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濾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ro濾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勇程(小胖老師)寫的 小胖老師王勇程的零失敗吐司大全集:從揉麵、發酵到整形,不論你是新手或達人,都可在家輕鬆做出超級好吃的吐司 和周心如,楊俊佼,柯以侃的 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第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修繕專案-RO機濾心更換(一年四次)/工資不含濾心. 三道濾心更換也說明:最新快拆RO逆滲透純水機~水力士Waterlex淨水器. 濾心更換價格. 3M™ Filtrete™ 極淨便捷系列產品的濾心多久需更換一次? 更換是否方便?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布克文化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影像與生醫光電研究所 林秀菊、吳宗信所指導 卓承宏的 利用降低非純水中無機物濃度促進質子交換膜再生能力產製高純度氫氣方法之研究 (2021),提出ro濾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氫能源、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氫、過濾系統、性能恢復、經濟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物理系所 周苡嘉所指導 周易的 以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分析高熵合金與金屬矽化物之原子級微結構 (2021),提出因為有 耐退火高熵合金、晶格畸變、短程有序、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金屬矽化物、電子能量損失儀、能量過濾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重點而找出了 ro濾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RO 愛普司系列|逆滲透飲水機- 年度濾心 - 普德淨水Buder則補充:RO -170|RO- 27 逆滲透系列一年份濾心9支組5微米纖維(CA10417):4支CTO棒狀活性碳(CC20103):2支1微米纖維(CA20518):1支RO逆滲透膜(CE-02031):1支後置活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o濾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胖老師王勇程的零失敗吐司大全集:從揉麵、發酵到整形,不論你是新手或達人,都可在家輕鬆做出超級好吃的吐司

為了解決ro濾心的問題,作者王勇程(小胖老師) 這樣論述:

從揉麵、發酵到整形 不論你是新手或達人,都可在家輕鬆做出超級好吃的吐司   本書收錄各式吐司的詳細作法,從常見食材、小朋友喜歡的種類、養生用料、以及許多你意想不到的食材,都可以拿來輕鬆做吐司!    ▍ 做吐司,其實一點都不難! 吐司,看似簡單、單調,卻是最常食用的麵包款式。在這本書裡,沒有複雜難買的食材、可能是冷凍庫裡都會備著的乾貨、櫃子裡的罐頭、或是巷口菜市場裡一定買的到的材料,因為簡單方便,你我的烘焙之路才能長久。 本書採取最簡便、最快速、零失敗的方法,讓每一位讀者,拿著書,跟著步驟一步一步操作,絕對可以做得出100分的好吃吐司!   第一部 色彩吐司 單純無包餡料的吐司,可單吃、

可做成三明治,或無窮無盡的變化。 每一口都可以吃到吐司的單純綿密。   第二部 養身吐司 從常見食材、適合小朋友或老人的種類、養生用料、以及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創意吐司。 健康,當然也可以很好吃。   第三部 包料果香吐司 以容易購買的食材,變化出百吃不膩的各式種類。 讓你的生活中,從此不再能沒有吐司。   第四部 包料鹹香吐司 使用冰箱常見的鹹食材,做出跨越時間與年齡的吐司。 任何人不論是早餐、點心或消夜,隨時都可以來上一片。  ▍ 做麵包零失敗的10 件事! 我常遇到學生第一次在課堂學做麵包,每次都有千奇百怪的問題,從基本的麵粉、酵母,到製作過程等,可見大家對於做麵包仍是存有很多疑問,現

在就從麵包師傅的角度、自家烘培的運用出發。首先,大家要先知道做麵包零失敗的10 件重要事情,接下來就很容易上手囉! 1. 仔細閱讀食譜 每一個做麵包的初學者,都是先參考書籍或食譜而來的,因此一定要先仔細閱讀了解每個食譜的步驟,當中也會透露出許多麵包師傅的小撇步。 而且大家不可能把所有食譜配方都記下來,就算是我也要看著配方紀錄,才能準確的操作每個步驟。因此,我建議大家看到喜歡的配方,也要了解當中的操作過程,才能更順手,不會再手忙腳亂。 2. 事先細心備料 做麵包要準備的基本材料其實都差不多,主要差別在於一開始所使用的配料。 在本書中,有些材料是前一天需要準備起來的,或是預先要浸泡一晚的,記得

要提前準備,才不會在進行操作時手忙腳亂、缺這缺那的喔。 3. 必須精準衡量 做麵包和做蛋糕、餅乾一樣,材料比例絕不馬虎,尤其是水分和麵粉的比例拿捏是絕對的關鍵,不論是放少、放多都會影響麵糰成形。 而糖、鹽巴拿捏也很重要。糖放太多會使麵團黏手,而加太多鹽抑制酵母發酵,而導致發酵失敗。 因此,建議大家入門時避免挫敗感太大,一定要照著食譜比例做麵包,且一定要必備電子秤和量杯,皆以公制衡量單位為標準。精準衡量是做麵包不失敗的入門第一課。 4. 放入酵母時機 酵母發酵成功與否,是影響麵糰口感的關鍵之一。 很多人認為酵母發酵失敗的原因跟溫度、濕度有關,其實和製作過程中放入酵母的時機也有很大的關聯。一開

