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映竹寫的 廢棄資源管理重點整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古汽機車報廢或出口換購新車減徵退還新車貨物稅辦法也說明:監理機關完成車籍報廢。 七、出口:指運銷國外。 八、二親等以內親屬:指二親等以內之血親及姻親。 九、報廢日:按環保署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或廢機動車輛回收證明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蔣本基所指導 伍中流的 廢車處理體系之循環型生態策略規劃 (2001),提出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廢車資源回收、廢車拆解、廢車粉碎廠、廢車粉碎殘餘物、電弧爐煉鋼廠、優化模式、生態工業。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研究所 李建良所指導 顏秀慧的 廢棄物資源回收制度相關法律規範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資源回收、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廢棄物回收的重點而找出了 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有車輛要報廢和回收應該如何辦理?則補充:... 廢車回收獎勵金亦可申請。(汽車車齡十年以上(含);機車車齡七年以上(含))。 4. 回收車體時,回收業者會給您乙份『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此份務必妥善保管。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廢棄資源管理重點整理

為了解決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的問題,作者陳映竹 這樣論述:

  本書是提供已接觸過環境領域書籍的學生閱讀,將坊間複雜的廢棄物書籍,改以「關鍵字學習」方式重點整理。讓學生在面臨千變萬化的考題時,還是能搜尋到「關鍵字」,以聯想式方法撰寫答案,減少空白或亂發揮很多字作答,卻得分很少的困境。   本書適合學生搭配廢棄物相關課程之原文書閱讀,更適用於考前1個月加強複習之用。期望同學還是能先廣泛閱讀廢棄物相關書籍、報告、網路資訊後,再收斂閱讀此書。   作者簡介 陳映竹   現職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經歷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薦任技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監測與資訊處薦任技

佐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第一章 我國廢棄物管理大事記 一、民國73年,都市垃圾處理方案  二、民國76年,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  三、民國80年,臺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興建計畫  四、民國85年,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推動方案  五、民國87年,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六、民國90年,全國廢棄物管制清理方案  七、民國91~100年,核定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  八、民國92年,垃圾處理方案之檢討與展望—垃圾零廢棄  九、民國95年,「強制式垃圾分類」政策  十、民國96~101年,一般廢棄物資源循環推動計畫  十一、民

國96年,汰換老舊垃圾清運機具  十二、民國99~101年,垃圾焚化灰渣再利用推動計畫  十三、民國99年,推動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  十四、民國100年,資源循環政策規劃  十五、民國101年,補助應回收廢棄物  十六、民國101年,垃圾焚化廠轉型為生質能源中心  十七、民國104年6月15日,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十八、民國105年,推動永續物料管理  第二章 總 論 一、廢棄物定義  二、一般廢棄物與事業廢棄物之區分  三、事業廢棄物代碼之編定原則  四、「產品」或「廢棄物」之區分  五、「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定義  六、我國廢棄物管理整體架構  七、清除、處理及清理之名詞定義

  八、廢棄物清理之責任歸屬  九、廢棄物管理之主軸法規演進  十、廢棄物處理四大原則  十一、廢棄物處理層級(優先順序)  十二、再生、再使用及再利用之間的關係  十三、「資源回收率」、「垃圾回收率」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率」之計算  十四、典型廢棄物處理流程  十五、永續物質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 SMM)  十六、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回收架構  十七、廢棄物清理之發展  十八、「汙染控制」及「汙染預防」之異同  十九、4R的觀念演進至5R?甚至6R  二十、零廢棄社會之建構  第三章 廢棄物種類與特性 一、影響垃圾產量及清運量之因素  二、垃圾

之物理、化學性質分析  三、垃圾三成分及其近似分析之關係  四、廢棄物主要之元素分析項目  五、廢棄物發熱量及其用途  六、由三成分推算廢棄物發熱量  七、利用Dulong、Steuer及Scheurer-Kestner公式推估廢棄物發熱量  八、具代表性之廢棄物樣品採集方法(四分法)  九、一般廢棄物之採樣分析流程  十、事業廢棄物之採樣分析流程  十一、事業廢棄物焚化處理單元與進料分析之關係  十二、我國垃圾性質之重要參數  十三、我國垃圾處理計畫  十四、有害物質與有毒物質定義之異同  十五、有害物質特性  十六、生物性事業廢棄物  第四章 分類收集貯存與清運 一、名詞定義  二、貯存

