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伊本.亞歷山大寫的 天堂的證明: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醫生的瀕死體驗 和史顓維的 我從人間煉獄爬回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表我的親人面臨嚴重腦部損傷也說明:嚴重腦損傷發生後已經過急性期完整的評估與處置,昏迷指數小於等於8分,並經臨床 ... 定期評估。 優點. 1. 病人的存活時間延長。 2. 家屬有更多時間陪伴病. 人。 3.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 鄧宗業所指導 董文雅的 神經外科醫師駐診離島前後之顱內出血病患的緊急空中轉診和死亡率之比較 (2017),提出昏迷指數3存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離島醫療、神經外科醫師、空中緊急轉診、死亡率。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吳麗珍所指導 林明秀的 高齡嚴重頭部外傷病患出院一年預後之相關因素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老年人、嚴重頭部外傷、開腦手術、頭部外傷一年後預後、住院中感染的重點而找出了 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頭暈嘔吐竟昏迷「小腦爆血」 9成救不活!氣溫驟降要注意則補充:... 不料才短短3個小時就呈現昏迷,昏迷指數馬上掉到最低指數3分。 ... 就必須積極手術治療,儘早診斷出小腦出血的病灶,才能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昏迷指數3存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天堂的證明: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醫生的瀕死體驗

為了解決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問題,作者伊本.亞歷山大 這樣論述:

一個你我這輩子都看不到的世界!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見證天堂、療癒了靈魂缺口的奇蹟故事! 一部關於瀕死體驗的突破性著作! 一場探索靈魂、叩問生命真義的珍貴力作!   ‧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雙料冠軍   ‧Amazon讀者書評超過16,000則,平均4.5顆星   ‧全美暢銷突破200萬冊   ‧打破唯物思維的最佳見證   一位科學家真實的瀕死體驗,為人類揭開了死後的華麗世界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的權威醫生,在毫無預警下,罹患了一種極為罕見的細菌性腦膜炎,短短幾小時內便陷入昏迷,斷層掃瞄顯示他大腦的新皮質受到嚴重損傷,功能已完全關閉,就算有機會甦醒,這輩子也不可能再說話和寫字。  

 然而七天後,正當醫院勸他的妻子要有心理準備時,他睜開了眼睛!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完全恢復健康,能說能寫、能走能跳,與正常人無異,只不過他再也不是過去那個篤信科學、認定「瀕死體驗」只是大腦幻想的專業醫師。那昏迷的七天,他不僅看見天堂的景象,親身感受到造物主的存在,還遇見一名女子,那是他從未謀面、更不知其存在的親人……   這個真實故事,讓聽聞過的人都直呼不可思議。   他的復原不僅是醫學上史無前例的奇蹟,他的經歷更徹底翻轉了無神論者的生命觀!   ◎無論你是基督徒、佛教徒、量子物理學家,或是想探索未知的人,這本書都是打破現有思維的最佳工具。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小野(作家、電影人)、陳

樂融(作家、作詞家、主持人)、 荊宇元(身心整合醫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雷蒙‧穆迪(瀕死體驗之父、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醫學博士)、比爾‧古根漢(國際瀕死研究學會顧問)、布魯斯‧葛雷森(醫學院教授)、麥克爾‧蘇利文(牧師)、皮姆‧范洛曼醫師(心臟病學家)、艾倫.翰彌頓醫師(醫學博士)   ‧人類總是對死後的世界感到疑惑,或是恐懼。如果那是比人間煉獄美好的天堂,如果那是悲慘世界所不能比的極樂世界,那我們在害怕什麼?怕從此消失在這個地球上,永無輪迴或是重生之時? 我從很小就活在這樣的害怕之中,直到有一天我真的想去自殺了,反而眷戀起人生的種種美好,想通人生本來就是從「空無」到「有」生

命,然後再度回到「空無」,然後便好好地活下去,繼續尋找自己人生的答案和意義了。 這本書是透過一位科學家真實的瀕死體驗,為人類揭開了死後的華麗世界;當我們知道了死後的世界,是不是會改變我們活著的態度和信念呢?或許這才是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吧。──小野   ‧本書深具療癒力。伊本.亞歷山大醫師的親身經歷,為渺小與尚有太多未知的人類開啟了靈魂不滅與上帝存在的確據。喪親者或許可以因此得著安慰,因為我們的至親摯愛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於另一世界。但更大的意義是,我們知道人短暫的一生是有限的,一切的物質擁有並非永恆,真正可以深存於我們靈魂之中一同離去的,才是永恆不變的生命價值,這本書讓我們得知那是──愛與生命

的療癒。──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研究瀕死現象四十餘年,伊本‧亞歷山大醫師的故事,無疑是我聽過最不可思議的經歷。在我看來,關於死後世界存在與否,伊本‧亞歷山大醫師就是活生生的證明。他的病情特殊,加上無懈可擊的科學推論,世俗的觀點仍不足以解釋他所經歷過的一切現象。對我而言,他的經歷無疑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暢銷書《死後的世界》作者雷蒙‧穆迪   ‧如果電視台要找一個有瀕死體驗的人,請他將瀕死體驗寫成書籍發行,公開說服他人,並且在媒體上宣傳推廣的話,應該找不到比神經外科醫生伊本‧亞歷山大更具資格的人選。他具有豐富的學術背景,字字懇切,思緒清晰;經歷過靈魂洗禮的他,是結合科學與靈魂世界的最佳

推手。——《來自天堂的問候》作者比爾‧古根漢   ‧本書不只描述真實的靈魂經驗。亞歷山大醫師從事神經科學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所謂瀕死體驗不過是大腦的幻覺罷了;但是,親身經歷過後的震撼,使他從此改觀。他誠實敘述出,科學認知與這段難以抹滅的經驗在他心中產生拉鋸的過程。他的經歷十分吸引人,是相當特殊的靈魂經歷文獻。或許,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會因本書而有所改變。——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暨神經行為科學教授布魯斯‧葛雷森博士   ‧無論你是科學家,或是懷疑、或是深信、或是想要探索靈魂世界的人,作者的故事都值得參考。翻開本書,你將看到神秘面紗背後的某些景象,那是超乎人類作夢、想像的範圍。——喬治亞州亞