始我都會建議大家,先將乾酵母放進高筋麵粉中拌勻後,再倒入機器中攪拌,避免酵母直接碰到高鹽、高糖或冰塊而降低發酵力。 5. 注意麵糰溫、濕度 麵糰溫度關係著做麵包成功與否,所以隨時觀察麵糰的溫度是必要的。許多學員做麵包會失敗,大多跟溫度脫不了關係。這當中要留意是麵糰在攪打的過程中,因為摩擦會生熱,因此麵糰溫度會提高,我會用冰塊代替一部分的水來攪拌,讓攪拌時的麵溫不要太快升高,以免筋度斷掉。 此外,室內溫度、濕度也要控制,溫度最低不宜低於23℃,最高不宜超過27℃,否則會影響酵母發酵。 6. 隨時觀察麵糰 做麵包的重頭戲就是麵糰,在這整個過程就是要把它顧好顧滿,不論是先前提到的溫度、濕度和投入

食材順序都有一定的規則。尤其,在攪打過程中,在放入食材的順序,都要先觀察麵糰現在的情況。 比方說,在乾性材料都拌勻後,才可倒入水;水份都吸收進麵糰,缸邊不沾黏的狀況下,再投入軟化的無鹽奶油,攪拌至缸邊沒有沾油,且麵糰要攪拌至十分筋度完全擴展後,才可以放入果乾類的東西進去用低速攪拌均勻。而判斷麵糰有沒有打到完全擴展,則可以試將麵糰用手撐開,可以拉出薄膜且不易破裂,就算有破裂,缺口邊緣也是平整沒有不規則鋸齒狀。如此,即可進行發酵。 7. 準備烘焙工具 烘焙工具是所有做麵包的新手遇到的第一道關卡,常會有人問:「我家有麵包機,應該就沒問題了吧!」或是「老師有推薦的工具嗎?」等。我常說要做出好吃的麵包

,最基本的家用攪拌機和上下火型烤箱是必備的,其他器具用自己家中的鍋碗瓢盆都可以替代為什麼家裡要準備攪拌機,反而不是麵包機呢? 麵包機的攪拌棒是在底部,無法全面性均勻地攪拌,而力道跟扭力也不夠大,打起來的麵糰筋度可能會有落差。 而家用攪拌機有三種攪拌棒,分別為勾狀,可適用於甩打麵糰,讓麵糰更容易出筋,縮短大家揉麵糰的時間;槳狀,用於攪拌餡料、攪拌中種麵糰;球狀,則是可以攪拌液體材料、打發蛋或麵糊,適合做蛋糕使用。烤架、烤盤品質良好,烤後不會變形。說明書要完整,包括清潔和安全的注意事項。 而每台烤箱的效果都不同,完全遵照食譜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一定要真正了解溫度和時間設定的原則,學會自行判斷,而且

每次實驗後都做記錄並據以改進,才能逐漸掌握自己的烤箱,達到「烤焙零失敗」的境界。 8. 烤箱提前預熱 烤焙的基本4 大要領: • 1. 烤箱要預熱 • 2. 選擇正確的溫度和時間 • 3. 選擇正確的上下火比例 • 4. 烤盤上的食物要大小一致、排列整齊均勻 我的建議是,麵糰開始整形的時候,就開啟烤箱預熱的動作。預熱時間需要多久?每家廠牌的烤箱都不一樣,烤箱應該要直接到達需要的烘焙溫度才是正確的,千萬不可以還沒到達入爐溫度就放麵包進去烤,這樣麵包會有烤不熟等疑慮。 建議初學者除了依照食譜的指示設定烤箱外,但其實每台烤箱的效果都不同,完全遵照食譜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一定要真正了解自家烤箱的溫度

和時間設定,學會自行判斷,而且每次實驗後都做記錄並據以改進,才能逐漸掌握自己的烤箱,達到「烤焙零失敗」的境界。選擇上下火的烤箱,較能控制溫度,食物在烤箱裡烘烤,需要來自上方和下方的火力。 原則上,烤越厚的東西麵糰溫度要比較低;烤越薄的麵糰溫度要比較高。但如果家裡的烤箱只有一個溫度設定鈕,就把它設定成上下火的平均溫度,並調整烤盤位子。例如食譜上寫「上火160℃,下火200℃」,就把自己的烤箱設定在180℃,烤盤放在最下層,但仍要時常關注烤爐中麵包的狀態才行。 9. 避免過度操作 製作麵包時很忌諱過度操作。比方說過度攪拌,雖然也會產生薄膜,只是拉出來的薄膜會有很大的破洞,而且麵糰會出水、黏手、扁

塌,這樣被稱為「斷筋」,從麵糰外觀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麵糰會變得不易成糰,且像口香糖一樣濕黏,這就是攪拌太久。 再來,有的人想縮短麵包製作時間,會故意把酵母量多放一點,讓麵糰能在短時間快速發酵,但其實過度發酵的麵糰,烘烤出來的麵包可能會回縮,口感也不好。嚴重影響口感及外觀,千萬別為了省時間而貪心放入過多酵母,反倒適得其反。 10. 定時查看烤爐 在烘焙麵包的時候,在進入烤爐的那一刻,就要使用定時器,並且隨時注意烤爐裡面的狀況。 我習慣在烤至一半時間,會去查看麵包外形、膨脹狀況、及上色程度,再決定是否烤盤掉頭烘烤。 絕對不要一直打開烤箱門查看,避免讓冷空氣進入烤箱,而影響烤箱內的恆溫。建議要

