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mphoedema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另外網站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lymphoedema 中文也說明: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lymphoedema中文:淋巴水腫之氣壓壓迫療法…,點擊查查權威綫上辭典詳細解釋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lymphoedema的中文翻譯 ...

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洪嫦巧所指導 李小凰的 慢性傷口生活品質量表發展與測量 (2021),提出lymphoedema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慢性傷口、生活品質、生活品質量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戎瑾如所指導 劉智如的 乳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衝擊與調適之追蹤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乳癌病人、心理健康、害怕癌症復發、自我調適、乳癌後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lymphoedema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博碩士論文行動網則補充: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ower Limb Lymphedema, ... 論文摘要中文摘要研究背景:婦科癌症的治療主要為手術合併淋巴結摘除術,雖然手術治療可以提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ymphoedema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慢性傷口生活品質量表發展與測量

為了解決lymphoedema中文的問題,作者李小凰 這樣論述:

背景:慢性傷口在許多病人身上是一個很普遍且常見的問題。慢性傷口病人可能會經歷到傷口疼痛、身體功能和活動能力降低、社交隔離及孤獨感增加等問題,進而影響病人生活品質。目前與傷口相關的生活品質量表多由外國學者所發展,雖有中文翻譯版本,但內容可能缺少本土文化特性及因價值觀不同而不適合國人使用。目的:本研究目的為發展適用台灣本土慢性傷口病人使用之生活品質量表,並測驗信、效度。方法:以DeVellis 的問卷發展步驟為基礎執行本計畫,以文獻查證發展38題原始題項。以南部某區域醫院10個門診及ㄧ般內外科7個病房為研究場所,採方便取樣,第一階段以專家效度檢視內容的適用性;第二階段進行正式施測,以描述性統計進

行人口學資料分析,問卷題項以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與內在一致性信度進行信、效度檢測。結果:於110年5月至110年11月共收案83位,平均年齡58.37(SD =17.38)歲,男性佔65.1%,傷口類型以靜脈潰瘍及糖尿病足潰瘍最多(59.0%)。38題原始題項經專家討論與檢測後陸續刪除18題,餘20題,整體CVI為 .91。經項目分析後餘18題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萃取出三個因素,分別命名為:社交與生活、親情負擔、與傷口焦慮,共14題,解釋變異量為66.22 %;三個次量表Cronbach's α介於 .84 ~ .88,整體Cronbach's α 為 .91。此量表採用五分法計分方式

,從1分「完全沒有」到5分「總是如此」,分數越高,代表生活品質越差。結論:根據結果顯示,本研究發展之量表能反映國內本土化的文化特質,且具有良好一致性信度及結構效度。臨床護理人員未來可以此量表評估慢性傷口病人生活品質,並依據評估結果提供適當有效的照護措施。建議後續研究可進一步檢驗效標效度和建構效度。

乳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衝擊與調適之追蹤性研究

為了解決lymphoedema中文的問題,作者劉智如 這樣論述:

現今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有所進展,幫助病人存活期延長,也使癌症逐漸轉變成慢性疾病的一類,醫療照護的目標不僅著重存活率的追蹤,還須強調病人與癌症共存的適應及罹癌後的生活品質。癌症疾病具隱晦不明的特性,乳癌患者在各治療階段皆會面臨身心壓力,影響疾病適應與生活品質。 本研究採用質性與量性研究,探討乳癌病人從診斷罹患癌症,經過治療的歷程追蹤了解病人之生活與癌症適應經驗;並分別探討心理健康狀態、害怕癌症復發感受、自我調適對癌症生活品質之中介影響因素及預測因素。研究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質性研究,訪談乳癌病人(N=17位)之罹病與治療歷程的生活經驗。第二階段進行縱貫性重複測量,收集北部某醫

學中心門診及住院的乳癌病人,分別於確立診斷為乳癌到治療前(Time 1)、接受治療的第六個月(Time 2)、接受治療第十二個月(Time 3),以結構性問卷收集資料,包括人口學資料、華人健康量表(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12, CHQ-12)、癌症存活者顧慮量表(Assessment of Survivor Concern, ASC)、自我調適量表(Self-Regulation;SR)及乳癌生活品質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Breast Cancer, FACT-B)。 第一階段質性研究結

果,有三個範疇包含六個主題,範疇一掙扎乳癌的命定,包含覺察被傷害和不合理的處境、轉換疾病與生命角色二個主題;範疇二尋找力量渡過治療的苦煉,包含伴隨疾病的生存磨難、產生突破困境能量二個主題;範疇三與癌症銳變共存,包含癌症復發的擔憂、重新理解與聯結二個主題。第二階段縱貫性重複測量,在三個時間點病人數分別為98位、90位、及82位婦女。首先,以多元階層迴歸分析,呈現Time 1的自我調適變項可部分中介心理健康問題對乳癌後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但自我調適變項無法中介降低害怕癌症復發對生活品質影響。再繼續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進行資料分

析,同時分析個人基本資料【病人年齡(M=54.4歲,SD=12.39)、教育程度(49%為專科及以上程度)、就業狀況(53.1%無工作)、婚姻狀況(61.2%已婚)、居住狀況(88.8%與親友同住)、宗教信仰(74.5%有信仰)、經濟狀況(82.7%不須協助)、乳癌家族史、乳癌診斷期別、治療方式】,同時分析三次追蹤時間變項及心理健康、害怕癌症復發、及自我調適變項,以探討乳癌病人癌後生活品質之預測因素。 量性研究結果發現三個時間點均有近五成的乳癌病人有潛在情緒精神障礙,多會出現身體不適、睡眠不好、憂鬱及家庭關係不良等問題。害怕癌症復發呈現有一點擔心癌症復發且隨三時間點有顯著逐漸下降的反應。

罹患乳癌後生活品質隨著三個時間點略有增加,但三時間點並未達顯著差異;其中,社交家庭、功能及情緒的生活品質在Time 2有顯著下降的趨勢。病人心理健康狀態、害怕癌症復發與乳癌後生活品質有顯著的負相關,但自我調適與乳癌後生活品質有顯著正相關。癌後病人生活品質的預測因子為教育程度、診斷期別、治療方式,心理健康及其身體症狀、焦慮及擔心、睡眠狀況、憂鬱及家庭關係不良向度,自我調適及其達到滿意與幸福感構面,以及害怕癌症復發。不同治療時間點對癌後生活品質不具顯著預測力。 由以上質量性結果,反應癌症病人罹癌後之生活品質不具明確的時間階段軌跡,病人承受癌症隱晦不明的疾病特性,乳癌病人在各治療階段皆會面臨身

心壓力,影響疾病適應與生活品質。質量性研究結果可作為臨床照護乳癌病人之參考,提醒專業人員提供醫療照護時,應評估病人面對罹癌壓力所導致心理健康改變,及對疾病歷程之不同的適應經驗,病人在不同治療階段中,均會經驗新的心理壓力而需協助,因此以乳癌病人經驗發展關懷與照護,協助其建立因應疾病治療歷程的自我調適策略,使其調節癌後生活品質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