特蘭大聖公會麥克爾‧蘇利文牧師   ‧這本重要的書……應該會打破許多科學禁忌。——《死後的意識》作者皮姆‧范洛曼醫師   ‧作者以獨特的觀點,從身為患者的靈魂意識角度出發,結合科學知識,帶領讀者進入神的世界,本書故事最吸引人之處,即在於讓讀者看到離開人世後的另一個世界──我們無需有所畏懼。——《手術刀與靈魂》作者艾倫.翰彌頓醫師   ‧我曾讀過許多類似書籍,但大多抱持懷疑態度。但這本書以科學分析方式,引導讀者接受作者所經歷的現象。經過五年喪子之痛的我,因為這本書的出現,接受有天堂的存在,也才得以稍感安慰。相信許多經歷過失親之痛的人,可以透過本書而感到安慰。──讀者M.W.   ‧同樣經

歷過瀕死體驗的我,曾經不斷尋找答案,希望得到瀕死體驗的合理解釋,但卻始終無法找到任何的書或影片,可以確實解答心中的疑惑。直到這本書出現——伊本的經歷顯然比我(以及我所見過)的經歷更深層、更深切。本書內容除了描述我所見過的類似情景之外,也提供許多科學佐證。無論你是基督徒、佛教徒、量子物理學家,或是想探索未知的人,這本書都是打破現有思維的最佳工具。──讀者Pat   ‧閱讀這本書後,更堅定我對未來靈性生活的信念。我高齡98歲的母親在陷入昏迷10天之後過世,當時她被我們兄弟姊妹及許多子孫所環繞。亞歷山大醫師的經驗為我的生命帶來安慰與改變。我推薦這本書給所有追尋、想要更深層了解生命與愛的人。──讀者

J.S. 作者簡介 伊本‧亞歷山大(Eben Alexander, M.D.)   從事神經外科研究長達25年,以發展現代神經外科技術、處理複雜的大腦病情而聞名全球。在任職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相關單位的15年間,其個人發表,以及和他人合作發表的神經外科文章與期刊超過150篇。2008年,一場幾近無懈可擊的瀕死體驗發生在他身上,整個事件掀起一場革命性的突破。許多人都曾有過瀕死體驗,但在科學家眼中,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伊本‧亞歷山大正是不相信瀕死現象的科學家之一。身為受過專業訓練的神經外科醫生,亞歷山大知道所謂的瀕死體驗感覺很真實,但不過就是大腦在極度壓力下所產生的幻覺。直到他親身體驗過一遭,

才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為何。 譯者簡介 張瓅文   喜愛旅行、攝影、品酒與調酒的博士生。   譯有:《把妳生回來》《在你曾在的地方》《母親的守密者》《其實,那個世界很美:醫護人員想對大家說的臨終故事》等書。 來自各界的迴響與推薦 〈前言〉改變我一生的事件 1.     睡夢中疼痛感襲來 2.     我的幸福家庭 3.     大腦遭細菌嚴重攻擊 4.     最後喊出的一句話 5.     親友都趕來醫院 6.     黯黑的地底世界 7.     家人為我定下生命之錨 8.     華麗的樂音與天堂之路 9.     造訪以色列時被感染? 10.   神性所在的核心

世界 11.   原來我對親生父母如此在意 12.   認親之旅療癒了我 13.   語言文字難以形容的經驗 14.   星期三的宣告 15.   特殊的瀕死體驗 16.   對靈界的遺忘是一份禮物 17.   朝深井拋出心靈繩索 18.   醫學史上的首例 19.   主宰宇宙的法則 20.   你也會這樣守護著我嗎? 21.   天堂之路關閉 22.   一道完美的彩虹 23.   六張臉龐 24.   宛如新生兒甦醒 25.   返回之後 26.   尚未完全復原 27.   科學界朋友不相信我說的 28.   想把經歷告訴全世界 29.   極度真實的另一個世界 30.   沉浸在瀕死

體驗的文獻中 31.   從鬼門關前回來 32.   從醫生的角度說出自身故事 33.   上教堂的全新體會 34.   意識之謎 35.   最後的困惑 36.   照片奇蹟 體外意識 感謝 附錄1:史考特.韋德醫生的話 附錄2:以神經科學角度解釋我的經驗   前言 改變我一生的事件   小時候,我經常夢到飛翔。大部分的夢境,都是我站在庭院仰望星空,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整個人慢慢往上飄。一開始,我是自然往上飄;但我很快發現,隨著高度增加,前進的速度快慢越取決於我怎麼做。如果過度興奮,被這樣的經驗沖昏頭,我很快就會⋯⋯重重地摔回地面;但只要夠冷靜、處之泰然,便可漸漸加快速度,直上星

空。   或許就是這些夢境,使我在年紀稍長後,愛上了飛機與火箭—任何能帶我進入天上的東西我都喜歡。每次跟家人一起搭飛機,從起飛到降落,我的臉總是緊緊貼在窗戶上。還記得十四歲那年,我去學飛滑翔翼,當拉起把手,解開與拖曳飛機間的繩索後,滑翔翼在草坪上滑行時,胸腔中心臟的衝擊感。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到獨存與自由。我的許多朋友,都是在駕車過程中得到這種感覺,但對我而言,在一千英尺的高空駕駛滑翔翼,其刺激程度遠比駕車多上百倍。   大學時期,我加入北卡羅萊納大學的高空跳傘社,當時覺得自己像是加入了秘密兄弟會,跟一群知道某種特別且神奇事物的人在一起。第一次跳傘時,我心裡害怕極了,第二次更是嚇得半死;但在