指定烘焙時間超過一半,才能稍稍開一點縫隙偷看一下。  ▍ 在家做吐司的入門筆記! 要開始做麵包,首先要準備做麵包的基本材料和烘焙工具,只要工具備妥,基本上就成功一半囉!但要注意的是,這些材料和工具在挑選和使用上,還有些技巧和細節要小心。 現在,就跟著我的說明一起進入吐司世界! ★ ★ ★  6種做吐司的基本材料 一、高筋麵粉:製作麵糰的主結構 大家都知道做麵包要使用高筋麵粉(簡稱高粉)。麵粉根據其蛋白質所含量的不同,分為低筋麵粉、中筋麵粉和高筋麵粉。高筋麵粉的蛋白質和麵筋含量最高,蛋白質含量在10% 以上。蛋白質高的麵粉,麵筋擴展良好、延展性較佳、彈性也很好。 而各家廠牌麵粉的吸水率

也會有所差別,通常日系麵粉的粉質較細緻,吸水率較高,口感上會比較柔軟;而台製麵粉筋性較強韌,吸水率通常在60% ∼ 70% 之間,口感也比較有彈性,可依個人喜好來選購。 麵粉保存要盡量放在乾燥且低溫的地方,避免陽光照射,如果開封後短時間用不完,可以封緊袋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小胖老師筆記|麵粉挑選重點 挑選高筋麵粉時,有3 個重點要注意:看、聞、摸,才不會挑到劣質的麵粉,以免貪小便宜而得不償失。 1. 看一看 購買麵粉時,要注意看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原料,此外,正常的麵粉,其色澤應會呈現乳白或稍微偏黃,但如果麵粉的顏色是呈現純白色或灰白色,就可能是不肖廠商添加了「漂白劑(過氧化苯)」的麵

粉,如果沒有添加,通常在包裝上都會特別標示。但是在購買散裝的麵粉時,因為麵粉袋上沒有標明,必須要特別詢問店員。 2. 聞一聞 打開麵粉時聞聞看,若有發現受潮的霉味,就表示麵粉已經過期,千萬不能使用。或者購買回家後,可以先在製作前取用一點麵粉,加水攪拌後細聞它的味道,正常的麵粉會有淡淡的麥香味。 3. 摸一摸 高筋麵粉的觸感是細緻且光滑,在選購麵粉時,若是尚未包裝的麵粉,可以抓取一點點在指尖,如果麵粉會順利從指縫中流出且不沾附在手上,就表示這樣的麵粉品質是正常的。如果緊捏有塊狀,有可能是低筋麵粉或是已經受潮。 二、水:構成麵包的骨架 麵粉要成糰,靠的就是水,麵粉中的蛋白質要吸飽水才能形成筋

性,若是水太少會讓筋性無法擴展,若是太多則無法成糰,或是麵糰變得黏手不易整形。此外,先前提到的水溫也會影響發酵,一般建議使用冰塊水(冰塊代替一部分的水來攪拌),讓攪拌過程可以降溫。 |小胖老師筆記|水質的挑選重點 製作麵包所使用的水,不需要特別過濾到完全無雜質,因為水中含有礦物質可以幫助酵母發酵,只需要家用的飲用水即可,常見的家用水主要3 種: 1.RO 滲透純水 這種水質過於乾淨,反而不適合做麵包,因為水中含有微量礦物質本可以幫助酵母作用,但純水中都過濾掉了,反而不會輔助發酵。 2. 電解水 電解水是屬於鹼性水,但酵母喜歡在中性水(約ph 值5.5)的環境中,所以鹼性水反而會較低酵母活

力,減弱麵筋的強度,因此並不適合。 3. 煮沸白開水 做麵包的水最推薦用白開水,若是家裡的水管較老舊,打開會有鐵鏽味,那麼就利用市售礦泉水取代。 三、酵母:使麵糰膨脹的魔法 在製作麵包的過程中,酵母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幫助麵糰膨脹。透過酵母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變成氣泡,使麵糰膨脹有彈性。本書是最簡單的零失敗吐司書,全書皆採用速發酵母。 速發酵母又稱乾酵母(active dry yeast): 新鮮酵母經乾燥後呈休眠狀態,稱之為「乾酵母」。乾酵母的使用方法為直接與麵粉投入攪拌盆和濕性材料攪拌均勻即可。 因為速發乾酵母保存方便,使用也簡單,很適合新手入門。因此,本書是以一般

速發乾酵母作示範。 四、鹽:協助酵母作用 製作麵包時加入少許鹽,可以讓酵母發酵穩定,並且有提味、強化麵糰筋度,增加延展性的作用。但若麵糰裡有的鹽多於2.2%以上,會逐漸降低酵母發酵力,因此最適宜的鹽巴比例添加量建議為1 ∼ 2%。 |小胖老師筆記|鹽的選用 至於鹽的種類並沒有硬性規定,但是可以建議某些種類的鹽,適合用於哪種麵包: 1. 天然鹽(玫瑰鹽、岩鹽): 天然鹽的礦物質較多,可以提供麵糰養分,增添麵包的口感,較適合運用在歐式麵包、法國麵包這類少油少糖的麵包上。 2. 一般精鹽: 因為一般精鹽的風味並不明顯,適合運用在製作甜麵糰、吐司上。 五、糖:增加風味、口感較佳 糖可以幫助酵

