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手套用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pvc手套用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usanFreinkel寫的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減塑推廣版】 和陳修玲的 無毒保健康:如何在充滿毒物的生活中自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醫用手套 - PChome 24h購物也說明:【醫博康Evolguard】Classic醫用多用途PVC手套(S) 四盒_共400入(透明/無粉/一次性/檢診手套/醫療手套). 網路價 $ 799 詳. 1, 2, 3, 4, 5, 6, 7, 8, 9, 10. 加入 購物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廖鴻圖、林建福所指導 李佩真的 筆記型電腦料件含鄰苯二甲酸酯之調查與因應—以五種塑膠材質為例 (2010),提出pvc手套用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鄰苯二甲酸酯、可塑劑、REACH法規。

最後網站實驗室常用手套材質及其用途_研之成理則補充:聚氯乙烯(PVC)手套. 手套不含過敏原,無粉、發塵量低,離子含量少,防化學腐蝕能力強,幾乎可以防護所有的化學危險品,也具有防靜電性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vc手套用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減塑推廣版】

為了解決pvc手套用途的問題,作者SusanFreinkel 這樣論述:

  「我決定一整天不碰觸任何塑膠,   但實驗才展開十秒,我就知道這個實驗有多荒謬……」──蘇珊.弗蘭克   塑膠無所不在:從口香糖、手機、不沾鍋,到奶瓶、輸血袋,甚至衣服,   現代生活中想要不碰到塑膠,連十秒鐘都很難!   人與塑膠戀愛了將近百年,才發現陷入一場有毒的愛戀中,   卻已上了癮……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   包括新生兒體內,都有一點塑膠。 ▉   研究顯示,早在1950年代,人體組織中就出現了微量塑膠。   1907年,純合成塑膠「電木」問世,人類史上首度出現完全由非自然界分子所組成的合成聚合物。   1911年,「塑膠」一詞首度出現在字典中。   1941年

二戰珍珠港事件後,美軍開始以塑膠取代鋁、黃銅等金屬,將聚合物從實驗室中拉進了現實生活,開始了人類對塑膠的「啟蒙」。自此便開啟了人與塑膠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戀時代!   從藝術家、設計師到醫生、建築師、工商業界乃至社會大眾,都成為塑膠家族的愛用者,使得我們只在一個世代之間,就變成了塑膠人。   短短的七十年間,全世界的塑膠消耗量從近乎零的程度,到今日每年六千億磅,成為20世紀至今最浩大的商業故事主角。然而,當我們與塑膠共處了一世紀,創建了一個無處不「塑」的世界之後,才開始意識到這是一段不健康的愛戀,有如上癮者與成癮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本書追溯了人類和塑膠之間的愛恨情仇,以梳子、椅子、飛盤

、輸血點滴袋、拋棄式打火機、塑膠袋、寶特瓶和信用卡這八件物品為主角,藉由各種塑膠材料的發明及其所伴生的產品,例如牙刷、撞球、底片、太陽眼鏡、芭比娃娃、不沾鍋、奶瓶、保鮮膜、拋棄式針筒、運動鞋、行李箱……等,來幫助我們檢視塑膠的歷史與文化。   透過生動的奇聞軼事、整理最新科學研究和經濟報導,精采分析塑膠對我們的文化社會、政治、經濟和生活,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合成物如何衝擊我們的健康與環境,也探索了人類設法使塑膠更永續而做的一切努力。   我們只在一個世代之間,就變成了塑膠人!   ▍1906年歐亨利短篇小說《聖誕禮物》中,貧窮的先生必須賣掉懷錶,才有錢買一把昂貴的玳瑁梳送給擁有美麗長髮

的太太。如果當時已有量產而便宜的賽璐珞梳子,歐亨利也就沒有故事好說了。   ▍1930年代以後,第一雙尼龍絲襪上市時,幾小時內就賣光,甚至因供應不足導致「尼龍暴亂」,顧客間為搶購而出現全武行的打鬥場面。   ▍1950年代,塑膠製的拋棄式手套和針筒問世,在愛滋病開始流行後成為不可或缺的物件。   ▍1960年代中期,含有DEHP的聚氯乙烯(PVC)血袋已成為民間血庫和醫院的標準配備,由於DEHP具有保存紅血球,使紅血球不崩壞的功能,至今仍未有替代品。   ▍1958年,第一張塑膠信用卡問世,至今光是在美國,就有超過十億張卡片流通,疊起來能聳入天空112公里,相當於13座聖母峰那麼高。但它

