研究員)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推薦語   用寫意的筆法和輕鬆詼諧的畫風,並以科普的視野流暢切入各主題的奧妙,將讀者帶入充滿多樣性的自然界,既出人意表而又引人入勝;無論孩童乃至於長輩,透過本書,或可發現習以為常的世界,其實處處有新鮮事。──林哲緯(生態繪者、植物分類工作者)   千百年來

人類總是這樣認為,動與不動是動物和植物的本質區別,事情果真如此嗎?本書以大自然角度出發來看植物,以漫畫方式呈現濃縮精華,深入淺出的介紹植物為了繁衍生息,不僅演化出各式各樣的外表型態,所擁有生存策略更是無奇不有、花招百出。看完後,真的忍不住想要趕快分享給別人知道植物的各種精采之處。──洪信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研究助理、植物獵人)   不能自由行動的植物,為了生長、交配、播種、抵禦入侵的敵人,所演化出的種種匪夷所思的招式,已經不能用「十八般武藝」或「三十六計」來完整描述。本書收集了許多不同種類植物的各種不可思議之處,結合栩栩如生的手繪圖,讓人讀來興致盎然,真的要大讚「原來植物這麼妙」!──葉

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抗非洲鳳仙花露菌病之多倍體選育及篩選技術

為了解決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問題,作者蔡宇玟 這樣論述:

非洲鳳仙花因鳳仙花露菌病(impatiens downy mildew;IDM)的危害,使非洲鳳仙花面臨生存威脅,多倍體誘變育種除了可改變植株的外觀形態外,也能增強作物對抗病原菌的入侵。本研究以非洲鳳仙花的種子進行多倍體之誘導後,建立耐病篩選流程與技術,篩選耐病株,最後再將耐病選株以芽器官發生再生途徑進行大量繁殖。非洲鳳仙花`艾瑪橙'及`艾瑪桃紅'以0、50、100、150、200及250 mg•L-1秋水仙素處理2或4小時,`艾瑪橙'及`艾瑪桃紅'皆於對照組有最高的發芽率,分別為91%和84%;隨著秋水仙素處理之濃度和時間的增加,發芽率也會逐漸地下降,橙色及桃紅色以200 mg•L-1秋水

仙素處理4小時其發芽率分別為60%和58%,然而兩者在高濃度250 mg•L-1 秋水仙素處理2及4小時,其發芽率皆為0%。檢測多倍體檢以根尖染色體計數,在二倍體植株觀察到2n = 16而選株具四倍體則為4n = 32。另外氣孔密度和植株形態也可用來篩選多倍體,`艾瑪橙'以100 mg•L-1處理4小時觀察到最低的氣孔密度,其每平方釐米僅有14.1個;`艾瑪桃紅'則是以200 mg•L-1處理4小時僅有12個;而在植株形態`艾瑪橙'僅有花朵直徑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以100 mg•L-1處理4小時獲得45.6 mm,`艾瑪桃紅'以葉片長度、葉片寬度、葉片厚度及花朵直徑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非洲鳳仙

花抗鳳仙花露菌選株之抗病篩選技術與建立流程。已確認針對鳳仙花露菌病引子為NL1及NL4,其擴增條帶顯示在0.75 kb。`艾瑪白'經秋水仙素誘變處理之誘變株及耐鳳仙花露菌病雜交品系,先經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以篩選出具有耐鳳仙花露菌病之選株,接續以葉圓盤接種法接種鳳仙花露菌Plasmopara obducens,於接種9天後觀察,在誘變處理250 mg•L-1秋水仙素處理2小時及750、1250 mg•L-1處理4小時,其罹病度顯著低於對照組,另外在雜交品系上之結果為SLPi × WALIPi、WALIPi × SLPi具有20%罹病率

