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 Poulsen 老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Louis Poulsen 老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三原昌平寫的 設計良品:超越時代與國界的極致設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高雄醫學大學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郭藍遠所指導 劉仁誠的 8週循環式阻力訓練對於銀髮族群神經肌肉適應之探討 (2021),提出Louis Poulsen 老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運動單元徵召、循環式阻力訓練。

而第二篇論文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所) 賴志純所指導 呂佳育的 園藝鏟握柄型態之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客觀肌電力、累積性傷害、握柄型態、園藝鏟、主觀評比問卷的重點而找出了 Louis Poulsen 老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ouis Poulsen 老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設計良品:超越時代與國界的極致設計

為了解決Louis Poulsen 老件的問題,作者三原昌平 這樣論述:

  二00二年,一項名為「PD的思想」的設計展於東京Ozone展出,本書即為同名展覽型錄的擴充版,蒐錄了從1958年保羅漢寧生的「PH燈」,到2002年石井尚美「會發光的柺杖」近半世紀、25位知名設計師的27件當代傑出產品設計。每一項作品或透過設計大師本人的現身說法,或親朋故舊、日本重量級評論家、記者的執筆與訪談,揭露每項作品的創作動機、遭逢的困難、產品特色與卓越獨特之處,以及如何在商業與設計創意之間求取平衡……等等,賦予這二十七件魅力產品從發想到上市,全面性的設計開過程。   透過近70位作者的共同執筆,我們從中看到了這25位不同性情、風格互異的設計師或企業,如何從生活周遭汲取靈

感,或是發揮科學精神,展現幾何之美(PH5燈、柳宗里膠台),或是展現前衛的現代感(活動式補給裝置、麥金塔、HANNANG椅)、簡明俐落的義式風格(DANESE),或是結合傳統日本工藝之美(TAKO、WAGAMI 、Crinkle陶瓷器、YMD金屬雕刻)、自由奔放的挑戰精神(月苑、意匠二次元半、空想生活)、個人興趣的延伸(Archistrial相機、C&F釣魚用具),或是身體殘疾的人道關懷(CARNA輪椅、會發光的柺杖)……不等,從燈具、相機、電腦、飾品家具、廚房用具、陶瓷器、釣具、輪椅、拐杖、定時器到電話機,不見虛有其表、賣弄創意的大設計,盡是普通生活裡的日常用品,充分展現了這群傑出設

計師對人的關注與體貼。也唯有如此,才能設計出超越時空限制的作品,在流行喧嘩過後,依然挺立不墜,廣受不同世代消費者的喜愛,成為後起設計新秀追求的標竿,繼續接棒開發出新一代的創新魅力產品。 設計師英雄榜 保羅漢寧生(Louis Poulsen)   近代照明工具之父,1925年巴黎工藝博覽會金牌獎得主 柳宗理   第一屆新日本工業設計獎得主、第十一屆米蘭三年展金牌獎得主,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工業設計師之一 梅田正德   第一屆德國百靈設計大賽得主 DANESE公司   1957年成立的Danese家飾一直以來走的就是設計師路線,以生產具有藝術價值的生活用品為宗旨,產品

不怎麼多但卻大多能夠名留青史 喜多俊之   作品Wink、Kick獲選為巴黎龐畢度中心、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常設展示品 小松誠   代表作Crinkle系列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 黑川雅之   Good Design設計大賞、德國iF獎得主 川上元美   AIA國際椅子設計大賽首獎得主 羽田久嗣   日本Good Design設計大賞得主 森島紘史   Good Design、IFI國際設計賞得主 艾托雷.索特撒斯   二十世紀著名設計大師,著名代表作為孟菲斯系列家具設計 加藤孝志   史上第一位加入LEXON的日本設計師

蘋果電腦   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以創新能力和高品質著稱 英葛.摩利爾   素有光之詩人、光之精靈、光之魔法師等美譽,曾獲得無數設計獎,並且作品為許多美術館列為永久收藏 富永純次   二00一年iF設計獎、二00四年每日(Mainichi)獎得主 五十嵐威暢   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的海報月曆被列為永久收藏 川崎和男   許多海外博物館將其作品列為永久館藏 富田一彥   Essen、Osaka、Verona設計大獎得主 西山浩平   Good Design設計大賞得主 岩崎一郎   Good Design設計大賞、德國iF設計大獎得