的成分,是環保人士最痛恨的PVC。   ▍1961年,第一個拋棄式塑膠打火機問世,至今全球年銷量超過3.5億個,但也成為全球海灘垃圾數量排名第二的物件(第一名是煙蒂)。   ▍1973年,杜邦取得寶特瓶的專利,於是我們開始有了寶特瓶裝的可口可樂。但如今全美國一年生產720億個寶特瓶中,仍有550億個未能回收利用,這是足夠為每個美國人織出三件毛衣的聚酯纖維量,也是足夠為120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用電量的能源總和。(製成聚酯纖維、轉為能源發電,都是廢棄寶特瓶的重要次用途。)   ▍歐盟在1999年就禁止在兒童玩具中使用DEHP,美國國會在九年後2008年才通過類似法案。   ▍雙酚A,常添加在

製成奶瓶、光碟片和水瓶的塑膠中,也是許多食物和飲料罐內襯的基本成分,遇到熱水和洗潔精時很容易濾出。雙酚A的作用相當於弱雌激素,目前已知對動物健康的影響,和人類愈來愈常見的疾病相似,這包括乳癌、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過動症等神經行為性問題。 好評推薦   【樂讀推薦】   李俊璋(成大微量環境毒物中心主任)、林志清(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前總經理)、南方朔(作家)、胡忠信(資深政治評論家)、謝文權(義守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強力推薦   【國際書評】   誰會想到梳子、飛盤和打火機會有如此秘密的歷史和如此擾人的未來?蘇珊‧弗蘭克這本令人停不下手的書,整合了歷史、科學和文化,使我們得以了解自

己一手創造且成為人類生命一部分的塑膠世界。雖然我們得擔心塑膠會長耐久存數百年,但《塑膠》一書值得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Raj Patel,《價格戰爭》作者   蘇珊‧弗蘭克的書大幅增加了我對塑膠渴望的愛與恨。真是好讀的一本書,內容精確、聰明、充滿啟發,而且和塑膠一樣非常誘人。──Karim Rashid,塑膠設計師   處在這個充斥著虛偽的塑膠垃圾,一個人類史上幾乎不曾有過的世界中,蘇珊‧弗蘭克這本關於塑膠的書出現得及時,而且真實不虛。我很肯定,沒有動物或小孩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而受害,反而很多動物和小孩可能因而獲救,感謝她勤奮的努力。──Alan Weisman,《沒有我們的世界》作者

  塑膠無所不在,蘇珊‧弗蘭克解釋了為什麼會如此。這本書筆觸優雅,充滿新訊息。──Elizabeth Kolber,《一場大災難的野外記錄》作者   對於任何想知道社會如何充斥著塑膠,又想要對此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好讀的書。──Annie Leonard,《東西的故事》作者   原來塑膠不僅會造成環境危害,也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買這本書(用現金)。──Bill McKibben),《新地球》作者,氣候運動組織350.org創辦人  

筆記型電腦料件含鄰苯二甲酸酯之調查與因應—以五種塑膠材質為例

為了解決pvc手套用途的問題,作者李佩真 這樣論述:

資訊產品中有許多塑膠零件,塑膠必須添加可塑劑來改變原本未具有的特性,在可塑劑的市場鄰苯二甲酸酯類就佔80%。許多學者多年的研究已知鄰苯二甲酸酯類會經由皮膚、呼吸和飲食進入人體,幹擾生物體之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生殖功能。 2008年歐盟公佈第一批高度關注物質的候選清單中,其中Bis(2-Ethylhexyl) Phthalate、Benzyl Butyl Phthalate、Dibutyl Phthalate三項就是鄰苯二甲酸酯類,而後在2011年2月17日正式將三項鄰苯二甲酸酯類納入REACH法規附錄14中受到管制,日落日期之後在歐盟市場上販賣的產品,除非申請授權使用許可,不然產品中不

得添加禁用物質。 本研究選擇筆記型電腦做為研究對象,由於資訊產品上游供應鏈龐大,原物料皆掌握在國外大廠手中,為避免配方洩漏影響商業利益,多數廠商均不願意配合接受化學品的使用調查。所以為確實掌握零件添加鄰苯二甲酸酯資訊,必需將目前販售產品使用的零組件,委託外部實驗室做精密的破壞性定量檢測。 本研究檢測結果得知,資訊產品塑膠零組件中確實有使用Bis(2-Ethylhexyl) Phthalate的情況,所以提供資訊產品品牌廠商針對三項Bis(2-Ethylhexyl) Phthalate、Benzyl Butyl Phthalate和Dibutyl Phthalate物質近期管制的因應

措施,以及建議品牌廠導入前端綠色設計,才能從容應對未來世界各國日益增多的環保法規。

無毒保健康:如何在充滿毒物的生活中自保

為了解決pvc手套用途的問題,作者陳修玲 這樣論述:

  在這個化學毒物、黑心食品氾濫的時代,一講到「毒」,大家就心生恐懼。可是,很多人對於毒物的了解,「到底毒物從哪裡來」、「要怎麼挑選少毒的用品」,卻往往停留在道聽塗說、一知半解的地步。坊間許多「無毒」、「排毒」書籍有的是翻譯書,無法貼近我們的生活環境;有的則是缺乏立論根據,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要相信什麼。   本書作者陳修玲,是美國奧瑞崗州立大學專攻毒理學的毒物專家,也是主婦聯盟的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和環保講師。她不但具備專業的毒物知識,也從長期主婦聯盟的工作中,累積了許多台灣本土的「防毒、少毒」經驗。因此特別從食、衣、住三方面著手,教你重新檢視生活週遭中的毒物;並貼心提供許多簡單又方便的少