母發酵,並有保濕的效果,適量的糖份也能幫助麵包上色漂亮。若是放過多糖分,則會影響酵母發酵,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我說要「分量精準」的原因。 一般來說,都是使用白砂糖做麵包,有些歐包可以使用二砂糖(赤砂)製作,因為礦物質含量高,麵糰攪拌起來會比較香,反而效果會比黑糖來得好,黑糖經過發酵後會揮發,所以製成麵包後其實黑糖的香味,相對會減弱。 |小胖老師筆記|糖的選用 而糖的種類也分為很多種,不論是液態糖或是顆粒狀的糖粉,或是國外進口的糖,例如上白糖、三溫糖等。都各有其特色,以下一一說明: 1. 液態的糖: 有時候會遇到同學問,「能不能用麥芽糖、果糖替代?」等較濕潤的糖類來製作麵包,事實上,這類型的糖

比較容易讓麵粉吸收,麵包會比較濕潤、口感較佳。但不能全部取代糖份,否則會影響麵包的膨脹度。若要添加只能佔糖份比例的30% 之內。 2. 一般顆粒糖: 做麵包最常使用的就是一般的白砂糖或二砂糖。冰糖價格偏貴且較難溶解,通常不建議使用。 六、油類:軟化麵糰、增加香氣 這些油類屬於「柔性材料」,能增加麵包的特殊風味,奶油種類很多。例如:酥油、橄欖油、無鹽奶油都很常見。但酥油屬於化學合成不健康,因此,製作時最常使用的是無鹽奶油。無鹽奶油主要功能是增加香氣,促進麵糰的延展性與柔軟度,對發酵麵糰有潤滑作用。一般來說,我們都是使用「軟化奶油」也就是從冰箱拿出來後,要放在室溫下回溫,待奶油稍微柔軟,手指頭

壓下去是軟軟的感覺即可。若是來不及退冰,建議可以切成小塊,就能很快軟化。 |小胖老師筆記|油該如何使用 若要使用液態油脂,例如:橄欖油、葵花油等,建議和水一起混和後再拌入麵粉中,可以讓麵糰較好吸收。  ▍ 10 項做麵包的基本工具 1. 家用桌上型攪拌機 雖然喜愛烘焙的人家中都具備有麵包機,或是有人喜歡用手揉麵包,但若想要製作出有一定水準和口感的麵包,我建議還是使用攪拌機會比較省時省力。桌上型攪拌機的馬力較足夠,能打出筋度較夠的麵糰,操作使用上也很簡單。本書的麵包也都是採用桌上型攪拌機製作,並標示要攪打的分鐘數及速率,提供大家參考。 2. 上下火型烤箱 大部分的烘焙點心都需要烤箱才能

製成,若依我推薦,會建議挑選有上、下火功能的烤箱,因為每款麵包、點心所需要的火力不同,上下火型烤箱會比較好做調整。但每台烤箱的火力效果都不一樣,必須多使用幾次後才能得心應手。溫馨提醒,每台烤箱在使用上,火溫跟時間都需要參考食譜的設定後,再依自己家中的烤箱做調整。 3. 電子磅秤 電子磅秤比一般彈簧秤來得更精準且不佔空間。在製作過程中,磅秤是用來秤量材料的重要工具,是很重要的關鍵步驟,若是材料測量不準,那麼做出來的成品就很容易失敗。建議使用以0.1 公克(g)為單位標示,好操作易判讀。 4. 攪拌盆 攪拌盆是烘焙必備的工具之一,市售的攪拌盆分為強化玻璃及不鏽鋼兩種,可依個人喜好選擇。但重要的

是,攪拌盆有分各種尺寸,若是習慣做麵包的人,我會推薦買大一點、深度夠的攪拌盆,一方面攪拌的動作可以比較大一點,容易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用途使用。而一般最常使用的是鋼盆,因為可以直接放在爐上加溫。 5. 量杯 家裡具備容易辨識的刻度量杯,幫助我們在做麵包時,可以測量水分等液態材料。 6. 料理溫度計 先前我一再強調麵糰及發酵時的溫度,是影響麵包口感的關鍵,因此溫度計當然是必備的工具之一,大部分麵包師傅都會使用專業型的紅外線溫度計,測溫幅度高達360 度,低溫可達負50 度。但一般家用只需要使用料理型溫度計即可。 7. 桿麵棍 主要是把麵皮桿開,做麵包造形使用時事半功倍。但桿麵棍有各種長度

和粗細大小,也有分有手握處和沒有的,可依個人習慣選擇。若是家中沒有,可以用灰色中空塑膠水管來代替,效果也很好。 8. 切麵刀 麵糰基礎發酵後,就要進行分割滾圓,分割時一定要用切麵刀,不能用手撕,形狀會比較完整好看。此外,若是在麵糰中放果乾、堅果等餡料時,可以用切麵刀「拌切」讓麵糰餡料更均勻。 9. 吐司模 吐司模則是在製作吐司必備的工具,依大小約可分為12 兩模、24 兩模、26 兩模這3 種。 10. 鋸齒麵包刀 烘烤完成後,用來切麵包、吐司切片的工具,較不易塌陷。建議選擇舒適好握、好施力  

ro濾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第一次DIY更換RO逆滲透濾心一直噴水【白同學更換RO濾心EP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OcnlXCXg8
DIY拆裝更RO濾心膜【白同學更換RO濾心EP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_WSUcwaAc
濾心轉接座止漏膠帶要繞幾圈【白同學更換RO濾心EP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EAfvpviybY