,然而在WFYPe × WFYPe、 WALIPi × SPi則無出現病癥,最後透過PCR檢測以快速並確認上述的植株不帶有鳳仙花露菌病之條帶,確認為具有耐鳳仙花露菌病之耐病植株。以耐病植株之枝條來進行器內之器官發生。培養第6週,`艾瑪白'之誘變株以1 mg•L-1 BA(6-benzylaminopurine)處理平均可獲得1.9個芽體,雜交選株WFYPe以1、2及4 mg•L-1 BA平均可獲4.2、3.5及2.8個芽體,SPi以1及2 mg•L-1 BA平均獲得6.8和7.0個芽體為最多,接續以最佳的BA濃度來進行不同培植體種類對芽體再生之影響,培養於MS(Murashige and Sk

oog formula)添加1 mg•L-1 BA於6週後調查其芽體增殖之結果,以1個節間帶2個芽所誘導出的芽體最多為3.3個,而莖頂為5 mm的培植體僅能有1.6個。最後以IBA (indole butyric acid)濃度來誘導瓶內植株發根,所有經IBA處理之培植體發根率皆達到100%,但是以1及1.5 mg•L-1 IBA所誘導出的根數最多,平均每個培植體可產生7.7及7.9條根。

都會野花野草圖鑑(增訂版)

為了解決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問題,作者鍾明哲 這樣論述:

  這 是一本「身在都會區內也能實用」的植物圖鑑   400餘種都市角落隨處可見的野花野草   1100張生態特寫圖片   讓您無論走在公園、校園或路邊   都能輕易認出磚縫裡不起眼的小花草   身處在水泥叢林裡,經常於漫步時不經意發現夾縫中生存的各種野花野草,   無論是人行磚道上或者是水泥裂縫中,甚至是柏油路夾縫,都有機會觀察到野花野草探出的身影。   誰說認識自然一定要「跋山涉水」、「汗流浹背」,才能「滿載而歸」呢?   圖鑑的主角可能就在您路過的街角、階梯、磚牆縫隙,只要您願意多加留意,關注生活周遭環境,相信綠意就會映入眼簾,您將發現牆角的野花野草,美得讓人讚嘆

呢!   本書為2011年出版《都會野花野草圖鑑》的增訂版   原版收錄227種,新版本中加入了近200種,總共收錄400餘種都會區常見野花、野草,並修訂了物種分類。 本書特色   ●收錄台灣都會區常見400餘種野花、野草:   本書收錄400餘種都會區常見野花、野草,詳細說明其原分布地、生育地環境、形態特徵以及相似種辨識,讓您深入了解野花、野草生態習性,掌握各物種鑑別重點。   ●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居然這麼好用!   您知道日治時期傳入的昭和草,與饑荒草、飛機草同為重要的救荒野菜嗎?具有菊科獨特香味的鼠麴草與艾,是臺灣常用來增添草仔粿風味的原料。豆科植物的根部有具固氮能力的根瘤,因

此常被用作綠肥以改良土質喔。

抗鳳仙花露菌病之非洲鳳仙花選育

為了解決鳳仙花 非洲 鳳仙花的問題,作者蔡易霖 這樣論述:

臺灣之非洲鳳仙花受鳳仙花露菌病危害幾近絕跡,本研究選拔具抗耐露菌病之非洲鳳仙花實生系為育種親本,除進行耐病品系間雜交並與新幾內亞鳳仙花行種間雜交育種,觀察受精前後之生殖障礙,以期選拔獲得抗露菌病之雜交後代。並賡續探討鳳仙花種間雜交胚珠器內培養之優化條件建構以及雜交胚發育模式。採集野外於自然演替下之非洲鳳仙花倖存植株,經扦插繁殖後,調查其抗病性,試驗依露菌病危害程度分成八級,選拔獲得具抗(耐)鳳仙花露菌病之選株五株。非洲鳳仙花之花器構造為完全花,雄蕊及雌蕊異熟,雄蕊期期間雌蕊被包覆於花藥及花絲之中,於開花當天可在花藥開裂產生花粉。開花授粉習性為花朵開放後第三天,花藥及花絲脫落,露出雌蕊及未開裂

之柱頭,於開花第六天,柱頭前端明顯裂開,泌出黏液,每朵花平均壽命約7天。選株花粉於含有5%蔗糖濃度之BK (Brewbaker and Kwack, 1963)培養基中,有較佳花粉發芽率和較長之花粉管發育,而在20%蔗糖濃度中花粉發芽受到抑制。非洲鳳仙花花粉培養最適溫度為25℃,溫度過高(>30℃)或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