第十二次跳傘時,當我跨出機門,從空中落下一千英尺後才打開降落傘(我的第一次「延遲十秒」),我知道自己找到家了。大學時代的我,跳傘次數高達三百六十五次,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的時間超過三個半小時,幾乎是二十五名跳傘夥伴加起來的紀錄。雖然後來我停止了跳傘活動,還是很享受栩栩如生的跳傘夢境,這樣的夢向來令我感到愉快。   傍晚時分,夕陽緩緩沉落水平線時,那是最佳的跳傘時刻。我很難形容那時候跳傘所帶來的感覺:是一種無以言喻、很靠近某種東西的感覺,但我知道自己還想要更多。不過那種感覺絕對不寂寞,因為我們不會單獨跳傘。每次跳傘通常會有五、六個人,有時甚至是十人、十二人一起跳,形成一排自由落體的陣仗。挑戰難度越

高,感覺越棒。   大學三年級時,某個美麗的秋日週末,我和北卡羅萊納大學的跳傘隊員,以及北卡東部幾個愛好跳傘的朋友,相約一起去跳傘。當天跳傘時,我們由一萬零五百英尺的高度一躍而下,形成十片人型雪花。在落下七千英尺之前,我們是一支完整的隊伍,享受著整整十八秒在兩大片積雲的縫隙間飛翔,並在距離地面三千五百英尺時,各自打開降落傘。   降落地面時,太陽也漸漸下山了。不過我們還是加快腳步上飛機,迅速起飛,打算趁著落日餘暉,進行第二回跳傘。我們準備進行六人星形跳傘,而我是最後一個跳下的。在我正前方的男子叫做查克,他在「造型跳傘」(簡稱RW)—意指設計自由落體跳傘特技—的經驗十分豐富。我們還在七千五百

英尺的高度享受夕陽之際,下方一點五英里處的街燈紛紛亮起。傍晚時分跳傘所看到的景色,往往出奇的美麗。   雖然我跳下的時間比查克慢不到一秒鐘,我還是得加快速度趕上其他人。前面七秒,我直速向下俯衝。照這種降落速度,我每小時可以比其他隊員快上一百英里,所以在其他人形成初步隊形時,我便能立刻加入。正常的造型跳傘程序是在三千五百英尺高度時,所有的跳傘者必須分開,與其他人拉開最大距離。接著每個人都得「揮舞」雙臂(表示準備打開降落傘),並且抬頭確認上方無人,最後拉下開傘索。   「三、二、一⋯⋯跳!」   迅速加入隊形後,我原本打算展開雙臂,拉住操控繩(我們從手腕到臀部間裝有布料翅膀,能有效緩衝在高速

狀態開傘的衝擊力),希望能讓跳傘裝的喇叭袖與褲管在空中飄揚。   但我沒機會這麼做。   筆直落入隊伍後,我看到其中一名新手降落的速度過快。或許是因為急速落入周圍的雲層裡,導致他有點受到驚嚇—這提醒了他,他正以每秒兩百英尺的速度下墜,而且還一度被雲層包圍。   他不但無法減速從隊伍邊緣加入,反倒高速衝入行列,撞開了大家,造成其他五名跳傘者此刻在空中失控翻滾。而且大家的距離更近了。通常跳傘者後方會形成低氣壓的大亂流,若此刻有人陷入其後,則會立刻加速,撞上下方的人。結果會造成兩名跳傘者同時加速,再度撞上可能在下方的其他人。簡單來說,這就是場大災難。   我調整身體角度,避開眾人,也避免在空

中繼續翻滾。我一直調整位置,直至落入「正確位置」,也就是看到地面上某個神奇的點後,便可準備打開降落傘,享受兩分鐘從空中緩緩飄落的時光。 我環顧四周,很慶幸看到其他失控的跳傘者,此時也紛紛拉開距離,避開了一場災難。   查克也在眾人上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正朝我的方向直直而來,而且就停在我的正下方。因為一陣翻滾,大家通過兩千英尺高度的速度比查克預期還快。或許他覺得自己很慶幸,在那種情況下不需遵循任何規則—沒錯,就是這樣。   他肯定沒看到我。我還來不及細想這念頭,查克色彩繽紛的導傘已經從背包中迸開。他的導傘緩衝了周圍每小時一百二十英里的風速,並直接朝我射出,主傘隨後跟著拉開。   打從我

看到查克的導傘射出瞬間,我能反應的時間不到一秒。要被展開的主傘打到也不需一秒的時間,而且很有可能,接下來會撞上查克。在那種速度下,如果我撞上了他的手或腳,我只能聽天由命;但如果我直接撞上他,那我們兩人可能都會粉身碎骨。   有人說,在這種情況下,眼前景象的移動速度會變得非常緩慢,這話一點都不錯。當下的我,就是以微秒的速度看著眼前發生的動作,就像看著慢動作電影一樣。   當我看到導傘的一瞬間,我的雙臂擺至兩側,而在拉直身體、頭部朝下直落的同時,稍稍弓起臀部。這樣的垂直性能加快速度,而弓起的弧度能讓身體從無到有、逐漸產生水平力量,身體變成一個有效的翅膀,引導我迅速穿過前方查克展開的彩色降落傘。

  我以每小時一百五十英里、每秒兩百二十英尺的速度穿過他身邊。在這種速度下,我很懷疑他是否能看清楚我的臉部表情。如果他看到了,肯定會發現我滿臉驚嚇的模樣。不知怎麼地,在這種情況下,我是以微秒的速度產生反應,竟然有時間去思考該如何處理當下的複雜情況。   而且⋯⋯我真的解決了問題,兩人都平安降落。那感覺就像是,在比平常更需要反應能力的情況下,大腦在一瞬間獲得超能力。   然而大腦是怎麼辦到的?在我過去二十餘年、投入神經外科研究的職業生涯中—研究大腦、觀察其運作方式,以及進行大腦手術—我有無數的機會能好好探討這個問題。   我得到的結論是,大腦真是個神奇的器官:超乎想像的神奇。   我