利用降低非純水中無機物濃度促進質子交換膜再生能力產製高純度氫氣方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ro濾心的問題,作者卓承宏 這樣論述:

隨著石化燃料大量的被使用,在可預見的未來終將枯竭,然而,對能源的需求量卻越來越高,因此替代能源越發的備受重視;其中「氫能」有著潔淨度高、使用效率好、具有儲備能源性質及應用範圍廣等等的優點,使其成為了能源發展的重點之一。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不須透過純化設備就能夠生產出非常高純度的氫氣,並且對環境十分友善。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而言,純淨水(DI water)是最為理想的水源,使用非純淨水產氫,水中的雜質將會使質子交換膜迅速的毒化,導致產氫效率下降,使生產高純度氫氣成本上升,然而生產純淨水的設備非常昂貴,不利於普及

於一般民眾的使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大自然中可再生的水資源及一般的自來水取代純淨水,作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生產高純度氫氣之原料,搭配本研究提出的簡易過濾系統及性能恢復系統,取得可行的結果,達到降低每單位質量高純度氫氣生產的成本,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高濃度氫氣更容易推廣。本研究使用純淨水、自來水及新竹頭前溪上游河水進行產氫並進行效能比較。利用過濾系統包含:5μm PP濾心、活性碳與RO逆滲透膜對非純淨水進行過濾,將過濾前後的水源及純淨水進行產氫實驗,實驗時間為100小時;並在產氫結束後進行性能恢復實驗,實驗時間為10小時;確認了可行性之後,使用純淨水、過濾後自來水以及過濾後上游河水進行總共三輪

的產氫與性能恢復實驗,最終進行成本分析。結果顯示第一輪產氫實驗中純淨水產氫量最終為27.13 ml/min、無過濾自來水為15.41 ml/min、無過濾上游河水為10.03 ml/min、過濾後自來水為19.24ml/min、過濾後上游河水為 18.54 ml/min。過濾後水源在產氫效率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產氫實驗後,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通入純淨水進行性能回復測試,純淨水產氫量最終為26.79 ml/min、過濾後自來水產氫效率可回復至25.73ml/min、過濾後上游河水為22.58 ml/min。在經過三輪的產氫與性能恢復後,純淨水產氫量最終為22.78 ml/min、過濾後自來水為

20.75ml/min、過濾後上游河水為 17.25 ml/min。在經濟分析上,相同產氫量(600 kg/year)的情況下,使用DI water的方式5年的成本將是本研究提出方法1.8倍。

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第5版)

為了解決ro濾心的問題,作者周心如,楊俊佼,柯以侃 這樣論述:

《化驗員讀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化學分析」,下冊「儀器分析」。本冊(上冊「化學分析」)共十章,內容包括四部分:化驗室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化學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術;化學分析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誤差及分析實驗室建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本次修訂仍遵循《化驗員讀本》各版的編寫原則與編寫風格,在內容選材上保持與時俱進,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標准化。本版增加了不確定度評定的介紹;引入了計算滴定法;具體介紹了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更新了實驗室常用設備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紹;全面深入貫徹了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有關規定,書中名詞、術語全部采用最新標准規定;增加了部分章節的例

題和習題數量;強化了有關化驗員綜合能力培養的內容。本書主要作為化驗員的培訓教材與自修讀本,也可供有關部門分析檢驗人員在工作中參考和使用,對相關院校師生的教學也具參考價值。周心如,北京化工大學高級工程師(已退休),退休前一直在北京化工大學從事分析化學、工業分析的教學和分析測試工作,從《化驗員讀本》首版到第五版,一直是主要編者之一。柯以侃,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教授,從事分析化學教學工作40余年,教授過本科和研究生課程10門,曾任北京化工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受聘為北京市實驗技術職務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校教師系列高級評審委員會答辯(評議)組成員。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隊科技進

步壹等獎、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主編或編著有《分析化學手冊(第二版)第三分冊 光譜分析》《大學化學實驗》《實用化學化工信息檢索叢書(4冊)》《復雜物質剖析技術》《化驗員基本操作與實驗技術》等著作。 第一章 玻璃儀器及其他器具1第一節玻璃儀器1一、儀器玻璃1二、常用的玻璃儀器3三、專用玻璃儀器裝置11四、玻璃儀器的洗滌方法14(一)洗滌儀器的一般步驟14(二)各種洗滌液的使用14(三)砂芯玻璃濾器的洗滌15(四)吸收池(比色皿)的洗滌16(五)特殊的洗滌方法16五、玻璃儀器的干燥方法17六、簡單玻璃加工操作17七、打開粘住的磨口塞的

