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arlBollmann寫的 復古植物藝術海報 和安娜‧羅倫的 19~20世紀植物圖鑑:從200多幅植物剖析掛畫認識植物學的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麥浩斯所出版 。

東方設計大學 流行商品設計系 翁雅琴、李慶堯所指導 楊慧足的 民俗植物於口罩設計之創作應用 (2021),提出19 20世紀植物圖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俗植物、口罩、手繪插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李炳曄所指導 戴妤丞的 花、轉化、表達性—戴妤丞繪畫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花、轉化、表達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9 20世紀植物圖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復古植物藝術海報

為了解決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問題,作者CarlBollmann 這樣論述: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正處於科學發現的黃金時代,博物學家們探索著地球的各個角落,顯微鏡的發展使科學家得以探索過去無法想像的微型世界。 人們對於知識的好奇心不再侷限於少數菁英,教育被認為是所有人應享有的權利, 因此,植物學圖鑑掛畫誕生了,做為教育之用,傳播新的植物學知識。 課堂教室中掛著這些精美的、大幅彩色的科學植物圖像,它正是當時代的藝術、科學和教育的綜合結晶。 本幅掛畫來源自1897年由卡爾.博爾曼(Carl Bollmann)與赫曼.齊普爾(Hermann Zippel)合著的《彩色掛圖中的外來作物》(Ausländische Kulturpflanzen in

farbigen Wandtafeln)。 想了解更多精美掛畫與畫中植物學的知識,可以參考麥浩斯出版的《19~20世紀植物圖鑑:從200多幅植物剖析掛畫認識植物學的世界》。 [海報說明] 標 題:鳳梨屬(鳳梨〔Ananas sativus Schult.〕) 作 者:卡爾.博爾曼與赫曼.齊普爾 年 份:1897 年 尺 寸:38x52cm 以海報筒出貨,海報筒尺寸:長度40cm,直徑4cm [使用建議] 僅販售海報,不包含相框及其他裝飾物件。海報可直接張貼或搭配海報掛軸使用,也可購買市售相框入框壁掛;可參考商品圖效果,照片來源感謝植葉莎手 @linraissa。

民俗植物於口罩設計之創作應用

為了解決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問題,作者楊慧足 這樣論述:

民俗植物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蘊含著人們為適應環境發展出的傳統知識及文化,但因生活型態改變,使得現今人們對於民俗植物的認識逐漸流失而面臨知識斷層,此現況啟發創作者利用民俗植物插畫創作於口罩想法。本論文主要創作目的為民俗植物與手繪插畫創作之結合,讓人們在使用口罩時也能喚起對於民俗植物的認識及關注,運用植物民俗象徵寓意來加強大眾對植物的喜愛,同時增加美感及選擇性。本創作步驟首先蒐集民俗植物相關文獻,了解民俗植物內涵,再以實際拍攝植物作為參考,最後將插畫出的圖稿使用數位印刷方式呈現於口罩上。創作元素以十二種民俗植物為本體,利用手繪插畫技法詮釋植物原有姿態,設計呈現自然風格,讓人們在使用口罩時,除能間

接感受到來自大自然植物原有氣息,也豐富視覺感受。在創作成果方面以「原.生」為主題,以「青.清.輕」系列,繪製十二幅植物手繪插畫,並製作出民俗植物插畫口罩,希望能將民俗植物最真實一面呈現出來,讓社會大眾透過輕鬆的方式來認識民俗植物。

19~20世紀植物圖鑑:從200多幅植物剖析掛畫認識植物學的世界

為了解決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問題,作者安娜‧羅倫 這樣論述:

花、轉化、表達性—戴妤丞繪畫研究

為了解決19 20世紀植物圖鑑的問題,作者戴妤丞 這樣論述:

本次創作研究以「花」、「轉化」、「表達性」為核心,旨在探討以花朵為主題的繪畫,如何對人類心靈療癒以及生命意義產生影響。「花」方面,從花朵的寓意以及療癒效果,到花朵與人之間的主客關係,再通過製作花朵收藏冊的方式,創造屬於自己的花卉象徵符號。「轉化」方面,通過文獻的閱讀,了解學者對於人類自我內在情緒感知,以及外在行為表現的研究。其中也包含物化移情與象徵符號的觀點討論,用以支持筆者期望在繪畫過程中,達到認知與象徵狀態的平衡。「表達性」則是取自藝術治療的觀點,創作者以圖像表達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精神狀態,同時以文字紀錄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創作內容共分成四個大系列:一、外在內在系列,二、花色花形系列,三、是

花非花系列,四、畫布種花系列,並藉由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的架構協助分析與歸納。外在內在將對應到動覺和感覺的第一層級,花色花形將對應到感知和情感的第二層級,是花非花則會對應到認知和象徵的第三層級,而最後畫布種花則會對應到創意層級。創作以手直接沾取顏料,進行塗抹、潑灑的方式繪畫,並嘗試不同壓克力媒材所產生的肌理變化與感官體驗。在此論文中,筆者從獲取他人觀點著手,進而彙整出自己身為藝術創作者的觀點,並將此觀點通過舉辦個人展覽的方式傳遞給觀者。創作者本身在創作過程中,獲得心靈方面的療癒效果外,期望觀者在觀看後也能達到獲得啟發性的聯想的效果,強化創作者與社會產生正向積極的連結。未來希望能通過藝術創造更多例

外發生的空間,使得人們得以意識到,在這個藝術發生的過程當中可以如何幫助自己,而非僅是漂亮與幸福的療癒性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