現在知道,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其實更奧妙。但我必須先徹底改變對生命的態度,以及我的世界觀,才能一窺答案的真實面貌。本書即在描述徹底改變我心中想法的事件。這些事件讓我相信,當查克的導傘彈出的瞬間,即便神奇如大腦,但真正採取反應行動拯救我的,並非大腦,是更深層的自己。那部分的我之所以能迅速反應,是因為不受時間影響,跟大腦與身體的反應方式大不相同。   事實上,就是這一部分的我,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渴望回到天空。這不僅是最聰明的我,也是存在於最深處的自己,只是在過去大部分的人生中,我不願意去接受與相信罷了。 但我現在相信了,而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為什麼。  我是神經外科醫生  我在杜克大學醫學院

取得醫生資格。在醫學院的十一年間,加上在麻省總院、杜克大學與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訓練期間,我專攻神經內分泌學,研究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互動方式。在這十一年裡,其中有兩年的時間,我致力於研究動脈瘤出血時,大腦血管的病理反應方式,即所謂的腦血管痙攣症狀。   在英國新堡大學完成腦血管神經外科研究後,我在哈佛醫學院擔任外科醫學助理教授長達十五年,專長為神經外科。這些年間,我曾為無數的病患開刀,其中許多都是相當嚴重、面臨生死交關的大腦病症。   我的研究領域大多與發展先進技術過程有關,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為例,該項技術有助於外科醫生使用放射線,在治療中精確對準顱內病灶,且不會影響周圍的大

腦區域。我也曾協助發展以核磁造影導引神經外科手術過程,有助於修復棘手的大腦症狀,如腫瘤或血管病變。在這些年裡,我也曾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在需經過同儕審核的醫學期刊中,共同發表超過一百五十篇以上的文章或論文,並且在世界各地的醫學會議中,發表過兩百場以上的研究報告。   簡言之,我畢生奉獻給科學。使用現代醫學設備來幫助及治癒患者,並且不斷學習有關人類身體與大腦的新知,都曾是我一生的志業。我曾認為,自己是無比幸運,才得以投身其中。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個美麗的太太與兩個可愛的孩子,而且熱愛工作的同時,我也沒有忽略家庭。我始終認為,家庭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恩賜。從許多方面來看,我知道,我是個非常幸運的男人。

  然而,二○○八年十一月十日那天,五十四歲的我,好運似乎用盡了。我罹患一種罕見疾病,陷入昏迷長達七日。在這段期間,我的大腦新皮質,主管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切行為之處,全面失效了。我完全失去活動力,基本上,形同不存在。   當你的大腦不存在時,你也跟著消失了。身為神經外科醫生,多年來我聽過許多患者的奇特經歷,通常都是發生在心跳停止之後:包括到神奇而謎樣的地方旅行,或是與過世的親友交談,甚至是遇見神。 無疑地,這些事情聽起來都很神奇。而所有事情在我看來,純粹只是幻想。但為什麼這類的說法卻又層出不窮呢?我不敢說自己清楚原因,但我相信,所有的意識一定都與大腦有關。如果大腦不工作,你就不可能有意識。

  因為大腦是製造意識的第一線機器。機器壞了,意識也隨即停止。雖然大腦運作過程複雜且神秘,但本質上其實很簡單,就跟看電視一樣,不管你多愛看哪個節目,一旦拔掉插頭,電視關了,節目也沒了。   不過,這是在我大腦停止運作前的想法。   在昏迷期間,我的大腦不是無法正常運作,而是根本無法運作。我現在相信自己所經歷的,可能就是所謂的瀕死體驗。許多關於瀕死體驗的現象,都是發生在一個人心跳停止一段時間之後。在這些情況下,大腦新皮質的功能也會暫時失效,但普遍還未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只要在四分鐘內,透過心肺復甦術或重新活化心臟功能,便能重新導入含氧血。但我的情況與大腦新皮質功能毫不相干。我所經歷的,是一個

真實存在的意識世界,在那個世界中,我的人腦完全不受任何限制。   我的經歷就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個不錯的瀕死體驗故事。身為一名專業的神經外科醫生,具有數十年的研究經驗與在手術室裡的實務背景,我不只比一般人更善於判斷現實情況,也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究竟有何意義。   這些事情的意義之重大,很難以言語描述、形容。我的經驗告訴自己,身體與大腦的死亡並非意識的結束,即便人入了土,意識經驗還是持續著。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在神的注視下進行,神關愛、照顧著每一個人,也關心宇宙中所有生命終將走向何處。   我去過的那個地方是真實的,與那個世界的真實性相較,我們現在的生活完全就像一場夢。然而,這不

代表我不珍惜此刻的生活。事實上,我比以前更珍惜現在的一切。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看透了生命的本質。   我們此生的生命並非毫無意義,只是因為站在這個角度,我們無法看清真相,至少大部分的時間是如此。在我昏迷期間發生的事情,應該是我這輩子說過最重要、但也最難以說清的事情,畢竟事情的發展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範圍。我不是逕自站出來、說出一切就算了。因為同時間,我的結論也是基於醫學分析、基於我對最新的大腦科學與意識研究所知。當我了解到這趟旅途背後真正的意義時,我知道我必須說出一切。想辦法適切說明這段經歷,已經成為我此生中最主要的任務。   這並非表示我將醫學工作與神經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拋諸腦後。而是我認為

,既然我有幸了解到,原來生命並非隨著身體或大腦的死亡而結束,那我便有責任,將所看到人世間以外的世界模樣,公諸於世。我尤其想與之前聽過類似故事、想相信卻又不敢完全相信的人,一同分享我的經驗。   因為有許多這樣的人,我想我必須將這段經歷化為文字,以書本形式呈獻給大家。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其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事情,而且,一切都是真的。 5. 親友都趕來醫院  被送入重症區後,我的情況持續惡化。 昏迷指數為八(格拉斯哥昏迷指數滿分為十五),顯示大腦嚴重受損,在接下來幾天中,情況持續惡化。急診室幫我做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值為十八(滿分為七十一),顯示我在住院治療期間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三十。更準確來