方法19第二節石英玻璃儀器20第三節瓷器和非金屬材料器皿21第四節鉑及其它金屬器皿22一、鉑皿22二、其它金屬器皿23第五節塑料制品24一、聚乙烯和聚丙烯制品24二、聚四氟乙烯制品26第六節移液器26第七節其它器具28參考文獻32學習要求32復習題33第二章 天平34第一節天平的分類、准確度級別及選用34一、天平的分類34二、天平的准確度級別35三、如何選用天平36第二節機械杠桿式天平37一、雙盤天平的稱量原理37二、單盤天平的稱量原理38三、砝碼40(一)概述40(二)砝碼的准確度等級和計量性能要求40(三)砝碼的維護42第三節電子天平43一、電子天平的稱量原理43二、電子天平的安裝43(

一)電子天平的工作環境要求43(二)電子天平的安裝方法44三、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45四、電子天平使用注意——影響稱量准確度的因素45五、電子天平的檢定46(一)電子天平檢定的准備46(二)電子天平檢定方法簡介46六、電子天平的維護保養47七、電子天平常見故障及其排除48第四節試樣的稱量方法與稱量誤差49一、試樣的稱量方法49二、稱量誤差51參考文獻53學習要求53復習題53第三章 分析實驗室用水54第一節概述54一、原水的雜質54二、水的純化方法55三、超純水制備流程中各組件的工作原理56第二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規格和試驗(檢驗)方法59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規格59二、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試驗(檢驗

)方法60(一)標准方法簡介60(二)一般檢驗方法61第三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儲存和選用62第四節蒸餾法制純水64一、蒸餾法64二、亞沸法64第五節離子交換法制純水65一、離子交換樹脂的預處理66二、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67三、正洗及產水68參考文獻68學習要求68復習題68第四章 化學試劑和溶液配制69第一節化學試劑69一、化學試劑的分類、包裝和規格69(一)化學試劑的分類69(二)化學試劑的包裝和規格69二、化學試劑合理選用及使用注意事項70(一)化學試劑的合理選用70(二)化學試劑使用注意事項74第二節分析化學中的法定計量單位75一、法定計量單位75二、分析化學中常用法定計量單位75第三節溶

液濃度表示方法及溶液配制78一、B的物質的量濃度79二、B的質量分數79三、B的質量濃度81四、B的體積分數82五、比例濃度82六、微量分析用離子標准溶液的配制83第四節配制溶液注意事項84參考文獻85學習要求85復習題85第五章 化學分析基本操作87第一節試樣的采取、制備和保存87一、采樣的目的和基本原則87(一)采樣方案88(二)采樣記錄88二、采樣技術88(一)采樣誤差88(二)物料的類型88(三)組成比較均勻的試樣的采取和制備89(四)組成很不均勻的試樣的采取和制備93三、采樣注意事項96四、試樣的保存98第二節試樣的分解98一、分解試樣的一般要求98二、分解試樣的方法99(一)無機樣

品的分解99(二)有機化合物的分解107第三節稱量分析基本操作108一、溶解樣品108二、沉淀109三、過濾和洗滌109(一)用濾紙過濾109(二)用微孔玻璃坩堝(漏斗)過濾114四、干燥和灼燒115(一)坩堝的准備115(二)沉淀的干燥和灼燒116(三)干燥器的使用方法117第四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118一、滴定管119(一)種類119(二)有關的技術要求121(三)滴定管的使用方法121二、移液管和吸量管126(一)有關的技術要求126(二)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方法128三、容量瓶130(一)有關的技術要求130(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130四、吸管132(一)吸管的種類132(二)使用方法1

32五、容量儀器的檢定133(一)滴定管的檢定134(二)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檢定136(三)容量瓶的檢定136參考文獻138學習要求138復習題138第六章 定量分析測定誤差與數據處理140第一節定量分析測定誤差140一、誤差、准確度與精密度140(一)誤差140(二)准確度與精密度141二、誤差分類——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141(一)系統誤差141(二)偶然誤差142第二節實驗數據處理144一、數據記錄和有效數字144(一)數據記錄144(二)有效數字中「0」的意義145(三)數字修約規則145(四)有效數字運算規則146二、基本統計量的計算147(一)平均值147(二)中位數148(三)偏差1

48(四)算術平均偏差148(五)標准偏差149(六)平均值的標准偏差151(七)極差151(八)公差152三、分析數據的離群值檢驗152(一)分析結果判斷152(二)分析結果數據的取舍153四、檢驗分析數據准確度的方法156(一)分析結果准確度的檢驗156(二)分析方法可靠性的檢驗156五、回歸分析法的應用158第三節不確定度評定161一、不確定度的基本術語及定義161(一)測量不確定度161(二)標准不確定度162(三)合成標准不確定度165(四)擴展不確定度166二、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步驟167參考文獻168學習要求169復習題169第七章 化學分析法171第一節化學分析法概述171一、

化學分析的作用和特點171(一)化學分析的作用171(二)化學分析的特點172二、化學分析方法分類及其進展173(一)化學分析方法分類173(二)化學分析進展174第二節滴定分析法概述175一、滴定分析過程和相關術語175(一)滴定分析過程175(二)滴定分析相關術語176二、滴定分析法分類176三、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77(一)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177(二)滴定方式178四、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179(一)滴定曲線方程179(二)滴定曲線180五、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備和計算181(一)一般規定181(二)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備182六、滴定分析中的有關計算186(一)分析結

