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另外網站議題研析也說明:議題研析. 一、題目:環保餐具外送與紙容器回收相關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律. 廢棄物清理法、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一般. 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辦法.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蔡宏政所指導 林欣樺的 均衡飲食互動之外送餐盒設計 (2021),提出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食外送、免洗餐具、均衡飲食、餐盒設計、均衡飲食互動。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 葉啟輝所指導 吳煜庭的 國小高年級學童限用塑膠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製作教材、問卷調查、限塑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新年快樂!吃午餐了沒?今起出外用餐注意 ...則補充:很多餐廳已經開始實施#內用不得提供免洗餐具! 環保署於108年8月8日公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新增規定#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均衡飲食互動之外送餐盒設計

為了解決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的問題,作者林欣樺 這樣論述:

疫情對於全球產業產生負面影響,其中包含餐飲業與飲食行為。美食外送成為近年新型態的交易模式,卻加速免洗餐具的使用;飲食均衡有效增強個人免疫力以達到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國人卻有極高比例未達均衡飲食。因此,本研究目的以:(一)透過服務體驗洞察法分析美食外送使用者的需求,且提出減少免洗餐具及均衡飲食互動的產品設計標的,(二)藉由原型測試,期望實驗結果有效減少免洗餐具及提升均衡飲食,並將實驗結果彙整,供後續研究參考。 本研究運用服務體驗洞察法觀察使用者於使用外送服務的實際場域,以人物誌建立個案, A.E.I.O.U觀察法與行為模型(互動、序列、工具器物、實體環境模型)紀錄觀察內容,焦點團

體訪談建立與修正設計標的,結果提出3點之產品設計標的:(1)美食外送專用餐盒(乾式食物)、(2)添加均衡飲食的資訊、(3)標示明細與餐墊功能,進行產品設計及原型製作。最後以均衡飲食互動結合外送餐盒設計。原型測試結果彙整為以下5點: (1)包覆功能的節省、便利與防漏性具明顯認同、(2)餐墊功能的提及次數低,且需求性不明顯、(3)壓縮功能最具印象深刻,但直覺性不明顯、(4)均衡飲食功能受到健身者和減肥者的使用意願較明顯、(5)QR code隨著餐點種類而有所不同,是否以印刷形式則需要再思考。其整體呈現正向的回饋與發展,故本研究之原型設計實有效益。

國小高年級學童限用塑膠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的問題,作者吳煜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南投縣某兩所國小5年級各其中一班學童對限塑政策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現況加以調查,並探討學童閱讀教材前後對限塑政策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之關係,以及限塑政策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三者間的相關性。以南投縣環保局計畫之自編教材「減塑我和你 4-6年級適用」及「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限塑政策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回收有效問卷為27份,有效回收率90%,並以SPSS進行統計分析,茲將研究結果重點歸納如下: 一、在限塑政策相關知識部分,閱讀教材前平均34.8分,閱讀教材後平均51.1分(滿分100分),後測成績優於前測;而態度及行為在閱讀教材前後雖

無顯著差異,但都偏向正向積極。 二、背景變項中的學校、性別、知識來源並不會影響研究對象在閱讀教材前後對限塑政策相關知識的得分。 三、背景變項中的學校方面,在閱讀教材前,兩校之研究對象並無顯著差異,閱讀教材後,A國小研究對象態度比B國校更積極正向。 四、研究對象對限塑政策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三者之間當受測對象所具備的限塑政策相關態度越好,他所持有的行為越正向積極。關鍵字:製作教材、問卷調查、限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