容器需合乎之條件  三、塑膠袋∕專用紙袋、塑膠桶、垃圾子車及混合使用之優劣  四、垃圾分類之目的及作法  五、垃圾分類之優點  六、「強制式垃圾分類」政策  七、巨大垃圾、資源垃圾、一般垃圾及廚餘之排出方式  八、應回收廢棄物之定義及其回收責任歸屬  九、廢棄物清除處理費之徵收方式沿革  十、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徵收方式  十一、臺灣現行垃圾收集體系之分類特性  十二、搬運貯存容器系統及固定貯存容器系統  十三、直接拖運系統  十四、轉運原則  十五、垃圾收集計畫之研擬流程  十六、影響垃圾收集效率之因素  十七、提高垃圾清運效率之可行方案  十八、常見之集運效率指標  十九、廢棄物清運民營化之優

劣  二十、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之分級方式  第五章 前處理 一、前處理之定義  二、前處理之目的  三、前處理之方法  四、破碎處理  五、垃圾壓縮  六、垃圾壓縮之特性  七、垃圾壓縮後衛生掩埋處理之優點  八、垃圾分選之目的及其方法  九、篩選垃圾及其可能影響的因素  十、垃圾回收效率  十一、垃圾「重力分離」技術  十二、廢容器資源化處理流程  十三、廢機動車輛資源化處理流程  十四、廢輪胎資源化處理流程  十五、廢電子電器資源化處理流程  十六、廢玻璃資源化處理流程  第六章 固化處理 一、固化及穩定化定義  二、狹義固化之習稱  三、固化之主要目的  四、固化∕穩定化之原理 

五、固化∕穩定化技術分類  六、水泥固化法技術及其流程  七、各種固化法技術之原理  八、台灣電力公司針對「用過核子燃料」目前規劃之處理方式  九、熔結固化法之處理流程  十、燒結固化法之處理流程  十一、熔融固化法之處理流程  十二、廢棄物特性對固化作用之影響  十三、固化處理法之操作程序及分類  十四、固化處理程序之選擇依據  十五、固化∕穩定化處理成效之評估指標  十六、我國固化處理之應用實例  第七章 堆肥處理 一、堆肥之定義及原理  二、堆肥化之目標  三、堆肥處理之優缺點  四、堆肥材料之選定原則  五、堆肥發酵之條件  六、堆肥處理方法分類  七、堆肥化處理之流程及堆肥處理廠設

施規範  八、堆肥成品品質之控制  九、廚餘回收方法  十、廚餘資源化方法  第八章 焚化處理 一、熱處理方法及其定義  二、我國焚化處理之演進  三、燃燒之基本原理及其反應階段  四、焚化法之優缺點  五、燃燒之基本反應式  六、完全焚化之基本條件  七、計算燃燒所需空氣量  八、計算完全燃燒之廢氣量  九、垃圾低位發熱量與處理能力之關係  十、處理能力與燃燒產生熱量之關係  十一、焚化殘渣之灼燒減量定義、用途、分析流程及其規範要求  十二、焚化爐爐床燃燒率之定義及其設計規範  十三、燃燒室熱負荷之定義及其設計規範  十四、燃燒室出口溫度及氣體停留時間設計規範  十五、焚化爐通風控制  十

六、焚化爐公害防治機能  十七、焚化設施規模之決定步驟  十八、月變動係數  十九、設施規模之訂定方法  二十、依爐體型式區分焚化爐種類  二十一、連續式焚化爐處理設備  二十二、熱解法特性  二十三、焚化爐爐體型式  二十四、焚化溫度之控制  二十五、焚化爐二次汙染之控制  二十六、焚化灰渣種類及性質  二十七、垃圾焚化灰渣處理處置技術  二十八、燒結、熔融及篩分技術之差異  二十九、垃圾焚化廠產出焚化底渣再利用之相關規定  三十、焚化廠可能排出之重金屬汙染及其防治措施  三十一、焚化廠可能排出之戴奧辛汙染及其防治措施  三十二、生質能源最終利用型態及篩選  第九章 最終處置 一、廢棄物管

理層次之優先順序  二、最終處置定義  三、最終處置技術之種類  四、最終處置方法及定義  五、最終處置方法之適用對象  六、一般廢棄物及事業廢棄物採安定掩埋、衛生掩埋、封閉掩埋必須符合之規定  七、安定掩埋法  八、衛生掩埋法  九、封閉掩埋法  十、最終處置掩埋場基本計畫  十一、最終處置掩埋場之用地選擇  十二、最終處置掩埋場工程規劃之內容  十三、掩埋場容量之決定  十四、掩埋場計畫總掩埋容量之研定流程  十五、衛生掩埋之基本作業  十六、衛生掩埋之基本原理  十七、掩埋場必須具備之四大功能  十八、掩埋場之分類  十九、掩埋場之貯存結構物  二十、掩埋場之阻水設施  二十一、掩埋場之