果表示方法186(二)滴定分析計算依據——等物質的量規則187(三)滴定分析計算公式189七、滴定分析測定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192(一)方法和測量參數簡述193(二)被測量與輸入量的函數關系193(三)標准不確定度的來源和分量的評定194第三節酸鹼滴定法196一、酸鹼平衡理論基礎196(一)酸鹼質子理論196(二)酸鹼反應平衡常數197(三)物料平衡、電荷平衡和質子條件200(四)分布系數和分布曲線203(五)計算pH值精確表達式的建立207二、酸鹼緩沖溶液213(一)緩沖溶液pH值計算和配制213(二)緩沖容量和緩沖范圍215(三)緩沖溶液選擇215三、酸鹼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215(一)

酸鹼滴定曲線方程215(二)酸鹼滴定曲線216四、酸鹼指示劑221(一)變色原理221(二)變色范圍222(三)混合指示劑223五、單一酸、鹼的滴定224(一)cKa(或cKb)≥10—8的單一酸、鹼的滴定方法224(二)cKa(或cKb)<10—8的單一酸、鹼的滴定方法226(三)單一多元酸和多元鹼的滴定方法229六、混合酸、鹼的測定231七、酸鹼滴定終點誤差234八、酸鹼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及酸鹼滴定應用示例236(一)酸鹼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236(二)酸鹼滴定應用示例238第四節絡合滴定法241一、絡合滴定法概述241(一)方法簡介241(二)EDTA及其分析應用方面的特性242二、配位化

合物反應及其平衡處理244(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44(二)配位反應中的主反應和副反應246(三)酸效應和酸效應系數247(四)金屬離子的副反應和副反應系數248(五)配合物的副反應和副反應系數249(六)配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249三、絡合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250(一)絡合滴定曲線方程250(二)滴定曲線251四、絡合滴定指示劑——金屬指示劑254(一)金屬指示劑變色原理254(二)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254(三)常用金屬指示劑255(四)金屬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變色點258五、單一離子的絡合滴定259(一)單一離子滴定的最小pH值和最大pH值259(二)金屬指示劑的選擇260(三)單一離

子絡合滴定方法的初步設計262六、絡合滴定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測定262(一)控制酸度進行分步滴定263(二)使用掩蔽和解蔽技術264(三)使用不同的滴定劑267(四)采用不同的滴定方式267七、絡合滴定終點誤差267八、EDTA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269九、絡合滴定應用示例270第五節氧化還原滴定法272一、氧化還原反應及其平衡處理272(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電位272(二)氧化還原反應的進行程度274(三)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274二、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其滴定終點的確定276(一)氧化還原滴定曲線276(二)氧化還原滴定的指示劑278三、常用氧化還原滴定方法及應用示例279(一)高錳酸鉀法279

(二)重鉻酸鉀法281(三)碘量法283四、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289第六節沉淀滴定法291一、沉淀溶解平衡291(一)溶度積291(二)分級沉淀292(三)沉淀轉化293二、沉淀滴定方法293(一)莫爾(Mohr)法293(二)佛爾哈德(Volhard)法294(三)法揚司(Fajans)法296三、沉淀滴定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7(一)AgNO3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7(二)NH4SCN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8四、沉淀滴定法應用示例298第七節稱量分析法299一、揮發分析法原理及應用299二、沉淀稱量分析法原理及應用301(一)沉淀稱量分析法的分析過程和對沉淀的要求301(二)沉淀

稱量分析常用沉淀劑302(三)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03(四)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305(五)沉淀的條件306(六)沉淀稱量分析結果計算307(七)沉淀稱量分析應用示例309參考文獻310學習要求311復習題312第八章 分離和富集319第一節概述319一、分離富集在分析化學中的作用319二、分離富集方法320三、分離方法的評價320第二節揮發分離法321一、升華322二、常壓蒸餾324三、分餾326四、減壓蒸餾327五、水蒸氣蒸餾330第三節沉淀和共沉淀分離法331一、直接沉淀法332(一)無機沉淀劑分離法332(二)有機沉淀劑分離法333二、均相沉淀分離法334三、共沉淀分離法336(一)無

機共沉淀劑336(二)有機共沉淀劑337四、鹽析法338五、等電點沉淀法339第四節重結晶339一、選擇溶劑339二、重結晶裝置340三、重結晶操作342第五節溶劑萃取分離法343一、萃取分離法的基本原理344(一)分配系數344(二)分配比344(三)萃取率345(四)分離因數346二、無機物的萃取分離346(一)形成螯合物346(二)形成離子締合物347三、有機物的萃取分離347四、液—液萃取分離操作方法348五、固體試樣的萃取方法350六、超聲波提取法351(一)超聲波提取的原理351(二)超聲波提取的特點352(三)超聲波提取設備和操作方法352(四)超聲波提取效率的影響因素353七、

微波萃取簡介353八、快速溶劑萃取簡介354九、溶劑萃取的應用354(一)分離干擾物質354(二)萃取光度分析355(三)作為儀器分析的樣品前處理方法355第六節色譜分離法356一、柱色譜356(一)吸附柱色譜法357(二)分配柱色譜法360(三)離子交換色譜法362(四)凝膠柱色譜簡介370二、薄層色譜371(一)薄層色譜分離原理371(二)薄層色譜操作方法372(三)高效薄層色譜法(HPTLC)簡介376(四)薄層色譜的應用377第七節膜分離法377一、概述377二、反滲透(RO)381三、超濾(UF)382四、微濾(MF)383五、納濾(NF)384六、膜分離法在分析中的應用384第八節