說,由於我的檢查結果呈現急性的革蘭氏陰性菌腦膜炎,且神經功能迅速惡化,被送進急診室的我,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只有百分之十的存活率。如果抗生素沒有發揮作用,接下來幾天內,死亡機率會持續增加—直到機率變成百分之百、無法挽回為止。 醫生幫我施打三劑藥性強烈的靜脈抗生素,接著把我送進新家:一間個人的大房間,是加護病房區,就在急診室樓上。 身為外科醫生的我,以前時常進出加護病房檢查病患。會住在加護病房的患者,幾乎都是瀕臨死亡邊緣的重症患者,所以醫護人員可以同時兼顧多名患者。但是像現在,有一組醫護人員攜手合作,要救回集各種奇怪症狀於一身的我,這也算是難得一見的畫面。以往在加護病房進出時,我的心情總是夾雜著無

比的榮耀與殘酷的沮喪,心情的起伏完全取決於手中盡力搶救的病人,最後到底是撐過去,還是生命從此在自己的指尖消逝。 在這種情況下,布里南醫生與其他醫生都跟荷莉一樣,希望對我的病情保持樂觀態度,但現實卻不允許他們如此。現實的情況是,我短時間之內死亡的機率很高。就算沒死,我的大腦皮質可能也早已被入侵的細菌侵蝕殆盡,大腦也無法再進行任何精密運作。我昏迷的時間越長,下半輩子變成植物人的機率也越高。 幸運的是,除了林奇堡總醫院的同事外,其他親友也紛紛趕到醫院幫忙。在荷莉抵達醫院一小時後,麥克爾.蘇利文也趕來了,他是聖公會的教區牧師,也是我們的鄰居。就在荷莉衝出門跟上救護車時,她的手機響起,是她的多年好友希薇

亞.懷特。希薇亞有種不可思議的能力,總能在重大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準確得知消息。荷莉認為她有通靈能力(我則傾向選擇較為合理的解釋方式,就是她善於猜測罷了)。荷莉簡短告訴希薇亞事情發生的經過,並且打電話通知我的至親:住在附近的妹妹貝西和住在波士頓、四十八歲的小妹菲莉絲,以及大姊珍。

神經外科醫師駐診離島前後之顱內出血病患的緊急空中轉診和死亡率之比較

為了解決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問題,作者董文雅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離島常缺神經外科醫師,神經外科病患常由他科醫師、急派神經外科醫師,或轉送醫學中心照護之。迄今尚無常規派遣神經外科醫師駐診離島之成效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實證比較此成效,聚焦於顱內出血病患的緊急空中轉診和死亡率。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診及住院病患接受腦部電腦斷層其報告有顱內出血的患者資料,分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駐診的前期,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以及有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駐診的後期,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比較前後期的空中緊急轉診頻率及病患接受電腦斷層後90天內的死亡率,解釋變項包括性別、年齡、診斷(依致病原因,分「外傷顱內出

血」和「非外傷性顱內出血」二組)、及嚴重度(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區分為低(GCS:13–15)、中(GCS:9–12)、高(GCS:3–8)三組),分析性統計採卡方(Chi square)檢定做單變項分析,並以複邏輯斯迴歸(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控制其他變項後,比較有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駐診之顱內出血病患的緊急空中轉診的差異,再以Cox 比例風險(Cox proportional hazards)模型,控制其他變項後,比較有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駐診之顱內出血病患90天內死亡的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總共有560位顱內出血的患者,其中

空中緊急轉診167位,117位接受電腦斷層後90天內死亡,前期空中緊急轉診比率為53.2% ,後期為19.4%,前期90天粗死亡率為26.6%,後期為18.3%,控制其他變項後,使用空中緊急轉診的調整後風險,相對於前期,後期明顯減少(AOR 0.23, 95% CI 0.15–0.35),相對年長者(大於等於81歲)年輕者明顯較高 (年齡 0–20: AOR 7.20, 95% CI 2.63–19.38; 年齡 21–40: AOR 10.20, 95% CI 4.25–24.465; 年齡 41–60: AOR 4.01, 95% CI 1.86–8.64; 年齡 61–80: AOR 3

.57, 95% CI 1.68–7.61),相對於低嚴重度者,中、高嚴重度者明顯較高(GCS 3–8: AOR 2.36, 95% CI 1.50–3.72, GCS 9–12: AOR: 2.55, 95% CI 1.40–4.67),次分組的分析,除了年齡 0–20及年齡 21–40兩組以外,其餘各組相對於前期,後期空中緊急轉診明顯減少,尤其是年齡 41–60 和 ≧81 歲者、外傷顱內出血者、以及中嚴重度者。90天累積存活率前期為73%,後期為 82%,後期存活率較高(log-rank statistic, P=0.032),控制其他變項後,90天死亡率,相對於女性,男性明顯較高(AH

R 1.81, 95% CI 1.78–2.76),相對於低嚴重度者,中、高嚴重度者明顯較高(GCS 9–12: AHR 7.46, 95% CI 3.24–17.20; GCS 3–8: AHR 35.52, 95% CI 17.62–71.60),相對於前期,後期明顯減少(AHR 0.67, 95% CI 0.46–0.97),年齡 21–40者明顯減少(AHR 0.46, 95% CI 0.22–0.94),使用空中緊急轉診者明顯減少(AHR 0.59, 95% CI 0.38–0.91),次分組的分析,前後期未達顯著差異。研究結論:常規派遣神經外科醫師駐診離島後,顱內出血病患的緊急空中

轉診和死亡率可能顯著減少。

我從人間煉獄爬回來

為了解決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問題,作者史顓維 這樣論述:

  參加長跑比賽卻變成半身癱瘓,意氣風發的年輕軍官如何再次見到陽光?   ◎描述作者因長跑導致橫紋肌溶解與多重器官衰竭,長時間的醫療與復健過程。   ◎對於就讀軍校各年級的學習與成長,有深刻地闡述與體驗,值得有意從軍者參考。   ◎在困難中需要強大的意志與堅持,更需要親友的支持與鼓勵,才能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我從不認為長壽是幸福的象徵,幸福的象徵是完成我所編織出的藍圖,藍圖之一是出版一本能為社會帶來正向能量的書籍。──史顓維   104年8月1日作者顓維參加一場路跑比賽時,無意識暈倒被送往當地醫院,住院三天後病情急轉直下,研判為橫紋肌溶解併發肝、腎、呼吸衰竭、敗血症……多種嚴重症

狀,昏迷指數到最低的3,醫院發出病危通知並請家人趕緊來醫院見最後一面。   治療過程中,顓維歷經了插管、呼吸器、洗腎、氣切、心導管手術,甚至還差點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住院一個月後逐漸恢復意識,但病情毫無進展,躺在病床上靠呼吸器維持生命,接近全身性癱瘓,深刻體會到久病厭世的痛楚。11月11日戰勝病魔脫離人間煉獄――加護病房,但過往奔馳於跑場上的黃金雙腳,已經不聽使喚。因為生命的韌性與上帝的恩典,顓維病情漸漸好轉,而後坐著輪椅出院。   復健治療過程是極其艱辛的一條道路,必須克服內心與身體上的障礙與考驗,無論關節活動角度、肌力、耐力、心肺耐力都必須一次一次的向自己挑戰,忍受復健訓練過程中關節撕裂

般的疼痛與訓練後肌肉痠痛。   復職後,軍中長官安排顓維至相對靜態的單位,便於冗長的復建期程,剛開始藉由助行器雙手撐起站立、靠輔助器蹣跚跺步、擺脫助行器一步步地走等,正常人看似簡單不過的動作,但對受到如此嚴重損傷的顓維而言承受了不小的苦痛。   治療過程的煎熬痛苦甚至比受傷當下更劇烈,然而勇士如他終究是挺了過來。顓維以親身的經歷,激勵各位讀者,不要因為從天堂掉到地獄而灰心,要以正向思考的態度來接受每一件事情,因此顓維親手寫下人生的第一本自傳,並繼續實現自己所勾勒出的藍圖。   我想以平實的文字寫下我的經歷,適合陷於迷茫學生時期的同學、適合想讀軍校卻尋無解答的學生、適合有家人正被病魔纏身的

家屬、更適合從天堂掉到地獄的夥伴們。──史顓維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6913.pdf   作者簡介 史顓維   身居於純樸味濃厚的古都台南,內心卻流著一股強大企圖的血液,有許多夢想必須履行,夢想總是被我畫在日記本上,勾勒出屬於自己人生的藍圖。   我從不認為長壽是幸福的象徵,幸福的象徵是完成我所編織出的藍圖,藍圖之一是出版一本能為社會帶來正向能量的書籍,因此我親手寫下第一本自傳《我從人間煉獄爬回來》。   我是史顓維,生於1992年,繼續實現自己所勾勒出的藍圖。  

推薦序1/海軍備役少將 張鳳強 推薦序2/台灣女子半馬紀錄保持人暨奧運女子馬拉松國手 謝千鶴 推薦序3/成大醫院內科重症主治醫師 林偉傑 推薦序4/成大醫學院醫學系副系主任兼成大醫院腎臟科主任 宋俊明 推薦序5/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暨國訓中心特聘醫師 蔡偉奇 推薦序6/南寧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老師 高慧如 推薦序7/作者女友 陳麗安 自 序 第一章 我是史顓維 第二章 路跑時一腳踏進人生的轉折點 第三章 史白目與四劍客 第四章 把自己擺在對的位置 第五章 去讀軍校好嗎? 第六章 三隊起床、三隊起床 第七章 阿伯的身教 第八章 我的初馬體驗 第九章 大學暑假沒得玩 第十章 出類拔萃需要付出努力

第十一章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 第十二章 愛上跑步 第十三章 充實過著每一天才是我的舞台 第十四章 大學四年體能蒸蒸日上 第十五章 獨當一面解決困難 第十六章 清醒才是痛苦的開始 第十七章 只想趕快出院! 第十八章 這個手術會有生命危險 第十九章 為了活著,練習生活 第二十章 我不甘心那麼年輕就癱瘓 第二十一章 病床、輪椅,我的小世界 第二十二章 睽違的回家 第二十三章 我寧願慢慢走 第二十四章 這條路好遠好長 第二十五章 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推薦序 海軍備役少將 張鳳強   好強的顓維在復健期間,將他的堅毅獨立發揮至極致,每天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進步,漸漸地,我對他有了更高的期許

,決定安排至相對靜態的單位學習些工程前後分析工作,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便於冗長的復建期程,當我抽空去顓維辦公室關心近況時,他總是迫不及待地將他復建的成果表現給我看,剛開始藉由助行器雙手撐起站立、靠輔助器蹣跚跺步、擺脫助行器一步步地走等,正常人看似簡單不過的動作,但對受到如此嚴重損傷的顓維而言承受了不小的苦痛,沒有過人的耐力及毅力是做不到的,真心地佩服他。 台灣女子半馬紀錄保持人暨奧運女子馬拉松國手 謝千鶴   顓維您好,我是千鶴,   由您姐姐訊息得知您因熱愛跑步,而引發身體的傷害,替你感到惋惜。   但你有強烈的求生意志,也是我佩服你的地方。   雖然現在跌倒了,但很多事情在跌倒時更能體會

,也更暸解人生道理。   我相信你熱愛跑步,就有份堅強的意志陪伴在你復健的過程,一步一步克服難關,戰勝自己。   祝你早日康復,要加油喔! 成大醫院內科重症主治醫師 林偉傑   顓維的病況對行醫二十多年的我而言,是一項極大的挑戰,面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年輕生命,僅因一場賽事可能被判提前出局,說什麼我們也不輕易放棄任何希望,因此在加護病房治療三個月期間,整個醫療團隊莫不肩負巨大的壓力,一來要應對顓維突如其來的病情變化,也希望能回應家屬的殷殷期盼和各界長官的關心。在治療過程中,顓維歷經了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維持呼吸、洗腎、氣切、心導管手術、甚至還差點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從顓維身上,我感覺到治療過