毒撇步。   在食的方面,除了教你看包裝標示,避免不好的食品添加物以外,還提供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資訊,像是:大家都知道鐵氟龍鍋盡量不要用,但鐵氟龍其實也出現在電器用品、沙發和化妝品裡;而一般人常拿去微波加熱的塑膠餐具,不但不耐高溫、也不能裝太酸和太油的食物;選購保鮮膜時也要注意,有氯的千萬不能買,使用時也不能加熱等等。   在衣的方面,也提出了一般人很少注意到的問題,像是:很多人習慣將衣服送乾洗,卻忽略了其中含有不好的揮發性溶劑;為了省事,挑衣服時特別選擇防皺、防縮的材質,卻不知道其中可能殘留了甲醛等等。   在住的方面,則提醒你如何檢視家裡每個空間的風險,例如:衣櫥夾板所含的甲醛、樟腦丸的揮發

性成分,可能會讓小小的衣櫥成了毒氣聚寶盆;電腦一開機,熱風就可能送出一些有毒的塑化劑和重金屬粉塵等等。   另外,針對女性最關心的身體保養,書中也提出了一些可怕的真相,像是天然的成分不一定安全,綿羊油可能有DDT、植物也可能有農藥殘留;強調奈米級的防曬用品反而越危險,因為顆粒很小,會吸入肺部造成危險等等。   更難得的是,書中不但提到生活各個層面的風險,還分享了貼心實用的少毒撇步。包括教你如何挑選安全的鍋子、食器、飲料瓶和濾水器;如何用白醋去除衣領上的汗漬等將衣服洗乾淨的獨門撇步;如何在家中擺放植物吸收甲醛、選擇水性塗料的油漆。另外,還有最環保、便宜好用的保養品、卸妝品大公開,讓你同時兼顧健

康和美麗。   這本兼具專業毒理知識和本土防毒經驗的書籍,不但提供了正確的毒物觀念,還有實用的少毒撇步大公開,讓你與毒安心共處,輕鬆享受健康的樂活人生! 本書特色   (一)不為人知的毒物新觀念大公開:美國奧瑞崗州立大學專攻毒理學的毒物專家陳修玲,提供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毒物新觀念,例如:  1.不能用鋁鍋煮太酸和太鹹的食物,否則可能會導致老人癡呆症的鋁就會溶出來。  2.在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的情況下,台灣的蔬菜(尤其是葉菜類)累積的硝酸鹽含量常常超過安全含量的5倍。  3.抗菌的清潔產品會一併殺死保護我們的共生菌,不但達不到抗菌效果,還會讓其他病菌入侵。  4.可防縮、防皺的衣服裡頭所加的甲醛,不

但會引起過敏和氣喘,甚至會導致鼻咽癌和畸胎。  5.家庭用的殺蟲劑,可能引起過敏──起疹子、打噴嚏、氣喘,甚至造成休克。   (二)最本土的「防毒」、「少毒」經驗,讓你學會與毒共處:作者擔任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及環保講師將近10年之久,累積了豐富的防毒和少毒經驗,深知台灣人的生活習慣,例如:我們常用保鮮膜包覆滾燙的燉湯,卻不知道喝下了保鮮膜接觸過的燉湯,氯乙烯這種致癌物也會跟著一起進入你的身體。作者以最貼近台灣人生活的方式,提醒你重新檢視週遭的毒物,安心與毒共處。   (三)食衣住三管齊下,教你全方位打造無毒生活:不同於坊間以「食物」為主的同類型書籍,書中面面俱到的從食衣住三方面,告訴你

該如何避開有毒的生活用品,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少毒撇步,包括:如何安全的燒開水;用白醋或檸檬酸,取代衣物柔軟精;如何減少新窗簾的甲醛含量等等,可說是最完整的「無毒生活指南」。   (四)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無毒生活其實很簡單:別以為要享受無毒生活,要有錢、有閒才辦得到,事實上,無毒生活比你想得更簡單、更省錢。書中的方法,都是作者親身實踐多年的心得,像是自製濾水器、清潔劑等等。不管是家庭主婦、外食族和養生族,都可以循著書中既省錢、又輕鬆、簡便的方法,開始實踐無毒生活。 作者簡介 陳修玲   現任:主婦聯盟監事  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環保講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畢業  美

國奧瑞崗州立大學毒理學碩士暨博士候選人   曾任:台大醫院病理科助教兼技士  美商磐亞工程顧問公司分公司經理  環保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2005 ~  2008年)  環保署管考處計畫期中期末報告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