固相萃取385一、概述385二、固相萃取的裝置及固定相385三、固相萃取的方法387四、固相萃取的應用387第九節微萃取技術389一、固相微萃取(SPME)389二、液相微萃取(LPME)390第十節超臨界流體萃取392一、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原理和流程392二、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應用393第十一節分離方法的選擇及分離富集技術的發展趨勢394一、分離方法的選擇394二、分離富集技術的發展趨勢395參考文獻397學習要求397復習題397第九章 分析實驗室輔助設備399第一節電熱設備399一、電爐、電熱板、電加熱套和消化爐399(一)電爐399(二)電熱板和電加熱套400(三)電爐、電熱板和電加熱套使

用注意事項400(四)消化爐401二、馬弗爐(高溫電爐)402(一)結構和性能402(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3三、鼓風干燥箱、真空干燥箱404(一)鼓風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結構405(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5四、電熱恆溫水(油)浴鍋407(一)結構和性能407(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8第二節制冷設備409一、電冰箱409(一)構造和作用原理409(二)使用注意事項411二、超低溫冰箱411三、冷水機412四、半導體冷阱413第三節電動設備414一、電動離心機414(一)普通電動離心機415(二)高速電動離心機415二、電動攪拌器416三、磁力攪拌器416四、振盪器418五、勻漿機41

9六、旋轉蒸發儀419第四節超聲清洗機421一、工作原理421二、超聲波清洗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422第五節微波制樣設備423一、微波制樣的原理及特點423二、微波消解設備424三、微波萃取設備425第六節固相萃取設備426一、概述426二、設備和操作427第七節儀器分析的其它輔助設備429一、空氣壓縮機429二、真空泵430(一)結構與原理430(二)使用與注意事項430三、氣體鋼瓶及減壓閥431四、氫氣發生器433五、氮氣發生器434六、脫氣裝置436七、保護地線436參考文獻437學習要求437復習題437第十章 化驗室建設和管理及分析測試的質量保證438第一節化驗室建設和管理438

一、化驗室的分類及設計要求438(一)化驗室分類及職責438(二)化驗室設計要求438二、化驗室管理和安全443(一)化驗室管理443(二)化驗室安全449第二節分析測試的質量保證467一、概述467二、化學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468(一)實驗室內質量控制技術468(二)室外質量控制技術474(三)分析質量評價方法476參考文獻477學習要求477復習題477附錄479

以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分析高熵合金與金屬矽化物之原子級微結構

為了解決ro濾心的問題,作者周易 這樣論述:

在本實驗中,有兩種高熵合金被製備,分別是NbTaTiV與NbTaTiVZr,其微觀結構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之下,呈現的是等軸長且均質的晶粒結構,其晶體結構由X光繞射(XRD)、同步輻射X光繞射(Synchrotron diffraction)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分析,呈現單一相的體心立方結構。其機械性質以拉升試驗機(tensile test)進行量測,對應NbTaTiV的降伏強度(yield strength)為1278百萬帕斯卡(MPa),而NbTaTiVZr的降伏強度為1589百萬帕斯卡,其強度相較其他合金都是非常高的,為了解釋NbTaTiV與NbTaTiVZr的高強度,

由晶格畸變(lattice distortion)所造成的強化也納入機械強度的模擬,結果顯示晶格畸變的強化量,對於NbTaTiVZr為906.81百萬帕斯卡,而NbTaTiV則為431.48百萬帕斯卡,NbTaTiVZr的強化量為NbTaTiV的2.1倍。為了量測晶格畸變係數,理論值與計算值的晶格畸變係數被定義與計算,對於NbTaTiV與NbTaTiVZr其數值分別為0.1186埃(Å)與0.1831埃,但是這個方法使用預設的參數來計算,當預設的狀態不符合時結果會大幅偏離實際值;因此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STEM)的高環角暗場像(HAADF)的特性,如真實空間解析與原子序對比被使用,來直接量測

晶格畸變與高熵合金中元素分布狀況。直接量測的結果顯示,NbTaTiV與NbTaTiVZr的晶格畸變係數分別為0.1140埃與0.1546埃,NbTaTiV的結果與理論計算非常吻合,而且由原子柱的強度分布來判斷,其元素分布相當隨機;而對於NbTaTiVZr,其晶格畸變係數小於理論值15%,由原子隨機分布性的降低推論, NbTaTiVZr中具有短程有序結構,使得晶格畸變程度降低。在室溫與1173 K下11.8%形變的NbTaTiV與4.2%形變的CrMoNbV也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與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發現其中大部分的差排(dislocation)屬於刃差排(edge dislocatio

n),而由此判斷,刃差排是NbTaTiV與CrMoNbV中主要的強化機制來源,其結果與一般預期的結果不同,一般預期體心立方的晶體是以螺旋差排(screw dislocation)來進行強化。二矽化鈷與矽之異質結構特性也被以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高環角暗場像(HAADF-STEM)、能量損失光譜儀(EELS)與近邊精細結構能量損失模擬(ELNES)進行分析,藉由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高環角暗場像之影像,異質結構的模型被建立,此結構用來模擬並解釋矽L2,3的特殊介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