主 玉井俊二   國井喜太郎賞、德國iF設計大獎得主 本書特色   1縱觀1958~2002年近半世紀,25位著名當代歐美日設計師計27件作品。   2邀集近70位作者,或設計師本人、或重量級評論家執筆,談論設計緣起與設計卓越獨特之處。   3探討設計種類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從燈具、相機、電腦、飾品家具、廚房用具、陶瓷器、釣具、輪椅、拐杖、定時器到電話機不等,展現設計的創意來自細微的生活觀察、對使用者的關注與體貼。   4隨文附上代表性設計作品黑白照片。

8週循環式阻力訓練對於銀髮族群神經肌肉適應之探討

為了解決Louis Poulsen 老件的問題,作者劉仁誠 這樣論述:

目的:透過循環式阻力運動訓練的介入策略,調控運動單元適應性並影響肌肉功能,可有效提升銀髮族群其肌力強度及有助於減緩肌肉流失與預防功能退化。方法:從南部某失智社區關懷據點及失智日照中心招募符合條件之參與對象共 26 位,年齡均為 ≧ 68 歲,參與 8 週、每週 2 次、每次 30 分鐘以循環式阻力運動訓練方案。研究期間追蹤介入前後之肌力、爆發力、ASM、運動單元數目及運動單元動作電位參數,評估參與者課程介入前後之成效,量化統計分析方法採用的是 SPSS 統計分析的二因子混合設計 (Two-way ANOVA, mixed design) 來分析介入前後是否有差異。結果:依變項:四肢骨骼肌質量

因子A F= 0.174,p = .679>.05;因子B F = 19.689,p < .001,依變項:肌力 因子A F= 8.143,p = .007<.05;因子B F= 2.541,p = .120>.05,依變項:爆發力 因子A F = 8.453,p = .007<.05;因子B F = 7.234,p = .11>.05,活化速率 實驗組前測 18.02 ± 7.46、後測 15.30 ± 4.01,控制組前測 15.30 ± 2.28、後測 20.69 ± 4.71;徵召閾值 實驗組前測 9.54 ± 6.73、後測 8.02 ± 3.28,控制組前測 9.89 ± 4.6

0、後測 9.02 ± 4.48。關鍵字:運動單元徵召、運動單元活動電位、sEMG、循環式阻力訓練、爆發力、肌力、適應性

園藝鏟握柄型態之探討

為了解決Louis Poulsen 老件的問題,作者呂佳育 這樣論述:

園藝鏟是一款非動力的金屬手工具,由握柄和扁平狀的鏟刀所構成,主要以人體的上肢與手腕作為動力來源做出削挖等動作,但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因為園藝鏟的握柄型態不佳,造成手部壓力過大、壓迫神經等問題,引發手部的累積性傷害與立即性傷害,因此將園藝鏟握柄作為本研究對象以減少操作傷害。實驗設計是根據文獻與現況調查的資料,而規劃出兩階段的實驗,實驗一為視覺模擬握柄操作的感受問卷,目的是為了得出園藝鏟握柄的較佳型態,調查結果顯示受測者偏好曲面型的握柄(上方為曲面浮凸型態、下方為曲面凹陷型態),並添加拇指凹槽設計給予示意操作的功能,最後運用過去學者得出的人體手部計測值進行握柄尺寸的規劃:樣本1市售園藝鏟的握柄長度

12.5公分、握徑2.7公分;樣本2自製園藝鏟的握柄長度為14公分、握徑4公分。實驗二內容為樣本1與樣本2的實際操作,內容包含靜態手部計測、動態鏟土績效、鏟挖負重施力程度及操作過程中的主觀感受,以了解握柄區域型態影響著操作時的肌肉施力狀況目的,此外透過視頻與人體計測結果得知握柄尺寸必須修正,並將握柄尺寸分為兩種:手部正常握持狀態(握柄長度為13.8公分、握徑3.6公分)、手部握持偏後狀態(握柄長度12.9公分、握徑平均3.4公分)。在鏟土計時績效上結果顯示自製園藝鏟的操作績效較高且具有顯著性(p肱橈肌>肱二頭肌。在主觀問卷評量上顯示樣本1與樣本2的握柄皆符合「手型」、「容易使用」、「好的施力方

向」、「操作輕鬆」的操作態度,本實驗結果可作為未來開發園藝鏟握柄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