程的煎熬痛苦甚至比受傷當下更劇烈,然而勇士如他終究是挺了過來。 成大醫學院醫學系副系主任兼成大醫院腎臟科主任 宋俊明   顓維有深愛著他的父母親及家人,從來沒有對顓維喪失過信心。在顓維的病程中,一度因肝衰竭而昏迷,經多次的「洗肝」治療仍未見改善,移植外科林毅志主任建議肝移植來治療,而在術後存活率僅有二成的情況下,顓維的父親毅然簽下手術同意書,他說「顓維不是個會放棄的孩子……」。那時,台中榮總出現了捐肝者,成大團隊也前往取肝臟而預備肝移植手術,就在這個同時,顓維奇蹟式地睜開眼睛,而醫療團隊也暫緩肝移植手術,將肝臟讓予他人。這是我行醫近三十年來絕無僅有的一次,看到如此戲劇性的病情轉變。顓維見證

了生命的韌性與上帝的恩典,從那時開始病情漸漸好轉,而後坐著輪椅出院。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暨國訓中心特聘醫師 蔡偉奇   復健治療過程是極其艱辛的一條道路,必須克服內心與身體上的障礙與考驗。無論關節活動角度、肌力、耐力、心肺耐力都必須一次一次的向自己挑戰。忍受復健訓練過程中關節撕裂般的疼痛與訓練後肌肉酸痛;身為醫師,除了忍住眼眶中的淚水一次次給予顓維鼓勵外,所有一切都必須由他自己忍受下來。正因堅定的意志力與明確的目標,才讓顓維一步步「從人間煉獄爬回來」,一天天看到他的進步與成長而逐漸看到那一抹笑容。 南寧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老師 高慧如   在男孩的人生馬拉松賽事裡,我看到男孩勇敢堅毅不

放棄,我看到父母付出陪伴與犧牲,我看到親友鼓勵集氣與加油,我看到同袍同理支持與協助,這人生馬拉松賽事充滿能量。   本書是顓維意外前後的故事,它不僅是自傳書更是生命書,見到男孩到男人到勇者的書,誠心推薦給想要念軍校的你,真心推薦給徘徊在痛苦的你,也想推薦給平凡過生活的你。 作者女友 陳麗安   人在最艱苦的時候最需要親朋好友的陪伴,如果您身邊有艱苦的朋友們,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與正面能量。   人生就像一場戲,一步一腳印努力的走,會發現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了,老天爺為你關一扇門,必會為你開一扇窗,現在遇到的困難,都是給我們的一種磨練,這些苦日子度過之後,回頭看看好像已經變得沒這麼艱苦了。由

衷希望現在若正在走艱辛路的您,能夠儘早通過這段考驗,邁向幸福人生! 作者序   我是熱愛路跑的業餘選手,擁有五年的馬場經驗,日以繼夜地練習跑步,屢創個人佳績。   一○四年八月一日我參加一場路跑比賽時,無意識暈倒被送往當地醫院,住院三天後病情急轉直下,尿液呈現黑色且量變少,醫師建議轉往成大醫院,成大醫院醫師研判為嚴重性橫紋肌溶解,有極大的可能無法挽救回來,要家人簽署病危通知並請其他家人趕緊來醫院見我最後一面。   橫紋肌溶解併發肝、腎、呼吸衰竭、敗血症……多種嚴重症狀,昏迷指數到最低的3,住院一個月後我逐漸恢復意識,而我清醒後意識到病情毫無進展,數度以為一輩子都得躺在病床上靠呼吸器才得

以維持生命,再加上接近全身性癱瘓,深刻體會到久病厭世的痛楚,幸好家人在旁不斷給予鼓勵與支持,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我戰勝病魔脫離人間煉獄――加護病房;然而第二個難關正等著我用強大毅力與耐心克服,因為我發現過往奔馳於跑場上的黃金雙腳,現在竟不聽使喚。   像坐時光機回到嬰兒時期,爬行是我的復健起點,甚至爬得比嬰兒還要糟糕,臉上掛的不是嬰兒般天真無邪的笑容,而是被病魔摧殘後的不堪模樣。迄今經過兩年多努力復健的成果,我已從半身癱瘓復原到可以正常走路的階段,因此我想以親身經歷,激勵大家不要因從100分掉到-100分而感到絕望,應要相信明天太陽會再度升起!   就讀軍校的必備條件是體能,我漸漸在訓練跑

步中,尋找到興趣,興趣培養出能力,因此軍校三年級時被教官派去參加大專盃比賽,也在就讀軍校及畢業後的第一年,跑過多場國內路跑賽事,不斷將自己的體力往上進步。   「就讀軍校」是我自己堅持要走的路,當時高中畢業填選大學志願,全家族無一人贊成,但是我認為自己的路要自己決定,即使到後來發現這條路並不適合,也是自己所選,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任何結果,因此我堅持的心,全家族也無法為我轉舵。   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是我軍旅生涯第一天,這一天也是我離開待了18年的故鄉台南,展翅而飛的獨立宣言起始點。   當時各培育軍官學校的學生,都必須在升大一前的暑假,被集中在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接受為期八週

的入伍訓。入伍訓第一天,連隊的長官向全連同袍說:「建議大家可以藉由寫日記,記錄生活點滴,日後好以回味。」或許我就是聽了這位長官的建言,回到寢室後,我從黃埔大背包裡翻出一本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當作我的入伍訓日記本,每天晚上將65K2步槍擦到有晶光閃閃的外表後,急忙利用就寢前閒暇五分鐘回想當天值得紀錄的點滴,並記錄下來。   而我本來以為「日記人生」只能維持入伍訓那八週,在入伍訓結訓假的那幾天假期,一位高中同學與我約了一個飯局,很巧地,他送了一本日記本給我,於是我用這本日記本,開始記錄我的軍旅生涯,至今如一日。   其實我在大學四年級,就有一個夢想想把軍校四年回憶匯集成一本書,當作是個人留念,