集排水設施  二十二、掩埋施工作業  二十三、掩埋作業程序  二十四、衛生掩埋作業準則  二十五、掩埋場滲出水處理  二十六、掩埋場廢氣收集處理  二十七、掩埋場惡臭控制  二十八、衛生掩埋場發生火災崩塌之原因及對策  二十九、海岸水域衛生掩埋  三十、海岸水域衛生掩埋引起之環境汙染  三十一、廢棄物填海造島(陸)政策  三十二、填海造島(陸)政策推行之環境保育配套措施  三十三、安全掩埋場(封閉掩埋場)  三十四、安全掩埋(封閉掩埋)之地工材料  三十五、有害廢棄物封閉掩埋場操作要點  三十六、垃圾掩埋場復育工程  三十七、垃圾掩埋場挖除再生活化   第十章 有害廢棄物 一、有害廢棄物之定義

  二、有害廢棄物特性  三、有害事業廢棄物判定方式  四、有害特性認定之有害事業廢棄物種類  五、廢棄物管理系統模式  六、有害廢棄物之管理技術  七、事業廢棄物之清理  八、有害廢棄物之貯存、收集、運輸  九、事業廢棄物清除規定  十、事業廢棄物之中間處理  十一、焚化處理效率評估計算  十二、一般廢棄物採焚化處理需符合之規定  十三、事業廢棄物採焚化處理需符合之規定  作者序   作者將自己通過高考、技師考試至任教之學習心得,參考坊間廢棄物相關書籍,以「關鍵字學習」方式,提供讀者面對千變萬化的考題,順利考取佳績的密技。   本書適用於管理、工程領域,使用方式非常簡單,無論考題怎麼

變化,讀者只要看到關鍵字,將本書聯想之相關內容都盡力地寫出來,不受冗長題目影響,相信必有不錯之佳績。當然,若能應題回答則是更上一層樓!讀者在學習之時看到關鍵字,若能多次翻閱此書閱讀、複習,必能滾瓜爛熟。各章節最後也整理歷年考古題提供讀者參考、練習,試題模擬是非常重要的練習,可避免應試緊張。   感謝提供草案建議的同學、朋友、師長,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若有不完善之處懇請不吝指教!   chapter 1 我國廢棄物管理大事記 廢棄物管理大事記為本書獨特整理之章節,學習廢棄物管理前,必先了解我國政府歷年重點推動之政策方案,甚至關鍵年份應有所認識,依照時間脈絡學習,避免混淆相似或者延續推動之政

策方案。 一、民國73年,都市垃圾處理方案 行政院於民國73年頒定「都市垃圾處理方案」初期以掩埋為主,中長程以焚化為主政策,由中央補助經費,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興建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期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二、民國76年,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 由行政院頒布,於綱領第二章「策略」條文中說明:「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兼籌並顧,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對環境有重大影響者,應對環境保護優先考慮」。可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等重要。 三、民國80年,臺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興建計畫 由於垃圾掩埋場用地取得日趨困難,環保署於民國80年訂定「垃圾處理方案」,明定「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為使垃圾

焚化廠之順利興建,於民國80年6月訂定「臺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興建計畫」,由環保署在臺灣省興建大型焚化廠。 我國目前垃圾處理方式以焚化為主,焚化率占待處理垃圾量約95%,全國已興建完成26座可回收電能之大型焚化廠,除了雲林廠及臺東廠之外,其餘均已投入運轉。 四、民國85年,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推動方案 依民國80年9月行政院核定之「臺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興建工程計畫」規定,原規劃興建22座垃圾焚化廠,其中臺北市政府辦理之3座採「公有公營」方式辦理,其餘19座(前高雄市政府及前臺灣省政府各辦理3座、環保署辦理13座)則均採「公有民營」方式辦理。目前共計完成興建21座垃

圾焚化廠,其中臺北市及高雄市共5座採「公有公營」方式辦理,其餘16座則均採「公有民營」方式辦理。計畫目標: 1. 以「建設—營運—轉移」(BOT)或「建設—營運—擁有」(BOO)二種模式,鼓勵公民營機構參與垃圾焚化廠興建及營運,以提升工程品質及營運效率,並紓解政府財政負擔。 2. 繼續執行臺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興建工程計畫」,並藉由本方案之推動以加速興建工程計畫之實施。 3. 預計至民國97年底,臺灣地區垃圾焚化處理率應達到90%以上,以有效處理垃圾,改善環境衛生。

廢車處理體系之循環型生態策略規劃

為了解決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的問題,作者伍中流 這樣論述:

由於經濟快速成長,機動車輛的消費量日漸龐大,導致機動車輛汰換速度加快,廢機動車輛回收處理工作亦更形迫切。為避免廢車中部份物質的不當流佈,形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政府乃自民國83年起開始積極推動廢棄機動車輛的回收清除處理工作。 本研究中針對現行廢車回收處理體制作一探討,從法規沿革、處理技術及管理制度等三方面來說明現今廢機動車輛回收體系所面臨的問題;此外亦針對廢車經粉碎分類處理後所衍生之廢棄物-廢車粉碎殘餘物(Automobile Shredder Residue, ASR)之物化特性與可能之處理解決方式提出討論;並進一步藉由數學優化模式的應用,以觀音廢車粉碎廠為研究對像,推

估最佳的廢車回收通路,以作為政府在修訂廢車回收制度、改善廢車處理流程、提升現行處理單元效能等政策時之參考。另外因應目前對循環型社會之探討,以生態化工業之理念進一步規劃國內之廢車回收處理體系,以達到污染零排放、資源永續利用、產業互利共生之目標。 依據國內廢車粉碎分類處理廠之實際營運結果,國內廢車經粉碎分類處理後,三項主要產出物:碎鐵、非鐵金屬與ASR之產出比例分別為65 ~ 66%、1 ~ 2%與32 ~ 34%。若與國外文獻資料相較,顯示國內ASR比例偏高,其主要原因在於國內拆解業者之作業方式與對廢車殼進料品質的掌控較差所致。 在廢車粉碎殘餘物─ASR之

物化特性分析方面,ASR成份複雜、多變,經蒐集比較國內外文獻之分析結果,顯示其差異性甚大,但因其高熱值之特性,使ASR適合以「熱能回收」方式處理,惟其灰分、硫、氯與重金屬含量均較高,因此在後端污染控制上需有較完善之考量。 在電弧爐煉鋼廠之實廠盤查與分析試驗結果方面,電弧爐煉鋼廠以經粉碎處理後之碎鐵為投料,可大幅降低電弧爐煉鋼廠之營運成本,包括電能消耗量、副料添加量等,並能有效減少集塵灰、爐渣之產生,以及降低電弧爐煉鋼廠戴奧辛排放之可能,減少對環境面的衝擊。 而經廢車處理體系之優化模式計算後,廢車殼經粉碎分類處理後再進入電弧爐煉鋼廠冶煉,為一極有效率之處理

方式,因此在整體成本最小的目標下,若能經過制度的改善使產出之廢車進入現行環保體制,則廢車粉碎廠之設計處理容量將被滿足,並發揮最大之效益。 依優選模式之結果,證明廢車粉碎處理體系有較佳之整體效益,故進一步按「生態化工業」之理念,以既有之體系之基礎,規劃廢車處理專區,可有效達到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集中處置、能資源節省以及降低總體成本之優點。經初步規劃,目前國內適合以北、中、南三座廢車粉碎廠為核心,發展符合「Eco-Park」理念的廢車處理專業區,並在最大效益之考量下應將廢車回收處理專區予以擴大為資源回收專區,引進其他處理物品類別。

廢棄物資源回收制度相關法律規範之研究

為了解決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的問題,作者顏秀慧 這樣論述:

社會經濟之發展,促進了人類生活之舒適度,相對的也造成污染物量的增加與質的複雜。目前世界各先進國家有關環境保護之立法趨勢及行政政策,均由「排放管制」漸漸趨向「污染預防」(pollution prevention)及「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我國受到地狹人稠的先天限制,更是迫切需要走向這個潮流。 廢棄物的產生不只來自於企業,也來自於每個人日常生活中,而其中常蘊藏著許多可以再利用的能源與資源,故而要解決廢棄物的污染問題,除了要興建廢棄物的清除處理設施外,如何從產生源開始避免不必要的廢棄物產生、如何從廢棄物中回收可再生利用的資源物質,是達到垃圾減量與

資源有效利用的根本之道。而亦唯有在環境資源能源都能有效地被利用、被保存之狀況下,才能達到生態永續發展之目標。廢棄物資源回收制度,即是利用「產生源減量」及「物質循環再利用」的觀念與方式來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同時對能源資源之節省亦能有所貢獻。 建立良好之廢棄物資源回收制度,對於我國日漸嚴重之廢棄物處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嘗試自法律面、經濟面及工程面來分析討論我國現行之廢棄物資源回收制度,並藉由「體系」→「原則」→「制度」→「運作」四種層次之研究,了解現行制度之關注盲點及運作缺失,期能有助於我國資源回收制度的改善並有效推行,使資源再生及廢棄物減量之達成目標能夠逐漸提升,俾能達成

永續發展之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