也可以讓想要就讀軍校的學生們參考,不過到畢業後的第一年結束,我還是沒有實質上的行動,直到經歷過這場大意外後,才是我出書的動力。   我出版此書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就讀軍校的辛苦生活,以及病魔纏身臥病在床或是四肢不便時我內心的想法,少數有經歷過如此大災難的前輩能出類似的書籍描述這些過程,因此我想以平實的文字寫下我的經歷,適合陷於迷茫學生時期的同學、適合想讀軍校卻尋無解答的學生、適合有親愛的家人正被病魔纏身的家屬、更適合從天堂掉到地獄的夥伴們。次要是想藉由這本書感謝身邊所有的家人、長官同事、師長同學、醫護人員以及我的女朋友麗安陪我渡過人生最低潮的時期,並且能夠以我親身的經歷,來激勵各位讀者,不要

因為從天堂掉到地獄而灰心,要以正向思考的態度來接受每一件事情。 第二章  路跑時一腳踏進人生的轉折點 二○一五年,我就讀中正理工學院四年級時,因為一次的跑校園自主練習,左腳腳踝受傷長達一年的時間,尋遍桃園與台南的醫生都未果,導致我大四畢業那年體測只能求「合格」就好,沒有再創自己的最佳紀錄。但我在澎湖服役的那九個月,在晚上就寢前,熱敷腳踝並貼上藥布用護踝固定,康復後在營區的健身房裡,使用跑步機一步一步慢慢找回跑步的感覺。 在澎湖與當地跑友訓練六個月左右,我不僅找回跑步的感覺,甚至超越自己,我對於跑步越來越有自信,報名了台南十公里的路跑賽。 ◎跑進人間煉獄的大門 在我路跑前的兩天,是我國軍體能

鑑測的日子,當天是星期四,我星期三晚上先搭機回台南休假,調養測驗心情。 我知道星期六那場比賽才是我的重點,因此這次體測我只開七成的體力來應測,也當作是比賽前的熱身,順利達成自己三項都滿分的願望。獲得三項滿百我確實非常開心,因為這是畢業前,給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之一,我達成了。 雖然我得到三項滿百的成績,但是我仍沉住心情,小心應對星期六那場比賽,測驗完後,我回家拉筋,並按摩肌肉,希望將星期六的體能調整到最顛峰,隔天星期五我一樣只有拉筋按摩,且在家看書調劑心情。 人類的體力是會有週期性的,這個週期性可以靠自己聆聽身體來調整,因此每次比賽前我的飲食與休息都會盡可能調到最佳狀況。 這場比賽舉辦於台南市四

草大橋附近,下午五點開跑,大約下午三點多我與哥哥雙載到會場附近停車,並開始熱身拉筋。當時天氣十分炎熱,但是我倒喜歡這種天氣,因為十 公里的高強度比賽,天氣算是關鍵之一,天氣熱會使身體較快進入狀況,起跑的前幾公里比較好跑,不過也有體力消耗較快的缺點。 起跑前幾分鐘,我已經到起跑線上就位,站在第二排。我觀望四周選手的穿著,可以知道這些都是體育專科學校的學生,各個都是眼神帶著強烈企圖心的高手。 「碰」起跑槍聲鳴起,在我後面幾千位參加者興奮邊跑邊拍手,前面幾排的選手已經開八成體力要將距離拉開,第一公里我還勉強可以跟住第一集團,不過職業跟業餘選手實力上還是有差別,我漸漸跟不上他們的速度,慢下腳步調整自己

的呼吸跟配速,不然再繼續跟下去我肯定「爆掉」。

高齡嚴重頭部外傷病患出院一年預後之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昏迷指數3存活率的問題,作者林明秀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65歲以上嚴重頭部外傷老人,其出院後一年的恢復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設計採回溯性次級資料分析設計,研究對像為醫師診斷為嚴重頭部外傷,嚴重度分數≧16分、且建議開腦的65歲以上病患。資料來自於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間某區域教學醫院病患病歷、醫院電腦資訊病歷匯總系統、疾病分類系統、及外傷個管師統計數據。所收集之資料,以SPSS 18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統計檢定。研究結果:研究對象142人,男性88人(62%),女性54人(38%),平均年齡76.6歲 (SD=6.6)。頭部受傷主因有車禍73人(51.4%),跌倒69人(48.6%)。頭部外傷情

況人數依次為硬膜下血腫 (SDH) 122人、顱內出血(ICH) 82人、蜘蛛膜下出血(SAH) 71人、硬腦膜外血腫(EDH) 11人;單純頭部外傷41人(28.9%),多重頭部外傷101人(71.1%);昏迷指數平均5.4分(SD=1.9分);外傷嚴重度指數平均24.3分(SD=9.2分)。接受開腦手術104人 (73.2%),拒絕開腦手術38人(26.8%)。出院當中21人(14.8%)有肺炎,18人(12.7%)有泌尿道感染,出院時存活人數 72 (50.7%),死亡人數 70(49.3%)。出院當時狀況分為預後良好和預後差兩組,16人 (11.3%) 預後佳,預後差126人 (88.

7%)。有接受手術者預後比拒絕手術預後好 (x2 = 6.6, p =.01),拒絕開腦者的38人只有2人存活且預後差。此外,兩組的其他人口學變項或腦外傷有關變項均無統計上顯著差異。出院一年後有60人存活,16人(26.7%)預後佳,44人(73.3%)預後差需要依賴別人照顧其生活。一年後狀況預後佳或預後差與住院時是否有肺炎(x2 = 5.8, p =.02) 、泌尿道感染(x2 = 4.1, p